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家里老人一块看的《傻春》,近日大学放假无聊,想重温一遍,刚刚看到傻春非法集资开服装厂。
剧拍的很好,只是有些桥段过于浮夸、热闹,像是话剧一样。
这部剧中,马大婶是我看来很重要的角色,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个角色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是许敏容要把小楚送人,傻春离家出走去何叔叔家抢人,马大婶发动全院人去找傻春。
当时正是赵宇初被打成走资派的时候,赵家落了难,揭不开锅,马大婶没有像别家一样看他们笑话,而是主动拉了一把。
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生活虽然有差距,但相差几乎不大,还远远没有到嫉妒的程度。
第二个瞬间,是傻春开早点铺。
马大婶因为会做豆腐脑,傻春雇她去做饭,她在家跟马大叔商量了半天,最后统一口径说是去帮忙。
这里也能看出文革时期姓资姓社的问题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后来马大叔喝多了骂傻春,她没脸再去早餐铺,早餐铺也被许敏容强行送给了素觉,她另起炉灶被素觉两口子挤对关门了。
这里就是马大婶对傻春态度的转折点,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她对赵家一家都产生了怨恨。
这说明改革开放的遍地黄金不是谁都有能耐捡,而马大婶恨屋及乌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其小市民的心态。
第三个瞬间,是马家对赵家嫉妒心理的集中爆发表现以及开厂前后对傻春态度的极大反差。
素觉两口子故意呛她,她故意说赵家只有傻春有本事,人家买了辆新车,才有了后来素觉两口子盯上服装店的事;傻春去找她借针,她阴阳怪气的说你家那么有钱怎么不买一箩筐啊;小妹的夏利停在门口,马大叔哼哼一笑说摆阔呢……而傻春开厂之后,马家对傻春的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弯…希望发财能带他们一个,利用傻春的愚善坐上改革开放的列车。
这时,贫富差距明显增大的趋势已经显现,人们的嫉妒心理也越放越大,金钱成了衡量事情好坏的标准。
许敏容说,现在这个年月,就是嫉人有,笑人无。
马大婶对赵家的看法,生动的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个人影响之深远。
马家都是好人,不然马大叔不会在院里这么有威望,马大婶在开头也不会带头去找傻春。
然而,小市民的眼界却限制了他们,赵家儿女因为有个有学问的爸爸,所以见得多学得多,还懂得运用关系,自然在改革春风来临的时候能把握住机会,而院子里的其他人,则是随波逐流,眼界狭窄,在别人已经开始开店时还在犹豫姓资姓社,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最后想说说许敏容,许敏容是个传统的女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难以破除。
她无疑是爱她的每一个孩子,但她一直认为儿子才是最终给她养老的人,女儿则是都要出嫁的,所以她总是偏向儿子。
吃苹果儿子吃一个,女儿们一人半个,早点铺、服装店,全抢了给儿子等等行为都让人恨的牙痒痒。
然而,素觉的不成器,不单单因为许敏容的溺爱,傻春的圣母心泛滥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傻春被封建礼教熏陶的冥顽不化,她一直秉持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她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即便有争执,她妈一耍无赖,她就转头去劝妹妹们去了;其次,因为她从小把妹妹们管到大,妹妹们都对她言听计从,再加上刘欠揍屡屡找事使坏,就导致这两口子的奸计屡屡得逞,气坏观众了。
也正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马大婶才开始记恨赵家。
所以,无论今天性别对立闹得有多么如火如荼,人们都该坚持,重男轻女一定是错误的思想。
马大婶的态度映射出了国家各个时期的特点,这部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剧,相当真实。
昨天收到一个回应,是《流浪地球》下面我自己的一点小感想的评论,大体的主题是:流浪地球拍摄简陋粗制滥造。
我的回应还是比较触及问题的根本,就是行业问题,行业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就是国家问题,在他的回应下说“如果你能像Hong Kong人一样为了一个正义目的去游行示威而不是打砸抢的时候你在来这里评论导演如何”,我的意思很简单,谈论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到底对自己的话是不是负责的?
什么意思?
你要为自己的话付出行动吗?
说别人不好,你要做更好的吗?
如果只是嘴上使劲,你就是个小市民而已。
只是想利用“政治手段”打压他人,因为言论也是政治手段之一,那么你就不会是个什么好东西。
果然此人立刻举报了我的评论,豆瓣也以所谓社区规则,删除了我的回应,这就是傻春开头的出现的那批人物,当然我不做任何评价。
我只这样说,如果是封建时代,如果当局者没有承诺“民主自由”,那么那些年代发生的事情可以原谅,但是既然承诺了,还是在哪个年代发生了上千年来一直都在发生的事情,那么承诺的就是假的!
