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时刻被一种无望的感觉包裹。
这种无望基本是影片呈现的生活带给观众的感觉。
毛舜筠饰演的家庭主妇黄金花的最大无望来自于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凌文龙饰)。
影片没有选择励志片那样让儿子最终更接近正常人,因此聪明地躲开了庸俗的煽情套路,也更加重了无望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通过黄金花接受采访时一句话,像一把刀子一样直插人心:“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1.如果说需要人照顾的儿子是黄金花无望的根源,那吕良伟饰演的习惯性出轨的老公彻底把黄金花推入无望的深渊。
就像黄金花对小三说的那样:我恨你不是你抢了我老公,而是抢了我儿子的爸爸。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儿子一犯病就自残,爸爸就要制止儿子,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身上留下了很多被儿子抓伤而留下的疤痕。
在爸爸离开的日子,儿子又犯病了,这次换做黄金花来制止儿子。
一个妈妈如何在体力上战胜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
所以等孩子安静睡去后,黄金花在黑暗中边流泪边忍着身体的抖动。
生活想要让你体会无望的滋味,不会一味让你消沉下去,会让你尝试多次看似的希望后,自己得出生活无望的结论,这时心如死灰才是真的无望。
所以在老公离去后,黄金花迎接了第一次希望——如何完美谋杀小三。
为了找到完美作案时间,黄金花带着儿子跟踪小三,认真记录小三的生活规律,寻找小三独处时间方便下书。
然后又从港片得到启发,先从香港去深圳,留下出行记录,然后再从深圳偷渡回香港,杀掉小三,神不知鬼不觉。
第一次因为暴露在电梯的闭路电视里,黄金花只好作罢,第二次因为儿子的阻拦,也没有成功。
感觉希望触手可得,下一秒却遥不可及!
还有比这更无望的事情吗?
在黄金花两次准备谋杀小三中间,有过放弃谋杀过好生活的念头。
她开始和周围婆婆妈妈们聊天,一起去唱K,儿子和她也更亲近,她自己还找了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和儿子。
就在黄金花自以为生活朝着美好前进时,小三找到黄金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酸话,无非就是讽刺黄金花年龄大,生了个傻儿子,活该老公和人跑了之类的。
然后要和自己离婚的老公又偷偷找到儿子,最后还致使儿子走丢。
接二连三的不顺利才又让黄金花重拾杀死小三的想法。
2.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omorrow is Another Day,源自《飘》里女主郝思嘉的一句话。
可以理解为明天会更好这种带有鸡汤味道的激励人心的话。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过一天算一天这样消极的厌世想法。
生活的不断重复、循环,仿佛把黄金花困在了当下。
眼下的麻烦事让她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想其他父母一样,展望美好的未来。
最开始的麻烦事是照顾老公、儿子的饮食起居,同时要面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发病,接着就要处理老公出轨,小三找上门这种烂事。
老公离家出走后,黄金花既要面对生存问题,又要照顾儿子。
在老公幡然悔悟重新回归家庭后,黄金花也没有高兴、没有责怪,有的是对未来的绝望:“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还有什么比没有希望的明天更让人绝望的吗?
