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常戎兄就领了盒饭,“亲爹”哭得那个惨啊!
不得不佩服毕彦君老师的演技,那份真情把我都感动了!
谁知第二集,画风一转,老爷子把眼泪一抹,就给“二儿子”说上亲了!
人们常说,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老人的脸也这样?
悲剧转喜剧,一来出其不意,二来不让观众看着沉重。
我想这大概是导演的深意。
不过,仔细一想,细思极恐啊!
老爷子哭大儿子时梨花带雨,那感情不假,可是为什么,短短一个月就将之抛诸脑后了呢?
其实,老头哭得不是儿子,是他们家的“血脉”,哭得是愧对先人,哭得是俞家从此绝种。
当他突然找到办法传宗接代时,他儿子的死对他而言,已经毫无意义,就像一个孩子心爱的玩偶破碎,父母把另一个玩偶放到他面前时,破涕为笑!
当然,这不是说老爷子有多坏,坏的是那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伦理思想。
不夸张地说,现在有多少父母养孩子不是这样的观念呢?
要说今年年初开播的众多上星剧里,开播前观众期待值最高的一部得数年代剧《芝麻胡同》了。
论制作班底,《芝麻胡同》的导演刘家成,曾经执导过《高粱红了》、《长缨在手》、《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多部口碑收视双丰收的年代剧,是拍这种历史韵味十足的京味儿剧的一把好手。
编剧刘雁凭借《风车》的剧本获得过“最佳编剧”的荣誉。
论演员阵容,何冰、王鸥、刘蓓领衔主演,冯文娟、侯煜、毕彦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别主演。
如果是常看年代戏的观众,光是看到这些戏骨的名字,估计脑袋里都马上能脑补出他们一起飙戏的画面了。
再加上官方发的那些宣传剧照,左看右看都觉得开年追这部剧应该错不了。
刚开播的时候的观众大部分是这样评价和期待的,也基本符合预期:制作高水准、服化道良心;何冰和刘蓓戏骨对戏很精彩,王鸥也有努力学北京话;老北京的人情世故刻画得很细腻等等。
但是播出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差评随着剧情的推进开始出现,差评的方向基本一致:前后逻辑崩盘的狗血剧情白瞎了这么好的演员,感觉被编剧喂了一嘴屎。
要说《芝麻胡同》自开播以来的收视还是很可观的,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收视排名都在一路走高,算是已经顺利出了圈。
但是收视高≠观众口碑好,眼看着网上给这部剧差评的人越来越多,是年代剧难以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还是真的bug太多三观不正堪称另一部《娘道》?
说实在的,我能一直坚持追到35集,全靠着一颗好奇心支撑着,就想看看这后面的剧情还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然后就发现导演和编剧诚不欺我,果然快把“折腾”这俩字儿贯彻到底了。
追剧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期待值一波三折逐渐走低,头疼指数直线上升。
本以为是透过1947年北京沁芳居酱菜铺老板严振声一家的生活,看到那个年代老北京胡同里的人情百态,以及独属那个新旧更替的年代的家国情怀。
结果酱菜的把式和老北京胡同的生态的确是还原得挺像回事的,但是自从发现严振声和牧春花的感情线占了剧情主导之后,这个故事里因为他俩而牵扯出的多方撕扯纠缠就显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严振声(何冰饰)从小被过继给了他舅舅,他亲生父亲俞老爷子的大儿子在帮严振声去河北买大豆的路上遇国军抢劫意外死亡,俞老爷子就想着让严振声再娶一房太太,给俞家传宗接代,相中了“卖身救父”的牧春花(王鸥饰)。
用现在的眼光看俞老爷子的想法肯定会觉得不可理喻,但是用那个年代的思路来看,也算是于情于理,毕竟那会儿三妻四妾都还是比较常见的。
