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在国内和国外的评分网站上口碑都极佳,我一直猜想它会跟金刚狼2几乎同时上映会不会是休杰克曼极力促成的,好稍微掩盖一下,让观众们不要过分纠缠于《金刚狼2》这块污点。
他的中国同行刘德华先生去年也有类似的遭遇,《富春山居图》的惊天烂评快要盖不住了,就赶紧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出杜琪峰的《盲探》来灭火。
不过我看过之后,却觉得本片并不如传说中那么惊艳。
本片的真凶其实并不难猜,其他的反转点比如动机解释,手法分析等,也都没有很强的让人觉得醍醐灌顶的感觉。
悬疑片反转的一瞬间应该实现的效果是,像漩涡一样把前面一切的线索都卷进去。
然而本片当中线索太多而且分布比较分散,有些线索甚至是编剧为了把故事说圆刻意加出来的,于是这种线索使用上的不节约就导致了最后的反转漩涡卡住了卷不动,对我这种脑子反应比较慢的观众来说,没能在一瞬间体会到酣畅淋漓的观影感受。
本片当中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警察有个十分骚包的名字,叫洛基。
一听这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凶不会是这货吧?!
当然,导演不会像我这么无聊,不过这位洛基警官也真对得起他的名字,充分发扬了洛基作为逗比之神的特点,在整个案件侦破过程当中无数次的把众人往沟里带。
故事的最后,洛基说金刚狼恐怕免不了要进监狱。
看到这儿我实在要为狼叔鸣冤叫屈一下,虽然他的行为的确不妥,但从结果上来看,还真的是全靠他。
狼叔虽然让智障青年Alex受尽苦头,但也多亏了他,Alex的身份才能揭晓,他才能最终回到家人身边。
同时,还是因为狼叔的“鲁莽行为”,警察的注意力才被导向了真凶,他的女儿也因此才得救。
如果说狼叔的行为是有“罪”的,那洛基也同样如此。
确实是他的办事不力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狼叔对Alex的囚禁使后者受到肉体上的折磨,而洛基警官的调查则直接导致了无辜的Bob Taylor的死。
当然,与狼叔一样,洛基警官本意还是好的,一些工作做的不到位其实也是因为他猪一样的领导拖了后腿,而且事件最终得以解决他也功不可没。
关于影片当中的两个男性嫌犯,首先是本名Barry的Alex,我觉得他不能说是完全无辜,事情确实因他而起。
虽然他对两个小女孩没有恶意,但如果不是他擅作主张的载了她们,她们也不会落到老巫婆的手里。
所以作为小孩的父母,也许囚禁和折磨他是过激的行为,但却有充分的理由怨恨他。
至于另一个嫌犯Bob Taylor,就真是倒霉催的了,他没干任何坏事,甚至一开始会被警察盯上还是因为他出于同情心去参加了小女孩们的祈福活动,结果最后却被逼死。
他应该是小时候被变态夫妇拐走,后来虽然侥幸逃脱,却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于是买回童装、猪血等,像过家家一样的模仿诱拐犯的行为。
他为了追求过家家游戏尽可能逼真,居然跑到两个失踪的小女孩家偷来她们的衣服,结果险些害的她们的父母以为孩子已经遇害。
不过也多亏了他,才把“迷宫”这条重要线索带到了大家面前。
最后的案件侦破其实存在非常大的运气成分——关键的突破点在于小女孩Joy的逃跑与获救。
这个情节基本上跟前面主角们的努力关系都不大,也许跟狼叔造访老巫婆家有点关系,但还是太过偶然。
主角们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结果是这样一个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了一切难题。
本来想给本片打三星的,后来一想,我连金刚狼2都给了三星,冲着本片主演们的卖力表演,还是再加一颗才算公平。
片中两个小女孩唱的改编版的《铃儿响叮当》让我怀疑是不是别有用心的俩主角写的词,专门来黑蝙蝠侠的。
毕竟这俩人一个是变魔术变不过蝙蝠侠就满腔妒火;另一个更是跟蝙蝠侠有不共戴天之仇:姐姐因为蝙蝠侠办事不力被炸死了,好基友被蝙蝠侠抓了,连作为幌子的老婆都被蝙蝠侠给拐跑了。
最后,影片的结局再次告诉我们,哨子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你在天寒地冻的时节被困住时的救命稻草,无论你是被困在了地洞里,还是北大西洋的水里。
囚徒:准备看《降临》前对导演有所了解,之前只看了《边境杀手》,于是找《囚徒》看,感觉错过了好多年,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悬疑电影啊!
