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李茶的姑妈

李茶的姑妈,Hello, Mrs. Money

主演:黄才伦,艾伦,宋阳,卢靖姗,沈腾,韩彦博,陈冰,张镨冉,王宇,赵雪,常远,王成思,张琛,魏玮,陶亮,朱微玮,芦莹,李海银,何子君,高海宝,刘坤,钱晨光,乌日塔,杨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李茶的姑妈》剧照

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2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3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4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5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6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3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4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5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6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7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8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19李茶的姑妈 剧照 NO.20

《李茶的姑妈》剧情介绍

李茶的姑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貌不惊人的李茶(宋阳 饰)希望和土豪之女结为夫妇,他从未谋过面的姑妈(卢靖姗 饰)成为他婚姻的最大支柱。土豪的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因此急于攀附李茶那位有钱的姑妈。土豪大女婿梁杰瑞(艾伦 饰)也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得知自己老爹破产时,他甚至建议老爹去向李茶的姑妈求婚。一群厚 颜无耻之人翘首以盼,谁曾想姑妈却迟迟未来。众人愁眉苦脸,却独独乐坏了梁杰瑞公司的小人物黄沧海(黄才伦 饰)。沧海跑进原本为姑妈准备的别墅好好享受一番,结果阴差阳错被众人当做姑妈捧上云霄,得知内情的李茶和梁杰瑞干脆将计就计。 另一方面,姑妈不顾随从(王成思 饰)的阻拦,隐藏身份偷偷潜入海岛,更将这场闹剧引向了不可预测的方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能水怪糟糕的朋友们巴黎宝贝武神赵子龙大陆酒店西伯利亚超密你在我心上戈德堡一家第三季核爆危机第二季邪恶第二季鸭子的天空车牢重任在肩第二季天真派:武林外传幼儿园警探2完美40岁富翁的诞生没能成为魔法师的女孩子的故事夺命红问号读书俱乐部谋杀案潘银莲监控事件谁敢亮剑战火红颜打更人怪谈夺命追捕鲨海逃生放学别走野兽之尾狂暴巨狼

《李茶的姑妈》长篇影评

 1 ) 你说《李茶的姑妈》是最烂的一部麻花剧,这话我不同意

我看很多网友看完都痛心疾首,尤其是拿《李茶的姑妈》去对比《夏洛特烦恼》,并且上来就扣个帽子说,这真的是麻花最烂的一部剧。

对不起,这话我不同意。

比起尬笑,我觉得目前我自己内心里的排名,垫底的依旧是《西虹市首付》。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人很喜欢把麻花剧弄很多的分析,觉得这里恶俗了,觉得那里不好了,甚至觉得这个有什么意义,那个没有高度了什么的。

麻花系列的这几部作品,除了驴得水是比较另类之外,坦白说,我觉得其他的,都是市场化大背景下的产物,所以不用把麻花拔的很高,它本来就在土里长着。

我自己是麻花话剧的爱好者,如果你问我看了俩小时的麻花你得到了什么意义,抱歉,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我看来剧,不是来求意义的。

有些地方我笑了,有些地方我看懂了,这就足够了。

麻花的剧里有几件法宝,这几件也是最容易传播的。

1。

有钱和没钱的对比和反转。

有人说麻花系列作品其实就是屌丝剧,所以总是充满了屌丝对富贵阶层的意淫,并且总容易生出【皇帝其实也没那么幸福】这种想法,这条线索在麻花的很多作品里都有体现,比如大家看好的《夏洛特烦恼》,有钱的夏洛和没钱的夏洛的对比和反差。

包括西虹市首付王多余的炫富,还有乌龙山伯爵里的谢谢,接到了二大爷的财产等等,包括这次为了争夺有钱的姑妈,各路大神暴露的嘴脸。

有钱即是原罪,所以有钱人活该就被嘲笑。

什么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什么条条大路通罗马,有钱的人就生在罗马这种鸡汤论调和真想解释,在麻花里不能出现。

因为不够煽动性,也不够符合市场化的心态。

2。

性暗示、性转、以及娘娘腔卖腐虽然我们不乐意承认,但坦白说黄段子的确是传播比较广而且容易让承认发笑的东西。

麻花的污,从早年的打嘴炮,到后来的卖腐,动不动安插常远饰演娘娘腔,如果你上纲上线说这是歧视LGBT人群,呼吁全体人们封杀它,我也觉得是可以扣帽子的。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就是笑料和包袱。

这个法宝在当年东北二人转里是露出更多的东西,小沈阳当年不也是凭借蝴蝶结和穿裙子一炮而红么?

即便那时候被各种言论诟病,后期的文松也是轻松踩着这个道路出道。

大众的审美是否本身是恶俗的,这个我没办法评价。

但麻花本身一开始就迎合观众的口味去设置,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乌龙山伯爵里那个老大的同性爱人,最后各种手术变成了一个大美女去上演了旷世绝恋,好像二维码杀手里也有这样一个桥段,也有一个男变女的角色。

夏洛特烦恼里,常远那个角色一直娘娘的,最后同学聚会的时候就真的变成了女生。

羞羞的铁拳则更是直接性转,男女互换,从而搞笑。

李茶的姑妈这次除了男扮女装,还弄出了疑似3P的误会镜头,酒后乱性的镜头,两个老头争抢姑妈那段,其实话剧里尺度更大,更露骨。

所以,这个桥段和设置,从一开始就是麻花的一个元素,它不是一开始就掉下来的。

它只是回到了原本自己的样子而已。

3。

煽情和现场拔高麻花剧不是脱口秀,一堆段子的堆砌,笑完拉倒。

也不是吐槽大会,上来一顿逼逼逼,然后没有个结果。

作为一个话剧,或者说一个剧,它无可避免的要走入煽情,和给意义,点醒观众从而拔高的尴尬境地。

麻花大部分的拔高也都比较趋同,都是【真爱无价】【初心不改】类似这种主旋律题材。

即便观众如今智商很高,但对于一个作品来说,高潮点上总要给点音乐,逗点眼泪,甚至是最后给一句总结啥的。

这本身其实就是俗套。

话剧版最后会有一个大群舞的环节,用来拉高气氛,同时也让观众悲伤一点,瞬间忘掉悲伤。

同时也可以叫醒看不懂睡着的那些人。

喜剧最难的是不俗,是不招人烦的可爱。

这几年从郭德纲的相声,到麻花的段子,都有一个隐形但是日渐被阉割的东西,就是嘲讽当下。

因为对国内的大市场来说,凡是从小众走向主流,就势必要为主流价值观所感召,看的人多了,就难免不被提及三观问题,各种逼逼逼的条件啥的。

吐槽社会,聚拢流行词,曾经是我最喜欢听郭德纲的响声和麻花一年一度年夜饭的理由。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点没有了,消失了……当喜剧本身不具有针对性的嘲讽的时候,它就只能尴尬的,依赖国外的本子和戏剧冲突,以及那些黄段子和性暗示,还有各种因为屌丝搭配金钱,乍穷和乍富带来的各种不适应而产生的包袱活着。

