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ME 的女声悠扬动听,似箭穿心,已经许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WHO IS THE INNOCENT ONE?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有罪,于是上帝放开了手掌,任世人独自生存。
我们都是被遗弃的孩子,所以我们会恐慌,会孤单,会不知所措。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很多,但知道黑客帝国的原身就是攻壳的人却廖廖。
从整体构思、环境架设到风格,黑客里都留着浓郁的攻壳气息,个人猜想并不是才思枯竭的表现,而是那两兄弟对与攻壳的至高敬意使他们故意把在黑中显露攻壳的痕迹。
这么一回忆,似乎连攻壳的开头画面字母流动他们也是抄去作为黑客帝国的经典画面了的:) 素子是个硬心肠的女人,我开始老那么想。
但是女人毕竟是女人,她无法舍弃回忆,无法放弃对过去的执念。
于是换了无数次义体,都还是选择女身,细小的手腕上还带着那块老旧的表。
当她烧掉机械工程师注进战机的电子脑时,当她必须擦去塔其克姆之父留在孩子们身上唯一的一点记忆时,当她柔情似水地对着巴特微笑时,什么都不重要了。
有人说素子像绫波丽,她也曾为自己是盛放灵魂的躯壳痛苦,无所谓地流泪,说着“我死了还会有人代替我的”。
但最后她们都站了起来,用自己的意识抗争着强加与己身的命运。
最终绫波和宇宙同化了,素子也失去了物质形式的义体,但这是正剧,不是悲剧。
不想谈9课,不想谈义体人,不想谈AI,去掉一切装饰,攻壳的主题最终回到了押井守对人性的理解。
人是永远不能完全相互理解的动物,所以人会孤独,会忧伤。
人总是在不断地尝试伸出触角,然后受伤,结疤,反反复复。
活着如何,死了又如何?
人创造了人型AI来抚慰自己,又对AI的出乎意料的发展而恐惧甚至想消灭它们。
AI的个性化使人原来的掌控地位变得一文不值,人便后悔了,人总是想站在高处蔑视地往下看的。
胆怯、犹豫、惶恐和绝望糅合成一股暗流,一种想逃离或摧毁这种不可靠性的情绪应运而生。
奇怪呵,人类一边不断更新着高度自我智能的AI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边为人类本身逐渐被机械化替代而无力无谓地反抗。
忘记了谁说的,这个世界只有一条路,人类舍弃肉身而成为AI。
有点可悲是吧。
有朋友意味深长地说,巴特才是攻壳的主角,从前我不信,现在信了。
押井大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预料到他的突起,还是一切尽在他的帷幄中?
如果是后者,我服了。
如果说庵野秀明是后现代的PIONEER,大友克洋是命运的背负者,那么押井守就只能用老谋深算的哲学老头来形容。
从机动警察到95攻壳,后面因为受到动漫迷们热烈欢迎而TV化产生的STAND ALONE COMPLEX 及后部,还有人狼,无不是押井对人生哲学的理解。
人类一直在试图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但美好的世界背后却往往是越加丑陋的人性。
(突然想到似乎是培根说的话:人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追求幸福。
) 攻壳不是爱情剧,所以不谈爱,从不。
但攻壳里面并不是没有爱。
比如巴特。
他和素子究竟被什么相牵着呢,战友的情谊?
属下对上司的服从感?
男女的爱恋?
似乎什么都沾着点边,又什么都无法解释。
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信赖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和理解得了的。
素子不谈爱,这谁都知道,但在攻2中出其不意地为素子设计了一段与反叛者首领的青梅竹马之恋,但看过的人都应该记得,最后拯救被废墟掩埋的两人的那个男人,在斜阳下为素子背负着沉重钢铁十字架的男人,是巴特。
巴特很明白,能安静地站在少佐身边的日子并不会长久。
她的存在对巴特来讲也许就像烟花,美艳无比但随时会乘风而去,素子从来不是他的,今后也不会是。
巴特选择服从,即使有时候难以理解素子的冷漠无情,他还是那个悄悄站在素子身后为她披上外套的男人。
《无罪》最后的画面里,由卫星下载到人偶里的“一部分的”素子面无表情地对巴特说,我随时都在。
巴特的侧面埋没在黑暗中,默不作声,连再见都没有说。
的确,无须再见,随时都在,只是永远无法相见。
1.如果我们的神和我们的希望只不过是科学现象的话,那么我们的爱也只能建立于科学之上了吗lisle adam-未来的夏娃未来的夏娃是以发明大王爱迪生探究人造人是否是理想女性为主题的小说 villiers de lisladam 法国作家2.这种机体是locussolus公司 制造的2052型哈德莉哈德莉:未来的夏娃中人造人的名字 locussolus:拉丁语 意为荒凉地带 出自法国作家雷蒙卢赛勒小说的标题3.柿子青涩之时 乌鸦尚且不为所动 美味之时 则群聚而来出自小说家德田秋xx的光追xx4.分明是自己的脸变形了 还去责怪镜子出自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5.镜乃迷具,非悟具也....么?出自斋藤绿雨的霏x刺x 斋藤绿雨:日本文学家评论家,以写警语诸称6.其逻辑最终使得伦理代码3项同时失效伦理代码:也即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7.不能区分人类与机械生物和非生物的笛卡尔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8.春天啊 我在两世之间驱车徘徊出自中村苑子的俳句 形容忙碌往返于两个世界之间9.玩偶的记忆 汉斯贝尔默著德国的超现实主义大师,球型关节娃娃先趋之一10.sung by 伊藤君子kimiko itoh river of crystals11.要理解凯撒,并不一定要成为凯撒出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论理解社会学的基本范畴12.人们通常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幸福或是不幸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13.独步天下 吾心自洁 无欲无求 如林中之象出自日本学者中村元的翻译著作佛陀的话语尼波多经第十四章憎恨14.以及个体本身都是遗传基因的表现出自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著的自私的基因一文15.圣经旧约诗篇第139节16.他们如秋叶般纷纷落下 狂乱的混沌发出阵阵咆哮出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失乐园17.因为从未忘记过所以也无所谓想起来吗出自三浦屋的高尾太夫给仙台依达纲宗公的文书18.不能保守秘密就不可能有诚信出自斋藤绿雨的长者短者19.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出自日本能乐戏剧作家兼演员世阿弥的能乐书花镜,意谓人一旦死去,就像棚车上的木偶线一断就散架了 一切回归虚无20.homo ermachina拉丁语 意为人之谋略21.是上面没人管,下面不管人,倒在路边正合适的家伙出自斋藤绿雨的大底小底 天高皇帝远的意思2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23.寝不尸居不容孔子论语卷五乡党第十24.自从根室的登陆作战以来好久不见了根室位于北海道东部,北方四岛隔根室海峡与北海道相望,根室登陆战又名根室夺还作战是虚拟的第四次非核大战中日本海上自卫军参加过的唯一的官方实战25.雪莱云雀的那种境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26.作为垂涎认知这一果实者的末裔指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伊甸园中知识树之果 而后被放逐的悲惨境遇27.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卷六先进第十一28.大多数人并不是大彻大悟,只是因为愚钝而习惯于忍耐罢了出自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29.人体自身就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是永恒运动的活生生的样本出自法国医学家裘利安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文30.神永远是几何学柏拉图语31.根据雅各布格林所述,人造石像的额头上写有aemaeth雅各布格林: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童话作家,是格林两兄弟中的哥哥。
此处指格林童话中的忠实的约翰32.人类只不过是编织名为生命之梦的素材而已出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神学家帕斯卡尔所著的思想录33.子曰:小子鸣鼓,攻之可也孔子论语卷六先进第十一34.鸟隐于天高,鱼潜于水深出自斋藤绿雨的霏x刺x35.数人握镜鲜有不成魔者出自斋藤绿雨的霏x刺x36.我还在第四阶段,和我一起来的,索瓦纳已经进入第五阶段索瓦纳:未来的夏娃中爱迪生就是以她为原型制做了人造人哈德莉37.鸟血惹人怜 鱼伤无人问 能发声者是幸福的出自斋藤绿雨的半文钱38.sung by 伊藤君子kimiko itoh follow me改编自西班牙著名的阿兰费斯吉他协奏曲第二乐章我的冥想西班牙盲人作曲家罗德利哥原作
Ghost in the Shell 論ずるもわらべの如くなりしが、人となりては童のことを捨てたり” コリント人への手紙13-11 ”今我ら鏡もて見る如く観る所朧なり””されど彼の時には顔を対せて相見えん” コリント人への手紙13-12 イノセンスわれわれの神々もわれわれの希望も、もはやただ科学的なものでしかないとすれば、われわれの愛もまた科学的であっていけないいわれがありましょうか(イノセンスOP)(リラダン「未来のイブ」より)「理解なんてものは概ね願望にもとずくモノだ(」荒巻)「元々あいつの所有物は脳みそとゴーストだけだった。
もっとも本人はその存在すら疑ってたがな。
」(バトー)「柿も青いうちは鴉も突き申さず候・・・美味しくなると寄って来やがる」(所轄刑事)(徳田秋聲”の自伝的小説光を追うて”掲載の尾崎紅葉からの手紙より)「自分の顔が曲がっているのに鏡を責めてなんになる」(バトー)(ニコライ・ゴーゴリ「検察官」)お前も所轄の刑事だった頃には突然やってきて事件を取り上げる奴らに嫌味の一つも言った口じゃないのか?