让观众看得头大的不是纳妾、传宗接代的糟粕思想,而是严振声和牧春花折腾了十六集才走到一起的剧情进度,实在是很消磨观众的耐心。
俩人的初见倒是挺符合“天降缘分”的设定。
为了赚钱救父亲,在六国饭店当女招待的牧春花帮严振声摆脱了酒鬼的麻烦,而后严振声也恰好从想强占牧春花的国民党军官吴友仁(海一天饰)的手里救下牧春花。
还给了吴友仁脑门上一酒瓶,严老板挺刚,跟吴友仁的梁子自然也就结下了。
后来俞老爷子经人认识了牧春花,让严振声花钱买药救了牧春花的父亲,约定好让春花嫁给严振声,本来以为后面会是个水到渠成的爱情故事,员外还乐颠颠地嗑着严振声和牧春花这对cp,结果后面的剧情就开始逐渐不对味儿了:牧春花同意嫁给严振声了,严振声误以为她之前的工作性质跟窑姐一样就不想娶;严振声的发妻林翠卿(刘蓓饰)也听信传言觉得牧春花不是良家妇女就羞辱牧春花,把牧春花气走;误会解除,严振声理解了牧春花的难处发现她真是个好姑娘,上门道歉正式提亲,牧春花生气了不答应;牧春花终于决定嫁了吧,严振声突然发现自己儿媳妇的哥哥郭秉聪是牧春花的发小,一直喜欢她,碍于这层关系,严振声又犹豫退缩了……明明是郎有情妾有意的,就是要拉拉扯扯十几集都结不了婚,今天你不愿意,明天我退彩礼的,好一番折腾。
(要是能删减几个回合,剧情能简洁不少
排除万难,严振声和牧春花终于开始置办婚礼了吧,色心不死的吴友仁大怒,找借口把严振声弄进监狱还给他判了死刑,马上处死。
大杂院的其他人想方设法都救不了老爷严振声,吴友仁开出条件,只要牧春花陪他一晚他就放了严振声,牧春花为了救严振声毅然决然地去了,还因此怀了孕。
出狱之后知道这件事的严振声决心一定要对牧春花好,这个孩子他也当自己亲儿子养着。
(就说说刺不刺激??
这对苦命鸳鸯的设定大概是得度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在一起了,好在严振声一家对牧春花“舍身救夫”的壮举都怀着颗感恩并且佩服的心,她在严家的日子也挺好过。
看到这儿,员外以为这种两集一小转、五集一大转的剧情转折差不多到头了吧,然而编剧并不想放弃折腾,恨不得把能想到的狗血剧情全部安排给这一家子人。
参与了刺杀吴友仁行动的小黑子其实是吴友仁失散多年的亲弟弟,把自己亲哥崩了的时候才意外认亲。
(也来不及了
太太林翠卿因为骨头疼的老毛病太痛苦,医生推荐她抽鸦片能缓解疼痛,结果上瘾之后差点把家底都抽空。
(哪里找的医生这么坑人??
严振声和林翠卿以为他们的儿子严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就同意了儿媳妇想改嫁冯大福(严宽奶妈的儿子)的请求,不忍心让她年纪轻轻守活寡。
结果改嫁没几年,严宽突然回来了,看到自己老婆改嫁、儿子也改姓了冯之后大怒,要抢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还逼走了自己曾经的好兄弟冯大福。
据一个剧透博主爆料后续剧情,演到新婚姻法颁布之后,观众即将迎来下一个小高潮,宝翔和林翠卿也坐不住了,又是私奔又是疯了的,都忍不住想求求编剧住手吧,这巨大的信息量简直让人招架不住。
(编剧真敢写,导演也真敢拍吧……
当然了,剧情狗血就狗血点吧,只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严振声家的格外难念罢了。
况且这年头观众看过得狗血剧情也不少了,《芝麻胡同》的演员们的演技也还可以支撑着观众继续看下去。
但是纵观已播出过半的三十多集剧情,传达出来的价值观里有一种让人看了总觉得哪里不太舒服的地方——好人就该以德报怨还总没好报,以及贯穿全剧的封建男权思想。
剧中的所谓男权思想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如果回到剧情所在的那个年代,让角色之间完全实现男女平等、人人平等也不可能,封建思想不可避免。
但是里面前后不一、不断崩盘的逻辑让很多人物的性格都不太能经得起推敲,这才是最大的硬伤。
比如不学无术到处坑蒙拐骗的郭秉聪,能跟吴友仁联手设计自己亲爹严振声,掉包他祖传顶戴花翎上的珠子给自己谋富贵,差点间接害死严振声。
之后没多久就被牧春花舍身救严振声的行动“打动”,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住进严家大院学起了酱菜手艺。
