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提起来李隆基,都知道他和杨贵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常看宫廷剧的宝宝们可能还会记得武惠妃(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女,寿王他娘,杨玉环她婆婆,但愿这个关系没有搞晕大家😅),也许也会有人知道李隆基有个宠妃叫梅妃(这个梅妃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却很少人会想起来李隆基有一个和他共患难同进退的发妻王有容,也就是宫心计里的王蓁。
王皇后 李隆基这位结发妻子是在他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嫁给他的,而且要纠正的是这位王氏家中只有一个哥哥,影视剧中用漆树粉让妹妹脸部过敏从而导致妹妹自尽的情节应该仅仅是为了展示王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一面。
武则天对这位侄儿起初是欣赏,后来李隆基的生母窦氏被杀以后,武则天对李隆基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软禁,这期间李隆基的这位糟糠之妻王氏不离不弃,始终追随。
穷困潦倒之际,王氏的父亲典当自己的衣服换了一碗汤饼给李隆基做生日,这件事情那位出场两集就领盒饭的宋王妃还拿来取笑过王蓁。
严肃的王蓁
跳舞中的王蓁 据史书《旧唐书》记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
在李隆铲除韦后以及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在后宫之中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和李隆基共患难,同进退。
终于夺得天下,李隆基也如约把王蓁封为皇后。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皇上皇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的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是,帝王的后宫一般是佳丽三千,王蓁做为皇后一直没有生子,这也是失宠最大的原因吧,很快李隆基有了新的目标,本剧中即将出场的郑纯熙,但是李隆基历史上没有一个郑姓的妃嫔,只有一个郑才人,也不是很得宠,疑似暗指历史上的武惠妃。
郑纯熙
郑纯熙和李隆基剧照 武惠妃心思阴险,当时一人独大,可参照甄嬛传中华妃和皇后的对抗,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位武惠妃一共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但愿我没有记错),而且她善于观察皇帝,总会得到皇帝的欢心,她之上只有一个王皇后压着,时间久了就想取而代之。
于是用计诬陷王蓁在宫里使用压胜之术,皇帝得知后很生气,把王蓁贬为庶人,王蓁悲伤交加,三个月后就去世了。
自此,李隆基这位和他共患难同进退的糟糠之妻永远离开了他,李隆基是否有一丝后悔和怜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好像确实是没有人记得这位和他一起夺天下的原配。
知道结局的我,看见王蓁越为李隆基付出越心痛😭😭😭😭 之后武惠妃为了扶持自己的孩子做太子,就多次向李隆基哭诉捏造现太子李瑛种种不忠不义之举,久而久之,李隆基心中也有了疑虑,最后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武惠妃接连害死了王皇后和太子等人之后,每日忧惧过度,每每在梦中惊醒,最后自己被自己吓死了😂这也算是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后妃去世的原因了😂 之后的杨贵妃已经是好多人知道的故事了。
不再赘述。
最后还想说说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和元玥。
元玥这种人设,放在甄嬛传可能还不如夏冬春🙄🙄,但是可能这就是港剧的特色吧,总有一个大好人散发正能量,希望元玥和何离结局好一点❤给几个好的结局。
太平公主,那可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由于安定公主的死,太平公主得到了双倍的爱,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和自己很像,所以更爱太平公主,不难解释她为什么会权倾朝野,这位演员也是很好的诠释了太平公主的气场,不信请看下图
太平公主被激怒 遗憾的是这个剧本只演了宫中的进展,却没有表现出如何权倾朝野的一面,比如说集结了那几个刺史,收集了多少谋士😂 不过尽管如此,尽管它色彩花团锦簇,尽管我太子妃眉毛一高一低,他们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台词感染力都让人如临其境,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好戏,好宫斗剧。
以上。
虽然道具场景服装艳丽浮夸,但是剧情紧凑,一波三折,不拖沓,不注水,每个配角都很精彩,台词俗语成语虽多,但是也比较符合古代背景,很有文化底蕴,每集结束时也是恰到好处,留下悬念,引起兴趣。
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内地某些编剧真的该学习下港剧的叙事节奏,人家港剧一集可以讲完两三件事,还留下悬念,内地某些电视剧,一件事,四五集还在那拖拖拉拉,家里长短没个不停,注水严重。
最后赞下演员,虽然演员有些显老,但是演技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有人说有些浮夸,但是比起某些小花小生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部剧也有缺点,比金枝欲孽,甄嬛传还是差些,不过看电视不就看剧情吗,反正这部剧情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宫心计2确实超乎我的想象,剧中人物说死就死,感觉节奏过快,有股子老剧的感觉,但很容易让人入戏。