と、所轄刑事の心情もわかるだろ、とトグサに言ってる。
「鏡は悟りの具にあらず迷いの具なり」(バトー)(斉藤緑雨;霏々刺々(ひひらつらつ)”緑雨警語p75)備考欄に感想を書くタイプさ、俺もよくやった(バトー)春の日やあの世この世と馬車を駆り(バトー)(中村苑子の俳句;日経キャラクターズ創刊号にそう書いてあります)バトーとトグサが擬似記憶と現実との間を行き来する様を暗示する、だそうだ。
「犬丸食品のフレッシュタイプか。
ドライにすりゃ半年は保つぜ」(イシカワ)「あんなものは喰いもんじゃねぇ」(バトー)「悪いこたぁ言わねぇ・・・ドライにしろ。
栄養のバランスから考えても、それが賢い選択だ」(イシカワ)同じ生活習慣が誰か(今回はキム)につけこまれるので行動パターンを変えろ、という意味であるが、裏では素子に固執するバトーに、いい加減ふっきれ、と言っている。
ドライでなければ、生きていけない。
ってことですね、イシカワさん。
”シーザーを理解するためにシーザーである必要はない”マックス・ウェーバー「理解社会学のカテゴリー」理解なんてものは概ね希望に基づくものだ(荒巻大輔)に続く課長の理解論人は概ね自分で思うほどには幸福でも不幸でもない・・・肝心なのは、望んだり生きたりすることに飽きないことだそうだ。
(荒巻大輔)ロマン・ロラン「ジャンクリストフ」孤独に歩め、悪をなさず求めるところは少なく~林の中の象のごとく仏陀 蛇の章3の53=犀の角のごとく唯一人歩め世界は偉人たちの水準で生きるわけにゃいかねぇからな(バトー)フレイザー「金枝篇」ロクス・ソルス(レーモン・ルーセル著ロクス・ソルス;死者を蘇らせるマッドサイエンティストの話)「個体が作りあげたものもまたその個体同様に遺伝子の表現形だ」(バトー)(リチャード・ドーキンス「延長された表現型」)その思念の総計(かず)のいかに多きかな。
我これを算えんと(かぞえんと)すれどもその数は沙(すな)よりも多し(トグサ)(詩篇139)彼ら秋の葉のごとく群がり落ち、狂乱した混沌は吠えたりけり(トグサ)(ミルトン;失楽園)忘れねばこそ思い出さず候(為永春水”春色児誉美”(しゅんしょくこよみ?
)信義に2種あり、秘密を守ると、正直を守ると也。
両立すべき事にあらず。
(バトー)(斉藤緑雨;長者短者・緑雨警語p155)秘密なきは眞なし(斉藤緑雨;長者短者・緑雨警語p155)「秘密なき者は誠なし、匿さぬ心事の洒々落々とは、少数のために多数を瞞するをいふなり」より人の上に立つを得ず、人に下に就くを得ず。
路辺に倒るるに適す(斉藤緑雨:大底小底・緑雨警語P248)「人の上に(かみに)立つを得ず、人の下に(しもに)就くを得ず。
かかる人々といはんより、われらといはん。
路辺に倒るるに適す。
」よりロバが旅に出たところで馬になって帰ってくるわけじゃねぇ(西洋の諺?
)homo exmachina (択捉銅像の足元の碑文)機械仕掛けの人間、という意味のラテン語生死去来 棚頭傀儡 一線断時 落々磊々(世阿弥”花鏡”)根据遺嘱 謝絶鮮花 装飾花及 鳥類贈送(斉藤緑雨”長者短者”緑雨警語p159)本月本日 逝去段此 廣告周知 (斉藤緑雨;新聞に載せた自分の死亡広告”本月本日を以って目出度(めでたく)死去仕(つかまつり)候間 此度(このたび)広告仕候也”より)寝るに尺せず(いぬるにしせず)(孔子”論語”)死んだように寝てはならない。
尺=屍目を閉じ耳を塞ぎ口を噤ぐのは死んだふりだ、といえば含蓄があるが「孔子が寝るときは死体のようではなかった」と弟子が後述したもの、と絵コンテ集にあるのでみたままの様子。
「未だ生を知らず、焉んぞ死を知らんや、と孔子様も言ってるぜ」(キム)孔子「論語」神は永遠に幾何学する(バトー)(プラトン)人体は自らゼンマイを巻く機械であり永久運動の見本である。
(バトー)(ド.ラメトリ”人間機械論”)俺もお前と同じくだらねぇ人間だが、俺とお前じゃ履いてる靴が違う(バトー)ゴーストが信じられないような野郎にゃ狂気だの精神分裂だのって結構なもんもありゃしねぇ(バトー)思い出をその記憶と分かつものは何もない。
そしてそれがどちらであれ、それが理解されるのは常に後になってからのことでしかない。
主時間はセーブ不能だから辛いな。
電脳化して外部と記憶を共有した以上、必ずついてまわるツケだ。
(バトー)理非無き時は鼓を鳴らし、攻めて可なり(バトー)(孔子?
)「談判破裂して暴力の出番だ」とバトーが言うのでそういう意味でしょう。
「鳥は高く天上に蔵れ、魚は深く水中に潜む」(バトー)(斉藤緑雨;霏々刺々(ひひらつらつ)”緑雨警語P70)聖霊は現れ給えり(バトー)『行けよポイントマン。
後ろはオレが固める・・・昔のようにな」(バトー)”何人か鏡を把りて魔ならざる者ある。
魔を照らすにあらず、造るなり。
即ち鏡は瞥見す可ものなり、熟視す可ものにあらず”斉藤緑雨 ”霏々刺々”緑雨警語P75「あれを相手に白兵になったら保証できねぇぞ」(バトー)「・・・はじめるわ」(素子)「鳥の血に悲しめども、魚の血に悲しまず、声あるものは幸福也」(素子)(斉藤緑雨;半文銭・緑雨警語P191)「私は人形なんかになりたくなかったんだものー!
」と言われ言葉を失ったバトーへの素子からの励まし(?
)の言葉。
女の子は鳥、人形は魚。
女の子にとって人形はあくまでロボットで傷つこうが壊されようが関係ない。
魂を吹き込まれた人形を犠牲者と思っているバトーは少なからず傷ついている。
緑雨の言葉は「叫ぶ者は幸福也、泣き得る者は幸福也・・・」と続く。
「忘れないでバトー、貴方がネットにアクセスするとき私は必ず貴方の傍にいる」素子イノセンスガイドDVD”もし汝が<賢明で共同し行儀正しい明敏な同伴者を>得ないならば”仏陀 蛇の章Stand alone complex #1公安9課 世の中に不満があるなら自分を変えろ、それが嫌なら耳と目を閉じ口を噤んで孤独に暮らせそれも嫌なら・・・(素子)それが公安9課だよ(荒巻)#2暴走の証明「つまりお前には個性がねぇってことだよ」(バトー)「どの機体をチョイスしても同じスペックで扱えると言ってほしいね」(赤シャツ)「だがそれじゃ面白みがねぇぜ」(バトー)「構造解析されちゃうかも」(タチコマ)「やめとけ、それはただの錯覚だ」(バトー)#3ささやかな反乱「留守番をするとお土産を貰う権利が発生するんですよね~」(タチコマ)「短時間にしてはよくやった」(荒巻)「ほめられちゃったよ」(イシカワ)「万が一に備えるってのはこういうことだ」「残りの9999回まではスカってことさ」(バトー)「公務員ってのは楽しいなぁ」(トグサ)「ロボットを買って自分好みの彼女にしようなんて発想からしてマッチョよね、気に入らないわ」(素子)「いつの時代にも金じゃあ買えない旧式デバイスへの熱きノスタルジーを捨てきれない輩がいるってことさ」(バトー)「オレのはピュアなメカへの愛!
」(バトー)「有能な隊長の下で働くってのは楽しいだろ?
」(バトー)「ごめんなさい、本当に愛してた」(アンドロイドジュリ)#4視覚素子は笑う「俺の目にもインターセプターがっ!!
」(トグサの警視庁時代の同僚、山口)「ピースは揃ってきたな」(課長)「少し揺さぶりかけてみる?
」(素子)「言ってみれば大いなる無駄に疲れちゃったんです、残念ながら」(アオイ)#5マネキドリは謳うDECOY 「お前たちには給料分しっかり働いてもらう」(課長)「限りなく黒に近い真っ白に決まっているじゃねぇか!
