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重点放在前半部分,后面几集又变成走马观花了,感觉很着急的样子,可能是有人催赶紧结尾上架。
我也是重型机械公司的一员,你说麓山像三一徐工什么的,我只能说产品像,但是他们不是国企,是私企。
国企里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威,利润不是第一考虑项,公司的方向由一把手拍脑袋决定。
我们的产品是定制化的重型设备,单价从千万到亿,至于挣不挣钱真不知道,因为工序太多零件太杂,成本核算只能最最基础的,但是这种大型设备国外也不想做,人家聪明,买的就是你们的整机,人家就负责检测你的各项零件,指定关键部件的采购厂商。
整机制造听起来很厉害,其实利润远比不上单件小批量的核心技术,又好控制成本,又能专注创新。
这部剧在于它强调了实业强国,靠玩金融,玩互联网,玩p2p,带来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国企倒闭的越来越多,一些不挣钱但是核心的技术研发的越来越少,科学家不谈科学谈钱,当然说这话是有些装逼了,但是还是希望国家可以加大对实业的投资,还有智慧车间这东西只能是样板车间,越定制化的东西,越难以用机器人
开局到十集一度停追,但耐不住本身立意有高度,老戏骨演绎诠释管理层精彩,虽处在考试备考期间还是安排两晚上+一深夜追完大部分剧集。
方锐舟、明德江和卫冲之人像出彩、个性鲜明,足够摄人眼球~看到第二十集以后画风逐渐明亮而且追到最后不烂尾,点赞整体来看,剧情主线矛盾逐个袭来逐个化解,作为支线的人与人的交集感情线也较能打——温暖且免俗(可能与个人阅历少有关)。
意犹未尽地提一句,就是关于后面29-36集:真是一集比一集扣人心弦!
亮点是,作为工业剧不仅题材新颖而且因为有现实紧密相连,愈往后愈不容易追得心累,也愈发似装了“安全带”坐“过山车”一样不仅轻松解意且精彩纷呈。
上一部让我全情投入的献礼片还是《山海情》。
也许是从小在工厂长大,我喜欢麓山之歌是要远胜于山海情的。
这部电视剧由若干个重要事件串成,从重工还金融到高原试验,从和外国公司打知识产权的官司到民企国企合资的液压公司,再到最后的机器换人计划。
能感受到我们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步脱离靠人海战术去拼产能的年代了。
智能生产逐步替代可能会疲倦的手工,但是却不放弃大国工匠,老手艺不失传。
这些年我在北京生活,北京高楼鳞次栉比,有时候会感觉工厂已经距离我很遥远,甚至会觉得实体业已经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周围充斥着带货、直播、流量,似乎微信里每个人都想靠卖东西来赚我的钱。
曾经出现在这座大城市里的大型工厂如果转型成功,就会变成了文创园,一种历史回忆的象征,如果转型失败,不上不下,供养着一些没什么奔头的职工,周围有些萧索破败,除了卖地,不知道未来在哪儿。
这部电视剧让我感觉很燃的地方便是这些工程师们为了自主创新工程机械中的泵,没日没夜,奔赴高原,对数据精益求精。
其实我们这个国家缺少很多“心”,比如芯片,虽然有很多工程师为之奋斗,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道阻且长。
我在工厂中长大,也在工厂中工作过,小时候生活的工厂,生产火车中的电机,工厂中也有很多合资公司,日立、捷力,小时候只觉得在合资公司上班的人工资一定不菲,从这部剧中了解,有时候合资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无奈,外资控股,我们只能做简单的工作。
甚至从这部电视剧中我突然顿悟了招投标这个方式的意义所在。
长大后我在工厂中工作,整个工厂工资最高的人事技术开发部的,可是所谓的技术开发部是这样的,把外国某种图纸,改一个挂钩,类似上下挂改成左右挂,就成了一张新的图纸,去申请一些奖金。
其他的时间,苦练踢毽子,于是他们成为了全厂工资最高,而且踢毽子水平也不错的技术人员。
时间久了以后,曾经学过的真技术也被踢毽子的真技术所替代,如果练就一身不错的体格也算有所收获,可他们除了踢毽子,还热衷于KTV唱歌喝酒,曾经还闹出过一些不太道德的事情。
于是,整个工作生涯,除了技术没进步,其他从体重到酒量都进步了。
希望我们的未来多一些真正的技术工作者,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也希望实体经济未来前景一片大好,让我们的学生不要想着毕业区做直播,做网红,而是真的脚踏实地,实现理想。
9月8日,电视剧《麓山之歌》在央视一套播出至第27集。
剧作对中国重工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容进行深度展示,塑造了很多丰富立体且值得尊重的角色人物。
因此,这部电视剧在观众当中形成了非常不错的口碑,部分平台当中,更是近乎清一色的五星好评成绩。
老编全程追剧之后,有一个个人看法:马大庆角色是《麓山之歌》剧情成立的重要前提,演员任正斌对这个角色的实现程度,直接促使该剧成为今年以来真正的优质大剧之一。
