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凡看过此剧者方可服用此文。
白石舟我是一个屠夫,活着只为一件事:杀畜生。
我少年时经历过一场噩梦。
那一年,家里着了一场大火,烧死了父母和姐姐,邻居一个老太太也没能幸免。
双塔所有人都说:王双利家真惨呐!
都怪他儿子王舟玩火,闯下这么大的祸,你看这小子到现在还下落不明。
事实却是,我眼睁睁看着三个畜生一刀,一刀,生生捅死了父母和姐姐。
那场大火,是这三个畜生为了毁尸灭迹放的。
而我,只能流着泪挣命地逃。
我也想过找警察叔叔,告诉他们真相,可大火毁掉了一切,谁会相信一个孩子的话呢?
我在林子里跑着,眼睛里没有路,只有血,爸爸的血,妈妈的血,和姐姐的。
等我醒来,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我随口就说,我叫白石舟。
这是一个屠宰场,我做了满脸横肉男人的徒弟,我的第一课是,剔肉。
看着刚宰好的牛,我很害怕,因为很多血,就像我在窗外看到的那一幕。
师父递给我一把斧头,让我杀牛。
我接过斧头,站在牛面前迟迟不敢下手。
师父火了,抢过斧头一下砸向牛头,鲜血溅我满脸。
我舔了舔,腥味中夹杂一丝甜,我不再怕血了。
同时我心中种下一个念头:亲手杀了那三头畜生!
这天,屠宰场老板来了,我看到他的一瞬间,头像那头挨了一斧子的牛,“嗡”的一下,我认出这是那三个畜生之一。
我走进屠宰间,抡起斧头狠狠砸向牛头。
当我转过身,我成为一名屠夫。
后来,老屠夫病死了。
而我,已经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屠夫,面对畜生,刀砍斧剁,干脆利落。
没人再记得那个少年王舟。
杀了快三十年畜生,也等了快三十年,可以下手了。
李慧炎今天心情不好,对着老婆的照片没说几句话。
为啥心情不好,给你治病欠的钱还没还清呗。
李根这小子又不关门……没办法,儿子嫌尿骚味儿太大。
必须装个室内厕所了,天天倒夜壶真他妈磨叽。
今天得请假赶紧把下水沟填上,几个老街坊要是摔个好歹,大杂院就成福利院了。
队长忒孙子,每次跟他请假都推三阻四,吃我煎饼果子那叫一个麻利。
怎么能让他给假呢?
对,借钱!
范晓媛自从家里开了早餐店,我再也没有早饭钱了。
今天学校组织体检,抽血化验要空腹,我妈又给我带的包子,天天一身包子味儿,烦死了。
其实李根挺好的,他从来不嫌我身上的包子味儿,哪次给他包子不都吃的溜干净。
还好我妈给了我四块大白兔。
虽然现在什么德芙,阿尔卑斯,士力架是主流,我还是爱吃大白兔。
想想小时候爸妈下岗那会儿,大白兔一年也逮不到几块,如今啥都比不上大白兔给我的满足感。
我这么一个不忘本的新世纪花朵,是不是像熊猫一样稀有?
周游人是很奇妙的动物。
您活着的时候我都懒得和您吃顿饭,看到您死的一瞬间,我忽然记得您是我爸。
您到底被谁杀的?
为什么被杀,还被割了舌头?
为什么您把救火英雄的照片藏在盒子里,时不时拿出来看,我叫您救火英雄您勃然大怒,还扇我一巴掌?
当年,在双塔,您都经历了什么?
乌娜吉他们都把我当男人看。
我穿的衣服是很爷们儿,工作需要啊,我还能穿裙子爬瞭望塔?
呸!
你们想看老娘走光?
没门!