」(バトー)「しらねぇぞ、大蛇が飛び出してきたってよ」(バトー)「金儲けに右も左もねぇよ、実際」(ナナオAの証言者)「そうしろと囁くのよ、あたしのゴーストが」(素子)「われわれの間にはチームプレイなどという都合のよい言い訳は存在せん、あるとしたらスタンドプレイから生じるチームワークだけだ」(課長)「つながりを持たない共犯者」(討論会での一言)#6模倣者は躍るmeme「茶番の域を超えているわ」(素子)「攻性防壁かっ!
」(素子)「劇とは観客自体もその演出の一部に過ぎない」(荒巻大輔)「今ははまる当てのないピースについて考えるのはよそう、明日からまた壮大なパズルを一から組みなおしだ」(荒巻大輔)「あそこからは何か違うリアルが始まっていたのよ」(素子)「全てが同じ色に染まっている」(素子)「山口の墓に花を手向けておいてくれ」(荒巻大輔) #7偶像崇拝idolarity「高いところ好きなんでしょう?
」(素子)「別の夢みとれや!
」(バトー)「彼、英雄だからでしょ」(素子)#8恵まれしものmissing hearts「局所的非常事態ってやつよ」(素子)「そろそろバトーを呼ぶか」(素子)「いいのかぁ?
そんなおもしれぇことやってぇ」「お~、おっかね」(バトー)「臓器だけはとらないでください」(捕まった医学生の台詞) 「こんなに甘くはないぞ」(素子)「宗教的戒律と経済的制約を受けない環境にあるものだけが、高性能の義体を手に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さ、9課みたいにな」「なんだ?
搾取する側に回ってるみたいで、やわなハートが痛むか?
」(バトー)「感心できない消費癖ね」(素子)「痛くないっ!
」(バトー)#9ネットの闇に住む男「あんまり知りすぎると現実世界の肉体ごと消されちゃうわよ」(素子)「おねえさん、するどいっ!
」(オンバ)「強制転送かっ」(素子)#10密林航路にうってつけの日jungle cruise「当たり、だな」(バトー)「これを敵地にばら撒け、今度のは最高にきついぞ?
」(マルコ・アモレッティ)「おぉい!
人の頭ん中勝手に覗くんじねぇよ!
」(バトー)「奴の戦争はまだ終わっちゃいないんだ、そして、この俺もな」(バトー)「ボーマ君の不快指数、68%!
」(タチコマ)「悪いがな、俺の戦争はとっくに終わってるんだ!
」(バトー)「変えられない過去なら、いっそこのまま墓場まで持っていくさ」(バトー)「ここは奴のジャングルじゃない、俺たちの街だ、そして俺は警察官だからな」(バトー)「今度は一人救ったじゃない」(素子)#11亜成虫の森でPORTRAITZ「ボクは耳と目を閉じ口を噤んだ人間になろうと考えたんだ、が、ならざるべきか?
」「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 or should I?」(笑い男)「左利き用のキャッチャーミットねぇ・・・そいつは存在しそうで実際にはありえない、って意味のネット隠語だよ」(バトー)You know what I 'd like to be ? I mean if I had my goddam choice , I '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キャッチャーミットの走り書き)「あなた、とんだところでとんだ記憶をかまされてきたようね」(素子)左利き用のキャッチャーミット:捕捉#12タチコマの家出・映画監督の夢「人間は大切な友達が死ぬととても悲しい気持ちになるんだね。
ボクには死っていう概念が分からない。
ゴーストがないからだと思うんだけど、悲しいって概念も理解できない。
やっぱりボクが死ぬことができないからだな」(タチコマ)「お姫様には眼を閉じていて欲しいものだな」(イシカワ)「でも夢は現実の中で戦ってこそ意味がある、他人の夢に自分を投影しているだけでは死んだも同然だ」(素子)#13テロリストnot eqial「あなた、歯医者って拷問、知ってるわよね?
」(素子)「まだまだ囁きがたりないなぁ、トグサくんはぁ♪」(タチコマ)#14全自動資本主義\€$「チンピラの集団には変わりはねぇ、負ける理由がねぇよ」(バトー)「笑うところじゃないわよ」(素子)「ワシに対する視線誘導が目的かね?
」(課長)#15機械たちの時間machines desirantes「そうだよ、僕は嘘しかつかない、本当のことは何一つ言わないんだ」(タチコマ)(自己言及のパラドックス)「やだやだ、そういう屈折したラッダイト精神!
」(タチコマ)(産業革命時の機械破壊、20世紀におけるAI台頭に対する人間の存在と失業を危惧する機械排斥思想)「めめんともりぃ!
」(タチコマ)(ラテン語mement mori死を記憶せよ、憶えよ)「君は生きるってどういうことだと思う?
」「生命って言葉の定義自体流動的だからなぁ」(タチコマ)「しょうがないなぁ、バトー君はぁ」(タチコマ)「何だか、前にはよくわかんなかった神ってやつの存在も、近頃はなんとなくわかる気がするんだ」「ねぇねぇ、ゴーストがあるって、どんな気分?
」(タチコマ)「バトー専用機!
」(タチコマ)「満足な豚より不満足なソクラテス!
」(タチコマ)(J・Sミル 満足な豚より不満足な人間であるほうが良く、満足な愚か者より不満足なソクラテスのほうが良い;快楽の質を問い、知性による快楽に重きを置く)「それは上官としての命令か・・・なら仕方ねぇ」(バトー)#16心の隙間Ag2O「家族愛が貧困に負ける歌なんだよね」(タチコマ)「義体の隙を突いたのさ」(ザイツェフ)「みっともねぇ!
」(バトー)「御託はいいから、撃って来い!
」(バトー)「わざとかどうかもわからないくらい錆びちまったのか」(バトー)#17未完成ラブロマンスの真相angel's share「真実はワインの中にある、確かお宅の国の諺でしたな」(荒巻)(in vino veritasワインの中に真実がある、実はラテン語の格言。
現在はイタリアでそのまま使われる。
英語ではwine in ,truth outラテン語を英訳したもので英国の格言ではない)「ワイン同様熟成に時間を要する人間関係もあるのだ」(荒巻)#18暗殺の二重奏 lost heritage「辻崎とは戦友なのではなく只の親友です」(荒巻)#19偽装網に抱かれてCaptivate「或いはそう思わせたい何者かの偽装工作か」(素子)「さぞかし面白いネタなんだろうが、どんな悲劇も娯楽に変えやがる。
むかつく連中だ。
」(イシカワ)#20消された薬RE-VIEW「貴方もゴーストが囁く様になって来たのかしらね?
」(素子)「陳腐な暗号変換だな。
嘗めてんのかねえ?
全く、近頃の素人には頭に来るぜ。
」「まあ、こっちもちっとは死んでねえとな。
それがリアリティってもんだろ・・・なあ!
」安岡ゲイル「少佐、課長・・・やられちゃいました・・・」(トグサ)#21置き去りの軌跡ERASE「あいつ・・・こんなに正義感丸出しじゃ、やられるに決まってるじゃねえか!
」(バトー)「記憶に影響され過ぎるな」(課長)「その位の貸しはCIAに前払いしてある」(課長)「ビッグ・ブラザーのお出ましだ」(イシカワ)「残りの人生をいい人で過ごすか、死して尚悪人と後ろ指を指されるか。
選ぶのは貴方だ」(アオイ)「姿を消しても存在自体を消せる訳じゃねぇ・・・どう来る?
」(バトー)「上官命令だ」(素子)「サイトー!
そいつをよこせぇー!
」 (素子)「貴様!
俺の目を盗みやがったなぁ!
」(バトー)#22疑獄SCANDAL「お脳のあたり痛くないですかぁ?
」(サノー)「未成熟な人間の特徴は理想の為に高貴な死を選ぼうとする点にある。
それに反して成熟した人間の特徴は理想の為に卑小な生を選ぼうとする点にある。
」(素子)「犯罪の裏を暴こうと躍起になって来た儂だが、この寒空の下、何処かで暮らしている兄の事すら気付かずにいるのが現実だ。
近しい者の姿を見ず、声を聞かず、公務を全うする事が正義と考えここ迄来たが、それが正しい事だったのか、正直分からなくなった・・・」(課長)#23善悪の彼岸EQUINOX「そいつはずるいな」(アオイ)#24孤城落日ANNIHILATION「死ぬな・・・必ず生き延びろ」(課長)「戦況は悪化しておる・・・」(老人ホームのじいちゃん)「まあ自分の命だし、何に使おうが自由ってこった。
」(バトー)#25硝煙弾雨BARRAGE「頭は立場が上の時に下げてこそ、初めて効果がある・・・違うか?
