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片名,我想到了《东京物语》里的纪子。
在亡夫之母见背之后,她向亡夫之父袒露心声说,她自认为并不如二老所想的那样善良孝顺,她的心并不真的澄澈透明,她是自私的。
或许纪子已经意识到,她对二老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方面是她内心深处对于亡夫放不下的思念眷恋的转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她对未来充满焦虑,期待新生而又愧疚自责于这种想法,于是通过对二老尽孝,以填补自己的内疚感。
回到这部电影,浩辅对龙太的爱固然是真挚的,对他的帮助也是实在的,可是龙太离世之后,他却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想到假如不是因为他的介入,龙太恐怕也不会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压垮身体;他怀疑自己改变了龙太的人生轨迹,亲手造就了他的死亡;他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自私。
没有人性中的自私,恐怕也就不会有爱的产生;而没有人性中的感恩,宽容与体谅,也就没有爱的延续。
周吉夫妇会感激纪子比亲生子女更为尽心尽力的付出,龙太的母亲也会欣慰于儿子生前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真诚的爱人。
爱是一种先验的本能。
最近看了部日影《利己主义》提名了东京国际影节、亚洲电影大奖
原本是为了肉肉冲的,前部分的船戏的确多受在时尚界工作,时刻保持自身的亮丽精致的衣着和健壮的身材受被朋友介绍给健身教练攻攻因家境困难辍学,早早出来打工挣钱影片前一半是两人互生情愫及甜蜜相处我全程带着微笑看完前部分,有被他俩淡淡的幸福感动
但攻最后向受坦白,自己当教练的钱根本不够给母亲治病所以他晚上会当鸭,和其他客人做受在震惊之后,决定每个月资助攻攻也决定不再做鸭,凭受的资助,每天自己没日没夜的工作两人生活貌似慢慢变好时攻却得知了受过劳死的消息……
攻对受的感情,看得我后劲太大了!
攻对母亲说:“XX的出现,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全是地狱”工作强度压的攻坚持不下去时,攻早上问受:“你喜欢我吗?
”得到了肯定答案后,便能靠着受的爱意,苦苦支撑下去电影对阶级、爱、亲情、利己的表现挺不错,好剧一部!
VX攻众号:天鹅许愿屋,可以获取网盘资源哦~
剧情前后割裂,仿佛像是一个电视剧的第一季和第二季。
前一个小时算是走了一遍bl剧情,后一个小时是出于愧疚而孝敬,如此看来,前一个小时更像是一个铺垫,而这显然有点超时了,但好在前面拍的也很唯美,当个bl剧来看也很不错。
看了几篇剧评我才知道为什么我没品出来“利己主义”,大多都是在说:浩辅出于自己的占有欲而让龙太放弃高薪的牛郎工作,去做普通但低薪的工作,最后导致龙太过劳死。
首先,你必须先认为做牛郎是一件合法且平常的工作,这样当浩辅请求龙太换工作时你才能觉得浩辅是自私的。
但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浩辅是自私的,龙太本身也不想做这工作,是浩辅给了他勇气和开始新生活的可能性。
龙太对浩辅说“他终于可以告诉妈妈自己是做什么工作来养活自己的了”,对他妈妈说“浩辅让他发现这个世界不全是地狱”,说明他觉得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幸福的,虽然能养活自己和母亲,但是不快乐地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明明是浩辅让龙太的生活重回了正轨。
其次,你必须认为情侣之间不应该要求对方身体exclusive to each other。
虽然现在有很多开放式关系,但是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开放式关系,这是个人选择,没有什么优越的。
而且在这里,其实浩辅并没有对这个做出表态,是龙太觉得自己在做牛郎而不能和浩辅在一起。
综上,我并没有感受到“精致的利己”,只是听着三个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更新2024年主演的见面内容在后面*#HKIFF47 第6⃣️场没想到电影节之旅结束之前还给我蹲到一场日本导演的映后!
我又是第一个提问(真的很爱干这种事),签名也get到了,圆满完成任务!
与片名《利己主义》的印象不同,这竟然是一部温情片。
而且关于这部片的宣传中也从未提到,它不仅仅是讲同性爱情,其实也讲到了亲情。
不知道什么是爱的时尚编辑,在遇到了爱情后,又收获了亲情。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他人的爱,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爱。
即使他声称不懂爱,只是出于自己的任性,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别人。
明明看起来更像是利他,片名却偏偏是《利己主义》。
一开始我还觉得难以理解,反复琢磨那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这样就足够了。
”终于联想到了其他的作品,《继母与女儿的蓝调》里有过类似的表达:“你想把你想要的东西都给我,这种感情,大家将它称之为爱。
”即使做一些以自己为出发点、看似自我感动的事情,其实也能够在他人之间传递感情。
挺好的不是吗。
男主角所缺失的,终在延伸的关系中得到救赎和修补。
这样就够了。
再次要赞爆铃木亮平的演技,真的太有意思了!
俏皮的小表情、有故事的眼神、放在胸口的手势、自恋地演唱、细致地画眉,都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还有跟基友们的闲聊,据说都是自由发挥,台词真的自然又幽默。
“你好歹也努力一下。
”“我努力了呀,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忍不住。
”“你忍得住,你不就忍住了‘不吃’吗。
”“不是呀,你看那个薄饼明明就放在眼前,不知道怎么就不见了。
”“就是抛物线一样落到嘴巴里不见了呀。
”和宫泽冰鱼之间意外的很有化学反应,两个人都很会演,每当看见恋人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是什么意思?