只有老白把我当女人,我的捕兽夹啊,砍刀啊,剥皮刀啊,都是他做的。
前两天下的捕兽夹好像夹到了什么野兽,算它命大,跑了。
虽然老白一点也不白,我也没比他好多少,而且我俩都是孤儿,起码我还有干爹干妈照顾,老白我不照顾谁照顾。
反正我觉得我俩挺般配。
还有那只小熊,你爸妈和我爸妈在年三十打了一架,不就因为我爸妈想找块椴木做个面板包饺子吗,至于吗?
好像你爸妈是护林员似的。
行了,那一架打完咱们扯平了,都是孤儿了。
不过你记住,老娘才是护林员!
林子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老娘的火眼……那小白脸谁啊,在我车窗那鬼鬼祟祟的。
那海老七你个瘪犊子,千辛万苦绑了孩子,你他妈玩失踪。
干这行不是一年两年了,头一回掉这链子。
巧了,那警察要不是掉链子,肯定能抄近道堵到,他身上可有冒火的家伙。
就这样,还追到昌平,要不是我们哥俩对地形熟,整不好还真撂那了。
还挨了一枪,老七你得加钱。
巴尔斯你哪怕弄辆拉煤的我都不带说你的,妈的一车瘟鸡!
过了这个检查站,必须走林场了,再这么下去,不被抓,小姑娘也得被捂死。
范晓媛倒了八辈子血霉了,才脱狼爪,又入虎口。
派出所就眼么前了,被一瘦子又给绑了。
瘦子打电话要20万,不会是卖给深山的老光棍吧?
瘦子开心不过十秒,屠夫叔叔像里昂一样突然从天而降,可他为什么不送我去派出所呢?
瘦子大概齐死了!
我看见屠夫叔叔把瘦子从冷藏室里搬出来,就像搬一块冻肉。
我还看见屠宰间的眼睛和舌头,泡在玻璃瓶里吓人又恶心。
屠夫叔叔是变态杀人狂!
不过他说过不会杀我,还给我买了衣服,还有姨妈巾,但就是不放我走,他问我有没有见过一个病人,天啦!
是不是要把我养肥了当药引子?!
得想个法子逃出去!
对,上冷藏车!
张星好好一桩买卖整稀碎。
孩子跑了不说,二利还死了,听说眼珠子都被剜了。
买卖没成就拉倒呗,冒出个雷公逼我找孩子,还他妈就一天时间。
去他妈的,那海巴尔斯都折了,我还是跑路吧。
你说巧不巧,一抬头就看见这小姑娘了。
要少了,要少了,二十万,雷公一口答应,唉。
妈的屠夫是干嘛的?
想截胡?
我老七也不是吃素的。
这家伙手挺黑,先答应他吧,要多少都给,等老子出去,弄死你个瘪犊子。
屠夫你倒是进来聊聊啊,太,太他妈冷,冷了。
周平原儿子啊儿子,你问的那些,爸咋回答啊。
东北冷,我心更冷。
东北土地黑,吴德水手更黑。
王双利盯上咱们了,就不能缓缓再说?
两句话没说完,就把人家脑瓜子开了瓢。
他老婆孩子也是,不是倒霉催的吗,非这时候撞见了。
这要是被发现,开除都算小的,偷盗国家林业木材,投机倒把,中饱私囊,故意伤害,单拿出来哪一项都够喝一壶,前途尽毁啊!
一不做二不休,杀一个也是杀,都收了吧!
吴德水够黑,让二利和我也捅几刀,我明白,一个头磕地上的把兄弟,不如共用一把刀更瓷实,这刀一捅下去,我们哥仨可就成一个人了。
咋整?
放火是最好的法子了。
火够大,应该烧差不多了。
怎么,隔壁也烧了?
二利和我还没有吴德水那么黑,救出来个小女孩,对不住了老太太!
吴德水后来还嘀咕,斩草没除根。
王双利的小儿子王舟居然没在现场!
