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下去的人不甘心死去,想死去的人却活的健健康康。
但又不能这么简单概括。
想活下去的人死前能坦然面对死亡,想死去的人最后虽然说要死去为什么这么难,但还是选择艰难活下去。
人活着,渐渐长大,哪里有一天是容易的。
都28岁了,却还是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典型的日本片,一看就好有日本导演的风格,头一次接触这个乐团的主唱。
因为长泽在ins上推荐,就跑来看。
一开始想,一个擦玻璃的跟圣母像能扯上什么关系,圣母像为什么要放在卫生间。
脑内脑补的画面是男主在刷牙,然后透过镜子看到了在卫生间摆放的圣母像=。
=突然被告知自己即将死去,什么也不做只剩3个月的生命。
不甘心不愿意妥协。
很奇怪诶,还遇到一个每天都愤世嫉俗的女中学生。
不愿意承认事实,从医院逃跑,再晕倒被送回来。
工作的时候,来不及跑厕所而拉在裤子上,掩饰过去,回家后,脱掉脏衣服,下一步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茫然站了一会才动起来。
后来由着小男孩还有看到女主奋力骑车的身影,顿时对这个世界又重新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好好活下去。
后面小男孩手术失败去世了,男主回到乡下疗养,看着生机勃勃的景色,一边哼歌一边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之后在夜晚的泳池也大吼了出来,第二次的情感发泄,虽然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但是心态不一样了。
虽然都是安安静静,但一个是无所谓,对自己的不自信消极的态度,到即使事实如此,但不妨碍我改变心情,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感觉。
特别喜欢男主坐在画好圣母像的卫生间里,被以女主为原型的圣母温柔拥抱的画面,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以下两点我记忆深刻:1、医院的小男孩去世了,小男孩的母亲恳求男主画一幅小孩子的画像做念想,男主虽然内心不忍但还是以“自己只会临摹”这个理由拒绝了。
前面男主不管是在画前女友的果体还是补偿给小男孩的图集,都是在有实例的情况下画的。
小男孩死去了,他一开始从小男孩那里获得的希望和勇气也没了。
但是最后卫生间女主的圣母像却是原原本本靠自己脑内的画来做的。
2、游泳池的金鱼随着女主一次次下水游泳,随着一次次镜头的出现,数量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男主去世,最后一只金鱼死掉了。
我现在,感觉我是活着的啊。
活着和死去哪一件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另外,欣赏男主前女友画的男人,第一次出现是男主去前女友画展却没有看到人,他提醒男主说前女友不会来了,穿着短裤配黑长袜加皮鞋……女主说的也没错嘛。
再,男主回到老家疗养在林子里面,画面真的特别好看,截图当壁纸。
最后,ED picnic 好听> <
在看片的过程中,我也在想,如果我还剩三个月的时间,还有什么会觉得遗憾吗。
想了很久,觉得唯一会让人感到可惜的大概是还没有自己组成一个家庭,感受当一个妻子和妈妈的心情。
回到电影本身,感觉女主表演的太过用力,有一点点觉得不是很舒服。
男主疏于交际,女主歇斯底里,两个人相遇的很微妙。
决定要一个人回到自己在东京的家,独自一人度过剩下的日子,在对医生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甚至非常期待医生到底会给一个怎样的答复。
医生说:我知道了。
原来,是这样。
理所当然的意料之中才对啊,内心甚至觉得有一点点的舒坦。
女主总是问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死呢,带着戾气,对生活事事不如意的样子。
只是,赴死易,往生难。
《卫生间的圣母像》( トイレのピエタ2015)这部电影似乎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即便死亡在即,人性当中仍有那些永恒不变的需要。
我曾以为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仅适用于正常人的,至少在适用某些特殊群体的人时应当区别对待,但看完本片,我发现好像错了,因为即使像本片男主角园田宏这样即将死亡的癌症患者,他仍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基本人性需求。
下面,我们不妨对影片所展现的人性需要稍作罗列以证明这点。
性需要。
这当然是人性之基本需要,有人可能会认为濒死之人可能不会再有心情再想着这种事了,从园田的病友横田的行为便可知,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
横田不仅自己拿着相机到处“猎艳”,还偷拍小萝莉(本片女主角)的内裤,甚至在园田呕吐时送他色情图画以帮他“转换心情”。
即便也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人就是个色胚子,至死不改,但这正好说明“性”乃人之大欲。
事实上,横田的种种涉“性”行为并未让我们感到受冒犯,反而觉得他是个挺好的人。
他将他最喜欢的色情图片给园田,说明他非常了解癌症患者的人性需要,而园田对着图片的自慰行为,对他紧张而沮丧心情是不是能起到点缓解作用呢?