所以我从来没觉得麻花多高尚,你也不用嘲讽麻花俗。

因为可能你越要求它高雅,要求它有意义,要求它这个那个的,它可能就不是麻花了。

麻花不是高雅的喜剧,它可能也一辈子都做不到《我不是药神》那种富有代表意义,或者能结合大趋势的电影。

它的底子,以及被抽掉的那个部分,注定了它只是浅薄的,爆米花式的,博你一笑的电影,仅此而已。

李茶的姑妈,这部作品,从情节上严谨,节奏明快,基本是还原了话剧的所有,虽然它依旧是常规的麻花式套路,但在缺失上我不觉得它是麻花系列最烂的,在煽情的恶心指数上,我也不认为它可以排名在西虹市首付之前。

最后,作为一个看好几年麻花剧的人,我只想吐槽一句,麻花的编剧非常不擅长做情感递增的描述和桥段,爱情,甚至女性,在麻花系列里,往往是点缀,甚至是花瓶一般,或者是女汉子一般的搞笑存在。

西虹市首富的尴尬在于为梦想的强行煽情以及拿最不擅长的感情戏来做主线和结尾。

别高估麻花,它一直都是如此市井的底色。

也别使劲猛踩李茶的姑妈,它真的没有那么烂。

以上。

 2 ) 前一段时间,币圈大佬一段录音曝光,大意是,能智商低到崇拜我,当我粉丝的,都是肥美弱智的韭菜,不割白不割。

前一段时间,币圈大佬一段录音曝光,大意是,能智商低到崇拜我,当我粉丝的,都是肥美弱智的韭菜,不割白不割。

这片子导演没这么说,但是其实也是这么坐的。

我们国家的娱乐圈,商业圈从来都是得屌丝者的天下,从拼多多,脑白金到某牛奶茶饮品的代言人。

开心麻花从西虹市首富,到这部片子,都是描写屌丝逆袭,如果你有稍稍一点的感觉和这片子有点共鸣,呵呵呵。

片子都是槽点,实在不知道骂什么了首先,结个婚有钱的人就会帮你了吗?

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更知道再商言商,投入产出。

结个亲家就给投资,这个是隔壁猪肉铺老板的思维,你放心,他这个猪肉铺是连分店都开不起来的那种。

其次,女老板会看上小屌丝,讲真,生活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沟通都比较麻烦,这里能竟然能出来真爱?

另外,男主这样的小屌丝,比太平洋里的咸带鱼还多,女老板守身如玉这么多年,就为了碰到他?

这太科幻了吧?

第三:喜剧片情节很扯,但是这里实在太扯,以至于导演演员都坚持不下去,频频靠尬舞解决,整部片子,还不如农业科技频道好看,好歹发情的母猪表演很到位啊!

最后,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世界首富连真实身份都不知道,这些银行的KYC是怎么做的....最后的最后,给所有希望靠结婚暴富的人一点点小希望,这样的例子我倒是也知道一个---C罗和售货员的故事,这个故事会不会有happy ending 我不知道,但是能进行到现在,也已经很叹为观止了!

诚心建议:千万别看,盗版也别看,有那时间,看看动物世界也好!

 3 ) 对喜剧电影一无所知

喜剧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类型中令创作者最惊心动魄的类型,因为成败只系于一件事——观众的笑,只要会心一笑便是成功,否则便要成仁。

但是博人一笑谈何容易,这既需要极高的智慧,还需要非常严肃的创作过程,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喜剧大师往往现实中都是十分严肃甚至带有几分抑郁气质的人。

然而《李茶的姑妈》的创作者显然对喜剧电影一无所知。

我在这里简单讲两点喜剧电影创作的要点,至于喜剧的其他艺术形式,如小品、相声等,我自己本身也是一无所知。

第一点仍然是老生常谈的故事性。

喜剧电影应当是所有电影类型中对故事性要求最低的类型,也就是说故事不那么丰满也能够容忍,毕竟只要好笑就够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喜剧电影可以把故事性降低为零,相反,只有生长于故事的笑点才是真正的好笑点。

喜剧电影的笑点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故事情节的,一类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纯粹笑点。

基于故事情节之所以重要,也是缘于电影的艺术类型。

在电影中,展现故事是让观众最移情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观众会随着剧情的发展生出紧张、悲恸的种种情绪,从而带来审美体验。

在正剧中,故事的负荷价值变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剧情鸿沟表现,观众在剧情的转折、急变和反转中被震撼、被感动、被催生思考。

而喜剧中,也正是利用这一个个的鸿沟让观众发笑,这里的转折、急变和反转都变成了关于笑的转折、急变和反转,这将会使已融入剧情的观众产生发自内心的笑。

而《李茶的姑妈》几乎是没有这一类的笑点的,想要制造的笑点明显都游离于故事之外。

当然这也是因为影片本身没有什么故事可言,又何谈基于故事的笑点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由开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烦恼》,在这种类型的笑点上做得极佳,比如夏洛用杰伦的歌曲火了以后,在选秀节目做音乐导师,如日中天,突然产生了剧情的鸿沟,真正的杰伦来参加夏洛的选秀节目,制造出了耐人回味的笑料。

如此的例子在整部《夏洛特烦恼》中不胜枚举,而《李茶的姑妈》乏善可陈。

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笑点对创作者的天赋要求是极高的,不论是对白上的或是肢体上的,只要真能做到好笑,将故事性大大降低也未尝不可。

周星驰就是在这方面的大师,无厘头搞笑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典型,周星驰常常仅凭无厘头就能撑起一部电影,如《无敌幸运星》、《百变星君》等等。

当然,当星爷把无厘头和故事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是无数经典。

然而《李茶的姑妈》在这方面显然是极其缺乏天赋的,笑点不是俗套就是烂俗,别说会心一笑,不骂就不错了。

第二点是喜剧人物的刻画。

事实上,创造喜剧人物是有方法可寻的,并不是一件纯靠天赋的事情。

其中的关键就是找到人物执迷不悟的点,当人物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执迷不悟时,就是一个喜剧人物,如果他突然发现了自己是执迷不悟,就立马变回正剧人物。

以《功夫》中的阿星为例。

影片前半段,阿星一直执迷不悟于自己是黑道的混混,只要肯狠心做坏事就一定能得到回报,从而制造出了巨量笑点,包括与猪笼寨众人的对峙、与包租婆的冲突、与金丝眼镜的互嘲等等。

而当影片进入后半段,阿星认清了自己内心的正义感,发现之前的自己只是执迷不悟,从而他用木棍敲打了火云邪神,这时他就已经不是一个喜剧人物了,而变成了一代大侠的模样。

这里阿星还顺便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划出美丽的人物弧光,真乃大师也。

而《李茶的姑妈》中,没有一个人物存在这里所说的执迷不悟,一个个不是耍宝的小丑就是脑子有病的傻瓜。

唯一的笑点,是沈腾扮演的神父,被迫执迷不悟地为三人证婚。

同样是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铁拳》做得就稍微好一点,利用身体互换制造了这种执迷不悟,但这种方法多少有点牵强,不算是很好的处理。

喜剧电影的目的虽是引人发笑,但它仍是严肃的艺术,《李茶的姑妈》显然没有做艺术的态度,只是一场业余玩家的闹剧。

 4 ) 你没法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话,就像你救不了变成丧尸的人。

其实我看这个片子的过程中是有一点失望的,电影院里别人笑的地方我也笑不出来。

可能是因为我还是一个没有什么感情经历社会经历的学生,所以我不太喜欢那些很黄暴的笑点吧。

但是我不知道我这么想的是不是开心麻花的意思。

但是他既然是话剧改编的,那我就当自己没有多想。

在故事的结尾处,假的莫妮卡夫人在谴责了贪婪的没有底线的两位新郎之后,其他人的反应是那就嫁给我吧!