干脆嫁祸给他,就说是他玩火惹的。
双塔不大,很快就能成事实。
对,就这么办。
从此,我习惯了沉默,我怕言多必失,我怕东窗事发。
我的性格越来越怪,老婆受不了跟我离了婚。
什么狗屁救火英雄,东北我一天也待不下去了,正好北京有一个进修名额,唉,都是命运!
打死我也不能告诉你啊,人要是没舌头多好,就不用说话了。
任邢军调人去林子啊,这事儿行!
但得等。
你这跨省的,我们得往省里报,不多,就三天吧。
李什么炎?
噢,李慧炎,你差点就成了李肺炎知道不?
不过你馒头片烤的挺香。
这一天天的,净事儿!
哪有空大合唱啊,净整些没用的,哎内个谁,咱唱的歌想好没呢?
你有儿子啊,知足吧。
那对呗,谁让咱是刑警呢,我媳妇自打流了,算了,不说了。
你接着搓,拿盐搓,治冻疮。
行了,俩案子并一个,马上就破了。
很明显,编剧意图展现真实警察办案的生活。
但是非常明显有很大问题。
一直让人搞不清电视剧的年代,警察办案手法和方式让我觉得是上世纪,可是智能手机现代交通工具又提示我是现在。
简直是。
编剧要搞明白生活化,贴近生活,不是返回30年前。
演员很敬业,也演的不错。
但是丝毫不能改我带来真实感,这就是因为剧本的时空错乱导致的。
演员演技越好,配合时代错乱的剧情,显得荒诞离奇感越强。
浪费了一群好演员
真的很少有一部剧,刚看觉得真好,然后每况愈下,心里评分从五星到一星的!
前边都很好,看到13集疑惑出现了1、大鹏为什么查到这么多线索,什么都不跟警察说,我以为他要自己报仇,结果不是。
那到底是装什么逼呢,就为了凑集数????
2、我不懂法律,但是已经把白石舟抓了,把人家也搜了,那么大个车瞎?????
这时候我觉得可以再看看,但最多值三星。
然后看到15集,我看了一半,觉得看不下去了,直接来评价吧,最多一星1、大鹏不仅没自己报仇,还差点把自己玩死,证据都在他那里,他什么都不说,然后去跟警察无能狂怒,水剧情用的????
2、在段奕宏的回忆里,审问白石舟的时候,他早就见过洗衣服的票据,然后忽略了????
再说,把一个快冻死的孩子就出来以后,就为了把孩子从零下10度,拖到零下30度的天气里奔跑????
怕死的晚了????
别跟我说我扣细节,较真。
这是悬疑剧,这剧不要细节要什么???
我去偶像剧里挑细节不是有病吗。
懒得细写了,随便掰扯两句。
对于老段监制+《士兵》《团长》重聚特别感兴趣,从去年电影开机就在关注物料预告,断断续续看了不少幕后采访。
就事论事,剧并不“好看”,作为一部悬疑剧,剧情全靠“巧合”和幼儿园级别的推理强推进,逻辑千疮百孔完全失格;视觉风格一会儿北方文艺复兴一会儿南方潮湿霓虹,角色一会儿横穿筒子楼讲片汤话一会儿端架子不说人话,中间还穿插了一集韩国味儿的动作片集,看来看去整部剧就像是一个缝合怪,拧巴。
第一次做监制,如老段所言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剧本,包括尝试想按照西班牙导演风格,拍一部高智商高能本格反转剧。
可是编剧写不出来,尝试过但是逻辑漏洞千疮百孔。
只能捉大放小,利用陈宙飞的视觉影像能力和自己擅长的表演能力做戏,最后引申到所谓的人性困局。
效果是有的,也能看出来所有演员都很努力,瑜不掩瑕。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言之凿凿只想做演员不想做幕后,不想继续演警察的老段,为什么要挑战监制呢?
