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最负盛名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新片《无处为家》斩获评审团大奖,成为众多参赛的独立电影中的翘楚。
这是导演梅肯·布莱尔的处女作,之前他曾主演过《蓝色废墟》和《绿色房间》两部小成本佳作,人们对他的演技评价不俗,此次的新片与这两部作品的风格有些神似。
新片《无处为家》是一部充满荒诞意味的犯罪喜剧电影,看完此片的第一感觉是,我整个人都凌乱了,这首先是因为故事的不可捉摸,我完全无法想象故事的下一秒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电影故事以女主角露丝为中心,她经历了非常糟心的一天,先是在做护理工作时被一个将死之人调侃,然后又在超市购物时被别人插队,最后到酒吧喝酒又被别人剧透,看到这里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当露丝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剧情开始有了转变。
露丝发现被家中被盗,她丢失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些价值不菲的银器和些许抗抑郁药。
一开始她报警求助,但是警方不仅敷衍了事,还责怪她没有把门窗关好。
于是她请古怪的领居托尼帮忙,开始了一场追踪窃贼的故事。
到这里我以为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侦探类的悬疑电影了,但是结果又让我目瞪口呆。
没想到的是两人在追踪窃贼的过程中,竟然卷入了一个黑社会团伙的犯罪活动,双方先是在豪宅持枪对峙,随后又在树林里的进行火拼,而整个过程简直是莫名其妙。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竟然是一部黑色犯罪cut片,最后的结局更是让我几乎惊掉了下巴。
此等剧情可谓是峰回路转九曲回肠,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无处为家》作为一部独立电影算是把意料之外做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形式上与内容也做到了统一,无论是剪辑上的大幅度跳接,以此增加剧情的莫名其妙感觉,还是在配乐上一首接一首的歌曲加速影片剧情的节奏,这都像是在做一锅大杂烩,最终给我们来了一次歇斯底里式的情感宣泄。
初看这部电影人们很容易认为它有些不伦不类,像是导演初出茅庐以此炫耀才艺,而实际上当我们深入去思考就会发现,这是导演对当下整个社会人们普遍焦虑心里的集中表达,甚至可以说是对很多人厌世情怀的演绎。
你看整部电影所有的事件都是从露丝烦躁的一天开始的,人物的焦虑是故事的原发因素,而随后无论是盗窃还是抢劫,或者最后的火拼,都是这种焦虑的无限放大,露丝就像一堆干柴,只要遇到一丁点火星就会迅速燃烧,而且是越烧越旺。
我这样说你可能觉得导演是在小题大做,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样板,如今的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是巨大的,理性的人会合理寻找出口来宣泄情感,但是如果出口被堵塞那就要坏事了,一个人因为一时的情绪不稳定最后是可能引发成为无法挽回的血案的。
电影中女主露丝本来就很烦躁,她一开始是理性地向警察求助,只不过没有得到合理的回应,她就走向了狂暴的犯罪之路,所以这部电影只不过把这些现实中的案例集中起来做了戏剧化处理。
说道这里我想到去年很火的一部北美公路片《赴汤蹈火》,这部电影呈现的是后殖民时代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人们为了尊严的活着而不惜赴汤蹈火。
相比之下《无处为家》不再是个人反抗社会,它走的更远,是个人的或者是社会的自我反叛,形象一点说就像是人体新陈代谢,为了能够人体机能更好地运转需要进行一次细胞的更新换代,在电影结尾处露丝在经历了荒诞的一切后重新过上新生活就是印证。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荒诞的犯罪喜剧片,显然是会错过很多东西的,导演梅肯·布莱尔看穿了今天的这个世界也看透了我们,他是有野心的,他把这种野心缝合在了处女作之中,这不仅是一部荒诞的犯罪喜剧片,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焦虑的呈现。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活着活着,发现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好,而是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了。
