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斯隆女士

Miss Sloane,枪狂帝国(港),攻敌必救(台),斯隆夫人

主演:杰西卡·查斯坦,古古·姆巴塔-劳,约翰·利思戈,艾丽森·皮尔,迈克尔·斯图巴,马克·斯特朗,杰克·莱西,道格拉斯·史密斯,萨姆·沃特森,迪伦·贝克,恩尼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斯隆女士》剧照

斯隆女士 剧照 NO.1斯隆女士 剧照 NO.2斯隆女士 剧照 NO.3斯隆女士 剧照 NO.4斯隆女士 剧照 NO.5斯隆女士 剧照 NO.6斯隆女士 剧照 NO.13斯隆女士 剧照 NO.14斯隆女士 剧照 NO.15斯隆女士 剧照 NO.16斯隆女士 剧照 NO.17斯隆女士 剧照 NO.18斯隆女士 剧照 NO.19斯隆女士 剧照 NO.20

《斯隆女士》长篇影评

 1 ) 《诱饵不是单子,是女主,王牌不是录音,还是女主》

作为不懂政治也不懂北美电影的一个电影爱好者,我的观后感是这部电影不像一般电影,阿猫和阿狗的对手戏是全剧的唯一亮点。

这电影亮点太多,内涵太多。

爱的要死。

这是政治题材的片子,却不一定有如一些老外、专家所说的美化哪一派,丑化哪一派的政治目的,至少初衷不是这个。

鉴于一般作家塑造的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我姑且认为这个神编剧和斯隆一样,只是要写出好的作品,只是要赢。

一般作家塑造的主角会寄托自己的抱负,我姑且认为神编剧借助他塑造的角色完成了自己现实里不能完成的事,即打着功利主义“我要赢”的幌子,不惜牺牲地实现自己价值观里的正义,也即完成一场革命。

【运作】政治和商场一样如战场,女主开场白就是要制作一张王牌,也就是商战中或者政府项目中的运作一个局。

运作一个局要满足一下几个要素:1、业务封装,要软又甜的棉花糖外衣。

2、要利用一切资源,制作物料;3、要制造时机,把物料在适当时机投放;4、让很多人参与进来并获利。

这里想到了《三国》一个剧情,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时孙权议政,张昭说,打!

打不过也得打!

我们想求和也得打,尽量抗住,战事拉长并胶着不下时再去谈和,才有可能和。

直接去谈和那不就是投降吗。

这里说的就是时机。

因此这个王牌的关键不是签一张单子,让自己的卧底去曝光,不是通过安全局前员工的黑客技术录的参议员丑陋对话,不是有一个敢于同归于尽的女主在国会的决战。

这些是这个片的亮点剧情的一小部分。

我认为王牌是女主对时机的引导和制造的能力,也是全剧最大的亮点。

或者说女主本身的存在就是王牌,因为女主有着对项目走向准确的分析把控和时机的引导。

【把控】女主对这个项目的分析把控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的是,我知道你要搞我,所以我放了个饵。

而实际女主的分析是:我要想办法让你搞我不得不咬我的饵我的饵不是一张单子饵是我自己我的王牌不是一段录音王牌还是我自己我不入地狱谁入省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要拉全美所有的丑陋政客的嘴脸下水我要把水搅浑浑到局势胶着不堪谁都不能控制再众目睽睽地告诉人们真相我要让民众说看,这只是一个为了我们家园的弱势孩子你们对她那么残忍我要让政客说噢,我可能make a mistake枪支管制动了我股东的蛋糕但我真要在黑暗里沉沦吗【引导】女主对项目的引导我们从开端、发展、高潮来看。

王牌的开端是宣战,女主跳槽后第一天就分析问题的本质,我们缺钱,我们缺人,我们进攻的方向和定位还不对。

女主摆正着力点并拉到一笔钱后开始抢人的拉锯战,引起敌人的重视和交火,这是我理解的王牌的开端。

王牌的发展是女主通过在酒会或发布会上的声东击西频频得势,以及和对手帕特的舌战中曝光黑妹的遭遇,让自己和事件上升到风口浪尖的高度,让对手不得不攻击女主个人,至此,王炸的时机造好了。

王牌的高潮也是电影的高潮,国会听证会上的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伟光正的肺腑之言对摇摆不定的政客的警告,对敌对政客悬崖救赎的启示,对民众的呼吁,对正义的最后申辩。

是的,我不但贿赂了议员,我TM还监听议员,咱们鱼死网破吧。

【诱饵】女主投放的诱饵不止一张单子,那是主诱饵,还有占议员小便宜,吐槽宪法,监听议员等副诱饵,目的一样,是扔瑕疵给对手,暴露弱点让对手认为女主一定有缺点并加以寻找和攻击,副诱饵目的是把对手的目光往诱饵上引导。

【戏剧化】戏剧化的剧情被不少人吐槽,他们的意思是,最后居然赢了,按道理女主应该被弄死才真实。

剧情比较戏剧化是因为这是电影这是艺术形象,必须夸张和戏剧化。

但这不是真实,真实的政治是更加惨烈血腥的,不像电影演的只是威胁掌握6票的那个人,只是威胁参议员举办主持听证会,只是挖到了女主找的鸭而或许仅仅利诱却没有以生死威逼。

所以我们看很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会很精彩、很让人惊讶、评分很高。

我一直觉得看电影不要看它的剧情因为剧情是很简单的,要看表演细节和文学意图。

【包装】饼干和巧克力蛋糕,一个免税一个不免税(没记住,大概上这个意思),我们通过业务封装给他一个外衣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枪击频发的美国,如何让枪继续卖还卖的更给力?

