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见瓦城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莲青

主演:柯震东,吴可熙,王福安,赵德富,郑梦兰,潘正丽,匡嘉恩,李万武,徐德伟

类型:电影地区:缅甸,中国台湾,印度语言:汉语普通话,泰语,缅甸语年份:2016

《再见瓦城》剧照

再见瓦城 剧照 NO.1再见瓦城 剧照 NO.2再见瓦城 剧照 NO.3再见瓦城 剧照 NO.4再见瓦城 剧照 NO.5再见瓦城 剧照 NO.6再见瓦城 剧照 NO.13再见瓦城 剧照 NO.14再见瓦城 剧照 NO.15再见瓦城 剧照 NO.16再见瓦城 剧照 NO.17再见瓦城 剧照 NO.18再见瓦城 剧照 NO.19再见瓦城 剧照 NO.20

《再见瓦城》剧情介绍

再见瓦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忧郁的热带,女孩莲青(吴可熙 饰)遇见少年阿国(柯震东 饰),都是从缅甸跋涉至曼谷的偷渡客,他们连边界都穿过了,却迟迟等不到一纸身分。想新生他方为人,如今却飘荡城市边缘成鬼,日子剩下反覆的劳动,小吃店、成衣厂、工厂熔炉,无处可洩的闷热,高烧一般的爱。当连呐喊也瘖哑,吸毒、残身,贩卖身体⋯⋯。一切不是旧,只是逐渐败坏,不是没有期望,而是竟然还有期望。探底了,又还不够底,少年少女眼神纯真,身强志坚,就此一步一步通往无光的所在。 银幕再见柯震东,赵德胤续《冰毒》后持续以影像射击,大量真实移工入镜,长镜头视野,近距离人生,写实影像锤打底层生活成炽烫影像,触目都生烟,偏又有爱情浇铸其中,卑微又仰望,炼成钢,更成绕肠柔,所求无非一点馀温,经过便都是馀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冒牌监护人之寻宝闹翻天策马加点浪漫转角之恋宗师卜六金发男子麦子小姐信笺故事我为喜剧狂第五季大正少女御伽话女劫绑架:卡丽娜·怀特的故事文斯小子儿子们树木之城选拔屋:猎头的做派反叛的鲁路修特别篇:暗黑的背叛偷窃法则查理·威尔森的战争仙球大战纪律如铁,柔情似水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翡翠王棉尾兔恶人传记鼓上蚤时迁半城明媚半城雨昨日重现之舍命情缘和平树与布鲁克一起度假的四轮车

《再见瓦城》长篇影评

 1 ) 别办证了,我们一起去天国吧。

是因为这部片子关注的题材,我来看的。

曾经在中缅边境的一座城市呆过,也曾关注缅甸人这个群体。

回忆起2015年底,2016年初我策划拍摄了一部60分钟的纪录片,叫做《缅甸新娘》,因此对于《再见瓦城》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与片子的主人公一起经历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

这部片子讲什么?

1、身份尴尬,以及背后的经济巨大差异。

大姐的丈夫脚断了,区区四万缅币就打发掉。

你无处伸冤,因为你是打黑工的,有什么反抗的余地呢?

哭一哭,只能怪自己命不好,只能回缅甸老家,在佛祖那儿拜一拜,告慰自己。

莲青住在老板提供的房间,半夜被警察逮走,因为没有身份证;伙伴阿花因为没有身份证工作丢了,对莲青的态度随即就恶劣成了那个样子。

缅甸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国内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生凋敝。

缅甸人多数来到泰国、印度或者中国打工,没有身份证明,他们何尝是挣扎在边缘,根本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的一个群体。

2、民众受教育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莲青高中毕业,其实在缅甸来说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教育了。

所以她才向往去城市里,去做一个白领,而不是在黑压压不透风的工厂里。

她对人生有很多的美好期待,所以她肯定也是看不上阿国这种男生的——在她眼里,他只会出卖力气,没有追求,可能也没有文化。

她感念他对她的好,也无法拒绝,因为在那么一个危险的环境里,说自己有男朋友,才会更安全。

大姐丈夫脚断了,大姐吓傻了呆呆坐在那里,阿国带头签了字,只有她一个人质疑:脚断了要人家怎么过活?

然而她也无能为力。

读了高中的莲青,仍然被室友赶出来、办身份证三番两次被骗、被男友阻截电话,最后仍要伪装身份出三十万的高价才能拿到她梦寐以求的那个证件。

尽管可能只是做一个小店的洗碗工,看着街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而已。

因此她拿到薪水就寄回给妈妈,还叮嘱让弟弟妹妹好好上学,每天洗着碗的她,应该也是很向往读书的吧!

莲青是一个很懂事又很聪明的女孩,可惜生在这样一个国度,这样一个家庭,命运真的是太不公平。

3、爱情?

