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子买了很久的了,终于有时间看了!
虽然看完了,感觉还算是可以,但是john woo的作品当中,不算是最好的,剧情大家都说过了,但我没看到40多亿(这个数字好像是研发经费),我看到的是9200万。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麦克成功的研发出了能看到未来的机器,同时看到了自己将被怎样的干掉,于是找来一些小东西来提醒自己。
(看着信封里面的东西一个一个的派上了用场,挺有趣的!
)唯一的遗憾,是开头有点冗长,容易让人换台!
还值得推荐的理由就是,里面有乌玛,看过了《杀死比尔》,回过头来,看着她看你的眼神,你就会觉得是那样的迷人!
最后一个推荐的理由,最后一个镜头,当你能预知未来的时候,怎样可以安全的发大财,当然是买彩票,至少这是俺的梦想!
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实现了,是不是很嗲?
以下是文摘,告诉大家,不光导演和演员是大碗,作者更是!
——————————————————————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 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一直都是科幻电影最钟爱的改编题材,原因不只因为他是当代的科幻大师,更因为他所描写的科幻世界正好迎合了许多人的末世情结,但更重要的一点也是他与其它科幻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就像科幻界的存在主义者一样,以个人的命运,提出人类之间的疏离和未来科技对于人类价值、环境、心理的影响。
从第一部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到第二部《全面回忆》(Total Recall),迪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未来印象,第三部和第四部不像前两部那么轰动,分别是《异形终结》(screamer)和《强殖入侵》(Imposter),而去年,斯皮尔伯格又将《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搬上了银幕,再次引起了一场轰动。
由迪克小说改编的影片通常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他想要表达的既非是对宿命的慨叹,也非对人性的悲观,而是人类如何去引导自己的未来。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大英雄,也找不到大反派。
主角往往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元素成为无辜牺牲品的小人物,他们肩负着在拯救自己于末世到来之前的同时拯救整个世界的重任。
在迪克的笔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预言、回忆、梦境等一些非重要因素成了凌驾于人类现实生活之上的一切,生活在岌岌可危的现实中,用潜意识和生命的代价去对抗不可预知的危险,这就是迪克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不知道是片子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这电影看来就很尴尬,一边看就有很多槽点想吐槽。
总体介于勉强能看,又觉得问题很多的之间。
一是剧情,这种应该是逻辑严密的片子,但看着总觉得很小儿科,就感觉大家都很配合剧情,也全都能跟上主角的思路,你懂我懂大家都懂,还有很多小细节,比如说那门禁卡,就好像一把钥匙,都知道你有钥匙了,自己的锁还防不了这一把钥匙?
那个技术了门禁卡还不能失效?
就算不能我还不能换一把锁吗?
那邮票是用什么刷的,能藏出那么多内容,用显微镜看那么多字都能看得清,这印刷技术有点牛啊,显微镜的用法也很想当然,一个纯纯的外行,根本没去查一下应该怎么用。
还有就去破坏机器时,明明危机重重,深入重地,进去了你不抓紧破坏,还花那么多时间去修好那机器做什么?
非要看一下,又没看到个什么东西。
再说打戏,可能也算通病了,但现在却觉得异常的傻逼,那么多个车都追到摩托车屁股上了,相隔就两三米,楞是追了几十条街还被跑了,,,操,比看猴戏还傻逼,枪从来不会在正确的时机用。
你就不能正常点,稍微隔远点吗,虽然这是现在好多追逐戏的通病了,但现在特别看不下去...还有就是对枪,为什么总有对枪这种戏,就感觉特别傻逼,那么紧张的时候,两个人都能收住自己的心神,然后和对方逼逼半天?
这种时候不应该是担心对方先动手,而自己提前动手吗,这不应该是一个比谁快的时候吗?
谁还在那逼逼啊,全都是脑残吗?
全然是置自己安全不顾的傻逼行为,但偏偏还对好几次枪,不喜欢
首先,天才的存在让片子成了英雄片。
我不喜欢英雄片,总觉得很假。
女主角不错,就是戏份太少,看上去像花瓶。
剧情很老套,但不影响它的娱乐性。
大概60分吧,
刚看完。
只说几个疑问:1.主人公潜回实验室以后,为什么要先试图将机器修好,然后再破坏?