剧情虽然有老套的地方,但是不会无脑,人物行为逻辑很清楚。
看完前几集后感觉剧中撕逼的戏码太少,而且还有一个看似傻白甜的元玥,感觉对不起宫心计这个名字,迫不及待想看剧中所有好人都黑化的情节。
那么多年以来TVB古装剧的场景道具永远是那么的花里胡哨,满满的影楼风,硬是演员用演技和颜值拉回了人们对场景的吐槽。
tvb的没落不仅仅是艺人的流失,更重要的是编剧团队整体实力的下降,这几年,随着内地大企业的赞助,tvb在不差钱的情况下制作也是日益精良,但编剧团队能力却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甚至是越来越差,在将近20集的故事里,简直不能相信这是曾经制作出《金枝欲孽》这种良心剧的同一家公司出品,剧情过半,里面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在小打小闹,标榜着“斗”的电视剧基本没有一处能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各人物的针锋相对甚至还不如老三国诸葛亮对阵王司徒来的爽快,无论是李隆基夫妇还是太平公主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低幼的可笑,放到《甄嬛传》里面估计活不过一集,到《大明王朝》里面就只能是瞬间灰飞烟灭的料。
宫斗低幼就算了,强行加入的探案剧情更是让人尴尬无比,我们都知道梅小青已经着手《法政4》的前期工作了,但不代表着你可以在《深宫计》里面来个预演,最重要的是,这个预演实在是太糟糕了,本来刑侦题材就不是tvb擅长的,当年的那部《刑事侦辑档案》也是因为各种抄冷门的推理小说才抄出经典,想让编剧团队原创几个案件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当大家坐在屏幕前,期待着这部戏斗的惊心动魄,迎来的却是一个个拙劣无比的案件,我们想看太平公主跟李隆基夫妇针锋相对,你们给我们搞鬼魂杀人,菊花杀人,案件拙劣就算了,只要是tvb粉都在以前的老剧里面看过同样的案件了,又拿出来炒冷饭有意思吗?
法政3都拍成什么样子了,没有黎耀祥估计都没几个人愿意看了吧,4还能有所期待吗?
电视剧的打分不像电影,一个多小时看完就可以有结论,至少要看到一半以上才能有所得,目前剧情已经过半,给我带来的失落感是巨大的,既没有出彩的计,也斗的不精彩,我觉得编剧团队都应该学习学习霹雳布袋戏的编剧,看看人家是怎么写“斗智”的。
整个剧36集都不算太好看,结局几集有点烂尾,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宫斗高潮竟然这么草率简单就结束了。
意外收获:结局元月亲姐死因出乎意料!
好评!
剧中最感人关系:成内仕和南宫私设,尤其是最后去看他那段,哭到泪奔。
甘若芊死了挺好的,演技好烂,看着尴尬,最主要的是现实出轨,打脸啪啪的😂
前几天看完了《深宫计》,王蓁失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不管前期她多么善良,多么体恤下属,最终都将走向没落,因为历史上李隆基的王皇后是个废后,无所出王蓁在得知自己无法生育后,怕是也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臆想的武则天称帝时的心路历程:被太宗选为才人的时候,身不由己,先帝驾崩,青葱岁月的她却要被锁在青灯古佛旁,做个活死人。
除了新一任的皇帝,还能有谁替她解除这终身监禁,所以她也是拼着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吸引新帝。
好不容易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走出寺庙,在后宫,虽然有了更高的地位,成了昭仪,却还是受尽了王皇后为首的后宫发出的明枪暗箭,为了活命,她必须继续往前走,走到皇后之位。
这一路走来,自己踏着多少枯骨,就有多担心,自己也变成她人走向后位的踏脚石。
皇帝的怜爱是多么的脆弱,纵然在后位,生命还是那么摇曳不定,不由自主,所以她痛定思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己做皇帝。
《深宫计》的太平公主也是如此,两度花好月圆都被当权者无情地摧毁,到了一定的位置,不做刀俎,只能甘为鱼肉。
作为李治与武则天最宠的女儿,又如何,第一任驸马无辜受牵连,被处以斩刑;作为辅佐李旦登基的镇国太平公主又如何,她还是没来得及保住第二任驸马的性命,所以她再难,也要创造自己的红妆时代。
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曾经可能都还幻想过岁月静好,而王蓁一直很清醒,在闺阁时,她选择嫁给李隆基。
在别人眼中,李隆基不过是个边缘贵族,嫁给他,也不过图个锦衣玉食。
但是她不同,她看到的是,李隆基是可以带她走向女人至尊地位的皇嗣,就算李隆基甘于平庸,她也会连拉带扯地拖着他前进,他是她进入权贵的入场券。
好在,与李隆基是一拍即合,李隆基没有让她失望,果然是潜龙在渊。
婚前,选丈夫,很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知道该选谁助自己功成。
婚后,她也非常清醒,日后的荣华只能靠自己维持。
自己野心勃勃的丈夫,纵使眼前承诺自己是唯一的皇后,日后佳丽三千,自己又无法生育,难保他不变心。
封后之后,她就没有寄心于李隆基的垂怜,她也清楚哪怕自己坦承自己的担忧,李隆基已经无法与她感同身受。
所以她瞒着李隆基,先下下手为强,铲除所有可能的威胁。
最后她失败了,但是她从没后悔,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摇尾乞怜,可见她对李隆基看得多透彻,可见她对此刻的恩断义绝早已有了预判。
此生不复见,是李隆基能做主的,但是废后,却由不得他,这是她为自己争取到的。
她抛开了所有恩情,开门见山地,掷地有声地谈条件,如此霸气,如此高傲,如此清醒。
高傲,硬撑着自己最后的尊严,保存自己的生命,而心中的爱彻底死了。
她怎么会没爱过李隆基,曾经的相濡以沫,曾经的同甘共苦,曾经的生死与共,再以利益为目的的开始,都化成了矢志不渝地相守。
那背上的一刀,当时扑出去时,想得肯定不是赌一把未来,而只是单纯地想保护自己最最心爱的人。
任三恕来看她,是看望还是探监,还是来落井下石?