电视剧《麓山之歌》讲的是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们、工程师们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寻求更多科技创新,从而带领麓山重工重新走向辉煌的故事。
同时,麓山重工能够提供给年轻人这么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甚至于能够培养出创新型的青年人才来,依赖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是千千万个无私奉献的“马大庆”(一位老焊工),是老一代重工人的几十年拼搏,造就了麓山重工这样的平台。
所以,对于电视剧《麓山之歌》而言,“马大庆”角色其实是老一代重工人的典型代表。
是怎样的一代重工人,让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诞生自己的重工企业,再到可以提供给青年一代科学家们继续创新的平台呢?
“马大庆”要集中回答的,便是老一代中国重工人的精神品格与生活气质问题。
对于演员任正斌而言,也只有通过马大庆角色的塑造,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整部《麓山之歌》的科技创新之路,才算是正式成立。
基于《麓山之歌》的剧情内容来论,我认为,演员任正斌是这部电视剧当中最不容小觑的戏骨级演员,他通过自己多角度、多层次的角色塑造方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让观众们明白,就是马大庆这样的老焊工,为麓山重工这样的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在马大庆角色的塑造上,演员任正斌的演技,是钢与柔互补出现的——演技的炉火纯青,也往往就是那一星半点上的尺度拿捏,多一分则过火,少一分则寡淡。
演员任正斌带来的马大庆角色,在不同的场合当中,是不同的性格层次,这种丰富而立体的角色塑造方式,真的是有角色深度思考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演员才能具备的。
请剧迷们允许我展开分析一下这个角色。
演员任正斌善于“在关系当中拿捏角色”。
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马大庆角色。
《麓山之歌》当中,马大庆刚一出场,演员任正斌拿捏的便是老焊工和麓山重工之间的关系,在演技钢与柔的选择当中,任正斌选择了要把钢的内容给的足一点。
因此,一个在技术上一丝不苟、质量过硬的马师父形象便立住了。
尤其是画面当中,角色焊接的内容,让观众觉得,这就是一位老焊工的样子,没有丝毫的偏差。
而在敲打自己徒弟焊接作品的时候,老师父真的是承载起了质量过硬的形象。
作为工人,任正斌塑造出来的马大庆角色,让观众们相信,他就是几十年来和焊工工作打交道的,骨头是硬朗的,气质是健硕的,精神是高昂向上的。
在任正斌的表演当中,观众们愿意相信,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感,才能带来新中国重工企业的辉煌。
在处理老焊工角色与麓山重工的关系之外,演员任正斌也把角色和妻子的关系处理的非常精准,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位朴实、善良、做家庭稳健基石的丈夫形象。
这个时候,演员任正斌对于丈夫角色出现的马大庆,就拿捏出了钢与柔之间,柔的一面。
这种柔,真的是具备中国男人的典型代表性,我想,很多女性观众看到这样的角色形象,都会非常认可的。
而且,这种柔,是多层次的,不是一味的软弱,而是做好辅助工作的同时,也不愿意折损妻子品格的柔。
最为典型的桥段例证,第9集当中,妻子只要说谎签字,就能保住马大庆儿子的铁饭碗。
这个时候,宋师父将要不得不说谎的时候,任正斌老师实现的马大庆,以柔的方式反对,只用了眼神和眉毛的表演,便把角色情绪全部传递到位了。
这场戏,可以看做是演员在演技层面上的至高境界。
《麓山之歌》当中,马大庆角色学习针灸,为妻子治疗,此间,任正斌老师的的表演,真的令人动容。
而稍后,他更是把患有精神疾病的卫冲之接回家中,和妻子一起照顾老卫。
任正斌老师在这些温暖的剧情内容当中,演技上当中是柔软的,但软而不散,让观众感受到人性最大的温度感。
而这样的温度,对于我们的时代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
在处理角色和卫丞这个“儿子”之间关系的时候,任正斌老师拿出了老工人阶级的憨厚来。
这个儿子,并非亲生,但在大是大非上,老工人马大庆立场明确,往往让观众泪目。
卫丞的麓山一号面对资金短缺,马上成功的实验可能要停工,这种局面之下,卫丞向工人兄弟们求救。
马大庆把攒了一辈子的钱,以银行卡的方式拿捏卫丞,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支持,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其实更是老一代重工人对于企业发展的无私奉献。
马大庆拿银行卡给卫丞的那场戏,任正斌老师的表演,是柔呢,还是钢呢?
