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月球

Moon,月劫余生(港),2009月球(台),寂寞月影

主演:山姆·洛克威尔,凯文·史派西,多米妮克·麦克艾丽戈特,卡雅·斯考达里奥,王汉斌,马特·贝里,马尔科姆·斯图尔特,罗宾·查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9

《月球》剧照

月球 剧照 NO.1月球 剧照 NO.2月球 剧照 NO.3月球 剧照 NO.4月球 剧照 NO.5月球 剧照 NO.6月球 剧照 NO.13月球 剧照 NO.14月球 剧照 NO.15月球 剧照 NO.16月球 剧照 NO.17月球 剧照 NO.18月球 剧照 NO.19月球 剧照 NO.20

《月球》剧情介绍

月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未来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地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遏制这种现状,一家名为月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应运而生。该公司致力于月球能源的开发,通过采集氦-3来满足地球对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设有基地,山姆·贝尔(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正是该基地 上唯一的工作人员。山姆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能机器人戈蒂(凯文·斯派西 Kevin Spacey 饰)。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山姆归心似箭,在还有两周就离开月球的时候,山姆偶然遭遇一起事故。醒来后的他发现戈蒂似乎对其有所隐瞒,公司高层也拒绝他的回程请求。山姆借机逃出基地,却在事故发生地点发现另一个自己…… 本片荣获2009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影片奖、2009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幸存者不想恋爱的千小姐密使与看守人13路末班车超龙珠英雄顶尖恶路数码宝贝大冒险tri.第1章:再会白银帝国新扎师妹3漂亮朋友回响不想去公司有母亲等待的故乡常回家看看疯狂动物园迷路庄的惨剧身后事记得吗观音山满溢的水果挞入魂:津门玄案魔法战争眼神阳光的男孩倒霉蛋淘金记雪崩王子钻石岛恋人们一路疯癫卫生督查员永别了,苏维埃

《月球》长篇影评

 1 ) 我愿孤独死去,换你无知者无痛。

当Gerty告诉Sam-5真相后露出哭脸时,当Sam-5知道Tess已故、镜头摇向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地球时,当Sam-5奄奄一息看着Sam-6的飞船划过天际时。

我热泪盈眶。

Sam-5宁愿裹挟着真相,一个人静静地死去。

把这一切带进尘埃,消失不见。

也不愿让即将醒来的Sam-7知道任何蛛丝马迹。

因为他知道,和他拥有同样情感与记忆的Sam-7若知道了真相,将会和他一样的悲痛。

我愿孤独死去,换你无知者无痛。

 2 ) “他们”的悲鸣

如果说,《第九区》表现的是一种自然法则下,人类社会体系构造的族群隔阂和冲突的话,那么《月球》则反映的是人类科技进步下,失去道德和人性束缚的一种“变态”,我们可以在现实中制造“他们”,更能凭空制造生来不平等的“他们”,我们以一种叫做“克隆”的技术,制造相同的个体,给了他们鲜活的记忆,又可以随时将其夺去。

《第九区》节奏快速,讽刺辛辣,矛盾激烈;而《月球》则节奏舒缓,情感内敛,矛盾暗含。

如果说《第九区》是激荡的金属乐,那么《月球》就是哀婉的悲情诗,但是不同的节奏下,表现的是相同的精神内核,只是《月球》表现的更伤感,更惆怅,更让人心痛,也更让人为“他们”面对的创伤而心生同情。

《月球》的剧情在开始阶段带着一层浅浅的悬念,山姆独自在月球为月能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时间即将到期,心怀回到地球与妻女见面的憧憬。

一日,山姆驾车出外勤时,遭遇意外,昏厥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基地。

影片一直到这里,都是很生活化的感觉,没有什么波澜,就是讲述一个月球蓝领的生活,包括他和智能机器人戈蒂的交流。

但是从山姆在车祸后,发现一些怪异的迹象,对戈蒂连蒙带骗得以外出后,在一辆遇险的车内救出一人,回到基地却发现,这人竟然跟他一摸一样,从外形到记忆,都是山姆。

故事到了这里,开始有些波澜,这是平行宇宙?

还是濒死体验?

或是克隆人?