不管如何,他都没能如愿,没能看到楚楚可怜,自怨自艾,面容憔悴,祈求原谅的王蓁。
此刻的王蓁依旧可以抚琴,依旧带着皇后的傲气。
任三恕说琴声无情,又哪里不是他已经不是她的知音,所以听不出弦外之音,看不到她心中的高山流水呢?
这场战役,王蓁是不是知道自己必输?
帝王恩情本来就凉薄,后宫佳丽蜂拥不绝,容颜易逝,膝下无子,母家无力,谋杀龙裔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
她凭什么屹立不倒,再多的挣扎也抵不过延绵不绝的攻击,没了太平,没了郑昭仪,还会有更多的权贵女儿嫁入宫中。
她恐怕是早就做了输的准备,要清醒地,高傲地输。
女孩子都有公主梦,透着万千宠爱,不像“女王”,虽也高高在上,却高处不胜寒。
太平公主可谓生得逢时,历史上的公主要么没她富有,要么没她得宠,明明只想做备受疼爱的小公主,却一路坎坷,背负姓氏所带来的荣华富贵、杀伐混战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宫心计2之深宫计》里,太平公主一出场就凶神恶煞、自带杀气,再加上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着闪电的寒光出现在小皇帝的房间,足以上幼皇心智崩溃,也让我们知道狠角色要上场了。
从妆容来看,绝对的霸道女总裁,眉毛粗黑上挑,目光如炬、服饰华美(她皇兄都被她衬得像个护院,这出场,比乱党韦氏更像要篡权的。
)
本剧太平公主的第一个镜头,自带杀气的太平公主深夜造访幼皇,废其皇位。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生平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
不过她并没能一生做个傻白甜的幸福小公主。
有三个重要的人生经历,影响了剧中太平公主的人设走向。
第一个重要经历:她的生母,则天皇后。
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是却是她的人生底色——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杀伐果决。
虽然剧中没有武则天的镜头,但第一集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剿灭韦氏乱党。
就能知道太平公主不但权倾朝野,并且杀伐果断,不留后患。
像极了她母亲的手法,视为乱党一并连坐,尽管当年她夫君薛绍也是被是无辜连坐而死,她深受其害,但也反过来用此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势。
比如她执意要杀已经被赶下皇位的幼皇,幼皇口口声声叫她姑姑,但在这位姑姑眼里,幼皇不过是除之而后快的余孽,幸幼皇被李隆基救下,留得小命。
但太平公主开始与李隆基心生罅隙,她觉得李隆基非池中物,拼力打压,以免将来不好控制。
第二个重要经历:人生一大拐点,她的先驸马薛绍被迫害致死,历史和电视剧有多种演绎,但薛绍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无疑的。
太平公主的大舅哥参与造反,被武则天下令抄斩。
太平公主自然无需赴死,但薛家满门被刺死,她无力挽救,自此黑化。
本与薛绍琴瑟和谐,如今落到阴阳两隔,母亲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逼自己嫁给武攸暨,这段政治联姻让太平公主意识到必须大权在握才能掌管自己的人生。
陷入爱情、温柔似水的太平公主一旦被卷入政治斗争,贵为公主又如何,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她连自己的夫君都保不住,而下令的人竟是自己的母后。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她改变不了政治的走向。
但求自己有一天能把控天下事,不再会尝到失去的痛苦,但是她希望落空了。
沙场救夫,大势已去
薛绍被问斩,阴阳两隔太平公主很快被母后嫁给了武攸暨,为了巩固武姓的地位。
母亲竟然连自己女儿的幸福也可以随意牺牲,这简直把她恶心坏了,竟然嫁给仇人的家人,且仇人是自己的生母,嫁的又是自己亲戚。
她与驸马情淡,人尽皆知。
第三件事,武攸暨为太平赴死,武攸暨对太平公主情深意切,但是太平公主根本无法接受他,武攸暨死后她才知道自己再次错失眼前人。
武攸暨已经身患绝症,除了医生,无人知晓此事。
决定替太平公主承担罪名赴死了此残生,临死前和太平公主最后一面都是在讲自己要和前妻九泉相会的期待,完全没有对公主的不舍,其实是希望公主不背负任何的心理负担,好好活着,是为大爱!
