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金基德的和尚,军人,小偷,整容者,犯人,妓女,全都是一些激烈的人群,所产生的激烈的故事,当年看的时候内心没有这么柔软,也没有觉得不能忍受,可今天来看他的作品反而让我觉得内心无法承受。
为什么要把这些人逼到一种境地,然后灭亡,灭亡了却要影响另外一部分人,一个个都不能好过。。。。。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尽头,只有被逼死的人,一件件的惨案,在死的一刹那才得到了解脱。
警戒我们不要游走在道德边缘,那不是一件你能够承受的住的事。
一旦自己做的事,产生了歧义,沦落在道德边缘,请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理念是什么,否则你就离死离疯不远了。
金基德和张东健的大名,在《太极旗飘扬》和《间谍》的背景下,叫人对《海岸线》充满期待。
金基德手下的张东健将是什么样子?
蔚蓝海岸线和军队的冷绿又如何调和金基德故有的阴冷绝望?
零星听说,《海岸线》是金基德为票房考虑比较多的电影。
后来,又知道金基德有5年的服役生涯。
想象中的《海岸线》应该是有蔚蓝海岸线的亮色,张东健穿上军装后的英俊阳刚,即便仍有金基德的阴郁的思考在,也会有少许温暖。
没想到的是看了之后的感受。
除了疯女孩吃生鱼叫人想到金基德之外,其他地方真是很难想象出自金基德之手。
朝韩背景下的海岸线中,因为误伤导致的一系列伤害乃至死亡,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微言大义。
或者是因为不了解韩国民众对朝鲜战争及政府军队的态度而导致我对故事的隔膜,电影中包括张东健女友在内的人对误杀事件的过激态度难以理解。
细细想来,其中有不少地方仿佛是揭露军队的黑暗。
不过,中国军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早就远远超过这些。
中国人只求按照明确的规则办事,即便这规则毫无道理。
问题是中国的规则不仅易变,而且在实际情况下会根据人和事随时做出调整,你根本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设若中国出现这种挑衅士兵的事件,民众大概死得再多,中国人也会觉得活该。
想来想起,这大概是作为军人的金基德自身的一部电影。
5年最美好的青春在部队里度过,金基德通过军队对人的异化以及对朝韩战争的反思乃至对军队黑暗的揭露表达了积郁在心头的郁闷,仿佛军人金基德对自己一段人生的了断。
军人金基德的总结报告如何出现在导演金基德的世界?
这仿佛那些恋爱过的人对往事的珍惜,谁都以为自己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却早就兴味索然,因为我们显然听过更炫目的故事,而他们正在讲的又分明是已经被讲过无数遍的言情套路。
看起来,导演金基德和军人金基德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
《海岸线》作为军人金基德的作品是有意味的,但对导演金基德来说,这是些被重复无数遍已经俗烂的小情小调,对不起,我们实在不感兴趣。
生活的细节,被导演给无情的放大化了。
现代社会的种种磨差被导演放置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展开下去。
旁人的冷漠,下属于上属的矛盾,相互间的不理解,心里的压抑,个人主义的膨胀。
在这部电影里,江汉的GF是最让人厌恶的,如果你想跟人分手,就告诉他,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都能离开,这点温存都没有留给江汉,你又何必连句分手都没说呢,怕他难过吗?
真是虚伪,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情节,但个人认为是点睛之笔,唯一能救江汉的人也离他而去,这是故事的转折点。
其实我们94生活在这种环境下。。。。
当奖赏是一种责备,当荣耀是一种耻辱,我们无法直视这种错误,疯狂引诱嗜好,无尽的激发戏剧性的动机。
半个军营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的方法是推进悲剧。
每个角色和身份都在不停的置换,可以是疯女孩,可以是士兵,可以是英吉,可以是姜汉泽,无论是谁,都在经历精神上的折磨,一种无法解脱的灵魂沦陷。
如果英吉没有借酒意拿爱的借口带着情人美英去往严戒防守的边界的海岸,如果美英没有玩过头的领英吉硬要跨过边界的那条铁线,如果他们不在不该出现的海岸边肆意的放纵着情欲,如果姜也没有急着立功和领取退役的奖励而不管不顾的对着不清不楚的海岸边的人影开枪,如果那时候朝鲜并未分裂两派,没有自相残杀,也并未设立边界防守,定下但凡夜里私闯边界的——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如果没有这样的开头,如果没有设立开枪射杀一名间谍就领赏归家的条例。
如果在“英吉惨死、美英失心疯、误杀英吉而精神奔溃的姜”这一连续的悲剧已酿成的后来,那些士兵也未趁着美英失心疯的时候迷奸美英,在害怕承担罪责惩罚时也未擅自抓取美英私刑开刀做简陋又冒着感染和任命的危险为美英做人流。