那些振聋发聩的演讲,也无法叫醒在金钱欲望中迷失了方向的灵魂,他们最后追赶“莫妮卡”的样子,就像那些世界末日片子中的丧尸,没有灵魂,完全被金钱的气味吸引,听不见“莫妮卡”说桥坏了,看不见前面的悬崖峭壁。

认可假的“莫妮卡”的,只有一开始就认可了他的真的莫妮卡。

但是莫妮卡不用被叫醒啊。

所以,如果已经被咬了,成为了丧尸的话,就变不成正常人了吧。

愿我们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保有人性。

愿我们能在这个喧嚣的末日中保持清醒。

这个电影我是首映那天一个人坐在影院center,孤独的看完的。

最后我想提一句,上次看西虹市首富的时候,我是和4个好朋友一起坐在影院2.3.4排靠边的位置,笑的肚痛了。

这两个片子都是在讲钱。

结尾是说,本来是想要把钱都捐了回报社会之类的,但是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孩子,所以精打细算唯恐忘记一笔账,一直到结尾也没告诉观众捐了多少。

这也是当下大多数人的一种无奈吧,想要洒脱,可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义务却又束缚着我们。

他为孩子打算没有错,捐给社会也是大功一件,但是如果你是他的孩子呢,你会不会责怪爸没有给你留下财产,你是旁人,你又指责挖苦他的吝啬。

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吧,那两个老新郎,不是宁可喂鲨鱼,也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巨额保险吗?

虽然为老不尊,但是他们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

人生太复杂,希望自己不要只是在网络上写写这些,去经历过黑白后,会比作为旁观者更有意思。

 5 ) 《李茶的姑妈》体现了开心麻花哪些创作特点?

“开心麻花出品,必属渣品”—— 反开心麻花协会联合声明2015年,一部《夏洛特烦恼》如核弹般从天而降,炸得整个电影圈晕头转向。

爆炸炸出的沟壑将人们分隔成了两大阵营:开心麻花吹与开心麻花黑。

对于前者而言,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又一国产喜剧电影金字招牌的诞生;而在后者看来,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出现则意味着内地喜剧电影质量一次陡崖式地下坠。

双方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战争的规模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缩减,反而因之后《羞羞的铁拳》、《西红柿首富》和《李茶的姑妈》的推出而愈演愈烈。

▲ 现实中的观众互掐可比片中的拳击赛精彩得多2018年是双方交火最频繁也最激烈的一年,因为开心麻花团队光是在这一年里就先后推出了《西红柿首富》《李茶的姑妈》以及一部将在年底上映的《人间·喜剧》三部影片,大有迈开大步丝毫不怕扯〇的蓬勃野心。

然而纵使这份野心再大,也拧不过“该被扯的〇总会被扯”的价值规律,近期《李茶的姑妈》票房口碑的双线崩盘,似乎预示着开心麻花黑吹之战的战局正式发生了全局性的扭转。

▲真姑妈没有〇不怕扯,但假姑妈有啊在《李茶的姑妈》之前,战局的天平无疑是倾向于开心麻花吹一方的。

从《夏》的14亿到《羞》的22亿再到《西》的25亿,一个接一个的票房奇迹使得开心麻花黑一方的攻势宛如蜉蝣撼树,丝毫威胁不到这个庞大帝国的扩张之势。

然而《李》的溃败让人们认识到了,原来开心麻花黑们的努力实为水滴石穿,前几部影片评分的持续下滑之态其实已预示了这一状况的来临。

不过如此说来难免有放大评论的作用之嫌,开心麻花吹黑之战的局势逆转,主要原因还要归咎于创作者自身的不思进取。

01从商业艺术两全到只认钱回顾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化的几十年,可以发现喜剧电影在其中一直占据着雄霸一方的重要地位。

若按照品牌进行时代划分,这期间的喜剧电影可以分为四大阶段:冯(冯小刚)氏喜剧、宁(宁浩)氏喜剧、囧(徐峥)系列喜剧再到如今的开心麻花喜剧。

在这其中,尽管冯氏喜剧与宁氏喜剧在题材、类型、角色设置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但就艺术水准而言,两者的差别并不算明显,因而它们也一度被视作国产喜剧电影的两面旗帜。

回头再看囧系列。

如果说冯氏喜剧和宁氏喜剧尚且保持住了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左右逢源,坚守了喜剧的社会批判效用,那么囧系列便是内地喜剧彻底投入到商业怀抱中的肇始。

徐峥是个聪明人,他对于内地观众的需求有着精确的认识。

以《泰囧》为例,他一方面借着同档期无对手和10年后东南亚旅游热潮兴起的天时地利,另一方面则通过削减剧作内容的纵向深度并加入大量潮流元素,以确保受众的最大化。

《泰囧》对于内地喜剧电影而言意义斐然,这不仅是因为它打开了单片10亿票房的闸门,更重要的在于它开启了继冯小刚的“市井喜剧”和宁浩的“底层/黑色喜剧”之后的国产喜剧新方向——低俗喜剧。

▽何谓“俗”?

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大众的和趣味不高的]。

由此可见,俗有着两面性,一是通俗,二是低俗。

通俗是大众文化的刚需,只有形式和内容浅显易懂的文化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喜爱,才能在大众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低俗则是大众文化的顽疾,其落后性和负面性将导致大众审美能力的衰退,进而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

▲ “今儿晚上有什么精彩的吗?

”“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不过可以透露一点儿,节目相当粗俗。

”“哎呦,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顽主》(米家山导演)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条以通俗为基,在扬弃低俗的同时向着雅的方向发展的道路。

早在中国古代,文人先贤就总结出了大众文化产品应趋向的目标——雅俗共赏。

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阐述道:“但就玩意儿而论,‘雅俗共赏’虽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时不能‘共赏’的。

▲ 四大名著:俗中有雅 雅中有俗商业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若想实现票房与口碑双收,同样要如何处理好“雅俗共赏”的问题。

鉴于对一般观众而言,剧情是他们观影时的主要关注点甚至唯一关注点;而相对专业的人士,则还会结合摄影、 表演等方面对影片进行综合考量。

因此电影的俗与雅处理各自的主要落脚点即为剧本与电影手法。

也就是说,要遵循“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原则,在提供一个相对易懂的故事的基础上,以多样的电影手法丰富讲故事的方式。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

本片的故事可以总结为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警匪故事,但导演宁浩吸收了盖·里奇的多线叙事手法,以丰富的电影语言将简单的故事讲述得妙趣横生,从而达到了相对完美的雅俗配比。