买东西的回礼?
”“不是的。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斋藤先生真是魅力十足。
”看到天桥这段大家都被甜笑了。
还要感谢导演拍了很多亮平的后脑勺、脖子、尖耳朵。
就算看不见表情,也完全不影响传递情绪,真的很棒。
总体而言是一部后劲很足的电影,总觉得没看够,又意难平。
映后氛围很欢乐。
结束后还有几名男影迷拿着原作小说给导演签名,早知道我也应该买的……不过还好我签的早,据说后来都在外面排长队签名了…最后灵魂发问:我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到铃木亮平!
#亚洲电影巡回放映-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精选电影《爱很自私》松永大司、铃木亮平、宫泽冰鱼影人见面没想到居然实现了去年随便许下的一个愿望!
去年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因为电影的后劲实在太大了,就让人特别想见见主演铃木亮平。
但是这部片本来就是2022年的,已经上映很久,从来没想过会有机会在香港再看到它返场!
而且!
这次它居然还带来了铃木亮平!
从前年开始变得很喜欢他,觉得演技看着非常舒服,而且有种优雅的气质。
算了算也看过23部他的戏了,索性还是比较劳模,多拍多看。
上次看完后很认真地结合导演的一些回应写了影评,这次听完分享后,发现跟之前的理解基本大差不差,没有特别想补充的了。
所以影评的内容欢迎看回之前的。
开始前先闲聊了一会。
亮平说昨晚第一次吃了火锅,那么多调料就已经把他给搞不会了。
还第一次吃了牛蛙,感觉甚至比河豚还好吃。
进入问答环节,问到导演演员是如何思考去拍摄作品和扮演角色的。
亮平原本只知道🏳️🌈这个词但不太了解,这次要演这个角色,他先是做了一些research,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所以又接触了很多这个群体,去了解他们如何聊天,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花很多时间跟他们待在一起,这样去学习角色塑造。
宫泽冰鱼此前演过一部同类型的《His》,但他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接到这个offer,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磨练自己,而且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gay,他也因此跟他接触的时间更多了。
导演则是在疫情期间,想为疫情下失去了许多、感到孤独的人们创作,碰巧遇上制作拍摄这部片的机会,才能拍出这样让人有共鸣的电影。
有人问到这部戏中主角浩辅的爱到底是大爱还是自私。
导演笑言香港观众的问题都很尖锐,他的解读与龙太母亲的“只要我们认为是爱,那就是爱”一致,认为爱与自私是并行的。
亮平讲了他对浩辅这个角色的理解。
他在演的过程中也经常在疑惑,浩辅有没有可能是把他早年失去妈妈的这种遗憾投射到了龙太身上,他对龙太的感情真的是爱吗,还是对他妈妈的赎罪?
甚至在龙太死后又把这种感情投射到龙太妈妈身上。
而且对方是否是被他逼迫着接受他的爱,他们真的有感受到爱吗。
他一直无法确定。
但是到了故事结尾,龙太妈妈对他说了不要离开我,他觉得那就是爱传达到了吧。
他认为只要是爱,当中必然有自私的部分。
当两人的Ego碰撞时,就会擦出爱的火花。
总觉得亮平讲这一段的时候眼睛都有点泛泪光。
后来我一直顾着观察铃木亮平手里的奖杯,忘了还问了些什么了…没问几个问题,主持人就说时间差不多要合照了。
亮平一激灵:这么快?
导演说:再问一个短点的吧!
然后又问了一个拍什么场景印象比较深。
就讲到浩辅要给钱龙太妈妈,龙太妈妈不收这一段。
两人一来一回真的演的很好,阿川佐和子真的演出了那种,你都以为她真的可能要收下了,但是她就一直不收的那种拉扯感。
最后的最后,亮平还主动说了这部电影对他最触动的地方,是他了解到原作者高山真,在中学时发现了自己的性向后总是想着要寻死。
他觉得造成这种想法的,绝不是高山,也不是和他一样的这些人的错,是日本、是世界、是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困境。
所以他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告诉了大家,会有把这样的题材拍摄出来的电影,让大家了解、看到这些群体。
亮平和冰鱼在快结束的时候被引导着比心了,真是很可爱的互动。
气氛一直都很欢乐,我只能说坐前排真的很爽,所以注意力都没怎么放在听而是放在看上了。
亮平一开始的亮相很爆笑,一个有着贵妇心的肌肉男演得活灵活现,和一众“姐妹”聊男朋友、喝酒、发疯,都市金领基佬形象跃然而出。
和冰鱼扮演的私教龙太第一次见面,他收敛了自己身上的贵妇气质,就像一个普通的男人。
冰鱼演出了天真烂漫却性感诱惑的青年感,看浩辅的眼神,和自己主动的第一个吻,都让我在内心里大叫“他实在太会了!
” 床戏似乎来得猝不及防,尺度倒是在意料之中,毕竟这部电影可是R15啊!
冰鱼和亮平甚至和路人的床都拍得很真实很血脉喷张👍前半部分看得我非常开心,生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flag。
这些flag让我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剧透,非常紧张,就怕哪里突然来个打击!
