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秘事》第六季最后一集,是象征主义的一集。
剧中对于“基督再临”的隐喻指向,非常清晰明白。
整个故事情节是简单的,从片头神秘男子闯入9号住宅开始,直到本集结束,平凡的英国家庭杀死闯入者,将这再临的“神迹”人格化日常化。
剧中另一条主线是著名的BBC Proms“逍遥音乐会”,这一伦敦最古老最平民的音乐盛事,毫无疑问既指向符号化的“英”本位意识,也指向暴民化的普通民众,所谓神的信徒们。
同时,这一集也是古典音乐梗密集的一集,豆瓣已经有人专门从音乐的角度对此进行过解析。
那么,这里就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本集这一家人的符号化角色以及场景。
网上有一张全片并没有出现的全家福,意味深长。
这是普通又不普通的英国一家人,老父亲,两姐妹及各自的丈夫,还有一个第三代。
没有出现在这张全家福里的,是他们家的狗Boris,以及被他们解决的“闯入者”Yusuf。
胖册二人分坐沙发左右两侧扶手。
照片的最右边,是二册饰演的Brian,妹妹Penny的丈夫。
照片之右,正是他们自己方位之“左”,所以,他们一家人,当然主要是Brian,代表了英国的“左翼”。
表面上看Brian正是左翼的标准代表。
左翼,一般是以工党为首,直到今年大选,工党才结束保守党自2010年开始的执政,重新拥有政治优势。
在这一集拍摄的2020年,还是保守党的天下,那年最重要的疫情封控之外,英国正式“脱欧”,就是保守党一心追求的结果。
在这一集中,Brian和姐姐Dawn最核心的冲突,也正来自于此。
Brian日常毒舌的吹毛求疵着Dawn在唱词中的错误,Dawn受够了他的爹味教诲,直指他的痛处,说“我们得到了土地,你们输了”。
她专门提到“52%”,这正是2016年英国全国“脱欧”公投的最终计票结果,支持脱欧选民占总投票数52%,因此将英国坚决的推上了脱离欧盟的轨道。
为什么“脱欧”会成为左右翼的重大分别呢?
这当然由于左右翼的立场差别决定。
左翼往往代表着激进,平等,由此带来的福利国家目标将政府的市场干预能力提升,也意味着左翼更注重国际合作,使用和平的外交手段来解决国际冲突。
这当然的指向“入欧”,就像Brian反驳Dawn的话,“那些人投票脱欧,自作孽不可活”,原文是slugs voted for more salt,意思是那些蛞蝓投票加盐,这就是自寻死路(在蛞蝓身上撒盐,会导致其脱水死亡)。
当然“脱欧”真的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吗?
政治其实是一个左右逢源的骑墙派,毁灭性后果其实并没有(没真的脱水),只是适时的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转移民众视线,比如扎紧了移民的篱笆;而到了4年之后,“左”不是又重新站上舞台了吗?
不知道这样的政治“扭曲”,会给具体的人们带来什么变化,也许时间足够长之后,会有别的艺术作品来关注一下这样的大浪潮中的小人物的故事。
左翼还不仅仅是站在“脱欧”的反面。
左翼还代表着开放包容,更倾向于支持社会进步,支持性别平等、LGBT平权这些更先进的理念。
所以Brian真正偏左的原因,也许正是来自他的“深柜”。
他老婆Penny已经怨妇三年了,反复强调着这一点。
包括她在Dawn提到汤姆·克鲁斯的电影时,说之前觉得Brian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嗯,这硬套的话,二册怎么也不像啊),但“现在我想他只是希望被汤姆·克鲁斯上”。
她对闯入者Yusuf上下其手,甚至贴上去自己律动的时候,向他抱怨她丈夫不肯“动”她,他们三年没做过。
Brian的官方理由是他对国家的现状感到抑郁,但他却会在书房看《鲁保罗变装皇后秀》通宵。
Penny当然是对的,毕竟Brian自己后来也对Yusuf上下其手,以接触威胁搜身为由,用他来解除自己的饥渴。
不得不说,二册其实真的很适合演一个“深柜”,莫名就有这种深闺怨“夫”的气质。
但这个左翼真的“左”吗?
Brian对古典音乐莫名的执着,非要时不时指出别人的认识错误,或者是唱错的词,或者是理解的偏差,都指向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包容。
并且也和左翼倾向于改革创新不同,他对当前新时代的音乐技术嗤之以鼻,表示自己还是喜欢黑胶唱片,因为音乐是模拟的,需要一定的频率范围,把它压缩到一个小盒里(电子存储音乐),就会损失很多。
他虽然站“入欧”,但这只是非常虚伪的立场。
面对“德国妞”Dawn,他只想着就此可以把她赶出老爹Ralph的家,自己一家才是根正苗红的继承者。
而最终,他也对那个“闯入者”狠下毒手,进一步捅刀子,让他死得不能再死。
这就是不是政客,胜似政客,永远只有利益,没有底线。
照片右边家庭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妹妹Penny,她指向更加质朴平凡的那一类英国人。
和丈夫Brian不同,她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治倾向,在她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还是丧失了夫妻生活这件事。
这件事让她无比饥渴,所以会看到“闯入者”Yusuf,只想着他美丽的皮肤,只想着这是跟踪她想要骚扰她,她也想要被骚扰的那个对象。
是她邀请Yusuf进入他们家,这种邀请象征着将信仰引入这个充满着分裂与争执的普通家庭;也是她“三次不认主”,每次她都拒绝承认认识这个外来者,以保护自己的小秘密。
虽然“三次不认主”的是圣彼得,但网友将她指向抹大拉的玛丽亚,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她一开始纠缠Yusuf寻求自我性满足的那种外放的饥渴;也是她是全场唯一认主的那一个,跪在Yusuf的面前请求原谅;并且本集最后,也是她见证了Yusuf的死而复活,最终投入“主”的怀抱。
这是一个被自己七情六欲所控制的普通民众的典型,但她心中怀着对信仰的真挚信念。
不好说这种信念到底是好是坏,毕竟因此她显得有那么一点左右犹疑,没有坚定的立场。
虽然相信,但会被牵连时也会“不认”;虽然相信,但全家利益被侵害时,也会挽起袖子齐心协力善后。
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立场吧,生活再不如意,也还是要继续,丈夫虽然腐烂,但也不能抛弃。
但她底色也许还留着一点善良,所以也只有她能最后见证“主”的复活,只是不知道拥有这样的信徒,“主”的再临有意义吗?
