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索
Tommas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Cristina Chiriac,威廉·达福,Anna Ferrara,Stella Mastrantonio,Lorenzo Piazzoni,Alessandro Prato,Alessandra Scarc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详细 >
纽约-罗马这条半个多世纪的裙带制片线,以及节展都一直纵容阿尔贝费拉拉这些故作高深又平庸无奇的自我表达。威廉达福在《时光之尘》中走出Cine Citta,也就对着自己这张坑洼脸,有了终极艺术自信,仿若只要将他搁在语义不详的本子里,一切就天然有了艺术高度那样。恕不能代入和理解戒酒戒毒后的主人公,依然永远年轻永远愤怒也永远自得其乐的所谓害人害己“天性”。
太意识流了,鬼畜呼麦,很多莫名庞杂的影像、幻想,跨越宗教、物种和星际,最后把心脏都直接掏出来递给别人看了,还有路灯下模仿基督钉于十字架的行为艺术,bizzare又有点可爱,真看不懂。达福说导演的大卡司新片《西伯利亚》和这部非常同质,本人都难以区分是认真的吗? 比起痛苦与荣耀,这部的自我剖析更多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更加天马行空,但也少了真诚的感动,人与人之间可能永远无法建立真正的关系,只能是支配和从属,老夫少妻隔着无数情人,不存在的真爱,丈夫想要感受家庭与被需要,妻子想要独立自主,一心照顾孩子来弥补自身童年的缺憾,背叛将堆积的琐碎矛盾,观念差异引爆,几近癫狂。游离世界之外的幻想和炽热得不到发泄的情感,内在和外在,到底哪个是真正的自我,为何在这样一段畸形的关系中将自己搞得如此狼狈,陷入如此境地
尺度不小,和那大长腿蜜好像真插进去了。文艺片总是画风不很考究。
2021.10.30CA1500
最打动我的居然是AA互助会里大家手拉手的祷词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罗马光影拍出此等质感远迈Fellini即是如此 Ferrara这本神叨叨中年再发现 无意深究
断断续续看完,确实...很碎,碎到难以共情中年男主的亦真亦幻
看过留痕
4.5/5!!!达福在片中创作的电影就是《西伯利亚》啊
4.5 刻意设置的非母语构建scenario带来的笨拙和游离,奇异的片刻肃穆
被拧巴架空后只能走向疯癫与崩塌
若是意识能混乱到这种程度是否也算是一种解脱?因为这在某程度上意味着你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要问的是,失去自我是否也是一件好事?这是否算得上一种解脱?另外,如果我想有意识地去彻底迷失自我,进而丧失自我,我应该怎么做?
挺露的
暴力爆发时镜头突然过曝,一种冲动下的灵性完全被费拉拉和达福掌控,在那迷你的摄像机面前更加绽放出来,它流动得近乎放肆,夸张又简洁地拍下那自我矛盾的爆裂和美丽,最重要的则是实诚,于是连梦境都变得不可辨认。很快我们发现,达福饰演的男导演(费拉拉)在片中创作的剧本,正是《西伯利亚》。
第72届戛纳电影节展映单元入围 中年危机 自我映射
无结构,语义大粘连
我很喜欢,很简约的电影,小成本,但是成本都花在刀刃上,形成了华丽、随意、真实、自然的视觉感受,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摄影指导,因为实现只有粗略的分镜,但是一旦表演开始,摄影机如何移动,如何兼顾美学、戏剧性和动感,最大程度的保留人物动线和戏剧表情,都考验着摄影指导的艺术功底,这样的拍摄形式很依赖摄影师的灵气,搞砸了就满盘皆输。
老夫少妻的爱恨纠缠,电影拍摄手法非常文艺。
“Maybe it is time for me to meditation,life is life”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