这两种表演其实是并济的。
柔的一面是,任正斌老师对角色实现的过程当中,言谈举止,都是老父亲的温文尔雅,钢的一面则是,谈吐之间,透露着老工人阶级的果断与义不容辞。
可以说,这段戏,任正斌老师是以柔的方式演钢。
在处理角色和马炎这个亲儿子之间关系的时候,任正斌老师的表演方式,又变成了以钢的方式演柔。
剧情内容当中,马大庆有两场戏是打儿子的。
一场,在家中,儿子对卫丞出言不逊。
另一场,是在麓山重工的车间当中,儿子擅离职守,造成了事故。
这两场戏,马大庆都是直接抡椅子、上脚踹的。
可是,这些戏份,看是是刚硬,是脾气的暴虐一般,但处处都是老父亲对于亲儿子真正的爱,又是极度柔软的。
任正斌老师的呈现方式,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马炎的父亲,就是几十年恨铁不成钢的父亲。
这个尺度的拿捏和把控,已经到了分毫不差的程度上。
后续的剧情内容当中,马炎也实现了成长,马大庆对儿子,也是尽心尽力地帮助。
一个成功的儿子背后,真的站着默默付出的父亲。
而老父亲的这份付出,可能往往藏在一份刚硬当中,却在最柔软的地方,戳痛观众。
任正斌老师的表演,恰似这种百炼钢与绕指柔。
乃至于包括处理角色和徒弟之间的关系,柔的一面是,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徒弟度过生活上的难关,钢的一面,则是努力拒绝徒弟的辞职申请,认为还是应该保持住自己工人阶级的身份等等。
在马大庆这个老工人身上,通过演员任正斌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观众们获得了答案——中国重工为什么可以从一穷二白,走向最终的辉煌——决定因素,依旧是人,是工人阶级的钢与柔。
《麓山之歌》当中,任正斌老师的表演,是对老一辈焊工的最好讴歌。
而在这些老焊工身上,最大的精神闪光点,则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为国家之振兴、民族之富强,添砖加瓦。
一个角色,只有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才能更为饱满高昂,演员,亦然。
老焊工马大庆这个角色,免不得让人想起“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同志。
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作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倾心传艺,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
对于演员任正斌而言,老编之所以为这个角色动容,正是因为,演员功底深厚的演技,放在了真正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角色身上。
好的演员,遇到好的角色,应该通过剧评的方式,给予点赞。
(文/马庆云)
角色都各有优缺点,形象鲜明。
是我最近喜欢的剧,但不能看得太仔细。
但确实细节很多有点奇怪,尤其是在科研的部分。
真的很多跟国内科研环境不相符的地方,实验相关的部分看着太别扭了,倒是挺像美剧里的🤦♀️以后相关剧组麻烦多看看聊大国重器的纪录片,国内的实验室(除了特殊需求)基本不会有那么暗的照明,墙不会刷大片深色漆,有窗户通风。
最最让我生气的场景是长测成功在实验室开香槟那段!!
差点没把我给气死!