尊重的需要。
这种需要显然是人性之基本需要。
有人可能按照层次需要理论认为,属于较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的确,小人物一般不会指望大人物的尊重,但小人物一定会需要他同级小人物的尊重,这就是人性。
横田要不是得了食道癌,他早就被公司开了,他自己未尝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在园田面前仍装得像个大拿,似乎公司缺了他就无法运转了。
虽然可笑,但获得了同情,了解真相的园田不但没有揭穿他,反而维护了他的自尊,还主动分享了他的食物,从此当他是朋友。
园田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他了解人性,了解横田对尊重的渴求。
伦理的需要。
从园田小病友拓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信仰的力量。
或许因为有了信仰,拓人更懂得宽容。
园田极度沮丧情形下,将拓人好心送来的蛋糕和涂色画扔进垃圾桶,这无疑让拓人很受伤,也让园田很尴尬。
然而,当拓人再次见到园田时,不仅主动化解了尴尬,还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拓人的大度与宽容或许是感化了园田,也或许是园田基于对拓人善意的回报,他画了一本涂色画送于拓人,高兴坏了的拓人从此当他是哥哥。
宽容是一种道德,而对善意宽容之回报同样也是一种伦理。
当我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伦理时,我们也别忘了,这些交往伦理同样适用于将死之人。
爱的需要。
本片点题之处其实是有关“爱”的,不仅展现了园田“需要爱”,更展现了他想“表达爱”。
在重点阐述这个人性主题前,影片已用相当大的篇幅证明了这些特殊人群的人性并无多少特殊之处,然而,一个完整的人还必须用“爱”来证明的,我想本片编导们匠心独运之处正于此。
当园田被医生确认大限将至时,他准备回老家静候死亡,他想在生命的最后光景中能获得父母的爱和关照,然而,当他表达想转院回家时,父母沉默了;当他想为父母做点家务时,父亲却给他“工钱”,父亲的这种态度显然是想表明,他们已无需为28岁的他承担任何义务,也没有必要再亏欠他什么。
当园田哼着他儿时的歌曲在风中潸然泪下时,他明白了他已无法再从父母这儿获得爱。
园田父母的态度,我们无法追寻原委,这也的确极大地打击了园田,但他并未因此完全放弃自己。
父母之爱的缺失,他在他那个陌生人的朋友即本片女主角那儿获得了补偿。
从他接下来的行为,我们能看出,有时那些将死之人的“放弃”行为,其实并非出自他们本心,即我们不能轻意地从行为来推测人性。
当园田向他那陌生人的朋友作最后的道别时,这个朋友,本片的女主角以她特有的方式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极大鼓励,让他为了她一定要“活下去”,从她非常无奈的说“你要怎样才能活得久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分明看到了“爱”,正是这种“爱”让园田不想就这样“随便地死掉”,这就有了“卫生间的圣母像”的诞生。
当然,园田之所以想创作的“圣母像”是有原因的。
拓人离世后,他母亲来求他为拓人再画一幅画,然而,他拒绝了。
虽然拒绝的原因很难参详,但这一拒绝让拓人母亲非常难过,也使他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以至郁闷得拒绝陪女主角出去玩。
他似乎有点后悔,后悔没有替拓人为母亲留下点什么——能让死者为生者多留一份思念的一幅画。
或许这就是他不想随便死掉的原因了,当他想着为爱他的人留一点什么时,自然他就想到留下一幅画;而画的内容是爱他的女孩的颇有艺术感的肖像画,这显然是他的爱的一种表达。
(文/石板栽花 2015年10月24日)
看完卫生间的圣母像想写一篇影评我接触的感情,有一些相似的体验。
美术是田园宏的梦想,是他最热爱的东西,当被前女友问起我跟美术你更爱哪个的时候(这就有点像我跟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田园宏犹豫了,拒绝了回答,他拿他最爱的画笔来描绘他最爱的女人,(影片中描写田园宏绘画的镜头总共三次,前两次是在画他的前女友,最后一次是在厕所绘壁画圣母像。
)而片中小病友拓人的去世,托人母亲请求田园宏为拓人画幅画像的要求却被他拒绝了。
