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唠唠叨叨
鉴于我一直在睡,一颗星给我醒着的镜头很好看,一颗星给这个催眠的秒钟声,一颗星给资料馆的椅子很好睡。这比希腊纪录片还好睡,这个无敌的白噪音和催眠的法语和德语,我悟了,下次睡眠质量不好就找这种片子。资料馆,北影节,22/8/21。
可能我不懂无政府主义?书白看了
惊叹不已
「8.13北影节」还有比地质礼堂观影体验差的地方吗🤣片子本身问题不大
闷葫芦
明年还在地质礼堂看片子我就是狗
钟表装配和地理测绘,两个听起来无比有趣的过程,却被拍得如此令人昏昏欲睡。
不好看 不爱看
我还蛮喜欢的!在精致而冷漠的环境中汹涌的暗潮,枯燥是为了重现钟表工人的生活。当然故事可以讲得再清楚一点,目前的话受众会比较分化。期待有人用同样的手法拍一拍18年的深圳。(当然这个时间点肯定不行,那改成11年的深圳也行啊)
卡洛上任柏林后把这导演从洛迦诺升级到了柏林奇遇,对这个导演本身来说是履历上非常重要的加成,毕竟有非常统一的美学风格,没准再往下拍就是主竞赛了。但是对我来说,这类片子如果不在大银幕上看是真的有点进入不了,这部的观感甚至还不如上一部,实在是太闷了。
看睡着……
【1761】3.5 很喜欢那些构图很奇怪的镜头,很自由的状态。除了不一样的时钟时间,对于无政府主义的叙述太无聊…
82/100 #EFM# 时间的生产,同步与不同步。齿轮哒哒与轰隆声如资本主义体制巨兽的低吟。照片的留存:权力的体现,人物总是处于构图中的边角位置,摄影上的精确构成对精确无误、现代性系统泯灭自由呼吸空间的自反。个性与集体,何种社会体制,个体情感置于何处,不要休息不要停摆不要喘息。封闭的生产空间,世外桃源还是时代缩影,比Malmkrog更缓慢也更柔和。#BJIFF2022#
3.5
#12thBJIFF# 大量的中远景群像辅之以钟表摆轮的机械噪声构成了一座卡夫卡式的anarchism类移轴微缩剧场。
#2022 BJIFF# 太平淡了,看评论说很多人睡着了?我倒是没睡着,但对结束时的掌声表示钦佩或不解。(倒是提醒我可以去看看克鲁泡特金的书.......
大面积的植物占满画幅,人物在底部交谈,在自然的声音里,它营造出一种时间的节奏,时间的空旷之感。除了这一点特色在外,它实在太装笔了。真够糟糕的!
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在标题里就点出了一个悖论:精密平衡的机器需要一个“不安”、一个Unrueh才能真正运转。同样的,在宁静文明的瑞士山谷里却诞生了足以颠覆现存制度的政治运动。影片通过钟表制造和地图绘制所展现的,正是现代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如何争夺世界的控制权。影片中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对立最终体现为少数派完全彻底的控制还是集体多元的控制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资本主义争分夺秒的时间政治如何统一了一切,并立即和政治统治媾和。与此相反,影片在这大一统的现代进程中看到了被推到画面边缘的工人们。他们释放的扰动才是确实绵延和真切的时空,藏在被技术史取代了的历史背后。朔伊布林的试图,便是用摄影机捕捉挂在树枝上钟表背后的人情世故。
2022BJIFF 资本家说出“无政府主义者的报纸让我度过经济危机”的时候是这个片子最让我发自肺腑赞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