当电影最大的转折到来时,本已有了心理准备并没有太难受,直到亮平的演技给予了我会心一击。
他演得非常收敛,镜头从头往下连他的脸都没有拍正面,但是颤抖的肩膀和细微的抽泣暴露了他的难过。
情绪传递给了观众,这一幕让全场各处响了抽泣声,真让人感动。
我没想到剧情走向是一个drama queen通过爱人,找到了人生爱的归宿,这个爱是母爱也是爱情,虽然两个爱都将远离他,可是在天堂有人在等着他。
导演全场手持镜头,和某导演有得一拼,不过一点都不晕,手持中算稳的,人物大特写用得很多,非常能够关注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几个小细节,浩辅后来把送给龙太的外套又穿回来了,龙太穿着那件外套时显得袖子好短,哈哈哈哈,还有在做爱时龙太喜欢亲人的手臂,后来龙太也亲了自己这个位置!
亮平高歌一曲的那场戏实在太有趣了,唱得很好不要再唱了,哈哈哈哈。
龙太要身高有身高,要颜值有颜值,明明可以去做模特干嘛要去当鸭子赚钱,这是不解之谜(喂喂 日本好像30号就要下映了,还有合适场次的话还想二刷啊啊啊!
至少本场上座率蛮高的,很多情侣来看,男的也有哭。
看到男主的社交觉得略尬又不失真,比如第一次见面就讲自己的经济情况和成长经历还有家庭状况,不合适吧hh看来我是有些社交恐惧症的。
评分有一小半是给演员的吧。
之所以觉得尬,是因为觉得关系不真实,有性吸引力,但经济与学识都不同,想到新鲜感过后就觉得尴尬,觉得真实是因为确实描写了交往过程中的钱与性。
现实一点看,男主这是请了私教外加特殊服务吗?
每次都是健身完回家做,尬hh看到男主突然表白自己是男妓要结束关系,因为无法专心于工作,让片子内涵上升到另一个维度,这让主题从有点尴尬的纯爱或者霸道总裁走向了更现实的一面,让主角变得更立体了。
对于男妓的描写,<老水仙>里也看到了性与爱的分离的描写,日本的性文化还是很开放的,特别是对于性工作者的情感处理。
不过男主得知性伴侣是男妓后第一时间不是检测吗hh影片开始讲述男主卖的时候的角色多面性,从进门的冷面到进门后的假装害羞,很专业呢hh看到有人对于10角色的意外,觉得对于同性的认知还是很刻板印象的。
一个月200000日元,10000元?
有点少吧hh sorry我有点何不食肉糜。
当男主提出一个月10000包养时,一边会觉得有点少吧,一边又觉得虽然赚得少点但更稳定更安全了...我...hhh还一边觉得这样的关系不能长久吧,如果关系不对等,激情退去都是鸡毛,虽然如此,但即使关系对等经济独立,也未必能长久。
影片还缺少对男主工作的描写,能做时尚编辑,在职场中混的人,工作中的干练老成与精明算计应该是了熟于心的。
男主和妈妈个头相差这么大?
选角不合适吧?
生物学上是亲生的吗?
很日系,道歉文化很多。
虽然到了这个年纪经常会听闻身边有人离世,但电影里这么写,我更愿意看日常琐碎。
“我根本不知道爱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毕竟我们觉得那是爱,这就足够了”片名为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经常是否定爱的,只有情感的需求与互利共赢,时常的自我感动。
就像我妈常把爱挂嘴边,我时常心里排斥,觉得儿女情长过于小爱。
但利己主义对于爱的否定,也有些妄自菲薄。
男主初次拜访带回家的菜,都快到人家家里人都死完了才吃,没坏吗?
很久没有写影评,一方面确实是其他事情比较多,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真的很少有影视剧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地看完,更不用说还要再洋洋洒洒挥笔千字来总结其中的亮点。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不抱任何希望。
近些年的LGBTQ影视剧发展迅速,但质量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也跟整个影视行业一样慢慢成了预制品,不管哪个国家出品,要么就是drama成分过高,要么就是进一步加深别人眼中LGBTQ群体的stereotype。
我平时对日影和日剧基本是不太感冒的,因为大部分节奏偏慢且情绪过平,但是从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我就完全沉浸,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
豆瓣7.4的评分在我这里是完全低估了这部电影的水平,不管是镜头语言,节奏,故事,台词,都是极其优秀的,我给9.5分。
男主铃木亮平在这部影片里面贡献出来的表演是影帝级别的,再配上编剧和导演给与的恰到好处的镜头和细节动作,让整个影片的情绪的克制和释放的平衡拿捏得极为准确。
其实同类型的影片也不少,我第一反应是郑佩佩和本喵的Lilting。
但我对这部电影高于同类别电影的评价的原因主要在于本影片对于人物关系和生活场景的处理上面是非常用心的,能感觉到整个拍摄团队以及演员一定对于同志这个群体是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对于人和人关系的认识也是极其深刻的。
先说男主,高大硬朗的外型,但时不时露出一丝阴柔的气质,这个拿捏真的很难,铃木亮平做得很好,很自然。
男主表面上作为时尚行业人士,不乏LV的配饰和Fancy的生活方式,与圈子朋友的接触也会谈论一些常见的话题,但是个人私生活非常接地气,非常生活化的状态也是比较真实的,将一个人的多面性描述的很好。
至于成长背景,用一些简短的镜头,独白和对话一笔带过,一度让我怀疑看的不是日影,这节奏比美剧都快。
男二和其母亲的出现打破了男主一潭死水的生活,也将他封禁在心里多年的情感释放,也将影片主题自私二字通过两个不同的事件带出。
其实我写到这里觉得这部电影是有观影门槛的,年龄过小或者没有经过太多生活和感情经历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部电影表达的情绪。
如果仅仅是质疑或者批判男主是自私的,导致了男二的过劳死,那可能生活在多年之后会给与不同的答案。
在我看来,生而为人,自私二字就是会伴随人的一生。
人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是为自我利益服务的,不管是金钱方面还是情感价值方面,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愉悦。
只不过有的人自私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有的人“自私”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达成双赢,那么能做到后者,我觉得就算被归类为自私也无所谓了。