深夜还持续喧嚣的排队噪音临死还歧视黑人的满口脏话的白人老妇超市里面明显超过了15个物品的顾客就是在“”less than 15 items“的通道里面排队两个排烟管不断冒出浓烟的皮卡不顾她人感受,随便剧透的陌生人---这条最可恨。
一开始的这么多细节,就告诉了我们:女主的世界就是一个混蛋的世界。
而我们的观众因为这一个个的小细节,开始对女主产生了角色认同。
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也难怪女主烦恼一身。
如果是一些小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可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这些事情终于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而更加让人气愤的是警察不管不问。
论谁都是要发疯抓狂的。
女主其实要的很简单,都不考虑说要把罪犯抓起来,只是想我要回自己的东西,我要谴责你,仅此而已。
从一开始女主的各种遵守规则,细声细气的讲话就知道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而现实中太多的糟糕的事情使得她都无比郁闷了。
而因为被盗事件的发生,女主角从一开始:查到笔记本打电话找警察,接着继续找二手贩子,然后继续找小偷对质。
这一步步的转变其实就是女主对生活的中不合理的地方的不断的反击的过程。
接着就如同水泄瀑布,直流之下,不断的成功给了女主不断的勇气,不断勇气让她不断的继续挑战,而这一切最终在小偷父母家的一幕达到了高潮。
在追击过程中,女主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不断的有了勇气,特别是在对峙的过程中,能够沉着冷静,能够捡起石头,扔向极恶的歹徒。
---我觉得这是整个电影的最终的意义:有勇气于压迫者抗争。
而在穿插其中的其实包含了很多喜剧的情节,而我们再仔细看这些喜剧情节的时候,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了。
那些荒诞的行为,例如:拿到笔记本之后说谢谢,被逼到小偷父母家抢劫对女主人说对不起,而且声明自己说人质的过程。
也许是荒诞的,但是对于男主女主来说,对于他们的背景来说,不是也是合理的么?
我倒想问问那些亲爱的笑女主的人?
如果发生了如此的事情到你的身上,你有敢做些什么。
对于生活中太多的无奈之事,我们都苦笑而过,无可奈何。
这样的我们--普通人,在看到女主角不断的勇敢起来,不断的斗争的过程,其实我们是能够做到感同身受的。
而男女主角最终能够平安无恙,难道不是给我们以鼓励么?
I don't fiell at home in this world anymore ...是的,生活中太多的“狗屎”让我们无可奈何了。
而亲爱的观众们?
生活还是要继续,还是有希望的。
即使再多的“狗屎”,但是不要放弃啊。
就像我们亲爱的女主,不也是变得勇敢起来么?
而且和男主在一起了么?
黑人警察不是和老婆和好了么?
当然还会看到大冒浓烟得多皮卡,那就让它过去吧。
附: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在想另外一部对现代生活反思的电影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768838/ --上帝保佑美国上帝保佑美国 电影着眼的地方更加的宏观,而且更加的刺人心头,例如讽刺现在社会教育方式失控,娱乐节目无底线,政治官员如骗子。。。
那部电影是7.8分。
最终男女主角双双中枪身亡。
我不能说这两部的电影的谁好谁坏。
我只是知道生活中我们要对这个世界看清它的真面目,但是即使这个世界是丑陋无比的,但是我们要有发现在丑陋之下,那些闪光的人,那些闪光的物。
这个电影不俗也不闷,挺好的,但也没那么好。
看到有别的评论说这个电影里的人“没有一个是正常人”。
不太清楚正常人是什么样的……记得高中时看的心理学导论里写医疗看护等需要消耗大量情感的工作可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疲惫的症状,……忘了那个症状叫什么了……看电影的时候总想着为什么那房子的墙都是木头的,窗子也没有铁栏杆,也没锁什么的。
以后自己要装饰房子的话,想试试防爆玻璃,学校主楼那种墙体(“主楼使用的砖是当时最好的加厚钢砖,防坦克撞,防榴弹炮,墙体最薄处也有40公分.走在主楼的过道有一种迷向的感觉,这是为了防近战所设计的.那一扇扇红色的大木门防火防潮扔颗手雷门也一点事没有”),装些防盗设施,摄像头什么的。
想有个backup。
不要那样乱扔鞭炮还自认为很酷的。
从墙上扣飞镖时……话说一想到武侠小说里的英姿飒爽的侠客打完后再在地上撅着屁股捡飞镖,回去洗洗再用就感觉形象有损啊。
看之前先看了评论说女主娃娃音,但听了之后感觉着其实没什么,并不违和。
就这些吧先。
大家是否有关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呢?