幕后的线索脉络比台前更清晰,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老板。
《暴雪将至》后,段奕宏召集制作团队开了一家“小公司”,北京趣酷影视传媒公司。
本来想继续深耕电影,后来刚好撞上迷雾剧场大火,腾讯希望开一个悬疑短剧系列抗衡,于是公司第一部作品就变成了《双探》。
这是老段的第一次妥协,也是之后一切妥协的开始。
找不到靠谱导演,于是《暴雪将至》制片人肖乾操在2018年的first影展结识导演费聿竹,老段本身和first也有交集,2020年做过评委。
自己家的项目主演必须自己上阵,本来更想演周游的老段操着监制的心,不想演警察也得硬着头皮演,毕竟“周游这个角色更丰富,要用来邀请更好的演员”。
演员客串几乎是老段的旧人情,《夏宫》的曾美慧孜,《恋爱中的犀牛》的李乃文,《士兵突击》的张国强、邢家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刘威葳,《暴雪将至》《大秦赋》的郑楚一等等,毕其功于一役人脉算是能用到的都用上了。
包括片名,老段更想管它叫《双塔》,比俗套的《双探》(同期还有个剧叫《双面神探》)更贴合剧情,但为了“市场”,只能继续妥协。
当一部剧从头到尾都在妥协,那它的坚持也好像是空中楼阁,看来只觉得可惜
《双探》给人的感觉是虎头蛇尾,一只高高抬起的靴子,落下后却寂然无声。
它的现实主义终究只是停留在皮肉层面,必须承认,它在服化道方面的细心打磨让它已经具备了一部许多人想象中国产现实主义犯罪题材影视剧应有的粗粝质感,音画方面努力向剧场版电影对标,也足见编导们的野心所在。
但这部剧最大的短板,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必然还是出现在剧本本身。
编导们看上去只是想拍一个没什么弦外之音没什么多余野心的纯粹“技术”向的警匪犯罪题材作品,但许多地方像是闲笔插话的只言片语,又显得这部剧好像还想有些不一样的深层表达,而剧中许多明显被删改重配的台词,又似乎在暗自证明,这部剧的本来面目可能要更加复杂暧昧。
不如作一番更加大胆甚至无厘头的猜想,想象一下这个故事如果能够突破现有审查制度极限,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这部剧有文武两种拍法。
武拍——拍成着重于犯罪悬疑侦破动作等等冷硬元素的类型片,简单且安全,这样的作品每年不计其数。
如果真的走这条路线,要么需要把悬疑部分做得更复杂更烧脑,要么需要把节奏压得更紧更快。
《双探》最终的成片趋向于这种拍法,但明显罪案部分做得不够复杂,剧作的整体节奏也有点拖沓。
另一种拍法是文拍——通过一桩当下的犯罪还原一段陈年往事,进而走向对人性之灰的思考。
这也是国内不少文艺片的惯用路数,典型代表是《白日焰火》《烈日灼心》《暴雪将至》《南方车站的聚会》。
《双探》的故事许多地方如果深挖,是可以拍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的。
剧中表现周游小时候就只和父亲在一起生活,和父亲离开双塔的时候,带着的似乎是母亲的遗照,周游小时候和父亲关系不睦,这种冰冷的关系一直延续到周父被谋杀。
其实关于这部剧的剧情,我一直有个大胆的猜想,那就是周游真正的父亲其实是吴德水,吴德水当年由于某种不得不说的原因把周游送给了周平原(或者是让周平原当了接盘侠)。
如果换个角度,把故事往文艺片的路数去写,吴德水完全可以成为本剧的隐形主角,故事的核心变成还原吴德水在罪与罚中不停挣扎的一生。
继续开脑洞,设想本剧的另一种编法:入殓师周游父亲意外被谋杀,在父亲被杀现场他意外发现了一张石碑拓片与一张合照,多年来他与父亲关系不睦,但他一直对这种不睦以及父亲谜一样的过往深感好奇,于是,他就此踏上了回到双塔的寻根之旅。
在双塔调查的过程中,周游慢慢揭开了当年林场三兄弟不为人知的往事,三兄弟相识之时,林场已然走向没落,人们都在各自找寻出路,三兄弟也偶尔偷卖林场木材牟取一点蝇头小利。