而且我觉得自私的定义应该让当事人来定义,如果双方都接受,那别人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就像浩辅每个月拿20w日元买断龙太的卖身生意,这当然是他爱龙太和占有欲的表现,但是另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困境的一个解决方法。
在这之前,龙太当然也爱浩辅,但是他的良知让他无法隐瞒他卖身的实情,经济状况又让他无法放弃这个经济来源,所以他是痛苦的,矛盾的,那浩辅的这个举动其实就是一个solution。
浩辅愿意,龙太接受,那这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后面龙太过劳死是不是浩辅的问题,那我觉得这个东西完全是结果决定评价。
因为龙太死了,所以显得浩辅似乎精于算计,那如果俩人是happy ending呢,可不可以说浩辅情商极高,一方面解决了两人的恋爱问题,一方面改善了龙太的经济状况,还保住了龙太自力更生的自尊心呢?
从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看,主演的三人不但跟所谓的“自私”不太沾边,甚至都有些美化。
每个人在考虑自身的利益的同时,都在小心翼翼地为别人的感受着想,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在真实的社会中可并不多见,甚至说是稀有动物,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像片中三人这样的有同理心和分寸感,那可真的是理想社会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电影的名字Egoist到底是在说片中人,还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每一个观众自己自私的一面?
说一下几个我很喜欢的片段。
第一个就是浩辅跟龙太妈妈在饭桌上关于生活费的拉锯战。
这时两个人还没有那么熟悉,都在极力的克制内心的悲伤,又要保持体面,有些话还不能明说,真的是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
要么拍得很白开水,要么就会过度煽情。
但是这里我真的整个人的心情跟着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对话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浩辅内心是对龙太去世的愧疚外加在龙太妈妈身上投射的自己已过世的母亲的感情,龙太妈妈是对龙太遇到浩辅的感激之情但是她的自尊和体面不允许她继续接受浩辅的援助,所以两个人的情绪先是从客气到僵持,最终到浩辅情绪的爆发。
他不仅仅是想通过继续援助龙太妈妈来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更多的是他内心已经将龙太妈妈归为了自己的一个情感支柱。
这里龙太妈妈接受钱更多的是要解放浩辅的内心,她怎么会不知道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怎么会不明白浩辅内心的折磨?
这里的一个细节是不受文化限制的,就是Mama always knows。
尤其在东亚文化中,大部分关心自己子女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化和社会的压力让他们只能互相保护着这个公开的秘密。
为了不让彼此难堪,为了不让彼此担心,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white lies。
谎言是不好的,但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的谎言就没那么不堪了。
第二个小细节是门口的花,跟整个情节是一脉相承的,在充满有爱氛围的时候,都是盛开的,娇艳欲滴的,但有人去世或者重病时,都是枯萎的,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但是非常的有质感,从镜头语言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说一下哭戏。
整个影片哭戏不少,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基本上情绪出来了就收,我觉得这一点很聪明,因为会造成后劲十足的效果。
而且我觉得几个点都引出的很巧妙,都是浩辅在极力克制的情况下被一些意外的小状况搞到崩溃,呈现的既自然又合理。
第一个是在车子里,丛大喜到大悲,本来俩人要一起买车,面对美好的未来,结果直接接到龙太死亡的消息,这个真的是虐。
第二个是在葬礼上,浩辅失魂落魄跟别人撞了一下,结果把自己的克制也撞没了,整个悲从中来,这个情绪拿捏得很好。
第三个是在龙太卧室,抱着龙太的枕头呼吸他的气息。
第四个是零钱洒满地,正好让他想起最早跟龙太的回忆,让他一时不能自已。
我觉得这些小片段都很好,一方面堆叠着浩辅的情绪,一方面也在一步步的让观众内心的难过指数倍增。
正如断背山里Ennis不需要任何情绪表达,只穿上Jack的衬衫,就让人被悲伤压得透不过气。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LGBTQ的纬度,更多的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龙太妈妈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形式出现的,最后就以龙太妈妈的几句台词结尾,希望每个人都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美好的感情,就算是自私,那么也以双赢的结果来收场。
“不管那个人性别如何,都无关紧要,遇到想与之相守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
”“你不知道什么是爱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爱。
”“是的哦!
是让我很骄傲的儿子!
”
整部电影看下来,细思极恐 第一部分:关于爱情 龙太的死亡,可以说起因百分之八十是因为浩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龙太对浩辅的爱毋庸置疑,甚至于说浩辅的出现是龙太如地狱般人生的一束光,让龙太开始重新有了好好生活的憧憬。
电影的前半段性欲戏,两人演的太好,总让人忽略浩辅的感情是否也如龙太一般对等,等到中间龙太突然死亡,这层朦胧的薄纱才被掀开,观众开始思考浩辅对龙太的感情到底有几分出于爱情,几分带着自己对母亲这个人物的向往。
尤其是结合二人相处中,好像是龙太更多的主动:主动亲吻,主动带他回家见妈妈,但与此同时浩辅有做什么呢?