」「反逆児は最後まで反逆児らしくしないっとね~」(タチイエロー)「そっかあ、じゃあみんな死を体験出来たんだなあ。
」(タチコマ)「悪いが、目え盗ませて貰ったぜ。
」(バトー)「神様、僕たちは何て、無力なんだ・・・・・・」(タチコマ)「さよなら、バトーさん・・・・・・」(タチコマ)#26公安9課再びSTAND ALONE COMPLEX「馬鹿だねえ、お前は。
」(バトー)「まだそれ程死に期待はしてないわ」(素子)「貴方は世界中で起こる何もかもがインチキに見えてるんでしょうね。
」(アオイ)「私は私が見える世界を皆に見せる為の機械だ。
」(アオイ)「無垢な媒介者は社会システムの醜悪さに落胆し口を噤んだ。
」(素子)「オリジナルの不在が、オリジナル無きコピーを作り出してしまうなんてね」(アオイ)「それには僕も気付かなかったな。
僕の脳味噌は既に硬化し始めている。
」(アオイ)「曲がらねば世は渡れず、正しき者に安らかな眠りを。
」(深見)「迎えに来たぜ。
」(バトー)资料来源:http://batomotoningyou.cocolog-nifty.com/batousannnikiitemiyou/cat7826105/index.html
晚上很突然想起了INNOCENCE,灭世的傀儡谣,荒凉华丽的魔都之祭。
巴特也像素子一样幻灭般战斗,一直到素子出现,整部片子才有了灵魂。
有人形容巴特用的一个词是骑士,看他把马甲披上载入素子GHOST的傀儡娃娃肩头时,真的觉得是很温柔的好男人。
可惜他想保护的女神太强悍了,素子太冷酷太决断了,没有了素子的世界,巴特留在九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巴特这个人存在于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他来说,她是上司,是搭档,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
TV1结尾,巴特唯一一次叫出MOTOKO,很动容。
对于素子来说,巴特又是什么呢?
只是唯一,让她有牵挂特别的人,除此以外,什么也不是。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好好说说攻壳,可惜DOUBAN不是一个适合说ANIME的地方,姑且一置吧。
1995年,《攻壳机动队1》(Ghost in the shell)以华美的CG画面、华丽的音乐和晦涩得有些华而不实的情节(如果你只有耐心看一遍的话)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部影片展示了作为动画大国的日本的第一流制作水准,也深刻表达出导演押井守探讨人性和人类前景的野心。
但是,只有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风行于世之后,动画迷们才会约略记起《黑客》三部曲中著名的绿色数码雨原来是从《攻壳1》当中移植而来,沃卓斯基无疑对《攻壳》表达的题材情有独钟。
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2004年,《攻壳机动队2》展现了更为绚丽的动画效果和更为晦涩难懂的情节,从而引发我们对这部典型的(同时也是必将成为经典的)赛伯朋克风格的动画片的深深思索。
其实,如果单从剧情所表达的深度来说,《攻壳2》还远远谈不上超越前部。
在《攻壳1》中素子于最后的战役里和傀儡王结合融入了网络,无论故事情节多么精致和引人入胜,这个构想其实只是西方80年代中期科幻小说界所兴起的“赛伯朋克运动”[1]的某次呼应;而2只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九课主要成员巴特为叙述主角,讲述在此背景下诡异而离奇的刑侦探案故事。
但是电影的好看之处也就在于,无论支持它的哲学—文化背景是如何老套,电影(动画)总能凭其画面的张力、剧情的迷宫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打出征服观众的王牌。
更何况,赛伯朋克运动中,小说家原初的构想就已经设下一个充满无限诱惑的黑洞,使人在真假虚实之间流连忘返。
因而,《攻壳2》从电子人生的真假分辨中所剥离出来的几个子问题是相当诱人的。
首先是对剧情的疑问。
巴特在超市买狗粮的时候遇袭是处于真实场景,还是仅仅是虚拟空间呢?
可以肯定的是,巴特确实进了那家超市为自己的宠物狗购买一种“巴吉度”牌子的狗粮(不会是做广告吧),但是,巴特看到的场景真实吗?
此前镜头已经显示有人暗中接入巴特的电子脑,那么,很有可能巴特的遇袭(或者说自残)仅仅是出于幻象的原因,电影虽然没有直接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这段情节,但是通过光线、音效和人物动作的微妙变化,成功凸现紧张和惊悚的氛围。
如果把对这段情节的疑问进一步扩充和延展,我们自然会想起《黑客帝国》中对真和假的追问质疑。
《黑客1》的真假和《攻壳》处于同一个维度,摩菲斯对尼奥说,欢迎来到真实世界,至此尼奥才发现原来人类实际上是机器的生物电池,他们生活在电脑设计出的一个虚拟空间——21世纪。
从欺骗中醒来的救世主尼奥在此后为了还人类以真实而展开了不懈的奋斗。
而沃卓斯基兄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虽然借鉴却不照搬,他们把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构思勇敢向前推进,在《黑客》2、3中,我们才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锡安也是虚拟世界,只不过是计算机为了自我升级的需要而设定的一个“对手”!
和《攻壳》在两集中都一成不变地严守真实和虚拟之间的明确分野相比(尽管有了义肢、电子脑和网络灵魂,但这些就都是实在的概念,并不如《黑客》三部那样,似庄周梦蝶和阳羡鹅笼般环环相套,莫分真假),沃卓斯基兄弟是更前卫、更悲观还是革命更彻底呢?
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攻壳》在对人类境遇的判断和关注还处在伦理学的维度(机器人应该有灵魂吗?
机器人应该接受人类强加的灵魂吗?
),而沃卓斯基兄弟却在把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抹杀的同时,对人类的终极处境进行了追问(在机器面前,生存,还是毁灭?
)。
《攻壳》故事的哲学景深无疑不及《黑客》,但《攻壳》的启迪意义却在诡异莫名的情节当中展现出相当的张力。
回到刚才的疑问,《黑客》会把整个卖狗粮的超市处理成一个赛伯空间,但《攻壳》却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个场景的真实性,只在巴特的电子脑中设计幻境。
这种有意为之的谨慎反而给情节的诡谲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是个生死问题——多么老套、平凡、经典而又深刻。
《攻壳2》搬出了孔子的话“未知生,焉知死”,在寻找黑客基姆的途中,巴特和陀古萨还在一堵墙上看到了“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这样的偈子(实际上出自世阿弥的能剧《花鏡》)。
难道《攻壳》真的准备重拾传统恢复到这个穿越千古的文学—艺术母题?
很显然,以上所引两句都是意有所指。
孔子的本意在于回避死亡的问题,把目光投向现实;而《攻壳》却借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生死再也不是可以明确判断的问题。
《花镜》中的句子本讲灵魂之重要,用在《攻壳》的故事中正是恰到好处阐述了人在网络当中抛却肉身畅游的可能性。
从装了义肢的九课成员,到在网络中漫游的素子,再到全身插满电线宛若行尸走肉的黑客基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这个问题的呈现只是两集《攻壳》的一个背景、一道灵光,从第一集中素子潜水时的冥思,到第二集基姆宅邸的那些镜花水月的文字幻影,这个问题一闪而过;在赛伯文化的背景下,这样的追问也并没有什么终极答案,却呈现了这样的事实:生死辨析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再也不是哲学思辨(如庄子)和性格缺陷(如哈姆雷特),虽然延宕和疑问仍然存在,但是技术本身占领了这个问题的关键,科技的发展甚至使得我们没有来得及发展触恰当的新语言来描述生死的状态。
传统意义上的死亡会伴随着灵魂的呈现和飞升,赛伯文化背景下的语境却把灵魂的遨游当作生的一部分——义肢毁掉的素子“死”去了吗?
没有,广大的网络中,她无处不在,九课的冷漠男人巴特不会感到孤独的。
因而,《攻壳》所做的虽然不是终极性思考,却无疑以电影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表达了人在赛伯文化语境下的种种可能性,这里面有令人振奋的波澜,也有让人感到沮丧的灰色未来。
不过,最后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攻壳1》的结尾的一段谣歌歌词。
整首歌的内容在祝福草薙素子(复制人)与傀儡师(一支有自我思想的程式)之间的合婚,将产生了新的合体。
缥缈的女声美妙绝伦,让人觉得这两部电影最终的目的不是探索,不是忧思,而是无穷无尽的美丽。
“若吾起舞时,丽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时,皓月亦鸣响。
神降合婚夜,破晓虎鸫啼。
远神惠赐,远神惠赐……” [1] 从1984年开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作家威廉·吉伯森(WILLIAN GIBSON)连续发表了三部内容相当怪异、场景和情节相互连接的长篇小说。
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神经浪漫者》(NEUROMANCER,1984)、《计零》(COUNT ZERO,1986)和《蒙娜·丽萨超速档》(MONA LISA OVERDRIVE,1988)。
这三部作品一下子在久已无声的科幻世界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吉伯森的三部小说有时被称为“点阵三部曲(MATRIX TRILOGY)”,有时又被称为“漫生三部曲(SPRAWL TRILOGY)”。
这是一套从构思到风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
故事讲述一群“电脑牛仔”如何使自己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并放弃躯体进入控制空间(Cyberspace)去进行奇妙的探险。
——吴岩《国外科幻小说的最新流派——“赛伯朋克”》
[全文载于我的blog: http://blog.donews.com/yasker/archive/2005/12/17/661344.aspx]这部片子押井守更加强调了自己的思想,而看轻了观众的感受。
所以越发难懂,越发像文艺片,但是应该说是更有价值。
《Ghost In the Shell》,几乎一直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日本动画巅峰之作。
有三大监督之称的押井守(另外两位是宫崎骏和大友克洋),在1995年的这部作品,让习惯于消遣型或者娱乐性动漫的人们无所适从。
而2004年《Innocence》更是将押井守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进入了嘎纳竞赛单元,创动画片之先河!