右边家庭最后还有一个新一代的象征,Penny和Brian的儿子Oliver。
这个学“音乐技术”而不是“音乐”的小年轻,第一次参加家庭传统的“终场之夜盛会”,除了漠不关心的戴着耳机看手机,几乎没有什么参与感。
姨夫姨母时不时想要将他拉进谈话中,但往往无果。
这就是年轻一代,他们也许对过去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兴趣,就像他爸爸Brian说,他只能“和我一样忍受痛苦到底吧”,他也只能像他爸一样,靠酒来持续忍受。
当然这酒是“水瓶”里突然出现的酒,这也指向Yusuf的神迹之一。
Oliver在醉倒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发现Yusuf的另一神迹,手上流血的“圣痕”。
哈,《九号秘事》第六季的《西蒙说》太可了。
虽然每一句台词都和《权力的游戏》毫无半点关系,但很多台词都勾起了我这个权游迷最痛的回忆。
资深粉丝怒怼编剧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当时权游迷内心的真实写照。
你品品这几句:第七季的大结局毁了整部剧。
第四季之后,剧本就开始翻车。
第七季的结局太糟了,不获奖也没什么意外的,但是观众喝倒彩就不对了。
经纪人对编剧说:我当时没敢告诉你,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最初的那个剧本,演员讨厌,主创讨厌,连送盒饭的都讨厌,他们之中一半都还是文盲。
(这让我想起了权游第七季后放出的演员围读剧本花絮,当得知结局时,几乎所有人都吃惊又难过)编剧自己这样解释:我们为这部剧的大结局准备了很久,想写一个既体现这部剧的气质,但同时又出乎意料的结局。
(恰好对应了权游第七季为了让观众猜不到,而强行反转的烂尾结局,生生把权力的游戏变成了权力的猴戏)这部剧也生动刻画了粉丝群体的养成心态,二册扮演的西蒙人设是:一个《第九圈》的忠实剧迷和狂热粉丝,甚至自己经营着一个《第九圈》的播客,上面聚集了大量的同爱好粉丝。
西蒙和另一个《第九圈》的狂热粉丝加文,同样不满意第七季的大结局,加文根据前六季的人物和内容,以及粉丝的喜好,自己动手写了一个结局,在粉圈内广受好评。
但西蒙作为一个关注和追踪了编剧多年的大粉,很清楚知道粉丝用心血写的剧本,即使再受欢迎,质量再高,也照样会被胖胖扮演的金牌编剧不屑一顾的扔在地上,因为高高在上的人,身边已经没人会说真话给他听。
于是两人精心密谋了一个计划,主要策划人是西蒙,选择在颁奖礼的当天晚上,在编剧必定会去的酒吧之外等着他,预设好的圈套就是为了拿到编剧把柄,然后逼他就范,采用粉丝写的同人文大结局。
具体的不剧透过多,但是一想到有一天剧粉能拿着自己写的同人文摔到正主编剧面前精准吐槽,哈哈哈,那场面,画面太美我都从来不敢想。
追剧多年被编剧虐过多次的你们,想想爽不爽?!
当西蒙看到自己心爱的剧得到的一系列奖杯时,他问:“这是我们在第三季得到的奖杯吗?
”编剧懵了 “我们?
” 心想,这奖杯跟你有毛关系?
西蒙说 “噢,是粉丝们投票才得到的奖啊。
内心OS:没有粉丝哪有你的今天?
你能从第一季一直拍到第七季?
加文对编剧吐槽说:“是我们买了碟片和所有的周边,我们还去了展会,我们彼此是忠诚的朋友 。
如果你连这种感情都体会不到,那么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就差直说,你的今天是我们氪金搞出来的,我们才是你的金主。
粉丝的养成心态真是刻画得丝丝入扣。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书粉、剧粉,还是爱豆粉,CP粉,粉丝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意见通过和其他粉丝的交流得以被塑造和巩固。
粉丝之间会有一种抱团取暖,相互感动,生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的崇高感。
粉丝的幸福感体现在:做自己喜爱之事的愉悦感、打破传统规则的犯禁感、逃避现实的舒适感、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而同时,粉丝的参与感也在不断加强。
所以现在国内的大热IP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结局是要根据粉丝的喜爱来拍的。
到底大结局是要he 还是be,取决于粉丝。
如果粉丝被剧情虐得死去活来,表示无法接受太虐的结尾,我们看到《山河令》就真的还拍了he的结局,在看似be的结局之外,还有一个he的番外。
但这个番外却是要粉丝花钱才能看的。
这操作要是换到以前,那绝对是臭不要脸、无下限、被声讨的行径,但《山河令》的粉丝们却是一种我是韭菜我有钱,快来割的喜悦感。
甚至这花钱的番外,因为是he的结局,被无数人认为是心中的白月光,粉丝喜极而泣。
这届粉丝的参与度、鉴赏力甚至购买力都是相当强的。
但是像西蒙这样偏执、甚至是有些变态的粉丝也相当可怕,他们跟踪、窥视自己喜爱的明星,知道他们的口味、喜好和爱去的地点,比如西蒙精确的知道编剧喜爱喝黑咖啡,只放两颗糖,不加奶,同时一定要配上切好的橙子。
比如很多私生饭在明星的车上安装定位器,半夜敲门等很多疯狂的举动也相当吓人。
如果不受约束和限制的话,名人和明星们的个人生活和隐私也会不胜其烦。
回到这集《西蒙说》的剧情,一如既往的九号悬疑、惊悚的风格,实力相当强。
在有限的29分钟里,四个出场人物,四次反转,两次假死,两次真死;台词仍然没有一句是废话,看似不经意的调侃,其实都大有深意,暗暗应合后面的剧情。
这个奖杯好重,很适合砸人头。
第二季里杀掉的人头都被你藏到房间里了吗?