我因这浅浅的悬念,被进一步代入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节奏感很好,成梯级的逐步深入,从开始的平淡生活铺垫,到后面的悬念丛生,最后,终于揭开,两个山姆不过是克隆人山姆5和山姆6时,才引发了后面的情感高潮和内敛的思考。

影片在已经揭示这是个克隆人问题,又尚未揭开两人身份时,两人处于一种有趣的身份争辩局面,即两人起初都争辩说自己是本体,对方是克隆,表现的还是一种“我们”和“他们”的问题。

双方都认为自己是人类,是批量创造对方的人类的“我们”,没谁愿意自认是被制造而成的“他们”,人类给了克隆人记忆,其中也包含了对人类本体的高度认同和对克隆人的工具化理解,所以,两人的争辩和后来真相的揭示是充满讽刺效果的。

而当两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时,当两人在基地地下室发现与自己相同的大批量的等待被激活的同类时,那种冲击也带来了爆发性的情感升华,尤其在其中引入儿女情长之后。

作为观众来讲,一开始是带着对山姆的人类认知开始的,看着他对自己妻子的想念,对女儿的爱,而伴随着两位山姆身份的揭示,观众的认知也迅速转到对克隆人的认识上,于是,我们发现了,这些“产品”也有着那么真实的感情,但是残酷的是,这感情,这家庭的记忆也不过是被利用来让他们更高效工作的工具,这种赤裸裸的,残忍的感情欺骗显然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而山姆5号与本体的女儿实时通话的场面更加深了这种痛苦的共鸣,一个克隆人,即使发现自己的身份后,仍然表现出了对那份记忆的珍视,一种发自内心对“家人”的爱,然而,“家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他注定孤独,这份深入骨髓的孤独感正是本片最震撼我的场面,山姆5号最后寂寞的死在月球上,永远的无法回到地球,回到“家人”身边,那一幕,伴随凄楚的钢琴曲,感人肺腑,诱发了我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悲伤。

可以说,山姆5号越真情,他的孤独和悲剧性就越深刻,越沉重,而同时对以月能集团为代表的一些人的抨击就越强烈。

克隆人是这些工业集团造出的孽债,从物质到精神,他们与人类本无特别大的区别,也是活生生的生命,然而,连农场饲养的牲畜们这些大自然的产物都可以被随意处置,何况完全被“生产”出来的克隆人了。

克隆人们有个尴尬的身份,本质上他们与人更接近,但产生方式上,他们与人又很遥远,是与汽车、飞船一样的生产线产物,而那时的“我们”显得对此好像认为理所当然,对效率、成本、收益的迷恋,可以让我们对活生生的肉体无视,将其工具化,然后对其的肉体杀戮和情感折磨也就显得充满了合法性,这样的逻辑和《第九区》对待外星人的逻辑是一致的,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逻辑也是趋同的。

甚至,在《第九区》中,外星人还有自己的社会体系、真情实感,而《月球》中,山姆们的情感和记忆竟然也可以被剥夺,这部电影中,没有《第九区》那么激烈的矛盾、快节奏的追杀和逃亡,但是,其悲其痛却更加深刻,而片中唯一对山姆们这样的“贱民”充满同情的竟然是机器人戈蒂,两相对比,可见号称充满情感的“人类”中的一些人已经变得冷血到如何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而本作为克隆人监管者的戈蒂的“反水”也可以看作一种希望,面对这种不公与歧视、虐待与杀戮,连机器人都心生同情和支持,何况“人类”中还有那么多具有情感和人性的公民们,山姆6号回归地球后对月能公司的控诉,影片巧妙的用新闻播报的声音,寥寥术语,却又很有深意的带过,留给我五味杂陈的感觉。

常常,“我们”会忽视“他们”正在承受的不公,“我们”认为“他们”本该如此,本该处于如此境地,本该做这些事儿,本该承受种种悲哀。

而常常,这一切,又是因为生活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我们有时候是不知道,有时候知道的是偏颇的“真相”,而长期下来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慢慢的不愿去知道真相,不愿去质疑,我们甚至无法承受真相,无法承受目睹“他们”真正的处境,直到有一天,山姆5的牺牲,山姆6的勇气,部分敢言媒体引发的舆论潮流才可能让我们有安全感的顺着潮流,去了解真相,又可能走向新的认知歧路。

山姆5的悲鸣常常不是在离月球那么远的地方,它可能离我们很近,需要的只是,我们真正以人的情感,超越社会舆论大流制造的屏障,去感受那份孤独,去感受“你”、“我”和“他”的平等和共鸣。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04e7b10e215155ec37d122c4.html

