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粗颗粒的,凌厉的,疯狂的,暴戾的,风格化的,不可思议的……《Sin City》,这部片子的评价和溢美之词太多了,总之又是一部值得用D9来收的片子。
今日又看一遍,重温,感叹:暴力原来可以这么美丽,对本质丑恶却附庸风雅的、居心叵测却代表正义的、言行卑劣却身居高位的……全都不用罗唆,用最爽利最快意的方式灭之。
那样的酣畅淋漓让我想起了吴宇森和北野武的作品,比那个更单纯、直接也更干净利索。
可是谁知,暴戾和暴力,背后却是爱,当下少见的执着地犹如病态的爱。
原始人一般只适合生存于古战场或角斗场的马沃,身上的自然性多于社会性,为了一个一夜温情的妓女,他无知无畏地挑战体制与权威,以牙还牙,用最直接的方式干掉了最具权势的主教;哈提根警察出身,被制度化的公职人员,他对体制心存畏惧,深感个人力量不足以对抗以参议员为代表庞大的国家机构,以自杀换来深爱的少女南希的安全;德怀特为了一个酒吧女干掉了一个警察,为了维护秩序的均衡和一个红灯区的女子,靠着坚持获得了爱情与同盟,联手对破坏者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怎么能做到如此无畏无惧?
为了爱,这些男人会做到什么程度?
不爱财,不惜命?
(不恰当地想起了杭州游玩中去岳王庙看到的石碑,上书“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何来如此的血性?
爱是如此的东西?
——当我们借工具理性衡量起他们所为女子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不禁怀疑,问其意义:那样的赌命是愚蠢还是血性?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小气”时,不免悲哀:当下没有血性的男子、丧失男性气质的物种正越来越成为主流,消亡在茫茫人海。
也难怪,不是古战场,不是角斗士,不是在黑帮,不是英雄汉都是为妻儿,都是为金钱,都是为房子,都是为——生存。
我们的理性让我们问:为了爱,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马沃,哈提根,德怀特,他们会问吗?
他们会立马去做,考虑行动计划,准备汽车、枪支、刀械、铁链……呵,为了爱,男人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可以做到不考虑值不值得的程度,可以做到不爱财,不惜命的程度,可以做到让暴力成为美丽的程度。
看完这个片子,很激动,几年来难得的激动,我想说这是一部疯狂的电影。
我非常喜欢。
它确实达到了一直极至的残酷和暴力。
它的叙述的方式和结构也是我最喜欢那种。
关注这部电影让我狂热的台前幕后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如何说起。
如果能在电影院看这个片子,那简直太他妈的爽了。
电影以三个男人在‘sin city‘的不同遭遇为主线,拳击手马文为了找到谋杀和自己有一夜之情的神秘女子的凶手而搜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记者德怀特则坚持着自己对于正义的理解而在这个黑暗的城市中进行着‘黑暗’的执法;而老警探哈德根则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而寻找着知道案件真相的证人。。。
三个各怀心腹事的男子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各自在这座‘阴暗城市’中的故事。
除了保持漫画原作一样的叙事风格之外,电影本身还尽可能的对漫画景物与真实演员的表演融合做了一定的改动。
使得电影观众从头至尾都仿佛置身在一本摊开的巨大漫画中,本片独到的黑白式视觉冲击和漫画风格的电影语言运用,使得本片几乎完美的照顾到了原作爱好者和电影观众双方的观赏习惯。
并且又最大程度的尊重了原著本身就独到的视觉效果。
不得不说,这是这么多年来少有的能够在漫画原作和电影观众双方都找到巧妙平衡的作品!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暴力的伪cult片就在于,本片最大的卖点恰恰就是漫画式的暴力风格,而cult的精神其实更多的留存在了电影风格本身的某些异样之上,且仅仅是一点点的不同于好莱坞惯用伎俩的独特罢了。
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电影的确风格诡异,但是和真正骨子里就透着cult煞气的电影来说,本片实则是小巫见大巫。
况且本片众多的明星阵容和对于电脑特效的使用明显就是奔着票房使劲儿的,因此,《罪恶之城》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部伪cult片子。
但是暴力---这个本片最大的核心卖点之一却没有因为商业电影的本质而有丝毫的虚弱。
而本片骨子里就带有的杀虐之气也正好符合了两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他的最佳损友昆汀·塔伦蒂诺的一贯特色!