攻克系列目前包括两部电影版和两部TV版,几乎都是难以逾越的杰作。
《Ghost in the shell》是最早的一部,也是迄今为止评价最高的,最令人疯狂的。
fans们对这部片子的追捧到了"如果我认为你不够格,我就不会给你"看的地步。
从故事上,两部电影《GIS》和《Innocence》是故事连续的。
相对于2004年的《Innocence》(进入嘎纳竞赛单元,且得到如潮好评,创动画片之史无前例,大家知道,相较于奥斯卡,嘎纳更注重内涵与深度),《GIS》更易懂,也就是说更好看。
同样是探讨着一个主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GIS》基本上属于提出问题,但是没有明确解释与探讨,而《Innocence》使用大段的独白与对白和数不尽的典故引用来表明探索的过程。
《Innocence》让人极难跟上它的思维逻辑(我已经看了三遍了,还是一知半解),《GIS》则基本处于那个临界点上,对我来说,还算可以理解。
《Innocence》中所体现的哲学色彩和深刻底蕴让人几乎觉得那是挖不尽的,个人觉得《Innocence》并不是押井守向做出来给观众看懂的,和很多文艺片导演一样,他所努力的是用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他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不想顾及观众的感受了。
虽然《Innocence》有着几乎是最先进的令人赞叹不已的CG技术,但是这个外壳丝毫不能掩盖内核发出的光芒……而《GIS》之所以经典得无法超越,不仅是因为它的思想,而且因为它的表现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Innocence》的表现力很多都给了台词,而《GIS》用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至少比《Innocence》好懂多了),使你能够从各个方面去看清楚,去喜欢它。
你可以作为一部纯粹的警匪片,或者 SF,或者是文艺片。
《GIS》给了一条似隐似现的线索,让善于思考的人能够基本跟上,让你享受到思考的乐趣而不是纯粹的感观乐趣。
这是《GIS》不朽的地方。
而《Innocence》与《GIS》一个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样采用了极力铺垫与一朝迸发的方法,将你的情感调动起来——不知道有谁在第一次看到素子姐姐独立抵抗机械战车或者巴特对素子骑士般的保护时,眼里不会含着感动的泪水。
这不是煽情的片子,但是是从深处可以触发你的感情的。
这也许算作押井守的妥协,但是也是押井守的特点以及我们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
由于这两部作品都过于高深,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欢迎探讨。
顺便说一句:TV版的攻克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和《GIG》也是经典作品,有一篇分析《SAC》中典故的文章:《攻壳机动队中的典故解密》,原载于popgo,但是我没找到原贴,手上的版本是《动漫贩》2004年1月号和一周年纪念本上的。
这篇长达万字的文章详细解释了《SAC》中的很多典故,极好的文章。
而攻壳机动队这种作品也是 otaku们最喜欢的挖掘的。
《攻壳机动队》一直以来都是晦涩难懂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它的世界观是独特的,而且它讨论的内容也是哲学层面的。
《攻壳机动队》全篇共分4部,两部TV版和两部剧场版,我都看过了,而且不止一遍,由于TV版和剧场版的联系不是十分密切,在这里就不介绍了,今天写这部文章也是为了自己,不,可以这么说,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记录和保存一段记忆,一段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的足迹。
内容我不想在累赘了,我只想感受押井守和士郎正宗的世界,感他之所想,体他之所味,但,要理解恺撒并不一定要成为恺撒(马克思·韦伯《理解社会的范畴》),不是吗?
我们是谁?
我们是人类。
那,什么是人类呢?
人类是一种生物,一种高等生物,一种存在的生命体。
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出生、繁殖、死亡。
出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
繁殖,这是一个生命体最重要的义务和责任:把物种延续下去。
但,为什么要繁殖呢?
简单的复制不是更好?
复制品只是形象相同,一个病毒就很可能将整个系统摧毁,复制品不会产生变化和创意,生命经由变化而不朽,这包括必要时牺牲自己(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重复退化和再生的过程,直到有一天死亡,忘记全部的记忆和资讯,只有基因存留。
为什么要重复这样的过程呢?
只想避免由于系统安定而产生的缺陷,以维持生存。
所以,我们不仅是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体内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他们的基因造就了我们的驱壳,人体由无数成分组成,而这些成份同时造就了人们独特的人格,当然我们的脸和声音也与别人不同,而我们的记忆也属于我们个人独有,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命运,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还有个人收集资讯的方式,综合这些才形成了我们的个人和我们的善恶观念。
所以我们是谁?
我们是DNA和记忆组成的个体,由于我们有自我感知,所以我们称之为人类,但,现在的我们还不完整,因为我们缺少最重要的,繁殖和死亡。
士郎正宗用一半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生命,但,他却提出一个让所有人深思的问题:When the machine can feel, who decides what is human?当机器学会思考,谁来决定,什么是人类呢?
如果在未来,就像《攻壳机动队》描写的那样,人类和机器的界限渐渐模糊的时候,谁来决定呢?
到底什么是灵魂呢?
如果机器自我产生了灵魂,那又由谁来决定它是不是人类呢?
这些问题不是凡夫俗子能想明白的,押井守也是提出并实现了士郎正宗的问题,并没有解释。
《攻壳机动队》里那些被洗脑的人是可怜的,他们的记忆被抹掉了,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你不是你,又会怎样?
你的全部记忆只不过是一串程序罢了,就像《黑客帝国》整个世界只不过是幻象,什么是真实的?
难道是你看见的,你听到的,你味道的,你感觉到的?
错,亲爱的,那只不过是脑电波罢了,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要靠心灵体会的。
(《黑客帝国》借鉴了《攻壳机动队》的部分世界观)我们在一颗名为地球的行星上。
我们了解的世界只是沧海一粟。
有一首诗说得很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谁也不知道,我们的世界也许只是另一个世界中的一粒灰尘罢了。
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力求探解这个世界,努力扩展自己了解的空间和时间,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记录历史,记录以前发生的事,这不仅仅是前车之鉴,而是对于自我存在的一种肯定。
“如果我们信奉的神,还有我们追逐的希望只不过是科学量化的,那我们的爱是否也是科学化的呢?
——科尔亚当《未来夏娃》”(注:《未来夏娃》:以发明大王 爱迪生探究人造人是否是理想女性为主体的小说。
维莉耶·德·利尔亚当 法国作家) 《攻壳机动队2——无罪》开场就给人提出了这样一个争议的问题。
如果真如《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那人和机器有什么不同呢?
人类和机器人是不同的,但是那种信仰不过是停留在黑和白的区别,这种程度的意义决定理解人类并非机械而已,玩偶机器人的存在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没有关系的,为什么他们是人型,而且有必要做成理想化的人型吗?
人类为什么要如此想要做出和自己相似的形态呢?
孩子是在通常所谓人类规范以外的,也就是说拥有确定的自我这种完全按照自己意识行动的人才能称之为人。
那么作为人类的前阶段,在混沌中生活的孩子是什么呢?
很明显内在异于人类却又有人类的外表,女孩子玩过家家用的人偶不是真实的婴儿的替代或是联系道具,女孩们根本不是在作育儿练习或者说和人偶玩与实际的育儿可能是差不多的事情,也就是说育儿育女是创造人造人这个古老梦想的最快实现方式。
孩子和人偶有区别吗?
不能区分人类和机械生物和非生物的笛卡尔按照五岁时死去的女儿的样子制造了一个人偶取名为弗朗辛并溺爱有加。
“个体创造的以及个体本身都是遗传基因的表现”(英国生物学家 查理德·道金斯《延伸的表现型》)如果生命的本质是通过DNA传播的信息的话,社会和文化也只不过是一个庞大的机译系统,而城市也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外部记忆装置。
“神啊,你的意念和其众多,如果我细点他们,要比海沙更多”(《旧约》一百三十九节)。
《攻壳机动队2——无罪》不仅延续并进一步解释了《攻壳机动队1》中的问题,而最为关键是它用一首诗概括了人和人偶的相同和区别:生死来去,棚头傀儡。
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人一旦死去,就像棚车上的木偶,线一断就散架,一切回归虚无。
如果真的说美丽的人偶,那也是没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垂死挣扎死不瞑目的尸体还不如当个人偶呢。
人类在姿态和动作之美的方面,不,其实存在本身就比不上人偶,人类认知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其现实的不完整,一个种族的完全与否取决于一时的消失或是具备无限的意识,所以说只有人偶或者神才是完美的实现,可以和人偶以及神匹敌的存在还有一个——动物。
我们这种自我意识过强的生物是绝对达不到的,沉迷于无意识的愉悦作为垂涎“认知”这一果实者的后裔做到这一点比神还难。
子曰:“未知生 焉知死。
” “能理解死亡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并不是大彻大悟,只是因为愚钝而习惯于忍耐罢了。
”《笺言集》外表看上去是活着的东西是否真的活着?