 3 ) 英式太空歌剧(暂名)

我真想不到自己最近竟然会迷上硬科幻。

虽然一直也算是《Doctor Who》的忠实影迷,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比较表面化的时空旅行,重现的历史事件,以及BBC的明星阵容。

当然,我也喜欢平行宇宙的概念,加来道雄那本介绍超空间的《超越时空》令我入迷。

但我向来无法达到科幻迷们对《星战》和《星际迷航》之类太空歌剧的狂热,我离那样的Sci-fi Geek们还有好几个星系远呢。

太空歌剧(Space Opera)是以太空旅行为主题的科幻文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一些英国作家发扬光大。

1964年,年轻的伦敦作家Michael Moorcock出任科幻杂志《新世界》主编,带领一批同时代作者,将战后从美国传入欧洲的科幻小说改头换面。

充满悲剧色彩的凡人主角代替了乐观向上的美式英雄形象,作品中也充满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心理,社会学等要素,常常描写个人在灾难前的渺小和无奈。

1968年,这些科幻作品定名为“新浪潮(New Wave)”结集出版。

虽然新浪潮运动时间很短,但它在现有科幻文学的基础中加入更多人性与哲学的思考,将其引入更加广阔深入的范畴,同时也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阵科幻狂潮。

一年之后,在看过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那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之后,22岁的大卫.鲍伊(原名叫大卫.琼斯)受到启发写了首歌,名字都是从《太空漫游》来的,只是把“Odyssey”改成了“Oddity”——《太空奇事》(Space Oddity)。

去年一部或了无数大奖的太空歌剧《月球》,导演是邓肯.琼斯,大卫.鲍伊的儿子。

影片开篇就和《2001太空漫游》很像(浩瀚星空中美丽的地表与冰冷的寂静),内容也采取了与“木星计划”类似的情节,用从不出错的电脑系统欺瞒宇航员——在这一点上,同为英国导演的丹尼.博伊尔前两年的《太阳浩劫》其实也是同样的桥段,再加上宇航员离开飞船之后的粗重喘息,还有无法成功进入母船的情节等等。

丹尼.博伊尔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虽然08年凭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下奥斯卡,但我更加钟情于他早期的《浅坟》和《猜火车》,那才是英国电影的精髓所在。

回到《月球》。

采矿工山姆是月球基地上的唯一员工,眼看三年合同期将满,他即将回到地球和家人相聚,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不过是以前员工的克隆。

为了节省资金,公司克隆了无数个山姆并把他们冷冻起来,每一个都保留着原先的记忆,然后一个个怀着愉悦的心情,在三年期满的“回程飞船”中被毁尸灭迹。

看到最后,其实这部片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惊悚。

山姆的那种寂寞和无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飞船内部的80年代装修,让人感觉它不像是一部“现代”科幻电影,而是典型“新浪潮”影响下的太空歌剧。

这种传承也许和鲍伊的那首歌有关。

《太空奇事》歌词中描述了一位和地面失去联系的宇航员(Major Tom),描写他的孤独,最后不受控制地在太空中越飘越远。

这首歌在电台中放出10天之后,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BBC在报道整个事件的时候,用这首歌做了背景乐。

此外,歌词中还有宇航员挂念妻子的情节,以及对月球的隐喻——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月球》中找到映射。

在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下,写下歌曲《太空奇事》三年后的大卫.鲍伊,染红头发,用惊世骇俗的妆容摇身一变成为太空摇滚巨星“Ziggy Stardust”,带领一支名为“来自火星的蜘蛛”的华丽摇滚乐队,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

看过电影《天鹅绒金矿》的人多少会了解他一些。

“变色龙”大卫.鲍伊,音乐人眼中最具乐坛影响力的艺人,70年代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时尚流行的代表。

他写过500多首歌,他组过十几个乐队,他为无数知名音乐人制作专辑,他会演奏几十种乐器。

七年前我为某杂志介绍他的时候,曾写到,“他的儿子邓肯在念电影学院。

”七年后,邓肯为我们带来了这一部《月球》。

也许《月球》并不算是严格的科幻电影,其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让Sci-fi Geek们兴奋莫名的太空理论和严格的科幻设定,但对普通大众却是一场怀旧的70年代新浪潮飨宴。

