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是个悲剧,过于自我的性格,是自我,不是自私,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当然他最初不是这样的,最初的麦子还是很天真很开朗的,他从李秀玲开始,逐渐变得十分自我,到最后的惨死,一步步都有着身边的因素在推动着他。
其实麦子做的事情并不少,刚开始带伤养全家,为了救苗子以及不让赌场老板告发只能当二鬼子,冒死送铁棍救八路越狱,为了救葛二蛋杀死查五爷的心腹(自警队叔侄),为了救葛二蛋在庙里杀鬼子,良子拿枪指着葛二蛋时打晕良子,以为八路要枪决葛二蛋时亲自带人去救,到最后将葛二蛋从悬崖上拉上来。
算一算,其实麦子对葛二蛋做的事情也不少了,但是偏偏葛二蛋从来不领情,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还天天歧视麦子的身份,浑然忘记了他的命是麦子靠这个二鬼子的身份一次次救下了的。
还有李秀玲,都结了婚还天天念叨葛二蛋,瞒着麦子和葛二蛋干一些让麦子掉脑袋的事情,甚至儿子名字都让葛二蛋取。
感觉编剧是刻意把当时的女子描写的特别饥渴,除了苗子,剩下的三个,李秀玲、孟喜子、良子,凡是和一个男人接触久了必然会喜欢他。
尤其是孟喜子,和葛二蛋接触了一段时间,基本上都快忘记刘排长了。
葛二蛋其实比麦子好不到那里,除了事事有麦子的关照以外,办事情什么的只不过有着出奇好的运气而已。
剧里面太多了,举一个最突出对比的,麦子探老周家被发现,而葛二蛋绝对没问题,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光环?
另外,葛二蛋其实也很自私。
麦子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而葛二蛋关心的是功名而已。
其实道理一样,只是两个人站得起点不同,决定了麦子是坏葛二蛋是好,仅此。
为了拉拢人,为了立功,葛二蛋可以去抢合作社,可以去隔壁村火并,可以冒着暴露全村牺牲全村的危险去抢日本商队,可以冒着危险去攻炮楼,可以欺骗和出卖麦子,可以置麦子于危险不顾,可以反复算计麦子。
他做的事情一点不比麦子强,只是一是他的队伍站对了,他可以堂而皇之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宣传自己,去指责麦子;二是他每次都可以碰到绝好的运气,次次瞎猫碰死耗。
老张的人物塑造,我觉得是相当成功的,前几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胆小如鼠,缩头缩脑的小人物,感觉可以置之不理的那种,但是随着剧集的深入,我慢慢发现这个人物也是可歌可泣的,他认真的把麦子和二蛋当成了自己的兄弟,他担心你的安危,照顾你的家人,有任何事情发生,他都及时帮忙,从来没说过不字,为了兄弟,可以出生入死,在最后一集里,他可以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出去给葛二蛋送信,可惜被麦子绑回来了,当他挣脱了绳索,看到葛二蛋进到院子里后,他跳出窗子喊葛二蛋快跑,到这里时,真心被感动了,为了兄弟,生死都不重要了,而且当他被麦子打死前,还说了句,兄弟,正儿八经滴,我开始佩服这个剧中的小人物了。
他的死,或许只是轻于鸿毛,但是在老张心里,兄弟情,比命重。
老张或许是跟错了人,开始在国军的队伍里,后来又当了二鬼子,他的心里想的,也只能是混日子,但是他心里也是想着能做好人,如果他跟了八路,或许也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首先我也是山东人,听黄渤、高虎飚山东话算是特别亲切了。
记忆最深的尤其是黄渤从地道里出来给喜子找水,被小日本看见黄渤有句“你听不懂啊?
你等会,我想个法把你弄死!