那种节制和探寻,痛彻心扉又接近触及哲生存思辨的干净,正是导演的功力和追求。
超五星推荐给推理迷,有这种美感享受的,我回忆起来是阿根廷的电影《谜一样的双眼》,故事的魅力差不多,但处理上一个浪漫,而导演的节制有种伊斯特伍德的感觉,其实是他自己的专属风格,此公的电影都是硬桥铁马的真家伙啊。
换个角度,他是亲民一点的《绝命毒师》风格向。
故事非常扎实,更好的地方是在导演的节制之美,表演和色调节奏,都上佳。
Villeneuve [8/11]Prisoners译成犯人可能更好。
开头下雪的树林小镇莫名想到小说雪人,又想到暗黑里的那个温登小镇。
剧作层面上能看到商业写法最多的一部牛蛙(比如过去的悬案与当下案件紧密相扣,比如结尾大反派突然自曝动机且动机滑稽),几乎看不到牛蛙的风格(除了那个世界名画把狼叔用构图关在小隔间里)休演的男主跟大反派存在着基督教与反基督的冲突,二者的关系可惜没得到深挖,又因这片有台词的文戏编织的太密集从而压缩了牛蛙一贯的用无台词去表达内容的空间,因此才结尾突然爆出大反派作恶的缘由居然是反基督,就显得有点滑稽如商业片(这么说来bvs与此可能刚好是反过来的,观众抱着商业片心态没有去深入理解b和s(尤其是b的超长文戏铺垫而突然被塞入了一个martha,理所应当要笑)。
大反派说自己拐卖儿童的目的只让父母失去信仰因而挑战基督,然而即便行为上(关押虐待嫌疑犯)的男主已经成为恶魔,却始终没有丧失信仰。
一个信仰基督的恶魔,哈。
另外,休演的男主与大反派之间是否刚好呈现出一个爹与娘的对比。
爹和警探一个人信自己一个人看世界(“everything matters”),分别代表着向内和向外两条路。
向内的路痛苦、饱受自己折磨,向外的路则轻松些,甚至能开得起自己的玩笑(警探出场第一场戏)。
向内和向外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大反派后院),而向内的终点是地牢(prison),向外的终点是地牢外,听到地牢内的向内之人的求救并去解救ta(?
),在比喻意义上还挺有意思。
(采用宿敌式的理解)爹和警探另一种理解可以是一体两面,一个人的向内的倾向和向外的倾向。
箱子里的人(婴儿)变成了蛇,好像是哪个古希腊神话疑问1:精神病波点人(sorry真的记不住你的名字)演的这个角色和主线有何相强关吗?
似乎只是一个大反派一家的挂件,功能上来说为保罗达诺演的橘色承担了罪名使他的形象变成无辜甚至受害的小孩(但是大反派不是一样也可以承担这个功能吗),同时为向外这条线的吉伦哈尔增添了许多戏份。
这个橘色感觉删去可能也没很大影响。
疑问2:休演的男主的父亲是如何死去没有解释。
一开始以为和当下的绑架案紧密相关,结果最后发现完全没有。
学习:“红哨子的确是没啥创新感,但也是感动的点啊,还对应他前面做的那个女儿找到哨子自己回家了的梦!
”“他私自扣留和刑讯10岁智力的孩子,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不得不做点什么来填补自己的无力,自我怀疑,或许还有对上帝不公的反抗。
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抛弃了上帝教诲的仁慈,成为了魔鬼。
而这些,和真凶绑架孩子的动机是完全相似的。
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如果孩子最终没被救出来,他很有可能用类似真凶的方式去报复社会来反击上帝对自己的不公。
”,这样来想的话,休杰克曼这样一个(在无神的时代)遇到神义论问题的人真的很像是信仰的囚犯,尤其他虐完保罗达诺在厕所跪地祈祷的时候。
“这个角色要注意她和杰克曼的第一次见面中说的那句:“我和我丈夫曾经十分虔诚”。
这个Were,就是一切的罪恶来源。
把一切寄托于上帝而最后却发现被骗了之后彻底堕落成魔头。
他们当年四处传播福音,想来也没少祈祷孩子健康平安,最后孩子却死于癌症。
“这些失踪的孩子,是我们向上帝宣战。
””,所以说大反派和狼爹本质都是(在无神代)遇到神义论问题的人,只不过事情的结局不同,所以他们的人生走向也不同(如果孩子没救出来狼爹会不会变成大反派真难说)。
另,当一个人决心要“向上帝宣战”,ta是否已经把自己提高到上帝的位置了?
大反派的角色弧光给出了这样一种理解:上帝已死,死于什么时候?
死于一个人在面对造成神义论问题的事情的时候。
因为上帝死了,所以人将自己提高到上帝的位置,不论ta是要做敌基督还是末人。
看之前不知道,其实卡司挺吓人的,狼叔,吉伦哈尔,dceu的阿曼达沃勒,初代罗德上校,精神病专业户二人组(新蝙蝠侠里的谜语人保罗达诺和黑暗骑士里小丑雇的精神病),有点可惜没有给他们太多表演空间,他们表演的表现力远不止于本片所呈现的。
越想越觉得吉伦哈尔吓人,什么都能演而且演到了让人不能轻易评价他的水平(又想起希斯莱杰了,唉)。
这一部的休杰克曼演出了不曾看到过的一个形象,一个正直与软弱并存的中年人(还是基督徒)。
厌蠢症患者慎看,男主警察就他么两个弱智,俩人就不能沟通一下,都他么自顾自行动,这他么导演有毛病吧,看的人一肚子气,这B片子里就没一个利索的人。
什么悬疑、惊悚压根儿没有,就看这倆男主跟两个傻缺一样,看的我直想打人。
节奏磨磨唧唧,其实案情也没什么复杂的,真的是今年看过的最沙币的电影了。
我就想问这B片子怎么能有8分?