而最后一句台词,又是满满的讽刺。
只能说,既是编剧也是剧迷的二册和胖胖太懂剧迷粉丝的心理了,编剧与粉丝间微秒的关系,真是大写的服。
国内编剧应该看更多读更多,才知道天花板根本没有那么低!
心中最爱的顺序→第三集>第四集>第一集>第二集>第六集>第五集。
第三集→谁能想到乾坤大挪移,剧情两次反转,本来以为是唇语抓女友出轨,到后面直接利诱不成,开始培养感情,电吹风神道具,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转移到个人矛盾上,政府发言人回眸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栽赃这件事,又被诠释出新的高度。
第四集导演让大家一直误以为是父母的问题,到后面以为是女儿性别倒错,最后娃娃的白骨手让人汗毛直立。
第一集其实是综合了英国的话剧还有欧洲的一种表演形式,每个角色都有影子可循,黄色废料不断。
意想不到女儿是跟老医生在一块,阴差阳错拿到钻石的二胖,没想到真有一个echo,戏剧感十足。
第二集男配的三次死亡,第一次让作者害怕,让粉头一步步成功。
第二次配合演戏,想获得角色,第三次真死亡。
层层递进,我觉得这集也十分出彩,猜不到结尾是作者坐享其成。
第五集恶魔契约一般。
第六集处处埋耶稣的伏笔。
陌生人,难民,流浪汉?
角色的态度,排外,翻脸不认人可见英国脱欧的态度,国重要?
还是发展重要。
因为陌生人的乱入和死亡,可谓是真的“拒绝了三次主”。
唏嘘,最后一集普通但是胜在有宗教隐喻。
先上图。
这是开头的一段剧情。
其实中文翻译反而误导了观众。
英文原意可以理解为:这里有一个回声,为啥我的回声会比我先到这里?
简单来说,这个人在进来后第一时间就看到了echo,echo这时就在帘子后面了。
但是我们并不能理解,这个echo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般这种两个一样的人,无非就是互换身份,可剧中似乎又没有相关情节显示两人调换过。
我看了好几遍,一开始以为是开枪那里,echo先开的枪。
后来发现不是,是马里奥老爸枪走火了,先打死队长,队长打马里奥,马里奥开的那枪打中了灯。
再后来又有个思路,马里奥老爸枪走火,会不会是echo操作的?
目前还无法验证。
阿洛也是看过剧本的人,是否已经提前预知了最后的枪战并让自己受伤逃过一劫,这么一想有点细思恐极。
如果只是单纯不讲道理的彩蛋,其实我是有点失望的,这个设计本应有更巧妙的剧情。
抛砖引玉,大家谈谈看法。
有新的发现我再更新。
即兴喜剧与偷盗片的混搭。
批判的同时,也在为流水线影视添砖加瓦,这确实就是普罗大众喜欢看的,因为不用动脑子真的很快乐。
谐音梗占领大英帝国。
是粉丝让作品伟大,还是主创的意志决定作品呢?
主角一边在演戏,一边又似乎在与现实中的粉丝交流,割裂的同时又感到荒谬的既视感,非常有趣。
此外最后的二连反转也是颇有魅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猜不到的反转秀!
从抓妻子出轨的丈夫——>跟踪狂——>陷入爱情的傻瓜——>被陷害成刺杀政府反对派的杀手。
原本以为唇语专家只是个为爱痴狂的跟踪狂,没想到她在下一盘大棋。
就是酒店经理比较道具化,作用似乎就是为了推动剧情。
出演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却误打误撞的摸到了陈年悬案答案的边。
但自己就是个nobody,真相居然因为身份而被忽视,现实而又荒谬。
一共有两条故事线,一是误打误撞碰巧发现案件可能的凶手,二是候场拍戏以及男一号的抢戏表演。
护工照顾一个选择姑息治疗,疾病缠身的大律师。
没想到这个律师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与魔鬼做了交易。
而如今,就是魔鬼来收取报酬的时候。
故事并不新鲜,相同的题材被演绎了太多次,这次也不例外,即使有反转,也没有跳出前人设下的藩篱。
耶稣重新降临英国,也只会被当成非法移民关进监狱,不得不说我真是太喜欢这个Punchline了。
喜闻乐见的以小喻大,小小的一个家庭,在一个剖面上展现了英国人的众生相,把社会的割裂感很好的表现出来,脱欧派与留欧派、英格兰与不列颠,弹丸之地净是裂痕。
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是现象,如果能更深层的探讨其原因就更好了。
(信仰铁锤与镰刀吧!