与之相对的没有生命的事物是否反而是活着的?
要问为什么人偶让人感到不安是因为人偶是人类的雏形也即人类本身。
人类是否被还原成了简单的机构和物质的这一恐惧也就是人类这一存在是否本来就是虚无的这一恐惧企图解释生命这一现象的科学对这一恐惧的形成同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然可以计算这种信念导出了人类同样可以被还原成单纯的机械部件的结论“人体是自己上发条的机械,是永久运动的活范本”(法国医学家拉·梅特里《人是机器》)人类的机械论借助电脑化和异体化的技术复苏,从借助计算机使得记忆的外部存储成为可能那一刻起,人类为了扩大生物技能上限,积极地延续着将自己机械化的道路,那是超越达尔文的自然淘汰学说的。
人们在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摆脱进化论束缚方面表现出的意志,同样表现出想要超越孕育自己的大自然的意志,幻想出生命装备更完美的硬件,正是这一恶梦的源头。
(“神永远是几何学——柏拉图语”)人类只不过是编织命名为生命的梦的素材而已。
梦和知觉,不,甚至是灵魂也都是均一的矩阵中产生的裂缝或歪曲罢了。
回想和记忆之间根本没有区别,而且不管是哪个,事实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家里等着的老婆和女儿是不是真的存在?
不,是不是本来自己还是独身只是在某个房间里做着有家的梦?
想寻求自己生存的证明的话那就只有灵魂了。
人类总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玩偶,在《傀儡人生》中这一点得到了完整的阐述。
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一个活人,那我们将要干什么,被别人控制的那个傀儡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呢?
但是“鸟血惹人怜,鱼伤无人问。
”——被赋予了灵魂的人偶会变成什么样?
但有人问过人偶自己是否愿意成为人类呢?
我知道这篇文章晦涩难懂,但坚持看下去,你的人生就会有所改变。
(一)本篇巴特是Cyborg。
他的手、脚、以及身体的一切,都是机械。
对他而言,所剩下的,只有小部分的脑——和对一个女性的回忆……从1995年到2004年,经过8年多的漫长岁月,再次回到视野中的,无限广阔的网络世界,活跃在事件阴影中的公安,以及有着义眼的高大身影。
会去看Innocence,完全是在计划之外。
预定的日程被爱睡懒觉和爱发呆的坏毛病破坏掉,在繁华区的街道上晃来晃去的结果,看到影院外大幅的Innocence海报。
二十分钟后开演,99分钟的故事。
影院全都是指定席位,好位置已经售完。
售票的小姐问我:要旁边的还是前排中间的?
中间。
剧场在六楼,很小。
我的座位在第二排的中间,大屏幕的正下方,音响交汇的地方。
幕布在头顶上方铺展开来,打着微弱的顶光,观众席仿佛被一个以屏幕为中央的无形球体掠过,越往前身体放得越低,到了我这一排,早已经是齐刷刷低躺下。
然后,电影开始。
日本电影的惯例,是开片之前会有几个相关的介绍,同一个电影公司的新片,或者是关联的制作。
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个广告就是《Ghost in the Shell》的游戏,3D,PS2。
个人不喜欢3D的游戏,总觉得人物一3D化就失去2D时超越现实的故事感,看这个游戏的介绍画面,也是如此。
好在配音的是SAC的原班人员,游戏介绍以素子倒地,巴特的一声大呼:“素子~~~”结束,感觉还是满有魄力,笑。
接下来的两个预告片是我完全没有预想到的,大友克洋的《STEAM BOY》和GHIBLI的新片,魔女的森林。
大友克洋延续他一贯的风格,十九世纪的机器繁盛被他画得一点浪漫气息都没有。
明明就有英雄救美的场景,吞吃观众神经的却照旧是略显老旧、繁复盘缠的机械。
魔女的森林很不象GHIBLI以往的风格,画面平面装饰的风格极重,色彩板块化。
以前在CD店看到海报的时候还差点以为是欧洲的动画片。
接下来的就是柯南的新剧场版和蜡笔小新西部生活的剧场版预告。
这种画风不精致的东西果然是不能拿到大屏幕上看的……感觉是完全粗糙,线条太粗、颜色太平板……不过介绍的影片和本片气氛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小新的片头出现的那一瞬间,剧场里所有的人都在笑。
话说回来,连Innocence在那么大的幕布上看起来都不是特别精致。
可是有音响和大画面的魄力……我还是喜欢在电影院看 ^^在播放预告片的时候,剧场里最前排的黄色顶光还亮着。
五个预告片一放完,灯光悄无声息地齐齐熄灭。
黑色的屏幕上打出一行字:“本片即将开始”那一刻真是寂静,寂静得可以听到屏住的不自然的呼吸声。
会在这个时候来看这部片子的所有人——我想,没有赶首场的时髦,没有人在心不在焉地吃东西,没有人不在开场前到达并坐好——是真的在期待着这个故事。
屏幕全黑,然后城市的夜景出现在眼前。
看押井守的片子不是第一次了,但以前一直没有察觉到,直到真正坐在影院里,才真正发现押井在描述的时候,很喜欢用俯视的角度。
在上空盘旋的直升机,高层建筑的楼顶,从水面的正上方看见的倒影。
如果直视屏幕,会觉得视线是倾斜的;可是躺在屏幕的正下方,会觉得画面那么大,好象整个城市压下来了一样。
介绍片中曾出现过的,有着鸟翼的飞机飞掠巨大的建筑群,被废弃的远东工厂,街上的中国风祭典,大头娃娃,还有投影在楼房前水面上的云影,都毫无疑问地是在炫耀CG。
虽然知道这一点,但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下,那种巨大的城市就在自己头顶上的重量感和压迫感,感觉色彩随时会倾泻下来的真切错觉,强烈到了害怕的地步。
但是最惊艳的不是这里,而是抬头望向天顶,完全仰视的角度,那个流光异彩的蓝色水晶鸟骨,巨大地、晶莹地悬挂在头顶上。
透过鸟骨的光亮,是冰冷澄澈的透明蓝色,从高高的天井泻下来的阳光,是颓废的、阴郁的昏黄金色。
抛开其他所有场景不说,设计出这个场面的人,我要说他是天才。
押井的视角运用的确是很能让人琢磨。
第一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的鸟骨,是仰视的;第二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的无头天使,也是仰视;第三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一只普通的海鸥,却是从天井向下俯视,好象是活着的海鸥,在用自己的眼睛往下看一般。
突然想起游戏中素子从楼顶往下看的场景,动画里素子俯瞰城市的场景,不由得想象这样的角度会带来什么样的视觉。
“……网络无限广阔,我要去向何方呢?
”同样的场景,是在夜间飞机离开地面的时候,我看见蛛网般在黑暗的地面上蔓延出去的灯光,渐渐远去,好象安德洛墨达表面的形状,好象是无限的网络空间。
网络无限广阔,我要去向何方呢?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郁闷的准备。
因为看GIS的时候,素子用力到臂膀肌肉脱落的场景,一溜子弹打上世界树的场景,在脑子里回旋回旋再回旋,好象中了魔咒一样。
而押井说:“我决不允许有牧歌式的主人公,现在的主人公是以抱持着更为痛切的主题为绝对条件的……”苦笑,真是恶劣的监督。
片子的一开始,就是阴云惨雨的气氛。
暂且不论押井喜欢什么颜色、黄昏场景般昏黄的海面具有何等华丽的视觉效果,整部影片就没有给出一个让人觉得鲜亮的场景。
夜晚的城市,巴特扫描视野中的绿色,雨,光线昏暗的海面,灯光不明亮的密闭工厂。
押井是打算彻底地打压观众的心情,从开始,到最后。
前几天在云中看文,看到这样的对话:“巴特的眼神……”“瓶盖能看出眼神么。
” 笑倒。
Innocence的主人公是巴特,从头到尾,就没有过大的表情变化,大多数时间都是那样的扑克脸。
生气的时候脸上的线条只是微微地集中,笑的时候嘴角扬得人几乎看不到。
这样的巴特,却是活生生的、绝望的、濒于疯狂的。
我说不出是影片里的哪个动作哪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印象,但是我所看到的巴特,勉强地维持着和狗的生活,在同事面前精神紧绷,虚无、绝望又无可奈何,好象是在……疯狂般地要寻找一个出口。
一开场驾驶大型车到来,缓慢、沉默、顽固、惜字如金的巴特;在Ms.哈拉威的事务所里对着似曾相识的人偶久久凝视的巴特;在石川开车送他回家的时候因为一句关于素子的话就变成岩石刺猬的巴特;在黑社会的事务所乱扫一气,对下巴快要掉下来的托古萨有点得意洋洋地笑着说“我已经尽量避免”了的巴特,总觉得有一种刻意张起防幕,寻求某种支柱,或者寻求毁灭的表情。
谁能说巴特明知故犯地违反命令,跑到红尘会大打出手,不是抱着“万一死掉了也不错的想法”呢?