许多一流的悬疑片,换个视角叙述一样出色。
比如《七宗罪》,若详写复仇者,略写警察,也是能媲美《电锯惊魂》的好片。
《囚徒》与之特性相仿,假如换成犯罪分子和受害者唱主角,增加时间跨度,一样是出立意深刻,表现力丰富,叫人欲罢不能的好戏。
影片留白信息量之大,观众只要细究给出的线索,完全能够自行延伸出这么一部外传。
看一部片等于两部,归功于编剧对角色背景营造之细腻丰盛,这本是写剧本的基本功,可惜很多流水线编剧都嫌碍事,编出的爆米花片毫无回味价值,本片却值得一再思索揣摩。
片长超过两个半小时,作为史诗片都够格了。
人物不多,故事仅在几天内,看似素材贫瘠,但节奏并不缓慢。
开场第一幕格外紧凑,基本已经把预告复现的差不多了,你若只看过预告片和简介,对一小时后的剧情走向基本处于“防不胜防”,宣传的小花招,成了吸引人的诡计。
两个半小时里一场多余的戏都没有,诸如吉伦哈尔找到被囚弱智男,吉伦哈尔冲进急救室,杰克曼在地洞里的挣扎,挨个拍上几分钟都有料的,却都用一个转场道尽。
末了一幕凛冽的寒风中,哨声悠然响起,收尾真是掷地有声,余韵无穷。
说这片子闷的,大多数被表象所骗,没有紧张刺激的生死搏斗,没有快节奏的花哨剪接,没有一波三折的惊天逆转,叙事套路也非按部就班,但只要投入欣赏,每一组镜头,每一轮对白,都灌注了满满的张力、情绪和悬念。
不徐不疾了两个多小时后,高潮一场雨夜飙车陡然加速节奏,扣人心弦,犹如马拉松选手逼近终点时的奋力冲刺,充满振奋的情绪释放,带给人无与伦比的快感。
《囚徒》会带给所有影迷人生中最充实的两个半小时。
由于上述“宣传不实”,原本期待中“为寻求正义,能否超越法制”的诘问,也只是影片诸多着力点之一。
若吉伦哈尔饰演的警察真的无所作为,海报上就不会突出双雄阵容了。
杰克曼的角色身为急于救女的蓝领父亲,在戏份设置上确实在吉伦哈尔之上,中间两人玩了两场相当精彩的猫鼠游戏,侦查和反侦查的斗智盘问,都是杰克曼胜出,此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一听小女孩证词就推出凶手,不亚于名侦探。
而警察一角只是反复突出其四处碰壁和心力交瘁,破案倒有点撞大运的意思,那个“突然发现照片线索”的设置,何其陈腐老套。
但在表演上,重心则偏向了吉伦哈尔。
杰克曼被金刚狼定型,加上本片里又是一副愤怒值满槽的表情,即便蓄上浓密的胡子,也无法摆脱狼叔的印象。
吉伦哈尔虽年纪轻轻,却演过题材、角色相似的《十二宫》,经过芬奇调教,底子不错,本片的表演比当年更游刃有余。
只是小吉的身材需要练练了,虽然翻栏杆仍然矫健,但当年波斯王子,现在小肚子都露出来了,未免说不过去。
此外要提提老黑一家,典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既没种又缺心眼,虽不至于叫人恨,但我对他们夫妇有种古怪的反感,不信就我这么觉得,不禁要问,这么黑黑人(好奇怪的用词)真的大丈夫吗。
片名《囚徒》,也一样隐含误导和暗指,起初多半以为指杰克曼囚禁疑犯,以及被犯罪囚禁的小女孩,等到中段,养蛇男和弱智男曾被绑架,其曾为“囚徒”的身份暗示了真相,看到结尾,又有那个“囚人者反被囚”的荒谬处境。
你愿意更进一步理解的话,也可以指当局者迷失在心灵迷宫,沦为自身的囚徒——绑架者痴迷犯罪无法解脱,打着“对上帝的战争”旗号自欺欺人,父亲一角通过逼供释放出了心魔,影片反复强调他是个忠诚信徒,施暴前后念诵圣经祷文,那份无力虚弱,痛苦煎熬,对照受虐者不堪入目的伤势、淋浴滚水的惨叫声,格外令人心悸,巨变面前,人的转变如此剧烈,如此可怖。
那个贯穿全片的迷宫意象,象征走不出的死路,亦可作为佐证,可以说,牵扯到这起惊悚事件中的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囚徒,只不过有人无力挣脱,越陷越深,有人却可以破茧而出。
《囚徒》的称谓,实际上贯穿起众多比附,用好莱坞商业片中难能可贵的现实质感,叩问观众的灵魂:类似的处境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如果换做你,你将如何?
(文/方聿南)
高分影评第一条写得很好的。
咱们也不用整得很麻烦了。
片子节奏紧凑、压抑,非常抓人。
意图也太明显了。
剧中人无一不被囚禁于自我之笼。
balabala……没有问题。
剧中警察能力低下也有影评专门批评了。
氮素,我就想说一件事啊。
如图。
开篇这个二愣子警察第一次去老妖婆家就进了卧室,拿着老妖婆老公照片一本正经地端详了一番的啊。
那鬼头头脖子上的吊坠少说直径五公分二愣子楞没看见?