试想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是不是互相介绍身边的朋友、家人给对方认识?
我们合理怀疑这段关系的刚开始,浩辅的爱有几分真。
至于电影的最后,龙妈妈确诊癌症,他的哭泣,有几分是为了龙太,有几分是因为龙妈妈,也不得而知。
他说因为自己,龙太死亡,龙妈妈没有得到好的照顾没有及时发现疾病。
似乎到了最后,这份关系,还是夹杂着太多私货。
第二部分,是电影主题:利己主义 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两人第一次去龙太家,摆在门口的鲜花绽放生机勃勃,当龙太死亡后,浩辅第一次拜访龙太妈妈家,门口的花盆已经枯萎,后面当他拿着盛开花盆替换那已经枯萎的花盆,好像他已经完成了鸠占鹊巢,代替了龙太,完成了自己自童年时起对母亲的思念与霸占。
第二:第一次跟着龙太去拜访他妈妈,浩辅坐在餐桌前一直凝视着龙妈妈在灶台忙活,这个忙碌很难不说也有着浩辅自己的希冀,他是否也日夜期待,如果自己的母亲没有死亡,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又会多了不少和母亲的相处吧 后来,龙太去世,他和龙妈妈一起吃饭,一起洗碗,镜头再次从餐桌这个方位拍摄,好像无形中浩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缓了缓一周,这部电影的后劲还没过去,我始终找不出一个符合我心中释义的“利己主义”解读。
以下分析一下电影情节和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我没读过原著,纯粹从电影本身遐想:1.电影:龙太说出自己是MB夺门而去,齐藤心放不下他,满世界找,找到后给了他再一次的选择权:可以跟着我生活,我补贴你,你从事“正经”工作,也可以继续你的MB生活。
现实:g群体一般都逃不过180天身体诱惑期,既然他是MB,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被MB甩了,他欺骗了我(不是正经的兼职教练),第一时间该去STD门诊查一下(自己身体最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天下男人一大把,趁自己还有资本,再找一个;喝个伶仃大醉,过个把月,都忘了;若是真的喜欢那个人、在意那个人,也只能感叹缘分不足,到此为止。
然后,过个N年,这段偶遇和关系就像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2.电影:龙太母亲发病,但龙太对齐藤撒了谎,说母亲只是腰疼,没敢提胰腺癌的事情(需要大笔医疗支出),齐藤继续和龙太恋爱脑地生活。
现实:大概率对方会把真实情况说出来,然后一起找更好的医生;承认之前无知,不知道对方缺钱才出去做MB,暗暗退出这段关系;卖房卖车把钱给龙太去治病(概率极低,才认识多久,你就突然跟我冒出一个病重的母亲,你家还有没有其他病重的亲戚?
)3.电影:龙太死了,一个雨天的下午,齐藤(故意)路过龙太家去上香,给了老太太生活费,之后每月来看望老太太,知道老太太病重住院,最后离世。
现实:对象走了,关系也over了,男女领证的也不过如此,我对你母亲在法律上没有抚养义务,我若思念你,我会在心里默默地想你(走一遍我们走过的路、回味一下一起吃过的食物……);也会每年去你坟头给你烧纸,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你母亲,如她需要帮助可以联系到我,我爱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家人;人生不就是这样走一回么,体验过就可以,不追求什么结果……综上,好像现实中遐想的剧情才是“利己主义”。
导演用手持摄像机,为我们剪了一段齐藤与龙太从相遇、相爱、分离、送别的生活“片段”,一段段看着很真实的片段,但是不是影射了现实中的人,才是影片主体的“利己”?!
电影全片那种伪纪录片的真实感是不是在敲打着现实中的我们?!
所以,看着越真实的,反而是梦;感觉越梦幻的(身边每天发生的),却是现实。
刚开始看时,真觉得这是一部纯爱片,但越往后看越心惊,尤其在男一浩辅在男二龙太死后的表现,更能让人明白本片为什么要叫“利己主义”,导演真心吃透了原著小说,拍出了其中的内核。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酌情观看,但因为没有概括剧情的部分,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如果与你意见相左,欢迎友善讨论,毕竟每个人对同一部电影的感受都会是不同,没必要辩个对错输赢。
(浩辅与龙太母子合影)浩辅爱龙太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有些残酷,他们之间有爱,但他并没有那么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影片很多地方都有铺垫,两位主角第一次亲吻,是龙太主动的,但两个人的关系一开始更多也只像是床伴,第一个说“爱”的人也是龙太,而浩辅在处理这段关系时,经常买美食,但都是送给龙太妈妈,请问有多少情侣,每次见面送礼,都要打着给对方妈妈送礼的旗号呢?
(浩辅给龙太送礼,说的却是送给他妈妈) 其次,在龙太为了赚钱要离开浩辅后,浩辅通过金钱让对方留在身边,一开始或许会以为这是因为“爱”,但实际想想,如果你的伴侣有经济问题,或者说是你所爱的人有经济问题,除了给钱的方式,难道就没有其他方式了吗?