女性群体这个蛋糕还没动,“我们要保护弱势女性、家暴女性、我们要让女性拿起枪保护自己的孩子”。

这两个业务封装,是我最喜欢的全片的亮点。

很有政治和政府项目的套路,也体现了全篇的主旨:现在的政治是不是太恶心了,政客丑陋,政客不做有利于美国的事。

【机场接黑妹】机场接黑妹我认为是片子的一个亮点和内涵之处, 女主一向功利为先却亲自去接黑妹,虽然女主知道亲自去并没有什么帮助。

黑妹说的女主你越过尊重他人就越了界,你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实际女主很在乎只是女主选择牺牲自己的尊重和善良,因为她知道战斗就要有牺牲。

【鸭男】黑妹险遭枪击,和鸭男的出现,是片子里的两个意外,有阴谋论者说这些也是女主的安排,我不做评论。

只想说任何一个项目,过程中都有意外,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尽力化解意外,可能尽的力微不足道,但老天会帮尽力的人度过难关。

开始以为鸭男是地方安排的人,到与鸭男的对话,到鸭男被挖出来,鸭男出庭作证,鸭男没有指认。

编剧写这个鸭男的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只看了一遍电影还没看太明白,留大家讨论。

但从与鸭男的对话中鸭男的两句话,能深深感受到一层用意,鸭男的存在一部分体现着女主整件事的一个目的。

【主旨/女主的目的】三个亮点细节表明了女主的目的:1、鸭男的对话---你是做政府交流的?

---说客的褒义词---说客又是什么的褒义词?

我觉得这是片子的点睛之笔,说白了,“说好听点你是说客,说的不好听呢?

”编剧通过这句话体现了他对说客、政坛风云人物、以及政坛深深的鄙视。

编剧和女主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女主的意识是:我的职业,让人恶心,说客不是什么好东西。

2、晚会和药物加上女主疲惫的游走在政坛酒会强颜欢笑,女主的失眠和服用药物强迫自己精神抖擞。

我们可以看到女主的内心是:我受够了!

政坛真恶心!

政客真丑陋!

3、对业务的反感女主说到饼干和巧克力蛋糕包装套路时的驾轻就熟的业务封装,和对方说到保护女性和枪支时女主哈哈大笑式的直接嘲笑和拒绝,体现了女主对丑陋政治套路毫不遮掩的厌恶。

所以片子的主旨不是枪支管制,而是给政坛和政客的丑陋开刀,女主牺牲职业生涯和人身自由不只是呼吁严厉的枪支管制,而是告诉丑陋政客,你们真TM恶心,给我悠着点,我们不是傻子,总有战士对你动刀。

亮点还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因为下雨了我要去收衣服:女主发布会上暗度陈仓的能力,中餐馆和黑妹的对话以及女主的表情,男CEO从认可到惊讶再到质疑再到惊讶,女主在酒店鸭男面前的脆弱和崩溃,女主和助手简的2年相处却超过她说的常规5年信任,第一次思考一个电影并写影评,逻辑不通,主旨不明,但不要骂我,有观点和改错请私聊。

 2 ) 套路之下,也许她没有那么神

一直觉得,劳模姐凭借这部电影绝对有角逐今年奥斯卡影后的资格。

虽然如今这类以强势人物为中心的电影已经见多不怪,前有小李《飞行家》,后有美剧《纸牌屋》(记性不好想不出来其他的了……)等等。

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类影片中需要一定力度去演绎的角色,才更能展现出一名演员的真正实力。

抛开本片所传达的政治立场(我也不是很懂美国政治……)与片中一些似乎不合乎逻辑的反转不谈,我觉得其他地方已经发挥得臻于完美,不论是从影像,配乐还是选角上来看。

斯隆女士,一名著名的政治说客,如同电影里说的,她的影响力足以能够在瞬间将那些国会议员拉下马来。

枪支管制法案的双方为了各自目标的实现分别找上斯隆,而斯隆选择抛弃了她的原公司,带着几个得力手下转头支持控枪法案的一方。

电影主要讲了她与原公司对抗,争取议员选票的故事。

而斯隆女士这一形象的刻画是整本影片的灵魂所在。

她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她一天工作16个小时,思维始终保持高度活跃状态,脑子里时刻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点子。

她履历完美但却臭名昭著,因为她不信任自己的手下,做事总是自己留有一手,为了成功,她经常游走政治灰线,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下属当作诱饵和武器。

她没有朋友,没有家庭,只有工作,还有偶尔叫来“体验生活”的男妓(社交陪同……)。

有人对她恨之入骨,比如她的原公司,有人对她表示难以理解,比如她的新同事,也有人对她的种种出格行为显得习以为常十分淡定,比如她带走的那几个抖M手下。

为了推动枪支管制法案(叫什么哈里斯法案)的通过,她设了一个很大的局,在自己的上一笔生意里故意留下马脚,在原公司留下眼线,盗用对手的点子(女性对枪支的态度),搞反间计,声东击西,三十六计样样精通,一方面让对手在争夺选票上处于被动,疲于应付,另一方面迫使她的对手发起一场看似要整垮她,实则有利于她和整个法案的听证会。

最后她赢了。

她将套路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整本电影中自始至终都掌握着主动权。

但是如果是这样,那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卡司和表演,斯隆也是个女人,也是个人,她也有需求,她也有缺陷,在实现整个计划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事情是她所没有料到的。

她患有慢性失眠,长期在工作间服用药物保持自己清醒,这是她的弱点。

所以当听证会上面对其他问题她都避而不答,唯独这个药物问题让她有所失控。

她会感到愧疚,这是她的真实情感。

她她知道自己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毫无情面地利用自己的雇员,揭人家的伤疤,把人家当靶子,甚至让其陷入生命危险。

她知道一切风险,她知道自己没有底线,但就像片中黑人女雇员对她讲的那样,她只是不在意罢了。

所以最后她会在宣判前说,她更愿对自己伤害了同僚的感情,辜负了他们的信任认罪,而不是贿赂,监听这些所谓政治上的大忌。

她通过长期招男妓解决性欲问题,缓解压力,体验自己因为工作而失去的另一种生活,这是她的需求。

所以在听证会上,当那名男伴并没有为参议员作证,间接保护了她时,她会感到意外,因为这是少有的会对她有所关心的人。

她知道自己会被传唤听证会,知道自己会像被扒光一样暴露在大众面前。

这是她为了成功而不得不做的牺牲,但是她没能想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要遭受的压力,所以她会独自在办公室里发怒,泄愤,情绪失控。

斯隆的不完美恰恰证明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和复杂,即使这一套路(可以说成功人士的黑暗面吗……)已不再新鲜,但效果仍在。

影片也没有深度挖掘斯隆形成这样性格与做事习惯的缘由何在,如果一定要说什么,那就是她对于“win”的过分执念,她的信念所在。

但如果说为了这份信念而不惜斗得两败俱伤,把自己整进监狱,我想说至少我是难以认同的……(难道说还有对自己前半生无情无义的赎罪吗?