后来在牧师地下室发现干尸,干尸脖子上那么明显的吊坠就没看见?
真心这都没什么寓意好说了。
这二愣子真心不适合干警察。
你瞅他内眼睛眨巴个没完,估计是快瞎了。
好心网友猜测最后狼叔有没有被救,我猜是没有,二楞这瞎劲儿的。
哎……
看了影评,一堆睿智,男主虐待折磨艾利克斯的那么残忍,还一堆人在那为男主开脱,还拿男主锤子最终没锤在艾利克斯手上来说男主“善”???
真的把我逗笑辽,一个人把你掳走打一顿打的鼻青脸肿血肉模糊后关在小黑屋里拿开水烫,你要感激他没拿锤子锤烂你的手?
是斯德尔摩综合征在作祟吗???
不是,是男主,是曾演过金刚狼的男主的帅在作祟,想想,如果换成是低能儿艾利克斯折磨虐待帅男主,你们还会为低能儿艾利克斯开脱叫好吗?
我看你们八成就在那一边大骂艾利克斯一边叫着心疼狼叔了,睿智。
许多人拿男主折磨艾利克斯是他抓对了线索一直坚持下去是没错的,笑辽,哦找到线索在还没十足证据的情况下就可以折磨人了?
理智哪去了?
脑子哪去了?
孩子失踪是很痛苦,是会失去理智,但是!
确实是失去理智了就得承认,是个暴力狂偏执狂就得承认,抓错了人虐待错了人就得承认,错了要认挨打要立正,而不是开脱,懂?
艾利克斯不可怜吗?
10岁被掳走被喂药智商变低被迫与母亲分开,母亲过了26年了还常看鲍勃(艾利克斯)留存的唯一录像带,不可怜吗?
只是在你们这群脑残粉里不够帅罢了?
看了那么多评论就没看到一个为艾利克斯叫冤的。
诚然,我也很喜欢狼叔,特别喜欢他在致命魔术里的表演,他的演技是很好。
不过我更讨厌弱智脑残粉。
一部本来没有报多少期望的电影,却让我看得大呼过瘾。
一个寒冷阴郁的小镇,两个女孩的突然失踪,牵扯出方方面面对于此事的反应和内心的变化,风格始终平铺直叙,没有故意的视觉刺激,没有主角灵光一现发生重大线索,更多时候两位男主角如困兽一般,拼了命接近那个真相却一次次无工而返。
而最后真相浮出水面则多数是意外所致。
休杰克曼此次演技大爆发,比去年的冉阿让和年中的金刚狼2都好比上了一个台阶,塑造了一位因爱女心切动用非常手段,却不断受到内心谴责的父亲形象,证明其并非空有一身肌肉,奥斯卡有望。
杰克吉伦哈尔则另有一种迷人风采。
他很执著,可以不眠不休地暗中监视嫌疑人,面对多方责难(受害人家长,无能上司,应该还有媒体和公众)又非常冷静,但在最后抢救小女孩时带伤飞车的情节让人看出心中想救出女孩的愿望不会低于其父母。
影片共有三处反转,全是会怀疑到但并不容易猜到的点。
第一个嫌疑人Alex看似阴郁邪恶,对父亲在停车场说出的话直接暗示他就是罪犯。
其实他是整个事件里最大的受害人,被绑架了二十六年,智商停止在10岁水平,应该还被他阿姨不停地威胁甚至产生了斯德哥尔摩情节,更惨的是被父亲一顿好揍+虐待。
第二个嫌疑人在其家中发现血衣,一见警察就跑,就在观众都以为父亲捉错人的时候,影片交代这个人其实只是个“噪音”。
曾被绑架又被放出然后自导自演了一场好戏向绑架者致敬。
但如果没有这个噪音警察又不会发现迷宫的线索。
第三个反转就是老太太跳反,看到这里我都暗叫一声靠!
在之前情节中和警察一样谁会想到这个人畜无害的老奶奶呢。
细想却又合情合理,从一开始老太太就否认alex和父亲在停车场说过话,还有警察吓唬alex说如果你不说你阿姨就会被关起来反而让他更不敢说,到alex被虐待喃喃“I am not Alex",应该就可以看出老太是有问题的!
只是不明白alex讲的另一句话”他一直都没有来,他不会来”指的是谁,难道是被牧师杀死的丈夫,本来绑架应该是他实施的却因为去了牧师那而失踪?
除了破案过程,事件里各方不同的反应也颇有看点。
男主角强大的内心和他妻子内心的崩溃,黑人家庭的矛盾和软弱,loki警探看似不动声色但绝对追查到底的决心。
就好比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情绪都影响着每个人。
尽管漏洞不少,比如好像整个警局都只有loki一个人,警方居然在第一次拘捕alex时不搜房子,也没有卫星定位都常用手段,但如果运用高科技整个片子一定不会这样精彩,也反映不出人和人之间紧张的张力。
最后红哨子的结局略显俗套,也太容易猜到。
不过瑕不掩瑜,这依然是一部很值得观看的悬疑探案佳片!