电影中只说“我们用它做最后一次好事”,却未能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之下。
2.并且,反派为什么知道主人公会修复机器?
电影中并未给出心理或逻辑上的交代;也不可能是从机器本身知晓,因为反派最后一次使用机器时,给出的是主人公死在FBI手下的预知,此后机器就因为病毒无法使用了。
3.既然所有液氮仪器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子弹一定要放在第六罐上,而不是在第一罐一开始就摧毁机器?
这些问题是看电影中途打断思路、影响影片合理性的,并且都发生在后半部分。
不知道原著中是如何描述的?
可以看到现在时空的未来的机器,本身就是悖论观测未来这一行为,本身就影响到了未来part 1关于观测未来的机器:魔兽世界中,艾泽拉斯,这一世界之中孕育着一个强大的泰坦,宇宙中的其他泰坦为之建立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守护者——黑龙、红龙、蓝龙、青铜龙,泰坦的本意是让龙族们守护这名为艾泽拉斯的泰坦的发育、成长直到它成为一位泰坦,然而能够观测到未来的青铜龙们,为了践行泰坦的意愿,坚持、努力而又固执的守护着艾泽拉斯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如所观测的那般不发生改变。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如果观测到了未来,看到了未来会发生怎样的悲剧,不去做什么来make a difference是很可悲的而观测到了未来,看到了未来会发生怎样的悲剧,还去阻止其它人去改变这种未来,更是可恶或许是观念不同吧,当艾泽拉斯大路上的英雄们看到了黑暗、罪恶的时候,早已知悉一切的青铜龙们把这些当做历史,为了这历史的正确性,不惜亲自动手将英雄们送入死亡part 2一切早已注定未来是一种趋势,方才吃的米饭明天早晨或许就会随着水流进入下水道,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朗因而明天我出门的时候不会带伞,川普当上了美国总统美国吃枣药丸...这些都是未来。
人的现在,是由每一步过去形成的,而人的未来,也是每一步现在形成的。
在《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中,讨论自由意志的部分有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决定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行动的各种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并且使它成为不可避免的。
一个人的经验、欲望和知识、他的遗传因子、社会环境、各种选择的性质,以及其他我们尚不知晓的因素,这一切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个在具体情境下的行为成为必然。
”在决定论的观点之下,现在由过去建构,将来由现在建构,人的一生从最开始的部分行走到结束的部分这一整个过程,并非是在个人的自由意志下前行,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认为”是自己的选择、生活、决定、努力而在行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放在人的身上或许会显得有些太过蔑视人本身的自由意志以及主观能动性,所幸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分辨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切身在意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无论是哲学、心理学、政治、宗教又或者其它,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下去也是好的。
这倒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证实了这种观点。
也因此而衍生了一些东西,比如说地沟油、强拆、PX项目...这些东西可以称之为政治的、经济的、涉及民生的问题,如果让民众知道当年美国、日本、台湾人民都经历过这些事情,或许民众们还会与有荣焉,毕竟这是走向光辉未来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今日美帝之繁荣,就是民日我国人之生活,多好。