恒殊《环球》2010年18期

 4 ) 人性在抠门中升华

如果我足够了解科幻电影,就可以从科幻电影的种种特点全方面立体声学院派的分析这部电影的优劣程度;或者我充分了解这部电影的获奖背景,也可以怀抱着一颗肃然起敬的心态去观看。

可惜本人都没有,只是搜《源代码》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的大名,顺便找来看看。

但道路可以坎坷,前途是一定要光明的。

所以尽管我也不是慕名而看的,仍然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看剧透说这部电影是“两个人的独角戏”,所以已经做好了电影基调平缓而昏暗的准备。

这电影比《源代码》可要昏暗不少,习惯了好莱坞的大场面再来看这片子,确实有平淡的感觉,不过还好剧情紧凑,不会冗长拖沓的感觉。

这对我这种睡点很低的人很重要,因为这种基调的片子,我已经睡过去N部了。

电影讲述了一个美国的月球能源开发公司的高层,有着全天下老板供有的毛病——“抠逼嘬手指头”。

他们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花费过多的资源培训新的员工,就想出了使用克隆人的主意。

他们用了估计男主角本尊的DNA,制作了一批使用期三年的克隆人,然后将他们植入男主角的记忆,让他们相信自己是男主角本人,而在月球上采集能源。

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只能依靠妻子的影像视频来慰藉相思之苦,因为通向地球的信号已经被截断了。

而三年期满,他们进入自己的“棺材”,以为就要回到地球,殊不知是被电脑销毁(?

),然后新的一个克隆人再被唤醒,周而复始。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裤子,计划再周密早晚有一天会出现一个搅屎棍似的事件。

影片中这个事件无疑就是前一个sam发生了意外。

电脑提前启动了下一个克隆人,而那个克隆人不是一个听话的主,又发现了上一个sam。

结果两代sam一接头,才发现原来两个人都是苦命的克隆人,而真正的sam,早已经回到地球了。

新sam决定再唤醒一个克隆人,让新的克隆人代替老sam被地球上派来的负责维修的人员发现,而老的sam就可以回到地球上,去看看“他们”的妻女。

但老sam显然已经快要报废了,他的身体不足以支撑他完成这趟旅程。

最后,老sam依旧回到了他出事的机器里,被人类发现;被唤醒的第三个sam作为新sam在月球上继续服务。

而真正的新sam逃回了地球,控告了无良的资本主义头目……这里要说的是那台控制月球太空站的电脑Gerty。

尽管是台电脑,但绝对是以人性的一方高贵的存在着得。

它帮着sam完成了整个的月球逃离计划,还告诉新sam要重置自己的系统以便帮他隐瞒逃离的事实。

这样一台人性电脑,估计奔100都是浮云。

大概这个设计是为了反衬出公司高层的冷漠和无情吧。

看看这资本主义的丑恶,连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电脑都看不下去了。

尽管影片的基调有些暗淡,但还是宣扬出了人性的光辉。

这电影应该让所有以贪小便宜为己任的老板引以为戒。

该省的地方省,该花钱的地方就应该痛痛快快的花出去。

不要妄图欺骗善良的老百姓,即使对方只是个克隆人。

现在信息通讯那么发达,连言论极其不自由的某天朝,尚有微博这种让领导闹心,让走狗挠墙的东西,更何况遥远的美利坚合众国——即使你抠到月球上,也照样有方法让你曝光的。

 5 ) 三年和一百二十年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部宗教片,然后才是一部科幻片它解决了宗教教育中的一些常见论述比如,为什么说,神(或空性或其他超验表述)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

因为矿业公司既是Sam Bell生命的给于者,也是其生命的剥夺者,以及其幻象的提供者。

矿业公司的存在就是Sam Bell的一切,但Sam Bell的存在却不是矿业公司的一切。。。。。。

比如,什么是轮回?

就是用同一种的物质造出拥有同样感情的个体,但个体间仍然坚持认为/并且觉得对方不是自己。。。。。。

比如,什么是寿命?

就是把三年分成一百二十份。

比如,什么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

参见克隆人制造手册。

比如,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人看人 N和人 N+m之间的差别,就和Sam N看自己和Sam N+m 之间的差别一样巨大;超验看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和我们看Sam N和Sam N+m之间的差别一样微小。

以前还有一个片子是说宇航员没有粮食只能制造自己的克隆人来吃,但克隆人被克隆出来时又和自己一样知道面临生存危机,在无数次搏斗之后,当救援人到达时宇航员已经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了。

和这个片互相补充。

基本上就是我们生命的真相米牛曾经问,如果爱邻如己是超验教导我们的,那大自然为什么被设计成狼吃羊,老虎吃梅花鹿等等充满零和的生存竞争?