2015年,一部《边境杀手》使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好莱坞名声大噪,随后他又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凭借《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两部电影作品成为好莱坞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著名导演之一,甚至连一直被视为科幻巨作《沙丘》也向他伸来了执导改编同名电影作品的橄榄枝。
而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却并不是这几部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的电影,而是维伦纽瓦在2013年执导的电影《囚徒》,当年的维伦纽瓦正是用这部他人生中拍摄的第一部英语电影,来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而这块他当初用来当敲门砖的电影,如今看来却是一部被人忽视掉的佳作。
1.丹尼斯.维伦纽瓦《囚徒》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和一位警察同时寻找两名丢失女童的故事。
这么一个题材可以说并不太复杂,以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来说,随随便便找个导演就可以把这个故事拍成一个比较精彩的90分钟的商业电影,但在维伦纽瓦的手上,这个故事却成为一部时间长达153分钟的电影。
毫无疑问,丹尼斯维伦纽瓦确实是个喜欢拍慢片的导演,就那让他这几年大红大紫的三部电影来说:《边境杀手》时长121分钟;《降临》时长116分钟;《银翼杀手2049》时长163分钟。
但问题是,这三部作品本身的剧本特殊性就足以使得电影拍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长,而《囚徒》这么一个并不是很出色的剧本,又凭什么会被拍的这么长呢?
答案就在维伦纽瓦身上。
这部电影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却丝毫不会给人拖沓感,你脑海中的弦就仿佛被维伦纽瓦紧紧攥住一样,时刻都在绷着。
在整部电影展开的过程中,维伦纽瓦一直在用一种含蓄的手法来暗示和误导着我们,让我们在自以为缜密的推理和判断中,一步步跌入他的陷阱。
对不起,放错照片了
在影片开始后不久,他就让我们看见了那辆神秘的房车,随后通过艾利克斯神秘的低语、突然的虐狗行为、只有失踪女孩才会唱的歌等种种暗示,让片中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这个角色,也让看电影的我们一起越发的确信,艾利克斯就是那个凶手,绞尽脑汁又满怀期待的等待着证据出现以便让艾利克斯伏法,然而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维伦纽瓦设下的一个谜局,一个精彩的烟幕弹。
同样的手法在四年后又一次出现在《银翼杀手2049》中,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观众们都和片中的角色K一样,认为他就是那个“天命之子”,也一直在苦苦寻找着证据,然而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有一个神奇的翻转。
这可以说是丹尼斯维伦纽瓦最擅长的把戏,而且他也把这套把戏玩得炉火纯青,即使你早已知道他的套路,但仍然会为之着迷。
不论是现实题材还是科幻题材,他都有本事把一个故事变成一道层层推理的谜题,因此才能将这个故事不紧不慢的展现出来而不会让观众觉得不耐烦。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这是影片开始时的一段祷告词,而这段祷告词其实在一开始就向我们交待了这部电影的关键词:“试探”。
在片中,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多佛这个角色,看起来是个十分虔诚的教徒,他对上帝的信仰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信仰是发自肺腑的吗?
上天给了他一个试探,让他的女儿失踪,又给他一个十分可疑的凶手人选,结果,他便在这试探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犯下了伤害他人的罪。
而片中另一位主角,由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警探洛基,也接受了一场试探,作为一个未尝败绩的“神探”,面对着失踪女孩越来越渺茫的生机、面对着失踪女孩父母的步步紧逼、面对着疑犯的时隐时现的扑朔迷离,他是否还能做一名正直的警察?
又是否能够面对自己充满伤痕的过往,不堕入黑暗之中呢?
在电影的最后,我们也都看到了答案。
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是Prisoners ,请注意,这是一个复数词,因此这部片要讲的不单单是多佛这一个迷失在自我与上帝之间的囚徒,而是讲的一群囚徒,失踪的女孩们是囚徒、警探洛基是囚徒、嫌疑犯艾利克斯是囚徒、自杀的鲍勃是囚徒、替天行道的神父是囚徒、真正的凶手也是囚徒,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囚徒,他们要么困在内心的囚笼之中,要么困在现实的囚笼之中,这些囚笼是来自冥冥之中的试探,而他们面对试探做出的不同反应,也意味着每个人的下场。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扮演警探洛基的杰克吉伦哈尔。
在这部双男主的电影中,休杰克曼饰演的多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这个角色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浅显的角色;但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洛基则要复杂得多,这个角色虽然是一名警察,但在影片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从小在类似少年感化院的地方长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数不会有什么幸福的经历。
因此在看片中吉伦哈尔的戏份时,你会发现他在扮演这个角色上的种种小细节,比如,其他的警探由于工作的压力,衬衣领口始终是解开的,而只有他,从头到尾,无论什么情况下,衬衣领口的口子都是死死扣住的,像是在极力压制着某种情绪,而他整个人的表情也如同衬衣口子一样,始终是一副紧绷着的却又面无表情的样子。