回家的路上买狗食,下班了回去做狗食,喂狗的时候还要小心地拎住狗耳朵免得弄脏。
巴特是很温柔的人,在Ghost in the Shell的时候如是,在Innocence里仍然如是。
1995年,素子在在海中凝视水面倒映出来的自己,困惑着自己所感知的一切。
素子浮上水面后,光看表情就知道要询问什么的巴特,这种细腻至今不变。
但可能也正是这种细心和温柔,在失去素子之后,失去的空间无法填补,于是温柔变成了折磨。
如果……如果巴特一直这样阴沉着脸,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寻求着林中的画像,我想,我最终会喜欢这部片子,而不是被它打动。
看到最后,终场,屏幕转黑,伊藤君子的歌声响起,我突然听懂了歌词的那一刻,感情微微一动,悲伤涌了进来。
Follow me(わたしと一緒にきてくれ)看片子前笑着说:没有素子姐姐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去看啊。
于是一听说有素子就真的跑去看。
素子素子,Ghost in the Shell的Ghost,无论那个世界怎样变迁,也还是她。
就好象朋友所说的,讲巴特的故事没有素子,要怎么讲呢。
Innocence的故事因为素子的出现而完整,也因此彻底成为悲剧。
水面,西式建筑,有异彩的天井。
大片海鸥飞起,在昏暗的海面上。
身体惨白的人偶如雨点般降临。
在天桥上,顶光的照耀下,两个人划出一个完美的圆形战斗空间。
然后,转身,枪口同时指向对方的脑袋。
场面凝固。
那时候整个影院里,大概只有我在叹气。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久别重逢”的方式,确实是很适合巴特和素子。
不是情人,不是兄弟,是曾经可以把自己的背后交给对方的人,是有着比语言和肢体动作更加深切的默契的存在。
然后离去,没有任何联系。
我一个人在那里苦笑,果然就是吴的套数。
影片的基调,从观众明白“素子”出现的那一刻,就开始改变了。
战斗的步调,行进的方式,命令的直截了当,情报的陈述,马上切换成素子的干脆利落。
大家一直跟着巴特在泥沼里爬啊爬的心情,突然就跳到了干爽硬实的地面上。
而最大的改变,是巴特的表情。
还是扑克脸,还是瓶盖眼,但是从语气到肢体语言,全变了。
给素子赤裸的木偶身体披上背心的巴特,身上那种弩张剑拔的戒备心和下了三年梅雨的发霉气质,全都跑去了九霄云外。
曾经在Ghost in the Shell里认识,而最象Stand Alone Complex第25话里巴特的那个人,重叠在这个面容上。
当时看得开心后来觉得最悲伤的一场,是巴特守护进入系统的素子。
没有对白,场景不切换。
枪林弹雨之中,素子默然而立,巴特跪在地上,从容不迫地射击、换弹夹、射击,全无紧张之感。
脑子浮现出来的只有一个词:骑士。
把自己的荣誉和生命都献给某个人,因为能为对方不惜一切地战斗而感到喜悦和荣耀的,传统骑士。
在这一刻,巴特是这张牌面的最好写照。
早先就看过押井的采访,却是到最后才能理解押井对于素子 “残酷”的认知。
“巴特,记住。
无论何时,只要你连上网络,我就在你身边。
“那么,我走了。
”我们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素子。
对于巴特来说,这也是最致命的残酷。
永远不可能跟上的脚步,永远不可能抓住的身影。
甚至连要去抓住的念头都没有。
在《铁錆废园》里,天玉座兀自沉思:古王国已经消失,叫我们这些为了守护而被创造出来的种族如何生存呢?
他所追求的,恰如林中圣像。
(二)音乐来说音乐。
关于OST,茶馆的素已经做过详尽的介绍。
流行音乐一向不是我的长项,所以就不说了。
我对Innocence的编剧是梢有微词,但是对音乐完全无可挑剔。
笑,也是另一种恋声癖的发烧方式。
第一个主题式的音乐,出现在人偶自杀,故事进入正编,开始打出字幕,穿插着人偶成型的片段的那一刻。
曾经想到Innocence可能会沿袭GIS的格式,倒是真没想到沿袭到这种地步。
开场果然就是一大片似曾相识的女声扑面而来。
让人目瞪口呆——这应该说是偷懒,还是执着呢——同一个主题的延续,是在择捉的中国祭,斜斜的视角,大头娃娃和神像。
街道两边挤得满满的人,带着鬼怪的面具,没有人气。
巴特和托古萨绕到小巷里去抓人来拷问情报的时候,背景音乐完全消失。
然后没有任何预兆地,镜头切回祭典,大片的音乐如同峭壁般陡然扬起,直直地压迫过来。
再一次目瞪口呆,音乐果然是有压力的。
除了《傀儡谣》的三首曲子之外,其他的BGM就不是很明显了。
影片的重点还是在剧情和陈述上。
但是说白了傀儡谣也只是麻药,刺激,迷人,动听,叫人无法自拔。
真正能在心里盘旋的则是那首《Follow me》。
素子和巴特分离后不到两分钟,影片就结束。
黑黑的幕布上一行一行的工作人员名单打出来,悠然响起的,就是这首歌。
Follow me(わたしと一緒にきてくれ)因为素子的出现而受到冲击,因为巴特的情绪改变而感到欣喜,还没能来得及体会就结束的别离。
此时此刻,悲伤开始慢慢渗出来。
这首歌,存了心要勾人眼泪。
看完电影出来,没有直达电梯,只能一层一层坐电动扶梯下楼。
五楼是音像店,本着平复心情的打算就进去了,结果进门是一大张海报,破坏的人偶,同时Follow me的第一句歌词划空而来。
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然后觉得心里的悲伤好象反刍一样,一波一波地拍了过来。
该死的音像店。
站在试听的角落将近一个小时,把OST里几乎所有感兴趣的曲子听完,才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
(三)杂感我看东西向来以台词优先。
一则是因为我的电脑屏幕小,二则是因为我常常是开着碟子一边听一边做事,所以台词好的片子自然喜欢。
Innocence,个人觉得是比不上Ghost in the Shell的。
一方面是台词比较多,剧情的张力比较差,而且有些片段有纯粹买弄CG的嫌疑。
而另一方面,和士郎的原本不同,Innocence几乎完全是押井自己的剧本,借用了“攻壳”的这个外壳来述说自己的观点,所以难免带上说教的口味。
95年的GIS是押井的GIS,但是蓝本勿庸置疑是士郎的,两者的融合,创造了一部颠峰之作。
而Innocence完全是押井的作品,硬要比的话,会和Avalon比较象。
押井在改编剧本上是天才,可是不客气地说,他自己写的剧本,就总是有生硬的痕迹。
看完影片后竖起耳朵去听日本人的反应,普遍觉得难,但是好看。
当时的观众主要是学生、上班不久的年轻人,超过30岁的人很少。
考虑到这些因素,给出的评价会和业界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自己思考过人与机器人的关系,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观点和押井吻合,因此那些纯叙述的部分对于我来说很亲切。
可是如果对这个问题了解不深的话,哈拉威的那段说教,Kim的长篇大论,是一定会让人打瞌睡的。
从98年一直跟踪动漫画的情况,国内最初写出深刻评论、带动动漫潮流的人,一直收集信息的资料狂,以及类似的一些人,我一直觉得是小圈子。
而更广大的动漫圈,只是觉得“好看”而已。
在日本,也是这样。
动漫杂志的盛行,以及大量质量并非上乘的动漫画的涌现,是为了填补时间,是为了娱乐。
Innocence受到注目,是因为GIS的影响,尤其是在欧美的影响,以及业界的无限关注。
但是实际上这部片子,只有60%做的是现象,至少有40%是做给OTAKU的。
如果我也只是“看”的人,我想,在从剧场出来后,会记得那些华丽的场景片段,会记得素子的出场,但是一定会记不得整个片子的流动,记不住这么多的细节。
士郎是士郎的攻壳机动队,这个FANS的圈子非常牢固,就好象看过《刀锋》的人,要么不喜欢,要么就会非常坚决地拥护毛姆。
押井是押井的圈子,看过GIS的人不一定就非常喜欢攻壳机动队的原作,甚至可能了解不多。
在这一点上,神山的SAC就做得比押井好的多,至少好懂得多。
融合了押井和士郎优点的,始终就只有那一部GIS,Innocence是比它沉闷得多的片子。
无论是故事的流畅性,可看性,分析的力度和易接受性,包括音乐,包括人物塑造。
虽然在95年的技术环境下GIS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在现今的动画技术环境下Innocence没有再与其他片子拉开那么大的距离,会对观感产生影响,可是象《2001年漫游太空》,象《阿拉伯的劳伦斯》,无论技术如何,震撼人心的东西总在那里。
我的日本同事的观点,我想很能代表日本人的想法。
他说:“我很想去看Innocence,因为听说很出色。
但是没有看过GIS,我担心会看不懂。
”以及:“知道你要去看Innocence还好;知道你要去GHIBLI美术馆,才知道你是真的喜欢动漫画;结果你连大友克洋的短篇都收集全了,我说,你是OTAKU么?