或许他们就还是一年后该服役年满的该退役的退役,该结婚的结婚。
但,没有如果,这就是人性,一个借口一个理由就有了行差踏错的想法与做法,而一个想法或做法或许就摧毁一个人乃至整个家庭,一个群体。
海岸线讲的一个小军营,两个得强迫症的人是线索。
他们的病是人性的一种状态。
发疯的女人引男主角进入危险区时的那段,我将女主角看作是男主角内心的一个幽灵,因此他才会幻觉的拣到那只手人被误击毙后群众的激烈反应和最后群众的围观说明了百姓的愚性军营里依旧有人听从退役的男主角的命令,显示了军营一日为上司终日尊重的上下级分明制度也正因为这种制度 使得下级对军令对上级的恐惧,也就有了私自的堕胎电影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厌恶,没有战争就没有压批人性的军营,没有怀孕的女人 没有误伤的百姓,没有疯了的女人和男主角 没有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但是如果没有战争 这种人性是否会从别的角度表现出来,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 这又是一部金基德拍的 反映我们只能接受不能反抗的现实人性悲惨的电影 在他的电影前 努力变的多么的无力
一个过度谨慎的失误,弄疯了一队人。
特别喜欢哥哥发现妹妹怀孕后,妹妹用亲吻"选人"的片段。
虽然在前面金基德只拍了一个兵哥哥跟妹妹有染,作为观众有预感到应该不止一个,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甚至连队长也牵扯其中。
金基德在顺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前后也加入了几个对比,更加凸显这个疯狂的事件的不可思议程度。
张东健饰演的姜汉泽,虽然从结果来看,作为士兵他很失败,误杀平民,被逐出军队,最后一幕甚至还在闹市区刺伤了市民。
但从他和其他士兵的对比看,其实他才是最佳的士兵。
一开始的那次"误杀",每一枪都正中"敌人",扔出去的手榴弹也是100%命中,反观他疯癫后蹲在泥坑里那次,其他哨兵相同的射击和扔手榴弹,0%命中。
说回他射击的原因,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作为哨兵,防守在一个最敏感的位置,在晚上视野范围有限,不清楚对方动机的情况下,似乎只能选择射击,毕竟分分钟就是可以立功的事情。
只不过导演在前面给姜汉泽和几个小混混加了一场"产生矛盾"的戏,让这场原本很正常的"误杀"变成了"仇杀"。
后面也有一场戏,是其他兵哥哥看到闯入禁区的两个美女游客,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虽然口头说着"禁止进入",但转头就帮她们拍照甚至合照,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但严格来说这就是有违军令,在军队里面绝对是大忌。
挺有意思的对比,似乎姜汉泽是整个小队里面无论软硬件都是最好的一个,但却被驱逐。
韩国人拍起电影来,很有血性,越是小的民族,越是有一种坚韧到固执的团结,但这种团结在这部电影里,是负面的。
一只位于韩朝边界的军队,他们的任务是全力看守海岸线,以防外部的间谍入侵,但实际上,全片没有出现任何的外部入侵,取而代之的,却是军队内部一点一点的崩坏。
这些年轻热血的士兵,面对无形的敌人,他们的荷尔蒙只能在玩耍似的足球游戏和偶尔的斗殴中得到发泄,最糟糕的是,那些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合理的性欲,在头盔里贴着的破烂不堪的裸女照片上被无情的压抑了。
所有的故事都只有一个源头,压抑,性的压抑,热血的压抑,愧疚的压抑,责任感的压抑,当这些压抑堆积到一个人的头上,那个人就是奉公执法赤胆忠心的姜汉泽。
没有人能够证明,当他开枪射击在海岸线上做爱的男女时,是误伤还是蓄意,导演透过夜视镜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情景,那扭动的身躯和猥亵的呻吟,明显和间谍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许他只是想要射出他的子弹,在他坚守的岗位上。
对方是谁和动机为何一点都不重要。
但随之而来的疯狂,却显得有几分牵强,如果有勇气射杀,为何没有勇气承担后果?
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边防军人,内心岂能如此轻易的就被摧毁?
只能说,姜上士的疯并不是这次事故造成的,从一开始,他就是个貌似正常的疯子,事故只是为疯狂打开了缺口。
故事里的另一个疯子美英就让人心疼的多。
爱人在自己面前被射杀,还被手榴弹炸成碎片,她无法接受眼前鲜血淋漓的事实,索性选择了疯狂。
可以这么说,在成为了一个疯子之后,她快乐了很多。
她天天徘徊在海岸线附近,心甘情愿成了军队发泄欲望的工具,也许只是因为在那些轮番压在她身上喘气的男人脸上,能找到男友的影子。
她怀孕了,在一群面容僵硬的士兵之间,她穿着白裙子,温柔的吻了所有和她发生过关系的人,一二三四五六七,她的笑容里只有快乐,那些平日里和她一起玩耍的哥哥们,他们全在这里。
惩罚呢?