一次,三兄弟偷卖的事被林场职工王双利发现,他们本意只是想向王威逼利诱一番,不料却酿成了一场大火,王家除了一个儿子以外全部丧生。
火灾发生后,三人看到隔壁某人家也被波及,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人,阴差阳错成了救火英雄。
救火一事改变了三人的命运,周离开林场,前往北京读书。
吴和丁留在林场,成了林场的领导骨干。
90年代中后期,下岗潮席卷东北,林场未能幸免,吴带领林场职工来到城市二次创业,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救世主,但实际上,吴的买卖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肮脏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吴在许多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吴德水就是他们眼中的教父。
然而,尽管吴德水人前风光,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当年失手杀人犯下的罪过,他一直在双塔当地捐助慈善,试图减轻来自灵魂深处的责难之声。
当年在火灾中侥幸逃脱的王舟化名白石舟,在屠夫家中长大,心中一直怀着一颗复仇之心。
在成功处决掉丁永利和周平原后,他的目标对准了吴德水。
周游回到双塔,在调查往事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了当年火灾的真相,也逐渐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在奄奄一息的吴德水面前,他百感交集,心情复杂而沉重,尽管他深知自己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可以救父亲一命,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对父亲的治疗,任他带着遗憾和悔恨离开世界。
一直追逐吴德水的白石舟最终在殡仪馆见到了这最后一位仇人,也见到了仇人的真正儿子周游,两人在叙述中逐渐拼贴出了一个男人难以简单用正确或错误,善良或邪恶定义的一生,白石舟最终放下了准备砍向吴德水手臂的屠刀,周游也把裁定白石舟命运的权杖交给了警察。
林场的教堂边,白石舟望着自己家人的墓碑,看着自己几十年前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的老宅,听着从无边林海中传来的阵阵松涛之声,陷入了无尽的深思之中。
他的命运因一场大火而改变,也终将在一场大火中走向终点。
白石舟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教堂的冲天火光中,周游看着黑夜中熊熊燃烧的教堂,眼角流出了一滴泪水。
这泪水,既是为自己的生父而流,也是为白石舟而流,更是为那一代被时代改变命运的人们而流。
这是今年我看完的第四部剧。
看之前,挺期待的,一是有我喜欢的演员,二是悬疑题材也是我喜欢的类型。
看之后,整体感觉并没有达到期望值。
首先,演员的表演都是在线的。
段奕宏演普通警察自然是驾轻就熟的,大鹏、张国强、邢佳栋、刘威葳、曾美慧孜都没有一个拉垮出戏的。
演白石舟的郑楚一更是演活了这个沉默压抑狠厉又不失最后一抹善良的屠夫杀手。
其次,摄影取景颇有风格和质感。
东北森林的茫茫白雪,雪花纷纷扬扬,边陲工业小镇的没落与萧瑟颇有一点蒸汽朋克世界的感觉,为悬疑的故事线很好的营造出了阴暗苍茫的氛围。
然鹅,配不上这两方面优秀质感的是剧本,以及导演的功力。
双男主并行的故事线,两条罪案线交织在一起,引出近30年前的被掩埋的旧事,这个框架设定挺不错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