说到这,公主是真的幸福的,有过两段真爱,只是她后来心灰意冷,心中无爱,亦看不到爱。
生活也没停止虐她,比经历一次驸马被斩更悲惨的是什么,是经历两次驸马被斩。
太平公主走后,武攸暨细细品味公主给他做的唯一一次餐食,心满意足。
用餐期间有颗红枣掉落草席,武攸暨急切找到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不忍心错过公主给她的任何东西。
被任三恕看到,上前问询,这样是否会后悔,武攸暨不后悔,并说“你不是我,你不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武攸暨做到了。
被三恕看穿,问他会不会后悔。
驸马决定深藏对公主的爱,孤独赴死。
太平公主相信武攸暨是想念妻子才会急于求死,让公主神伤落泪。
很快公主知道武攸暨本命不久矣的真相,对她亦是情真意切,公主不顾一切又去法场试图阻拦,如果她到了,凭她的盛世地位,应该是可以拦下来的,毕竟皇兄对他宠溺有加,但是这一次,她来晚了。
同样的法场,第一次薛绍是无可奈何,第二次武攸暨是阴错阳差。
如果武攸暨能不死,太平公主是一定会和她携手白头的,只不过,再一次错失眼前人。
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落下一行泪,只恨两人生不逢时,做了政治的牺牲品。
武攸暨心系公主,在她面前从没有过自我,默默陪伴和奉献,最终为公主送命。
只可惜他活着的时候公主完全不知情。
驸马武攸暨赴刑场,太平公主想要救他,无奈错失机会。
贵为公主,也有如此心碎的时刻,被命运玩弄。
可悲亦可叹!
太平公主为什么让自己深陷权力的漩涡?
已经剿灭韦氏,她自己乐得清闲不好么?
不是不好,是不能,她可谓“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由于母亲的影响,她深知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性,看着母亲交织在权势的网络中,她即便无法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之后的每一步,都为自己巩固自己的权势而铲除异己,同室操戈,玩火者终引火上身,不得善终。
想想自己曾是大唐王室的小公主,坐拥财富和宠爱,如今为活得不再被动,主动树敌,打击李隆基,深知有一天自己若败下阵来,只能求皇兄念在昔日情分,保她性命无虞。
曾经的公主,枝无可依,她虽拼命抵抗,但终不能幸免。
太平公主再次痛失驸马,更加无依无靠,求皇兄日后保她平安。
《别思》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希望你能记得我也曾经笑靥如霞!
高高在上的镇国太平公主又怎样,终究是此恨难消,意难平!