”我的回答是:“即使看过GIS,如果不是当真对科幻设定有一定了解,对机器人和人的论述有一定认识的话,这仍然会是华丽、沉闷、看不懂的东西。
”
哲学辨析和动作场面都在沿袭第一部叙事设定的情况下进行了加强,虽然信息的密度的增加不代表成品质量的提升,但本片确实保持了第一部的高水准。
相比第一部的平铺直叙,本片试图在整体气质上更接近一部硬科幻片,虽然3D和手绘的最终质感各有优劣,单就本片来说,不失为一次成功尝试。
作为神作《攻壳机动队》的续集,《无罪》依旧好听好看、迷人深邃,同时晦涩难懂。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特下班后买了狗粮回到家中,一丝不苟地为狗狗准备晚餐,晚餐后巴特和他的狗狗相偎着进入梦乡。
在极度压抑的环境里突然出现如此温情的一幕,我丝毫来不及防备,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凉霎间涌上心头。
当电影落幕时,千头万绪才开始荡漾。
“如果我们的诸神和我们的希望,都已经只是科学性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的爱也只能说是科学性的吧” ——利拉丹《未来的夏娃》 出自:比利哀·德·利拉丹:Auguste de Villiers de L' Isle-Adam,1838-1889,法国小说家,诗人。
在神秘主义、观念论的基础上建筑了其独特的文学世界。
著有短篇集《残酷故事》《新残酷故事》、长篇《未来的夏娃》、诗剧《加速》 哈德莉 出自:《未来的夏娃》中登场的女性人造人名称 索瓦纳 出自:《未来夏娃》中爱迪生就是以她为原型做了人造人哈德莉 柿子青的时候连乌鸦也不会去啄 出自:小说家徳田秋せい的《光追うて》 洛克斯·索罗斯(Locus Solus:拉丁语,意为荒凉地带) 出自:雷蒙·罗素(又译雷蒙·卢塞勒,Raymond Roussel,法国)的小说标题 柿子青涩之时乌鸦尚且不为所动 出自:尾崎红叶在德田秋声的送来的原稿上做的追记 明明是自己的面容扭曲却责怪镜子 出自:果戈里(Nikolai Vasilevich Gogol)《钦差大臣》(Ревизор) 镜非醒悟之器,乃迷惑之器 出自:斋藤绿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8月9日《霏々刺々》 春日和丽,马车穿梭彼世此世 出自:中村苑子 要理解恺撒并不需要身为恺撒 出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论理解社会学的基本范畴》(Ueber einige Kategorien der verstehenden Soziologie),“解释论”(interpretation) 大抵上既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幸福,也没有那么不幸…重要的是,是否对于有期望而活着感到厌倦 出自: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法国作家)《约翰·克利斯朵夫》。
孤独地步行…不成其为恶,所追寻的东西至少……仿若林中之像 出自:仏陀『ブッダの感兴のことば』第十四章「憎しみ」 个体创造的东西会具有和该个体相同的遗传因子的表现形态…… 出自:R·道金斯(Dawkins Richard,1941-,英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延伸的表现型——作为自然淘汰单位的遗传因子》(THE EXTENDED PHENOTYPE : 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1982 其数何等众多。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英文:how great is the sum of them! If I should count them, they are more in number than the sand. 出自:旧约圣经《诗篇》139节17-18 他们如秋叶纷纷落下,狂乱的混沌吼叫着 出自:约翰·弥尔顿(英, John Milton)《失乐园》 因为从未忘记所以不需要想起 出自:三浦屋的高尾太夫给仙台依达纲宗公的文书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出自:日本戏剧作家世阿弥的《花镜》 寝不尸,居不容 出自:孔子《论语·卷五 乡党第十》 未知生,焉知死 出自: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多数人并未顿悟 只是KAO愚钝和习惯忍耐罢了 出自: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 人体自身就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是永恒运动活生生的样本 出自:茹利安·拉·美特利(又作朱利恩·拉曼特利,Julien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国医学家),《人是机器》(L'homme-machine,1747) 神永远从事几何学 出自:柏拉图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出自: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鸟隐于天高 出自斎藤绿雨的《霏々刺々》 鸟高藏于天,鱼深潜于水 出自:斋藤绿雨 日看斎藤绿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6月26日《霏々刺々》 数人持镜,即有成魔者。
非照魔者,造也。
即镜可窥见,不可久视。
出自:斎藤绿雨 日刊新闻《读卖新闻》明治32年8月9日《霏々刺々》 悲于鸟血,而不悲鱼血。
有声者幸也。
出自:斎藤绿雨 该谈谈工作了吧?
出自:机动警察 The Movie2
6 故事讲的故弄玄虚像是个语录合集,动辄长达几秒的定格画面拖节奏,时不时来一段三维制作动画跟其他二维硬核动画格格不入,两位主要人物像导演的人偶没性格,动作设计像奇行种。
没接触过,有点看不懂
还是很厉害,尤其是虚假记忆那段非常华丽……名人名言也实在用得太多了……不过用得很厉害。也能理解,毕竟大脑是联网的……
导演你这是搞什么?拍得这么晦涩难懂是给自己看的吧。对白看完还是不能理解剧情到底在讲什么。再好的画面也无法挽救这苍白的剧情。什么狗屁哲学思辨,生命科学大道理导演还是自己消耗殆尽吧。
此片入围过57届戛纳主竞赛单元。典故庞杂、配乐诡谲、画面几近完美、理念幽玄,但是可看性总觉得欠缺点,可能植入记忆这题材见的比较多了而且没人批评里面的典故有点掉书袋么。话说攻壳机动队1也是看了两遍才认可的。
我能够理解原著党对真人版电影的愤怒了……想了一下,真人版给人感觉形似而神不似,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好莱坞无法理解东方的物哀、空寂的文化;二是当今的人无法理解90年代大都市的孤独感(那个年代的港片很能体现这点)。空间和时间都改变了,所以无法重现原著的精神。
人和半人半机器的义人稍不留神就陷入迷失的轮回,只有临近片尾才出现的“超体”素子精准、确定、流畅、清明,她没有一丝阻滞或困惑,正如片中引用的佛陀的话一样“独步天下,吾心自洁,无欲无求,如林中之象”。这部04年的片子无论是画面、分镜、剪辑、音乐,或故事,皆是动画片的巅峰。
可能因为拍的早吧,现在看来不过如此
巴特喂狗的时候帮狗狗把耳朵放到食盆外边的小细节好喜欢。
互文稍微有点过了跟滕王阁序似的更像在写一篇课程论文满满地乱引用..ww狗狗任性的自然态 狗成为商标广告;教堂面前塑四大金刚 时间-记忆的城堡-像致幻剂 日式人偶命题+机器 现实与幻觉的循环老梗了 系列都预设了具身认知的可超越性而将存在信息化,也即机器无需拟人而要成为超人的途径,同超验骇客
看不太懂...想起了机械公敌
Life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复习。看着看着忘了吃饭,想起时吃上一口,已经索然无味。相比上部,这部才是故事与论述的绝佳结合。能与人偶和神媲美,沉溺于深层无意识的乐趣的,只有动物了。相对的,人类苦痛的根源,也是过强的自我意识。如果人偶有嘴,她们也会说“我不想成为人类”吧。好在,人类的死亡,是升华也是回归了。
巴特内心戏集中之作~
押井守风格的集大成之作,掉书袋的台词,波云诡谲的氛围,完美的配乐,最后巴特与素子的重逢透露出无限感伤。
#SIFF26th 迷迷蒙蒙的渲染不太对胃口,有种困在单机游戏里出不去的感觉。过于掉书袋有的地方实属是没有必要,已经空虚到了这种程度吗。素子的展现形式挺贴切的,感觉灵气这种东西的确不可用形式固定。
能让我看不懂的片子不多,但这部我要承认被打败了。对于一部我看不懂的电影,是很难说喜欢或者难看的
俺脑子没转那么快.
不喜欢素子那么晚才出现。没有素子,热情尽失。
五部该看的已经看完,完完全全的被震撼了,而且,说句题外话,就像今敏让我知道诺兰简直弱爆了一样(虽然阿伦诺夫斯基的那两部我觉得其实比未麻的部屋好),这个也是同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