无知+男性的占有欲 纵使身陷沟渠,你依然没有权力以爱的名义为他人做出选择。

看到最后一幕,阿国翻进莲青的窗子,盯着熟睡的莲青,眼神变得凶狠,慢慢哭起来,那一刻我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看到后面阿国拔出刀子刺向莲青,我都惊呆了。

阿国为什么要杀莲青?

看影片时跟随的一直是莲青的视角,所以对阿国的内心有些忽略了。

阿国是喜欢莲青的,只不过,发现恋人一次一次要离自己而去。

超出自己的掌控,阿国崩溃了。

来到他乡,以为可以赚钱,走捷径跟随表哥,都发现没有办法按照自己预期,摆脱命运。

浓雾笼罩的曼谷就像那张无形的大网,对于阿国来说,贫穷不仅因为他的国家,还因为他的无知。

莲青告诉他自己的规划:办到身份证就可以曼谷,去曼谷就有机会去台湾。

显然莲青有更多更大的理想抱负,而阿国除了在工厂里卖力气,一无所知。

阿国杀莲青还因为他的自卑,他不如莲青聪明有抱负,很多事情他无法解决,无法改变,因此只能毁灭。

那样的环境下是很容易发生爱情的。

都在异国他乡,善良淳朴的阿国一直默默帮着莲青,莲青聪明漂亮,再怎样也能领会这份情谊。

但是没有,因为两人的想法差异太大。

所以,阿国一次次拦截了莲青的电话,莲青拿一桶水泼向他。

不错的设计点:在公车上熟睡的莲青梦到她身着套装等在干净的酒店房间,可是一只硕大无比的蜥蜴爬到床上,贪婪地伸着舌头,恶心到了极致。

莲青害怕而嫌恶的表情很好地诠释了她对于卖淫这件事情的态度。

办到了假证被经理拒绝出来的路上下雨了,两个人没有穿雨衣,被淋成了落汤鸡,阿国骑着车,莲青轻轻地哭了,她第一次哭,泪水和着雨水也就淡了味道。

她第一次轻趴在阿国的背上,搂着阿国的腰。

我相信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次。

影片的亮点:1、很真诚。

一部典型的作者电影,他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也深刻理解这个民族和国家经历的一切。

直面社会的问题,很用心的讲述。

技巧不娴熟也是瑕不掩瑜。

2、两大主演的表演很亮。

首先,云南方言、缅语、泰语他们都讲得相当好!

作为台湾演员,有如此强的学习能力、塑造能力,真是厉害。

尤其是吴可熙,她简直是个天才。

柯震东演得很克制,也非常好。

没有他的克制就没有吴可熙的出彩,他演出了那个本性善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后一时念起杀人的缅甸小伙。

苦难的国家,苦难的生活,可这里的人们依然双手合十,用泉水洗干净了脸上污渍,谦卑地面对所有一切。

再见瓦城,再见这个压抑黑暗的世界!

 2 ) 《再见瓦城》一出看起来无可避免的悲剧

莲青和阿国一起从缅甸偷渡到泰国打工,他们都没有身份证,阿国到表哥的工厂,这里远离城区,莲青不喜欢,到小饭馆洗碗,工资比工厂低,她却更愿意呆在城里,在一次警察的临检中,她连这份工作也失去了,因为没有工作证,找不到其它的工作,她只好和阿国一起呆在远郊的工厂,经工友介绍去办证,被骗钱,只拿到一张没有法律效力的资料表格,但她一直不愿意放弃,梦想有一天能拿到泰国的绿卡,阿国和她想法不同,他安分守己,想着攒够钱就回缅甸开服装店。

因此,他们的人生即将走上不同的岔路。

这一点,是阿国一直担心和不愿意看到的。

莲青用自己的贞洁换了30万泰铢,买了一张身份证,那一晚,那一个隐喻的镜头,那只大蜥蜴是处女之身的她恐惧的意象,经过这一晚,她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和无所披靡的勇气和前程,尽管还吞吞吐吐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她从工厂搬了出去,前路清晰,她将站在阳光下,回望来时的一路坎坷。

但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天的清晨停止,阿国爬上了莲青租住房屋的窗户,在四下无人的寂静清晨,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了莲青的胸口,他的手捂住了她的嘴,没有喊出口的求救,没几下挣扎,她就停止了呼吸,血一下在雪白衣服的胸前漫开,阿国躺到莲青床旁边的地上,用同一把匕首在脖子的左侧快速划了一下,血溅到了墙上,跟在大姐家借住的那晚一样,他们没能牵手,却殊途同归。

这是柯震东全片演得最好的两个镜头。

影片中很多画面都拍得像油画一样,很美,有一处阿国和莲青办了假证坐在卡车的后座一路颠簸回来,像是刚从战壕里回来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在那风景如画的古老土地上,卑微生命的奔波挣扎恍如昨日一般,他们像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人。