既然是假的,你不敢向毁约的人提起诉讼,还乘机落井下石,甚至兴风作浪?
这种人不论这个国家怎么历史定性,我如果能够决定这些人的生死,他们绝对没有活路,当然庆幸的是我没有这个权力,更为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人明白了谁他么都没有这个权力,如果在明白自己没有这个权力的情况下,还在那里搞小动作,在“正义”之名下打击报复,这种人压根还活在几百年前,如果这种人是主流,这个国家的“政治形态问题”就不在我,而在这些人不是吗!!!
那你为什么删除我的回应??
难道所谓“好”都是排演的?
搭好的景,选好的演员,你只要跟他一起喊就对了???
到底谁才是“政治形态”问题?
这种言论你都不敢公之于众,这是我们先烈追求的真理,你都不敢让所有人知道,那你就不要谈所谓电影如何,电视剧如何,歌如何,剧如何,你连最基本的最为人的定位都没搞清楚,说什么评分,你心他么长歪了长黑了还特么说什么,说出来也就是违心的,守着自己那点自私过活算了,别在公正视线来表演自己有多肮脏!!!
我只想告诉那些说无底线圣母,还有家里某些角色直接去死之类的话的人,人做了什么事都自己带着,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什么难理解的,你没经历过的事怎么跟你说你也不会理解,现实生活里既然有大恶之人的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大善之人?
有什么可怀疑的?
只是咱们没资格碰到罢了,没见过不代表没有,你有亲眼见过你的大脑么?
没见过是不是可以说你没有大脑?
虽然这个剧假假的,但是人物设定也太符合那个年代了吧。
我姥姥是地主家的,不懂事的时候就被抄了家跟着老姥改嫁,吃了很多苦,后来嫁给我的农民姥爷也没享福,生了一群女儿和一个儿子。
我舅舅就是被宠大的不争气的那个儿子,高考复读三年没考上。
我大姨因为是长女,姥姥姥爷很疼,所以让念完了高中。
我二姨就很惨了,傻春起码念完四年级,我二姨二年级就辍学了,至今都不怎么认字,在家里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
我二姨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傻春:在家被父母忽视,没文化被兄弟姐妹欺负,结婚被家暴,临老了还得头疼啃老儿子结婚买房,最后还得盘算女儿嫁妆搞得母女离心。
哎这种剧简直是在美化苦难,穷苦妇女少看。
傻大姐,傻老大,两半截,傻春……这些称呼傻春都傻乎乎的接受,但是从不问为什么,这就是傻春的傻。
在她的价值排序里,最大的是家,最小的是自己。
为了家人,她可以忍受一切苦难,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
当素眠叫了她一声大姐,她感动的样子至今留在我们心中。
因为一声大姐就源源不断付出的人,确实很傻,她不会权衡利弊,不懂计算得失。
但是在我们遇到困境时,有兄弟姐妹的,能帮一把是一把,谁不希望有个像傻春一样的姐妹,一直无私的帮助。
现实是,兄弟姐妹各自有家,顾得了大家,就顾不了小家。
因此,我们谁都成为不了傻春。
这不是遗憾,傻春这种人的出现有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历史就是文革、改革开放,现实环境就是姐妹多,生活在机关大院。
乡里乡亲关系近,兄弟姐妹情分深,从小就挤在一个屋子里,吃睡都在一起,所以彼此之间不分你我。
傻春作为家里的老大,家里弟弟妹妹多,父母一个工作忙,一个不管事,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傻春身上。
她的个性风风火火,要应对老妈的鸡毛掸子还有弟弟妹妹的撒娇请求,这样子的个性挺好的。
所以,傻春的傻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现在社会,像傻春这样单纯,任人欺负的个性是立不住的。
尤其在独立女性看来。
独立女性倡导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要求平等尊重。
在傻春家里,有学问的,有钱的,儿子,还有爸妈是值得尊重的,其他妹妹之间只有平等,傻春是排在最后的,她是实现家里价值的牺牲。
她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她只对这个家有价值。
前一段追着看了一部国产电视剧《傻春》,和大多数呼唤“真善美”的国产电视剧一样,还可以看,但经不起细琢磨。
傻春兄弟姐妹(确切的说只有一个弟弟)七个,她是老大。
按着剧情介绍“这是一部讲述家中长女勇敢担负起照顾一家上下的责任,带领全家努力生活的亲情故事。
”剧中的傻春跑到农场当保姆,照顾打成“牛鬼蛇神”的老爸;利用某男对她的好感解决老二支边问题;跑到内蒙帮老三从兵团逃跑;开饭馆攒钱给小七治腿;开服装店给小六找事干;解决弟弟、弟媳下岗问题;开成衣厂带领全院人致富,不胜累举。
真是干啥啥成,地球也快阻止不了。
为了衬托她维系这个家不容易,也给她安排了一些磨难,比如她爸看她“笨”,让她小学四年级就退学,照顾全家;她爸被打倒,抄了家,房子被占走两间,最后还得肝癌死了;为了老七,四十多也不结婚;弟弟撞成植物人,其他各种屈辱委屈、误解误会就多了去了。
很惨,是吧?