绘画一定是田园宏的挚爱,只有他的挚爱才能被他的画笔描绘。
大学毕业后田园宏放弃了绘画,当前女友在向他夸耀现在的成就时,田园宏表情漠然,女友愤然离去, 路遇前女友与界先生时,界先生也被男主的漠然与无谓激怒,在前女友和界先生眼中,绘画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与自己的成功与名利有关,是一种入世生活的态度,而在田园宏眼中绘画是自己的挚爱,同样也要表现自己的爱与信仰,前女友的离去带走了他的挚爱,他不知道美术还能描绘什么,因为没有了意义,所以放下了画笔。
就像有些歌只能唱给一个人来听,人走了再唱那首歌就没什么意义了。
影片中田园宏打开柜子找出前女友的画像,那幅未完成的画放在了最上面,可以理解为那是他的停笔前 的最后一幅作品,同时未完成的画作也表明了这段感情的结局。
男主是个念旧情的人,因为热爱拿起画笔,因为情逝放下画笔,因为深情与渴望描绘了爱与救赎。
当被医生诊断为胃癌时,田园宏反应平淡,其实这是电影描绘下田园宏一贯的状态。
一个人梦想已逝,生活就变得没有了意义,没有意义的生活就像是半桶血的生命,生与死间浑浑噩噩,向死而生,向生而死。
住在医院的病人们,生命被赋予了盲目的乐观与虚假的意义,这也是世俗生活中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却又在积极的盲目的乐观与虚假意义中死去,在生命面前我们显得那么的无力。
电影中拓人母亲对田园宏解释医院里面不允许对孩子们讨论谁的病情,谁去世了只能说出院了。
这就如同小时候我们听童话故事,直到长大后才接触到真正的社会一样。
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顺从。
小野强大的心理能量给田园宏带来的是一种生命力,对生命的渴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要么去死要么好好活着,从无精打采拖地的工人中田园宏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以前与现在虚度的光阴,对工人的责问其实是对过去的悔恨。
小野的陪伴让田园宏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是圣母的怀抱给予了他真正意义的生命,于是田园宏重新拿起画笔,来表现爱与生命,来表现抗争与生命的净化与升天。
-- 为什么要在卫生间画画?
---- 因为代表了升天和净化。
--这部两小时时长的电影,出于对题目和男主的好奇,我看了下来,最后的最后我终于看到了那副圣母像,画的真好!
以后我家卫生间也要按这个格局画满!
对于这位RADWIMPS主唱的处女作,我只能说,脸长还能当演员,除了卷福,我就服你了!
每逢过年都会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我们怀念逝者,然后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一年,好像生死完成了某种交替和传承,所以我准备来讲讲这部思考生与死的电影。
男主本来是个有天赋的绘画青年,不知道为什么去做了高空擦玻璃的工作。
某天带着新手平静地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曾经一起画画的前女友准备开画展,想起来正巧医院通知他带家属去一趟,顺利成章约了妹子冒充姐姐去医院。
以为他俩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在医院谈起诗词歌赋人生理想,一言不合妹子跑了。
医院都通知家属了,你还跑,不是人啊!!
此时男主暮然回首发现了黑黑瘦瘦除了眼睛没什么好看的女主,临时冒充了妹妹,顺便互留了电话。
果然,医生表示命不久矣,且行且珍惜。
看似对生死毫不在意的男主,在接到死亡通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先去花花世界浪一把,夜店、跳舞、喝酒、泡妞。
晕倒后不得已入院治疗,不能适应于是逃跑。
回去继续工作擦玻璃,以为装作没事发生一切就还如往常一样。
抱歉,你可以撒谎,但身体不行。
虚弱晕倒再次入院,在这里陆陆续续有人闯进你最后的生命,最终你学会了如何不慌不忙地活着和真诚坦然地死亡。
全片对于年轻男主面对自己即将死亡这件事情的心路历程描述的非常真实,没有着急实现人生理想,没有追忆似水年华,没有等待奇迹来碗鸡汤,而是,WTF,老子该怎么办?