▲《疯狂的石头》剧照。

对于电影而言,讲故事的方式远比故事本身重要。

反观囧系列和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

上文之所以将囧系列等喜剧成为低俗喜剧,即是因为这些影片不但完全抛却了艺术性,在文本上也以一种精打细算的商人思维将故事浅薄化、将人物扁平化,丝毫不顾影片的天平向着低俗一端倾斜而下。

更令人为之扼腕的是,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随着囧系列的终结而消失,反而在开心麻花电影中变得更加猖獗。

02恶俗麻花和徐峥一样,开心麻花团队成员大多也都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这点早在他们的话剧时期就已明显地显露出来。

如果你打开全国话剧演出票房的排行榜,便可发现前十位的几乎全部都由开心麻花团队的剧目所垄断。

之所以达到这等傲人的战绩,是因为该团队在迎合观众和追求舞台效果上做出了远超传统剧团的尝试。

这种尝试首先体现在剧本的创作方面。

▲ 资料来自道略查询开心麻花的话剧采取的是一种最能悦人耳目的戏剧样式——佳构剧(又称巧凑剧)。

所谓佳构剧(well-made play),是指以情节离奇紧凑、人物关系复杂著称的一类戏剧作品。

与讲究庄重严谨的传统剧种所不同的是,佳构剧以情节为剧本的中心,主要靠一连串精心设计的情节效果来抓住观众。

▲ 国内的佳构剧典范:陈佩斯的《戏台》佳构剧有着先天性的缺点,那就是对情节的过度依仗导致该剧种在人物深度刻画和主题。

为此,以萧伯纳为首的剧作家和批评家自该剧种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停过Diss它的步伐。

尽管如此,佳构剧不仅没有在时间的洗涤下销声匿迹,反倒获得了蓬勃发展,因为它经受住了所有戏剧能面临的最严格的考验——市场。

除剧种的选择之外,开心麻花团队还极其重视观众的现场反馈,每场戏上演之前都可能根据演员人气之类的因素进行人员调整,以求让观众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据坊间传闻,开心麻花团队甚至计划开发一套人脸表情识别系统,“比如将两百名观众的表情全部录下来,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观众在哪个情节点出现明显的反感或心不在焉,以此将剧情精确到零点几秒来打磨作品。

▲其实在引入剧场之前,这种技术已经开始在一些校园中得到了应用开心麻花一味曲意逢迎的利弊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但另一方面它不但不利于观众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还面临着容易使作品水准止步不前,以至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风险。

当开心麻花将他们的话剧作品搬上银幕以后,上述的这些缺点也随之放大了数倍。

按照上文的顺序,我们首先还是从佳构剧的框架谈起。

佳构剧虽然被老派剧作家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剧种,但实际上它对于剧作者的才能要求丝毫不逊于传统戏剧。

如果说传统剧作家在写作时是在为剧情做加法,那么佳构剧作者做的就是乘法。

例如英国经典佳构剧《糊涂戏班》,就把这类乘法做到了戏剧界的极致。

《糊涂戏班》剧作的乘法主要体现在叙事、场景和关系三方面,其具体的做法是:叙事上采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场景上巧用“舞台事故”给剧情增加合理的意外、人物关系上选择让职场和情场相叠加,搅得私人关系一团乱。

▲ 《糊涂戏班》的第三幕将整个布景翻转过来,呈现了演出后台加倍的混乱。

反观开心麻花的作品,显然只是学到了佳构剧的框架,却没有能力支撑起一个真正的剧情复杂,而又逻辑自恰的完整故事。

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由设定引出的故事。

电影因假设而生,全部的剧情都是对假设的推演和对提问的回答。

这也就是说,相较于常规佳构剧人物为剧情服务的准则,开心麻花进一步将它推至了人物、剧情以至于其他的一切,全部都是因剧情的前提(即假设)而成立。

这样一来。

全片的成败基本上也都依赖于假设所产生的效果。

因此,《李茶的姑妈》失利的原因,就绝对与男扮女装这一既老套、又难以广泛共鸣的设定脱不了干系。

▲ 都8012年了,就放过男扮女装这种又老又臭的梗吧围绕设定做文章是小品常用的一种手法,在小品这种相对短小精悍的表演艺术形式里,设定铺陈过程可以被控制在一段恰当的时间之内。

然而当时间线被拉长至电影长片的长度,该手法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过度仰仗于设定的明显结果便是剧作整体的头重脚轻。

开心麻花电影始终存在着两种为人诟病的“黑点”,一是人物的扁平化,二是剧情的拼贴感。

开心麻花电影中的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功能性角色,他们的性格直白单一,囿于平面而没有纵深度的拓展。

虽说功能性角色可以起到推动情节或是渲染主题,但当这类角色泛滥之时,就会导致整个剧情浮于表面,失去了现实的逻辑依据。

▲ 《西虹市首富》的角色同质化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出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展现拜金者的丑恶嘴脸。

尤其电影如果还试图为这等浅薄的人物建构起性格方面的大转变,其结果就只能是既滑稽又可笑(此处当然是贬义),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西红柿首富》里的女秘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 原本视金钱如粪土的角色却在金钱粉饰的烟花、广告牌和演唱会的攻势下投入了主角的怀抱谈完了人物的扁平化,下面来简要分析开心麻花电影剧情上的拼贴感。

这里所说的拼贴感,简单来说就是影片里充斥的大批网络段子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和分裂感。

的确,幽默的段子能够博人一笑,然而这些推杯换盏间的小聪明终究没法撑起一部体量庞大的电影。

因此在这些“段子集”电影里,段子的存在就如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不仅对剧情主题几无助推和升华作用、又干扰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堪称附着在剧作上的寄生虫。

有人看到此可能会为之辩解道:滥用段子是内地电影的通病,不该单纯对开心麻花加以过分指责。

的确是这样,但本文之所以将段子拼贴作为开心麻花电影的原罪之一加以抨击,是因为其影片中的段子不仅无聊老套,而且恶俗不堪。

更可耻的是,这些段子还往往会打着讥讽现实的正当旗号,肆无忌惮地物化女性、消费同性恋群体。

▲ 本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把拍三下肩膀=啪啪啪以及给酒下春药的恶俗段子带到正规公映的电影中伍迪·艾伦曾在一次访谈间透露过高级喜剧的秘密,他认为,电影中好笑的东西并不是段子、包袱和笑料本身,合理的笑料实际上产生在人物的性格当中。

回看开心麻花的电影,真可谓是完美地避开了高级喜剧的所有必备要素,如此一来,这样的喜剧又怎能不谓之低俗?

▽那么这类设定为王的剧作是否存在着补救空间呢?