这是一个专为独立电影人而设,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独立”显然是这个电影节最主要的特色。
影展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由圣丹斯研究所举办,研究所由25个成员组成。
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没错,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才刚刚举办过,而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今年获得圣丹斯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审团大奖的《无处为家》。
影片没有名导(梅肯·布莱尔的编导处女作),也没有明星(由演员梅兰妮·林斯基、伊利亚·伍德等人主演),但影片凭借其强大的剧情节奏控制,在电影节上获得无数好评。
影片的主角是一名郁闷的护理护士Ruth,影片通过第一幕的前面部分用了几个生活的段落来向观众塑造主角的性格——1.经过停车场时,让车先过;2.在超市看到别人把商品从货架上弄掉时,走过去捡起来;3.在酒吧看小说时,被别人剧透后,还跟人聊了起来;4.在给朋友小孩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因为想起早上一名病人去世而哭泣...通过以上情节来丰富主角的形象,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名普通平凡的人物,这是优秀电影的惯用手法,利用生活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再用人物去突出剧情。
影片的第一幕进展非常快,筋疲力尽的Ruth在下班回家后发现住家遭窃,丢了笔记本电脑、母亲遗留的银器和抗抑郁的药。
Ruth报警,警察例行公事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警察问她是不是没有锁门?
Ruth就说她平时也不锁门,于是警察就有种你自己不锁门被偷怪谁的语气和态度。
随后警察说有消息马上通知女主角,然后离开。
Ruth对警察的办案态度不敢苟同。
她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发现疑似小偷的脚印,而且隔天她自己被偷的电脑开机,手机上得到了电脑的定位。
Ruth立马报警,结果警察说会把定位到的位置补充到案件资料里面,并说没有搜查令不会出警。
听到这里Ruth真是气炸了,连位置都有了,警察竟然还不帮忙,点点表示看到这里也是感同身受的气愤。
于是Ruth只身来到手机上定位的位置,然而看到的一伙青年混混,她理所当然就怂了。
Ruth只好回家,寻求好友帮助。
然后并没有多少朋友的她,最终只好硬着头皮来寻求同样没有多少朋友的古怪的邻居Tony一同前往。
为什么说这位邻居古怪呢?
那是因为Tony平时玩着双节棍、扔飞镖,还会在自己的房子外面挂着中国的僻邪挂饰和说着几句中国话。
Ruth在Tony使用双截棍、飞镖和鞭炮的帮助下,取回了自己的电脑。
然而经过一番对话,得知电脑并不是对方偷的,而是在一个叫做“killer sills”的寄卖店买的。
Ruth拿着对方写下的寄卖店名称,与Tony开心离开,并回家大肆庆祝了一番。
而就在他们庆祝的时候,镜头巧妙地转到了小偷Christian这边。
原来此时Christian正蹲在别人家的马桶上大便,并又一次行窃,被主人发现了,还打伤了人然后逃跑,并回到他们3人的犯罪组织。
影片开始了两条线的同时进行。
Ruth和Tony这边开始调查并到寄卖店找回Ruth母亲的银器;而小偷这边则又来寄卖店脱手赃物。
巧合的是Ruth通过Christian奇怪的鞋印认出了他,而Tony记住了小偷组织的车牌号。
而Christian也脱手了赃物,获得了资金。
Tony通过网络调查小偷组织的车牌号并锁定了人。
小偷组织也利用获得的资金购买了枪火并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Ruth在得到车牌号主人的地址后,不再只是打电话,而是亲自来到了警察局。
然而负责的警察却还是对她的这件事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
Ruth也保持理智的询问——“为何你不想去帮助我?