而在面对嫌疑犯时,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体现出了吉伦哈尔扮演这个角色的用心,那就是他会不断的眨眼。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不断地眨眼时,他的内心是十分紧张的,吉伦哈尔扮演的洛基在平时总是一副“死人脸”,但却唯有在两次面对嫌疑犯的时候,会不停地眨眼,并且情绪激动,这一细节将人物内心情绪的紧张瞬间放大,而这种只有面对“坏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极度紧张,也是洛基这个角色想要极力压抑内心中童年阴影的表现。
2.罗杰迪金斯没错,这部电影的摄影便是当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罗杰迪金斯,这位强调“自然”的伟大摄影师和习惯慢工细活的维伦纽瓦在一起简直是绝佳拍档,也将这部电影推向了一个更极致的巅峰。
在机核网制作的视频《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摄影师,亲自告诉了我一个<1917>的秘密》中,清晰地阐释了罗杰迪金斯这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理念,如今,我们再套用这些理念来回看《囚徒》这部电影,会发现不少亮点。
实体布景与写实打光
这两点在雨夜逮捕艾利克斯的片段中得到了完美展现,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幕中,所有的光源都是非常真实的,洛基的车灯是开着远光灯而不是行车时应该打的近光灯,炫目的光照亮了画面的左半部分,而远处加油站明亮的大灯又使得画面背景非常明亮,此时身处画面中央的洛基反而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光照到的黑暗剪影,而画面右侧露出一部分的房车,则被画面左侧照来的一束车灯灯光照出了轮廓却不甚清楚,这一个画面,便将情节在此时的紧张感烘托了出来,让观众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做好随时迎接突发情况的准备。
不夸张的镜头与单台摄影机
在多佛独自跑回家寻女这一幕中,多佛来到地下室查看女儿是否躲在这里,在发现没有踪迹后迅速离开。
在这里,镜头并没有直接怼到休杰克曼的脸上,毫无疑问,想要表现一个人的情绪,怼到脸上拍他的表情变化是最好的办法,但影片在这里没这么做,既没有多机位表现一名紧张的父亲如何慌乱的寻找女儿,也没有怼到演员脸上看他怎么慌里慌张紧张出汗,而是将只用一台摄影机静静地摆在地下室的角落里,随着演员寻女未果的离开慢慢的运动到画面右侧的防毒面具上。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多佛是个喜欢备战备荒的人,他的地下室也是他的生存避难所,放着各种各样的求生物资,在这里出现防毒面具并不奇怪,但防毒面具是世界末日的一种象征,人们在看到防毒面具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起核污染、世界末日等等可怕的事情,而在这里,镜头没有对准慌乱的父亲,却对准了一个的防毒面具,随后地下室的灯被关上,一切陷入黑暗之中,可以说,这里的摄影效果给人产生的心理恐惧,是加倍的作用。
偏爱广角多于长焦
在找到失踪的女孩后,头部被子弹擦伤的洛基驾车带着她一路奔向医院,在驶出黑暗的小路后,洛基的车一下来到了车水马龙的大路。
在这个镜头中,广角镜头照到了远处的无数车辆,虽然这些车辆看起来模糊不清,但它们的灯光却与街边所有招牌的灯光一样明亮,亮到让人睁不开眼的程度,伴着强光,我们能够看到密密的雪花从天而降,本就因为受伤而视线模糊的洛基与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共同汇入这明亮而危险的车流中,让观众的心始终悬在半空,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喜爱固定镜头
在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幕中,镜头一动不动的对着警察洛基,看他一个人在那里反复地因为若有若无的哨声而产生自我怀疑,随后又自我否定,毫无运动的镜头让人看的十分心焦,生怕下一秒他便转身离去。
随后,镜头开始了罗杰迪金斯特有的缓慢推进法,向杰克吉伦哈尔那双大眼睛不断地推进,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希冀那哨声能够再响一点。
通过机核网总结的罗杰迪金斯的艺术特点来套这部电影,可以更加清楚地让人认识到这部电影是多么的厉害,它没有炫技的场面、没有激烈的冲突、却始终抓住了观众的心,让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在不知不觉中,便悄悄溜走。
3.约翰约翰逊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约翰.约翰逊,这位来自冰岛的作曲家似乎对冷峻的题材非常的得心应手。
《囚徒》这部电影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而这部电影的配乐也同样“没有高潮”,通篇都是管乐和弦乐的低沉演奏,就像影片中小镇上空低沉的阴云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而低音提琴独自突出的旋律又仿佛是放在人心上的一把刀,每拉动一下,也让观众的心随之揪起。
可以说,在这部电影悬疑气氛的营造上,约翰约翰逊功不可没。
如今看来,这部集结了丹尼斯维伦纽瓦、罗杰迪金斯和约翰约翰逊三位大神的电影实在是一部杰出的电影作品,这块被维伦纽瓦用来跻身好莱坞的敲门砖并不是块普通的砖,而是一块分量十足的金砖。
在共同合作了《囚徒》这部电影的两年之后,三人又再次聚首,打造了惊世之作《边境杀手》;一年后,维伦纽瓦和约翰约翰逊合作打造了《降临》;再一年后维伦纽瓦和罗杰迪金斯合作打造了《银翼杀手2049》;而再之后的一年,年仅48岁的约翰约翰逊突然离世,使我们再也无缘见到三位大神共同合作的作品了。
因此,在今天看来,《囚徒》这部电影的意义,要比它本身的艺术性显得重要的多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祈求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才是做事准则。
七号评分:8.03剧 情 简 介凯勒(休·杰克曼饰)一家四口到街对面老友富兰克林(泰伦斯·霍德华饰)家里过感恩节。
晚饭后,除了凯勒的大儿子拉尔夫和富兰克林的大女儿伊莱扎在客厅看电视外,其余人都坐在房里聊天。
凯勒的小女儿安娜提出要跟富兰克林的小女儿乔伊一起回家拿口哨玩,于是,大人们让她们到客厅找哥哥姐姐陪她们一起去。
可是一段时间后,安娜和乔伊两人还没回来,凯勒下楼发现拉尔夫和伊莱扎坐在沙发看电视,就问两人怎么没和安娜她们一起去。
伊莱扎说晚饭后就没见过她俩,凯勒很担心,他迅速跑回家寻找两人的下落。
可房子里并没有两人的踪影,两家人开始着急,外面下起了雨,两个小女孩又会在哪儿呢?