然而并不是。
未来早已注定,并不是注定那些美好的部分,而是最为糟糕的那部分。
是爱因斯坦自行车背后的蘑菇、暴风城的夕阳、2008年的三鹿奶粉...虽然口上总说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类的话,但是心知肚明的,我们都喜欢快速的得到满足,后代从不在考虑范畴之内。
未来这种东西,如果抱着天真的想法去看待的话,将来流出的眼泪都是当今脑子里进的水所以姑娘们不要愁嫁,没有什么事是能靠婚姻解决的,和王思聪结婚也不能解决谢谢part 3未来是什么回到电影本身,男主在多次观测到自己的未来的经历之后,为自己准备了二十件物品。
观测未来本身是会影响到未来的,而男主在观测未来之后做的准备及物品的效用也从侧面反映了男主自身的确是在自己为改变未来做准备的过程之中已经在逐步的改变未来。
与其说是最后在女主的鼓励下一起改变了未来,倒不如说未来早已改变,现在的这个未来,这经历的所有的事情,就是男主在准备完好这二十件物品之后的未来。
香烟和喷雾头,夜视眼镜,电车卡,钻石戒指... 这些物品看似毫无规则,实际上是男主在观测未来之中所找到的适合未来某个场景的物品,而当这二十个物品使用完的时候,男主所改变的未来,已经和最初的未来区分开来,一个新的未来(和女主一起面对邪恶势力的那一幕也在男主所观测到的未来之中,这也是鸟笼本身在最后发挥效用的缘由)。
因而电影之中,男主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其说是主角光环,倒不如说人家的确是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
如同一张试卷,男主提前把小抄带了进来,开考之后就完全是他的表演时间了电影剧本非常不错,富有吸引力,同时也难以感觉出来是吴宇森拍的,除了开门的时候有一只鸽子之外。
这一次番茄酱也比较少,对枪的话感觉起来还是有点尴尬,不过其中女主的表现很不错,战斗力很强啊。
在观测未来方面,《回到未来》系列以及《前目的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同时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科幻小说,名字忘了,简介是80后四大科幻作家各自写的科幻短小说,其中有一篇就是说有一个科学家使用量子级别的电脑模拟宇宙的生成,在尝试多次之中最终他在自己的电脑里面模拟出了我们所在的宇宙,从而可以通过电脑本身观测到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过去可以仔细的观测到,现在会有0.2s的延迟,而未来则只能观测到千年后的未来。
这位科学家发现千年之后,未来的人类们崇拜着一个博士,他在自己的量子计算机之中模拟出了我们所在的宇宙,这种技术最开始应用在打击犯罪上面,但随后使用开始泛化,最终人类生活彻底透明化,人类也从有着七情六欲的个体变为木然的机器,最终灭亡。
人啊,终究还是要对未来抱有敬畏之心啊。
不然晚上吃太多零食早上起来一定会胖的零零散散写了一些,就这么结束吧。
文不对题,着实抱歉
《记忆裂痕》如果你能预知如果!
一位反程序工程师,一段已知结局的故事。
在时间上作梗永远是把双刃剑,设定的好确实会让人眼前一亮,相反受困于时间逻辑的怪圈会让整部电影彻底垮掉。
这片的虽说完成度不算低,但整体情节设置的硬伤太多,尤其是男主的一切行为动机是在已知未来的情况下完成的,但他第一次利用机器预知未来时是没有危机意识的,这样就造成高概念的起始点就有偏差,就更别说后面的剧情了。
相对类型相似的《少数派报告》在这点上就做的更好。
5分!
ps:原来本·阿弗莱克不是一直面瘫!
首先囧吴就压根不会塑造女性角色,也不知道一对异性恋之间应该怎么个谈情说爱法。
主要还是想玩双雄什么的,你看双枪对峙这个画面在这个片子里就出现了两次,到底是有多憋不住。
但问题是当年的主流老美(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基佬,这又不一样了)未必吃你相爱相杀那套,所以别别扭扭的给女主角增加戏份,又搞得非常去性别化。
除去有个亲密女友的设定之外,你简直看不到这个角色一点女性的地方。
本身记忆消除作为本片的两大噱头之一,我记不住你你却深爱我,还是挺有些搞头的,拿个三松的便携DVD就解决掉,喷了。
更喷的是后面,全片寥寥可数的一点感情戏,女主角正跟男主角深情告白,“我们之间曾经的甜蜜金不换”,这个大本就居然在没心没肺的思考自己那20件物品到底怎么个用法。
我是女的我这一巴掌抽过去扇你了。
不是说你不能推进剧情,也不是说每个片子里必须都得腻腻歪歪谈一会儿情,但是你懂不懂中文,知不知道什么叫timing啊。
最后的HE更是乐得我不行,强行致敬纵横四海算是几个意思?