)
《9号秘事》第六季第三集如果没有最后3分钟的反转,大约会是一个特别普通的滥俗故事,就算加上这个反转,其实也救不了剧情的平庸。
可以理解,毕竟前两集高潮过后,胖册也需要稍事休息一下。
本集名字Lip Service也很平实,用最直白的翻译“唇语服务”可能比这个译制组的“口不对心”更含蓄更有悬念感。
但是,虽然故事并不精彩,剧情仍然还是有标准的三重反转的。
开始当然是最平凡的叙事。
故事始于中年失意男子Felix Huges(胖胖饰演)进入一个看上去陈旧昏暗的酒店房间里,他拿出微型望远镜看着街对面9号套房,然后坐到床上抱着枕头大声痛哭,几乎马上就展现出了一个想要抓奸的颓废丈夫形象。
他非常专业的请了一位“唇语专家”Iris,来帮他监视妻子Brenda与她现任老板Novak的这场会面。
Iris打扮过时,看上去像是单身已久的中年女子,但她很擅长她的工作,掏出专业望远镜坐在窗边帮他完成窥视。
她还贴心的叮嘱Felix记录她读唇语的内容,这些内容暗示着那两人之间,仿佛有一些过于亲密的关系,比如:关窗帘,吮吸,搭肩等等。
然后是第一重反转。
监视过程中,Brenda要给一个什么“Max”打电话,结果打到了Felix这里,原来正确唇语应该读作“my ex”。
电话这头的Felix和房间里同声传译的Iris对着话,正好揭破了第一层真相。
原来Brenda和Felix两人八个月前就已经分开,这次并不是抓出轨,只是Felix不甘心接受感情的破裂,单方面对Brenda的跟踪和骚扰,甚至Brenda为此还申请了限制令。
已经被揭破了这丑陋的现实,Felix于是向Iris坦诚脆弱,他总认为是Novak介入的原因,如果没有第三者,他还有机会。
虽然憔悴心碎,但并不妨碍Felix迅速感知到Iris散发出的好感,两人开始互诉衷肠,差一点就吻上了。
是时候来第二重反转了。
之前已经数次打扰过的酒店经理Muller(二册饰演)再次敲门,打断两人的好事。
Muller这次被Felix强硬赶走之后,Iris又一次躲在洗手间里,给Felix留下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她的秘密。
她的手机非常适时的响起收讯声,让Felix把目光投向了她的小手包。
手机上是来自Dad Chat的消息提醒,正是这个哀怨男人网站上的人推荐Felix去找她公司的。
这怎么能不让这个多疑的男人继续探寻,果然在包里还有一个明晃晃写着他姓名缩写F. H.的U盘,U盘里是对他的监控视频。
Felix还想起另一个疑点,Iris在他并没有提过时,就已经知道酒店经理的名字。
两人对质,Iris不得不承认,之前是Novak的团队雇她来评估秘书前任的威胁程度。
但她对他产生了同情和好感,所以才接触他,想在现实生活里见到他,帮助他忘记Brenda。
不得不说,这时Iris已经展现出高超的玩弄人心的技巧,以退为进,假意离开。
于是Felix叫住了她,两人激情的扑到床上,结果这是一张用两张小床拼成的大床,两人陷入床缝之中。
Iris趁机故意打翻床头的水杯,顺理成章要求Felix拉开窗帘,并找出吹风机吹干水渍。
正在此时,窗外枪响,最后一重反转来了。
对面Novak中枪,消防演习的警报响起,Iris把吹风机抛给窗前探头张望并大呼Brenda名字为她担心的Felix。
Iris一声令下,再次枪响,Felix额头中枪倒下。
然后,Iris打开房间里与相邻房间联通的门,手拿手枪的真杀手进来,把枪换到Felix手中,留下弹壳,两人娴熟的抹除房间里的痕迹,布下准备好的线索,从隔壁房间离开,只留下用万能钥匙打开门的Muller惊呆在原地。
最后新闻中揭露Novak作为反对当前政府的杰出竞选人,正准备宣布一个将会给英国政府造成巨大冲击的重磅消息,结果被新闻秘书Brenda心怀妒嫉的前任,打死在伦敦市中心。
这个前任Felix也随后被武装警察打死。
电视上,一个看上去应该是英国政府现任领袖(首相?
)的人在发言,他的身后闪现出安保人员冷冽的脸,正是专业的Iris。
领袖笑容掩饰不住的声明,“任何将本政府与Novak之死联系起来的阴谋论,都荒谬至极”。
关于Novak的身份,前面当然埋好伏笔,按照Felix的描述,律师,政治鼓动者,人权活动家,什么都要掺一脚的空想家。
Iris也补充过他最近高调参选,因为收到过死亡威胁而增强了安保。
甚至Felix还提到过Brenda近期行程高度机密,越来越遮遮掩掩,这次出现随身也有两个穿黑西装的安保人员陪同。
他们在监视中还发现Novak对Brenda提及,某件事已经酝酿了三年,人们一定会震惊不已,正和那个会给英国政府造成巨大冲击的重磅消息契合,这肯定就是Novak被这么精密的计划抹除的原因。
网友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官员贪污贿赂类的消息,为什么我直接想到《黑镜》第一集的首相和猪?