”把我那些不是山东的哥们都逗乐了好半天。
还有就是老张的“正儿八经的”,依然变成我一哥们的口头禅了,只是到最后老张的死真是太可惜了。
良子真是个好女生,如果她当时去的是上海,或是遇到的是陈真,命运可能会好很多,话说我也希望有个这种类型的女友啊。
黄渤在塔湾村跟刘排长,王喜宽他们一起的时候真是笑料百出,随着剧情慢慢发展,黄渤教喜子嗲声嗲气的喊“大爷”,教喜子走猫步那会,也是搞得我笑声太大,隔壁以为我抽疯,狂敲我屋的门。
然后黄渤跟高虎两兄弟,真就如《最佳损友》歌词所唱,“。。
生死之交当天不知罕有,到你变节了至觉未够,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邀再次喝酒,待葡萄成熟透,但是命运入面每个邂逅,一起走到了某个路口,是敌与是友各自也没有自由,位置变了各有队友。。
”最后,其实吉田演的很出彩,个人挺喜欢这个演员。
一个支持抗日的进步村长居然为了睡寡妇公然当着全村人的面儿欺负一个妇女。。。
一个二流子在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还是给我党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下就这么被塞进敌后了,动机还是为了让女人回心转意。
一个优秀的身经百战的排长干部,刚刚被捕,组织没有经过核实的情况下就扣上一顶汉奸帽子,准备派人锄奸了。
一个良家妇女都结婚生子了还心心念念惦记着葛二蛋,更重要的是还要当着麦子的面。
连娃都是葛二蛋起的名字。
一个从没有伤害过任何人甚至带着无国界教育的责任的良子,在为了爱情给我党通风报信导致亲哥哥全军覆没身首异处的情况下,战争结束,各方的人,无论主角配角都在为了利益博弈。
居然没有一个人安抚一下这个受伤的无辜的甚至有功的女人。
除了自杀别无选择。
各种势力,所有主要角色之间都靠着忽悠相互沟通。
相比之下,良子对麦子的爱,老张对麦子的兄弟情,真是这战争洪流里面的白月光。
真不知道,这种电视剧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感觉编剧导演简直浪费了黄渤的演技,纯粹是把黄渤的丑-丑化,恶搞。
心疼麦子-高虎。
如果正视那段历史是通过这样的丑化来达到,或许一时满足了观众对高伟光审美的疲劳,但长期以往对人性的扭曲更加影响恶劣。
编剧导演,难道不是另一种的矫枉过正。
希望中国的编剧们好好努力啊,中国精神,中国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争点气。
我是最近2020年才看了这部剧 虽然也有些纰漏和问题 比如二蛋的主角光环 但是整理故事很紧凑 没注水 故事推动很顺利 反观近些年的抗日神剧 小鲜肉剧 无力吐槽了 几个亿能花掉不能找个好剧本再拍么?
王迅是一大亮点 演技真的好黄渤高虎 乃至吉田 演技都在线 唯一就是主角光环了 一开始我就知道刘排长要死因为刘排长是个八路军正面人物没啥毛病 移情别恋不符合那个年代从一而终良家妇女的人设 只能让他死
【葛二蛋】就挺轻松诙谐的抗战剧男主,机灵,命好且混蛋,背负着为全村人报仇的责任,后来发现内奸是自己的爹,也是在亲情和正义之间做了很难的斗争吧。
【麦子】很有能力,有心计也有义气,他救了葛二蛋很多次,甚至在后面我认为他要杀葛二蛋的时候,他也没杀。
但他的心太小,只容得下小街镇。
他的心太小,在晓得秀玲喜欢葛二蛋的时候就与兄弟产生了隔阂。
他狠辣,杀死自己老丈人,杀死自己的妹妹(麦子说过他杀死了自己亲妹妹,但我觉得他和苗子应该没有血缘关系吧)。
【苗子】很善良,一开始只是一个傻乎乎只会抹眼泪的小叫花子,后来却是她拿枪指着自己,逼迫老周出兵打鬼子救被埋伏的葛二蛋和麦子,是她违抗老周的命令,念及情分没有杀了麦子,死在麦子手中。
【良子】是一个善良漂亮的日本女人,不愿老鼠被杀,办教室教学生;是日本长官唯一的亲人,吉田最爱的妹妹,可以答应她一切,除了爱上中国人;是被麦子利用的可怜人,麦子接近她只是为了自保,利用她的善良保护葛二蛋保护自己,最后抛弃她;是战争的牺牲品,可是被杀害的善良的中国人是何其无辜呢?