个人认为是有的,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手法便是在故事的进程中合理地扩展原本的设定,进而引出新的冲突根源,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不幸的是,开心麻花电影不但没有遵从这一良性准则,反而走上了一条无耻、庸俗至极的歪门邪路,即不断地调动观众的【仇富心理】来强行制造故事的高潮。

开心麻花全部电影的主题都是与【钱】息息相关的,而在对待钱的态度上,开心麻花团队又显得极为暧昧和虚伪,这种吊诡的态度早在其首部作品《夏洛特烦恼》里就已初显端倪。

《夏洛特烦恼》里不但所有的富人都是“穷凶极恶”的形象,就连夏洛当年的女神,在影片中途也以是一副“绿茶拜金婊”的形象重新登场。

然而可笑的是,就在主创貌似义愤填膺地抨击【为富不仁】现象的同时,另一方面又通过赤裸裸的金钱刺激展示主角一掷千金、一手遮天的潇洒快活,尽显自己对金钱掐媚崇拜的真实心理。

▲ 开心麻花电影的恶俗价值观:1.我因穷备受侮辱,若我暴富,我必侮辱他人。

2.有钱人都不是好东西,除了我自己。

批评开心麻花电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文章作者们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内罗列分析开心麻花电影多如牛毛的缺点(本文就因篇幅限制未能谈及更多电影语言上的问题),还要承受着来自其庞大粉丝群体“阳春白雪”的讥讽。

但是如文章开头部分所言,这些努力并非白费,它们已经逐渐令一部分观众对优秀喜剧电影应有的样貌有了一定的认识。

《李茶的姑妈》用价值观和影片品质的下限换来了票房的下限,虽不能就此宣告开心麻花品牌的破产,但至少也等同于为其敲响了危险的警钟。

商场如丛林,弱肉强食的碑文高悬于苍穹之上,若开心麻花团队依然沉溺在自己庸俗的小聪明里沾沾自喜,那么十二月的《人间·喜剧》或是春节档的《日不落酒店》迎来的,可能真的就是彻底遭到淘汰的结局。

阅读更多评论及电影相关资讯、文化可关注公众号【开拍学院】。

 6 ) 蹭《查理的姑妈》

既然《西虹市首富》没令我失望,我就愿意再看一部开心麻花,验证一下,今后的看点究竟该锁定沈腾还是开心麻花。

结果,蹭《查理的姑妈》,蹭了一鼻子灰。

今天看的这部“姑妈”烂片,本子有多尴尬就不吐槽了,就说它只从道德层面宣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完全搞不懂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哪儿。

为8亿元而纠结不休的社会仍是个焦渴的物质社会,还无法孕育人均8亿的精神果实,因为此时人们对幸福价值的计量仍是人民币,用生命的长度来丈量银行存款与这个数字之间的悲凉。

人们不会认可父母的心情就值8亿,围绕自身的爱情就值8亿,手足和睦就值8亿,心存梦想并努力实现它的过程更是若干个8亿……反而会认为这些都是鸡汤。

是鸡汤吗?

对国产片,还是要以鼓励为主。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7 ) 抱歉,对女性过于明显的冒犯让我笑不出来!

拿出做电影的诚意来,不要再用一成不变的幽默感来博观众一笑了!

事先说明,如果大家国庆档只是为了进电影院开心一下,这部电影也没让你觉得不妥,那后面内容就别看了,省得闹心。

想了一下,再补一句吧,一个普通观众日常写一点自己的观影感受而已,我尽量删掉了自己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

(现在看起来这个注非常有意思了,评论区有部分怼我的豆友,在看完这篇评论之后一定觉得天呐!

怎么这样说,太过分了,槽点好多,我一定要说点什么,这是这篇评论对你们的冒犯,也是我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

观影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体验,这篇东西在尽力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的不适,有人感同身受,有人不以为然,都是人之常情,至于用到婊之类字眼的人,我相信你本身对女性也没有什么基本的尊重吧)正文如下开心麻花整体系列的电影,惊艳于《夏洛特烦恼》,震撼在《驴得水》,稳定在《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开始走下坡,到《李茶的姑妈》,我可能觉得故事需要再好好打磨。

虽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被冒犯本身是笑料的一部分,但好的笑料知分寸懂进退,不好的笑料往往就走下三路,屎尿混着粗俗和脏乱,让人笑不出来。

作为女性,我真的感觉到被冒犯。

且综合评论区和讨论,男性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是很好。

说实话,进电影院之前我也抱着一种想要开心地放肆笑的冲动,然而看完电影却像吃了一只苍蝇,自己买单的那种。

姑妈很美,但除了潜水做自己那句话,其它都是符号一首先说姑妈,莫妮卡本人,就像电影里自己说到的那样,本质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符号,一堆象征着金钱的符号。

所有人都心怀鬼胎,为的是吧这堆符号变成自己手边的利益。

为此,黄沧海假扮姑妈,老王、老黄假扮班姑妈的沧海的追求,甚至是非礼,严重点说是骚扰也不过分,完全没有一点爱。

这是很强的男权价值,功利地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巧妙的反讽,把男人至于缺钱的背景下,他们也可以简单地为了钱出卖身体,就像所谓的哈佛大学演讲。

但实际上,这些走入绝境的男人,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反而将希望寄托于有钱的女性,未免太过荒唐可笑。

从媒体对这场三人婚礼闹剧的报道不难看出,整个社会对莫妮卡这样的女性,有一种暗戳戳的恶意,选取她炫富和多人追求的场面进行报道,隐隐带着戏谑和指责。

开始卢靖姗饰演的莫妮卡选择独自上岛,我以为会是个聪明的狠绝色,没想到脸谱化到只是给主角做了一下人生导师,外加不图钱就喜欢你人的女朋友,存在感很弱。

二再来说说爱情,这部电影的爱情简直糟透了。

莉莉和杰瑞的婚姻,没什么明显的问题,但杰瑞花心爱财本非良人。

(开头向女店员展示肌肉,给老婆涂防晒的时候走神看别的美女,我确实觉得不舒服)

这样的男人你开心的话就送你一打好了露露和李茶就更荒谬了,本来一个政治联姻,自己完全不想嫁的人,因为一句不着边际的浪漫和一次酒后乱性,变成了真爱。

露露和李茶拍婚纱照时的生无可恋大家都看到了,当众求婚也尴尬到不行,强行说真爱真的不合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关于迷奸女性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样扯淡的逻辑我把他看着对犯罪的鼓励。

(后附链接,有兴趣可以看看)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或许这两个男人没有主动下药,甚至是女性主动。

但是你看这个前提,迷药本身是那么容易获得,从一个随便的酒吧服务员手里就能买到。

本身就是一种帮助犯罪!

(避孕套容易买,但避孕套是计生用品,还能预防疾病,迷药是违禁品,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犯罪!

)(有很多人都纠正说蓝色药片是伟哥,谢谢科普,但是和上面同样的道理,这种涉及到性相关的药剂,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耍流氓!

)其次,两人给酒下药之后丝毫没有考虑到酒会被别人接触到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甚至看到酒后的假莫妮卡夫人给真的莫妮卡性感热舞时居然只是在窗台看戏。

最后,下药的逻辑是,只要这个女人跟我睡了就是我的人,她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我可以拿去还债拯救公司,还有两个父亲多次对假莫妮卡夫人的非礼,公开袭胸,冲进别人房间甚至是浴室,几次把“夫人”推倒?

? ?你说这不算是骚扰的话,那我只想说,你想想如果是卢靖姗(莫妮卡夫人)本人的话,恐怕早就呼他们大嘴巴子并让保镖揍他们了!

还想补充一个细节是开头保安撞见试衣间里的黄沧海和莫妮卡,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些年轻人。

他是默认这些人本来就是亲密关系吗?