(纨绔子弟“嘎”的一下说变好就变好,严家人也真是不记仇啊
比如六国饭店的俄国老板,一开始就看到吴友仁多次骚扰牧春花,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牧春花身上揩油。
后来就在严振声对牧春花干过女招待这个事心有芥蒂的时候“嘎”的一下就幡然醒悟,成了好人,还上门告诉严振声自己知道牧春花的身世之后有多佩服牧春花的孝心,严振声瞬间就原谅他了。
(正义得猝不及防,原谅也原谅得猝不及防,生意人的世界真让人难懂啊
男主严振声呢,说他这人局气仗义吧,他经常在关键时刻怯懦掉链子,该服软的时候非要死磕到底,老得让自己身边的人帮他背锅解围。
围杀吴友仁的时候他倒是毫不犹豫,但是听说牧春花的爹被奸人害死,他又主张不结怨。
平时有些明明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小误会就非得藏着掖着越搞越大,实在是让人对他做人的立场摸不着头脑。
说白了,怎一个“窝囊”了得。
牧春花,一开始说着只要有人能救她爹,她给人当妾做小也没有二话,结果后面为了能跟林翠卿平起平坐也是没少折腾,俨然一副女主人的做派。
虽然在很多需要拿主意的时候她也挺果断豪爽的,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喧宾夺主了(比如严宽刚回来的时候)。
但是平心而论,王鸥其实演得是蛮不错的,要是因为不喜欢演员就闭眼喷这个角色和剧就有些尬黑了。
林翠卿大概是这剧里最惹人喜欢也最让人心疼的角色了,出身尊贵,个性传统但为人正直善良,不管是对待牧春花,还是对待其他人,她都是很掏心掏肺的。
(刘蓓老师演得也是真好,编剧就不能善待一下我们翠卿太太吗!
整个剧大概就只有吴友仁的人设没崩塌了,一个军官一天不干正事,就惦记着怎么强娶民女,最后还因为这事最终丧命,一坏到底。
(本以为他或成本剧最大BOSS呢,没想到都没撑过一半的剧情
要说拍得好的京味儿年代剧,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前些年大热的《大宅门》和《神医喜来乐》,现在看来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剧作,称得上是国剧经典。
前者讲述的是更庞大的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后者讲小家的家长里短,喜来乐和赛西施的那段感情支线也拍得让观众心生怜爱,不会觉得厌烦。
当然,优秀的年代剧远不止这两部,题材厚重的年代剧也未必就只能拥有老一辈的受众群体,如果剧情在线并且演技在线就不愁年轻人不爱看。
既然主打了年代剧的标签,那完整的世界观架构和历史还原度都缺一不可。
要是讲故事的视野太窄,就很可能会变成《芝麻胡同》这样,被困在无休止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里,即使外壳做得再华丽,实际已经烂了瓤了。
能硬生生把年代剧排成琼瑶,导演编剧也挺不容易的……不仅实实在在地浪费了演员的努力,还辜负了观众的期待,可惜可叹。
本文首发于:圈内观察员(quanneiobserver),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及合作请移步公众号留言,约稿可直接带需求私信,谢谢。
真是受不了,每天都在关注评分,这剧评分一路降,差不多从前天开始突然一堆四星,五星的,我点开用户动态一看,这些人评价的剧都是一模一样的,要点脸好么。
编剧的狗血剧情已经让观众愤怒了,水军这样更是侮辱智商,面对真实的评论不好么!
真的是可惜了这一票好角了,导演自己在采访里爆料说本来他拿剧本找演员,经纪人都以这部剧看不懂为由推脱了,现在不光经纪人看不懂,观众都看不懂了。
牧春花这个角色太过伟光正了,(只针对角色不针对演员),什么事情都是她是对的,剧中多次出现的场景,一堆人在因为某件事争吵,春花说了一大段,边上要么严震声附和:“春花说的对啊”,要么伙计们:“春花太太说的有道理啊”。
人设设置太过完美,反倒显得太过单薄,根本不符合逻辑附图如下
【京师地图为借图,非本人所有,豆友可私藏,但请不要二改!
感谢!