)我觉得这也是故事的缺憾所在,也让电影结尾让人看起来多少显得有些缺失逻辑,太过天真。

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劳模姐简直太帅了!

在这里面绝对是影后级的表演!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3 ) 英语学不好看不懂电影系列啊......

看了很多评论,然后终于忍不住了...... 这片子流行的翻译版本我看过,真真错漏百出......哪天有空整理一下 这里主要来讲一讲两处重大翻译错误,我说是重大,因为他们误导了观众对影片剧情及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判断。

1. “For services rendered, Peterson Wyatt offers you $0”(听证会结束后Pat Connors 从Jane的辞职信里头掏出来的note)字幕翻译为:对于我的无私付出,PW的回报是0元(尼玛看不下去了...虽然Pat大拇指太大挡住了you的最后一个字母,但是这个怎么看也不是me啊亲爱的) 首先这段字体和反面PW CEO Schmidt用来招募Sloane写的那段话字体是不一样的,显而易见这是Sloane或者Jane写的;其次,我对这句英文的理解是,这是Sloane说给Pat Connors就是那个对手听的,意为:对你的无私付出与配合,我们没什么可以给你的。

也就是说,Sloane在讽刺他被自己从头到尾耍了。

另外,看见有po主写的文章里说这句话(明显是按照字幕的理解)表示Sloane没有收PW的钱,做这些只是因为信仰,也就是说Sloane一直在做志愿者干这些事(?!

)想说...Sloane带去的团队工资都和以前一样高,Sloane怎么可能没收PW的钱?!

工资不要啊?

还要不要吃饭找鸭鸭了啊?

工资都没有哪来的钱雇那些个侦探和NSA前雇员?!

所以说从这句话推出信仰这个事情...大家真的想多了... 既然标题说到了英语那讲一下这个services rendered好了,render a service是提供服务的意思,那services rendered就是“提供的服务”的意思,具体是谁提供的?

看下半句,是you啊you啊真的不是me啊 2. 然后么就是很多人已经发现的five years minimum,这翻译真心坑... 其实five years在全片有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30分钟左右,是律师在第一次听证会后朝Sloane发火那里(ps好喜欢律师,莫名有种萌点),第二次就是律师去探监啦,个人认为第二次是第一次带出来的。

这个five years得从整个电影来理解,我的理解是Sloane涉嫌违的法,尤其是非法监听,能让她至少坐五年的牢,并且知情者同理。

第一次是Sloane在第一次听证会辩解了,也就是说,开了口,就是放弃了the Fifth Amendment赋予她保持沉默的权利,那今后任何问题她必须如实回答,一旦说谎,将得到更加严重的惩罚。

也就是说,一旦她曾经当说客期间的违法行为被做实,将面临至少五年的刑罚,这就是个巨大的风险。

律师就问她,你这一开口,就可能要坐五年牢,值得吗?

那看一下字幕翻译:五年了,值得吗?

这个很矛盾,五年了?

什么五年了?

全片出现过以下时间相关:Sloane在2006-2016的11年期间在前雇主那边当说客;3MONTHS, 1WEEK PRIOR为距听证会(即现在的时间点)13周前,还在前雇主那儿处理Nutella Tax的问题,同时Bill Sanford拥枪派找上门,也就是说Sloane在PW游说时间为13周不到;然后可能是当晚也可能是不久后,但不会太久因为她拒绝BS之后PW应该会很快就找上来,在一个晚会后见到Schmidt,当晚决定加入PW为Heaton-Harris法案游说。

(别的要是还有谁提醒我一下,我记得没了)#而这所有的时间点里面和五年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这个五年了,距离啥玩意儿五年了呢?

压根儿没交代啊…… 第二次也就是探监那边,律师问你没有对团队任何人提是因为?

Sloane回答five years minimum,字幕翻译成:至少要五年的信任。

Excuse me?!

Jane跟着Sloane做她助理才两年啊哥,Sloane就信任她到让她做卧底了,而且这个才两年交情的妹子就知道这个事情啊。

矛盾不你就说吧……可能有人要说了,律师说团队里没人知道呀,那是因为Jane technically根本不算这个team的成员吧...人家是Sloane自己的人哟 我之前说,第二次是第一次引起的,因为第一次律师没头没脑的说了five years之后Sloane问了他两次,five years啥?

律师没有回答,Sloane这种性格回去肯定要自己搞明白的,后来跟律师那么讲,也算是呼应吧。

再来讲讲我是怎么理解的,妈呀终于要写完了......整部影片一直在塑造Sloane这个人物形象,她绝不是个圣人,但也没有坏到骨子里,因为她在利用完朋友之后,Schmidt朝她发火问她你这人怎么这么扭曲你就没有正常过吗?

她之后的表情很复杂,有点伤感,总结来说,叫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之后她跟鸭鸭在一起的时候也讲了,她不是从小就这样的,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使得她必须要学会说谎不停耍手段,来活下去,虽然没有具体解释但是不难理解,估计小时候一直被欺负打压虐待又无力还手这种,她曲折的成长历程造就了如今的twisted mind,以至于她能为了赢得罪所有人、把朋友当resource使、伤害身边所有在乎的人、不在乎到折进自己的整个career。

但是啊但是,她心里一直对别人很内疚的,详见最后一次听证会的独白,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在没有任何意义及好处的情况下,她是不会进一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的。

因此,将five years minimum理解为因为知情之后至少坐五年牢,所以律师问她值不值得开口、所以她不把自己的王牌告诉PW的团队,主要有这么两点逻辑上的原因:1.没有必要冒险lose这个王牌,一旦说出来就有输掉的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keep it secret;2.她反正要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自己一个人陪葬就够赢了,不需要造成更多的牺牲(毕竟她一直相当高效)。

而抛开这些逻辑原因,情感上也是可以理解的,Sloane应该不会想这么伤某个朋友(当然我相信,如果有必要,她还是会这么做。

当然现在没有必要咯)最后,如果有朋友问,哪里推导出来的five years指坐牢,我只能告诉你,猜的。

你要是有更好的解释,可以来分享一下!