我在想如果阿国听从莲青的劝告,和她一起攒钱,买到身份证,他们是否有一天真的会在曼谷立足生活了下来,那或许是另一个相对美好的故事,我相信真实的生活里一定有这样的例子,但导演用一出看起来无可避免的悲剧,逼着你,正视那些苦难、残酷的现实,和无法感同身受的“在别处”,只是莲青的固执和顽强,不但令人同情,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角落,那些陌生的你无所知的生命挣扎,自有其不可言说的动人之处。

 3 ) 不要因为柯震东错过这部片子

赵德胤导演是缅甸华侨,他的作品比较写实,由于缅甸的背景,故事大多有着异域风情。

阿国和莲青的形象跟中国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小镇青年有共通之处,有些人来到大城市的目标是安家落户,有些人想要挣够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儿。

阿国和莲青的分道扬镳归根结底是三观不同,就跟《甜蜜蜜》里黎明跟张曼玉的情感一样,当一个人成长了,而另一个人还停留在原地,两个人怎么都没办法走上同一条路。

 4 ) 令人震撼

 在我的正文开始前,我引述一句金马影展对它的评价:画面写实、情节流畅,舍弃戏剧化的冲突,以留白和节制,激发观众的想象,堆栈至结局的爆发,令人震撼。

  故事简单至极,讲一对来自缅甸的青年男女,偷渡到泰国讨生活,男的短视,只想着存到一笔钱就回到缅甸开服装店,女的想着换到泰国护照去台湾工作。

  那段对话很有意思。

男的问女的,去了台湾还不是给人打工。

女的没反驳他。

静默之中的留白,给观众想,打工和打工,是不是有不同。

  就这么一个分歧,注定他们不是一路人。

  底层生活其实很无趣无聊,影片大部分都是固定机位镜头,没有追随,任镜头里的人物来来去去,或者不来来去去,无他,他们从事的就是机械工作。

  当他们花了一大笔钱办了一个假证后,声效当中来了一个双重意味的惊雷。

大雨滂沱,搞得好狼狈。

  至此,男的终于肯定,办证这事纯属竹篮打水。

但是女的始终不放弃,她走上了那条片头介绍的路子:简单又轻松。

你懂的,一个年轻的女人,值钱的就是那身皮肉。

  接下来的这场戏几乎算得上是全片的精华和高潮,灯光、布景、蜥蜴抓取了主要的目光,蜥蜴的不停扭动传递给了观众百分百的惊恐,色——情味道又在一开场的挂画中散布,它的尾巴在女人脸上滑动使恐惧和色——情同时交织在一起,直教人拍手。

  另一边是怒火中烧的男友,这场戏一样不容忽视。

他沉溺在毒——品的安慰剂里——看到这里我几乎要笑场,柯震东的负面事件使他几无翻身的可能,这电影用他,是不是就看中他真有过如此经历?

  繁重的体力活都消散不去内心的愤懑,熊熊的大火是内心的体现。

  影片的结尾以出乎意料的血腥双杀收场,男人无声的眼泪和女人的拼命挣扎,好比泥沼里生活的缩影。

  看完之后惋惜女主角的心会更多一些,她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最终获得了她想要的,结果因为窗户没关紧,溜进来一个前男友就命丧黄泉了。

  然而前男友的所作所为又不全然让人切齿,一出场就是让座,后面所有的热心、付出都是在靠近,除了三观不合,对她真的好。

  在镜头当中似乎是睡在一起的两个人,手是小心翼翼的靠近。

  结婚的询问和未来的承诺。

  但是两人始终是清水的情侣,也许双方都心知肚明有那么一天。

所以他咆哮着想做点什么,她最终要做那束凋残的玫瑰。

  有个地方也很有意思,导演用两个镜头拍摄了挂在墙壁上的画,一个是开启,一个是结尾,像是毫无关联,又像是互相呼应。

  

 5 ) 舔狗舔不到的女神

这部片讲舔狗舔不到女神,把女神杀了“彼此相爱但梦想和价值观却分歧,渐渐走向令人心碎的凄美爱情”女神为了一张身份证出卖身体舔狗只是个偷渡打工仔打工仔只想在工厂,女神向往都市生活

舔狗爬上了女神家阳台

捂住了女神的嘴

一片红

他要干嘛?