3.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
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
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
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
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下班之後看的18:20分場次一個人 全場也只有我一個人 淚流滿面兩次 看完之後又一個人去吃了牛排我之前看過這部電影的預告片 時間太久 我已經忘記這部片子在講什麽了 所以在看的時候是完全不知道故事是怎麽發展 劇情的話跟〔一念無明〕很像 都是講弱勢群體的生活 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的群體原先我不瞭解自閉症是怎麽樣的 我只知道不愛說話不愿與人溝通 看完之後我去搜索了自閉症的相關資料 對自閉症的症狀有了一定的瞭解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临床表現為:語言障礙 、社會交往障礙、 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智能障礙〔1.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
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
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
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搜索到的關於自閉症的資料光仔是自閉症加中度智障 生活無法自理 如果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 會打自己 自己打自己打到要住院的地步 黃先生說兒子一開始只喜歡媽媽不喜歡他 他和光仔唯一的聯繫就是一道道傷疤 他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 才讓光仔能夠牽他的手 讓光仔能夠接受他 七年啊 要花整整七年的時間 一位父親才能走近兒子的心裏 他無法去接受爸爸又能在見到小朋友時伸出手表示想跟她玩 我從這部分的解讀是光仔其實是能夠感知到爸爸他做了對不起媽媽的事 所以一開始無法去接受爸爸 後來發現感受到爸爸的愛才開始接受爸爸 他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只能通過哭鬧或者畫畫來表達 他能夠感知身邊人的情緒 他能夠知道正在發生什麼 導演會以對物品的特寫來表達光仔他能夠感知到這些東西 一個人能夠感知愛和恨能夠感知七情六慾到卻無法表達出來 和這個世界沒有通道 只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 也只有自己才能聽懂自己的語言 光仔這個人物太過於複雜 我無法去讀懂他 也無法去感同身受他 光仔很喜歡魚 〔哎呀呀〕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电影叫《海洋天堂》,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当时的我哭出了一片汪洋大海。
最近,老师又推荐了一部电影《黄金花》,着重讲母亲和自闭症儿子的故事。
母亲叫黄金花,父亲搞外遇,暂时离开了家,母亲一个人很艰苦的带孩子,但是她又不甘心丈夫一个人逍遥自在,一心想杀了小三,每天做着精密的杀人计划。
这一切都被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看在眼里,她以为儿子不懂,其实儿子是懂的,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
最后,在母亲准备实施计划的时候儿子用画将内心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母亲了解到儿子的心意,也不愿他变成杀人犯的儿子,更不知道如果事情暴露,儿子该怎么办,所以她放弃了。
而最终,父亲在离开家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回忆他和儿子的往事,感受到他对儿子的爱,意识到不只是他一个人过的很艰难,其实妻子比他更艰难,所以他也回心转意,回家了。
影片的结局是完美幸福的,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也是每个家庭想达到的一个目标。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在一起,每个人都健康快乐,对父母来说,不求儿女有多大的建树,只求平安。
从影片中母亲的角度来说,这是当代大多数母亲的形象,不仅要挣钱,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应当的,没有谁规定这些事必须要女性来做。
但是一代代人似乎都是这么过来的,女性虽然有了话语权,终究还是避免不了打理家里琐碎的杂事。
对黄金花来说,雪上加霜的是儿子一直需要人照顾,丈夫抛弃家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来扛起整个家庭。
所有的烦恼没有人可以倾诉,还要经受邻居的闲言碎语,所有的这些他都挺过来了,熬过风雨便是彩虹。
这部影片应该是双向救赎的故事,母亲没有放弃儿子,儿子让母亲放下了恩怨,最终皆大欢喜。
倘若其中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结局将完全不同。
如果母亲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放弃了他,她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如果儿子真的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父母都没有感情,那么会酿成怎样的悲剧呢?
《黄金花》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是需要关爱的,他们能感知到外部世界,只是走不出来,但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为父母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耐心,终有回报。
因为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生命里绽放的黄金花。
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儿子再加上出轨的丈夫,女主思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了。
毛舜筠、凌文龙、吕良伟的演出技巧当然都很不错。
但真的要说到已入佳境的话,似乎还差一点火候。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评价一个演员演技的好坏,是通过他塑造的那个人物,这个人物必须是比较特别的,精神状态不同于大众的,把他塑造的越是尽透,越是重口味,就越受肯定。
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不可取。
再说整个电影的格局不大,环境显得狭小和压抑,几乎和人物的心理氛围形成一体。
很香港,让人跟不舒服。
主题线条很单一,如果电影再延长半个小时,观众一定会觉得乏味。
前段时间,网络上似乎刮起了一阵“那些年被惊艳过的90年代的港台女明星”的怀旧大风,一大波旧照席卷而来,年轻时的她们简直秒杀现在一大片所谓的当红花旦啊!
王祖贤、张曼玉、林青霞、刘嘉玲、关之琳、邱淑贞、朱茵、钟楚红、黎姿、周慧敏、李嘉欣......拥有盛世美颜的她们简直好看得让人窒息!
等等,你们是不是都忘了还有她!
毛舜筠!