然后说这本子本身是有多不适合囧吴。
不是说他水平不行,但他真的只适合纯枪战,乒乒乓,乓乓乓,放放烟花,兄弟情,惺惺相惜,凹造型。
等等等等。
而这种需要用点脑子和想传达些想法的本子,他发挥的空间就太小了。
以至于根本没必要的冗长道路追逐和迷之动作戏都要做足半部电影。
感觉他前半部欲火焚身,心里想的都是我他妈什么时候能拍到开始干,我就要不顾一切放手干个痛快。
本来挺深刻的主题,关于掌握未来是福是祸,进而你也可以延展到某些看似光明救赎的科技究竟是福是祸,给一些擅长科幻题材的大拿拍,保证内涵炸裂,换吴老师就拍成大本蹦豆一样的念出6分现代文阅读标准答案:预知未来如同瘟疫一般感染我们让我们失去了控制自己人生的能力云云。
但说到这个标准答案也是根本没讲清楚。
从剧情的角度,“预知未来”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瘟神终究要导致末日。
男主角也是表示我首要目标得去毁了机器,但到了现场又要先把本身被自己埋了bug的机器先修好,看两眼再毁掉,这就横生了不少枝节。
有人要说,你个傻逼,不这样电影能拍这么长?
是你是要凑时间你要制造戏剧冲突,但你总得给凑时间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你要不然也该先强调一下,知悉未来这件事,对主角是如何如同甜蜜的死亡一般致命而又诱惑呀。
说到底片子对宿命论的渲染就不足,男主角本来也是用到一些生活道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松改写未来了,为什么就那么看重自己的最后一刻,以至于非要修好机器再看一遍?
而反派也是非常耿直,非得觉得我只能把你丢到未来预测到你死掉的那个场景里,不然你死不了。
我又傻逼了,坏人不蠢最后能HE?
但其实我更希望坏人他死于话多而不是耿直,毕竟这样反倒给坏人平添了一些可爱特质。
其实是看了一位台湾老师的科幻概论公开课才想到找这部口碑并不那么好的电影来看的。
看似美好的想法,其实背后往往隐藏很多问题,甚至其中一个看似无关轻重的小问题爆发,就会带来大麻烦,很多科幻作品以此为基点展开。
倒是让我想到了跟这部片有点撞梗的刘慈欣老师的硬派SF《镜子》。
挺有趣的是,刘老师的硬派SF经常是这种思路:1.一个美丽新世界式的理念产生了2.这个理念有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残酷的——到这里为止还很寻常,但是接下来——3.尽管有如此诸多残酷的问题伴随着这种理念的产生,然而利大于弊(或者在某时点利大于弊),最终的结果往往采用。
首先它吸引我的,是主角,男主角,新蝙蝠侠。
(女主太丑)其次是悬疑,主角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放弃了近一亿美刀,而且还被FBI捉。
一步一步的解开那些迷题。
至于科幻嘛,也都不算了。
最后最讨厌的就是动作戏了。
原来男主帮BOSS发现了可以看到未来的机器,因为看到了未来,所以人类处处提放,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什么事都没有干好。
所以,就没有了未来。
于是男主决定要毁了这机器,只是做为观众让我们不太懂的地方,怎么当时没有毁掉,反而先让自己被消除记忆后,再通过自己给自己邮寄的20样东西,一关一关的找到关键点,最后回到BOSS总部销毁机器。
在我看来,这就是个BUG。
《记忆裂痕》, Ben Affleck和Uma Thurman主演。
2008年11月的周末晚上在宁波的招宝山饭店看的,当时累的不得了,几次差点睡着。
Ben扮演的一个电脑天才,帮一个高科技公司干活三年,为了保证高科技不泄漏,结束的时候被洗去记忆,报酬是得到9200万美刀。
可是当他去领取时却发现一个星期前股票被自己捐出,只得到一封装着乱七八糟东西的信封。
在FBI的围追堵截下,他逐渐接近真相。
作为一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此片没有展现出吴在动作片上的非凡才能,尽管题材比较新颖,但是整部片没有太多的亮点。
此片在03年拍摄,不得不令人怀疑当时吴快在好莱坞混不下去了。
在今天的英语课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老师提前给我们过圣诞,于是允诺在课堂上放电影。
来到教室他还拿出了两大包糖果,于是大家在甜蜜的氛围中开始观看。
本来我不打算写下这部影评,但是片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让我疑惑,就是在詹姆斯他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才准备那么多小物件来避免自己死亡,可是在他第一次出现危险时他本来就应该会死掉了,于是他为自己准备了墨镜和烟,那么所看到的未来他不会死,但是到第二次危急关头他又应该死掉···以此类推,他得要看过多少遍未来,才能精心设计,看见最后那个被子弹击中的画面啊。
我想,一个人是有多大的心理强度,才能一遍一遍的接受自己的命运的波折。
如果真的有未来,那么未来就是现在。
从“变脸”到“变脑”,吴宇森的好莱坞之旅依旧明星众多,依然带有强烈的中国元素,有点谍影重重加盗梦空间的意思,另外,吴宇森电影永远少不了鸽子。
未来的自己回到现在和情人逃命,就是一个爽片基调,核心概念挺有意思,就是展开的情节有些拖沓,如果每个物件可以串起来就好了,很多设计过于偶然。吴宇森这次的白鸽真的加的有点强行,铁门外突然飞进来一只给我整笑了哈哈哈哈哈。
前半段悬念设置得非常好,但到了后半段就完全沦为白痴的动作片了……要是能够完全按照前半段的感觉走,肯定会比现在好看多了……
情节很紧凑,看得很过瘾!要真是有这样一台预知未来的机器该多好,我要买双色球啊!