尼玛鲜血喷涌而出,好可怕柯震东颜值还在线,冲着他来的,这部片真的体现了不一样的他。

相识

青涩的打工仔

 6 )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看台湾导演赵徳胤《再见瓦城》,有点结合了《离开拉斯维加斯》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意思。

作为一个后现代风格电影,加上热带元素,卡夫卡的“变形”也理所当然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

人的困境是无法改变的。

底层,闭塞,一无所有。

努力是没有用的。

都是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社会的结构性压迫,也许只有命运才能拯救他们。

然而你知道的,视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从来不仁。

在被榨干了一切希望、努力和血汗钱依然无望之后(当然了),于是歇斯底里,于是堕而落之。

那是谁说过的,孩子,如果你走投无路,你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犯罪。

这不是你的错,这是社会所迫。

女主角在酒店里等待性交易时被一只蜥蜴缓缓缠绕身体,最后还挑衅似的用尾巴拍了拍她的脸颊,与其说是拍打,不如说是扇耳光。

是羞辱。

是行驶对另一个人身体完全支配权的快感。

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它代表权力。

男主角,也许更为痛苦。

他在更早就看清了努力的徒然。

然后,可能也出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杀死了女主角,然后自杀。

仿佛这样就能恢复爱情的纯洁。

从某种层面,是的,死亡治愈一切伤口。

但也不是,地狱只不过是苦难倍增的人间。

但这一切阿国和小四都无力去理解,也许是太过年轻。

人融化在环境中,或者说命运中,变形,扎根在不同世界的模糊界线上。

与命运相互渗透也并非是阶级性的,而是一径地夹缠不清,力量在之间冲撞或抵消。

困境是无法解决的,但有人爱你,确是存在的尊严。

 7 ) 亚细亚的孤儿

生于缅甸,求学台湾,汉族身份......放眼世界都很难找到身份标签具有如此巨大张力的导演。

赵德胤,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在讲述类似出身的缅甸华人的身份焦虑、理想现实。

经历《冰毒》的稍显稚嫩、《翡翠之城》的家庭情结,到《再见瓦城》可见赵德胤导演意识、文本写作、社会观察的逐渐成熟,也可见他试图写就缅甸华人的生活面貌、总结缅甸华人当下生存困境的野心。

1.被抛下的与被孤立的跟随导演贯穿全片的固定长镜头,我们看到莲青一路辗转来到泰国。

进入到朋友毛妹、阿花等人的家中,她热情地拿出塞满一整个背包的家乡腌菜酱菜。

与其说是给阿花带去的礼物,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安全感。

这一闲笔带出的是这些偷渡异国的缅甸华人的一大焦虑——民族认同。

缅甸国籍但说得是我格外熟悉的西南官话(个人判断是滇西口音的方言),但在异国却又不熟悉当地语言,这是当今全球移民问题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全片一共出现了三种语言,除主人公所说的西南官话,本质上是华语以外,还有缅甸语、泰语。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语言的出现是贴合人物的具体处境的,或者说,导演是将不同的语言当作了电影中的符号进行使用的。

就拿莲青在泰国两次领取薪水的戏为例吧,为什么莲青在最开始阿国劝说她去待遇更好的工厂时拒绝了,希望留在餐厅工作?

除却二人在情感维度上的矛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餐厅老板说的是她熟悉的乡音,在言语和行动上比较关怀乍到泰国的莲青。

在餐厅领取薪水时,老板亲手将薪水递到每个人手中,不忘嘱咐两句。

而从画面来看,人物站位非常随意,呈现出轻松的样貌,色调也偏日光式的黄色柔光。

但当莲青跟随阿国来到工厂时,同样是领薪水,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样貌。

首先,工头大声叫到每个人的工号而不是名字,说的也是缅甸语而不是西南官话;其次,工人们以老板所在的桌子为圆心,整齐围坐;然后,画面中唯一光源是老板面前的小台灯,映射出怡然自得把玩手机的老板与站在两侧发薪的工头。

声画皆表现出在工厂发薪时,雇主与工人间机械冰冷的距离感与雇主形象强烈的俯视感、压迫感,很难说收到工钱的那一刻,莲青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当然,片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以展现主人公与整个群体的民族认同焦虑,比如多次出现的女主角乘坐公车、十分信赖同乡同源的工友、为办理身份证被骗以及最后在警局假装补办身份证“扮演”泰国人......可以说,他们是被抛下、被孤立的一群人,国籍上渴望摆脱缅甸,融入泰国,甚至有去台湾的机会;文化上,会说本国语言与族群方言,但缅甸人并不认可、泰国人难以接纳他们。

这样的民族认同焦虑,不会因阶级跃升而改变,将会长久地伴随这些亚细亚的孤儿。

2.被规训的与被物化的回到上面所提及莲青拿出塞满一整个背包的家乡腌菜酱菜的情节,阿花——也许是莲青旧日最好的玩伴,漠然地说:“这些城里都买的到。

”结合这一场戏中所出现的除莲青外其他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衣着、言语、态度都在整齐划一地与莲青划清界限——在城市中生活,即使不算真正意义上城市居民,也不自觉地有了优越感。

这是这些偷渡的缅甸华人又一大焦虑——城市化困境,他们大都生于乡野,长于乡野,自出生伊始贫困便如影随形地跟在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渴望成功地城市化、远离贫困潦倒的原生地的意愿是如此之强烈,但往往他们又不具备被城市所接纳的特质与技能。