对他们的全部惩罚,就是捉到她,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对她进行了堕胎。
这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就是一个军队全部的团结。
在美英下身流血潜入浴缸里时,长相怪异的鱼在晕开的血液里游动,没有什么隐喻,金基德大概只是想给这个女孩一个诗意的结局,来自大海的水,会给她以洁净和包容,就像她最终消失在海里那样,变身一尾鱼,成为海的女儿。
水是金基德永恒的命题,可以理解为他的恐惧和归宿,可是人不能永远在水中,总有一天要上岸。
对于我来说,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
罪恶永远没有被制裁的一天,小人物的爆发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体制的洪流中。
最后姜上士枪杀了那么多战友,也只是给观众的压抑一个出口而已,他的罪没有被原谅的可能,而我们沉浸在他越发扭曲故事里,被暴力却迷幻的画面所吸引,也是有罪的。
有时候,我们对人性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恐惧。
有时候,是与非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
在冲动的那一刻,小小的恶意和贪嗔往往会主宰我们的大脑。
于是,我们都成了冲动的魔鬼,欲望的奴隶。
并不得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为此付出不菲代价。
《海岸线》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等兵康在一次站岗中不慎误杀了在军事禁区交欢的平民,他,以及死者的女友、家人,还有他所在营区官兵的生活从此改变,陷入了无止境的漩涡。
在这场没有结果的纠缠之中,人性的丑陋一面被充分暴露出来,敌我的概念也不再明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
或是贪,或是嗔,或是色,或是恶。
我们穷极一生,都在与魔鬼交战,并且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韩国的。
讲述的是一个在祖国边境海岸线上当兵的军人,一天夜里枪杀了闯到警戒区里做爱的年轻人,从而悔恨交加的心理历程。
看完之后什么感觉?
——做作。
SB,250。
说的是导演。
到处去野合倒也罢了,偏偏喜欢刺激的,要去军事警戒区里去野合,野得嗷嗷乱叫,如此蔑视国家安全和其他人人格(军人)的,当然是死罪,遇到了军人,当然要被枪杀。
误杀??
错了!
士兵做的一点都没错。
深夜里,在边境警戒区里出来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难道还要士兵判断出来这俩人到底是干啥的才开枪吗?
如果万一真的是间谍,判断的当儿,间谍早跑没影了!
但士兵也并非一点错都没有,因为他仅仅发现了其中一个人,那个女的,士兵没有看到而没有枪毙她,这是士兵的失职!
这浪女人的男人在警戒区野合被枪杀后,女的活了下来,因为他们是正在高潮的时候被枪杀的,所以女的因此也就吓疯了。
以后的日子里,这浪女不断勾引军区里每一位士兵,和每一个人野合,后来似乎还怀孕了。
这怪谁呢?
导演的意思似乎是要人们去怪士兵的凶残,但他忘了纪律是士兵早就声明给群众了的,警戒区是平民随便能进的么?
都他娘的乱来,那还要国界干什么?
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垃圾。
不光是这对狗男女要被枪杀,该片的导演也要被枪杀。
痞子、混子、小人,社会的一切败类,都要被用最凶残的方式杀死。
2.5
苦涩
老金的败笔。这不是一个好故事。
曾经发誓再不看金基德的电影,但是还是看了
断断续续看的,除了张东健那张脸别的都挺待见.
孽缘,疯癫,迷失
没看懂。。。 是说军队丑闻吗?囧~
关于人性,关于战争,究竟是谁错了
金基德擅长的元素在这部电影里都凑齐了;历史的伤疤比极端的情色更能表现金式悲剧的内涵,不过还是更喜欢《收件人不详》
金氏早期作品,尚未圆熟,将体制的对抗集中体现于一男一女脆弱的神经,过犹不及,有失平衡,后期没有达到预期的渐进纵深感,反而显得重复拖沓。以鱼缸清洁。金基德这个御用女主看了实在添堵,极端不喜。
可以比直接感受多一星,因为是金基德,要了解和回味的空间很大。
在這個「國家機器扭曲個體」的故事中,金基德沒有提出啥驚天動地的論點,形式上也只是老把戲回收利用,沒有任何驚喜。
6.2
失去了一棵大树,换回来一片森林。
妥协之作
张东健!!!
节奏乱了
韩国真男人金基德
战争和压力异化了谁。用了明星之后确实少了点金基德的感觉,非明星的演员来带的是陌生感和超现实的体验,明显的既定的演出方式把金基德从新带回了尘嚣,少了形而上的概括,多了现实意义的反思,这其实不是金基德最拿手的。
真是惭愧,前半部已经是大约半年前看的了,当时看的碟后半部卡了,就下了一下,准备把后面补完,所以情绪上又断点了。但是还是能记得那种压抑,那样的生活,军人没有尊严,平民无力保护自己,逼迫那个妹妹流产的那幕比军人的死亡更让我震动。音乐也不错,至少后半部有两次让我留意到,一次是流产后的妹妹在鱼缸里,一次是片尾。学妹说,韩国人就是变态,拍个电影也弄这么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