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为字幕组的一员,试译过这一段,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下强大的苏联帝国顷刻瓦解成为历史上重要一页这场战争中 英雄倍出Charlie Wilson 当之无愧13年前的苏军 曾不可一世但Charlie 无所畏惧策划了致命一击重创了苏联帝国没有Charlie历史进程将截然不同所以我们首次授予一个公民 最高殊荣功勋会员
“苏维埃政权的分崩离析以及柏林墙的倒塌,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在战争的后面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英雄,查理•威尔逊是其中的佼佼者。
30年前,苏维埃的军队看起来是无法战胜的,但是查理不懈的努力,不断削弱苏联帝国的力量。
没有查理,历史将会变得更漫长,悲剧的历史将会更长。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值得得到我们最高的荣誉赞赏。
荣誉归于查理。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向你们介绍,议员查理•威尔逊。
”这是电影的开始,大幅的美国国旗,庄重徐缓的音乐,严肃俭朴的仪式,感人至深的授奖词,美国式的“主旋律”元素齐齐出现。
但是如果你把它简单理解为一部关于冷战的主旋律电影,大概就被蒙蔽了,毕竟它涉及到“阿富汗”这个敏感话题,涉及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国际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电影被提名为奥斯卡奖的“深度”所在吧。
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最难说清的问题。
中国人考虑得周到,在什么什么的领导下,在什么什么的支持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充满集体主义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好处是,因为集体决定、集体行动、集体获奖,所以假如时移势易,“功”变成了“过”,大家也可以把帐算到“集体”头上。
倒是美国人干脆,多么严重的历史悲剧,皆能找到一个“历史罪人”;而多么重大的历史性胜利,也敢归功于一个人。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Charlie Wilson’s War”,一个人的战争,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在更长的历史时段中的评价,那就要看“怎么看”了。
1980年,查理在脱衣舞夜总会的大型按摩浴缸里和三个脱衣舞女、一个生意人混在一起,而酒吧的电视里在放一段关于阿富汗的电视新闻。
凭借政客的敏感,他要求侍者开大音量,他要认真了解。
脱衣舞女们很好奇,这个关心政治的人到底何许人也,查理自我介绍是国会议员,但是大家都不相信。
是啊,假如是国会议员,洁身自好保持形象是重要的,怎么会明目张胆地和她们泡在一起。
但这就是查理,一个德州出产的花花公子式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坐满了美女助理,其亲民的姿态和手腕使他颇有人缘,到处都有投怀送抱的情人,经常陷在吸毒、嫖妓、酗酒、逃税的丑闻中。
查理有人道主义理想,有爱国心肠,有权力欲望,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远远不够发动一场战争。
他的后台是一个手眼通天、钱多得吓人的德州名媛乔安娜,她梳着80年代大而夸张的发型,在有四十个卧室的豪宅里大宴宾朋,同时全心全意地憎恨着共产主义,安排情人查理与诸国总统总理见面,就像在自家厨房里烹烹小鲜,她想从这场战争里得到什么呢?
电影里没有明说,看起来很像是有钱人喜欢搞的“慈善”。
查理的另一个支柱是CIA特工盖斯特,一个其貌不扬、性格讨厌、不择手段、但是信念坚定的人,他对打败苏联、报越南之仇念念不忘,而且很喜欢用军事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基地啊、武器啊、培训啊。
很多时候,查理更像是乔安娜和盖斯特的卒子,一路冲锋在前。
在美国国会的很多人还分不清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时候,这个三个人的同盟已经运转起来,把埃及、沙特、巴勒斯坦等组织在穆斯林反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又通过不断的游说促使美国国会的特别委员会不断增加对阿富汗的援助预算,上亿资金用来购买武器、武装阿富汗游击队,shoot them down,打下数以百计的苏联战斗机——美国在他国的土地上,秘密地进行着金钱换武器、以苏联为目标的“冷战”。
是的,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停止了“美援”——国会可以同意以10亿美元反对苏联的战争,但是不同意以100万美元在阿富汗设立学校的和平重建,虽然,当时阿富汗一半人口年龄低于14岁,按照查理的判断,他们太年轻、不看《纽约时报》,难以理解这一切的意义。
查理抱怨:“我们总是插进去,改变世界,然后离开。
”他不想离开他心爱的这场战争,可是此时历史抛弃了他,给他一个荣耀,然后他的时刻也就over了。
盖斯特与查理最后的谈话是在掘进电影主题,那是美国版的塞翁失马的故事:一个14岁的男孩在生日这天收到一匹作为生日礼物的小马,多么好,而大师说:we will see。
两年后,男孩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腿,多么糟,大师还是说:we will see。
又两年,战争来了,要征男孩去当兵了,男孩因为断腿而豁免,多么好,大师永远在说:we will see。
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援助下崛起了,后来有了塔利班,后来有了9-11。
很想知道,查理那时会说什么呢。
当代国际政治很像西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敢下猛药,至于副作用,哪管那许多。
查理的战争在冷战的背景下是政治正确的,只要能对抗共产主义,宗教和文化的差异都是可以容忍的——不见委员会主席在阿富汗难民前的演说,他说的是上帝,难民们喊的是安拉,没关系。
但是到了后冷战时代,文化的冲突提上日程,敌人和友人重新组合,这就该是另一场战争了吧,不过这次,又将是谁的战争呢?