再往下看:她爸是厂长,整个大院数她家条件最好;她爸不到三年就平反了,房子也抢回来了;80年代初,老三去深圳发了,赞助她开饭馆;90年代初,利用她爸的人脉资源倒钢条,赚了一大笔,开了服装店;90年代中,去深圳五天,偷了人家的服装图纸,找三妹夫借了30万,回去开了成衣厂;弟弟成了植物人,全家都被拖的财政困难的时候,她爸的一对青花瓷瓶神奇地没被抄走,且价值不菲,她弟还一年就醒了,醒了就恢复成正常人了。
总之“困难是短暂的,钱是说有就有的”。
对了,当年那个某男也适时出现,成了处长,死了老婆,痴痴的等她、帮她。
呵呵,导演费尽心机地编了一个“傻人有傻福,好人有好报”的故事,可连他自己也无法完全说服自己,不得不做了很多铺垫,安排了很多巧合,弱化了很多困境,创造了很多奇迹。
何必自欺欺人呢?
真把观众当傻瓜啊。
理解导演的苦心,希望重新唤醒“真诚、质朴、勤劳、等“美好品质”,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必把这些“美好品质”极端到“勤快到像永动机,无私到非正常,执拗到一根筋”吗?
现在不鼓吹“高大全”了,改鼓吹“傻”了。
可对大众来说都是“只可远观,不能近玩焉”,同样模仿无能呀。
这样的“唤醒”,有意义吗?
很难说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要是说不好的点立马就能说出来。
傻春 (2011)7.9201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刘家成 / 陶红 孔琳
全家福(略小时候版)小时候的剧了,再次看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喜欢看且没看完,重新看才知道小时候只在电视看到了傻春一家儿时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傻春帮菜伯收拾菜,得到免费的菜,又去用便宜的价格买了肉,一家吃的很开心,结果因为肉不干净进了医院。
这一家老小都是傻春来照顾衣食起居,傻春一直是个老大姐。
长大后的生活我一直是带着遗憾去看的,因为换成大一点的演员了,有点不舍,但人总归是要长大的,不是吗?
小时候的大姐大傻春傻春身上很多那个时代家里大哥大姐的影子,都要这样为全家奉献,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
我私心觉得傻春是一个很悲哀的人物,因为母亲是个大小姐,不会做活,更不愿意做活,所以把傻春培养成了自己“丫鬟”的替代品,不是说父母就必须要为孩子操劳这些家务,而是家里明明个孩子,却独独把傻春培养成了保姆,为什么不把事情尽量分担到每个人身上,家里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让傻春做事。
全家福(长大版)傻春父亲的思想真的很狭隘,还重男轻女,偏偏傻春最听他爸爸的话,奉如圭臬!
傻春价值观基本都是父亲教的,想想都气!
全剧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傻春和具一喜在一起了,全剧唯一一个全心全意对她的人,其他发生的基本都是糟心事。
写到这,感觉是情怀在作祟,最近总是在想傻春,希望她能过得好一点,不要受到那么多观念的束缚,不要总是为别人活着。
看到很多人都觉得看得气人,明明傻春这么好的人,这么符合以德报怨这种中国式的高尚道德观,为什么大家越看越气,因为傻春傻的已经超出人们认知的界限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是这些好,无私的奉献,傻春这种傻劲,我想都不是这部电视剧想表现的,至少我觉得不是。
给傻春这样有的傻的设定,是为了让大家的更好接受,傻春就代表着亲情人情,就像她的一根筋,是特别纯粹的。
而这个家里人个性鲜明,包括邻里邻外都给出了充分的刻画,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各种显性的形态。
在那个吃饭都要打强的,吃不饱就要饿死的年代,人们是没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空间的,那小孩在家就是每天吵闹,有点小自私,各自也有小算盘,儿子比女娃重要,邻里邻外互相掐,掐完以后照样该帮还帮,这就是很真实的人性,灰色地带不断的上演。
而傻春这个角色就是跳开这些,只是代表一种真善美,纯粹的人情。
所以我们以正常的社会人在看傻春的时候会特别愤怒无法理解,就像电视剧里一样,明明傻春没错却总是怪到傻春头上。
大家都本末倒置,偏离重点了。
是的,这一家人都是鬼精鬼精,想要过上好日子,连自己家人都算计着,可现实里谁不是这样,从大团体到小家到个人,人都是自私的。
农场主一家为难过傻春,甚至毁了傻春的爱情,可他们也帮助过傻春,这辈子他们和傻春都有割不断的革命情谊,这就是人情,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以看客的心情去看,而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事,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最起码的对同为平等的人的尊重和理解是要有的,人和人交往就是不能少了人情味。
觉得片子里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
电视剧里每一次跳跃都是这个家庭的一次坎,就像一个人的一辈子,有各种各样的坎,只是浓缩在这个家庭里,这个大院里。
我们从襁褓里长大,慢慢步入社会,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最重要的东西必然是要拼尽全力的。
而自己因为人生中不同的际遇慢慢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就是这些事,这些像傻春这样的人让我们不失自信,不失继续前进的勇气。
难道这种精神不是最宝贵的吗?