】…………原答案…………1.为什么是“芝麻”胡同2.21参加豆瓣提前观剧场,其中观众提问环节被问取名的“芝麻胡同”的用意时,编剧刘雁回答“人在世界中就如芝麻一样渺小,但芝麻虽小,榨出来的是油啊”。
另外刘雁老师当天讲述创作过程的时候也提到过,“之前想把故事背景设计为一个棺材铺,可是团队人员说老人不爱看,所以才改为了酱菜馆”。
从棺材铺改为酱菜馆的设定可能不太好理解,但是如果说从棺材铺改为“芝麻胡同”,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虽然网上没有找到关于“芝麻胡同”的文字记载,但是了解北京文化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但凡跟“芝麻”相关的地名,多半和“纸马”有关系。
北京现存的黑芝麻胡同和汪芝麻胡同正是如此。
黑芝麻胡同,旧称“何纸马胡同”,宣统时期改称为黑芝麻胡同。
据传,胡同里有一个何姓糊纸马的匠人,开有一个“七巧斋”的作坊,后人以其谐音化称何纸马为“黑芝麻”。
汪芝麻胡同,也因有以汪氏纸马店而得名。
从这个角度应该也能佐证,编剧最初设定的故事背景应该就是“芝麻胡同”的某家棺材铺。
不过主创们关于“芝麻人生”的解释也已经很全面了。
2.芝麻胡同在哪儿“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打开地图确实已经找不到芝麻胡同的存在,但有意思的是,导航软件上却能搜索到“芝麻胡同”。
导航显示芝麻胡同位于英大国际大厦南侧当我跟随导航软件来到芝麻胡同时,发现不过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也没找到和“芝麻胡同”相关的任何标志。
正好遇到两位在槐树下晒太阳的老爷子,跟他们聊天后得知,图上标志的确实是芝麻胡同的旧址,“东西向,大概不到200米的骨节长,90年代因为城市规划占了盖大厦,所以芝麻胡同就拆没了”。
(具体时期有待考证)后来找到一份乾隆时期印制的《京师全图》,图中主要标注了当时的胡同和寺院以及八旗驻防的各旗边界,不难看出芝麻胡同的大致位置和导航软件基本一致。
芝麻胡同在图示下1/4处,图源水印这份地图是我所找到的最清晰的了,近年代的城区地图都没找到放大版,无从考证真实的芝麻胡同从何时期开始在地图消失了。
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一个京味儿戏的外壳,套着纯大男子主义的内核的娘道,还得兼顾国内的政治正确。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怎么了,你们是不是就会把所有人物打散了,重新组合一起睡觉玩?
我猜测最后一集按照这么编下去,是不是应该把东西北房都打通了,整张大通铺,大家一起睡觉觉玩?
老北京的有理有面,是善解人意,并且不做过分的事情,您男权主义精虫上脑,可以理解为时代的烙印,尚可理解。
逻辑起码要贯彻始终吧,然后玩春花的新女性思想解放,虽然突兀,也罢了,那年代的确男女逐渐平等,虽说有一些政治强迫性,但总体来说,的确女性能顶半边天嘛。
看这剧,我一直认为本片的主调是新女性思想和保守女性思想的斗争和碰撞,引出老北京人的局气不服软,但又执拗拘于老理儿的那股艮劲儿。
但这一切,在那宝翔和翠卿又滚上一床的时候,彻底的扣了我的嗓子眼。
我明白了,为了捧欧,简直就是卖了何冰,刘蓓,给欧死命往上拔,其他人都是下三滥的北京人,就一个非京籍的演员,最高尚。
编剧,您恨北京吧?
北京是不是让你没有归属感?
也许北京人让您睡了凉炕,但也不是大通铺,和别人一起群p你。
导演,您被让子弹飞了吧,让人家暗着骂了北京人,现在没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作为北京人,我看剧居然感觉到臊的慌,觉得这要是让别人看见你们北京人就好关起门来在院子里搞破鞋。
四合院也好,大杂院也罢,但绝不是一家子大杂种院。
炕也好,铺也罢,但绝不是一家人一起睡大通铺!