刚开始猜测剧情以为帝后走势应该是有人欺负王蓁 王蓁斗得凶 后来年轻女子太多 李隆基才废后 谁知道后来一切都是王蓁妒忌 既然享受着皇后尊容 就得忍人之不能忍 即使王有所出 王蓁也会和别人争斗 因为她就是个善妒的人 其实只能说李隆基是个不守承诺的人 即使你发现王蓁做错事 但是你可以责罚她 但是你不可以爱上另一个人 王蓁妒忌的是那个给自己承诺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人那么快就变了 只能说一切太快发生 若是李不那么快对别人好 王也不会做的太绝 毕竟就算没有郑也会有别的女的 唉 主要是一时的嫉妒冲动让丈夫推的越来越远 其实既然有之前的情感 何必在意那么多 皇后无所出照样是嫡母呀只能说李最后的结局 竟然是女主姐姐的KO的真凶 也蛮让人觉得这家伙也不是个好人 而且还道貌岸然 突然觉得红妆时代又如何 王蓁若是绝情些也大可走武皇的路
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
说起宫斗剧,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甄嬛传》。
但稍微资深一点的剧迷应该都知道,真正的TOP1,是《金枝欲孽》。
可以说,《金枝欲孽》开创了宫斗剧的先河,之后所有的宫斗剧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影子。
09年的《宫心计》进一步将宫斗剧发扬光大,创下当年的最高收视。
可惜《宫心计》之后,TVB未能在宫斗剧上再下一城,加上港剧荣光不再,关注的人越来越少。
真没想到,时隔九年,等来了《宫心计》的续集——宫心计2:深宫计
既然是续集,难免会和前作对比。
首先是演员阵容方面。
《宫心计》集合了陈豪、郑嘉颖、佘诗曼、杨怡,双视帝双视后的组合,阵容堪称顶配。
如今,TVB人才流失严重,演员断层,青黄不接。
这次《宫心计2》的阵容自然比不上盛世期,但也有惊喜。
离开TVB多年的马浚伟回巢担纲男一。
TVB里少有的“戏红人不红”的艺人,个人觉得他的代表作是《洛神》。
女一胡定欣,如今TVB绝对的一姐。
两届视后,演技的保证,想当年《大唐双龙传》里的婠婠,堪称惊艳。
刘心悠,在港剧里不是熟脸,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步步惊心》里的若兰。
至于马国明,熟悉港剧的都不会陌生,古装现代什么类型都能驾驭,现今TVB的中流砥柱。
接下来是剧情依然以唐朝宫廷为背景,聚焦朝廷上的权谋博弈,后宫争宠尔虞我诈,尚宫局四局明争暗斗。
故事从“唐隆政变”讲起。
李隆基(马浚伟 饰)和太平公主(陈炜 饰)联手诛杀韦后(米雪 饰)。
米雪阿姨第一集就领盒饭,熊表示很不开心。
太平公主拥护自己的皇兄李旦做皇帝。
李旦软弱无能,没有主见,事事都要依赖自己的亲妹妹。
太平公主一心只想爬上权力的顶峰,想效仿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皇帝越无能,自己越有利。
李旦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李成器,一个是平王李隆基。
按理说,册封长子为太子,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但大皇子李成器资质平庸,无心治国。
而李隆基则相反,虽然是庶出,对皇位觊觎已久,有勇有谋,是治国之才,深得群臣的爱戴。
皇帝对于册立太子一事犹豫不缺,太平公主抓住这一点使劲地向皇帝耳边吹风,主张册封李成器为太子。
之前还联手平天下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现在因为立储之争,撕破了脸。
毛爷爷说过:“枪杆子下出政权”。
李隆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以清除韦后余党为由,组建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龙武军。
李隆基的心腹是龙武军中郎任三恕(马国明 饰)。
太平公主自知正面不是李隆基的对手,于是转而去打压他的后方,李隆基的发妻王蓁(胡定欣 饰)。
李隆基和王蓁共过患难,伉俪情深。
她明白夫君的处境,全力协助李隆基。
表面上慈眉善目,人畜无害,实则机智过人,城府极深。
太平公主在家宴上让王蓁领舞,并暗中使坏,想让王蓁当众出丑。
王蓁急中生智,完美化解危机。
李成器的妻子宋王妃恃宠生娇,目中无人,可惜智商欠费。
以为自己夫君的太子之位十拿九稳,半夜不睡觉,一人跑到尚宫局去偷看太子妃的礼服。
想试穿一把提前体验做太子妃的感觉。
可惜一去不复返,第二天被人发现用铁链绑在木架上,身上穿着太子妃的礼服。
宫里一时人心惶惶,纷纷说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萧淑妃冤魂索命。
太平公主则抓住这个机会想方设法证(陷)明(害)是王蓁所为。
李隆基派任中郎彻查此事,任中郎带上新加入龙武军的何离(萧正楠 饰)组成了“唐探二人组”开始查案。
前三集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这两人如何调查破案。
网友开玩笑说其实这是一部刑侦剧。
查案过程中被调查人的闪回让人联想起《刑事侦缉档案》,尸检那一段又有种《洗冤录》的既视感。
宫斗的基础上增加悬疑感是第二部的一个亮点。
之前说的何离,也值得怀疑。
他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行侠仗义的戏码引起任中郎的注意。
从而得以加入龙武军,玩了一把《无间道》。
他入宫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还有任中郎和王蓁,不经意的眼神交接,无不在透露一个信息:爱过。
而且任中郎多次救王蓁于危难之中。