药物副作用的呕吐实在难以承受,工作时间腹泻弄到了裤子上。
(此处臀控有福利~捂脸跑开(≧∇≦))他认为旁人根本不能理解被告知即将死亡的痛苦,对于医生治疗消极排斥。
他以为将死之人对这个糟心的世界已经兴趣全无,病友和小朋友的好意也是爱答不理。
(哎,你忘了你吐完还能对着小黄图撸一发以及差点翻越护栏去泳池接受邀请看一眼女主胖次了吗。。。
)
他试图用漠不关心来面对仅剩的三个月生命,却在被一个又一个人打乱原本计划之后,终于哭着承认,是的,我不甘心啊!!!
并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
改变男主命运轨迹的有三个助攻,隔壁床实力诠释人是铁饭是钢、不能啪啪啪就得拍拍拍的乐观猥琐大叔,医院身患癌症、热爱假面超人最终还是领便当的开朗小男孩,以及没事就爱发脾气天天嚷嚷想死的青春期少女女主,也是圣母像的原型。
大叔告诉他活着就好,小男孩鼓励他热爱生活,少女教会他直面生命。
在圣母像创作中,男主感受到自己真的活着。
最终,完成了生命的净化。
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有很多不满,也会经常抱怨生活,就像片头的男主那样,我们浑浑噩噩就像虫子,不过一死。
或者像女主一样,为什么我的生活要承受这么多的辛苦,不如一死。
而当死亡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或者我们身边,活着,又成了我们唯一的心愿。
生命无法预计开始,更无法估算结束,我们不知道会怎样死掉。
大叔身患重病在医院进进出出;小男孩虽然最后还是手术失败,但直到手术前都在努力积极的治疗;妈妈不疼奶奶痴呆爸爸不在的女主,嘴上说的像要踩死一根草一样结束这糟糕的生活,却又像草一样在石缝中抓紧每一点水和阳光顽强生长。
片子里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又都一样。
请好好活着,因为,其实你怕死。
再说回电影本身,除了剧情和人设真实可信以外,配乐也很不错,时不时都会让你以为自己不小心关掉了电影的声音,如果此时你按下音量增加键,恭喜你,BGM强势上线了!
无论是接到死亡通知前一晚去看前女友画展回去的路上一个人骑机车,还是大半夜喝醉酒跑到街上强行帮店主擦玻璃还顺便倒人家门口,或者最后放弃治疗回到乡间老家与父亲互相释怀,安静的画面配上那几段哼唱和旋律,都让人对着病怏怏的男主忍不住的YY啊!
不得不承认,好的BGM真的是剧情最强有力的催化剂,情绪带动满分💯!
还有片尾曲,就是本文配的音乐,去年大热动画电影的配乐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作词作曲还主唱,这么有才华还会演戏,大哥,能给百花奖留条活路吗?!
还有那些大咖演的路人,啧啧啧,我真怕拖地的砂糖拔出刀来怼你。
所以,各位妹子,如果下次你碰到有人约你去他家,告诉你只是想为你画画,不要紧张,他可能,只是要死了。
END欢迎你来和我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如果你觉得谁也会喜欢,感谢你将我推荐给TA!