按照他们暗杀计划的周密与凉薄,贪污贿赂绝对小看这个重磅消息了呀。
而Iris的最终反转当然也草蛇灰线,处处都是暗示。
她从一进酒店房间就开始引导Felix,开一个特种“服务”的玩笑,让Felix把她与“性”联系起来;在解释唇语服务,撰写报告方面,显得十分专业;包括提到玻璃上的反光,这是特勤利用瞄准器玻璃上的反光找狙击者的套路。
她操纵人心的手腕,通过之后顺着话头委婉的夸赞Felix,故意附和他表示关心,用一种假装坚强掩饰孤独的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和最后在政府领袖身后的果断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然Felix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替罪羔羊,房间也肯定是被专门选择并布置的。
那些细节:枕头下可疑的餐巾纸配上床头缝隙里的色情杂志《饥渴的新娘》,正是为了配合Iris对Felix的勾引;两个相邻房间有联通的门,让真杀手射出的子弹不易分辨来处,事后也方便布置现场和撤离;两张拼起来的床,适时的打断好事,进行暗杀操作。
甚至不灵光的洗手间开关,也很可能是一种操纵,让Felix显得可疑;还有床头柜里的吹风,分明是提前放在那里的小道具。
本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疑点,网友们最多只是对二册饰演的酒店经理是不是内应有争议,毕竟会很讨人厌的进入挂着“请勿打扰”牌子的房间,看上去这个经理有点多管闲事,而且他前三次出场的时间都很巧妙,起到了一种间隔效果,仿佛在和Iris打配合。
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不知情被利用的酒店经理,更有戏剧效果。
他每次出现应该都是隔壁房间的“先生”非常用力的投诉引发,甚至他通知Felix的消防演习也很有可能是被事先安排好的。
他还贡献了本集的黄铜兔子,这次真不好找,在他假意检查的沐浴液瓶子的图标里。
第六季第四集其实也有点平平无奇,毕竟揭秘犯罪故事的千百种方式可能都已经被拍出来过了,很难有新意,所以哪怕最后有反转,也属于没能出人意料的反转。
本集故事开始于一个看上去就有点潦倒的小演员James(二册饰演)来到一个拍摄现场,他被演员助理Jo发配到一个剧组临时征用的拖车,9号演员休息室去等待他的戏份开拍。
这个Jo明显非常忽视这个小演员,毕竟他不过是另一个龙套演员。
Jo对他说的话永远充耳不闻,他反复提到要去跟服装组沟通,全集一共讲了四次,但一次也没有得到回应,到最后也不知道他的服化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只有一次稍微提到了手表。
Jo其实也并不知道他要拍的是什么角色,只是在应付。
James本想要默默准备,但不得不在这个拖车里度过一段非常尴尬的时光,来应付这个看上去有点潦草的英国底层家族。
一开始一个穿浴袍的肥大女子Bev出现,她和James的对谈从声称自己在庆祝生日(a birthday)开始,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心智处于一种不太正常的幼稚状态。
这在Bev的母亲Oona出现后得到解答,Oona声称她有精神疾病,常常撒谎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
但其实Oona本身也挺招人烦的,时不时要和James聊两句,让他不能集中注意力。
在Oona讲话时,Bev往往定定的一脸严肃的注视着James,让他更加不安与烦躁。
这种尴尬在Jo再次来到,不让他回基地而必须继续等待时更加蔓延,James不得不当着两人的面流露出抱怨环境的样子,而在Jo确认时又不好意思的客气否认。
这里正面点题,hurry up and wait,这可能就是龙套演员的命运,被催促着,但实际上被催促着的是继续等待。
为了逃避Bev和Oona的双重尴尬注视,James想躲进洗手间安静一会儿,但这家里的父亲Stan(胖胖饰演)回来了。
他急不可耐的要使用厕所,把James赶了出去。
Stan看上去是一个粗人,脾气暴躁,不拘形迹,但后面的对话表明,他也不是全无心计。
他对一切事情都非常不满,蔑称警察为pig(猪猡),看了眼James的所谓“当日剧本”,对他龙套演员的戏份冷嘲热讽。
实际上James拍摄的是一个小成本真是案件改变剧集,他要扮演的是一个能和主角Adrian有三句台词对话的警察。
这个案件是一个就在拖车所在地区发生的婴儿Ryan失踪案,根据全集中前后提到的线索,大约案情是二十多年前,Ryan的母亲把婴儿留在报刊亭外,自己去买烟,之后婴儿被抱走,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Bev一家和James互相试探,到底有没有人知道真相是什么。
Bev号称自己知道真相,婴儿被狗叼走,被Stan抢白,那是澳洲那个案件,这里哪来的澳洲野狗(Dingo)。
这个案件来自澳洲的阿扎莉亚案,没药花园曾经写过详细案情,附上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c9Gkno9xStWgzeWjTOvk1QJames提到编剧Jeff Pope认为是孩子叔叔干的,因为婴儿失踪案件其实在欧美非常多,也不知道胖册是受到哪一个具体案件的影响,也许可以跟最知名的美国纽约儿童伊坦失踪案(也附上网上的详细案件介绍如下)有一定的关联,这个案件警方失踪认为失踪儿童去了很远的地方,而忽视了近处的搜索,跟本集故事有某名的相似感。
https://mp.weixin.qq.com/s/k_bfltpn_sz66aEtNJxnvg另外,英国剧集确实很爱在原址拍摄未解疑案,比如关于开膛手杰克的诸多剧集,其中胖胖参演过《白教堂血案》。
聊了一阵后,对谈仿佛勾起了Bev父母的某种警觉,Stan让Bev去穿衣服。
这时,Jo带着剧集主角Adrian也来到休息室。
这一段主要在展示龙套演员和过气名演员的一些微妙的对比。
Adrian是个“角儿”,演过《空王冠》里的“金雀花”,也就是美男子安茹,若弗鲁瓦五世,亨利二世的父亲;也正在演《重任在肩》里的警察Hastings。
此处Adrian属于真人出演,英国演员的自嘲本领,永远超前。
Jo对Adrian就比较客气,对没能把他的推车开来片场,让他屈尊又小又脏的演员休息室感到抱歉,她也熟悉Adrian的蓝色杯子。