太平公主因为宋王妃死的那天王蓁没有不在场证据污蔑她就是杀人凶手,是任中郎及时赶到证明了王蓁的清白。
在王蓁当上太子妃之后推行新政,他也无条件支持,即便是得罪太平公主,也在所不惜。
在宫斗剧里,饰演坏人的一方很容易被观众记住,也很容易出彩。
成功案例有《金枝欲孽》里的如妃,《甄嬛传》里的华妃。
从目前播出的集数来看,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陈炜饰演的太平公主。
TVB在人物刻画方面一直喜欢走极端。
好人好到零瑕疵,坏人则坏到骨子里。
这一次《深宫计》在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程度比第一部好很多。
就拿太平公主来说,典型的反面人物。
贪恋权力,只为一己私利,不顾社稷江山。
但就是这么一个狠毒的人,却坚决反对拆除回心院,原因是难以忘记自己曾深爱的驸马。
当年驸马被武则天赐死,时到今日依然念念不忘。
每次借酒消愁忆起驸马,深情款款。
再恶毒的人,也有柔软的一面;除去公主身份,她也只不过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女人。
可恨也可悲。
陈炜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的角色,收获网民一致好评。
《金枝欲孽》让邓萃雯再度翻红;《宫心计》让杨怡跻身一线;《深宫计》会不会让陈炜迎来事业第二春,我们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还有萧正楠,《29+1》里从嫩模转型成演员的周秀娜,构成TVB第二梯队的储备人才。
当然TVB最不能忽视的是一众配角。
个个都是好戏之人,演技一点不输视帝视后。
饰演尚宫局总管的谢雪心。
还有尚宫局四大主管都是些久未露面的艺人。
近年来,TVB无人可用,老将回巢,来来去去都是老脸等问题饱受调侃。
这对当下TVB的处境来说实属无奈之举。
但对从小看着他们的戏长大的熊来说,更多的是一份亲切感。
TVB有很多平平无奇的配角,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说:这不是那个谁么?
但你或许叫不出他的名字。
如果有一部戏里你没见到他,你可能会琢磨这个角色应该让那个谁来演。
这就是TVB绿叶们的魅力所在,他们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不显眼但缺一不可。
他们可能永远无法成为一哥一姐,但正因为有这一批绿叶,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视帝、视后;成就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港剧;成就了那一个属于港剧的黄金时代。
尽管港剧如今风光不再,但我仍然每年都抽空看一看。
就像和老朋友见个面一样,情怀也好,怀旧也罢,毕竟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留下他们陪伴的烙印。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
你的点赞和转发是熊写作的动力
基本不看电视剧的我,偶然看了一篇《宫心计2深宫计》的剧评,全篇剧评戳中我的某个点是台词,剧评里说剧里人物的台词基本是四个字出口成章的成语,让我好奇心大盛,开始了今年第一次追剧之旅。
果然,此剧不仅台词深深的吸引了我,剧里的人物形象设定也非常饱满,让我欲罢不能的写起了剧评。
今天,跟大家分享《宫心计2深宫计》里宋王妃一案章尚宫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闪光点。
宋王妃在太子之位定下来之前前往尚宫局,要求先赌太子妃礼服之快,被章尚宫严辞拒绝。
按照后来的剧情发展,宋王嫡出又是长子,如果不是他在皇帝面前表露出不想当太子的意愿,立宋王为太子顺理成章,太子妃头衔迟早落到宋王妃身上。
所以这个时候,宋王妃提前来感受一下即将到来的荣耀,参观一下太子妃礼服真不是什么事儿。
换个角度想,即使最后事发,事情捅到贤妃可皇帝那儿,顶多也就挨几句训示。
耐人寻味的是,章尚宫拒绝了。
她拒绝的理所当然,回绝的潜台词是,太子妃礼服只有太子妃能看,你现在还不是太子妃,所以不能看。
宋王妃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堂而皇之的恼羞成怒,当场就甩了章尚宫一耳光,公然放话威胁章尚宫说:等我以后成了太子妃,有得你受!
《宫心计2深宫计》剧照如果场景置换到现代,董事长的儿子要求提前看公司新上市的新品保密营销策划书,她们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职场大白话应该是这样的。
公司有公司的规定,没有董事长的准许,抱歉,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我没听错吧?
我可是董事长的儿子,居然看不了自家的新品策划?
抱歉,公司所有新开发的产品在公开发售之前都有保密协定,必须经由董事长同意才可以。
我只想先了解一下,对你而言也不过举手之劳,你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下吧。
抱歉,我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必须遵守公司规定,您那边要不知会一下董事长,只要董事长同意,我这边没有任何问题。
你这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吗?
我可是董事长的儿子,公司迟早是我的,你这么不识时务,等我当上董事长,有你好看的!
在其位,谋其职, 以后您若是董事长,我一定任您差遣。
对话结束,董事长儿子碰了个软钉子,怒气冲冲的走了。
心里默默的想:你给我等着,等我接管了公司,第一个开的就是你!