她的美,连当年的哥哥都忍不住心动!
emmmmmm......虽然她以前的画风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家有喜事》中骑摩托穿皮衣的男人婆无双表姑妈、《花田喜事》中脸上印着红色胎记的仗义母夜叉、《水浒笑传》中堪称史上最淫荡的潘金莲,大多都是些装疯卖傻、故意扮丑的角色......
然而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刚出道时的她,其实是走清纯玉女风格的。
例如《鹿鼎记》里的沐剑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曾经,她是“既能驾驭玉女,又能扮丑搞笑”的典型代表。
如今,她的风格渐渐转变为成熟而稳重,比如《老港正传》里贤妻良母的陈秀英和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早熟》。
当然,更加少不了的是今年让她夺得影后的《黄金花》。
黄金花导演:陈大利编剧:陈大利类型:剧情主演:毛舜筠,凌文龙,吕良伟,刘美君,冼色丽片长:95分钟
毛舜筠饰演的黄金花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
她的日常除了买菜煮饭做家务之外,就是无时无刻盯着随时可能做出傻事的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听起来是件多么悲惨的事。
但对于她来说却是幸运的,因为她害怕的是待她离开以后,儿子再也没人照顾。
生活已经很艰苦了。
然而她的丈夫偏偏在这种时候出轨!
其实她丈夫也不是第一次出轨了。
早在她还怀着孕的时候,丈夫已经背叛过她一次了。
所以对于她来说,只要丈夫正常交家用、正常回家吃饭、正常抽时间出来照顾儿子,只要别表现的太出格,她都可以忍。
然而,她的丈夫不仅没有正常回家,而且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小三还明目张胆跑来她家!
这是在宣誓主权吗?
这次她还真忍不了了。
第一步,她采取“一哭二闹”的方式;
结果她公头也不回地走了。
好吧这招似乎没多大用。
第二步,她瞄准小三,准备直接拿水果刀怼了她.......
结果她的行迹被一帮师奶发现了。
所以她只能暂时收手。
当她正准备放下一切安心过日子的时候,小三却跑到她面前跟她开杠!
这妖艳贱货竟然如此大胆!
看我不收拾你!
她再次准备好水果刀蠢蠢欲动......
然而这一次却被她儿子阻止了。
最后以母子俩抱头痛哭结束了这一场错误的“杀戮”。
值得庆幸的是,她的丈夫也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再次回归家庭。
原本,根据“女性独立自强”和“关注自闭症人群”这样的题材选择,《黄金花》理应定位成一部潸然泪下的情感大片才对。
然而导演却掺杂了鬼片、警匪片等的种种技法,再加上剧情中的黑色幽默和人物之间的趣味互动,为影片增添了一层奇幻悬疑和轻松亮丽的色彩。
毛舜筠的演技不用说,她将黄金花这个经历婚姻破裂、生活压力后仍然选择勇敢面对无畏前行的坚强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饰演她儿子的凌文龙,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他在片中没有台词,只有肢体动作,无论是跑步时的跺脚、控制不住的乱叫、还是发病时狠命地拍打自己,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毫无刻意表演的痕迹。
这样的爆发力和掌控力让观众一度以为他本身就是自闭症患者......
《信息时报》曾给予评价:《黄金花》在剧作上不算非常成熟,但当中显示的质朴真诚以及人文关怀,足以让《黄金花》展现质感。
《南方都市报》也曾这样评价:从客观上来讲,《黄金花》的短板也很明显。
复仇狂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复跳转,因为单薄的细节和单调的情节,多少造成了影片的分裂;故事的内核多少还是俗套的,而且格局有限;导演第一次的执导也没有避免生涩的手法和稍显稚嫩的表达 。
导演陈大利是个新人, 这部处女作《黄金花》,他用了5年的时间去修整。
对于电影的名字,他说道:我觉得黄金花三个字非常灿烂,这个女人很伟大。
写这个家庭的时候,我想把一个正能量的价值赋予给他们,给他们一个祝福。
同样,这部电影的英文名翻译为 :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印自《飘》里女主郝思嘉的一句话,理解为明天会更好。
影片中的他们虽然过得很苦,但同时也无比向往美好。
当黄金花还在为自己的艰难处境感到悔恨和烦恼的时候,她不曾想过平时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师奶也曾经历过一段丧夫的黑暗时期;当她以为儿子就只能这样下去的时候,其实儿子什么都懂,只是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
艰难的日子被层层剥离,人性中的美好瞬间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显得闪闪发亮。
生活很苦,别忘了加点糖。
“做人真是不容易,对吧。
”“有多难啊?