在美国保守主义的氛围下,《查理的战争》表面上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但是里面的许多细节无疑是会引起争议的。
字幕翻得很烂,汉克斯演风流倜傥有些力不从心,可还是部好电影,值得每一个关心政治的人一看。
当美国举止笨拙的时候容易让世界产生误判,因为美国其实也有聪明的时候。
即使在阿富汗议题上,美国未必总是极大地高估自己,以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和平、繁荣、好莱坞、百老汇,男人可以刮胡子,女人可以穿裙子。
在牺牲近2500位军人、花费2万亿美元以后,如果发现美国几十年前曾经在当地达成过用6-7万美元换取2000万美元的划算交易,也许相当于服用了一剂特效止痛药,虽然药效未必特别长。
一枚“毒刺”式肩扛导弹花费6-7万美元,它打掉的苏联米24武装直升机造价大约2000万美元,米格战斗机更贵。
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游击队共发射了340毒刺导弹,击毁苏联各型军机269架,成功率接近80%。
当初的超级大国损失惨重,狼狈不堪。
如此成功的运作,头号功劳并不在于五角大楼、CIA等庞大机构,而当时的白宫团队其实基本上理不出解决问题的头绪,来自得克萨斯第二选区的民主党国会议员查尔斯·威尔逊的个人努力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重看2007年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Charlie Wilson’s War),了解的是1980年代围绕阿富汗的角力,游击队在地面,苏军也在地面但更多在空中,齐亚·哈克的巴基斯坦在周边,真正的棋局则在华盛顿开展。
这是一部喜剧。
查尔斯·威尔逊从1973年到1996年担任众议员,他的为人处事风格在今天的华盛顿恐怕很难接受,如果不是被裹挟进#MeToo,就是被“取消文化”给扼杀。
他只招漂亮女性做助理,仅胸围歧视这一项就无法见容于2021。
他的座右铭是“教姑娘们打字易,教姑娘们丰胸难”。
就是这样一位不同寻常、连谋杀巴基斯坦文职总理布托的齐亚·哈克将军都认为有诸多性格缺陷的查尔斯·威尔逊却成功地扭转乾坤,将美国对阿富汗抵抗者的拨款由500万美元增加到了10亿。
技术成熟、生逢其时的毒刺导弹犹如棺木上的铁钉,最终锁定阿富汗成为苏联帝国的坟场。
当代美军并没有在战场上输给过谁,但重建国家并非他们最擅长的事情,铁拳不一定能绣花,虽然有过日本、德国的先例。
查尔斯·威尔逊的时代已经过去,只希望他的另类智慧能提供一丁点镜鉴。
很感动,有时候世界很小,完全也能被撬动,关键是看你所在的位置。
生子当如孙仲谋,要像查理一样的生活。
真的是难得好片子所谓好电影买就是你在看完电影之后会感慨,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过得真值得呀。
有更新的思想或者自己被真的假的画面震撼。
这部片子明显属于前者。
改变自真人真事,查理威尔逊因为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利用手中看似不大的权力,撬动庞大的美国政府。
巧妙地斡旋,得以把自己的意志实现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一己之力,困住了50万苏联雄兵。
这是即便希特勒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连老布什都会梦想的事,他,做到了。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他看似玩世不恭,迷恋女色,甚至调侃众多貌似世俗标准中一个合格政客的样子的标准,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恰恰是议员这个位置上最称职的。
这个该怎么和已经被世俗和道义洗脑的你们解释呢。
你可知贝卢斯科尼?