或许他们生前还没有良子幸福。
【葛财旺】我看到良民嘉奖簿上写着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要有新的人物出场了。
这也是个可悲可恨的可怜人,他没有想到他向日本人卖一个消息会招来灭村之灾,他低估了日本人的残忍。
此后他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内心的谴责,他做很多苦工,被打被骂,这是他应得的报应,全村150多人在看着他,他念叨着“要有一个说法”。
在他活下去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在他儿子讽刺他“老子给日本人做事,儿子也给日本人做事,我以后生了个儿子,让他也给日本人做事”的时候,在他被自己儿子看不起被自己儿子仇视的时候,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
最后为了打鬼子被炸死,也算是给了乡亲们、给了儿子一个说法了。
(知道这个人物是尚铁龙先生演的之后,又去回顾了他在《闯关东》中饰演的张垛爷张得本,老先生演的人物总是能让人心里发酸)
【闲话扯的较多,但我相信你会有所得的】距离看完《民兵葛二蛋》也很久了,本来想写影评的,后来忘记了。
原因是前两天看到北大教授孔庆东对于此剧的评论言归正传葛二蛋,生性顽劣,不学无术。
从整个剧情来看,葛二蛋傻乎乎的,“寡妇门前是非多”他居然留宿寡妇家里,可见他行为十分的无知与浅薄。
还有赖着喜子家不走等等。
对于麦子的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二蛋依然相信他。
又是“傻”。
还有二蛋为何在名族义之前挺身而出。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平时看他行为举止一点素质没有,出口脏话,关于“好的”一面似乎就没有。
哎!
万一遇到什么大事,比如母亲生病了,他能不惜一切去爱护他母亲,待你问他为何如此行孝?
他实际也说不出来,他就知道要对他母亲好。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一个黑车司机加了双倍价钱于我,我俩差点打架,边上人劝我,说那司机心黑、无素质。
后来在去县城的路上,堵车了,因为前方车祸,围观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大学生,当官的,小市民等等,但无一人帮忙,后来那司机也来围观,过了一会儿抱起地上那将死之人上了他的面包车,临走前对着人群大骂“你.妈.逼.的,一群.废.物,全是狗.日.的,看见人都不救”。
对于二蛋,很多人认为是英雄,我不然。
而我更觉得他代表了广大人民,你要问广大人民何为爱国,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说的明明白白,反正稀里糊涂的。
一旦打仗了,他们倒不像那些明白人那样思前想后,他们拿起铁锹就能打仗。
对于葛二蛋的“傻”,世人总说,傻人有傻福,但你细究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与常人一样,之所以有福,是因为他们只往好里看,他们能看小痛苦而放大快乐,无欲无求。
又想起,这不正是我们修佛修道所必须的吗?
我们常常.鄙.视乞丐因为捡到路边的一块糖而高兴,殊不知我们拥有的再多也没能时常高兴。
在乞丐的世界里,我们同样也是可怜的。
正如二蛋身上那些不入流的东西,也正是我们苦苦所追寻的,及时行乐。
傻乎乎没有什么不好。
麦子,阴险狡诈,勇猛机智有血性 。
这是大家的看法,但多了几分贬义。
对于他的绝顶聪明,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孔庆东认为这是中国人人性的弱点,喜欢把聪明用在“窝里斗”。
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认为孤儿的心理问题较于常人要多。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麦子孤苦伶仃必然会保护自己 ,对人心存戒备。
有时候我们往往认为强盗是不好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莫言《红高粱》里有一个强盗,他杀人无数,有一日日.本.人叫那个强盗的手下去活.剥强盗的皮,他的那个得力大将也是杀人无数,看了他老大一眼,自杀了。
后来强盗又一个平日里比较“好”的人倒是剥了他老大的皮。
近日304偷车杀婴儿的那事,又有人翻起美国的案件,同样那个偷车的小偷看到婴儿反而报警了,人们戏言“盗亦有道”。
深深思考下来,又是什么致使这些人如此?我觉得是生活,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贫苦的生活又使他们重新成为了动物,他们眼中只有弱肉强食,没有什么所谓的“人间正义”。
有人反问,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些人成英雄了?