”“那不是你的工作吗?
”看到这里,点点内心也是崩溃的,Ruth甚至都帮你找线索、找证据了。
(当然,我理解这可能都是剧情需要。
)警察面对Ruth的质问,也掷地有声的回应说:“对,是他的工作,但是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比如某人被打伤(其实也就是被Christian打伤的),而他没有心思去处理因为自己不锁家门被偷的事情。
听完,Ruth气愤离开,并决定自己来解决这件事。
于是他们来到车牌主人的家里,假扮警察要搜屋。
屋子的女主人热情欢迎,然后还一起坐下来聊天。
通过聊天得知车的主人是自己的继子Christian在使用,跟自己的律师丈夫并没有关系,而且继子很早以前就已经离开了家。
接着男主人回到了家,男主人质疑自己老婆的智商,怎么会发觉不出他们两个人是假警察。
女主人说她知道他们是假警察,只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偌大的房子里太无聊了,想有人可以陪自己聊聊天。
Ruth跟男主人解释了两人来的缘由,男主人问说银器要多少钱?
Ruth说她们过来不是为了钱。
男主人表示困惑。
Ruth说:“我想要人们不再是混蛋。
”因为她很不喜欢别人擅自走进自己的屋子,不喜欢别人窥视自己的隐私。
虽然她一直无欲无求,但她有自己的原则。
随后Ruth和Tony驱车离开。
就在离开的时候,原来小偷团伙也在车停在房子前面,窥视着一切。
他们的目的是要抢劫Christian的父亲。
但是小偷团伙不知道Ruth和Tony两人的目的,于是打算先解决掉Ruth和Tony,便尾随他们两人。
结果在Christian逼近Ruth的时候,Ruth不小心伤了Christian,随后还被大巴撞飞。
就在Ruth惊慌失措的时候,小偷的其他团伙绑架了她,并要求她伙同他们作案,因为他们人手不够。
于是Ruth便跟小偷组织回到了Christian父亲的家里。
之后便爆发了一场令人忍俊不禁的枪战。
之后Tony也赶来,并受了伤。
Ruth和Tony趁机逃跑,小偷老大追逐。
随后又是一场令人紧张的逃亡、追击的戏码。
一部情节十分紧凑的电影,而且其中不乏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趣味笑点。
圣丹斯的大奖作品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赶紧去找来看看。
-END-本文由(【电影生活 】 微信号:MOV998)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片虽是悬疑片,但却带有美国式黑色幽默;影片看似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情节,但却讲述了很多道理。
小人物大道理。
女主因家里被盗报警,但警局不愿受理,这是否也侧面映射了这个国家政府部门的办事无力。
在超市里购物者不小心弄掉东西不会拾起;邻居对于女主家被盗的冷艳旁观,这些都反映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没有人情味。
但是这些人看似正常,而男主,她的邻居看似不正常的小人物,却可以理解和支持她,甚至为她付出生命。
电影后面有钱人那家的女主,明知他们不是警察,却邀请他们进来聊天,因为一个人在家太无聊。
这里也表现出社会阶层划分也是明显。
没钱的女主会因丢失了奶奶留下的遗物而四处寻找,而这家有钱人因为坐拥着社会大部分好的资源而过度浪费,最终落入那么惨的下场。
就像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 电影另一方面,我觉得也可以从一个比较积极的角度看待。
就是无论生活有多操蛋,只要努力活着,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故事的开始对于康复中心护士助理露丝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在遇到了一连串的奇葩倒霉事之后,露丝回到家中,发现家被歹徒破门而入洗劫了一番。
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露丝,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在闺蜜的安慰中勉强坚持了一夜。
清晨从闺蜜家回到家时正好抓到每天让狗狗在自己院子方便的遛狗人托尼(伊利亚·伍德饰)。
一番理论后还是不了了之。
正在露丝郁闷之时,自己的手机追踪到了自己丢失的笔记本电脑。
警察却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出警。
无奈之下,露丝只好向托尼求助,托尼决定带上流星锤,忍者飞镖和露丝一同前往。
本来一桩小小的入室盗窃案,渐渐失控,发展到血流成河的暴力事件。
本片获得今年2月份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影片充满了很多喜剧,很淡,但到处存在,女主病房里的病人临死前还在说脏话,警察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男主对狗狗还会说安静之类的中国话,男主双截棍很差却误打误伤了一吸烟壮汉,偷老虎藤制品,被车撞的富二代小偷,掉假牙的老头,被蛇咬得老头,烟雾迷乱中的男主给人错觉好象男主死了,进了天堂,其实只不过男主在烧烤.大胸器的女主显得男主好矮好小.影片讲得是护士女主被偷了笔记本和一些银器,女主和邻居男主追踪到小偷集团:富二代小偷,混混女和老头.小偷集团想抢富二代父母家,但一无所获,反而损失巨大,女主拿回笔记本和银器,阴差阳错下消灭了小偷集团.电影挺一般的,7分是太高了.