这不是矛盾吗?

的确,自然主义和神学的争夺有史以来就非常激烈。

正如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我们早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而不要去投身终极问题,并把自利和繁殖当做是自然安排的。

但通过这些科幻片,答案已经非常明了。

狼吃羊和狼吃狼以及狼吃自己没有任何区别。

他杀就和自杀一样(无罪),正如自杀和他杀一样(有罪)。

如果在To时刻存在一个特定物质组成的,具有特定记忆的个体,在To+t时刻仍然存在一个特定物质组成的具有特定记忆的个体,那么不管中间发生了多少残杀,我们是否可以说,没有任何罪行曾被犯下呢?

当然,在观影过程中米牛仍然不停地发表具有米牛特色的雷人影评。

“哎呀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等一下我再去拿1把白瓜子”“所以说这个问题真的是很复杂!

反正你听我的就行了。

”“哎呀那个榨汁机太吓人了!

轰地1下就变成沫沫了、怎么回事嘛?!

”“我们要好好学习啊,不然糊里糊涂过了一辈子就变榨汁机了”“佛陀可能就是那个看到真相的人、后来他就连忙把这个告诉啦别人”“哎呀、我发现我们真的惨了!!

快、赶紧打电话告诉河马!

 6 ) 今年最好的低成本科幻片,没有之一

我曾经看过一个悲惨之极的科幻故事:一个宇航员流落到一个陌生的星球,等待救援,类似于矿难压在地下了,没有食物。

他身边有一部机器,可以很快制造克隆人出来,于是他打算用自己的克隆人作食物。

然而有个问题,就是他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拥有他的全部记忆,包括吃人这个记忆,因此出来就是一番厮杀,活着的吃掉死去的。

就这样过了很多天,救援队来了,这个时候,这个宇航员已经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最初的那个自己了。

看《月球》这部影片时我就担心会不会有这样悲惨的情节。

不过显然不是每个作者都这么悲观,这部影片里更多的是希望,是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比如平等意识、比如自我牺牲。

当然这些美好品质都表现在克隆人的身上,甚至是机器人身上。

而人类的代表,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自私和贪婪。

探讨人性,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影片还探索了克隆人的权利问题,如果未来克隆人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他们的权利问题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能认同他们是我们的一份子吗?

还是仅仅是工具或别的什么。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演员在表演。

静谧的月球,封闭的基地,孤独的环境完全被烘托出来了,娓娓道来的叙事让影片的上半部分不亚于《荒岛余生》和《我是传奇》,而逻辑缜密的剧本又把下半部分推向高潮。

有场景,有科学,有阴谋,有人性,对于一部小成本科幻片,我们还能够奢望什么?

 7 ) 亲爱的 我唯一不能和你分享的就是

记忆本来只是在fssg同学的力荐下走进了新加坡唯一专门放映艺术片等小众影片的the picture house, 本来只是替他\她看一看这部没有在中国上映的传说中的经典,本来只是答应了要写一篇没有剧透的影评。

原来这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所以我说 本来。

Moon的情节其实也可以拍成G.I.Joe一般的正义护卫战 或者是district 9里赚尽眼球的骇人场景 幸好它没有。

Duncan选了内敛的古典乐和清冷原始的月球表面合着他想说的故事 说人之所以为人的个体意识 说人之所以超越人的共生认知 说“ 亲爱的 我唯一不能和你分享的就是记忆” 说“但是亲爱的 我愿意让你去延续这些记忆 ” 我们说这些电影很美 那些电影很好 这部电影是真的很美好有两个画面完全感动我 一个出现在影片前段: 蔚蓝的地球为近景 一轮新月作远景 另一幕在结尾 位置刚好相反。

第一幕中的地球蓝得亲切温暖 而新月 就像在拥抱地球的姿态 我当时就想 这要是一副摄影作品 名字一定是 家。

而在影片结尾 再次出现同样构图 但是 赫然横在眼前的变成了灰暗可怖的月球表面 地球好遥远 远得事不关己 这幅 叫遗忘。

在整部影片中 这两个画面和背景乐的配合 就是Sam没有台词的独白。

一直觉得这种不着重墨的深刻就是英国特有的tone调 就好像becoming Jane的结尾: Jane轻轻地合上了书 嘴角弯成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你觉得这是千言万语 可是她不想说, 虽然她没说 可是你懂了。