在实验室喝东西已经是犯错了,何况是喝酒!
至实验室安全于何处!
而且是在大学实验室!
院长看到能气到螺旋升天!
国产剧稍微多了解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一点吧,这种时候符合一般规律的庆祝场面甚至还不用多浪费支香槟,只需要一句:“大家收拾收拾,各自把手头的东西整理好,今晚头请大家吃火锅吃烧烤!
”群演:“耶!!!
”又真实又能体现成功的快乐。
距离上次被献礼剧打动还是山海情。
或许我从小在工厂长大,后来又在工厂中上过班的缘故,让我对这部电视剧特别共情。
工厂是整个公司中最基层的地方,车间又是整个工厂中的基层,我曾经去车间和经营室的会计讨论工作,楼下环境嘈杂,有时候工人会抽烟,火光四射的焊工埋头苦干,路过时生怕火星溅身上。
这部剧里面有很多经典台词,比如卫丞低落时金燕子用"纤夫的爱"式拉练跑步,口中喊的口号,还有明总一听说有头疼的工作立马住院不出院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外企要控股麓山,邱省长说,那就竞标的方式来决定,像是拒绝了,又给足了对方面子,看的时候我突然顿悟了政府采购,招投标的含义。
当然,这部剧里有很多不太那么符合现实的地方,比如工程师们,其实工厂里大部分工程师还是以收入为主,像卫丞父子俩这样有情怀的工程师太少了。
我之前工作的工厂,工程师们设计图纸就是把别人家的改动一个挂钩,申报一些奖金,其余的时间便是踢毽子,喝酒吃肉,拿着高工资,锻炼着身体,生活太惬意了,当然这样的可能也不是大多数,所以最后工厂被解散了,他们这样的一旦汇入到北京求职市场这片汪洋里,丝毫没有竞争力,听说还有去做房产经纪的(此处并没有职业歧视)。
这部电视剧里还表现出了我们国产的产品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有质量问题,也有缺少核心技术的问题,我呆丸的朋友就经常拿芯片说事。
不知道大家用国产墨盒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用原装进口的,用很久也没啥大问题,可是国产的没多久就没墨了,需要我手工左右摇晃均匀才可以继续使用,也许是为了提高产能,大部分都用罐装,快速且成本低。
总之,这部电视剧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实体的力量,希望生活中真的可以多一些精益求精的工程师,少一些靠流量直播,博眼球赚快钱的人们。
最后的最后,电视剧里那只牛顿机器狗让我成功种草,结果价格劝退了我。
京东显示:基础款19999元。
那我不如买只柯基(领养大于买卖)
我最无语的就是卫冲之的剧情,一个能力强前途大好的人最后落得精神病的下场,剧里还多次明里暗里说这一切都是卫冲之自己的错,方锐舟才是对的。。。
更可气的是胡七对,一个几乎没什么道德感的人,开局还对自己师傅冷嘲热讽,居然还能理直气壮地对卫丞说一切都是他爸的错,他一个得利者,凭什么这么说?
胡七对还觉得自己是正义使者方锐舟的守护者是吧?
他自己多年忍辱负重、保守秘密?
笑死,自己把买房的首付赌输了,才被方锐舟抓住软肋,之后还升官了。
卫冲之这么多年也算是家破人散了,自己也神志不清地活在过去,他做错了什么?
他一顾全了方锐舟说的大局,没有说出真相,成全了方锐舟,成全了麓山重工的未来。
二察觉自己精神问题后和妻子离婚。
要硬说,他也只对不起妻子和儿子。
结果呢,在剧里,他成了个小丑,什么垃圾也能来踩上一脚。
剧里完全就是各路人马各种明示暗示拉偏架,搞得我恶心的不行。
好歹是一个为麓山重工做出过奉献的人成了一个“贬义词”。
他们年轻时立志要“争峰”的画面,我真得很感动。
要只是有这种偏向,把卫冲之塑造成一个悲剧的世事无常的角色也就算了,结果呢?