好像没有人写影评,俺先来凑一发。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疗养院的医生助理发现自家被盗,便求救警察,发现警察不管不问后,她干脆自己出马,去找偷东西的小贼。
所有结果都有点出乎她的意料。
故事很简单,过程很巧合,结局很狗血。
比如女主发现自己的电脑和玉器被偷了,电脑自己发出位置信息,这时报告警察居然也不理不睬,女主只好自己去找,临去前找了一位养狗的邻居眼镜男帮忙,这哥们真是一个“活雷锋”,还耍得几手好功夫。
就这样,他们找到某小青年家,果然拿回了电脑。
不过,询问之下,才知这电脑是从某个小店买来的,小年轻并非小偷。
这时候,女主还在自己的院子里发现了小偷留下的脚印,她很老练地买来洋灰,倒出了脚印模子。
按说,这时候再跟警察说,警察该出面管管了吧,有脚印、有拿回的电脑、有卖电脑的小店地址,熟料警察还是不闻不问。
看来,这警察是被小偷买通了吧,或者是,哦,确切地是,他还真有家庭问题,跟老婆离婚了。
这TM也太不负责了吧,成心逼女主去当“女汉子”啊!
女主只好跟眼镜男一块去那家小店,果然发现了被偷的玉器,而且还发现了又来销赃的小偷,从他的鞋子底认出了他。
女主偷拿了玉器就跑,后来又找到小偷的家,两人就假装警察上门,想把小偷抓住。
没想到,小偷竟死于车祸。
他们在小偷家查询时,小偷的伙伴找上门来,一通乱打,那场面和情景有些昆汀-塔伦提诺电影的无厘头和血腥,然后,眼镜男也中了弹,被女主搀扶着跑出来,而小偷团伙的老大则追杀过来。
结果,最后,老大不幸摔倒山中的水洼里,被毒蛇咬死。
眼镜男,由于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活雷锋”居然做到了舍己为人的地步,真真值得钦佩。
而女主,最终练成了“女汉子”,不仅拿回了被偷的所有东西,还玩死了小偷,把贼团伙几个人弄得没了活路。
这结局,这效果,也是让人醉了!
导演,你是看多了Cult电影吧?