电影结束 灯光亮起的时候 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厅的人都没动 大家默默看着字幕 对电影人绝对的尊重 一直觉得这一幕同样值得感动

 8 ) 月球 Moon (2009)

看完之后给你们转一个科幻小说,非常短,胆小者慎入。

为了生存(原文载于1998年第10期《科幻世界》,作者:韩楠)这是一个古老的日本寓言——一条懒惰的蛇饥饿极了,却找不到食物,于是,它吃掉了自己的尾巴。

之后,当它再次感觉到饥饿时,它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把自己的下半截吃掉。

又一次饥饿时,它吃掉了自己的上半身……就这样,它把自己整个吃掉了。

  我曾以为,这个寓言只是在讲懒惰,并且它和童话一样不真实。

  一切都缘于一场不幸的事故。

现在,我只能独自在这颗红色行星上守住电台,等待着四个月后的救援。

  其实我应该庆幸我的好运气,至少这里没有恶劣的天气,氧气充足不会让我闷死。

可是周遭却一派死寂,一看就知道,我不可能在这里找到任何食物。

而我当前的任务很简单明确:找到食物,活到救援飞船到来。

  我现在仅有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干粮,一把我最喜爱的古老的左轮手枪——如果我不能用它打猎,至少还可以用它来自杀,还有一台克隆机和一些高能燃料。

高能燃料虽然不能当饭吃,至少还可以生火取暖,或烧烤食品——虽然我没有食物。

可克隆机,尽管它完好无缺,如果现在给它高能燃料,再放上一点我的表皮,就会凭空跳出一个我来,但我现在并不急于复制一个“我”来与我谈天说地,并分享我少得可怜的干粮。

最可恼的是干粮无法克隆!

  我需要能量来维持我的生命,在这里,我只要找到食物维持四个月就可以了。

可是这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愿望呀……   几天后,我木然坐在地上,尽量少消耗能量,我已经吃完那点干粮了。

唔,在没有食物时男人可以支持七天,我抓着那支华丽的手枪,用一半的心思来思考是自杀还是饿死,另一半心思继续考虑食物来源,尽管我已经想了几天也没有头绪,可还是像溺水的人想抓根稻草。

现在,饥饿的感觉在吞噬着我,我已经在想吃自己的那只手臂了。

  高能燃料还在炉子里分解成光和热。

我绝望地看着温暖的火苗,不由胡思乱想起来。

一个念头如灵光一闪:克隆机就是我的希望。

我激动万分,把饥饿的感觉化为动力,立刻行动起来,为活下去而努力……   直到克隆机内的肉块成形后,我才意识到令我垂涎欲滴的那块肉是一个胎儿,实际上,他就是我!

  当然,我下意识地放进去的是我的表皮。

可他是我,在几个小时后,他就会长得和我一样大,有和我一样的思维方式和面容,以及我的记忆。

他将从克隆机中走出来,作为我以后许多天的食物。

我害怕了,我无法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但我也没有勇气中止克隆,他是我生存的希望。

我知道,如果要支撑四个月,这个过程不会只有一次,一次复制不可能让我吃四个月。

我在希望与恐惧之间无所适从。

  时间,在我的自责与渴望作斗争时悄悄地流走了。

在这几个小时里,我把玩着手枪,考虑着我的选择是“生存还是死亡”。

我给了自己许多活下去的理由:他只是能量的形式而已,既然能量变成的鸡或猪我会毫不犹豫地吃掉它,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吃掉同样是能量产物的人?   终于,我不得不面对他了,这时我才发现我所有的理由在他面前是如此无力。

我能怎么样,先和他讲道理,说服他成为我的午餐?不行。

我已经准备好一言不发就一枪打死他,我以为这样我就会心安一些。

  然而,他却先发话了。

  他似乎像我还饱食终日时的样子,带着满脸恶意的笑,悠闲地踱过来:“我知道你想干什么。

你是不是希望我不会恨你?当然,我知道你是迫不得已。

”我简直要感动了。

“当然,我是克隆出来的,我比你后出生,你手上有枪,所以是我做午餐而不是你。

对了,不要忘了把我的肠子灌上肉做成香肠,这样不容易变质。

”他幸灾乐祸地说,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这个混蛋,他最了解我心灵上的弱点,他知道,他的话会永远在我心中铭刻,成为我一生的噩梦。