就差没把卫冲之从精神病院揪出来,让他看看麓山重工的现在,然后嘲笑他,你看吧,这地方没了你一样搞得好,你说你花了那么多心血有什么用呢,老婆走了,儿子被洗脑了,你兄弟你老婆你儿子全世界都觉得是你太偏执了,太不通人情了,变成精神病也是你的错,更其他人没半毛钱关系呢。。。
尊重,就想问编剧你懂不懂什么叫尊重!!!
其次方霏那条感情线真的太恶心了,小三上位、自我感动、道德绑架。。。
董孟实还搁那演什么欲拒还休、迫不得已、整个世界都在逼我。
对金燕子,各种语言打压,对她的职业各种瞧不起,这不纯纯PUA嘛。
金燕子不管怎么说都凑到差不多可以在老家盖房的钱了,十几万总有吧,只是整个重工业碰到寒冬,所以目前她挣不到太多钱而已。
董孟实呢?
家里欠钱供他留学,我目前没看到一个他和他家人打电话的镜头,他和方霏结婚的时候都没有。
我不知道这两人塑造出来有什么意义?
他被胡七对讽刺肯定会抛弃方霏后,急匆匆地就和方霏结婚了,就好像在证明自己其实是个好人?
我真的笑了,和小三终成眷属了是吧,祝他俩锁死,天长地久。
“作为大国重工题材,该剧追求以恢弘的主流叙事来呈现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低谷、永攀高峰的不凡历程,在创作态度上,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
”
电视剧《麓山之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获得了《人民日报》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剧,《麓山之歌》虽然存在一定的观剧门槛,但凭借扎实的内容和良心的品质,开播首日收视率破1,此后更是稳步攀升,在上周以1.320%的收视率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
豆瓣也为这部剧打下了7.8分的好评,这也算是同类题材剧中比较亮眼的分数了。
正如豆瓣网友所言,虽然这部剧没有一枪一炮,但传达的力量让人跟着忍不住一起热血沸腾。
为何《麓山之歌》能收获一份这么亮眼的成绩单?
一路追到临近收官,小编逐渐明白了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意义。
一、坚守发展理念,掀动时代风云之“歌”总导演毛卫宁和编剧王成刚在剧本的创作初期就达成了共识,“对于工业题材来说,从人物塑造以及事件选择,都采取了直面现实的一种创作方式”。
何为直面现实?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毫不避讳智造转型大潮下的危机与矛盾,用写实的镜头将其一一呈现。
因此,《麓山之歌》的开篇就围绕着国有上市企业“麓山重工”的危机展开。
时代在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麓山重工如今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车间工人何去何从等现实问题。
为了寻求破局,科研人员卫丞、董事长方锐舟、总经理明德江分别走上了三条不同的救活企业的道路。
卫丞有着科学家的严谨和对技术研究的执念,他希望可以利用已经研发四年的“麓山一号”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待到量化生产后开拓市场前景;
方锐舟作为麓山重工董事长,深知老牌国企的未来以及上万员工的命运都背负在自己肩上,为了解决眼下资金的燃眉之急,只能采取“重工换金融”战略。
而明德江虽然和方锐舟同为麓山重工管理层,却并不支持方锐舟的一意孤行,他主张保守保壳,将发展目光对准了环卫机械板块。
三条不同的发展策略让各种人物关系浮出水面,也增强了戏剧冲突感的看点。
观众自然而然能很快被代入剧情之中,并关心起人物的命运、企业的发展等问题,“看得进去”,就是对一部工业剧最好的褒奖。
抛出戏剧冲突后,剧情的落笔始终围绕着麓山重工的发展展开。
从初期的“重工换金融”策略,到中期和海外集团的专利争夺,再到后期卫丞、方锐舟、明德江三人殊途同归达成一致决定开发i5车间寻求技术突破。
最新的剧情中,三人合力说服老工人们同意变卖厂史馆地块,用以支持“机器换人”的技术革新,而这恰恰呼应了副省长邱沐阳最初所提的理念,“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答案就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实体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工人最后会被集体说服,重新燃起雄心壮志参与到这场技术改革的浪潮。
正如《麓山之歌》所传递的那般,它道出了劳动改变世界的力量和重工业传承的价值,也概括了这部剧的主歌脉络:面对智造转型大潮的冲击,工业制作者们必须顺应潮流求新求变,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促进工业发展。
二、创新镜头语言,奏响工业美学之“歌”《麓山之歌》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剧,在质感上一定要“硬”,既要有技术含量,也要有镜头美感。