他们就是“反动派”,你别为他们“伸张正义”了。
我觉得是每个人的认知与内在修养不一样致使这两种人因何分道扬镳。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否定。
你看很多小说中强盗是很讲义气的,这就是我要赞扬他们的地方。
中国古人之所以以家为重,因为战事连绵,很多人自然希望能够安定下来,特别是广大人民百姓。
很多诗歌中的战士都是厌战的。
你看看麦子极力希望保住家庭,他喜欢秀玲,想组织家庭,对于自己在战乱中唯一想保住的东西自然不惜性命。
而秀玲喜欢二蛋。
麦子有一次说二蛋一直压着自己,什么好东西都让二蛋拿去了。
我认为这是他心理方面扭曲的一种表现,他没有看到二蛋对他掏心掏肺的一面。
他信奉三个派,那还是为了自己能够保身,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他的妻子被日本人调.戏,他敢杀,完全可以说明他不是为了名利的。
何况过去女性受卑贱的歧视,他完全可以娶日本人的良子。
如果不是保家,后来完全可以在动乱之后带走良子,而他没有。
(孔庆东教授说良子是虚伪的,不是真的善良,这一点wo是十分反对的,对于大道理与人性的丑陋有些姑娘真是不知道的,至少我遇到过这样性格的中国女孩。
)那他又为何要趟这浑水呢?
为何不像其他百姓一样在战乱中顾好自己呢?
这又回到了他的心理问题,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依靠,麦子什么都没有自然坐如针毡,况且已经走到了二鬼子这条路上,就要把它做好,以至于他所认为的稳定。
他是一条路走到黒,不知回头了。
张耀祖,深谙人情世故,并不像麦子的“雄韬武略”,也是一位“智者”,麦子参加二鬼子那天,老张就教他偷懒,杀.八路让日本人去。
曾经我兼职,一个老员工见面就教我偷懒。
别人可能认为他是不忠的,对老板不仗义。
可你细想,他不正是不喜欢这份工作吗?
张耀祖自己拿一个油灯以替二蛋挡罪,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兄弟结仇,后患无穷,常是老张提醒麦子的话。
老张曾经自述当二鬼子以来没有杀过一个中国人,也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你也可以看出他是好人,也是一个明白人。
最后他实在忍不住麦子而去报信给二蛋,说明他心里的正能量也是十足的,在名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可能没有二蛋那样的深明大义,但他不也是一个聪明人吗?
但他身上的软弱也是有目共睹的,不欺软也怕硬,也没有什么远见,随波逐流。
干不成大事。
老张三番五次的阳奉阴违,麦子没有杀他,只是惩罚他。
这我以前说过,在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有人帮他,那么就会记住他。
再看看我们人生,记住的无非就是两种人——最爱的、最恨的。
因为曾经我们用心爱过,用心恨过。
老张这种人不正是鲁迅笔下要唤醒的中国麽?
若要自比,我觉得我是老张。
李秀玲:漂亮,贤良淑德。
之所以会看上二蛋,我觉得是欢乐,秀玲与他爹相依为命,在战乱中也没有什么欢乐,见到二蛋后被他傻乎乎的行为逗的很欢乐,再加上他志向不乏大男人气概,自然会喜欢他。
但秀玲拿捏十分有度,婚后对于二蛋的态度也是不远不近。
若我是麦子,一定感叹“得妻若此,夫复何求?