最后,真的是最后了!

来来来,鸡汤鸡汤:好好学英语多重要啊,你说是不是?

这两处翻译错误造成了多少误解啊!

理解对了再来看片子,是不是逻辑接上了?

是不是整个人物形象更立体了?

是不是更能理解导演编剧想表达什么了?

好好学英语啊!

然后不要随便翻文学影视作品啊,因为很多人都会因为翻译错误而过度解读啊啊你们说是不是!

好了,牛吹完了,鸡汤发完了,再见!

瞎写的,但是#转载还请注明出处#哟~有异议评论见哟~

 4 ) 斯隆的动机和鸭鸭的用意

看完片子跟苏三谈论最令我困惑的两点,第一:斯隆小姐的动机第二:鸭鸭伪证对主题的作用类型标签赫然写着“悬疑”,真是看得我提心吊胆;但觉得这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悬疑”吧。

最后斯隆女士出狱的表情说明了有谁在迎接她?

鸭鸭?

ESM?整个team?

(必须要敲满140字才可以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5 ) 殉道者式爽文。

斯隆女士,看完了。

剧本感太重,女主装逼说的词感觉根本不是人能说出来的…这个开场戏还挺厉害的,20多分钟了,我已经忘记当时法庭戏上金发女那张脸了,当时还以为她是fbi呢,然后一大段斯隆女士前史后,转回法庭,你一下子知道,原来是她啊,原来她俩是这个关系。

典型的高智商犯罪片的拍法。

下大棋与超能力般的无所不能。

信息量轰炸。

探讨的核心非常致命——不择手段的正义到底是不是正义?

如同普罗米修斯里的法鲨,我事先已经征求了你的同意,我甚至没有违反机器人三大定律。

光头男相当于首尔之春里的郑雨盛,起到转型正义,也即影片根本价值观输出的作用。

近期看到的不错的商业片,可以说猎杀本拉登里的杰西卡查斯坦有多内敛,这里面就有多张扬。

中国的货币战争那种逼书总喜欢写罗斯柴尔德,其实杜邦家族才很有意思呢。

狐狸猎手不就是嘛。

殉道者式爽文加信息休克加高智商犯罪,太诺兰太奥本海默了。

 6 ) 斯隆小姐

很可惜,因为歧义的缘故,Miss这个称呼已经没有了中文翻译。

而Miss Sloane正是本片女主的身份——一位未婚的、精明的、干练的高级政治说客。

斯隆小姐也是来打我们这些一过劳就肥、一熬夜就爆痘的普通人脸的——她靠着嗑药,不眠不休地疯狂工作;由于性情冷酷并一心拼事业,常年吃着同一家油腻的中国快餐。

即便如此仍每天保持着精致绝伦的外貌。

我一边看电影一边眼尖尖地种草:这套衣服好看!

那个唇膏色号美…… 川普竞选期间,Ivanka打出Women Who Work的旗号并出书助选。

宣传照上她抱着小宝宝,妆发精致地坐在书桌前处理文案。

这可没少挨网友怼。

不少女网友Po出照片说我给你们看看真正的Women Who Work,然后放飞自我的照片全涌出来了:坐在电脑前蓬头垢面叼着半片披萨、满脸出油加痘痘加发福加黑眼圈……真实的情景就是,如果你连续加班连续吃快餐,没多久往体重秤上一站:呵呵呵。

啊啊啊!

呜呜呜…… 那么我们就从女性形象开始聊聊这部电影。

英国《金融时报》有次做了一个职业女性公众形象的选题,大意就是在各种公司官网、商业宣传照片等公开媒体形象中,职业女性往往是“年轻的”、“面带微笑的”,比起同类型画面中的男性,他们则有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面部表情。

相比而言,女性看起来地位更低,更谄媚,更不切实际。

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女性并不会天天面带笑容也不会都那么年轻貌美。

一谈到女性主义,有些人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我们来看看好莱坞在选题和剧本方面的转变。

拿动画片举例,《头脑特工队》、《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的主角都是勇敢的女孩,迪士尼的童话真人电影里,女主角都是主动追求真爱,而不是原版中等待男性解救的角色。

描写新女性已经是政治正确的标配,而很多影评也大可不必因为不想引起另一半人的反感而避讳谈论女权,实际上让另一半人多了解我们,互相理解本来就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本片中的女性形象稍嫌脸谱化。

未婚的女主角已然被塑造成了冷血机器人,而“母亲”则被塑造成了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去博取公众同情的形象。

因为整个故事线中女主角的性格难以捉摸,所以编剧给她加了一个“I was hired to win”来完成逻辑闭环。

然而我觉得效果很牵强。

也许这是在借鉴川普的性格特质?

(Is this your trump card?)我看过一个分析川普性格成因的纪录片,采访了他各个职业阶段的合作者、传记作者并挖掘了他的成长经历。

尽管川普成长于优渥的家庭,但是父亲对他的教育就是“人生就是一场比赛,一定要赢”。

纪录片用很多他早年求胜的经历来印证他如今复杂的人格,看了还是挺令人信服的。

但说回到这部电影,斯隆小姐的一系列动机却并不能全用“赢”来解释,更不必说结尾那段作为影片高潮的法庭陈词,比《辩护人》的陈词式结尾差了十万八千里。

原因就在于斯隆小姐的诸多反人性人设。

其实在真实的职场,女性领导者的一项优势就是同理心更强。

在斯隆小姐设圈套倒逼她的属下走到聚光灯前说出自己曾经在枪击案中死里逃生、并更进一步差点害死这位属下时,她的领导能力已经可以打负分了。

这不仅是严重的职业道德缺失,也是战略上的失误。

斯隆小姐能够步步赢的秘诀如她所说,就是先对手一步,永远让对方意想不到。

可是在电影那么多的反转中,每一步都算在对手前面,所需的排列组合方案数量真是不可想象。

这么多方案都需要盟友支持,而除了那两个搞窃听的和最后的眼镜妹,她其实并没有足够的支持者。

吹毛求疵了这么多,其实也是为了说明为什么情节这么刺激、劳模姐的演技这么在线的电影却有点让我出戏。

电影引起我们的共鸣,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极其多面的人性,有善有恶,而写得好的剧本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善或恶。

但斯隆小姐的冷漠就在于,她甚至没有激发起我们自己冷漠那一面的同理心。

剧本风格和Sorkin的作品非常相似,开头都用速度飞快且需要大量美国时政背景知识的台词在智商上碾压我们,情节推进迅速,快节奏地反转一笔推到结尾最大的反转,看得确实过瘾。

虽说秀技术、秀智商,除了因为观感好,我打四星高分的原因也在于个人对枪支这个选题的兴趣,以及剧本本身从政治说客这个角度切入华盛顿的政治生态,有趣的电影,没理由不给高分对不对?