职场经理人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心里默默的想:等你当上董事长,等你当上再说吧。
以上交锋,描绘了一个克尽本分,忠于职守,坚持底线的职场精英形象。
我在想,如果章尚宫生活在现代,身为职场老江湖的她,一定也混的如鱼得水。
毕竟,虽然一个公司里,鱼龙混杂偷奸耍滑溜須拍马的大有人在,但真正撑起一片天的,给企业带来成长和赢利的,必然是工作经验丰富,实事求是,有能力也有职业操守的章尚宫一类的职场精英。
人才,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
只是现在人才的流动比较自由,不像古代阶级分层那么明确。
章尚宫再厉害再优秀,她也不过只是后宫里的一个尚宫,所以宋王妃可以雷霆之怒扫她一耳光,侮辱威胁她也只能承受,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在古代,身份决定权利,因为宋王妃是宋王正妻,所以她想怎么横就怎么横,章尚宫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个宫婢。
我在看这一段的时侯反复揣摩,章尚宫不过是尚宫局一管事的,为什么敢公然拒绝宋王妃,也就是后宫主子的命令呢?
在后来的剧情中,我找到了答案。
宋王妃最终看到了太子妃礼服,并且穿在了身上,但那时她已经是个死人。
宋王妃死在尚宫局的霓裳阁,身为尚宫局之首的章尚宫自然难辞其咎,所以龙武军前来收押私下给宋王妃钥匙的姚掌言和她的顶头上司章尚宫。
关键时刻,平王妃出来作保,章尚宫才幸免牢狱之灾。
《宫心计2深宫计》剧照平王妃无疑是聪慧的,她深知在后宫,要掌权就要控制尚宫局,要掌控尚宫局就必须跟章尚宫搞好关系,所以她聪明的雪中送炭,及时化解了章尚宫的危机。
章尚宫十六入宫,现已六十,经历七朝,为人耿直不阿,处事大公无私,对上规行矩步,对下赏罚分明,还深得圣上及贤妃信任。
这是平王妃的礼贤下士。
琼香历经七朝,见经风浪起伏,一日未登大宝,一日言之尚早。
不过铭茶要早,免得茶凉啊。
这是章尚宫的不卑不亢。
不管是宋王妃的张扬跋扈,还是平王妃的有意示好,章尚宫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态度。
帝后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道出了章尚宫行为处事的原则,也给了我答案。
章尚宫从出场到现在,一直很拎的清。
正因为她拎的清,所以不管帝后这个位置换了多少个人坐,她却还是那个尚宫局掌事的。
她忠诚的是帝后这个身份,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
看清了这一点,那她违抗宋王妃的命令就理所当然了。
虽然章尚宫在后宫不是主子,虽然她只是一个尚宫局掌事,但却不是随便可以替代,也没有人能轻易替代。
宋王妃不明白的道理,平王妃却看的透,所以平王妃也是个拎的清的人。
现在想想,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一个公司真正的三朝元老,也就只那么几个,光一个数字七,就可以看出章尚宫可怕的工作履历。
最重要的是,这种本事不是别人想学就能学来的,也不是随便一个下属就可以干掉的。
所以后来,掖牢里的姚掌言求见贤妃,指正章尚宫是杀害宋王妃的凶手,章尚宫也面不改色,波澜不惊的谋定后动,轻松翻盘。
面对姚掌言的指控,章尚宫极聪明的没有马上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拿出不在场证明,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她辖下的四个司设,众口铄金的相信她的为人,一致相信她不会杀人。
可见,章尚宫不仅本职工作经验丰富,还御下有方,有着可怕的向心力。
这样的人才要是放在现代,绝对是很多大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之一。
妥妥的凤毛麟角,万里挑一。
《宫心计2深宫计》剧照一场宋王妃案,将章尚宫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进度有度的职业闪光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1.与职位本身相匹配的工作能力。
(历经七朝仍是尚宫局掌事的。
)2.对上不卑不亢,不畏强权,坚持原则。
(拒绝宋王妃观看太子妃礼服。
)3.对下恩威并施,持平守正,一碗水端平。
(不包庇不偏袒不掩护下属犯的过失。
)4.跨部门沟通合作的能力。
(宋王妃死后一边让下属整理出了尚宫局的相关资料,供龙武军清查。
一边自查内部,发现姚掌言私拿钥匙,揪出第二个凶案嫌疑人。
)5.看的透,拎的清,对工作不越轨,不过线,谨守本分,恪尽职守。
(宋王妃平王妃一视同仁,不意气用事,不轻易被收买。
)现在来反思一下,宋王妃一案章尚宫所表现的那些职业闪光点,对现在的职场人士而言,过时了吗?
我觉得没有过时,不管任何年代任何工作,与本职岗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是基础。
你若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公司怎么聘用你?
老板怎么重用你?
你又怎么升职加薪?
再来想想,你平常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么与上司沟通的?