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爱的人变成坏人,也会因为爱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这毕竟是电视剧,是现实的再体现,会有失真的地方,所以还好只是傻春,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初心,失了人心。
丈母娘再看,跟着听了几集。
看看傻春吧,照顾妈妈,带大几个弟弟妹妹,弟弟结婚分家后还去帮人收拾家务,然后外面坐着小买卖,还能在院里先买的起彩电冰箱洗衣机。
我想说你tm一天有96个小时么,你tm一天不睡觉么。
我丈母娘就像是个傻春式的人物,很早就负责一大家的支出,养活瘸腿的父亲到九十,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家有事情都是她忙里忙外……然后呢,工作没有时间干好,自己家的孩子反而没时间照顾好。
现在家里条件非常一般,她也只能没事的时候嘟囔嘟囔当初我为家里怎么样怎么样…………。
像这剧中完全奉献,身体还不垮,还能赚到钱的情节,这和狗血的言情剧有什么差别
曾经有人给许敏容说让你家里再给你派个丫鬟过来,说明许敏容出身很好,她有名字,有丫鬟,她的生长环境让她不会做家务,吃不得苦。
傻春长大以后,可以操持家务,许敏容自然乐得甩手不干。
越是大家族的人更是重男轻女,许敏容喜欢素觉,支持这个儿子,这符合她的出身和道德认知。
许敏容一辈子都执着在一个香火传承上,但是到了最后许敏容告诉自己养老还是得靠傻老大,男女都一样。
许敏容不是真糊涂,但是她没有办法逃开重男轻女的拘囿,她对儿子太执着,但是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成器。
这个剧看得越往后,故事展开以后,很多细节就很合理了,乍看时的那种撒狗血的夸张就消失了。
傻春的故事是她一辈子只想到别人、只为家好,从而渐渐征服所有人的故事,先是俩小的,她们是老大带大的;然后是老三,插队去内蒙的时候;后来,老二生孩子的时候也知道了傻春的好;儿子做了一段时间的植物人,傻春征服了刘欠揍。
刘欠揍的家庭出身太差,穷怕了的人小气,如果她不那么斤斤计较,她自己的母亲怎么办。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她的错。
但是,后来,终于不也给傻春感化了。
除了傻春干什么都能成功太过奇迹以外,这个故事是很好的。
但是,大约这样的设定就是为了寒碜那些老想着占人便宜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傻春被过分神化了,她太可爱也太可怜,可是因为她自己是开心的,那么一些不合理也就可以原谅了。
所以,这个剧还还不赖。
正能量!
有这样的圣母来了鬼
考古了 那会儿天天追 挺不错的片子
家就是付出。本剧反映出了儒家文明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文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
家庭伦理剧,不过傻春的角色有点过分善良,不太现实。
那个年代,上山下乡,人心难测,女主还能保持一颗单纯火热善良的心,确实傻,但又让人尊敬。
为了“大的家”
这家人怎么活到这么大的?除了傻春还有个别几个,其他人收拾收拾去世不好么?
补标
圣姑模式开启,天下无敌!
到底是怎样的直男癌编剧和导演才能折腾出这种电视剧。
最烦这种善良无节制的人了
此生得一姐如此
就目前而言 还真是我一点都不想快进地看的~!
好久没有这样感怀了。想念的不只是感情,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所有味道。
超不喜欢老好人 傻春就是一操心出力的老妈子 他妈很不像妈 想骂人
她是傻傻的爱着家人 圣母一般的待人 家人当她真的傻蛋
啥圣母白莲花啊,赔钱货。
我最近真是闲的慌....
要不是在农场那段太煽情了,我会给5颗星星。情节紧凑,吸引人。姐妹几个凑在一起,总是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