是不是这个人的存在让你很诧异?
怎么会一个堂堂大国的政治首脑,可以做事情像个无赖,放纵生活像个流氓,而在公众面前像个小丑?
这怎么可能?
在你的头脑中,是不是政治家都应该像那个和谐社&会的创立者一样?
当然不是。
在西方的成熟的民主国家中,一个躲在正大庄严仪表之下的政治家,看起来是无比可疑的。
人民不知道自己的选票是不是投给了一个阴谋家,一旦当权便会倒行逆施。
相反,让一个性格优势和弱点都很明确的人上台,至少他的优点会看起来像他的弱点一样可靠。
而那些弱点通常是,可以被容忍的。
所以,这样的领导者,就才真是被人 民选出的。
我们可爱帅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女人、爱美酒,爱大大的胸脯。
但是他是一个好政治家,就是因为他会在事情需要决定之前,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一旦这样做,自己的选民会怎么想。
他的爱好,对于做一个议员来说,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只是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原来一个政治家,可以生动如斯。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之身用弹弓打败歌利亚的大卫么?
其实准确意义上讲,不完全是。
他所做的事情,是他的位置实际上可以完成的事情。
因为他手中的那些选票。
他知道自己的州,是唯一一个选民没有政治诉求的州,他的情,所有人都要买。
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巨大的。
所以其实查理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力量,做了这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而不是贝总理那样放浪形骸的事情。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贝总理真有些魏晋名士的意思。
威尔是一个软心肠的人。
很难想象一个这样岁数这样阅历的男人,还能被难民营的情景打动。
其实查理最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
被打动,能接受,同时还能为这些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奔走呼号,这多么难以想象。
怎么会有查理这样的人?
是不是很难相信?
你相信雷锋么?
是不是也很难相信?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从本质上说,雷锋就是中国的查理,查理,就是美国的雷锋。
雷锋原来是个孤儿,中国的解放让雷锋有机会上学,有机会看到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那些和给地主放牛而病死的哥哥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查理用自己国家的制度,为自己的爱犬报了仇,在13岁的年纪,便让一个自己小镇里根深蒂固的统治者,成了彷徨失措的人。
从此,查理不爱那个叫李 刚的爸爸,不爱自己祖上的家事,他爱上了这个能让一个失去了爱犬的小男孩为自己的爱犬伸张正义的伟大联邦的制度。
如果是你,你会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么?
我好羡慕那个坐在农用拖拉机车上的一脸稚气的查理。
查理,你生在如此美好的一个国家。
查理完成了亘古未有的功绩,影片也一直向我们传达“福祸相依”的道家理念。
美国果然报应不爽,日后深陷阿富汗泥潭。
片子以一种美好的充满思辨意味的方式做了结尾。
我突然发现我的好多影评都看起来想读后感。
比起评述镜头语言,我更喜欢做内容上的分析。
但是,这次,多少也说说啦。
片子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拍摄,没有跟在查理身边,而是用一种诙谐的调侃的方式,看涉足这场事件中的每一个人,这么大影响的事情,看起来就像那些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
现实生活,其实更像这样。
历史的样子样子,不是都伴随着巴洛克式音乐的伴奏的。
人物关系极其美妙。
议员和他的情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微妙的关系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种图景,两个人放纵身体,却精神上互相欣赏。
如果在我们的礼法中,这样的关系,真的是会被谴责的。
但是这两个人之间,却没有一点肮脏。
那么的自然而美好。
嵇康和他的嫂子有情,嫂子担心世间闲言碎语,嵇康说“礼法岂是为吾辈所设耶?
”。
你可以理解么?