”婚前二蛋的做法我不得不说说,麦子先表现出对秀玲的喜欢,二蛋然后退出了。
“朋友妻,不可欺”虽然女的喜欢谁不说,作为男人必须要仗义,不能挖兄弟墙角。
但是,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做了,给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可能受传统思想影响,谁挖谁不仗义。
特别是那种女的无意,兄弟硬抢的那种。
(可能大部分如此硬抢)我觉得就好比兄弟得了一个好东西,如虎添翼。
我们身为兄弟的应该看好他,努力和他一样,而不是占为己有,当你思想很纯时,叫你挖墙脚你也不会干。
喜子:伶牙俐齿、不乏大丈夫气魄,她喜欢二蛋,我觉得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因恨生爱,具体就是因为,一个女人见你就烦,你还天天惹她,日常天久,她习惯了,突然有一天你不在了,她就不习惯了,她然后发现她心里有你了。
最后,你俩就成了。
对于喜儿这个角色的插入,我觉得是作者对于女性的一种赞扬,在男人的背后是有女人支持的。
巾帼是不差须眉的。
兄弟情,在这个剧里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何为兄弟?
我也无从得知,我只知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也同意孔教授对于二蛋他爹的看法,说中国这种浑浑噩噩的人太多了。
可是你们大家有没有反过来想想,他们为何如此?
有时候你想想他们又没有受到国家多少恩泽,还要交粮纳税,人民又为何要爱国?
那还不是自己管自己。
我觉得凡事有好坏,万物有阴阳。
盖棺也不一定能定论,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确定答案。
其实人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古人说“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还有一个也是不得不说,二蛋说要替村人报仇,可是奸细就是他爹。
自古忠、孝两难相全,此剧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他爹去杀鬼子以殉国、以悔过。
回过头来想,这也是每个人所要经历的。
也好比人自身体内善与恶的斗争,“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这是对人生种种经历的反思,杀身以成仁啊!
开头结尾都一个场景就是赌局,很多人都说人生是个赌局,有的人看它是一个垫脚石,而有的人却一输再输成为了自己的墓穴。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赌博,一定要有目标方向,同志啊!
差点忘记了还有一个主角苗子的插入,也不必需要乡亲的身份出现,但加上了十分妙啊。
深深想来也是缘分啊,失而复得,可惜故人以变,自己人杀了自己人。
可见命运的无常、复杂多变,一生也不知遇到何人、又将与何人何时分别。
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要珍惜每一个人啊。
纵观下来,你会发现这个电视剧不正是描述的广大人民群众吗?
老张:明哲保身的一类人,不与天、地、人斗。
(很多人看破了,自暴自弃的那种 )二蛋:自得其乐的一类人,但对于大事或受启发还是有所作为的。
(大多数的可造之才)麦子:安身立命,万事只为了自己。
(个人主义,相信自己)这三类人都是“保家卫国”以“保家”为主的,对于“舍家为国”的代表老周反而没有过多描写。
这也正切合了题目《民兵葛二蛋》,民兵,非正规军,二蛋,一听便知是小人物。
也是这些小人物才能引起人心的共振,因为大家或许彼此经历过。
时代不同,所演绎的故事也不同,但你一定会发现无论何时,人都是一样的。
通过了解别人的得失与人性的弱点等等,我认为在每个读者的人生道路上会起着一个顺风顺水的作用的。
我没有专家那种大度观世界的风范,但我想作者一方面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认识小人物的爱恨情仇、坎坷人生,从而认识自己。