何况以劳模姐为首的卡司阵容演技实在太到位。

枪支这个选题,和堕胎、卖淫、代孕、吸毒、同性恋、安乐死等选题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模糊地带。

不同国家对于上述选题有不同的合法项,它们涉及到公民对自己身体器官的处置权利、获得安全的权利以及选择何种活法的权利等,并且,正方反方都有合理的理由。

有一种说法:如果政府不让XX合法化,那么地下黑市反而会让更多人的利益受损。

我倒觉得这个不能作为支持XX合法化的依据。

不可能因为打击黑市而让上述争议性大的议题都赶紧合法化吧?

法律肯定是要根据现实中需求的强烈程度、公众的接纳程度、以及充分的伦理讨论才能出台。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善就在于此。

它在故事情节中吸纳了正方反方对于枪支是否合法化的辩论,并且视角拔高了一层,让观众看到了传媒、政治家和说客们是如何操纵民意的,在台词中吸纳了正反方观点,不失为一次对枪支议题深入了解的机会,烧脑但有营养。

PS,美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之后,似乎嘲笑俄罗斯不允许同性恋成了一种潮流。

尽管我是力挺LGBT平权的,但是这一类型议题的立法总归是受到本地宗教、民俗和公众的伦理边界的影响。

普世价值的确存在,可是各国、各地人民对于具体事例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却会有不同的判断。

接纳不同、宽容对待异己的观点,是这个越来越扁平的世界中的人性之光。

PPS,评论区请勿人身攻击,Be nice~谢谢!

 7 ) 退一万步讲,女性没有卑鄙的权利吗?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电影里对斯隆女士的描写和诠释吊打当下所谓的一众大女主她好的地方在于,这个角色没有试图去讨好观众,斯隆女士面对周围的质疑,她只保持一种态度,就是我去做我相信的,我只表达我想表达的这样子的一个女性,参与政治博弈,心狠手辣,不达目的,不折手段,连女权主义者都叫她精神男人我觉得这个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女权主义者质疑斯隆女士没有为女权做过任何事情,然后斯隆女士非常直接的说,性别的事情我不感兴趣。

但是这句话真的是我听过最女权的话了电影的整体围绕美国是否应该进行枪械管制展开的,政客希望通过拉取女性群体选票委托斯隆女士找到女性和枪支的联系,让她们通过对于枪支产生好感,比如宣传一些枪支可以保护你的孩子,可以保护你避免遭受家暴 从而使得反对枪支管制的宪法得以推行任何人不需要执照,甚至不需要身份证件就可以得到一支枪,也意味着未成年人也会加入持枪大军,这非常讽刺啊,比我们结婚的门槛还低,至少我们结婚的时候还得要身份证斯隆女士认为这样是无比可笑的,她当众嘲笑了位高权重的委托人,激怒了自己的老板她坚持认为枪械需要管制,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和恐怖份子的街头枪杀案都历历在目,但是没有人认为她的观点会赢,因为她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就是她转头到对家公司,还带走了之前团队的4的人,开始为这个支持枪械管制做说客。

这个过程中,她不但偷了原委托人的点子,先下手为强,先一步联系女权组织和女性ceo把她们变成同盟君更聘用私人侦探对国会议员进行监听,更是在没有告知的同事的情况下,让曾经在校园枪击案中的幸存者,就是这位同事毫无预警的登上了国际电视台,并且给她招来了杀身之祸,但是这位同事再次幸存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行为方式一直被周围人指摘,她的男性老板指责她毫无人性和底线,她的律师指责她过于卑鄙,这些本该是她同盟战友的人,不惜通过人身攻击的方式来攻击斯隆女士她在帮助他的老板获胜,他的老板似乎只看到了她的性格不够“正常”看到这里,我觉得即使是在政治斗争中,她是不是也是因为是一个女人被要求具有超高的道德水平,似乎连卑鄙都成了男性的专有物品我的意思是男性可以正大光明的卑鄙,他们的团队会把这一切是为常态,看成一种正常的对战手段。

她的对手通过寻找她私生活的污点,比如因为她有睡眠障碍,长期服用药物试图证明她是一个瘾君子,挖掘她用钱购买性生活的隐私,难道不卑鄙吗?

她付钱购买性生活,用她的话说,她希望偶尔体验一下她没有经历的所谓的”正常“的生活,去体验一下男欢女爱所以所谓的正常到底是什么,野心,卑鄙,不择手段,购买性交易,这些是否都专属于男性,并且只能在男性群体被视为常态?

就连女权主义者也会犯错误,她指责斯隆女士是精神男人,但是到底什么品质是专属于男性,就从来不应该属于女性的呢?