记不记得那个镜头,茱莉亚接到查理报喜的电话,她的床畔,窝着一个熟睡的不知为谁的后脑勺演员。
很喜欢导演的画面语言。
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
茱莉亚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好片子。
查理·威尔斯是美国国会议员,已经连任五届,这也是他任期最大的亮点。
他主要负责美国国防和军事方面的问题。
查理是个相当潇洒的国会议员,他的办公室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女孩子,而且都是美女,每个来他办公室的人都十分惊奇。
当然了,查理喜欢美女,泡妹子那也是一流高手,美女是不会放过的,甚至还有吸毒以及收受贿赂,不过,他总是有办法摆平。
当时正值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反应是相当迟钝,只拨款了五百万预算。
查理对阿富汗也并不了解,受到休斯顿的乔安妮的请求,查理开始慎重对待苏联和阿富汗战争。
为此,查理申请给阿富汗追加五百万,总共是一千万的预算,这是在查理能力范围之内的。
乔安妮也是大名鼎鼎的贵妃,同样还是查理的亲密助手。
这时候查理还有一位中情局的特工莫斯。
莫斯桀骜不驯,连自己老大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砸了老板的玻璃,不过老板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莫斯的能力实在是厉害。
就这样,莫斯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负责阿富汗战争事宜。
一切都在查理来到巴基斯坦,然后看见阿富汗的难民后改变,查理下决定帮助阿富汗打败苏联。
在乔安妮和莫斯的帮助下,查理争取到了国防委员会主席的支持,一再开始追加阿富汗的预算。
从一千到四千,再到七千,一亿,一直到十亿,美国不仅提供武器还提供培训,终于打败了苏联。
在这个过程中,查理功不可没,他也被授予了反战间谍英雄的人称号。
他在前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理威尔逊的战争》:人道主义伪装下的冷战军备演练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无论给与一种什么样的理由,如果个人能够主宰战争的发生或结局,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是非正常的,但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个人主宰的,而且我们还会将这个主宰者当成英雄来崇拜!
―――韩兮不知为什么,看完此片首先想到的是《奇爱博士》里那些被异化的的战争狂热分子,正是他们保证了世界的毁灭,虽然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是那么壮美!
《奇爱博士》以幽默的手法演绎了冷战的神经性,而此片故事发生的时候正处于冷战末期。
更重要的是,此片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而改编的,与《奇爱博士》里的杜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无论从何角度而言,将此片与《奇爱博士》之间进行一个比较都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前面说了关于杜撰与真实的区别,也提到了冷战中期与冷战末期的区别,讽刺与幽默风格的区别,其实还有诸如战争狂人与救世主的区别,直接对话与间接对话的区别,军队与政要的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政治与商业的区别等等。
但是否我们便由此可以看出两部影片的非主旋律性与主旋律性的区别呢?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比较下,我们很难会关注这样一部美国影片,但好在有三位大明星的加盟,使得此片与《奇爱博士》在看点上有了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此片并不是一个寓言,而是关于一个人的传奇经历,人超越了冷战的诸多含义,虽然这个人是一个的的道道的美国人,而且是美国国会议员。
完全抛开政治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回到影片本身,回到查理•威尔逊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美国人。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表面上给人一种花花公子的印象,这从影片开始那场盆浴的艳俗中便可以看得出来,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情节,导演也赋与他多重性格的写真,一边与脱衣舞娘们洗着盆浴,一边观看着电视上关于阿富汗的新闻,于是查理变得丰满了起来,一面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走在放荡的环境中,一面却仍然在关注着与政治有关的一切。
毫无疑问,影片对查理介入阿富汗事件的动机进行了最着重的描述,大体上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与影片开头在脱衣舞场所看到的新闻是一脉相承的。
那则新闻中阿富汗人民对美国有种希望,而这种希望其实是非政治性的(影片所要表达的是这种非政治性)的求救,而面对这样的声音,查理所要做的便是展现出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当他亲临了难民营以后,看到了那些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难民,这种人道主义的动力便发挥到了极致。
而乔安妮地介入则表明了查理的另外一个动机,那就是在中东地区建立起美国的大国形象,同时也是为自己积赞下政治资本。
而特工埃弗拉考脱斯的参与目的更加明确,以阿富汗为战场,打击苏联政体,以期取得冷战的胜利。
人道主义在特工的介入下立即产生了不一般的效果,从非政治性转向了政治性,其实这对于查理个人仕途来说是相当有利的事情,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所谓主席的加入,面对着那群渴望拿起武器的阿富汗人民,这种转变算是彻底成功了。
于是,难民已经不是影片着重的表现,那一架架被击落的苏军飞机成为查理战争的胜果。
人道主义,国际地位以及打击冷战对手构成了查理行为的三大动机,而随着影片的进行,三种动机的份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当影片结束,苏联解体,查理受到表彰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场阿富汗战争的最终胜利已经远离了人道主义,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冷战的胜利!