故事发生在2017年,如果不是偶尔还能看到用智能手机查查定位什么的,我还以为这是1997年,看不到对受害人嫌疑人的信息即时查询,看不到协同查案,看不到全面部署,整个办案方式查案风格非常的不2017,更不要说整个破案过程里充满了bug。
前面说一众演员都驾轻就熟,非常自然。
这个自然还体现在不停的唠嗑拉家常,无论是李慧炎和双塔的任队之间,还是李慧炎审白石舟,更或是周游和乌娜吉,都有很多流水账似的对话,这些对话对悬疑剧情的推进毫无贡献。
同样的还有类似于最后双塔警局表演节目,乌娜吉的瞭望台被拆,李慧炎儿子念诗这些颇为文艺的桥段,都看不出有什么烘托剧情和塑造人物上的意义。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高质量经得起推敲的剧本,无论是还原日常的表演、还是唯美精巧的摄影,都不但称不上有质感,反而显得拖沓冗余和徒有其表。
《双探》看了十集。
前四集戏剧真实大于逻辑真实,有几处明显的BUG有点挑战常识。
【1】白天零下19°,晚上零下30°,小女孩靠着大白兔奶糖能穿着校服和呢子大衣可以在四处漏风的地窨子里趴着睡觉不被冻死。
导演美术你要光源让场景更有层次我理解,但是不能以牺牲常识为代价呀。
【2】说回在外头几十分钟就不行的段奕宏。
每天要上瞭望塔4次的守林人,从小屋到瞭望塔车程撑死了也不可能超过一小时,生生没赶回来不说,从段奕宏追逃到遇到回来的守林人,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个大男人就就因为摔了几个跟头就冻得险些丧命。
不得不感叹大白兔奶糖热量之高,或者说段奕宏是真的“虚”。
【3】喷子喷警察就死不了,喷坏人直接挂……一定有些不可说的原因。
【4】别说三个人直接破门不叫支援的合理性,报警后警察不找小姑娘,反倒把人带回到很远的双塔镇警局,雪也不大,脚印埋不住啊,你好歹交代一句时间差或者林子辐射面广,或者人手不够也行啊,这就不至于小半集里满弹幕飘着“叔叔你把我忘了吗”?
看到第五集的时候被我们公司的编剧剧透,反而安下心来享受剧集里气氛的营造。
刷到了第十集。
有很多人说,双探对于人性的剖析不够、搞不明白想表达什么、有点装逼、两条线推进相对比较慢一些。
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
毕竟你能说“穷山恶水多刁民”、你不能说为什么会如此;毕竟你能拍警察抓不到人,但是你不能说为什么警察效率低下;毕竟你能拍屠夫和小女孩,但你不能明目张胆地宣扬这个杀手不太冷……我们本就带着镣铐跳舞,受众对节奏的接受程度也不比英美韩日,所以别拿什么冰雪暴、无罪之最来比较了。
前面的逻辑问题如何形成,有没有动过剪辑,我们业内人士是可以猜测的,但不论如何,后面6集,冰雪世界给人带来的绝望感我是体会到了,两个炽热的灵魂正用微小的力量探寻正义和真相我也感受到了。
可谓是瑕不掩瑜了吧。
说两个喜欢的地方。
屠夫和方晓媛的卧室,温暖干净,光线温暖,导演只能用这样的场景表达人性之善。
另外,熊的部分一定是做了暗喻,瞭望塔上守林女的故事升华了剧情,都是没有了父母的孩子,大家都一样。
我们人也是动物,区别是能不能放下那杆手里的枪。
一句话,不紧凑。
故事与现实脱节,警察办案真不是这样子的,我求你们了,编剧真的不要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逻辑永远是硬伤,哪个年代是可以想杀人就杀人,杀多少一点顾及没有,杀的惊天地,泣鬼神居然没人报警。
杀了人还有的逃吗,你还骑个摩托车逃,学港片吗,你能跑出县城就算社会主义铁拳输。
悬疑推理部分真太弱了。
小女孩真的自己那么作,我已经同情不起来了,躲在货车里面干什么。
小男孩那一段段回忆有什么用,追忆青春吗?
看了3集,bug太多了。
1.首先不知道发生的年代,交代不清不楚的要靠自己猜。
室外厕所,老房子、二八大杠让人以为是8、90年代,但是马上出现的新版人民币和苹果手机又看懵了2.其次剧情有点乱,好多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bug,好多网友都写出来了,同学被绑一声不吱?