  他的眼中闪着恶毒的笑。

我开始恨他了,他应是受害者,而我将是杀人者。

他已经决心要用最后的机会加深我的痛苦,这正是我的一贯作风。

我希望他也能尝一下痛苦的滋味,哪怕以我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于是我决定了。

  我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你看,我们真是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有相同的机会。

”他沉默不语。

“我们都应该有活下去的机会。

”我知道他无法拒绝,“来,赌一局吧。

”我抓起手枪,塞进一粒子弹,拨了一下转轮。

这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赌博,最多在六枪之内,子弹会穿透我们其中一个的头颅,把我们中的一个变成一具尸体,一块肉,一堆食品。

活下去的一个会在良心与人性的夹攻下,承受着痛苦,啃着“自己”的骨头,喝着“自己”的血。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哪一种结局更好。

  他苦笑起来:“好吧,你知道我无法拒绝。

”他走过来,拿起枪,我们四目相对,心灵似乎瞬间经历了许多沧桑。

“我先来,毕竟我是一个克隆人。

”他把手枪顶住太阳穴。

真的,我们都不会知道死亡会在第几枪时发生,会落在谁的头上;但都知道,我们中必须死掉一个。

死亡也许就在第一枪……   他突然想起了还没有遗言,又说:“如果是我死,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怪你。

吃下去,一切为了生存嘛。

”我回敬道:“如果是我,你可不要浪费呀!

”我们都笑了,只是泪水也都流了下来……   也许,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需要结局,但我希望故事是完整的。

  当四个月过去后,我已经记不清有几次这样的赌博,也不知道我究竟还是不是最初的我。

我只知道,外面几个简陋的土堆里埋着许多“我”的残骸。

只知道最初的我在“赌博”中活下来机会是很小的,因为逃过一次,还有第二次在等待。

我只知道一切为了生存是我铭刻在心的信念。

  远处,传来了救援飞船的轰鸣。

  一个噩梦终于结束了,但我知道,另一个永远的梦魇才刚刚开始……

 9 ) 三十八万公里以外的人

这部片子构思非常巧妙(能够想象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

注1),整部片子几乎只有主角Sam Rockwell一人精神分裂似的演出。

在封闭的月球采矿基地中待了3年,他终于有机会见到久违的妻女。

3年里只有人工智能中央电脑Gerty陪伴着他一人完成所有的采矿任务。

机械、单调又沉闷的生活让Sam几近疯狂,唯一支撑他下去的就是妻子不时寄来的视频信息(和地球的联系被太阳风暴阻断了,所以接收不到实时信号)。

直到有一天,Sam驾驶勘探车外出的时候发生了车祸……整个月球基地都是一片白色,其实好像精神病院一样把Sam囚禁在里面。

他仅有的几项爱好就是:作木工、养花草、以及收看一些搞笑节目录像。

在这近乎非人道的背景设置之下,人类会产生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一点都不可疑。

Sam Rockwell那略带神经质又有点吊儿郎当的表情把极端状态下人的情感表达得非常饱满。

这部片子的一个中心问题在于探寻人存在的价值和本质。

看起来是 Sam不断挖掘月球秘密的过程,却包含了导演的思考:是什么让我们作为人?

作为Sam唯一的搭档,由Kevin Spacy配音的AI Gerty一开始显得刻板又冷酷。

但是最大的惊喜可能来自于通过和Sam不断地对话他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甚至比其他“人”更丰富。

最后一幕它答应帮助Sam 逃跑,真是让人感动到要落泪。

而通过身份的置换,Sam的勇气和智慧,是在不断发现残酷的真想之下磨炼出来的。

这是一部表达普通人也能够自我救赎发现意义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比充满了大场面却又毫无内涵可言的变形金刚来说,更能直达科幻电影的内核吧。

等到DVD出来后,我会推荐朋友们都去看一下这片子。

注1: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有这样的印象:Duncan Jones(David Bowie的儿子……)参与了98年经典科幻电影Dark City的原声制作。

但是我找不到任何这方面的信息,难道是我的幻觉?

有朋友直到请提醒一下。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9/07/25/2019/

 10 )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及“人”的终极立场

文/caesarphoenix一、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第二个你会怎样?