其实就看你放不放过自己。
”生活不会因为你放弃就会就结束对你的压榨,在夹缝中寻找阳光,哪怕只有一丝,永远朝着光的地方看,世界其实没那么糟糕, 唱歌跳舞不会让黄金花生活有质的变化,但至少她能从生活的夹缝中找到一点让自己稍微灿烂一下的阳光。
开心也是一点,不开心也是一天,无力改变世界,就去接受吧,tomrrow is another day
很庆幸陈大利导演能有这部注重社会意义现实题材的《黄金花》,关注自闭症和智障群体。
4月15日的第37届香港金像奖4次提名也是对本片的认可和关注。
本片儿子的扮演者 凌文龙的演技深刻的传达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点滴和他们的世界,毛舜筠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演技实力展现—— 一个母亲的不易和陪伴的点滴。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戏,4月20日全国院线上映。
作为一个从业者很清楚的知道这部片子的票房不会好,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冲突,没有炫彩斑斓的视觉冲击,没有当红巨星的流量保证。
是一部带有明显生活色彩的类纪录片(有点偏向)但是电影的意义不止于此,展现一种人文关怀和引起更多观众的思考更值得我们去推崇。
我不是说这部片子绝佳,但是看到你会有所思有所感。
电影结尾画面电影节奏缓慢,讲了一个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
妈妈为了儿子,没有一走了之,为了儿子没有去犯错。
父亲为了儿子,重回家庭。
而看似什么也不知道的儿子却把妈妈画成魔鬼,他其实什么都懂。
电影不可以煽情,平淡的讲着一家人的真实故事。
演员演得真实平和不过,如果你身边没有类似的患者你可能无法感觉。
在我小时候,身边有好几个智力障碍患者,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类型。
我的印象中有个小朋友一直是爷爷在照顾,我也从来没有在学校里见过他。
而另一个同学和我一样年龄和我们也是很好相处,最近一次看到他是在公交站牌下,他支了一个小摊位,模样几乎没改变老天对他真是“平等”电影里父亲说我以为自己很辛苦,后来才知道你比我更辛苦,电影总算完美。
电影的观点似乎是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而林师奶问光仔你知不知道参赛者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原来母亲真的在参加一个比赛,如果白发人送黑发人,妈妈就赢了。
一部电影把我从中土世界拉回现实世界,说实话,电影好不好看,还是得看观影人有没有共鸣。
能拍出一部众口皆碑的作品,那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就在于能表现出人性共通的那些点,打动观影者。
并非小众题材就没有佳作,只是看得人不同,自然感受不同。
整片的收尾感觉欠缺了点功力,前段和中段拍的非常棒,有平铺直叙的简单却没有乏味,戏剧冲突的几个点间隔也放置的刚刚好,在这些重点之间穿插的小片段也能感受到导演的心思。
毛舜筠的表演配得上影后殊荣,就是最后跳舞那段的眼神,总让人跳戏到花田喜事之类的喜剧片表演。
不久前揭晓的本年度香港金像奖,带给我惊讶的,倒不是影帝的归属(古天乐)或最佳影片(《明月几时有》),因为它们都有些许“好猜”。
除了这些外,《黄金花》夺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两个大奖,无疑更加令人侧目。
黄金花与老公一切照顾患有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 20 年,辛苦的生活促使丈夫去找小三,于是黄金花产生了手刃小三的想法,儿子成为她布局“不在场证明”的关键点。
她在幻想中杀死了小三,在现实中迎来了救赎。
香港庶民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深入人心的作品,比如许鞍华的《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或是去年那部同样拿下金像影后的《幸运是我》。
这些电影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都胜在朴素、扎实,用平平淡淡的手法去讲述,演员真挚动人的表演便能顺畅地递到观众的心头,不需要过多乃至过度的编剧技巧、戏剧冲突,就可以积蓄起情感力量。
显然,对生活本真的观察与思考,提炼出打动人心的细节,再将这些与演员的表演融汇,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的复杂之处。
《黄金花》在某些时刻,是同以往这些佳作殊途同归的。