完全不考虑有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或者一方正在遭受侵害。

(这个部分与电影无关,只是想说明社会对这种行为的包容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伤害)(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卡看看有关迷奸女性的产业链,如果看完你还觉得只是电影笑料,那就祝你生活愉快,看电影本身如果只是图个乐子,那开心就好)https://mp.weixin.qq.com/s/Yy49OjO5gP-gxlUvSsyrZA

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请报警!

最后是莫妮卡和黄沧海,典型的穷小子个白富美,和市面上那些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恋情本身并无差别,但还好做到了发乎情止乎礼,不算太过分。

有人说,黄沧海和莫妮卡相互喜欢的时候以为她是个女佣,当然啦,黄沧海有主角光环嘛。

可是莫妮卡喜欢他的逻辑是什么呢?

他不在乎钱,能够做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

这不就是霸道总裁爱傻白甜的逻辑嘛!

白富美需要善良的小伙子,像霸道总裁需要傻白甜?

你清醒一点!

三最后说说笑料,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不适其实在于它的笑料本身没有掌握好尺度。

喜剧总是应该谈谈笑料的,老实说,这部电影大量的笑料集中于 性 暗示和对人性贪婪自私的讽刺,但这种讽刺让你觉得很不适,有的东西摊开了讲并不显得耿直或者勇敢,只让人觉得尴尬且粗俗。

它戳到了人心呀,那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逢场作戏、不择手段都很真实,真实地表现了一些人内心的选择,不过这就像两个人分手当面撕,很不体面。

再来说说其他的角色吧,他们都太过脸谱化了,尤其是黄沧海的前女友,对他爱搭不理,却找了个大胖子经理。

仿佛就是社会对一类女性的刻板印象。

这一段讨论也很多,但安排小夕和未婚夫上岛的目的本来就是称托男主的,如此猥琐的一捧一踩实在没必要。

这里我没有批评前女友的意思,甚至有点为她鸣不平,这段戏代表一种屌丝逻辑认为女孩看不上你是因为别人有钱,这种梗真的是恶心了。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本事自己去努力啊,没必要强加对方找个挫人然后凸显自己优越的戏码。

那种你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的心态是真的很不健康。

加一句,本来没想往女权方面考虑,如果真正了解女权应该知道,所谓女权其实平权,尊重男女双方。

有人说这部片子的丑角都是男性,女性都是好角色。

正因为站在一个物化甚至是侮辱女性的角度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猥琐的男性丑角呀!

(在现实生活中对尊重女性的男性大多是比较绅士的,自然也不会有那么猥琐的情节发生,让男性自身难堪咯)

你以为你的前女友永远会找这样的?

猥琐秃顶肥胖丑陋的中年大叔?

先看看自己在做什么春秋大梦吧!

你的前女友永远拜金物质看不上你?

呵呵!

很明显这是一部以更大程度取悦男性的电影吧,不爱我的人会因为性交和我在一起,为了钱离开我的无知拜金女最后一定会找一个又丑又老又猥琐的大叔,而我呢,因为善良机智踏实努力而成为了人生赢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我呸!

在很多有关性暗示的笑话里,影院里的男士笑得都很开心,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

整个电影从头至尾,除了主角,没有一个人做出任何积极的改变,即便黄沧海的娓娓道来的发言,也只不过引来更大的贪婪。

而其它人在自己的框框里,如同没有生命的小丑。

在舞台剧里为了展现人物性格无可厚非,但搬上就显得不够了。

相较之下《驴得水》虽然也是与性有关,但黑色幽默和笑料更为高级,反思也更加深刻。

涉及到性相关的东西,尤其在公众场合表达,不能如此低级不负责任。

写在最后:我承认,幽默本身是非常难以掌握的东西,其中分寸感的拿捏十分微妙。

开心麻花的一系列剧本和电影,都集中在对于很多社会刻板印象的讽刺至上。

不过一直用同一种逻辑来写剧本未免让人乏味,而对女性的轻慢和物化更是减分项。

同样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主题,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踏实的意义,心怀坦荡对自己诚实,金钱并非万能。

而李茶的姑妈像是一场闹剧。

我看到了它幽默的方式,讽刺,让观众产生优越感,不过一无所获,像在一个公开场合听了一个黄色笑话,我知道作为幽默它好笑,但场合不对只觉得被冒犯了,很不舒服。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种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所产生的幽默和荒诞能够让人有所反思,那我只好说,这两星一星就算作给这种反思的鼓励吧!

另一星给演员,老实说,开心麻花的喜剧演员是自带一种风格的,就好比我是歌手上唱了一首歌,本身唱功在,不过选歌很差,发挥到极致可能也只能及格。

有很多评论说打低分骂电影是没看懂,一部讽刺金钱至上的喜剧电影也不需要多深刻的理解吧。

同样是屎尿屁的笑点,《瑞士军刀男》笑中有泪很温暖,而这部,无论是主角配角或者正派反派,尴尬本身源于笑点的低俗与冒犯,也源于为了推动剧情而极端化脸谱化让人很不舒服的剧情。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表现手法却别扭地让人如坐针毡。

最后补充一句,通俗流行文化和恶俗是不一样的。

十年前赵本山是春晚常客,讲着侮辱残疾人和女性的段子可以博人一笑,但十年过去了,当年所谓的幽默已经随着社会进步变成了极大的不礼貌,很多笑点已经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了,还用当年那套价值观来做喜剧,我看不出这个剧本打磨了十年的诚意。

我始终认为,幽默本身是一种智慧,更多场合是用来消解尴尬相互给台阶的,不是用来制造尴尬与不适的,仅此而已!

 8 ) 希望低分能让智障编剧清醒一点

看完吐了,真的是烂出新高度,真▪窒息又智熄。

买完票才看到豆瓣开分,5.9都高,这种垃圾电影3分最多,亏我之前一直想看舞台剧来着……剧情三俗笑点恶心毫无逻辑,不靠性暗示和物化女性搞笑就活不下去??

让人不忍直视,不敢相信我竟然坚持看完了……先不说片子好不好的问题,性暗示这么多不分个级或者删减一下你好歹提示一下小孩子别看吧??

那么多带孩子来的看到这样的三俗性暗示能有正确的性观念吗?

不经允许就强上叫强奸而不是笑点,还给人下药,有春药也不是非自愿发生的理由,这叫迷奸,可以定罪的谢谢,引起极度不适。

还有女富豪被下属管得严到要潜逃的地步还因为穷小子的努力和看破了金钱的本质而动心这样的剧情我……以及我觉得很迷的是为啥现在流行开头或结尾在外国就用很多美女跳舞脱衣服啥的?

这是选美还是拍电影呢??

还是一开始受众人群就只锁定了男性?

拍给女性看是不是要裸男露肉?

美女沙滩就是爽的标配了?