这两个‘坏小子’算是那种即使收着制片商的大额‘贿赂’以及顶着发行方的百般叮嘱,且还敢恣意妄的个性之人。
因此《罪恶之城》能有如此的异色也是一种必然!
这是我看过的最嚣张的电影。
为什么说嚣张呢?
它的颜色太特别了--一片黑白中鲜艳的只有血和女人的裙子, 画面太完美了--每个镜头都是严格按原著漫画的画面造型,随手一截就是一副好画。
明星太多了---指环王里的主人公来演了个变态吃人魔,看得我一辈子也不想看指环王。
太暴力太血腥了--虽然很多镜头做了艺术处理,作成剪影效果来完成, 但由于想象空间大,心理反而更恐惧。
本来情节理论上是很震撼,主角们的遭遇理论上很感动,但一切都被一片血海淹没了,剩下只有惊怵
漫画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现在都在电影里出现了,昆汀式的叙事、黑白灰色的单色显示、人物粗鲁沉着的言语和动作,让一个《罪恶都市》完整的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这是一部想让人置身其中的电影,黑白色的世界要比彩色的世界更加的让人神往。
一切都好像是在晚上的梦境里,在梦境里我们能够看到如此美妙并且真实的罪恶和善良。
电影最后黄色的恶徒死的时候,警察大义凛然的站在雪地里自杀,一切都表现出了原著漫画作者强大的能力和气场,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end
此片可說是完美地表現出原著漫畫的氣氛和格調;不論是靈活得叫人呼爽的鏡頭運用、自成一格的唯美攝影、澎湃逼人的緊湊配樂還是間或滲上驚艷彩光的黑白畫面,在在都是把奇詭妖異、充滿暴力的罪惡城橫空展現,讓觀眾身歷其境。
這是荷李活近來眾多改編電影中最出色的一部。
其最大的優點不在改編情節的再創作以提升劇力,也不在真人的演出有多像漫畫裡的人物;卻是編導們成功提煉了原著中最吸引也最核心的原素,也就是那罪惡城市本身的描繪,通過編、導、攝、音各方面的完美配合,使原著中罪惡城的各種特質,比如是若無其事的暴力以更具感染力的狀態下影像化過來。
或許未看的朋友會害怕本片暴力有餘實感不足,如非漫畫迷就更難投入到比較誇張的暴力情節。
只是除了以劇情推展為故事增添合理性讓觀眾投入外,氣氛營造其實是一個更不著跡卻更具令觀眾信服效力的方法。
而明顯地,本片著重於後者,透過出色的罪惡城市氛圍營造,讓觀眾代入此非一般城市的處境,直接從心裡而非大腦說服觀眾,劇中人的暴力行為都是迫不得已而讓他們毫無疑慮並全程投入。
再者,黑白畫面和血腥暴力的組合原來具有不尋常的化學作用;簡單來說就是男生可見主角俠客殺得更爽快過癮,女生則最少不會對好些場面掩眼卻步。
此外,本片選取了原著三篇故事:《sin city》、《The Big Fat Kill》和《The Yellow Bastard》作主要劇情,並採用了三段式的敘事手法,把三個表面各不相干也發生在不同時間的故事以一個完整統一的基調-犯罪城內的眾生相-展現出來。
不同故事中的人物和場景不時自然地分別交錯於三個故事中;看似無心插柳般給予觀眾一點點驚喜同時深化了觀眾對此城眾生相的感覺,且通過城中的人和物兩者更立體地描繪了罪惡城的形象,藉此更進一步地拉近觀眾與此城的距離,直如觀眾化為犯罪城中的街坊,使代入感更形提高。
談一談故事的內容。
三段故事調子統一卻各具特色:《龍年》、《九個半星期》男演員米奇.洛基主演的《sin city》最暴力、最型格和最暢快。
《誘心人》男演員奇里夫.奧雲主演的《The Big Fat Kill》最多美女、最cult也最《kill bill》,東洋刀、飛鏢可不要忘了還有弓箭這一招。
不用多提曾演劇目,布斯偉利士主演的《The Yellow Bastard》則最淒美感人和別具深意,尢其要留意一句話,其大意如下「最大的權力是讓所有人明知的一個謊言變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這種令人俯首稱臣的影響力其實就是一種心靈暴力,這遠較生理上的暴力要恐怖,因為我們都從布斯.偉利士屈服、認命的結局中看到哪一種才是暴力的最後勝利者。