影片最大的一处对比,就是龙太在搬家刷碗奋斗时,浩辅在拍摄写真,那他有没有一种方式,是可以推荐龙太去当模特呢?
毕竟龙太的身材比例也不是太差,给个机会面试总是可以的吧,费用方面肯定比搬家刷碗要高一些吧,那浩辅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这暗示了他对龙太的爱并不浓厚,也和下个章节要讲的东西也有关。
另外,当你知道对象或所爱之人为了赚钱那么拼命,是想办法帮对方分忧,还是只给对方涂护手霜呢?
(浩辅拍写真 / 龙太忙搬家和洗碗 / 浩辅给龙太涂护手霜) 同时最能佐证浩辅并非是真心爱龙太的地方还有两处,一是浩辅和好友们聊关于“谎言”的地方,一种是伤害他人,一种是不伤害他人,而他是后者,他对于龙太的谎言,也确实做到了后者,只不过他或许把自己也骗了;二是结尾处他和龙太妈妈的聊天,也明确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爱,这也从侧面表达出,他和龙太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情”。
(浩辅和好友们聊“谎言” / 浩辅表示不懂爱)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对于浩辅而言,这更像交易,只不过在龙太眼中,这就是爱,所以相较于浩辅,龙太是真的爱上了对方,所以他也没有再从事与之前相关的任何职业,从两个人看彼此的眼神也多多少少能感觉到这方面的区别。
浩辅是怎样的性格?
说到这里,那可能就要问了,龙太死的时候,浩辅如此悲伤,这难道不是“爱”吗?
是的,我没否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爱的,或许他也在这个时间,才反应过来,其实自己有些爱上对方,所以镜头语言中,也给了不少闪回的画面,但是他在葬礼上的表现,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就是掌控欲。
从浩辅的很多细节来看,他是很明确想要掌控自己生活的,比如他没有和父亲一起生活,毕竟在一个父权的社会里,尤其是日本这样的家庭环境,脱离父辈,其实也有脱离他人掌控的意味;比如浩辅在和朋友聚会时,往往想要成为C位,尤其是吃蛋糕的那场戏;而他对于龙太的很多行为,也是有着诱导性的,比如第一次见面的夸赞,就很明显是语言挑逗,而后是送礼,不断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依赖,还带对方到自己家中,之后还要主动牵手等,可以说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想法和剧本进行的,所以当龙太要和他分手时,他显得手足无措,一方面可以解读为他动了感情,被对方甩了而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从他不懂什么是爱的表达来看,其实更多应该是遭到拒绝后,看到有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后,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而此时的镜头语言也很有趣,导演非常喜欢用手持镜头进行拍摄,这一方面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另一方面这也是在男主内心状况的暗示,在被分手的这段时间里,晃动的频率很低,甚至有静止的时刻,这也代表了他内心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波澜起伏。
(浩辅被分手的不知所措) 从这些视角来看,浩辅的很多行为便更有目的性了,他用金钱的方式将龙太拴在身边,其实就是想要让一切重回自己的掌控,而所有脱离他控制的行为,他都有过反抗,比如龙太在自己家中想要强吻浩辅时便是如此。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龙太去世后浩辅的痛苦,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方面可能是他发现自己对龙太有爱,但另一方面则是一切再次失去了控制权,就像他当初失去妈妈一样,接下来导演很很巧妙的让浩辅回家乡,看着自己妈妈的遗像发愣,而这也很好的引申出,浩辅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龙太去世后,浩辅盯着生母遗像发呆)浩辅想要的是什么?
整部电影前半部分不断地有表达浩辅与去世妈妈的羁绊,有很多闪回的镜头,而后半部分则是讲述他和龙太妈妈的故事,可能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浩辅对龙太妈妈是爱屋及乌,但越往后越会让人觉得古怪,因为他明显过度了,而这也正是浩辅想要的事物:妈妈。
浩辅早年失去妈妈,这也是他一生的痛,他和龙太交往以来,所送礼物的对象,都是龙太的妈妈,在得知对方生病要多次往返医院,更是要给龙太买辆车,这些都表明他的目标更多是为了龙太妈妈,虽然从其他角度也可以解读,比如这是怕龙太不愿意收下车子,而故意表示的说辞,但个人觉得浩辅此时说的就是真心话。
(浩辅为龙太妈妈买车,送给龙太) 同时,浩辅第一次拜访龙太家时,镜头语言很奇怪,持续拍摄浩辅的后脑勺,时间不短,一开始没有其他人物入画,后面是龙太妈妈入画,两个人聊了会儿天,后来不聊的时候,镜头语言也是一直拍摄浩辅直视前方的后脑勺。
一般情况下,这种初入他人家里,大多数会给正面镜头,看到来访者第一次“见家长”的局促不安,那为何要这样拍呢?