电影设置了局中局,斯隆女士是唯一一个知道全局的人,她机关算尽,每个人都是其中一步棋子,包括她自己,只为了最终的胜利,电影看的人热血沸腾,非常值得一看她的头脑还有她的思辨能力,是在嘲讽每一个所谓的,所有男人都爱我的伪大女主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就是在斯隆女士被身边团队同事人身攻击不够”正常“的时候那个男性性工作者说,你想要聊聊吗,她没有哭着扑进他的怀抱,而是让他马上离开,她不需要爱情作为她的人生支点,很多女性主义电影和文学作品,都要打个引号,就是过度放大爱情对女性成就的影响,强调女性对男性的精神依赖比如化学家,整部美剧3分之一的剧情都是女主在幻想自己死去的前夫在继续指导自己的人生,还有rgb的电影,也是她老公在全程指导她的辩论证词,纠正她的错误,安抚她的情绪,我不知道事实是不是如此,但是我觉得斯隆女士这个电影好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感情生活对于女性的事业几乎毫无影响。

即使没有男性的“监护”和“引导”她也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她的强大在于精神的独立,和几乎没有依赖性,最棒的人都是这样。

她不需要精神奶嘴。

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就像有一个记者曾经采访埃隆马斯克说,你工作的动力和灵感是什么,马斯克说我没有这个所谓的灵感,我只是有需要完成的事情,我就去把它们做好。

第二个镜头,就是她坐在国会议员面前,缓慢的给自己到了一杯水,不紧不慢的喝着,全场都屏住呼吸等待她的发言,这就是所谓的话语权。

斯隆女士的存在是打破女性刻板印象,她身上并没有传统文化赋予女性的特质,但是这不代表他是一个精神男人,因为没有什么特质就必须是男性专属的冷静,克制,不喜欢家庭生活,成就卓越,这样的男人会被称为天才,即使他们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和人格障碍。

即使他可能疯狂的滥交,磕药强奸过幼女,或者精神虐待伴侣导致对方自杀,他人格和行为上的任何缺陷都可以被原谅 ,像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这样的人,都是摧残女性的刽子手,这并不影响他们流芳百世而那些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是那么容易被视作理所当然。

我的建议是每个女性都应该大胆的“卑鄙起来”,直到被常态化。

最后说一个我见过最可笑的为女性说话的男性,他说女性有审美的需求,说女性在严肃的场合穿着西装是在尝试成为男人,因为他认为女性的严肃是一种伪装,他认为每个女孩都用应该有在严肃的场合穿花裙子的权利我反问她,为什么他觉得西装属于男性?

女性需要的不是在严肃的场合穿裙子的权利,我们需要的是话语权,和能参与重大决策和制定规则的权利他答不上来把我的留言删除了,我觉得他可能最恐惧的点就在于,他之前从来没想过,西装从来不专属于男人,权利也是。

 8 ) 斯隆女士 之 "职场守则"

强烈推荐你看。

剧情如何,你看影片就知道了,在此说一下,推荐理由:1,这部影片完美地诠释了我们在职场中的守则。

(按照剧情顺序)1.1电影开篇金句,足以抓人眼球。

“游说的关键是洞察先机,预测对手招数,然后设计对策,赢家永远比对手快一步,当对手一掀底牌,就亮出王牌。

要确定能趁其不备,让对方无法反击。

” 在职场你总要多比别人想一步,此时你才能占据先机,达到人优我特的地步。

1.2 考虑清楚立场,跟对人并不是公司想要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去做什么,你需要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公司规划与你的自我发展引发冲突时,你需要尽早表达清楚你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目前社会从众现象实在是太吓人了。

1.3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当公司聘请你时,你需要尽可能展现自己的专业性,例如片中在公司开会,上司想要你做什么,而你却说不知道,,,这一点剧中的斯隆女士还有耐心地讲解,只能说明斯隆女士很nice,毕竟这样的头头不多。

这一点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剧中性工作者的出现,如今买卖市场,当你的服务是一种商品时,你也必须达到一定专业性,不然你的买主的商品满意度,就会因此大打折扣,毕竟专业性才是 使你的服务成为商品的 重要原因。

不然以后倘若不济,连进入此道的资格都没有。

1.4准备planB这就不用多说了。

1.5明白目标,相信你上司的判断(此处的前提在于第2点)作为员工,很多时候考虑事情的眼光,并不如你的上司眼界高明,所以当你的上司要你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虽然会像片中那名女员工一样,会气愤发现自己是诱饵。

因而再次强调,第2点,也提醒尽早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会拥有职业热情,不然做任何事情,你只是觉得听任于人,没有意义,职业倦怠。

1.6运用一切资源怎么运用资源,相信是个人都知道,在此想说明的是道德规范。

片中其实有三点都涉及了:1)斯隆女士利用朋友的受害经历 2)对手公司找来性工作者作证 3)斯隆窃听法官与对手公司头目的交易 。

第一点应该是多数人最感到气愤的,利用自己的情感成为别人成功的工具;第二点其实也代表对手公司很会观察现象,运用资源;第三点则属于电影高潮,斯隆的手段导致赢得漂亮。

之所以谈到这三点,只想说明这些行为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立场不同,而导致道德准线偏失。

不对这些行为做出评价,只是想表达当你不在乎一定的界限时,也请勇敢地承担这一切带来的结果。

以上是我从这部电影中感慨到的职场守则,其实还有关于其他的,例如个人心理发展,但是这些并不是最触动我的地方。

斯隆之所以赢得这么漂亮,甚至让人打消觉得她不好的印象,在于她立场的正确性——一,关于女权。

人们总是在强调女权怎么怎么的霸道,女性至上,但是这并不是女权的真正涵义。

女性想要的是平等对待,亦如男性。

而在该片中斯隆,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任何事情的价值以及标准,不应该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关于改进。

有人会觉得剧情中斯隆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赢的欲望,片中女主也有这样说,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如此。

仅仅是因为女主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这样的改进才是利于人民发展的。

就像片中所有人都觉得女主是由于遭遇了不好的事情,所以态度才那么强硬,但是从来没有人会觉得对的就是对的。

可笑的是剧情中好人射杀了一个正在抢指着的别人的坏人,就对可持枪支有利了??