同時這又隱隱為全片的極端暴力作了一個總結的回應。
總結全片,各製作單位包括編、導、演、攝、音等的超卓發揮使《Sin city》氣氛十足、格調創新鮮明且具有領先潮流的型格魅力。
其中,大膽破格的彩光黑白攝影絕不是普通偏鋒噱頭的攪作卻是別具深意的使此片觀賞價值大大提高的高明設置。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片太忠於原著,幾近把繒本全面影象化出來一樣,使獨白過多,減弱了不少靈活鏡頭和剪接形造出的流暢感,無形中拌住了此片更上一層樓的腳步。
在电影欣赏课上惊心动魄的看完了这部片子。
从电影学院以及中央二套来的老师说这部片子如何如何的棒。
但是我宁愿自己慢慢的欣赏那种大块大块的对比色,血性的红,残酷的黑,还有恶心的黄,刺激得紫。
后来总算买到了弗兰克的罪恶之城的画册,更是深深的迷恋于单色的闪耀之中。
这是一部相当酷的电影。
画面冲击力极强,强到即使无法记住画面的内容,却忘不了那种残忍的美。
Bruce Willis,真是哪儿都少不了他,越老越帅。
暴力美学,一个关乎生死、关乎哲学的概念。
提到“暴力”,人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血腥”、“凶残”、“权力”,但当它与“美学”结合在一起时,就显得十分高深莫测,使人摸不着头脑。
“暴力美学”究竟是怎样的呢?
《罪恶之城》堪称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拍摄技巧、剪辑手法的精良,以及它将“暴力”经过形式化的处理和改造后使观众观影时不至于有不适感。
《罪恶之城》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它的故事内核,在于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鲜明的性格。
在罪恶之城中,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影响了故事的背景,故事的背景造就了这个城市里的所谓“英雄人物”。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罪恶之城也不例外。
在这个满是荒诞、满是不公的地方,英雄人物就显得尤为突出。
他代表的是在权力制约下,每一个还心存正义的人,他代表的是被黑暗笼罩着的罪恶之城中残存的一丝丝光亮。
影片中的唯一正直的警察哈提甘、为了女孩歌迪报仇的马弗,甚至是浪子德怀特、女杀手美穗和维护老城秩序的女孩们,都是罪恶之城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或是为城市中的罪恶打抱不平。
他们每一个角色都是令人心生纠结、难以回答是非对错的个体,原因无外乎他们用暴力来维护所谓的正义与公平。
但在罪恶之城里,法律已成为了上位者手中的玩物,不采取以暴制暴,结果就是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湮没。
哈提甘,整部影片中唯一正直的警察,他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并且马上就要退休,和恩爱的妻子过上美好的晚年生活,但未破的连环强奸、分尸幼女案使他难以心安理得地脱掉一身警服。
所以,他最终选择去营救那个刚刚被抓走的11岁小女孩南茜,而他的这一行动影响了他的整个后半生。
在强权面前,他选择不妥协,他知道作案者是城里最有权势的人的独子,仍然用子弹射穿那个人渣。
而最让人心伤的是,自己多年以来的搭档竟然在背后射击自己。
哈提甘的内心一定无比复杂,我大胆猜测他在那一刻曾有过放弃追寻正义的念头,连自己多年的好友搭档都被罪恶同化,辨不清是非,世上还有什么可以令我相信的人呢?