这也是导演埋下的暗线,隐藏了浩辅从头到尾都在盯着龙太妈妈,那眼神太炙热了,因为他想要的,就是与妈妈的羁绊。
(浩辅紧紧盯着龙太妈妈)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他默默盯着龙太妈妈时,对自己妈妈的回忆片段,以及最后他与龙太妈妈和解时,也都用了较为稳定的镜头语言,这也代表了他内心重回平静,而这就是他想要的,那种大特写晃动会让观众看晕,而这种不适感是浩辅内心的写照,只有在“妈妈”身边,才会得到安宁。
从这个角度来看,之后他送龙太衣服,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讨好龙太妈妈,在龙太偷偷亲吻浩辅时他的躲避,也是因为害怕惹龙太妈妈不开心,在得知龙太妈妈生病,第一时间去医院,也是真的有些慌了。
(浩辅拒绝龙太亲吻) 所以,当龙太去世之后,他便将龙太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照顾,这也是对他自己的妈妈,以及对曾经的痛苦,进行的一种投射,两个人的相处也越发的朝着母子的方向进行,就连出门购物,也不再是购买那些昂贵的精品,而是更加生活化,平凡化。
而他去医院照看龙太妈妈时,其他病床的患者说他是好儿子,龙太妈妈也承认这是她的好儿子,他便去了厕所,对着镜子留下的眼泪,这也是在表明,他内心渴望的是妈妈的爱。
(浩辅在医院厕所落泪) 到了这里,也就能明白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了,它并非讲是爱情,而是在讲男主浩辅如何走出内心对妈妈去世的痛苦,他做的所有事情,也都是抱着这个目的进行的,到了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也算是鸠占鹊巢,真的获得了一个妈妈,而这也就是片名“利己主义”的由来,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利己”还是“利他”?
那么,龙太妈妈知道这些吗?
从很多地方来看,她是知道的。
龙太对妈妈隐瞒了自己的私生活,但通过其妈妈和浩辅的对话来看,她很早就知道了一切。
同样的,她也能看出浩辅的情况,尤其是在自己儿子去世后,对方一直如此粘着她,她有接受对方的一些好意,但也有拒绝,因为她能看出来对方把她当做了自己的生母去照顾,而她自始至终不可能成为对方的生母,这也是为何在她住院后,并没有去打扰浩辅。
不过,当她和浩辅在长椅上慢慢聊开后,便多多少少接受了这个“儿子”,因为他也是一个可怜人,两个人都有着伤痛,都从对方身上找到了安抚,这也是为什么之后浩辅来看她时,她会承认,这是她最好的儿子。
(龙太妈妈承认浩辅是自己的儿子) 通过这些,也能衍生出另一点,那便是“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男主一直以来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做“利己”,还是比较极端的“利己”,但从外人眼中,这也是一种“利他”,他对龙太的照顾是真的,对龙太妈妈的照顾也是真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长椅上,龙太妈妈会对浩辅说出那句“你不知道没关系,因为我们觉得那是爱,就是这样不是吗?
”
(龙太妈妈安抚浩辅) 这也是影片非常高级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利己”和“利他”是相反的存在,但其实两个并不相斥,反而像是硬币的两面,只有组合在了一起,才能成为硬币本身。
比如某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夸奖,这是一种“利己”,那他就可能尝试讨好别人,就变成了“利他”;再比如某人想要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然后他去求助他人,这也是一种“利己”,最后在分功劳候,其他人也因此沾了光,这又变成了“利他”。
反之,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你帮助他人后,再遇到困难,大部分情况下,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也会反过来帮你;再比如某人随手记录生活,分享了自己的旅游攻略,对于大众而言,这是一种“利他”,甚至会起到避坑指南的效果,同时这也在无形中让他涨粉,有人愿意给他打赏,甚至一些商家也因为他的流量,愿意花钱找他打广告,就变成了“利己”,哪怕他原本就是想要流量,达到“利己”,但也做出了“利他”的行为… 所以,“利己”和“利他”从来不是敌对的,而是一体两面,想要达到真正的“利己”,就需要“利他”,而只有“利他”,才能够真正“利己”,这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含义。
就像片中的男主一样,不断的想要得到母爱,做出了很多“利己”的行为,但实际上也帮助龙太和他妈妈,变成了“利他”,最后也得到了回报,让龙太爱上了他,也让龙太妈妈认可了他,变回了“利己”,而龙太妈妈也同样依靠“利他”认可了浩辅,最后也让她不再孤单,完成了“利己”,这也是电影最后一幕,浩辅和龙太妈妈相视一笑的场景。
(浩辅和龙太妈妈相视一笑)
难看到我大睡特睡………出门把评分小卡片撕在了fair那栏(2/5),甚至都不好意思递给电影节工作人员。本以为是自私人操纵剥削伴侣的男同性恋情感故事,结果发现是(我从来都不太信任的)关系里的利他主义者。前半段就是两人无穷无尽的床戏,直到男友突然狗血死掉,于是变成了对死去男友妈妈的照顾(这是什么行为……给你送完终还要给你全家送终……)。
还是觉得人不要为自己没有做错的事情道歉啊。