拉尔夫突然想起来,晚饭前他们在屋外散步,不远处停了一辆房车,安娜和乔伊还爬上去玩。
得知此事后,两家人立刻出门分头寻找,可依然没有下落,雨越下越大,凯勒只能报警。
洛奇(杰克·吉伦哈尔)是个非常优秀的警探,他负责调查这起失踪案。
接警后,洛奇立刻动员了半个州的警力去寻找房车的下落,很快,警方找到了可疑的车辆。
洛奇赶到现场,这时,被重重包围的房车突然启动,狠狠地撞在一根大树上,这种神奇的操作让警方也措手不及。
房车上只有一个人,他看上去有点奇怪,面对警方的提问也不说话,就像个傻子一样。
洛奇将这个人带回警局进行审问,此人叫亚历克斯,是个孤儿,跟姑妈一起生活,他否认见过两个小女孩。
经过一番调查,洛奇在亚历克斯姑妈家和房车上并没有找到关于两个小女孩的任何线索,而且他发现,亚历克斯的智商仅同于一个10岁的小孩。
没有任何证据,亚历克斯将在48小时内被释放,这个消息让凯勒极为愤怒,他认为警方没有尽好职责。
释放亚历克斯的时候,凯勒赶到警局,可他依然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直觉告诉他,亚历克斯一定知道他女儿在哪。
晚上,凯勒来到亚历克斯住的地方,他想通过监视来获取一些线索。
直到入夜,亚历克斯牵着一只小狗出门了,在远处观察的凯勒发现他竟然开始虐待小狗,最震惊的是,亚历克斯哼起了歌,是他女儿安娜失踪当天唱过的歌。
凯勒再也无法忍受罪犯就这样逍遥法外,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让亚历克斯说出自己女儿的藏身之处。
他将亚历克斯绑到自己父亲的老房子里关了起来,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富兰克林,两人商量轮流拷问亚历克斯,让他说出真相。
另一边,在为两位女孩祈祷的仪式上,洛奇发现一个可疑人物,当他向前试图盘问时,那人扭头就跑。
洛奇没追到疑犯,不过还是用记忆画出了他的画像开始通缉。
富兰克林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开始怀疑凯勒的判断。
这时,亚历克斯的失踪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让案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影 片 浅 析影片节奏缓慢,但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并不会让人觉得冗长。
导演通过时不时的大雨给影片定下基调,整体风格阴郁、压抑,让人很难透过气来,这种感觉我曾在《七宗罪》中感受过。
影片用非常静的叙事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暗流涌动,观影过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将情绪代入到剧情中,随着故事的发展紧张到窒息。
在西方国家中,很多人信仰上帝,而我们的男主凯勒认为,“唯有自救才能生存”,当孩子失踪时,真正为找到孩子付出过努力的家人也只有他,如果不是凯勒,我相信乔伊不会那么快获救,而警方也很难找到安娜的藏身之所。
当然,警方并没有不作为,洛奇可能是在所有电影中负责任程度远高于平均线的警察,他很努力也很用心,一直为他做过的承诺而奔波,他是一个好警察。
可不能否认的是,在这起案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凯勒,如果没有他的冲动,女孩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天日。
让我们看看其他人做了什么,首先是凯勒的妻子,她代表的就是普通妇女这个群体。
在警察面前,她哭诉,把自己的伤心难过展现得一览无余;在儿子面前,她哭泣,回忆起之前跟女儿的点点滴滴;在丈夫面前,她哭闹,怪自己的丈夫没有保护好她们。
然后她崩溃了,一直躺床上,叫着“求你们快把她找回来吧”。
上帝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刻,你不可能躺着一动不动等着上帝将你女儿送回来。
然后是乔伊的爸爸富兰克林,他代表的是生活中偏懦弱的这一类人,他们往往没有什么主见,可以同甘,却难以共苦。
对自己的好友,他没有那么信任,嘴巴上说凯勒做错了,可身体却很诚实,跟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嘴上说,“为了自己女儿可以去死”,可行动上呢?