1.严老板一边因为被吴友仁逼得走投无路,不惜冒险犯难,鱼死网破;一边因为牧姑娘秀色可餐,不惜林太太伤心吃醋,各种撩骚,筹备婚礼,严老板两种心态各种切换,不是心大而是傻缺,不符合正常人物心理心态发展逻辑。
2.六国饭店俄国老板,一边助纣为虐,不仅为顾客强奸女招待提供机会甚至还看门站岗,人品无下限;一边到酱园子主动向严老板忏悔,为牧姑娘辩解,展现率真人品,这俄国老板两种相反人品转化生硬,不合常理,难以立足。
3.酱园子欠一屁股债,严老板不仅没钱进货,甚至欠吴友仁三千钱块钱,随时有被砸场子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严老板在不知道是为哪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不惜生命代价不惜花一千块,买药救人,这不符合一个精明老板的人设,也不符合生活常理。
……诸如此类刻画人物中出现明显违背人性规律的bug还有很多,所以这故事逻辑硬伤累累,即便再多再优秀的戏骨,也填补不平!
究其原因,戏剧冲击力强,电视连续剧叙事空间大,导演想用电视连续剧的大空间释放戏剧冲击力,但是没有做好每个话剧场景的转场,过渡与铺垫,导致故事线割裂,出现逻辑错误。
说白了,叙事节奏很重要,叙事合理性很重要。
人物性格前后不一致这个观点看过的观众似乎都有所察觉。
牧春花是女一,其实单从角色的角度看,牧春花完全可以提炼成一个独立、耿直、刚强,快意恩仇的女人,身处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和封建思想斗争的角色。
但是被王鸥生生演绎成了破坏别人家庭婊里婊气的江湖女流氓。
没有get到角色的核心人格!
北京的丫头“嘴不饶人心地善”,可是怀着善意的嘴不饶人并不能总是一副义正言辞咄咄逼人的架势,回回都是认认真真臭不要脸歇斯底里深仇大恨怼不死人不算完的劲头,这就就很难让人相信背后的善意是否真诚。
显得特别绿茶婊!!
可以直接理解为就是为了吵架来的,就是冲着气死人来的,就是想弄死你来的!
嬉笑怒骂,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善良,到了嘴上顶多是话糙而硬,万万不能横!!
于是这个角色变味儿了!
导演选演员是考虑了观众群体,故事的节奏,缺忽略了北京人特有的人格特性,一个正经的北京丫头,除了一嘴京片子,身上那股犟劲儿,还有地域文化的熏陶和老辈儿的教养,善恶分明,数落人都透着心疼,那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不是一个南方人能模仿来的,从采访中也看的出王鸥本身拿到这个角色其实是很吃力的,还非要硬着头皮上,一副大义凛然豁出去的架势,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扭曲了北京姑娘的灵魂!
所以这个人设塌了,成了又当又立摇摆不定的圣母白莲花!!
演技太生硬刻板,棱棱角角,坚强成了硬杠,心软成了装逼,好好的豆汁儿愣是臭了!
不知道观众还记不记得《编辑部的故事》有一集《水淹七军》,里边萝卜王的孙女燕子。
那段台词也是经典的不行,宠溺的说爷爷岁数大了不着四六儿,可是爷爷问责的时候委屈的“孙女儿不知”,也是怂的可以,透着对长辈儿的敬畏。
恨铁不成钢的数落李东宝等人还编辑呢一顿饭都骗不来,转过来就问李东宝“你们是下挂面还是炒疙瘩?
赶紧吃,吃完赶紧走,我还做功课呢!
”,挤兑完了还会热情的招待,这种刀子嘴豆腐心才是北京姑娘应有的性格,应有的怼和纯正善良!
牧春花差了多少条马路不言而喻!
所以这个角色塑造的失败,演绎的失败,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观众的道德底线,彻底的完蛋了!
相反,我倒是喜欢郭秉聪!
聪爷是落魄的少爷不假,游手好闲也演出了落魄子弟的万人嫌,可是聪爷局气,比东家局气一万倍!
跟木子爷的交易地根儿是不屑的,无奈,还是为了姑娘!
但是他拿的起放的下,婚前死缠烂打婚后绝不纠缠!
钱,见过,也舍得!
饿死鬼投胎?
馋的!
给跨院争馒头自己啃窝头,噎不死!
萝卜削的越来越顺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干脆利落,挺好!!
再看东家,神,马,玩,意!
老舍的《二马》很多人都熟悉,同样是不靠谱的东家,尽心卖力的掌柜的,真心不是一个段位!
林翠卿本来三观挺正,最后到底晚节不保!
应了一位友邻说的,一般编剧是水平不行,这个编剧人格不行!
✋🏻✋🏻✋🏻✋🏻✋🏻 其他人没必要再说了,诡异!