但这个“角儿”明显也有些过气,虽然他嘲笑James拍了很多小成本剧,很有经验,但他这不是也来拍这类剧集了吗。
并且他对James说的,这次他又拍了一个警察(another policeman)非常敏感,坚称两种演法毫无相似之处,两人连发型都不同,Hastings头发向左梳,这个剧里的Giles是大背头。
这种敏感只能凸显他的不自信,Adrian将细节饰演非常到位。
可能因为这样的敏感,他开始致力于抢龙套演员James的戏份,James觉得自己这三句台词对剧情非常重要,Adrian也这么觉得,那必须抢走,自己出风头才最重要。
Adrian离开去抢戏的间隙,Jo又来通知James,他的第42场戏马上就要到了,并且今天是婴儿Ryan的生日,应Adrian的请求,大家要为Ryan默哀一分钟。
前后对戏加上今日离奇遭遇串了起来,一下子提醒了James。
他又走进洗手间,看到Stan穿红色运动服的照片(这正是他“重要”的台词里提到的,目击者看到抱走Ryan的人的穿着),镜架上的脱毛膏,回忆起母亲说的她是一个假小子。
他自觉发现了这家人的可怕秘密。
默哀结束,James要跟Jo说这件事,但一如既往,戴着耳麦一直通话的Jo当然再次没有听见他在说什么。
James只能自己去找真相,他走进Bev的房间,在“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中,Bev正在过家家,喝生日茶(a birthday tea)。
James试图问她要婴儿时期的照片,她表示很少,只有一本相簿,但父亲不喜欢她拿出来。
James看到绣着Ryan名字的恐龙婴儿毯(这也是重要台词里的重要信息,Ryan被抱走时正裹着这个奶奶织的毯子),正放在过家家的道具下面。
他确定自己发现了最佳证据。
Bev的父母出现,双方开始对质。
James认为他们不是失去一个孩子就是不育,所以抱走了Ryan,当作Bev养大。
Bev一直离群索居,被婴儿化,只能和洋娃娃过家家。
母亲的解释都被James当作诡辩:她从小就喜欢收集洋娃娃;脱毛膏是因为家族女孩子体毛重;讲的关于搬走的谎言,是因为Stan一边工作一边领社保救济;Ryan失踪的时候,Bev已经十岁了。
James认为的致胜一击,婴儿毯被正好赶来的Jo说成是道具,昨天被演员落在这里了。
Jo催促James上场,他不得不使出最后最后一招,掀开了Bev的浴袍,想要用事实证明她是个男孩。
结果当然不是,她就是个胖胖的女孩,于是,James被Stan痛揍一拳。
Adrian适时再次出现,这次甚至夺走James的最后一句台词,让他连“是的”都不用再说,只需点头。
本集结束于Bev一家坐在一起看拍好的剧集,剧中James被夺走所有台词,并且青了一只眼睛。
此时,母亲总结,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Bev同意,漏出天真无邪的笑容,镜头转向她怀里的洋娃娃,之前没有漏出过的左手,是一截骷髅。
网评中大家对Bev才是抱走Ryan的真凶没有什么疑议,毕竟有太多的前期暗示。
洋娃娃一直左手被袖子覆盖没有漏出来,她从一开始提到的就是庆祝一个生日(a birthday),她也一直说自己知道真相。
关于那个被目击的抱着Ryan的穿红色运动服的男人,有人推测是Bev穿着父亲的衣服,也有人推测确实是Stan有参与案件,因为这个目击其实没有时间节点,所以都不无可能。
大家只对父母是不是参与或者知道Bev的行为有不同意见,我个人的倾向认为父母都知道,只是参与的时间和程度不同。
母亲Oona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对于案件的熟悉,并且心智并不成熟的Bev想要单独掩盖这件事的可能并不大,她一定参与过善后:包括从这个拖车公园搬走一段时间,并且非常坚定的把责任推给Ryan的母亲照顾不好他。
这个母亲虽然时时对女儿呛声,但实际上应该非常袒护Bev。
而父亲也很难说不知情,但他还没有达到母亲的那种娴熟程度,比如在James问到他们当时是不是住在这里时,他下意识回答的是,“是的”。
但如果他不知情,也没必要附和Oona改口为“不是”。
毕竟Oona对撒谎的解释是为了骗社会救济,而Stan本人对他的底层生活是愤怒的,他也无意在这个龙套演员面前去掩饰这一点。
本集的反转其实没有多么的精妙,但挺有趣的是,里面那首听上去像《小星星》的英国童谣原来是《黑色小绵羊》,罪案故事永远毁童谣系列。
在Bev唱歌这段后,出现了本集的黄铜兔子,正在她的一排看上去略显诡异的洋娃娃收藏架上。
6月4日更:imdb四集分数和打分人数
正文:————————1、看完了第三集心情很激动,虽然感觉相比前两集略“弱”一点——“弱”只是针对S6E3前25分钟的情节和戏剧性,没有争得你死我活的惊天大劫案,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控制狂粉丝——但两位主创依旧保持超强创作水平,这集也是非常非常经典的“9号秘事”型反转!
一开始以为是简单的情感主题,心碎老男人坚信女友出轨试图捉奸,但随着剧情深入,雇人跟踪前女友变成自己被跟踪,接着又短暂地来了一段爱情戏码,最后几分钟无台词戏份上演惊悚大反转,可怜的男主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枚棋子。
短短30分钟之内尝试不同的叙事风格、主题类型,加上意想不到的结局,足够过瘾,看完鼓掌就完事啦推荐感兴趣的朋友看两位主创的南岸秀采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64y1u7t2/?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5
目的达到啦 哈哈2、本集在IMDB上是第六季评分最高的一集,但是目前(5月27日)也只有170位观众打分,估计后面会降一点。
(5月29日 降到8.6分了,依然是本季最高分)
3、简单拉片开始——神奇的画面布局:左侧是镜子的倒影,右侧是真实发生的。
这里steve其实是从窗边走到床边坐下,但画面里有一个神奇的穿越,人物在右半侧画面从左向右运动,左半侧画面立刻接从右向左运动。
角度很神奇,这里主角Felix Hughes是坐在靠窗的一侧,但借用镜子我们只看到他的背影。
很喜欢这个镜头,左边是镜子里的画面,窗边这个是衣帽间的门换个类似角度就能看到房间的布局其实是这样:
电视、衣帽间、窗户恰好利用门边的镜子在开头的画面做了一个分割,太妙了!