查理的眼眶湿润了,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人道主义者完全变成了政客!
当胜利来临之时,只有特工弗拉考脱斯具有清醒的头脑,他提示查理应该继续帮助阿富汗实施教育,是不是要还给查理以前那个人道主义议员的身份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查理在最后的会议上却明确表示,美国帮助了阿富汗,这件事必须让阿富汗人记住,这番言论却与人道主义无关了,这正是查理个人的悲哀,也表明他的传奇其实是政治性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查理的私生活,这无疑为影片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看点,但随着影片的深入,那些放荡的行为在逐渐减少,一个政客是不可能有这些私生活的,这也证明了查理的转变,人道主义精神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同样的,阿富汗人民从难民到战士的转化也是对查理转变的一个佐证!
此时我们再体会导演的动机,用一个主旋律包装下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影片,通过查理这个人物的传奇变化来讽刺政治对人道主义的伤害,这与《奇爱博士》中的怪诞手法其实具有相同的力度,只是这种包装实在过于隐晦了,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美国的形象宣传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韩兮2008-1-15于通州
原来以为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影片,原来美国也有。
极力丑化对手,美化自己。
原来对阿汤哥印象极好,现在也不这样想了。
不是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就一定是主旋律,但这部影片完全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在讲故事。
片子看了十分钟没看懂,于是暂停开始做先期功课 查来很多关于79年以后苏联和阿富汗以及美国的事情,把头绪理了一下,然后再继续看看完之后不得不说,Charlie是天才,Gus也是,以及那个不到三十的武器专家以及他们这个那个的政府官员,他们都是天才,但是同时他们都是蠢货。
政治家们总能用着各种各样神机妙算的手法达到他们的目的,那些手段有的时候让人不得不为之拍案叫绝。
只是所有事情都经过算计和谎言之后,换来的往往是得不偿失。
和平要靠战争来取得,不觉得很可笑么?
但是却没有人能拿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蠢么?
蠢!
都是蠢货。
电影的很多细节其实安排的很好,比如那个给钱的Doc Long在充斥着穆斯林的阿富汗集中营讲话最后却说“god always punish the wicked”,“god is great”而且片子当中也多次谈到了宗教问题这就已经暗示了潜在的阿富汗与美国的矛盾了吧,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但多少和日后发生的政治现实局势作了衔接。
又比如Gus去找Charlie的时候,女秘书们和Gus交替着从两个门进出,查理一边应付着自己行为情操方面的问题,一边关心着拯救阿富汗难民的问题。。。
争议着查理的道德准则。
电影的情节方面是否有被夸大和扭曲,这我就从求证了曾经看过一部叫做七年的讲述西藏与中国关系的电影,当时愚蠢地太过相信其中的内容导致被痛斥,之后明白在确实掌握证据之前千万别对电影里的故事百分百相信。
但是美国的伟大一定是被稍微夸大了那么一点的,这点毋庸置疑然而最后议会不愿意为阿富汗建学校所带来的一小点现实的讽刺却又使得那些夸大不算太过头,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早听闻这部电影的口碑不好,所以尽管有老汤哥和极其恐怖的制作班底,一开始对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可是后来辗转发现,电影讲述的内容是美国冷战时期如何秘密支持阿富汗击败苏联大军。
秘密永远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的,何况又加上了政治的标签。
总是要先俗气地说说这部电影的周边,电影改编自著名记者乔治·克里尔的同名小说,乔治在工作中与查理有许多接触,偶尔发现了他在阿富汗战争中起到了令人惊叹的作用,因此历时10年调查访问,写出大作。
相信老汤哥应该和我一样,无法抵御政治秘密的强大魅力,因此大力投入到小说的改编制作当中,并费了老大的劲在一个月之间把自己转变成了历史上的查理·威尔逊——高大威猛、风流倜傥、放荡不羁。
我必须要承认,政治秘密,对我来说魅力很大,但是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如此。
老汤哥和环球电影显然希望这部影片能吸引到多数人的眼球,哪怕放弃一些像我这样的假愤青。
所以我们看见了第二位奥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卡波特》);所以我们看见了生育后首次走上荧幕就有穿比基尼镜头的茱莉亚·罗伯茨;所以我们还看见了隐居10年的金牌大导演的迈克·尼克尔斯的重出山门。
总而言之,别人引诱地这么明显了,你干嘛不上个100分钟的当呢?