同样的东西,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我现在能记起的就这么多,欢迎讨论莎拉一派 QQ:8372332572013.03.10
剧看完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俊不禁,连回忆都是带着方言味儿的,葛二蛋的无赖痞气机智也好,麦子的精明疯狂也好,每个演员都活脱脱的,毋庸置疑这是部好电视剧,但是这次我想说的,是跳出大屏幕,说说黄渤,高虎,王迅这三个人。
黄渤和高虎,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小。
高虎上中学的时候就认识了黄渤,前者是老实学生,后者是社会青年,一起聊天,玩闹,干坏事,在大排档上撸串,喝最便宜的啤酒,简直像港片里的情节。
后来高虎阴差阳错考去了上戏学表演,而黄渤则组了乐队“蓝色风沙”,到处表演,两个朋友分隔两地,没断了联系,但是方向却越走越远。
直到管虎拍《上车走吧》,找了当时已经有了一定表演经历的高虎当主演,他抓住机会推荐了兄弟黄渤,而彼时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许久的黄渤也因为玩心重而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跃进入演艺圈,而且第一部参演的就是在大银幕上播出的电影,起点不可谓不高。
自此他一发不可收拾,黄渤决心在娱乐圈发展,考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往后就是读书、接戏。
再后来,《新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火了高虎,而接下来的《疯狂》系列则让黄渤一炮打响,在大银幕上大展风采。
终于,他一步步成为了今天的影帝,成为国民坏叔叔,成为零差评的优秀演员。
但是如果没有高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黄渤。
看到黄渤的人气一点点高过自己,终于达到他无法企及的程度,对黄渤算得上有知遇之恩的高虎说:“我把他带进圈子,他现在比我火,我觉得挺好。
他是我兄弟,他好就是我好,我替他高兴,不然的话他也真挺愁人的。
”大大方方,心怀坦荡。
高虎的真诚实在,让两个人喝酒撸串吃大排档的友谊就这样延续了23年。
再后来拍《民兵葛二蛋》这部戏的时候,黄渤接到了邀请,他二话不说就拿着本子去找高虎,为了他等了半个多月。
黄渤说,他不接,自己也不拍了。
在娱乐圈中也好,在生活中也好,能有一个这样以诚相待真心实意的兄弟,真的很难。
小时候看动画片《魔豆传奇》,里面的片尾曲让我记忆深刻,以至于大了以后专门找出来听,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用力的向前奔跑,因为害怕会输,超过终点享受欢呼,再没有人抱着你一起跳舞。
如果孤独是成长必须的注解,希望一切都能停留在旧时光里。
想起不久前,高虎出事进去了,作为他的好兄弟,作为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红人,黄渤选择了拒绝一切回应。
在执笔如刀的记者手下,此时一切言语都不合时宜,不评论大概是他在自保之余能做的唯一的事。
可是那个能抱着他一起跳舞的兄弟,那个能有钱一起花的兄弟,那个当初的麦子,终究是走上了一条错路。
不过还好,生活不是电视剧,现在也不是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那么多无奈可叹,也没那么多打打杀杀。
葛二蛋还是那个葛二蛋,麦子还有机会做回当初的麦子,黄渤和高虎,还能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好兄弟。
而黄渤和王迅,就像电视剧里一样,半路相识,却脾性相投。
黄渤与王迅的初相识是在《疯狂的石头》中,一个是小混混,一个是小干事,两个人都是微末草根,角色定位相似,生活中更是雷同——都不靠脸吃饭,而且他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
同样是半路出家,同样是小人物,但是都够努力,够坚韧。
两个人就这样结识了。
彼时黄渤已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事业的黄金期正在徐徐展开,而王迅还是一个没多少表演经验的部队文艺兵。