容易引起不适,仿佛我来看什么海天盛筵了:)难怪说是拍给直男屌丝看的电影,充斥着三俗的笑点又嘲讽了拜金主义并且大家最后都终成眷属,多好啊。

看到影院里笑得开心的男士(女士)们,我真的服。

开心麻花的口碑也是一部接一部地坏了,希望能有健康的喜剧给正常人看。

不是我抓着笑点杠,是不健康的低级笑点不值得笑,搞笑不是非得这样用这种低俗的东西“取悦”观众,有那么多好口碑的喜剧作范本呢,非要说舞台剧改编剧本是很早以前的,总归拍电影时还有编剧,希望能与时俱进一下把这些陈旧又恶心的低级笑点改改。

如果下一部是乌龙山伯爵的话,希望编剧和主创能吸取这次的教训吧。

 9 ) 性别、反转与喜剧 —— 《姑妈》的进步和继承

国庆节第一天,为了给整个国庆定下欢乐祥和的调子,果断选择了开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妈》开场。

开心麻花以喜剧为擅长,《李茶的姑妈》在情节,节奏,包袱上,都经过了舞台剧的锤炼,作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喜剧,还是非常合格的。

整体情节,有些许性暗示,但是拍的都比较含蓄,PG13吧。

情节是很经典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穷小子李茶喜欢白富美露露,露露不肯嫁给李茶,但是突然有一天,李茶天降一个亿万富翁姑妈,于是露露爸爸的公司濒临破产,于是极力促成李茶和自己女儿的婚事,把订婚仪式安排在了海岛上。

阴错阳差之下,公司职员李沧海不得不扮演姑妈,最后因为善良,反而赢得了姑妈的芳心。

不无聊,情节虽然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却是部相当合格的爆米花片。

虽然一般来说,爆米花片营养比较少,但是《姑妈》一片,涉及了了开心麻花这么多年,一直执着的母题——“性别反转”所以今天特别来讲讲性别反转的喜剧历史吧。

男扮女装与喜剧中国戏剧历来有“以男饰女”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候。

据说南北朝时,后周宣帝就“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隋书·音乐志)。

而清代京剧发展到巅峰时期,四大名旦都是男生男旦。

梅兰芳对于女性的梳头和服装的理解,被认为比女性本身的理解更细腻。

当然,传统戏剧中的男扮女装,与现代影视剧中的“男扮女装”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戏剧中以男身表演女性,拥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程式规范。

而影视剧中的“男扮女装”多少有些审丑的目标:一方面,男性拥“扮美”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将传统刻板印象中的女性特质堆叠在一起,夸张的配饰,西洋化的假发,甚至在胸前塞棉花(剧里是椰子壳)强调女性特征,导致最后的结果大大背驰了传统的审美。

冲突时戏剧的来源,而南辕北辙则是喜剧的一大来源,男扮女装容易实现,笑点可靠,因此成了无数喜剧喜爱使用的桥段。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部喜剧,排在前两名的《热情如火 》 和 《窈窕淑男》都有男扮女装的情节。

热情如火 (1959)8.91959 / 美国 / 喜剧 / 比利·怀尔德 / 玛丽莲·梦露 托尼·柯蒂斯

居中虽然有颜值巅峰的梦露,但是真正的看点却是男猪脚为了生计,男扮女装加入一女性乐团闹出的各种笑料精彩。

而达斯丁·霍夫曼演的《窈窕淑男》,正是以男扮女装为笑点,讲述了达斯丁·霍夫曼演的不入流的小演员,男扮女装,竟然走上爆红道路的故事。

窈窕淑男 (1982)8.11982 / 美国 / 喜剧 爱情 / 西德尼·波拉克 / 达斯汀·霍夫曼 杰西卡·兰格

而罗宾·威廉斯也演绎过类似主题电影:

窈窕奶爸 (1993)7.91993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家庭 / 克里斯·哥伦布 / 罗宾·威廉姆斯 莎莉·菲尔德作为一个温暖向的喜剧,剧集里除了有男扮女装遇到的各种尴尬之外,也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表现了女性的不易,也算是另一种对女性的温情致敬了。

而华语电影里《东成西就》、《我知女人心》都有经典的男扮女装的场景。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1993)8.71993 / 中国香港 / 喜剧 奇幻 武侠 古装 / 刘镇伟 / 梁朝伟 林青霞周星驰电影里的如花,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喜剧角色的存在了:

九品芝麻官 (1994)8.81994 / 中国香港 / 剧情 喜剧 古装 / 王晶 / 周星驰 吴孟达

《姑妈》中的男扮女装的继承和进步。

《姑妈》的喜剧剧眼在“男扮女装”,和传统的“男扮女装”的喜剧电影一样,性别的倒置本身就能引起足够的笑料。

相比起其他男扮女装电影,《姑妈》的进步点在于男女强势关系完全是倒置的。

这恰恰是所有影评没有注意到的一点。

真·姑妈,多金,美貌,善良,还有才干,虽然不知道年纪几何,但是显然还是极富有魅力的:

即使是男扮女装的“姑妈”,也因为富有,在剧中人物眼里是值得尊敬,或者值得追逐的对象:

假扮的姑妈亮相的一刹那,本以为会看到“如花”,没想到,身段窈窕,笑容高贵,打扮也没有流俗——白色西装套裙。

如果不考虑是“男扮女装”的化,这样的姑妈被男性追逐,本身也是有说服力的。

而剧中的一众男性角色,反而成了挖苦、讽刺的对象。

黄沧海 —— 失意小职员,在获得了在豪宅胡天胡地机会之后,还不忘向前女友炫耀。

最后升职加薪吸引,扮演姑妈。

最后明明可以不再扮演姑妈,但是为了自己不被开除,硬要假装自己是姑妈的干儿子,玩儿弄董事长,给自己升职加薪的,小人物伎俩。

艾伦饰演的杰瑞,则是一个不学无术,全仰仗老爸和老丈人,在公司作威作福的富二代废柴,并且海边看到漂亮姑娘眼珠子就乱瞅。

两位富一代,露露的爸爸、杰瑞的爸爸,则都是见钱眼开,为了自己利益,争着要向姑妈献殷勤,希望入赘的人,集中了剧中所有要讽刺和攻击的点。

只有李茶本人,作为剧中唯一的正面男性形象,虽然穷,但是对爱情有信仰。

到了最后,李茶在岩石岛上用叶子做出的花朵打动了爱人,而电影的画风也由此一边,变成了温暖的用爱发电。

当初追逐姑妈名利的人,一个都没有得逞,喂鲨鱼骗保,最后却走向了破产。

而良心发现的李沧海,恢复了小职员本色,和姑妈开着跑车扬长而去。

《姑妈》用无数世俗的外壳,荤腥的段子,但是内里暗搓搓的向姑妈致敬。

只不过有些外壳过于世俗,掩盖了其中对两性态度的进步。

瑕不掩瑜。

开心麻花能拍得出《驴得水》,他们在性别态度上,就注定不会太落后。

只不过,表现手法和内核之间如何平衡,这还需要时间不断打磨。

 10 ) 荒诞?生活有时候比电影更荒诞……

去看《李茶的姑妈》的前一夜,刚刚看完两期奇葩说,其中一个辩题是:“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有错吗?

”与其说是一场对于房和爱情的辩论,不如说是一场钱和爱情的辩论。

暂且不对观点作出论述,然而钱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一边向往着不掺杂金钱的感情,一边爱着金钱(大多数人都爱钱,不要否认)。

金钱、权利、性、欲望,是大多数人都绕不开的人生命题。

为什么一句“带我吃饭就好了”能让成都小甜甜爆火?