电影中,莲青不断询问毛妹能不能介绍她来做毛妹“轻松又愉快,钱赚的又快”的工作,也不断尝试办理合法身份证和工作证以获得在城市中光鲜企业的工作机会。

而实际莲青所能获得的工作只是在小餐厅与纺织厂,她并非没有任何在城市中大企业工作的能力,她会英语也会销售,只是没有那张小小的身份证。

注意莲青穿上那套浅蓝色西装的时刻:第一次是同乡带她去找之前工作过的服装公司面试销售,经理以莲青没有工作证为由拒绝;第二次是付出巨大财力、精力在乡野拿到的身份证明,结果被经理证实为假冒证件再次被拒绝;第三次,可能也是本片最为华彩的段落,莲青下决心走上毛妹的老路——卖身,一只蜥蜴猥琐地对她的身体上下其手。

三次着西装,呈现出的是莲青试图城市化被拒绝——为能城市化努力行动但仍然被拒绝——最后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的清晰脉络。

讽刺的是,当她决定卖身时,没有任何的外力因素干扰她,也许这就是像莲青一样的女性实现城市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自我麻痹,物化自己。

最终我们看到,换来一张象征“大城市”的泰国身份证,莲青付出的代价是贞洁和与缅甸家乡的彻底决裂。

说到这,不得不谈谈电影中那个著名的超现实片段:莲青尚处于生命中的迷茫时刻,对自己即将卖身的事实难以下咽。

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只蜥蜴,跳下床迅速地朝莲青爬过去,并且体型诡异地变大,爪子与舌头肆意游走在莲青的身体上。

这一幕好就好在导演没有笨拙地去拍卖身戏,而是用蜥蜴的运动造型比拟嫖客的猥琐,同时也将女主角内心的紧张恐惧外化了出来。

但蜥蜴不仅仅只是嫖客的隐喻那么简单,之后还会谈及这只可怖的怪兽。

如果说莲青所面对的最大困境是难以合法路径实现城市化,那么阿国以及其他工友所面对的则是工厂的规训与物化。

像阿国一样的偷渡华人,只是希望攒够钱就回缅甸,因此对于身份证并不奢求。

但他们却潜移默化地被工厂繁重的工作与冰冷的工厂制度所齿轮化,无论是代替姓名的工号,还是为加班提神的“麻药”、工伤所换来的微薄补偿……对于阿国来说,日复一日要靠“麻药”提神的加班只是为了换取回缅甸开服装店,还有娶莲青为妻的本钱。

接近电影尾声有一场戏:阿国近乎疯魔地发泄心中的戾气与不甘,将木材扔进火炉中。

不仅是与莲青关系破裂的应激反应,更是长期过载劳动的精疲力竭。

阿国并没有像莲青一般出卖自己的贞洁,但本质上,他们都将肉体交予他者,被其驯化与物化。

3.被控制的与被困住的《再见瓦城》虽然涉及缅甸华人当今的种种困境与生存状况,但主线却是较为商业化的处理——阿国与莲青的爱情走向。

可以看到,二者并不是一类人,矛盾与决裂对于观众来说是可以预判的。

但仔细回看阿国在片中对莲青的种种关心,不难看出实际上还是精神控制。

为何阿国希望莲青离开餐厅到工厂打工?

因为工厂有阿国的亲戚。

同样偷渡打黑工,阿国相比莲青是要有一定的优越感的,在泰国他还有可以让莲青借宿的大姐。

他的单纯体现在他以为莲青接受了自己给予的帮助就会跟他回乡结婚,于是乎他可以瞒着莲青那通家乡打来、可以改变命运的电话。

不可置否阿国对莲青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令人伤感的是,生存的压力、贫穷的影响,让这个男人不懂得如何去爱,或者说也没有时间去懂怎么爱人。

电影结尾,阿国顺着楼梯爬进莲青的房间,“向上爬”这个动作也出现在莲青失去贞洁的蜥蜴片段中。

可以说,那只蜥蜴也是阿国的隐喻。

无论是嫖客还是阿国,莲青都成为了他们欲望的投射,他们也都在向莲青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

刺向莲青的那一刀,写满了阿国对于生活的愤懑与绝望,沾染了阿国莲青这一代缅甸华人血泪。

很多评论都对阿国的行凶殉情困惑不解,在我看来,行动是唯一能够理解底层失语症结的所在。

他用自己的鲜血,向房顶的佛陀发出了最后一声嘶吼与尖锐的质询:你的慈悲呢?

《再见瓦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与片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情节都未曾发生过关系。

但又似乎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坐进偷渡货车的那一刻,他们已经与家乡愈来愈远了。

难将异乡当故乡,故乡却又成为遥不可及的存在,只能在这世界的角落,苟且过活,变成曼德勒的游魂,变成亚细亚的孤儿......

 8 ) 再见?......