房间门、镜子、卫生间、电视
这个镜头应该是站在窗户前拍的*经友邻提醒,《血观音》也使用过类似的镜头,我找了下还真是,在裁缝店里:
这里惠英红实际和这位县长夫人是对视,根据头发可以判断刘夫人是在镜子里,也就是画面左侧是反转影像,中间木头恰好做一个分界,右边是真实镜头里的样子。
刘夫人走出画面,从左向右
但实际上是从右向左走,画面左侧因为是镜子,动作是反转的*【插播配乐】这集也是 Christian Henson 作的曲,他也一直为《9号秘事》系列担任配乐作曲。
自己有个人主页 CHRISTIAN HENSON (christianhensonmusic.com) 4、色情杂志Horny Brides饥渴新娘+埋梗这里也是笑点之一啦,刚刚还把枕头贴脸上,其实相当于和不明卫生纸有间接的亲密接触。
也印证了酒店经理所说的,这里经常被用来开钟点房、招妓等等。
"shower lust" "just how dirty can a phone call get"
用铅笔把卫生纸夹走
后来记笔记的时候,习惯性舔了一下笔尖,舔完才想起来笔尖之间接触过卫生纸 哈哈哈
5、房间号612 6+1+2=9 ;后面消防演习的时间3:15 也是相加得9
Reece饰演一个德国口音浓重的神烦酒店经理Eric Müller,这个角色纯属增添笑点火警演习也意味着后面的栽赃有机可乘,时间一到,警铃一响,正好掩盖枪声,趁乱完成栽赃。
6、 原味莲花焦糖饼干 lotus-caramelised-biscuits 长这样:
7、谐音梗abreast-a breast
这里词义可以理解成up to date
breast/breasts也有胸脯、胸部的意思,呼应杂志封面的性感女性。
(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是酒店经理说这句的时候确实意味深长。。
8、房间构造:这里左侧的门其实是连着另一个房间了,这种两个房间相连的房间应该是叫 Adjoining Hotel Rooms,一般适用于家庭成员比较多的旅客,还挺常见的。
9、男主Felix Hughes身份背景:普普通通的数据录入经理;和女友Brenda在一起六年,儿子Dylan三岁;一年半以前,也就是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前女友打算重回职场,进入一家公关公司,不久被猎头挖到现在的职位,成为 “律师、政治煽动者、人权运动者”Dmitri的新闻发言人(press secretary),常常出差,工作保密性高。
八个月之前两人分开,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被盯上作为栽赃对象。
10、这里也可以解读成是Hughes后面中枪的一种暗示:读唇语通常不仅是依靠嘴唇,还会根据身体语言,比如眼神、肢体动作,以及现场的具体状况。
栽赃往往不需要确凿证据,只需要一点暗示,就足以让警察行动。
(后面他被目击大声呼叫名字,手持黑色手枪状物品)
《伦敦生活》里的姐姐!
Sian Clifford 姐姐长了一张聪明、精干的脸,太适合这个角色啦。
11、伏笔之①【犯罪现场的罪证之监视笔记】
其实这里字幕翻译地不太到位,感觉没有把Iris诱导、暗示的语气翻译出来“you can take notes”“you might want to take notes”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在Iris的指引下,Hughes随手拿起酒店房间里的记事便签,他将记录下Iris读唇语得来的Bren和 Dmitri的对话信息。
对于之后发现尸体的警察来说,这个遗留在犯罪现场的便条恰好成为了Hughes监控两人的铁证。
12、Dorothy Perkins牌的衣服
价格还行,也不算太贵,但是这买来送女友当生日礼物也有点太不走心,女朋友能开心吗?
13、吐槽这个字幕组,flat whites咋就是白葡萄酒了,明明是咖啡
pain au chocolat也不是巧克力蛋糕
是这种巧克力夹心的酥点,应该是类似巧克力可颂
14、两人争抢望远镜,被敲门声打断,这里剧集正好播到10分钟左右,标准的情节结构
酒店经理来送早餐菜单,太贵了吃不起,一顿早饭钱够买刚才的一件上衣了,一般大概8磅左右就能吃到全套英式早餐。
英式早餐↑
街头版就是这种饭盒↑
黑旅馆啊,胖胖赶紧走www15、开始 Eric Müller 来开灯的时候卷纸还是乱糟糟的,这里又变整齐了
开头
这时候Iris躲在门后。
贴纸上是本集的兔子彩蛋16、reader‘s wives也是色情杂志(字幕组没翻译出来
17、Iris露馅说漏嘴,她之所以知道“穆勒”的名字是因为监听了Hughes
只有前面这里提起过酒店经理的名字(疑似再次露馅)这里俩人本来在聊Iris单身的事情,她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抱歉你说什么?
”结合后面的情节,应该是戴了入耳式的通讯设备,能够听到隔壁同伙的一些指令。
Iris原本是说自己单身很开心,可能耳机里同伴提示她说点能够勾引+引诱Hughes并且让人浮想联翩的话,她才说“我还是想要最终遇见人生另一半的”。
18、谐音whole-hole 完整-空洞 hoe:俚语whore的意思,一种insult的用法
with a W:
这里胖胖接话:not as in an empty abyss
这里很明显胖胖帮iris补充说,我知道你说的不是hole,而是whole;但是Iris以为他听成hoe,因为前面她说到“我不需要另一半,我是个hoe”(不需要固定伴侣)所以解释;看胖胖没想歪就没说了。
胖胖比较单纯,就听成whole-hole,补充她的话“not as in an empty abyss”,这句台词里abyss和hole就是同义。
这里胖胖一副要哭出来的表情,应该是被她一番话感动到了19、提起安德鲁·马尔(Andrew Marr),前女友的职位是press secretary新闻发言人。
Iris就说新闻发言人擅长略施小计、卖弄姿色,操控别人以达到自己目的。
这也正是Iris正在对Hughes做的,以博取他的好感,让他放松警惕。
20、伏笔之②【罪行发生之前的证据:前一晚上前女友接到的神秘未接来电】应该也是Iris他们干的。
女方已申请限制令
限制令适用于家暴、骚扰、各种abuse、violence等等。
伏笔之③【来自凶案目击者女友Bren的口供:与Hughes通过电话,他曾经亲口承认是独自一人】也为Iris完美脱罪。
21、笑死了哈哈哈在说什么呀
happiness22、Iris等人的计划:通过DadChat接近胖胖,发帖引导他继续和前女友纠缠,水军在论坛里推荐她所在的公司,还鼓动胖胖一定要追究到底,看前女友是不是有新欢,一步一步诱导他来到这个地方。
之前Hughes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看到前女友的行程,意味着Iris这些人应该也能看到。
所以他们安排了这个时间(火警演习掩盖混乱现场)、这个地点(街对面定了包间适合枪击发生)。
23、第二次敲门被打断,恰好是2/3的地方,本集播到第20分钟左右。
立flag了:半个小时之后就“走”,真是走了。。
胖胖说“半小时我就走,到时候就安静了,等我走以后你记得给我打扫干净我喷射在房间里的各种液体”
本来是说来恶心酒店经理的,竟然成真了。
最后确实很难清理:
—————————————————5.29更新24、翻到带自己名字首字母缩写的硬盘:Felix Hughes → F.H.