我们也许都想过这个问题(《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

但如果真正遇到了,我们又如何面对彼此,我们会谦让还是争执,和平协作还是掐到不死不休?

这都让人困扰,并且涉及很多社会心理、伦理规范,变量太多。

《月球》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两个“我”不但基因完全相同,连社会记忆(情感、启动时的知识储备)也相同。

环境设定也极为巧妙:与世隔绝的外太空,真相正慢慢揭露,两人之一因为客观条件必须牺牲……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人,两个不同的人。

在未启动前所有的克隆人有着一样的生理、心理、情感意识,是近乎完全一致的。

但启动后,第一个山姆经历了三年的月球生活,三年的寂寥、渴望,对其他事物的尝试和学习,使得他和第二个山姆已经是两个不同意义上的人。

他们的相遇,实质上就是不同年龄的自我的会面,是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年的山姆穿过时间虫洞遇上初来时的自己。

我们可以发现“初来”的山姆更具发现真相的勇气和执着、力量和果敢,“三年后”的山姆沉浸在被植入的愿景中不愿醒来。

同时,“三年后”山姆可以理解“初来”山姆的心情,并最后为他做出了牺牲(虽然设定成他本来就活不了,这个估计是照顾观众情感)。

这两个自我的相互帮助,包括“初来”山姆走前还推倒了干扰通讯装置,为下一个自己创造有利条件,都体现了什么是人和人的意义。

两个“我”没有选择消灭对方、苟延生存,而是共同协作、相互体谅、冲破牢笼、获得新生。

这是人类所有精神中最动人的一项。

二、“人”的终极立场《月球》的主角是两个克隆人和一个机器人,在月球基地不算广阔的空间里,他们展示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和智慧。

我一直坚信人类要存续于宇宙,奔向太空是唯一的选择,而向宇宙进发的千难万险只有健全的人才能承受度过,本片有着科幻黄金时代的信念和信心。

看《第九区》、《阿凡达》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隐约认为它们是有着“反人类”立场的。

但同时我们为“大虾”成功返回家园而喜悦,为纳威人击败地球人而兴奋。

这是为什么?

本片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人的终极立场,悖离这个立场便是“反人类”,维护这个立场,才是真正的“人”。

我将其总结如下:人生而平等,不论穷人、富人、黑人、白人、健全人、残疾人、克隆人、原版人、智能机器人、外星人、地球人。

只要其拥有情感、能够思考,便享有“人”的权利,担负“人”的责任。

这是“人”的终极立场。

《月球》短评

I thought it was the coolest idea but written horribly. Great performance by Sam Rockwell and the CGI was impeccable.

4分钟前
  • ▲T E
  • 还行

我睡着了。。。

5分钟前
  • 李小胖
  • 较差

挺无聊的,冲突不足

8分钟前
  • 暴暴暴走魚
  • 还行

13分钟前
  • 别说多情好
  • 较差

虐,闷。

18分钟前
  • 흫_흫
  • 还行

好吧,我还是更喜欢那种浩瀚无比的科幻片,如果哪部科幻片中人类可以变成蝼蚁,那估计就是我的最爱了。

2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rockwell的独角戏!反克隆。。。 演他女儿的是皮囊中的小美人儿

27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力荐

剧情老套

28分钟前
  • 虎霸天上
  • 还行

真的很寂寞

29分钟前
  • 邈邈
  • 力荐

由帝国主义的抠门引出的人性礼赞

33分钟前
  • Eudemonia
  • 推荐

Gerty好萌啊..我从不是我

36分钟前
  • 荔蘿
  • 还行

Worst story ever

38分钟前
  • 李香菜
  • 较差

前面看的昏昏欲睡,到最后才看出点意思。

40分钟前
  • 凌生
  • 很差

让我想到了黑客帝国里的agent smith,Me,me,me, me again

41分钟前
  • Notorious
  • 力荐

我睡着了......靠....又是克隆人....

45分钟前
  • LL
  • 较差

在2001太空漫游这种经典面前,一些显摆都会沦为做作而苍白无力

49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人性,和是不是人,无关吧。【2013.07.16】

54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为什么克隆人2号会延续克隆人1号的记忆,既然被重新激活,为什么不把记忆初始化到三年前?实在不合逻辑。。

55分钟前
  • GEMiNi
  • 还行

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56分钟前
  • melo
  • 力荐

"NO.1111" 合适的时间,适合的电影.

57分钟前
  • a 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