可以说电影开篇就揭示了主题——偷渡客,而且过程缓慢,在一个河面上,一个撑“船”人,一个女孩,在河面上慢慢的从这一头漂到那一头,这一头是出生的国家——缅甸,那一头是想要获得新身份的国家——泰国。

这个开篇足足用了三分钟,没有音乐,没有对话,画面是绿草绿水,但是能够感受到一种潮热,就像偷渡后的生活一般,虽然表面上迎来了希望,但实际生活中的压抑、艰苦,似乎只能通过留白让其消逝掉。

整部影片,画面很好,办证取证的路上,坐在卡车里的男女主角,面无表情,没有对话,只有风在周边吹拂,这种画面让我想起《路边野餐》,还有在工厂夜班上,拼力工作的男主,向火红的锅炉中不断添加柴火,红红的火焰像是他内心压抑的情绪,在不断的升腾,升腾,直到一个顶点,爆发,映照到了结局。

不过影片中那处鳄鱼的镜头,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将想表达的内容准确、贴切、到位的表达出来,但是感觉跟整部影片特别不搭调。

关于内容上想说两个小点,一是办事收钱这事,贯穿影片,从始至终,不得不说贪这事,全世界一样。

二是,男女观念不同,必然会分离。

男的只想赚钱回缅甸开个服装店,女的想赚钱拿到泰国护照再去台湾,完全不同的路,不能达成一致那只有分离,于是有了结尾惨烈的结局。

以下是金马影展对此影片的评价:画面写实、情节流畅,舍弃戏剧化的冲突,以留白和节制,激发观众的想象,堆栈至结局的爆发,令人震撼。

PS:关于瓦城,我以为瓦城是缅甸的称呼,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瓦城是缅甸曼德勒城市的称呼,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缅甸著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9 ) 用舉刀殺人便可以搪塞過去?

早早就安排好的結局,可以讓人信服嗎?

我一直認為這一類題材要很小心地處理,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犯上知識分子/精英階層的濫情想像之嫌。

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只有通過俯視/同情才能確認自己的超然地位,而好一些電影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為這一套路推波助瀾。

而且,並非出身其中的人,如何懂得所謂低下階層其中的甘苦呢?

很多都是靠想像出來的。

華人導演在展現這類議題/人物的時候,很少有經過抽絲剝繭、仔細審視過的立場,許鞍華是有的,但趙德胤,沒有。

我相信人的韌性,尤其是華人,在這類境況中度日的還會少嗎?

是不是每一個都會變成“牯嶺街少年”呢?

我自己也長年廁身所謂低下階層之中,不管是在曼谷還是其他城市,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即便再辛苦,也有一種東西撐著在,即便那東西是虛妄,也無可如何。

我相信華人面對生活的韌性,遠大於那所謂脆弱的一面。

這樣看來,也許阿花,阿國等眾的故事,會比蓮青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可是導演早早就決定要為主角安排一個出路,一個結局:好像她必須要殺人,這部電影才可以成為一部電影一樣。

好像這電影就必須要有一個結局,那麼,柯震東必須死,好吧。

如果是我來拍,也許蓮青下意識地舉起刀,可是又慢慢放下來了,放下來了,衝突之後相對無語,然後再往後發生故事,也許會離真實更近。

畢竟現在,其實蓮青的面目是模糊的,更不要提別人,尤其是柯震東。

柯震東這個角色完全是導演為了殺人結局的臆想而生造出來的,在全片中的存在感很低。

他對劇情的參與只有:帶女孩進工廠,反對女孩辦身份證,和最後的被殺死。

前兩項的參與是可以被別的角色取代的,那麼,柯震東的存在,就只是為了最後的被殺死。

這樣的角色,在已經被規定了結局、規定了步數的情況下,還能有多少內涵呢?

於是他的面目模糊也不為奇了。

更不必說旁人,都是在害蓮青嗎?

不是。

大家也算是互相照顧的,只不過是有條件的而已。

身份證幾經周折最後還是辦成了,軍官是壞人嗎?

不是。

五娘是壞人嗎?

不是。

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內互相照顧,都有善意,但導演一再表現蓮青倔強、狐疑的鏡頭,意思就好像是環境把蓮青逼上了絕路。

是嗎?

阿花,還有其他打工的女孩子,都如此憤世嗎?

也許這只是導演的一廂情願。

且不說許多場景的設置僵硬得很,“安排”感太強,太“乾淨”了,離真實的境況差得太遠,一望而知,連只能靠吃麵搪塞過去的段落,吃麵都吃得很不自然。

我以為這是個大好題材,但是被一定程度地浪費了。

不過,話說回來,很敬佩兩位台灣主角的緬甸/雲南華人口音,想必是花了大力氣,語境恢復得真好。

 10 ) 觀影心得:你願意為夢想做出多少犧牲?

