一千零一夜第3部:迷醉之人
As Mil e Uma Noites: Volume 3,一千零一夜III:迷醉之人(台),Arabian Nights – Volume 3: The Enchanted One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主演:克里斯塔·法亚特,阿梅瑞科·席尔娃,阿马尔·波娜沙达,莱昂内尔·法郎克,卡里托·科塔,埃尔维斯·巴里恩托斯,赫维斯·迪亚斯纳斯,奇科查帕斯,贡萨洛·沃
类型:电影地区:葡萄牙,法国,德国,瑞士语言:英语,德语,葡萄牙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简介:「一千零一夜」最终曲《一千零一夜III:迷醉之人》,皇后雪哈拉莎德再次现身,因担心失去说故事的能力,计画逃离皇宫,并述说最后的故事。米格尔戈麦斯改以文字说明故事背景,将影像赋予诗意,令此片富有文学性与民族色彩,并透过纪录片式的观察,呈现荒谬之中的凄凉写实,为当代葡萄牙留下了不可言喻的浮世意象。详细 >
影像叙事性全无,去掉满屏的字幕根本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加上字幕也不知道)。
这就开始逃避现实了。
主要是没看懂,法语字幕闪太快
釜山02. 漫长的一天又一天,这种史诗架构的导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野心. 可以电影与全世界观众“对话”.导演看着累累的,平遥大师班儿结束去了馆,今天又映后,敬业精神给竖个大拇指。
电影的意图是好的,借古讽今,把葡萄牙在金融危机中欧盟的救助计划之下中的各种挣扎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套路给讲出来。可惜第一不懂葡萄牙的时事,第二不明白他们的幽默感,纵然导演用了各种香艳的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还是对这三部曲感不了冒。
雕虫小技,欺世盗名。导演很自恋,以舍赫拉查德自况,企图以古喻今,警醒迷醉之人。
出乎意料得幽默 @KVIFF
才气逼人
第三部又变为叙事的回归,音乐穿插在图像之间,嵌套互文的讲述形式和各种文化的景观与当下葡萄牙政治之间,我们看到虚构的幽灵正在游曳。太迷人的影像。4.4
86/100 #FIFF16#
最后一部,一路走向天才杰作,醉人的诗意,古时与今时魔幻主义的交织,带着浓烈的悲情色彩。感叹一代海上霸主的葡萄牙,曾征服多地,最终却落得今日落魄的下场,让人唏嘘。那些传世的神话和人物,那些荣耀的时刻,曾经沧海难为水。传说已逝,留给现代葡萄牙人的是一个醒目的惊叹号。
拍成纪录片的形式,挺好看的。
个人感觉好多该拍出来的段落用了文字或旁白(可以当做是对“电影”这种形式的解构),很难讲这是风格还是偷懒。这个三部曲其实非常地先锋,尤其后两部,相比电影院电影甚至更像美术馆电影(当然它太长了)。三部片中都有几乎让我看不下去的时刻,但每部当完结时,却又让我感到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我觉得这套作品很难评价,但不烂。
本片将镜头对准经济日渐凋敝的欧洲,用影像抒发对时代的关怀,并毫不避讳的表达对艺术家社会使命的理解和困惑。阿拉伯民间经典文学天方夜谭,为这则当代寓言提供了宽阔而绮丽的庇护所,而导演背负的政治使命,则为神话传说增添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荒诞,愤怒与无助。
A / 在叙述者陷入塞口之后,虚构元素开始在现实里自由穿行,而记录的影像也开始嵌入虚构的多个层级。画外音被更多文字所代替后,银幕上开始出现不同速度线条之间直观的节律差异;而音效设计则因为承担部分剪辑功能而显露出更高的强度。鸟儿的歌唱与风的旋卷,都被提炼为一种必然的叙述姿态:即便只能在废弃之地相聚,我们仍然拥有荒野。
虽然看得昏昏噩噩,居然坚持看完了,第三部最无语,养鸟人的心境实在无法理解,可能有啥深意吧。北大女孩的故事又是出于西方导演对中国人的臆想吧,北大政治关系学院学霸,就这样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想啥呢?为啥这个导演老是喜欢@中国呢?每一集里都有,不是负面就是荒诞,第二集里十三个情妇也看着可气。估计对葡萄牙的黄金计划非常不满意吧。但还是看下来了,这些演员,演得可真好呀,大部份画面也好。还有音乐,包括某个地区群众集会唱得国歌,也很好。
哈哈哈哈10多分钟的鸟叫让全场一半观众退场!完全属于米古尔·戈麦斯自己的“一千零一夜”完结篇。感谢导演中途插入了一个中国女孩的故事,在盯了6小时字幕眼睛快瞎的时候突然听到纯正普通话感动得想哭...
也不差这部了
#nziff (8pm) 前面的故事虽说动不动就是几分钟的音乐舞蹈,但起码有美女看,后面捕鸟的篇章,除了鸟叫,大段看不出意义的镜头,前排都要走空了。中间插播一段北大女的中文口述真是贴心,几个小时的葡语对白英文字幕后听到这段,犹如清泉涌出。最后的老捕鸟人,配合儿童和声,终看出了用心
3部曲看完,留下的东西并不多,寓意被过度的解读或者导演想这样其实是很幼稚的,观影者体验并不好,也就是并不有趣,不感兴趣是寓意类电影的最大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