微信公众号:307研究所
因為洋次郎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電影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生了長大病,代入感太強了。
特別是好幾處完全無聲,沒有任何對話,彷彿停滯的畫面。
如果沒有死亡的話,我們大概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女孩一直在找死亡的方法,那種無所畏懼的狀態,卻恰恰擁抱了正在死去的田源先生,就好比懷抱著死去的孩子,卻仍然安詳的聖母一樣,有不能被打敗的力量。
很喜歡把魚放進泳池一起游泳的畫面,真的好美,好有生命力。
還有小時候抓住蝴蝶,畫了蝴蝶的畫。
會讓我想到OUTSIDER裏面「用立可白圈起螞蟻」那一段唸白。
電影的最後一段台詞,「我總感覺...我現在還活著。
嗯。
」,真的太戳人了,整個電影的點睛之筆。
時間不會死亡,也不會老去,世界也不會因為哪個人的缺席而停止運轉,那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或許就是因為某個人的愛,某個人的溫暖,某些不足以稱為奇蹟的微光,而感覺「我現在還活著」的瞬間。
電影畫面和Picnic這首歌,都和我們的生命一樣,美得易碎,也因為易碎而更加珍貴。
我的心很大,能装下很多事情,梦想,质疑,理解,不理解,渴望,被渴望;我的心很小,我只想依偎在你怀里……【生死】很少有电影我会耐着性子看第二遍第三遍,但这部电影即便是二刷三刷刺痛你的情节还是会不断扎向那个曾经被触动的伤口。
整部电影像一首悲伤地诗,想哭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而流泪,只是越生活越觉得男主角园田看的透彻,我们如此渺小,如蚁如虫,就如我望着你,你俯瞰着我。
但为什么要活着?
为了什么活着?
怎么死去?
何时何地选择死亡?
是不可以不思考的问题。
关于生死,感觉全篇都不断在探讨。
死可能很意外,突如其来的飞车,可能都来不及挑选一个更好的姿势,就委身与世界相辞;死可能会如期而至,但不管是早是晚,还是会让身边人觉得措手不及,我还没准备好如何想念你,就要接受你离我而去的事实;死可能很残酷,我准备好了面对一切,愚蠢的朋友,病态的家人,野蛮的自己,唯独没办法独自承担你给的爱还有你不在……【水中的妖精】女孩给园田的没有正能量,只有超越正能量几倍的勇气!
当知道园田得了绝症时候,第一时间带他去死的勇气,上路了就不孤单了,不孤单了就没有去死的绝对必要性了,停下摩托车丢下女孩在马路边的那个园田,不是没有决定去死的勇气,而是突然有了决定活下来的勇气和信心吧!
摩托车的后座也不在冰冷。
当看到园田被自以为了不起的投资佬奚落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言语回击,虽然吐槽无力但是表明了和园田一线的心意,不会告诉你我喜欢你,却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用尽全力,治愈了你的我或许才可以为自己疗伤吧!
泳池中游泳的女孩和金鱼是全篇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初看满心欢喜,感觉那是自由的蓝和茂盛生命力的橘在女孩面前碰撞,再看满眼悲凉,在水中才能够完全释放的两个人,深入池底,我才能放开自己戏谑你,我才敢尽情游弋奔向你,我才敢面对痛苦抱住你;深入池底,我才能忘记为什么自己为什么弄湿了衣裤陪你水中嬉戏,我才能忘记我对死亡的恐惧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卫生间】曾经有个姐姐告诉我要把卫生间布置的像花园,可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愿意跻身于黝黯空间喜阴好水的花不多,也都并不艳丽,但他们绿的执着,白的安静,默默的淡淡的从容的静默的绽放着,一如那些在阳光下叫嚣的花朵一样灿烂!
对于一个对于抗癌药有呕吐副作用的病人来说,卫生间是症状缓解的出口,而实际上卫生间最后也变成了园田生命的出口。
卫生间不是厕所,圣母也不是玛利亚,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才觉得天没有那么高,可以触手可及;才觉得死亡没有那么黑,可以更有意义;才觉得爱不那么丑陋,可以暴露也真实,干净也纯粹。
男主园田曾经也放弃过,放弃过女友,放弃过绘画,放弃过工作,放弃过自己,但当重新回到能做且唯一能做的事情上时,似乎也找到了一直在等他的那个位置,那份爱……【画面】自从聂隐娘之后,我便开始关注影片的画面语言,偏灰冷的调色,让电影很快就可以把观众带进绝望落寞的情绪里,压抑着却又陶醉着。
关于田园横着曲子痛哭时候的景物描写,没有背景音,没有晃动的画面,也没有慢录快放的手法掺杂,可是那云、那山、那树,全是大写的不舍离去……很多时候,人物都在画面一侧,留白的空间让人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就如同大叔之于公司,拓人之于园田;而当你真的离开了,画面里却全部是你,如同死去的拓人之于园田,死去园田之于女孩。
【尾声】我愿意把这部电影归类为绝望爱情片,从绝望中找到爱情,从爱情中互相拥抱着取暖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吧!