此次觀影,對我來說《再見瓦城》是沒有什麼後勁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我還沒準備好,或者只是單純的沒有經歷過那樣的世界所以有些難體會罷了。

全片的節奏非常緩慢,導演幾乎都是用長鏡頭在說故事,雖然看起來平淡、但鏡頭下的情感卻是非常的濃厚,而故事的轉折點更是突如其來。

本片是以一個長鏡頭開始的,像是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調:穩重而緩慢。

一條流速極緩的河流,是緬甸和泰國的邊界,跨過這條河有一個大都市,曼谷。

偷渡成功後,蓮青便可以賺取大把大把的鈔票寄回老家,讓家人也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同樣是偷渡到泰國打工的阿國在搭車前往市區的路上對蓮青產生了情感,但兩人對未來的憧憬全然不同,故事的走向越來越難以捉摸。

我在進影院看本片時,真的是一篇影評都沒看,甚至連電影簡介都沒看過,只是因為趙德胤導演,我便進戲院看了他的新作品了。

而這部片果然依舊是趙德胤導演的風格,雖然說本片是趙導演首部從獨立製片轉為商業長片的電影,但本片真的非常的“不商業”啊!

是部文藝感很重的電影,然而與我很喜歡的《冰毒》不同,本片算是非常好理解的,而且轉折點來的突然,也因此讓觀者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點,尤其是在眾多長鏡頭之後安排了幾個快速切換剪接,老實說,我是真真切切地被震懾住了。

所以,想要嘗試這部電影的朋友也不必感到太多的負擔,這部片很好理解,只要準備好精神迎接許多非常樸實的長鏡頭,你也會喜歡這部步調緩慢的電影的!

其實我真的很少看由“長鏡頭”組成的電影,這部意外地讓我還滿喜歡的。

尤其,在長鏡頭底下,演員的功力更是會被看得透徹,趙導給吳可熙和柯震東很多的空間,長鏡頭下兩個演員的情感好像也隨著鏡頭傳遞出來:等待。

這部片給我一種感覺:就是等待。

無論是阿國等著蓮青愛上自己、或是等著合法的工作證到手、等著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等著美好的未來......等,都是在等著什麼。

而第一幕的那條兩國邊界的河流,像是一個無法回頭的決定,跨過了就回不去了。

其實說到阿國與蓮青的相遇,幾乎就只有短短幾秒鐘,可是自此之後,阿國像是吃下了迷魂藥一般,對蓮青有著說不清的迷戀。

一連串的等待就此展開,而這段讓我始終無法明白的愛情,也正一點一點的為故事的結局做鋪陳。

對於未來,我們好像也像阿國和蓮青一樣引頸期盼著,然而腦海中關於未來的藍圖,每個人大概都不太一樣吧。

阿國想要的未來,是賺了錢帶蓮青回緬甸開服飾店,過著平凡但還過得去的日子;而蓮青想要的未來,則是一輩子在大都市打拼,永遠地待在這個城市,再也不要走回頭路。

兩個人對於未來的想像可說是截然不同,簡直是背道而馳。

可是愛情就是個說不通的東西,長鏡頭底下,阿國繼續等,他盼著有一天蓮青可以因為繁雜的辦證手續知難而退,跟著他回緬甸過平凡日子。

隨著相處的時間拉長、蓮青手上大把大把的「夢想基金」一點一點的減少,阿國越來越沒有耐性,越到後來,鏡頭更快速地切換:阿國等不了了。

突如其來的轉折,讓這兩人的命運終於走到了同一條路上。

老實說,其實一開始我是覺得過多的「長鏡頭」有些沈悶,在座位上不斷找尋舒適的姿勢想好好地投入這部電影裡,不過越到後來,我則越被演員的魅力吸引住了。

我從《冰毒》就一直很喜歡的吳可熙,在本片依然大放異彩,非常的樸實,然而眼睛映出對於未來的一切卻是閃耀的,同時臉部細微的表情也完整地呈現出蓮青的失落與壓抑。

最讓我意外的莫過於柯震東了,在本片完全抹去他那閃耀的明星光環,完全的投入本片,一點明星的氣息都不留,在眾多的工人中一點都不顯眼,真的是完全地成為了阿國。

本片的演員真的讓我非常的喜歡,長鏡頭底下不做作的發揮真的令我感到佩服。

然而,我卻覺得本片的後製讓我不太喜歡:許多切點太突然且刻意。

有些鏡頭,若讓演員有更多表現我想會讓阿國和蓮青的情感更為明確,因為兩位演員都已經成為了角色本身,眼神中可以看到一些隱晦的愛情,可是在很多片段中卻是被切掉的,不只演員的表演沒有被完整的呈現、觀者也會感到突然且情感被截斷一樣,這些長鏡頭反而變成了零碎的組合。

若是能更順暢的剪接這些長鏡頭,我想阿國和蓮青的情感大概也能讓人看得更明白一些吧。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幾乎沒有使用配樂。