警察不马上联系同事沿路查看监控和封锁高速进出口,竟然自己骑自行车追汽车?
3.大鹏看到死者是自己父亲不惊讶不意外不悲伤吗?
一言不发,不问警察发生了什么,警察说联系不上家属他听到了也不说话?
别告诉我也是被吓坏了,或者说看死人看得多了习惯了,这不符合人性。
4.大鹏父亲死后不应该是法医带回警察局做尸检和进一步检查吗?
为啥让入殓师来接走尸体,让案件以外的人污染证物吗?
5.杀手杀完人就顺利的坐汽车走了?
警察是干嘛了?
看到这里推算一下大鹏身份证是83年,他看起来35岁左右,那这部剧应该是2018、2019年左右,那个年代天眼那么发生啊,通讯设备也很先进,不理解警察一点线索都没有吗?
6.大鹏找到了凶手留下的东西不去警察局报案,竟然自己跑去东北查起案来了?
7.被网友吐槽最多的,4个警察打不过2个劫匪带个娃。
查到了大体位置不应该带着几车人小心翼翼的来,包括特警之类的战斗性人员和武器。
然鹅,就4个人,在不知道对方什么情况的时候,就被人家发现了………我真是无语了,然后4个人都被团灭了。
8.队长说了一句追啊,然后段奕宏就带着俩人追去东北了?
他们是忘了自己的战斗力啥样吗?
盲目而自信的从4个人变成3个人去追击强悍的劫匪?
然鹅并没有提前与当地警察局联系联手追击凶手,仨人就人生地不熟的敢往森林里进?
9.在护林人房子里打起来后都出来找小女孩,只有段奕宏要冻死了?
后面还没看,也不想看了。
不要拿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跟这个剧对比好吗?
演员演技真挺不错的,白瞎了,剧情太次,为啥就不能好好推敲一下剧情呢?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么多问题,专业的编剧难道看不出来吗?
不知道编剧怎么了,涉及范晓媛的剧情硬伤太多,把这个女孩写的一会聪明一会白痴。
1女孩是藏在冷藏车里逃出来,很聪明。
白石舟是上午被抓的,这女孩在车里等两三个小时没人开车门,车也没开走。
正常人就得赶紧敲车厢求救吧!
车是停在大街上餐馆门口,又是下午,在车里连续敲个半个多小时,怎么也得有个人能听见吧!
结果敲了几下就放弃了,不合常理。
2警察怀疑白石舟,把他抓了。
白石舟家里反复搜了三次,为什么没人想着搜下冷藏车。
既然怀疑他杀了老七,那怎么也该想到冷藏车有可能是运尸工具,正常情况下都得检查一下啊!
看看有什么线索。
结果是那么偏僻的屠宰厂都去了两三回,大街上的车却没人管。
我是没懂,这么大的案子,跨市办案,仨警察?另外,没有搜查证,去人家里搜查?
角色生活化的行为让整部剧显得更加接地气,平添了一层“真实”的滤镜,但模仿古文复仇杀人桥段又显得那么不平常,“追寻生死未卜的孩子”和日常生活化节奏也不匹配,造成了观感一定程度的割裂。尤其白石舟被困24小时的剧情,太磨叽了,倒计时并没有起到加速观众紧张情绪的作用,却起了反效果。作为和“延边”相似的边境地点,设置那么多韩文结果纯背景。摄影和剪辑琐碎且故弄玄虚,很多不明不白的冲突制造与解决,造成人物形象塑造得突兀、不完整,白白浪费演技。
悬疑感真的绝了,不比《扫黑》差啊~绑架犯为什么要绑架一家开包子铺店老板的女儿呢?她没钱没权,实在是想不通,难道是那个小女孩的血比较特别?要追根溯源,还是得找出幕后boss…相信后面会更精彩吧!