TIFF2022プレミア+Q&amp;A。运镜上多用close-up特写营造“在场感”。脸部细节的放大和作为背景的缺失来调动观众想象力。当被问道选角,导演指出他想要的角色特质是已经存在于演员之中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演戏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作品风格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某些戏剧性。故事本身清水白描,比起同性爱情更像是人间关系的文本,有关家庭的存在方式,环绕恩情的授受关系,社会关系的细节和言语的感受性。作为“噱头”的同性部分流于二丁目酒吧和数场床戏的浅层,这种粗粝保证了纪实性但作为思考部分的缺位有被诟病消费性少数群体话题的风险。利己和爱的奉献主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最后借片中的母亲娓娓道来的那一段,比起爱人的人,被爱的人可以定义爱这一点题少了西洋哲学中爱的能动性,也就与平权文化运动的主体性自动绝缘了。
真的这片子完美地(褒义)避开了我所有的想象(包括谁演1谁演0),甚至过半了都以为宮沢氷魚是来骗钱的。抱着看激情GV的心情来看结果后半段在电影院哭到妈都不认识。他们真的很努力在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现今的性少数世界。两位主演也辛苦了真的(甚至怀疑鈴木亮平是不是本色出演😂
“我根本不知道爱是什么”“那又怎么样,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爱啊”
今年TIFF日影新片最佳。从一个经典的 BL 梦的幻灭开始反思当代 LGBTQ 文化与新自由主义下的资本、个人主义、消费文化、人际关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后半亲缘关系的缓慢着床则是展现了突破这种精致利己编制的可能。抛开这个反类型故事本身的魅力之外,松永大司的影像直觉也很好,不仅是手持的临场感、几个转折段落也都通过镜头而非台词“预示”。铃木亮平的表演很显然下过功夫,值得拿个奖。
前一小时讲的是主人公未自我意识的双向救赎爱情 后一小时则讲述这样的爱情如何延续 一定是很爱很爱那个人才会这样吧 而这样的行为结果来源于童年 前半的手摇镜头很晕让我完全沉浸在这种私人性质的爱情之中 后半慢慢将自我满足的感情抽出到更大的爱 能拍明白真不容易啊
被《亲爱的房客》甩出十八条街,铃木的表演让人一身冷汗
比较平淡
一度受不了这部电影的抓马,但看下去之后,竟然还不错。第三幕竟然是走向了奇怪的“母子”关系,从男主14时母亲去世这个点上去扩展角色,在学习“爱是什么”的主题上,做成了这个人物。
很纯粹的故事。很纯情的人。对前半段剧情的反转想象,是我浅薄了。
看repo本觉得铃木亮平这么矿工怎么可能做0,但正片演技自然到忍不住想起导演所说的“这只是演员自己身上的特质”,反观宫泽冰鱼百年如一日的略显生涩。个人认为龙太死后影片渐入佳境,不自觉地代入男同性恋群体的刻板恋爱观,一直以为两人只是快餐恋爱,只靠浅层的肉体纠缠的确品味不出更深的羁绊。后半段由单纯的爱情滑向更广范围上的人间关系,才越发见得标题的深意。就像浩辅自责的,如果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让龙太多打工,他就不会死;他坚持在龙太死去后仍给他母亲生活费,是为了更长久地留下爱人仍在的余韵;他对龙太母亲的照顾,也有一部分是对早逝的母亲的怀念的投射。如果爱是无私的,那他不知如何是爱。但就像龙太母亲所说:爱是由被爱之人决定的。爱的行为发出并被接受到了,它的目的显得无甚重要。这世上真的存在天堂吗。
前半段不错,怎么突然去世,没铺垫确实有点意外。后半段越看越无聊,感觉没什么话可说,而且片子时间长。不过男主妈妈演得情感很真挚。
导演编不下去了,再继续拍的话恐怕男主也得去卖身。
纪念第一次在日本影院看完全程的电影 虽然对白只能理解一半 也正是语言文字的让位 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镜头语言的力量 手持镜头的运用,减少镜头之间的组接,增强了场面调度。虽然我真的不太认同这节这种以“死亡”的悲剧主题的电影,但是的确很好哭。男主不拿影帝我真的会很伤心 最后三十分钟我的泪腺不受控的一直流 还有男二的牛奶水光肌白到发光!!!真滴过于美丽了啊啊啊啊啊啊(虽然最开始攻受站错了qwq
6.0。情節取向與結構過於擰巴:在提取出「社群內部階級分層」以及「原子化社會中同志交友樣態」兩個3.0議題之後,影片在最基本的「同志情感發展」與「出櫃」兩個最基本的議題上卻大步回退到1.0階段。
铃木亮平好牛,很喜欢对于悲伤的处理方式,看得我泪流满面😅,其次是情侣之间的喜欢和亲密也很真诚,几场床戏也是有递进的,细节也很好,唯一不满的是感觉没有下够功夫的镜头运动,手持得令人觉得有点随意
好离谱的剧情,能看下去完全是因为宫泽冰鱼那张脸,他的动态实在太美了!具有说服力到代入那张脸任何离谱的bl文都可以成立的程度
前后太割裂了,狗血设定导致后面的人文关怀乏善可陈。
1简介表达比电影呈现更扣题,标题利己,内核利他,跑题警告。2电影的两小时没有取舍好,信息缺失严重。首先说男二的死。我认生命流逝就在一刹间,但既然不是意外就应该有铺垫,消息后置、说死就死给观者带来的莫名其妙远超出了导演想表达的其他深意。同样的,男二母亲身体很不好导致男二要一直拼命赚钱才行,但母亲初场时忙上忙下的状态又丝毫看不出来哪里身体不好,从突然昏倒才看出有事,可人家是一直病情不好又不是愈后复发,本子很有问题。还有零花钱。男一每月给男二20万日元,却又不交代男二养母亲还需要多少钱,所以直到男二死观众才后知后觉可能是过劳,导演切断剥夺操控了观众本该知道本能产生的一切,刻意让观众一秒天堂一秒地狱有消费观众的嫌疑。最后表示喜欢男二的人设,也吃男一成熟男这套,但对于男一不时展现出的娘娘腔感到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