還記得幾年前曾經在影展放映《冰毒》時遇到趙導,當時也問了他這個問題:為什麼選擇不使用配樂。

當時趙導的回答是,希望能讓電影更貼近觀眾,不去修改那些原本的聲音讓觀眾能輕鬆的融入當地的生活,就像是你也在那裡一樣。

在本片亦然。

沒有太多的配樂,是部很樸實很簡單的電影,像是在記錄著什麼一樣,緩慢而動人。

《再见瓦城》短评

女主角苦大仇深的脸和身材,并看不出行事动机和事业心。而且她这能让柯震东一见钟情?城市意向几乎没有,也看不出城市羁绊,刻画力度太浅,许多细节矛盾。感情也没铺到位啊

4分钟前
  • 坏课桌
  • 较差

赵德胤这部差得吓人。

7分钟前
  • 董肥樂
  • 较差

@东京Filmex 难看!今天太多的台湾文艺片沉迷手法表达而拒绝踏实打磨故事本身,在日新月异的华语电影世界里依然深陷在上世纪的新浪潮里自慰

8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较差

那些因为柯震东直接给一星的人和看不惯前者然后直接给五星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12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知识改变命运。

14分钟前
  • Talent
  • 还行

很厉害,看出心理阴影了!看到一半感觉爱情真是既美好又纯粹,无论你多么穷困多么窘迫,完全没想到最后会是决绝到尽头的可怕结局。影片大部分都极其现实,于是两段超现实的表现就特别精彩,蜥蜴可能是年度最佳片段之一了。还有个细节印象深刻:饭馆儿老板去警察局保释女主的时候,他一直都不敢弹烟灰。

16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力荐

过于直白也好,过于单薄也好,强行去靠近牯岭街也好,至少讲了一个可看性很高的故事,那个超现实的蜥蜴来的也是非常神,喜欢。

21分钟前
  • 晚饭想吃麻辣烫
  • 推荐

最後一場戲減分。

26分钟前
  • Beth
  • 推荐

出乎意料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演员的表演非常松弛,细节都做得非常真实,大蜥蜴的那段直接从椅子上跳起来,最后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28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力荐

阿国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从见到莲青的第一面便希望通过示好来支配她,这种“爱”我不觉得是“爱”,只能叫“欲望”。莲青宁愿去做小姐也不想认命在工厂上班,她愿意为选择牺牲那股劲儿也不能叫“梦想”,只能叫“不服”。不是所有人都有真实的爱恨,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真切的梦想,在夹缝里生存的个体生命,活着本身已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了。导演没有完成故事的使命,结尾的仓促使得立意也变得有点简单粗暴。

29分钟前
  • 斯坦利酷酷迪
  • 还行

是部沉重却不沉闷的作品 它讲述的东西很多 或许你会觉得电影步调有些缓慢 可它每个镜头 每个画面都格外真实 如同一部纪实电影 记录着当地的生活步调 面貌种种 吴可熙在本片的表现相当精彩 将一个不惜从缅甸偷渡至泰国 就为了赚钱寄回家 同时也替自己重生的梦想努力的偷渡者 演绎得淋漓尽致 给影片加分

30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因为一张证导致的悲剧。如果柯震东没出过之前的事,可能一直都不会接这样的片子吧,可能一直浪费自己在国产烂片中吧,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件好事。女主卖身那段的表现手法非常新奇,实属亮点。

35分钟前
  • cartmann
  • 推荐

题材不算冷门(异乡打工者生存艰辛),但换了滇缅泰边境语境,所以工作方式、场景细节等充满新鲜感,生活流叙事平稳流畅,有较强纪实风格。固定长镜头中的大西南风光秀美,以巨型蜥蜴扑食比喻失贞,结尾血溅佛像有象征意味,只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和突兀了。柯震东演技颜值均在线,这才像回归的样子嘛

3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虽然电影比较冗长,但确实值得一看。看完之后发现要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因为世界上还有大部分的人挣扎在死亡和命运的边缘。不要再觉得自己惨,其实你已足够幸运。

37分钟前
  • Chaos
  • 推荐

如蚁。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因为某件事对一部电影做出偏见性评价 呵呵哒

44分钟前
  • 别回头爱迪生
  • 力荐

乍一看以为是陈露,吴可熙好拼啊。蜥蜴恶心人的感觉怕是电影最出彩的桥段。

49分钟前
  • chamatin
  • 推荐

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大概是他描绘的生活片段很能引起共鸣的缘故吧,蜥蜴那场戏很有创意,到了最后一场戏,又让我感觉它很像《天水围的夜与雾》。柯震东的表演叫人惊喜,突破非常的大,然而戏份太少,影响了他的发挥,另外还觉得吴可熙在金马奖上输给“七月”和“安生”实在太不值了。

52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成片剪接有点问题。情节上有交代不清的情况。但是女主演出太强了。把男女主角剧,硬是演成了底层女工独角戏的感觉。

55分钟前
  • 戈多不来了
  • 推荐

蹲了班房的柯震东演技爆棚,人生中的嘴巴子和托起你未来的那只手是同一只

57分钟前
  • 受伤鸽子往南飞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