例如影片的开头与末尾都以访谈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出黄金花为照顾自闭症的儿子生活起居的诸多不易,“白头人送黑头人也是一种幸福”等台词更是引发观众的共情。
但这也几乎是电影在形式上为数不多的仅存亮点。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电影在类型混搭上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大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靠向了犯罪类型片路数,用不大入流的炫技方式来描绘黄金花如何盘算策划杀死“狐狸精丹凤眼”小三。
可以设想,如果规避掉这大段情节,专注于中年危机(丈夫出轨后的家庭/人到中年的状态)、底层香港市民的生活展现、自闭症关怀、家庭母子亲情这四个方向上互相拉扯堆叠出有层次感的叙述,那么影片也许不会到如今的地步。
黄金花准备靠老港片中的“离港-偷渡入境”来制造不在场证明,再持刀通过没有监视器的地方,潜入小三家中杀死她。
这套“颅内杀人”总计幻想了两次,也即将要付诸行动,带着儿子制造不在场证据,但最后还是停了下来。
如果说第一次幻想还因“电梯监视器”显示出其一定的现实性,那么在第二次幻想中,导演用血红色调与母子“一起杀人”的超现实幻想场面,使电影一不留神便滑向了引发强烈噱头与巨大反差感的设计,从而破坏了故事本身。
大量的闪回与炫技的镜头,予人浓厚的割裂感,所谓的“知音体”“故事会式”的手法,被用在了这些段落上。
不少桥段想要拍出不同于简单塑造出的现实情境,但不会走路便想得去跑,连基础的现实都几乎被剥离。
据导演陈大利说,最初在向资方“卖故事”的时候,他着重强调的卖点是“一个师奶杀人的故事”(听上去简直像是差点彻头彻尾知音体的B级片项目)。
因为最初要用两三分钟去说服老板投资拍摄,不耸人听闻,便没有拍戏的机会。
但在拍摄时,主创悬崖勒马,焦点逐渐换成了“母子情深”,所幸的是,也正因这个转换,电影其他的部分显得问题并不太大。
“剧本一路成长,其实故事是没怎么变过,只是焦点变作了母子情,将情感放到了最大。
”真正令这个不够优秀的剧本,“鲜活”起来的,则是毛舜筠与新人凌文龙富有层次和内容的表演。
他们是影片的灵魂人物,拯救了糟糕的《黄金花》。
毛舜筠在《黄金花》中的表演了一个不断被生活裹挟的女人。
她有着悲伤、自责的过往,同时又困在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照顾儿子的生活之中,还要面对中年危机、丈夫出轨离家的残酷现实,准备做出极端的报复行为。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由此而来,毛舜筠真正做到了将生活经历与观察化入角色之中,眼神与肢体都非常地真实、细腻,捕捉到了大量家庭主妇在生活中的细节。
对不少人而言,毛舜筠最有名的身份大概还是张国荣的前女友,但实际上她的表演也一直备受认可。
毛舜筠之前的代表作大多以喜剧为主,《家有喜事》、《情圣》、《花田喜事》等,虽然创造了一系列令观众难以忘怀的角色,但这些作品的确很难在评奖的体系上出头。
入行42年来,毛舜筠曾入围过两次金像奖最佳女主(《老港正传》、《大丈夫2》),这次凭借《黄金花》击败张艾嘉、周迅、周秀娜和邓丽欣拿下自己的首个影后,上台发表感言时,她甚至几度语无伦次,饱含着背后的不易与辛酸。
与她对戏的新人是香港话剧团出身的凌文龙,他在电影中同样贡献出了相当出彩的表演,并凭借光仔这个角色拿下不少的提名和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出演罹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的病人角色,演员需要大量的情绪投入,否则就会呈现出不够自然的肢体语言。
而凌文龙的表演则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包括在街上与其他人的互动,激动时的反应,或者是在遭遇性刺激后的躁动,这些自闭症患者的特性都被他牢牢抓住,给人万分真实的直观感受。
此外,凌文龙与毛舜筠的搭戏也够有料可看。
不仅是因为这两个角色的特殊性,使得演员的表演能够有张有弛、有动有静;更关键的点在于,二者互相间的情感联结,通过两位演员的互动被展现得异常到位。
《黄金花》就是这样一类小成本电影的范例——就算导演与编剧问题良多,但却还是能让观众沉住气,并为之深深打动。
因为出色的演员们(毛舜筠、凌文龙)真挚动情的表演,令每单场戏的内部都有了很高的完成度,使观众的眼神离不开他们。
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 / 风影电影纪
最喜欢毛舜筠在K房和刘美君江欣燕大唱<风的季节> 好像把生活的压迫都释放了 儿子发癫的时候 黄金花才发现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最后还是接受了儿子父亲的回归 最可惜的是电影把重点全放在杀小三上 有点无聊 更喜欢看母子的互动 当然毛毛演技碾压香港各小花还是无悬念的 好喜欢刘美君!