甜蜜、美好都是看在外人眼中的,爱情真正的颜色不是红而是蓝,因为总要面对那个你不在身边时候的自己,想起你时温暖,被你想起时心安。
与好莱坞片子完全不同的节奏和叙事。
节奏很慢,对话很短——主角几乎没怎么说话,画面很干净——显得冷酷,隐约透着点禅意。
主角最终选择画画作为告别自己生命的方式,他说,我感到我活着,那一刻,他平静、恬淡,似乎忘记了一切包括将尽的生命。
他一定是见到了上帝。
女孩吻了他,说这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我不死,你也不能死。
这种爱高于男女之间的情爱。
他以女孩作为圣母的原型作画。
生命终将逝去,而艺术——绘画、音乐、文学——能够拯救濒临崩溃、无法挽救的灵魂。
我想起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所引用的话,让艺术占有我的一生。
看《卫生间的圣母像》,里面男主的生命只剩几个月时间。
看到这里,我竟有种释然的感觉。
然后设定了一个情境,假如2021年是我生命的最后时间,我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些,更无所谓一些,更超脱一些。
我特讨厌循规蹈矩,讨厌别人的指使,讨厌按部就班。
这些都是让我不快乐的原因。
所以我总想着打破常规。
总想活得不一样。
总在试探突破生活方式的边界。
这几天,我开始习惯午饭后去打球。
仅仅十几分钟。
因为中学时候很沉迷于篮球。
我发现,三十几的大人了,打球时心境和中学时候差不多。
打完球,拖着汗津津的身体回办公室。
看戛纳电影节上映过的电影(一般都比较催眠)。
看一会闭眼就能很快睡着。
下午依旧很有精神。
穆旦有句诗,大意是:手写出的字,比手(存在)更长久。
我想起自己曾经完成的一篇蹩脚的小说,那还是热恋一个女孩时、借着激情完成的。
那篇蹩脚的小说,都比我的生命存在更久。
死亡临近之前,人会想完成未了愿望。
正因如此,才更能分辨什么事情才真正重要。
Re: “这个时候感觉自己活着”的我,和”想知道死的方法”的你,那个晚上的泳池大概对我们来说就是全世界也说不定短评写不下了,毫无逻辑地胡乱记下来。
温柔得让我想讲脏话,巨没出息, 喜欢到想哭。
原本只是为心动的卡司而来,并没有抱什么期待,但竟然越来越入戏,片子本身意外地好,我非常非常喜欢。
对生与死的探讨,生而为人的无意义, “总觉得,我们像虫子一样”。
全然的现实主义,很少框定解释,很多细节呈现,很少明确定义,很多暧昧留白。
对生活毫不加滤镜地展现,无意去兀自美化任何人物或事件。
去世的小朋友; 偷拍的色眯眯的食道癌大叔,被解雇的消息他自己还不知道,从上帝视角看人的龌龊无力和可悲。
但即使这样,每个人在各自卑微甚至或多或少有罪的苟活中依然流露出某种人性的暖意和闪光。
生如蚁而美如神。
他死前的画面,在最闭仄污秽的卫生间里,面容安详的 “圣母”露出半个稚嫩的乳房,他沉睡得像小孩子,倚靠着她的胸脯安然睡去。
想起O’Connor小说里恩典(grace),是降临是宽恕是净化是救赎。
那一瞬间画面,有一种对众生的很悲悯很宽广很博大的爱和美。
于我而言是整部电影的最高光时刻。
想到去年7月独自逛伦敦V&A,看到那些了不起的雕塑,力量和柔美的高度结合。
我并不懂,但读着介绍里的故事,有一种震颤的感受。
人类最极致的罪恶和爱,最极致的仇恨和宽容,就这样毫不掩饰地用亦刚亦柔的方式呈现给你,流传下来。
哪怕怀抱死去的孩子,圣母依然面容慈爱,她包容原谅这世间的一切。
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活着和死了没什么区别,生死又算什么大事呢。
生活真难啊,死也很难。
“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难受” “比你惨的人还多的是,别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要怎么做才能死掉” “他自说自话地死掉了” “我总觉得,我现在活着,嗯” 。