难道我就这样一个人战斗一个人走下去吗?
但无论他心里想了些什么,他最终还是拼尽全力保住了小女孩的平安,尽管代价是被关进监狱,他仍然是欣慰的。
“老家伙死掉,小女孩活下来。
交易很公平。
”这句话两次从哈提甘的口中说出,一次是在他第一次救了小女孩,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的时候,一次是在结束自己生命之前。
他也许知道凭借一人之力无法改变整个城市,但无论是因为正义,还是因为爱,他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他觉得这是值得的。
哈提甘是影片中相对来说最正面的人物,虽然因迫不得已杀了许多人,但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只有正义。
马弗是一个面貌丑陋,肢体粗硬,脾气暴躁无常的壮汉。
他曾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靠假释官露希尔的药来控制自己。
一天他偶遇性感的女孩歌迪,歌迪给了他从未感觉过的温暖和理解,却在他面前被人杀死。
马弗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想为歌迪报仇,从此走上了一条追寻真相的不归路。
他不断地找人询问相关的信息,一步步挖出杀死歌迪并且吃人的黑帮头目凯文、凯文背后的支持者红衣教士两个不断作恶的人。
他在与凯文搏斗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受了严重的伤,还将露希尔的性命搭了进去。
露希尔的死更加证明了在罪恶之城中,警察——在社会中应起到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的角色,已然沦为掌权者手中掩盖自己罪恶的工具。
他得知自己力量的渺小,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只因歌迪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最美好与温暖。
他提着凯文的头去找红衣教士并杀死了他,不出意外地进了监狱遭受死刑,但他从没有一刻后悔过,为了歌迪,一切都是值得的。
马弗是影片中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原因其一在于他与恶势力对抗并非是为了维护城市里的公平与正义,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
其二在于观众会对马弗本身的精神疾病产生疑问,这一切究竟是真的还是只是马弗的幻想?
罪恶之城的恶势力究竟有没有因为马弗的报仇行动而削弱丝毫?
这些都是需要细细思考的问题,并且因理解角度不同,每个观众的回答也会各不相同。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观众不会对马弗报仇时的暴力行为有强烈的反感,也许还会拍手叫好。
这就是暴力美学的魅力所在。
老城的姑娘们,性感而可爱。
她们与警察签了长期协议,只要警察不来骚扰,姑娘们就可以自由地把皮条客和黑帮人赶出去保护自身安全。
而这种平静被德怀特和女杀手美穗误杀了表面上十分正义英雄的副警长拉夫提打破。
老城即将门户大开,马上就要开战,唯一的办法是掩盖拉夫提来过老城的事实。
在德怀特抛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变故,并且老城姑娘之中有奸细,黑帮集中火力对姑娘们进行围攻,姑娘们不甘示弱对其大开杀戒。
最后的镜头充满了隐喻,它或许想表达女性解放,或许想表达在罪恶之城中暴力比别的什么都要有效,故事的立意可以有很多种,姑娘们的样貌性格也会在观众的脑海中迟迟挥发不掉。
每个姑娘都是自己的英雄,这个世界容不下姑娘们的火焰,就让这火焰把罪恶之城的一切都燃烧干净吧。
暴力美学作品塑造了很多“英雄式”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在追求正义或找寻真相的过程中,自身的暴力行为往往不会被社会主流观念所认可,但故事本身设置的背景会将这种否定的声音弱化,会使观众在观看暴力美学时,内心并不会过多谴责。
可以说,暴力美学中塑造的“英雄式”人物体现了暴力美学的魅力之一,《罪恶之城》的英雄人物角色和故事内核增强了整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费点笔墨介绍一个男人。