我也只是需要借一部电影好好哭一场。 哀伤通通带走 管风里是谁
对于香港的温情的小品,我向来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即使全片从头到尾,也都只有演员的演技这一个看点。
毛毛的表演入化境,儿子也非常好。只是后来那小三就不见了?
导演手法稚嫩全靠演员撑着,不过毛舜筠模样有点过于体面
开头的日常影像还蛮喜欢的,以为是又一部《天水围的日与夜》,但后面风格就有点走偏了,想杀小三的戏拍太多了,情节的推进(夫妻争吵、丈夫出走、儿子走失、父亲回归)也很快就到达了瓶颈,看起来更像一部公益宣传片
如果想从电影里全面了解香港,那此类题材的片子必不可少。
我不是介意你抢走我老公,我是介意你抢走我儿子的父亲。一个女人为了让自闭症儿子有一个完整的家无数次忍让老公的出轨。期待光仔mo姐拿奖,下次再见到光仔我不会把你拍成一米二了!
技术环节全面平庸,编剧和导演小格局编出了一部强行煽情的香港电台情景剧,而且有80分钟,白白浪费演员。
不明白为啥有人觉得格局小,导演就是在讲一个小家庭的故事。众生皆苦,唯一感到温暖的是低下阶层之间的互相依偎。
一颗星给风的季节 全片两星 心疼毛舜筠
拍的这叫什么玩意
什么玩意…
大埔的日與夜,「打小三」打出了弱智兒的「覺醒」,有點夢幻,不失疼痛。
剧本乏善可陈,叙事节奏和拍摄手法充其量是新秀导演勉强几个水准而已,毛舜筠终于凭此片拿下金像影后在我看来过于牵强,感情分占了大比例而已。就演技而言远远不到影后的火候,还有就是香港本土女演员也真的没人了。香港的片子和演员和这个城市一样,已经没了自己的精神只剩情怀而已。
自闭加中度智障,是一个十足考验家庭稳定性的设定,凌文龙蹦蹦跳跳,自己打自己,情绪忽然爆发,让这个角色很好发挥了折磨人心触发同情的效果,当然也对其父母遭受的万般痛楚感同身受,父亲浑身伤痕,母亲忍泪吞声,多次幻想着手刃小三,也是值得理解。
主题是温情家庭片,掺杂了自闭症儿子、中年危机的妈妈、出轨又回归家庭的爸爸,还夹杂了一个幻想中的情杀案,导演塞得太满了,把控能力又不足,拍成了个四不像,劝导演放弃温情细腻片吧,老老实实拍动作片挺好的。
真的真的好辛苦啊,女主失魂落魄的样子,诠释的很好,感觉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被带走了一样,还有最后的杀人环节,应该只是巧合。
虽然很真实,但松散到无法像部电影,连纪录片都不能算,唯一好的就是毛毛的表演,想到她年轻时和哥哥演大富之家的飞扬,唏嘘不已
除去那个滤镜中的杀意,换成与生活的抗争,会不会更有助于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