他说那句 “嗯”时腼腆又坚定的样子好可爱,让人很难受,他其实不想死啊。
就像女孩说一起去死吧,然后在高速摩托车上抱紧他时的担心一样。
我总觉得,我现在活着,嗯。
一开始很想吐槽本片女性角色的长相都太过普通,甚至怀疑是不是为了避免RAD歌迷(如我)的嫉妒(或是避免让野田主唱显得太不修边幅导致故事不可信(误))。
但越看到后面,越暗笑自己的肤浅和对本片主旨的低估。
它不想讲somebody的故事,它只想讲nobody的故事,我们都是人而已,它只想讲人的故事。
想给100颗星星,想再看100遍补充:在B站看了特典影像,真好啊。
剧组大概只有三四十个人,可以看出是一个非常小成本的制作,很节省。
但真是一个有爱认真诚恳的剧组。
意外地很喜欢导演,算起来拍摄时他应该也是不惑之年了,竟然有种赤诚的少年感,站在那里高高瘦瘦的(比180cm的洋子还高些),可爱的西瓜头,很精神很好看。
剧本写了三年,修修改改全是他自己一个人,导演也是他。
字幕介绍里说他做过8年的擦窗户的工作,我就对他更好奇和喜欢起来。
一开始小女主在彩排时怕自己表现不好而道歉,导演说:“不需要道歉。
我也还在慢慢寻找,洋次郎也是这样。
我们三个人一起寻找就可以了。
你要是道歉的话...”,洋子接:“那我给这个剧造成的麻烦就太大了”,导演笑了起来。
真可爱呀。
导演给小朋友们讲戏的时候,简直像个大孩子,会用小朋友喜欢的方式,会逗他们笑。
洋子和导演应该很处得来吧,感觉是很相像的人类。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第一次执导,第一次演戏,都非常谦逊和敬业。
拍完宏在圣母画像前永眠的那场戏,洋子竟然哭着出来,可能是太动情了,导演摸了摸他毛绒绒的卷毛。
拍完宏在山里哼着歌直到颤抖地哭出来的镜头,导演的眼睛也是红的。
是两个多么细腻感性的人呢。
洋子说他接这部电影是因为很喜欢剧本,很难得有他很喜欢的剧本,是“有奇迹点缀”的故事,他说他喜欢“非常彻底的”东西。
能写出这样的剧本的导演,和能一下子被这样的剧本所打动的演员,都是很温柔的人啊。
小女主和戏里的性格反差很大,说话软软糯糯的,杀青后看到拿着花束出现的洋子就泪崩。
我很惊讶的是,她对角色的理解非常深刻。
当被问到最喜欢那场戏时,她回答说是宏骑着自行车载着她从泳池回去的场景,“真的很不希望宏死去,就那么抓着宏,真的很不想放开他。
那时河水十分漂亮,大厦啊,夜景啊都十分漂亮。
然而她却十分憎恨那些漂亮的东西。
该怎么说呢,总之很痛苦,度过了一段和宏在一起的最美好的时光” 这几句话说得真好,河水很漂亮,大厦和夜景都很漂亮,可是知道自己爱的人马上就要死去的女主人公,此刻却十分憎恨那些漂亮的东西,因为怀着悲伤的心情而十分憎恨眼前漂亮的景物,这种微妙复杂的感受她是懂的。
姑娘真的入戏了,对人物此时心境的把握和理解,非常细致妥帖。
真是很好的作品,很好的主唱,很好的导演,很好的演员和剧组。
辛苦大家了,感谢各位呈现出了这样自然细腻的故事。
我是真的对导演很有好感,祝福他能有更多的自己喜欢的好作品。
#最后为野田主唱#两个半小时的片子我看了快三个小时...不断倒回去看主唱大大跟(哼, 并不好看的)女孩子接(舌)吻,看他撸管,听他喘气,听他说 “她那方面也挺厉害的”心里轻轻尖叫。
脸红心跳得不行, 鼻梁,嘴唇,下巴,下颌线,喉结,肩膀,锁骨,晃动的领口下隐隐约约的肋骨,落水后乖乖趴下的卷发呆毛儿和冻红泛着粉的鼻翼。
一瞬间暴露的脆弱的表情,像一只害怕无助的大狗狗ww。
脑袋里都是新裤子的那句 “有时候你在我眼睛里,我应该抱你” 怎么会有这么温柔的人呢,世界因温柔的人而旋转,世界因温柔的人而存在。
看完后听他在耳机里唱,”by my side, by my side, by my side”。
“Love is the word I really need, because all the other word means nothing to me.” 完蛋,我永远向温柔缴械投降。