命运在这里像是打了一个来回,黄渤就像当年高虎帮助自己一样,百般的提携王迅。
他的每一部戏里都有王迅的存在,上综艺节目更是想方设法给王迅加镜头,终于帮他从一个不温不火的十八线小演员,一跃成为颇有知名度的“大松鼠”。
却不知道黄渤在看着在片场勤勤恳恳扮演每一个小角色的王迅时,是不是也看到了当初到处走穴表演的自己?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黄渤和高虎,就像甄嬛与眉庄,而黄渤与王迅,则是甄嬛与安陵容。
意外的是,在剧中,高虎和王迅扮演的角色都落得个扑街的下场,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虎吸毒入狱遭封杀,而王迅出轨曝光成黑点,只有黄渤一人如日中天,成为焦点,恰如电视剧中注定的结局,仿佛冥冥之中的一语成谶。
无论如何,希望这三兄弟,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停留在深夜喝酒谈心毫无忌惮的友谊上,能在越过终点享受欢呼时,有兄弟上来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希望书中戏中的命运,永远不会真正降临在他们身上。
黄渤又一次演的小人物,但是这次发挥的空间却很大,因为这是一个小人物变成有信仰有能力的强人的过程,黄渤成功的演出了葛二蛋这个人物,虽然依然是小人物但是没有审美疲劳,没有陷入俗套,其他主要角色找的演员也非常好,高虎的坏演的也相当到位。
剧集的前端,内容非常精彩,每个人物也很饱满,好多段子特别有意思比如葛二蛋初次来塔湾村,村长和寡妇的情感纠葛,有的特别精彩,过瘾,葛二蛋痛骂村民那块还有葛二蛋初立大功这些;几次事件对葛二蛋和麦子不同的人物性格也铺垫的很好;但是从葛二蛋相信麦子导致民兵队伍损失惨重开始,这剧情就有点开始扯谈了,导演似乎就再想反正主旋律剧集,凑合着来就行,对人物的转变和成长的着墨也越来越少,剧情细节也越来越经不住推销,日本人也越来越SB,葛二蛋突然就成长起来了,莫名的自信也有点受不了,剧情也越来越不给力,不过瘾,有时我就在想,日本人要这么SB,还有这么费劲干什么?
民兵这样的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组织打日本人跟砍瓜切菜一般,枪炮火力非常凶猛。
我以为编剧导演怎么都会写葛二蛋怎么从那次失败中进行反思然后思想升华,带领民兵队伍变成一支正规军队,可惜导演编剧没这么做,中间我还几次恍惚,皇协军咋穿国军的衣服?
汪伪政权?
后段剧情比前面好点,但是就是人都死光了。
本来一部可以跟亮剑,历史的天空一较高下,风格迥异的好剧就这么在坏人干尽坏事终死去,主角最后活下来的大结局中结束,本来可以让整剧意义更深刻,最后导演却是诉说了人的性格注定了他的道路,还有就是跟对人很重要,和最后上的毛泽东写的关于兵民的口号没多少关系。
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和演员阵容。
重温了一下,正义之道响起瞬间泪目。。
这片子名起错了,我给改个名吧,叫伪军麦子,
2012.12.20-2012.12.28看完,很有意思的一部剧,很喜欢,很逗趣,黄渤,高虎演得都不错,老张也蛮不错,正儿八经的~~
看得想吐血,民兵又不是傻子,这么鲁莽行事,不计后果。共产党也一点不像共产党
还是不错的,讲民兵的故事
情节烂爆,两星给可怜的良子,哎~
9 10 11 21
这是一部比谁更弱智的电视剧,把观众当傻子,当然了,这跟黄渤他们演员没关系,编剧和出品方,简直是在侮辱中国人
小时候
编剧自说自话地用柏万青的方式把麦子踩下了地狱。整就一部愚民的下三滥片子。
有隐喻,没预想那么好看。真是喜剧,抗日,最后警匪片。。看的累得慌黄渤和高虎的演技没有惊艳。还有俩女主角都不错,我说是长的都不错。
《传销组织的早期发家历程》
比日本人更可怕的是丧心病狂的二鬼子
除了黄渤的表演 剩下的我不想说了!
搞笑的!
说实话,抗日剧真的看不下去,尤其是小人物、敌后战场这种类型的,反正没有史书记载,就胡编乱造呗
时代让每个小人物都有了不同的选择 人物在时代里都变成一缕烟 有的是白烟 有的是黑烟 但都是烟 没有任何不同
黄渤真是太能演了!
不错
童谣太像章子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