我们没有看到。
所以这类人,是口头上的君子,行动上的懦夫。
最后,我们来谈谈富兰克林的妻子南希,她代表的是在社会上非常冷漠的这一类人。
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假装对你好,“将亚历克斯松绑”,然后当富兰克林想要放走亚历克斯的时候,她马上阻止了,对于她来说,囚禁亚历克斯不是她做的,所以与她无关,她心里也不会有丝毫的内疚,这点非常过分。
要知道,凯勒在对亚历克斯用刑的时候曾经流过眼泪,他在忏悔自己的所做作为,因为他内心觉得亚历克斯就是绑架他女儿的人,所以我认为情有可原。
富兰克林虽然懦弱,但他对自己做的事很明显是有愧疚之心的,不然他后面也不会试图将亚历克斯放掉。
反观南希,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别人的生命和尊严在她这似乎不值一提,想想她在车里跟富兰克林说的话,“我们不会帮凯勒,但我们也不会阻止他”,冷漠至极。
这部电影以“囚徒”为题,表面上讲了绑架者和被绑者内心的困境,如果心中曾有过阴影,每个人内心的那一丝光明都会像迷宫一般被囚禁,无法走出来。
但我认为导演要表达的更深层次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的囚徒,所谓的信仰只不过是聊以安慰的借口罢了。
在悲叹命运不公时你要明白,很多时候你能仰仗的只有你自己。
一部好的作品最关键的是情节够吸引人+节奏合理,可惜这部电影这两点都做得稀烂。电影抛出的线索,警察完全串起来(下方有热门影评分析),破案靠的是随机事件(受害者自己逃出来了),甚至到最后都没有串联上,有的坑也没填,所以观众很不爽直呼看了个寂寞。此外,电影对心理活动、演员演技等投入过多笔墨,导致节奏极其缓慢,尿点不断。就这水平,你还想让大家去解读每个角色都是困在感情、信仰、伤痕里的囚徒balala,看电影还是上课呢,浪费时间!
飞机上看的。三星半。故事还蛮不错,可惜节奏控制得不好;可以对照看Markus Schleinzer的《Michael》,欧美处理同类题材时的“过度”与“节制”就一目了然了。
前面一个半小时堪称杰作,后面越接近真相,越显露疲态。总拿维伦纽瓦和诺兰比,两个都算是作者型商业导演,只是诺兰更偏商业,维伦纽瓦更偏作者。所以,维伦纽瓦要更尴尬一点。诺兰是用作者性加成商业片,而维伦纽瓦却是用商业元素破坏了作者性。还是有点可惜了。不过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牛蛙。期待他的《沙丘》。
美国悲剧。。。
剧情推着人走而不是人推动剧情,还臭裹脚。金刚狼果然没什么演技。
优点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当然是悬疑设置得不错,不套路。不过大boss的动机太缺乏解释和铺垫了,迷宫到底是啥也没说清楚,那俩同伙为什么那么怕她没解释明白,还有男主的妻子跟个大傻子似的。另外男主作为一个生存狂,连逃出地牢的本事都没有吗?
Villeneuve是個很穩重的導演,從節奏的掌握到情感的挖掘都精密妥帖,整部影片從頭至尾表現出了很強的控制力。整個情節和情感氛圍都很沉重,加上之前幫助朋友做過兒童誘拐綁架的調查,這個題材看得人相當壓抑,一直有種揪心的感覺。
红哨子丢了女儿,又让父亲得救,故事太精彩了!形式也做到极致,救赎与信仰交错,肉体与灵魂的折磨在监禁者和被监禁者之间来回拉扯,完美的作品!
补看牛蛙的片子。剧本佳演技佳,摄影满分。一点不觉得沉闷,非常享受地看完。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Prisoners这个名字起的实在是太到位了,临尾了,断断续续的哨响,还给你留个念想。
剧情虽然沉闷缓慢,但因为反映的事件比较现实,所以能抓住观众的心。我敢说如果没有杰克曼和吉伦哈尔的参演,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看不下去,影片就是靠这两人精湛的演技撑起来的,不然观众早失去耐心了。阴暗寒冷的天气非常衬托故事氛围,看到最后,一颗悬着的心依然放不下来,还是觉得很沉重。
太慢了节奏,两个半小时,并不能全程都focus在情节当中。但红哨子应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吧——应急使用。
毒蛇童衣迷宫挂坠私刑,就像在滂沱大雨里开车,雨刷再频也看不清前路。维纶纽瓦延续《焦土之城》影调风格,晦暗阴霾潮湿,紧张气氛营造无可挑剔,彻骨的寒意仿佛都渗出电影之外。剧情排布让人遗憾,女孩的回忆、凯勒被扔进地洞都出现太早悬念全无。把一切拍太透搞得最后吉伦哈尔听到哨子声都显得好假。
严肃犯罪文本,罗杰·迪金斯的摄像无疑是影片最厚重沉郁的底色。故事结构本身无甚新意,且视角在休·杰克曼与杰克·吉伦哈尔之间来回转换,两条线重叠冲掉不少期待,稍显拖沓。狼叔的道德困境外化为干涩的咆哮,相比木匠单一的“粗鲁”,Jake拿捏人物更灵活些,有一点冲动的小性格在里头。
每个人都是身陷迷宫的囚徒,被现实所左右,在信仰与欲望间挣扎游走,作困兽之斗。
不喜欢这个结尾,太好莱坞
十分中正有味道的电影改编,配乐掌控极佳,摄影充满情绪焦虑,剪辑可更风格化,突出部分长镜。总体而言够凌厉够压抑,表演也都可圈可点。
拍的挺好,但不对味
故事和剧本 -10分,导演演员摄影共11分,还能值个1分。。。
拍得这么拖像话嘛还....90分钟完成能拿4,5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