正如总导演毛卫宁在接受采访时谈论的那样,他眼中的工业美学,一定是以重工业机器为表达主体。
所以在开机前三天,整个制作团队先演员们一步走入拍摄场地,用时三天熟悉、拍摄各种工业机器,并培养对机器的情感,感悟机器的生命力。
只有把机器当作“人”来对待,才能彻底了解工厂整体的运作模式,拍摄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的情感也被注入到了剧情的设计中,比如很多场戏都展现了人物和机器“深情凝望”的过程,在他们眼中,机器是工作中最好的合作伙伴,是生活里无话不谈的倾诉对象,更是技术变迁和个人成长的见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呈现工业之美,制作团队也在拍摄手法和创作理念中进行了开拓创新。
当观众对工厂的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的工作环境时,《麓山之歌》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镜头里,现代智能车间干净整洁,大到自动化的工业机械,小到增添生机的绿植、池塘,包括工装风的造型穿搭也颇为亮眼。
这并非剧情刻意赋予的现代艺术,而是主创在采风中的真实感受,更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缩影。
三、贴合年轻口味,传递新时代能量之“歌”基于年轻观众正在逐渐成为严肃主题剧的核心受众,《麓山之歌》在创作时也进行了一些年轻化的表达。
从人物刻画方面来说,《麓山之歌》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赞颂方锐舟、明德江、卫冲之等的老一辈人的坚守,更聚焦了卫丞、金燕子、董孟实、方霏、马炎、朱可妮等人代表的青年力量,全面展现出新时代追梦人的志气、骨气和勇气,传递出属于青年一代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发展的可贵品质,也拉近了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细节上,剧情也契合了年轻受众的精神追求与态度表达。
比如科研精神线,卫丞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资金短缺犯难,但当外国公司企图买断专利时,他宁愿抵押房产也要将专利保留给国内。
比如个人奋斗线,金燕子始终以戴上白头盔、成为大工匠为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当然也有温暖的爱情线,卫丞和金燕子的“欢喜冤家”设定,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对工业有着同样的热忱,彼此吸引,共同成长等等。
剧中的台词设计部分,也值得细细品味。
卫丞:“尊严,就是无论你到了任何地方,都会被当成一个人物看待,而不是一样东西。
用你自己的本事换来的尊严,最值得尊敬。
”卫丞: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方锐舟:“多朝着有光亮的地方看,就不会被脚下的阴影所困扰了。
”金燕子:“人生豪迈,永不言败!
敢打必胜,绝不言弃!
”金燕子:“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完美,有不公,也有歧视,甚至很残酷,但我依然热爱它,只要开心地活着,就是意义。
”卫冲之:“人这一辈子,总要有一件事值得去奋不顾身。
”本周五,《麓山之歌》将正式收官,它用现实主义的写实和理想主义的浪漫,通过影视化的手段,为我们展现了工业、工厂、工人在时代变迁之下所凝聚的家国情怀、企业文化以及工匠精神。
这样一首“歌”,值得我们一听再听。
还以为学校出新校歌了所以点开😂这剧名真的绝绝子……………………和家里人零零碎碎追了二十一集了(因为我爸要看)😂主要陪家里人看,适合全家欢欢乐最喜欢的就是马大庆真实朴实真诚有烟火气对老婆好看上去普普通通老老实实其实有大智慧宋春霞嫁他血赚不亏为啥他不是男主???
作为一名湖南人,在观看这部湖南工业之歌写实片的时候为我省工业发展感到骄傲。
自古以来,湖南人有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优良传统。
我们把这种精神发扬到重工业研发中,从而诞生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优秀重工业企业。
剧中从第一集就冲突矛盾不断,从摩擦到磨合,从对抗到抱团,大家通力合作,自主研发出长期被外国“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成功组建i5智能车间,完成工业智造2.0改革升级。
这是一部歌颂湖湘儿女工匠精神之歌,也坚定了国人的信念:重工业是中国的未来!
核心技术才是未来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