这是什么逻辑,倘若没有抢,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呀。

所以说,当政治的某些规定不再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去制定,而是为了大众,我相信世界会变的更美好。

当然啦,教育很重要,毕竟如果智商不达到,很难分析其中利弊。

2017.3.19

 9 ) 无冕之王,超越了性别

谋略过人超乎理性的美国说客,不择手段利用资源的工作狂人,雇主与工作团队认为她傲慢冷酷不近人情不轻易相信别人 一切只为胜算她最后却亮出了自己的道德面先在庭审上反省触及他人底线的工作方式而后呼吁大众关注枪支管理法案,承认尽管一开始自己不设立场只是为赢,而其他同事都是为了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事而战。

再引出美国国会中,这个社会中,许多决定却时常是那些为分得一杯羹为一己私利的人投票做出的。

话锋一转,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远见卓识,布局谋篇,掌控全场原来所有人都掉入了她的陷阱谁能知道她的反省是否也仅是为了赢而制定的策略谁能否认表面上两败俱伤实则她才是最大赢家这样全面丰满的女性角色,乃至是角色难得一见率性洒脱雷厉风行,不站队却自有一套原则超越了性别之见尽管Miss Sloane在学院派评选中颗粒无收在我心中,必定冠以无冕之王

 10 ) 她好性感,因为她好聪明!——论如何修得职场金刚不坏之身

如果要问,刚入职场的新人看什么电影比较好?

从我观影这么多年的积累与我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的支撑下,我第一个会想到的是斯隆女士。

Miss Sloane这部2016年的影片因其选题而在大洋彼岸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是紧凑的剧情、演员(特别是杰西卡·查斯坦)精彩出演,还是为它在第74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中赢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 ,更有些网友说,这部影片如果不是其“政治不正确”选材,应该会被奥斯卡提名。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编剧乔纳森·佩雷拉的处女作,这不得不让我对他后续的作品更为期待了。

回到影片。

斯隆女士就是一本行走的职场教科书。

至少有三个方面,从最容易到最难,如果三关全打通,那你在职场上就铁定是金刚不坏了,年薪至少100万起。

首先:know your subject清楚你的分内的事片头开始不久,就是晨会,因为还有一个会,所以晨会节奏非常快,团队每人的关键信息都点到了,突然,斯隆问新来的富兰克林:我们来谈谈蘑菇白蛋糕(shmallow cakes),蛋糕与饼干都要收营业税,还是其中一种要收?

下属说了句“我不知道”,然后斯隆女士怔怔看着它,就像看着一个外星人一样,为了教导下属,讲了一个有点颜色的笑话:有一天,牧师从教堂开车把一位年轻的修女送回家,他称换档的功夫把手搭在修女的膝盖上。

年轻的修女抬头望向神父,说:“神父,你还记得路加福音14章第十节吗?

”神父收回了自己的手,略显尴尬。

后来车在红灯前又停了,牧师忍不住把手又放在修女大腿上。

修女又说“神父,你还记得路加福音14章第10节吗?

”牧师道了歉,说:“我心余而力不足”。

牧师把修女送回家后,拿出圣经。

翻到路加福音14章第10节,上面写着:朋友,请再上来一些,这样才能获得荣耀!

了解自己分内的事,不然会丢失绝佳的机会!

上司想要你做什么,而你却说不知道,第一次可以,之后绝对不可以。

在到新公司第一天,她思路敏捷而清楚,分工利落而明确,清清楚楚,滴水不漏,第一天就给新公式的员工来了一个下马威,惊得他们目瞪口呆。

而这就是know your subject,这就是专业!

斯隆尽量减少睡眠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信息:当下属说起自己名字是Esme Manucharian时,她一下子就说出所有关于这个人的关键信息:带领过伊利诺伊州隐藏禁令的斗争;当涉及到campaign的花费时,下属说出38这个数字,她只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侧面反映出这些小信息在她那里早就烂熟于心。

不仅是这些零碎的小信息,斯隆也早已有了战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让底下人折服。

更重要的是,她在消化所有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之后,早已有了一个洞见——“争取女性选民”,这个洞见是整个campaign战略的基石,是胜败的关键。

但是这个关键的洞见并不需要第一时间跟下属分享,第一天工作,不知道是否有信任基础,如果这个关键信息泄露给了对手,对手就知道如何防守,还没有出击就功亏一篑了,后来证实团队确实有叛徒。

所有的“赢”的第一步,就是know your subject,这是最起码的专业。

其次result - oriented目标导向大多数人都是情绪的奴隶,而从未想过要去控制情绪。

殊不知情绪才是你实现目标最大的敌人,特别是女性。

其实,我这人一直秉持着“矫枉必须过正”的态度。

现在的职场女性,大多没有狼性,没有狼性,再多的“善解人意”都无济于事,因为“让人感觉好”并不能为“目标bottom line”服务。

在斯隆女士这里,跟她一起工作的人感觉都“不好”,但是并不影响她上下通吃,不影响跳槽后还能带走70%的原有部队,而且其中一个员工刚刚被她讽刺,下一秒还是要跟她跳槽;不影响新旧老板将她看做公司最值钱的资产,想方设法留下(或者斩除)。

斯隆不在乎自己是否“善解人意”,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在面对对方的情绪时,她冷静,她甚至利用别人的情绪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她猜出了Esme的身世,计划着把Esme以枪支专家的身份推向聚光灯,让她变成家喻户晓的名人,当名气达到顶点后,斯隆却在一次辩论中,揭露Esme的身世,让抢控的呼声达到了顶点。

但Esme却因为重提旧事,心里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在化妆间,两位女士进行了一次诚实的对话,斯隆理解Esme的情绪,但仍然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她说:“我有责任去动用身边一切资源,这件事情能让我们博得更多的关注,如果不说出来,就是玩忽职守了。

我理解你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并不对他们负责,我只对这个案子负责,如果两者发生冲突,我只能选择更重要的那一个。

”情感与目标,她坚定地选择了目标。

在面对别人的带有情绪的评判时,她也丝毫不在意。

比如女性CEO的评价“你只是一个没有老二的男人罢了”,她不置可否,因为她要的是捐赠;比如在把Esme供出来之后,面对新老板锥心的质疑:“你有正常过么,在小时候?

这种扭曲的思维是怎么在你脑海中滋生的?