Mickey Rourke.最近Iron Man2很火。
但有多少人会知道他不只是里面的Whiplash,而是一个传奇。
我是看Sin City才知道他的。
彪悍,暴力,嗜酒如命。
而现实中的他,也是这样。
就像戏里Dwight形容他:“Most people think Marv is crazy. He just had the rotten luck of being born in the wrong century. He’d be right at home on some ancient battlefield, swinging an ax into somebody’s face. Or in a Roman arena taking a sword to other gladiators like him. They’d have tossed him girls like Nancy back then.”Exactly.这样的男人根本就只适合在古罗马战场挥刀拼搏,而他却存活在好莱坞。
爱上他满脸的胶布,爱上他冷眼看着Kelvin被狼一口一口吃掉时的侧影,爱上他坐上电椅被烧得焦头烂额时的一句:“Is that the best u can do, u pansies?”电影里的他,打不死。
现实里的他也如此。
他的人生,也像他的一句台词:“No reason to play it quiet. No reason to play it anyway but my way.”确实,看了SIN CITY,你很难把他与《爱你九周半》里那个温文尔雅却钟情SM的John联系起来。
他放弃了一切,投入到令他身心沸腾的拳击赛场上。
没错,在赛场上,他很辉煌。
但最后他“鼻梁骨塌陷,脚趾头粉碎性骨折,肋骨断裂,舌头撕裂,面颊塌陷”,他脾气乖张无人敢靠近,他被控家庭暴力把妻子打得五劳七伤然后锒铛入狱。
他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当年Rumble Fish里那个帅气的小混混了。
可是他回来了。
带着一张伤痕累累溃不成形的脸回来了。
成熟和沧桑已不足以形容他,他是一个怪胎,却只能让人更加彻底地爱上他。
他是一个勇士。
他是斯巴达时代的一个可以垂手与狮子搏斗的勇士。
The Wrestler这部近似于自传式的,只属于Mickey Rourke的电影,就是他最好的证明,证明他的过去,证明他在好莱坞的无人能及的一席位。
我很难估计他有多大的勇气。
也很难估计他承受了多大的孤独和痛苦。
只是看到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身穿白色西装的他,我会觉得肃然起敬。
又一神一般的男人。
看着无趣
把真人片拍成漫画 卖弄手法
我打2星,是在捍卫好莱坞式大片的地位么?
吐
情节相当干瘪,经不起时间推敲的伪经典。不是指漫画,是指这部电影。不过电影的颜色很美。
充满了无意义的裸露和并不爽的血浆,完全男性凝视之下的所谓girl power,再会动刀动枪的女性都要找个男性英雄来保护,就看那一水儿的金发红唇大胸细腰。还有各种老男人的意淫,观影充满不适感。
Fair trade.
权利来自谎言。。。
1星和5星的选择都与我无关,可竟然有人评价说没有说教...整部片子都以这种自我的说教方式才能进行下来,美不够美,暴力不够暴力,暴力美学真是无稽之谈,除了杰西卡阿尔巴能看看以外,我真是无力吐槽。
终于把《罪恶之城》看了,大赞!而且还看了光碟里收录的绿幕版快进的全片,很有意思,居然就这样在室内完成了。很喜欢整部黑白影片营造出的那种灰暗的调调,尤其喜欢《罪城》和《黄杂种》这两个故事,黑暗和罪恶之下,隐藏的是人的爱与良知,让人有一种杀个痛快的冲动!就是杰西卡·阿尔芭的戏太少了。
I hate this movie. But I don`t even remember what it is about. I just remember I hate it..
弗兰克米勒最棒的片了
画面感不错。。。。。就最后那个恶心到我了。。。
黑色暴力美学,屌爆
黑白与血红视觉效果的冲击,光影的运用
少儿不宜
我觉得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昆汀的黑色幽默,我的脑容量实在无法理解他的暴力美学。整部电影一直在笑,一直在耐着性子想要体会那种高分高质量的感觉...最后他妈的觉得什么都没弄清楚就完了,完了就算了觉得自己没智商没看懂,然后就打算看看别人怎么看这部电影,接着就觉得不是没看懂,是完全高估了
太哎哎哎哎哎酷了
血腥,暴力,晦涩,没有意义
为毛是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