王鸥演的戏看过两部——广受好评的琅琊榜和伪装者。
看完之后我会觉得琅琊榜的秦般若比伪装者的汪曼春演得好。
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实际只是因为秦般若虽然戏份不少,但基本属于工具类角色,没什么内心刻画,所以不容易出错;到了汪曼春,比秦般若难演几倍,就有点掉链子了。
所以,在欣赏这两部剧的时候,王鸥的表演多少给我带来点困扰。
不过影响不大,毕竟我主要看得不是她。
芝麻胡同是女一了,不看她不行,困扰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王鸥在其它戏里演没演过女一不知道,她演个女一应该也不算过分,如今啥样的女主角没有呢?
关键问题在于,何冰和刘蓓这俩人,真不是什么人站上去就能搭戏的。
这差距好比收藏界里创外汇的商品和真正的老物件。
单件看看不出多大差距,搁一块对比就没法看;外行可能也看不出差距,内行根本就没法看。
现在的很多演员,创外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专家鉴定书里的那句“有一定水准的现代仿品”。
那您说这要办个展览,把现代仿品和古董放一起展出,这展览这能看吗?
肯定是要仿品和仿品放一起,那叫潘家园,价钱谈好就卖。
古董和古董放一起,这叫博物馆,有钱也买不到。
两个世界,物非人也非,谁都别搅和谁。
芝麻胡同不管这个。
何冰和刘蓓一边一个站好,中间把王鸥塞进去,这还不算,再加上海一天(海一天这把演太好了)在周围来回来去晃荡......这什么画面,仨老爷子哄小孩过家家也就这意思了吧。
不光演技够不上,路子也是两条辙。
王鸥演北京妞,台词都不及格,更别说内涵了。
就牧春花那个赶鸭子上架的北京腔,不是毁剧是什么?
何冰刘蓓海一天,随便抓一个每天聊一刻钟的闲篇儿,边聊边学,都不至于现在这水平吧。
还有一个槽点必须吐一下,王鸥的眼睛,大却无神。
眼睛大部分情形下呈一个睁大的枣圆形,少有其他形状,眼神也传达不出喜怒哀乐。
没注意这点还好,发现之后怎么看怎么别扭。
您再对比刘蓓的眼睛,那叫一个机灵,光看眼睛戏都够了!
1.男主和原配夫人再生的孩子不是俞家血脉,男主娶个小生了孩子就是俞家血脉?
2.女主牧春花,巧舌如簧靠美色和话术从醉酒客人手里解救男主,面对军官欺负半推半就,无能为力,最后还要靠男主来救。
那么话说回来,男主能拿救女主,面对酒鬼的时候不能救自己?
薛定谔的主角光环。
3.一边做着酒店女招待,一边想要立牌坊。
一边想立牌坊,一边愿意当妾做小???
4.刘翠卿招谁惹谁了,找谁说理去——1912年,以唐绍仪、蔡元培、刘冠雄、宋教仁等26人为发起人,公布《社会改良会章程》。
第15条,提倡戒除承继兼祧养子之习。
(《中国法制通史》第9卷《清末•中华民国》)——林翠卿林翠卿林翠卿!
剧播第一天跟着我妈看了两集就过来吐槽了,没注意人家叫什么,怪不好意思的——欢迎有理有据进行讨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乱扣帽子,老子就删你的评论。
略略略(//∇//)
是个值得吐槽的剧,演员整容吸引人,题材也吸引人. 好了,夸完了,开始吐槽(也有总结其他人吐槽的点):按剧情顺序来说吧,1,春花一登场就左右逢源化解男主遇见醉鬼的尴尬,遇到军官就变傻了?
似乎就开始灵光了一下,之后智商情商都在逐集衰减……2,男主前两集感觉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也就是怕老婆罢了,做生意时那么理智,遇到个酒鬼就能直接玩命?
还能毫不犹豫到一酒瓶子打翻大领导,不知道百年老店是咋开的?
是不是剧情一开始是前一任掌柜刚死?
3,爱情拉锯战,本来嗑着瓜子看了几集,越看越不对劲,从第2集到第15集都特喵的在谈结婚的事,不是男主不同意就是女主不同意,都同意了就是老爷子不同意,老爷子同意了就是男主原配不同意,原配同意了下人不同意,下人同意了女主又特喵的不同意了…… 你在逗我?