”斯隆没有大吵大闹,她冷静地说“guess i am just a piece of work”,这里,piece of work有自嘲,也有自豪。

因为她不对情绪负责,她只对结果负责,她知道自己未来会往哪里走,她并不在乎旁边的人怎么看待她,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对目标不起关键性作用的评判丝毫不在意,因为她看重的只有一个——赢I was hired to win, not to lose slower.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血性。

无奈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女性是“讨好型人格”,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为此,不敢得罪人,不敢说重话,如果这些都不敢,赢自然就是一个绝缘体了。

最后foresight懂得设局游说的关键是洞察先机,预测对手招数,然后设计对策,赢家永远比对手快一步,当对手掀出底牌后,才亮出王牌。

要确定能趁其不备,让对方无法反击。

lobbying is about foresigt, about anticipating your opponent's moves, and devising counterneasures. the winner plots one step ahead of the opposition, and plays her trump card, just after they play theirs.——《斯隆女士》谁说商界、职场不是如此呢?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异常:对手、大市场形势、能调配的资源、组织构架……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不会躺在今天的成功上睡大觉,而是永远都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而这个下一步,是对整个市场趋势的判断,对自己现有能力的把控,对对手招数的预测。

企业家都在做“未来”。

真正看得长远的人,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有人说,我孤独求败呀,我没有对手,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做过,一派胡言!

你的目标就是你的对手,你没有目标?

说明你根本就不配有未来。

而所谓的你能在网络上看到的“趋势”,都是这个大时代的趋势罢了,泛泛得很,小学生都会指出一二条来。

但,如何跟我方、敌方的现有情况、人员的性格、出招方式等等,进行结合,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这种“局”要有意义有价值地多。

而达成这样的一个“秒局”,也得在脑海里演练无数遍,才能真正抓住其中精髓。

斯隆知道对方的优势:钱不是问题,也知道对方的死局:女性选民不支持他们,也预测到了,当控枪派的势力越来越大时,拥枪派会针对斯隆个人,弄她下水。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从DAY 1就开始做局:1:暗地里默默地走访有影响力的女性领袖,筹集资金2:给出拥枪派将她推向审批庭的一点“诱饵”,以便最后进行绝地反击3:界定身边所有可用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的方式,包括自己之前听过一句话,说的是:世界的上的人其实只分为三种:做事的人、做式的人、做局的人。

做好分内的事情,目标导向,看得清长远,看得清全局,反复锤炼自己,才能修得职场金刚不坏之身。

你已经看了这部电影?

好,恭喜你,你已经比别人高出一个段位了。

《斯隆女士》短评

Thieves and liars, which side are they at?

9分钟前
  • christian
  • 较差

看过纸牌屋之后感觉美国的政治相关的剧情片真的都……是在干嘛啊orz越看越觉得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从女主跳槽开始就意识到这根本就是个爽片- -是什么不工作的娇妻的final fantasy吗……难懂。甚至escort也有真爱了,哦莫,这,行吧。

12分钟前
  • 244790410
  • 还行

只看了10分钟,就被这个夸张作态装逼的白骨精人物给恶心出来了,能把一个好演员搞得如此做作,这电影真是毁人啊……

14分钟前
  • 麻绳
  • 很差

7.2

18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还行

查斯坦演戏还是那么用力,导致前面表演痕迹很明显,反倒是后面人物开始展露脆弱一面的时候好了很多。背景调研充沛,但毕竟是编剧的第一个本子,有些地方瑕疵还是挺明显的

19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还行

不好看

22分钟前
  • 时光里的温柔
  • 很差

这才是真正的口红种草机好吗?

23分钟前
  • CeBerg
  • 推荐

低於預期吧,屬實被這8.8的高分嚇到了,我覺得整體三⭐半的程度,離精彩還差一口氣,整體和差不多時間的《茉莉牌局》大差不差,而且兩者的風格啊,敘事啊,也很相似,甚至勞模姐的表演都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兩者的分數也比較接近,而那部電影的故事甚至還更吸引我一點。其實女主這種不就是典型的福爾摩斯人格,所有事情都想在其他人之前,做事滴水不漏,不考慮情感元素,最後的大反轉就也就不過如此的感覺,不算是什麼高招,有點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意思。可能因為全片實在沒有什麼對抗,都是單方面輸出吧,完全是靠個人撐起一部電影,另一派那邊缺少核心人物,所以如果你沒被斯隆女士打動,那也就不會被這部電影打動。其實我覺得這就是挺普通的一部電影,跟同類型的電影比並沒有高明多少。

28分钟前
  • Krizz觀影實錄
  • 还行

唯一一部观影完毕连槽都懒得吐的电影

32分钟前
  • 小叶子
  • 很差

最催眠的就是政治了

36分钟前
  • Seuysiro
  • 较差

1女主头脑颜值都好2小强万岁

37分钟前
  • 的确良少
  • 较差

又一部奥斯卡遗珠,题材上太过激进,最后十分钟又太过于政治童话,一下子掉了逼格,但是表演是顶尖的,整部片紧张得喘不过气,仿佛感觉像连着看了一整季「Suits」或是「The Newsroom」(事实上还有几个新闻编辑室的卡司的重要角色,简直分分钟穿越),稍微改动即可媲美去年的「Spotlight」。

42分钟前
  • Ecane
  • 推荐

厉害了!

47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An Aaron Sorkin wannabe TV movie(甚至还直接从Newsroom里拉了俩演员来)。结尾反转实在是太傻,一星给劳模姐,一星给Max Richter的配乐

50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较差

不像电影像美剧

52分钟前
  • 斑马
  • 较差

加长高配版《丑闻》。高频的台词、鲜明的配角嘴脸外加《傲骨贤妻》、《新闻编辑室》各位熟脸串场,让我内心一直在呐喊为什么这个不能是一个常规剧集!短短两小时爱上了这个更为冷漠、花钱买伴、没事爱去烧腊店的Sloane,越来越情绪化的Pope绝对不是她的对手呀。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了两个小时写真和白左高潮,

56分钟前
  • 0919
  • 较差

这种电影最大的作用:解气。结尾非常被爽到

60分钟前
  • Fimomo
  • 还行

真正的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1小时前
  • 这次一定
  • 力荐

81/100 这部在我心中可以和“二十世纪女人”并列为16奥系两大遗珠。“斯隆女士”情节节奏快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抛出一条条讯息,在调度上和精彩的群戏貌合神合。Jessica Chastain的表演难度和完成度都是超一流的,电影整体有点像“焦点”,但是更戏剧化,政治态度更明晰。

1小时前
  • SELVE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