就这么一句话戳中了万千男性的心?

与之相反的是,《流星花园》这种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桥段,让无数的姑娘趋之若鹜,无数次幻想过遇到一个帅气多金还专情的霸道总裁。

再反观现实,一段没有杂质的爱情到底有多难?

又有多少亲情、友情、爱情因为金钱利益而分崩离析?

“钱真的这么重要吗?

”“钱,什么时候不重要?

”“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挣钱?

”“因为希望有一天把钱变得不重要”《李茶的姑妈》延续了开心麻花电影的一贯作风,不止好笑,还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出荒诞的喜剧,在无数的笑料中展开一场对于人性的探讨。

由黄才伦扮演的“假姑妈”黄沧海:兢兢业业的底层员工,一直渴望升职加薪出任科长迎娶“白富美”。

现实却是,立功时无功,有过时背锅,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做好,也没得到半句认可;李茶深爱白富美露露,需要女首富姑妈牵线搭桥。

为了让露露嫁给自己,不惜想到让黄沧海假扮姑妈的计策;破产总裁梁友德、王安迪一心想要成为李茶的“姑父”,王安迪不惜让女儿嫁给自己不爱的李茶,也要勾搭上姑妈。

故事里除了姑妈以外的每一个人,都心怀鬼胎:黄沧海想要升职加薪,两个破产总裁想要姑妈的钱来挽救自己的事业,李茶想要靠姑妈来迎娶白富美露露。

姑妈莫妮卡就是“Mrs. Money”,所有人对于姑妈的追逐,都是一场对于金钱和权利的追逐。

其中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1. 黄沧海兢兢业业的工作,却住在破船里,和母亲视频时假装自己过得很好。

出现事故时,第一个背锅的也是他,被破产总裁毫不犹豫地开除,却也因为一个姑妈“干儿子”的身份分分钟被升职加薪,扮演假姑妈变成了他谋取职位的手段。

2. 荒诞的三人婚礼,可以说是全片的高潮部分。

破产富豪梁友德记不住自己发妻的名字,却愿意和王安迪一起迎娶姑妈。

只有有钱,分享妻子算什么?

更荒诞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3. 黄沧海最后的幡然悔悟,和姑妈站在船头喝酒的对话以及婚礼上的“我不愿意”。

全片显得有些荒诞,错位的反差让人捧腹。

然而真的荒诞吗?

不,生活比电影更荒诞,更夸张。

重要的是,生活的荒诞可让人笑不出来。

为了钱抛弃妻女的有吗?

有,而且不少。

为了钱,搞笑扮丑的有吗?

别说男扮女装了,你让他拌狗,他也毫不犹豫。

为了钱,舍弃自己爱情的有吗?

爷孙恋,父女恋你见得少了吗?

如同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钱,踩在脚底,它依然是钱,它的价值没有减少,只是你丢了自尊罢了。

不谈对错,只谈选择,金钱与人性的较量,还在继续。

守得住自己,终究是一场救赎。

总体来说,《李茶的姑妈》所讲述的故事,大笑了,反思了,对于身为观众的我来说就够了。

《李茶的姑妈》短评

2023.12.27.伦敦飞郑州飞机上。舞台剧痕迹略浓但搬上大荧幕不那么好使的赶脚

7分钟前
  • 小飞侠3799
  • 还行

确实如传说中的。。又尬又一般啊。。。好像船上的地方笑了一次,真的很扯又歪,主要是没有我女神马丽,你啥时候能回归啊啊 啊啊啊啊啊

8分钟前
  • 19431818
  • 还行

有点强行搞笑,不自然,但是比评论的要好,三星半

12分钟前
  • 风泉
  • 推荐

可能是最近各种经济危机让人太过压抑,转向娱乐生活寻求快乐,本对此片没报太高期望,朋友在一旁从头没笑过一下,而我却像个傻逼一样从头笑到尾,笑点低,真的可以让你,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生活幸福指数低成本提高。

15分钟前
  • 迎刃
  • 力荐

屎尿屁三俗+拜金电影,这个类型王晶很拿手,当年拍过多部,追女仔什么的,欧美那边更多,不过2018年的大陆这一套行不通。电影有个最大问题,男主角捏着嗓子戴着劣质假发就成了姑妈,所有人就都信了,虽然电影里所有人都很蠢,但都不是瞎子,智商至少还在下限之上。话剧舞台可以这样搞,搬上大荧幕还是要认真一点,电影里的演员是瞎子观众又不是瞎子

1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中国人真累 对喜剧还上纲上线的大谈三观然后各种联系现实 真是奇怪 作为一部喜剧 它能逗笑你那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它就是一部普通合格的喜剧片

19分钟前
  • 大中祥符八年春
  • 推荐

還是 欽差大臣的套路, 改成女版, 但又讓男扮, 可灣到癲....黃才倫確有才.....但去到婚禮有拖戲...可能要幫這度假酒店買廣告, 才定追, 也定追到那條橋.....

24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为什么这样对麻花,国庆开心一乐不就行了吗?那些故作深度分析的活该你不配有国庆长假!

26分钟前
  • 2inge3r
  • 力荐

尴尬……看不下去

29分钟前
  • 双十耳月
  • 很差

开心麻花的本事就是把之前都玩烂的情节,用新的段子给撑起来

33分钟前
  • DrSheldor
  • 推荐

笑料很多,乐呵乐呵挺不错的,但麻花式俗套风格多了难免审美疲劳。

34分钟前
  • alvin
  • 还行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差评,我还以为我看了场假电影,作为喜剧,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笑,一群人扯东扯西又是剧情俗又是演员烂又是不够深刻balabalabala,对于这种人,我想说爱看看不看滚,电影院里从头到尾的笑声说明了一切

36分钟前
  • 纳..纳尼
  • 力荐

輕鬆加愉快的變裝秀

4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最近笑点太低了…恶俗也觉得好笑…

44分钟前
  • 鬼 鬼 ™
  • 还行

也算不上有多烂,只是不好笑。姑妈捏着嗓子说话的声音,好像密斯卡姆斯卡😂

47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对开心麻花有些失望,没有那么好看,也不是特别搞笑…

48分钟前
  • Kazuha
  • 还行

话剧的笑点基本都保留了 换装那段完整保留 话剧版虽然场子小但是折腾了十多次 电影距离长效果更为明显 色情的点 还是有点多 这点小剧场会心一笑 但饭大银幕就显得low 姑妈戏份因为卢靖姗扮演变多了 还丰富了人设 和黄沧海产生感情好像话剧里是没有的 最后那段男的狂追真是讽刺!

49分钟前
  • 叶落深秋
  • 推荐

哈哈一笑就得了,故事一般般,男扮女装的梗也不咋地。

54分钟前
  • 张博
  • 还行

我觉得还挺好看的呀,为啥评分这么低?当时舞台剧的时候就一直在笑,归功于黄才伦的跑上跑下,这回虽然减少了次数,但是舞台剧剧情好像一点儿都没少。真姑妈太美,结局也不错。其实是部可以媲美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片子。

59分钟前
  • fish
  • 推荐

绝不因财富而失去自我,财富的真正意义是为人生带来幸福。

1小时前
  • M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