4,糊弄人的逻辑,掏粪的被一勺粪吓得不行,男主刚一酒瓶干翻战区长官,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一样,毫无防范之心……5,感觉每个角色的性格都不稳定,比如那个吴长官,一会儿说绕一命一会儿又去折腾人,一会儿说不要当着老百姓动粗,一会儿又在饭桌上面目狰狞……6,打4,5星的是没看过其他剧吗?
抱歉说的有点武断,我真的是看得我有一句mmp想要讲
好剧,充满人情世故的一部作品,让我想起了情满四合院那部作品
从评分上再次证明豆瓣上真是装逼的人多,懂行的人少。这是近年难得的一部工整的电视剧,是北京人艺和京味文学的一次厚积薄发,虽然故事有bug,但对有情有义、人情味、伦理、礼仪以及老北京民俗的表现,有力透纸背的力道,颇有当年《闯关东》的积淀感。看过最深的感受是旧社会老百姓是真不容易啊,这大概是这部剧立意和过审的原因
实在太土了
原来没感觉王鸥演技多差 这次和一群老戏骨演 显得非常突兀。
王鸥真好看
那个ID叫糖糖糖糖的,头像唐嫣的,可不是唐嫣粉哟,点进主页有惊喜
演员阵容目前看来便中老年……都是演技派,一口纯真的口音,让人眼前一亮,目前追的起劲儿,剧的色调也看的舒服……
宣传点三观正的剧吧,什么鬼???小三真爱无敌、冰清玉洁;男主他爹逼婚逼生理直气壮,大老婆要和小三姐妹情深,男主暗度陈仓还要和大老婆伉俪情深???
这胡同里飘出来的,竟是一股浓重的话剧味儿
继情满四合院之后又一部让我气炸了的狗逼片 都什么jb逻辑 一看结果跟四合院是一个导演 这编剧我真服 是不是有绿帽癖啊?每部戏必须得替别人养儿子 别人儿子才是最好的 必须对自己儿子不好?男主必须是圣母?冲着何冰看的 求何大爷以后能不能别拍这个导演的片了??
看的百丽宫提前点映场。优点是节奏快,作为55集的剧,前三集一下子进入正题。演员演技也很稳,王鸥演北京姑娘比想象中好。缺点是这剧的设定本来可以围绕酱菜做更多文章,结果是一出情感大剧?就算是故事是旧时代,感觉娶妾这个设定也拉低了剧的格局。
前面看的还好好儿的,后面的剧情太尼玛狗血了,离谱的想问候编剧您家人!编剧这特么是个大煞笔,一个编剧毁了一部剧,导演也有很大责任,就这编剧写的狗屁剧情还能接受??
宝翔和振声共一个媳妇,友仁和振声伙一个媳妇,黑子差点和振声伙一个媳妇(宝凤振声睡过一晚),宽子福子伙一个媳妇,这个芝(八)麻(大)胡同里秀妈最干净!
面试期间好几个主管问我,你是上海人吗?为什么普通话没有上海口音。(
何冰老师绝对的演技担当
封建糟柏的很,凭什么大老婆要给丈夫找小?凭什么死了儿子就来找过继出去的生儿子?凭什么由着丈夫老爸在这里唧唧歪歪?我就算是不生,关你屁事。不说没养过,就算是你养大的,什么时候由你决定人生了。枉费演员卖力了,这剧本只值得一星。看了四集,弃。
酱菜铺子,老北京胡同文化,京味儿十足,市井胡同人生百态写的很好。何冰刘蓓演技无可挑剔,王鸥也很惊艳,北京口音说的不错,看出来很用心了。
第一集不到一半主角遭遇危机,节奏还挺快,总算跟我妈有一部剧能看到一块了。不过这两天特别想吃馒头配酱菜~
一颗星给刘蓓 人美 演技好 有气质
刘蓓何冰海一天这几位老戏骨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北京话逗起咳嗽来也是有趣。王鸥给我一大惊喜,淡妆也好看。演技上当然和几位老戏骨有差距,但也不至于拖后腿。本来是给四星的,但看着评论里那么多尬黑,恶意差评的,怎么也得加一星。看过预告后面有离婚情节的,还有寡妇再嫁的,三观有随时代转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