是怎么与下级沟通的?
又是怎么跨部门沟通的?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忠诚感,职场软实力和职场高情商,你离章尚宫还有多远?
我拿自己的职业态度职场能力跟章尚宫对比一下,发现我差的很远很远。
章尚宫为什么做的这么好?
我在职场里为什么差了那么多?
深入浅出的想了想,章尚宫之所以做的这么好,可能跟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那个时代的她即使爬的再高也只是一个宫婢,主子随随便便安排的一个差事没做好,足以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就像她在剧中所说:在这深宫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古代,若不是贵族,没有高贵的出身,社会会逼着你做好每件事。
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保命前提。
若抵抗不了强权,在生死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残酷现实面前,只能服从并做好它。
而身处现代的我们,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人身自由和职业自由都有保障,我的生死命运控制权在自己手里。
在现代,没有人逼你做好每件事。
一件事情做砸了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引咎辞职或扣工资,怎么都不会上升到生死大事上,所以导致了我们的犯错成本低。
你若做不好每件事,最多多换几份工作,总会找到一份适合的。
但也注定了此生庸庸碌碌,泯然于众人矣。
相反的,你若做好每件事,也许就不会跳来跳去换来换去,也许不见得会走多高爬多远,但你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肯定离章尚宫此类的精英人才越来越近。
要知道,章尚宫此类的人才若是放在现代,肯定妥妥的职业经理人一枚,而职业经理人进化到最后,要么成了自由职业者,要么自己创业当老板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给了个人更宽容的择业空间和更多的职场选择,每个人的特长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才华得到了更大的绽放,人生得到了更大的伸展。
你若正朝这条更大的路上走,那恭喜你,你离章尚宫越来越近了。
这个时代,我们有幸比章尚宫走的更稳。
未来,我们会比她走的更远更好。
和金枝玉孽大概差了一百个陆贞传奇吧
又看到胡定欣的剧了,开始追剧之旅了
看了1集,场景华丽到有些刺眼,请来不少跑龙套,人手足撑起宫廷该有的气势。胡定欣拿到好角色,应该是亦正亦邪的,看往后是否有好发挥。还有,那俩小女孩哭得也太惹人爱了吧。刘心悠的姐姐应该就是胡吧。暂给5星,再观察。(题外话TVB拍剧请多找资源、多花钱,没钱舍事都做不好。)
看了豆瓣一些评论,实在是替TVB有点抱屈,比较集中的是说美术花花绿绿的辣眼睛,但摆脱用用脑子好不好,这是大唐盛世,就应该是华丽饱满的美术风格啊,难道非要把唐朝修饰成丧家狗清冷风格的《琅琊榜》才对吗?
尬吹演技的,要脸吗?剧情狗血,演技浮夸,造型奇葩。一个个又丑又老。垃圾中的战斗机。
看了两集,非常TVB,很喜欢呀!
把观众当傻子了吧!一星给太平
越看越难看
看了几集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最近几年的港剧不提也罢!
深宫计之刑事侦缉档案。全剧只希望太平公主能完胜一次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好气!
一口气看了三集,简直是欲罢不能啊,每次看到关键的地方,就结束了,这也是剪辑厉害。不得不说TVB虽然走了许多人,但是现在这个演员阵容也很厉害啊,每个人演技都在线,即使是小演员。所以当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忽略服化道的问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剧的外景都是实景,而非后期。
成语大会。编剧辛苦了
故事尚可,台词真的又臭又长,编剧简直堪称台词界春晚导演:基本不说人话。
太差了。剪辑混乱,剧情跳跃,服化道质感低廉,所有人的演技都不在线,浪费了这么好的阵容。
好不好,都是典型的TVB风格,一直未变,就是说没进步也没退步。但是观众嘛……
好多年不看tvb,一看停不下来,成语接龙哈哈哈
没找到国语版的 粤语的听着有点别扭 喜欢!!!
tvb宫斗剧还挺爱看的 熟悉的味道
编剧的格局太小!太子妃用自残诬陷太平公主逼其退居封地;堂堂镇国太平公主天天混在后宫与太子妃为争宫女、拆院子、屏风、封号等小事撕逼,这种戏码真是弱爆了。还有龙武军这班脑残,为阻止突阙王子与元玥和亲,企图行刺王子,难道没想过如果失败将对国家安危影响甚大,真是因小失大。27集果断弃剧!
非要拿演技说事,一部剧光有演技有什么用?这剧艺术监制只有3/10分的水准,纵观目前6集的剧情,也非常平淡无奇,光是为了演技打满分或者评价这部剧非常棒的怕不是zz吧,一部剧的好与坏要结合演技+剧本+场景+造型(概括来说就是艺术组)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