“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想要人们不再是混蛋。
”电影一开始就甩出一个很丧的女主形象,再配上一首很丧的Britpop,全篇的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
之后我们看到女主的各种糟心日常:院前的狗屎,门把上的小广告,不顺心的工作,在超市也老是会被插队...当你觉得剧情就这样向着阴郁的生活剧情片发展的时候,一场入室盗窃突然让全片画风一转。
女主Ruth不爱锁门,这个习惯也给了这起盗窃可乘之机,也成了警察用来搪塞她的借口,于是靠着一个脚印,一个GPS定位,她开始靠自己寻找失窃物品。
Ruth的存在其实就像是一个社会的道德标杆,她生活在这个处处不顺心,人们也近乎冷漠的社会,但是她却对这种社会状态不甘心。
幸运的是在这个无处为家的社会她遇见了Tony,一个有着自己的信仰,同她一样对这个社会各种混蛋做法感到不满的人。
我觉得,当你做着在旁人眼里所不能理解的事的时候,身边还有一个无论如何都默默支持你的人,是最幸福不过的事。
很多时候,不作为,才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父亲的不作为,酿成了儿子的悲剧结局;警察的不作为,酿成了之后更严重的犯罪。
正式因为生活在这个有着太多不作为的社会里,有太多时候都不得不处于无人所依的境地,才让人们产生了无处为家的想法。
从两人追踪失窃物品,到发现连环作案团伙,再到一场近乎荒诞的血腥暴力枪战,最后到树林逃亡。
导演很巧妙的将各种类型片元素杂糅到一起,配上有些阴郁但恰到好处的配乐,把全片的节奏掌控的很合适。
影片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不仅跟我们探讨了这个社会的缺陷,还不忘感慨一下人生生死这个话题。
虽然有时候我们活的不顺心,即使有不太想活的瞬间,但也不敢去死。
找到一个内心寄托,继续生活,可能才是有处为家的途径。
电影《无处为家》讲的是女主人公露西,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中遇到很多小小的不顺心的事情,有一天家里被小偷盗窃了,而警察又不是很有作为的抓小偷,所以露西决定自己查案,而帮助他的是邻居托尼,在破案或者说在找回失窃物品的获成功收获爱情,也感悟人生的道理吧,情节一般吧,只是它讲出了一个道理,即使生活很糟糕,即使生活充满不满,即使我们队这样的生活满腹怨言,但是我们不得不回到这样的生活中。
有趣
充满英式丧的蠢萌呆逼风格的怪咖作品(主要还是来源于当今一个怪萌感的伊利亚伍德),普通人莫名其妙介入到失控的处境中,只是一切都充满刻意的设定,反而失去了某种无常的「混沌感」。
入室偷窥和追杀本是最能制造悬疑惊悚效果的剧本模式了,被导演拍的跟闹着玩似的,幸好还算轻松幽默,看了心里不堵,感觉看了一喜剧温情小品,凑合吧。
对黑色幽默不大喜欢
一部丧片。
70/100 WTF类电影。前半部分好比一个苦逼生活状态的独白,中间Tony的加入让Ruth的生活有一丝的生机,直到最后暴力血腥让我连呼WOC,无厘头白痴而不失趣味。结尾不满意,我还期待能有什么亮点。
2017圣丹斯美国剧情片竞赛评审团大奖。一开始是typical Sundance no-brainer soft love story, 中间有点脑子了,后面变成no-brainer weirdo crime comedy. 后半段有点科恩兄弟早年的感觉。这故事很容易拍成两星网大(现在是四星网大),所以故事无厘头一点没关系,严肃认真煞有介事地拍说不定能找补回来。片尾字幕说导演的公司叫Ruth Heart Tony, 有点意思。
有正经也有幽默 还不错
每一次的WTF都把观感推向新高度,以后就指着Elijah开年怪鸡了.......
hhh尼玛活生生拍成了喜剧,2017年第一部佳片。
一口气看完,结尾竟然是HE?!必须加一星,不管世上有多少混蛋,至少我们能选择不和混蛋过日子不是么?
这哪是幽默,这是奇葩啊,不找戒指找笔记本电脑了
不知道在发什么癫。。。
神经病电影、
这片和“全能侦探社”是一个班底吧,实在是太丧病太好笑了。黑色荒诞的故事带着生活的中二气息,美国人民身边从来不缺神经病2333333333333
完整版96分钟37秒,谁改一下。
《上帝保佑美国》的即视感,自从有人意外死亡就变成了《隧道尽头》。要是跑进森林后改称《瑞士军刀男》更带劲
看了几分钟想起来几年前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这次忍完了。
最惊悚的是取了则么文艺的片名
为悲催而悲催 生活的积极点不好么 现在巨讨厌这类自以为是的self p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