当我看到瑟曼的时候,开始猜测导演是昆丁当我看到鸽子的时候,我想到了小吴....果然是不会放过鸽子....想到 建国大业 小吴被剪的镜头...以及他放狠了的白色鸽子群....我可怜的蒋家父子啊....
“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 ”有点虎头蛇尾,浪费了前面的精彩铺垫。
是在电影院看的,思明,极有可能是我自己去看的,那个时期特别享受这种一个人的自由,哪怕是一个人的寂寞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2012.1.16 DVD
20130122-SYD-好久远的感觉,故事的情节也不出彩,演技也不出彩,也可能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看太多。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最后看到了DEXTER哈哈
拍的不怎么样,故事很喜欢
嗯,还是很欢乐的,最欢乐的是彩票,要能预见未来,我也会去买张彩票的,哈哈
其实说起来故事挺有嚼头的,不过拍得特别没劲。主要还是那些道具细节上没有深下功夫。
2.5。面对记忆空白,通过一系列的线索推进,本·阿弗莱克对好友马特·达蒙出演的《谍影重重》进行了一次隔空喊话。乌玛·瑟曼保留着同期《杀死比尔》里的妆造,昆汀对港片的致敬本可以得以继承,并在吴宇森这里更近一步的实现,不过可惜的是在《记忆裂痕》中瑟曼仅仅沦为了附庸一般的存在,这似乎也是吴宇森作品一贯的特征。与诺兰推出的《记忆碎片》有着主题上的接近,本片的前半部分甚至还裹挟着一定的希区柯克式悬疑的气质,然而即便吴宇森对暴力已极尽遏制,影片还是陷入了愚蠢的动作场面。
有点虎头蛇尾,前半部分设置的悬念相当精彩,可惜后半部沦为缺乏智商的烂俗动作片了,乌玛·瑟曼纯粹在片中充当了一个高龄花瓶。另外,本·阿弗莱克练得那是五郎八卦棍吗?
花哨生硬的商业大杂烩。
大本总是自带憨憨气质,哪怕这一部里的设定是一个天才逆向工程师。电影的剧情很有意思,过去的自己设计了一系列的逃亡计划,而且不断地隐藏线索。
这片子真是是一部非常非常典型而且合格的商业电影。有悬疑推理,有科幻技术,有追车打斗,有追车枪战,有甜美爱情。唯一唯一令人有些遗憾的就是小本略微痴呆的表情和态度牵强的表演,而正是这一点我没给这片子5分。小本,演戏你不行,好好做导演吧。
以前看各大推荐都说本片多么的复杂烧脑悬疑,看完之后感觉剧情只能说勉强可以,但所谓的悬疑烧脑就一点都没感觉到,几乎都能猜到下一步能发生什么事。而且故事本身也漏洞百出、逻辑欠缺、又要硬生生的掺入这么多无用的动作元素,再加上小本和乌玛瑟曼的演技简直毫无存在感,让人看的昏昏欲睡!
完完全全完完全全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动作片啊。
好久以前第一次看的時候....絕得 這也太好看了吧,這應該也算guilt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