一些片子里的细节。
他害羞局促时面无表情但躲闪的眼神,和轻微扭动调整姿势的肩颈。
骑摩托车耳边哼歌,临死前在乡下山间又一次哼歌,哼着哼着眼泪掉下来,嘴唇的颤抖(真想穿过屏幕抱抱你,没事的)。
在酒吧亲吻陌生女郎,我带你回家吧我想画你的样子,就只是画画吗,嗯就只是画画(可爱)。
放生的鱼,镜头从水里拍摄,蓝色的水花,女孩的脸,她和鱼一起游泳。
被禁锢的蝴蝶。
他和女孩的那种很难被定义的关系(类似
为什么不画画了? 他沉默不语得仿佛根本是这世界的旁观者。
那些爬上去亮出来的人不是他。
他给小朋友作画,他在无人见的卫生间作画。
“只要画得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也没关系的这种态度” (而我忍不住想,那些像他一样不说话的人,到底都在想什么呢。
Shall we talk.
郭敬明
意外的很好看呢,男主长了张180的脸啊,杉咲妹子真好看,女2也好漂亮,泪点还不错~
一直站在距离希望最远的地方等待,仿佛横贯着巨大无人光临的雪原。狠狠地抓住世界的衣袖,尽管被狠狠地抖落。
日本电影有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导演很喜欢让角色在正式场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或是在冷场的时候说些更让双方尴尬的话,或是在平淡单调的场景下让角色表现可怜与难堪。本片就是这种一折就会断的脆弱,文艺的让人觉得声音都是小心翼翼发出的。可惜不喜欢。
杉咲花身上有种奇怪的魅力,虽然年轻但是气质非常老练成稳,和剧中这个早熟的女孩特别契合
70:35——患癌男主看到疯狂踩脚踏车的女中学生,长发被风吹起,额头上有汗,女生因为剧烈运动而大口喘气,这一瞬间男主感受到了生命以及对生命延续的希望。——也许人会在不经意间就拯救了另外一个人。而我们无从知晓。
好看,不错!
日式节奏和调调。为什么不画画了,为什么歇斯底里暴躁混乱,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个。但,戳中的点记录了两张黑暗里的餐巾纸。并且,还写的很标准的字和直线。又见金鱼
感觉简介说的和电影不是一个事。
以为会很丧的绝症片,最后从颓废上升成了温情感怀,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活在当下,干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态度再正确不过了。
🌟🌟🌟🌟🌟
古怪
空有才能却得不到赏识,放弃自己的爱好浑浑噩噩地活着,却被突然到来的厄运击中。为什么圣母不哭?因为她知道,耶稣的死,也就是他的生。即便最后男主被救赎,却无法改变这既定的现实。活的长却懵然,活的短却精彩,多么讽刺。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对不起因为男主太丑看到开头实在看不下去了
节奏慢的让人发疯。还有,导演到底讲的是什么大道理啊
像是看到了自己,联想如今的境遇,有欲哭无泪的悲哀。很难相信,这是手冢治虫先生的构思,但又好像合情合理。一个没有被认可的画家,面对死亡,面对旁人的激励,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以毕生的才华,迎战世界的冷漠偏见。不仅仅是不放弃,更是一种坦然带来的圣洁感,男主的本色出演还不错
最后被画惊到了,节奏为什么要这么拖沓
kimo
“那时河水十分漂亮,大厦啊夜景都十分漂亮,然而她却十分憎恨那些漂亮的东西”,小花在特典中如此说道。真衣自由难驯,平凡美丽;宏看似厌世实则不然,像木头般简单。导演曾从事窗户清洁工作八年之久,构思这个故事历时三年,这本身就挺不可思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