美剧feel
制作精良的烂剧,情节松散,三倍速度看,一点不耽误。
最大的感触是,警察也是人,不非得都表现得如神兵天降一般,挺真实。双主线并进,多人物联动,场景真实,气氛到位,废话不多,剧情抓人,短小精干,演员也都在线,实属不易。不得不说,东北那地界儿挺奇妙,搞笑带劲暗黑也可。大雪茫茫的的老林子,不发生点儿啥都不像话!唯一瑕疵是大鹏有点硬拗。
BUG太多,探案神速?片警FBI?给爷远远的爬
老大老二怎么掰的
看了三集已经追不动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乏力。其实东北在概念上很像德州,虽然单一但是残酷感和危机感极强的视觉元素,又常常发生着沧桑的传奇故事,但是如果仅仅拍出了这两点其余什么都没有的话那真就是废片。一部短剧居然可以这么拖沓慢热,大鹏的表演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脱离舒适圈,好像只是从表演一种刻板形象变成了表演另一种刻板形象。段奕宏更是乏善可陈,演谁都是自己这句话大家都说烂了。而案件实际上的残酷程度和吸引力又配不上肃杀的视觉母题和东北深冬这个置境。只能说是热度没蹭上,真.热脸贴冷屁股。
希望电影人追求精品网剧,追求电影感的时候,先把故事讲好,一个劲的推氛围感,何必呢。
大鹏和段奕宏再认真也救不了编剧的没常识和导演的完犊子,白被冻的逼喝的,用心没用到正地方,全是bug,一边坐便器没普及、58大杠追绑匪,一边iPhone都特么用上了,你告诉我是1991年……1991年大哥大还是奢侈品呢!还有剪辑……废镜头多的一批,对剧情没有任何帮助,配乐也奇奇怪怪…紧张感丝毫没营造出来………目前为止所有线索全是罪犯顶着送人头,警察的刑侦能力和武力值都为屎!
两星半,悬疑文本太弱了,本来靠表演和氛围撑出来的不错的质感,到结尾也完全垮了下来
拍得这么好这么写实的电视剧,值得更高的分。两个男主演技都在线。那些说破案太慢太没逻辑,编剧不行的,估计是没有认真好好看剧,随便看两集就下结论。这个就是一部写实剧啊,如果都像爽剧里面分分钟破案,现实中就没有找孩子找这么多年的了。看完觉得东北真的好冷好冷啊。
没有一次出警周密,没有一次行动有效,没有一个包袱能响…人物都立不起来,办案毫无章法。对话不能体现人物本身性格,尤其是不合时宜又随处出现的开玩笑,特别突兀。感觉是批发了一堆低端笑话,给大伙儿随便分了分。一句话,演技是王者,编导是青铜。只配三星,多一星给演技。
老段和大鹏,真是个奇妙的组合。比无证之罪更具有冰血暴的气质。
看到《士兵突击》或者说《我的团》的半壁人马就很欣慰……双探,双探,双峰加真探?别说,国产刑侦剧要这么曲径通幽的发展下去比绿藤市系列强多了
小镇故事
直到救出孩子以后,我再也忍不了了,孩子快冻死了,还背着在寒风中狂奔,尼玛没有手?不会打120?不会就近找个暖和的人家等着救援?这什么sb脑回路?
发生在边境线上新旧世界交替之际 细节真让人舒服 全员演技在线 真实的让人炸毛 但本薄了
用大白兔收买杀手叔叔的小妹妹吸引来看的。没看出探在哪里还双呢,最真实警察的也就张国强的角色了,一个电影剧本的量非拍这么多集,曾美慧孜角色立意生硬尴尬无比且还安排对大鹏有迷之单线感情太恶心了。当然迷龙和死啦岁月静好有一句没一句的共演还是值得多加一颗星的,就是邢舅舅咋又毁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