有了你们去看这部电影的理由,也就有了我这篇影评的理由了。
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庄重严肃的授奖典礼,在此,查理被授予了国家最高荣誉市民奖。
电影的基调因此建立了?
非也!
下一个镜头,查理和一个生意人加三个裸女在拉斯维加斯泡澡——这才是真正的查理。
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影片的基调竟充满了讽刺和滑稽。
不是讽刺查理或影片中任何人,是讽刺当时的整个世界:美国众议院里把阿富汗说成巴基斯坦的议员;埃及国防部长看查理带来的脱衣舞娘表演时的表情;被大嘴美女奉承几句就飘飘然的分议院主席在难民营激昂的陈词;击落了苏联飞机后阿富汗游击队的标准美国拉拉队式的欢呼……在这样的主调上看历史故事,也许很多人不习惯,但是我觉得——新鲜!
至于表演方面,是网上大多数人口诛笔伐的中心。
我很惊讶,我这次居然随大流了……的确演得不怎么样,老汤哥,外形上我没什么资格评价,因为据说连查理·威尔逊本人都赞赏老汤哥模仿得像(据说他是老汤哥的忠实粉丝)。
表演上,太僵硬,不自然。
说话时有点咧着嘴的苦笑表情成了整部电影里他的招牌动作,可是坦白说,这动作没有什么讨巧之处。
倒是在影片最后,有几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查理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黑着灯思考,霎时给这位风流政客留下了寂寞和沧桑感。
和大嘴姐姐的搭档着实非常惊艳,但是也仅限于“他们很暧昧”这点,大姐只有很局限的机会去表现她角色的特征,也就使得这个角色空洞不堪。
最要夸奖的是片中的霍夫曼影帝,他扮演的个性十足的CIA探员,十分抢戏。
满嘴脏话,但放在当时情景中又合情合理。
并且因为他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让老汤哥在和他一起的镜头中也能增色不少,这难道就是影帝之间擦出的火花?
最后也应该说回政治秘密了吧。
我认为,政治秘密就和爱情一样,是个永恒的话题。
这不是我的妄想。
试想当今世界,任何一件普通的事情,若被罩在了政治这个光环下,必定变得复杂无比。
而所谓的复杂,就是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
政治秘密时时刻刻都在经行着,哪怕是写个影评,我也不敢涉及到要被“和谐”的内容,现在的情势,太敏感了。
真的,太敏感了。
最近爱上和别人讨论当下一切可能不可能的政治秘密,也有人告诉我,干嘛要去了解那么多?
是因为好奇心的蒙蔽,我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吗?
知道得越多,越无奈,越觉得无力挽救一切,就越觉得痛苦。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明知道会越来越痛苦,却不停地走各种渠道去挖掘更多。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我是个这样的人。
以前看的,又是一部看完之后,不知所云的片子
对话太快,朱丽亚嘴太大,其他还好
太多明星还是掩不住平庸。
由影帝汤姆汉克斯和大嘴影后朱莉亚罗伯茨联袂奉献的超级烂片、阿富汗战争
shit
不行,老了的汤姆汉克斯怎么长得这么讨厌啊!!!
闷死我了
轻描淡写中的政治行为
point在哪
不知所云。。。
「These things happened. They were glorious and they changed the world... and then we fucked up the endgame.」
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经常押韵。
大嘴美女说,我信上帝是想要上帝站在我们这边。多么简单干脆。
感觉蛮无聊的。。美国佬就喜欢瞎编外国人的战争事实。 说的苏联像土匪一样还强奸呢。晕觉得应该不 太可能杀平民到有可能。 最后到说出来事实蛮讽刺的。 6
用两倍的《辛德勒名单》煽情也无法给军火贩子洗白,以至于能让观众代入与认同的价值哪儿哪儿不挨,如鲠在喉。
也是真人真事.拍的演的都不错.
又是一位完成了分外工作的人。很主旋律啊
苏阿战争的国际背景
看睡着了。。。果然是建国大业一般的存在
艾伦索金真正的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