25、Iris试图岔开话题,打开窗户为后面做准备。
看胖胖失望的眼神www
这里是直接低头拉袖子看手表,为了3:15的火灾演习看表,然后决定喝一杯,拖延时间,也是为了为后面做准备。
一通花言巧语、倒了两杯酒,胖胖半信半疑,Iris解释说自己是被雇来观察他,但过程之中慢慢动了感情(花言巧语屁话连篇哈哈哈,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这两杯酒一会还有重要作用一杯给胖胖,一杯自己拿着。
这时候假意要走,欲拒还应。
放在了床头柜上,其实她面前就有一个小桌子,但是放床头柜是为了后面顺利撞倒杯子,才能引出吹风机。
这个角度看得清楚,Iris面前就有一个桌子,但她偏要走到床头柜去。
放在床头的角落,方便之后的计划。
26、两人滚到床上去,又从缝隙掉下去。
(有友邻说《教父》里mike&kay也有类似情节,但我没找到
这里还挺明显的,Iris故意把水杯弄倒,水洒出来。
水洒了之后①可以让胖胖拿吹风机②可以让他走到窗边拉窗帘,因为房间光线很昏暗。
相当于在Iris的引导之下,胖胖自己打造了自己的牢笼,自己给自己挖坑和填土。
表情阴森让胖胖为了拉窗帘而走到窗边!
姐姐这个眼神可太吓人了,瘆得慌!!!
隔壁房间同伙(大概率同伙们不止隔壁房间那一位)的指令应该是:一旦胖胖在窗边出现,就立即开枪杀死律师老板。
前提是在3:15这个时间节点。
这一枪是由同伙在隔壁房间开的,枪响之后普通目击者会往子弹射出的大致方向去看,但也看不太准,估计是看不出来隔壁房间这种细微区别,这时候仅仅需要让胖胖手持证据,也就是黑色的吹风机,就足以让他在事后被普通市民指认成是凶手。
枪响之后警铃马上就响起了,外面一片混乱。
这时候警铃就响了再加上呼喊“布兰达”的名字,足以被击毙。
27、被击毙之后Iris开门让同伙进来一起收拾残局,故意把记录的便签、望远镜放在沙发上;放置空子弹壳,这个弹壳是刚刚杀死律师老板那一枪遗留的。
28、什么时候警察可以向罪犯开枪?
我印象里UK普通警察应该是不允许佩戴枪械的,但应该有一类是armed police。
世界各地标准不一样 光是美国 就因为各地法律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疑犯逃跑时警察是否能够开枪击毙或者重伤 也有争议剧里,很明显Felix是在Iris的指令下中枪身亡,应该就是一个特工杀手做的。
律师老板是个知名的反政府活动家,如今被政府成功除掉。
前面提到他花了三年时间准备一个announcement,加上他的律师身份,估计是类似/贪//污/受/贿名单之类的罪证,或者其他丑闻,总之是会威胁到英国政府的声誉等等。
29、事后采访酒店经理:心情郁闷、酗酒可以从mini bar少了的酒饮、撒在地毯上的痕迹、没喝完的酒来推测。
实际这些都是Iris精心策划的。
Lip service里的Lip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联想到 菲利普亲王 ,可能是前阵子他去世的消息一直让我记着, Prince Philip →Lip,其实也是指代政府?
不知道能不能这么理解。
不到最后一秒永远不知道故事全貌 太经典啦30、这集灵感明显是来源于 艾伦·J·帕库拉 《视差》、希区柯克《后窗》,好几个镜头都像《后窗》。
这里的扔包、镜头拉近、接吻一整套下来也很感觉似曾相识,很熟悉,但不确定是哪部影片里经典片段,应该只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更完啦期待下一集!!
《9号秘事》又出音乐剧了!
还没看完就无脑五星。
凭什么?
英国人唱歌本来就挺好听。
英国电影/电视配上大量民歌/传统音乐的,很多都是好片。
一边唱老歌(尤其是苏格兰民歌)一边行苟且之事的,全是神作,比如《柳条人》(1973)。
9号秘事的两位主创,音乐品味非常不俗,过往记录极为辉煌:白痴神曲《打气歌》,脍炙人口;《疯城记》第二季的“小丑出殡曲”,开门惊艳;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伴奏的狗血案。
就连他们比较平庸的作品,都能靠音乐拉回平均分。
比如S3E4(卡拉OK飙歌那集),本来没什么意思。
结尾他们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只大胖妞,《Titanium》飚得比原唱还要刚健!
看完S6E6的感觉:超出我一切预期。
这是《9号秘事》开播以来的两座巅峰之一,与S3E3(斯芬克斯猜字谜)交相辉映。
S6前面5集的干枯感、疲惫感至此一扫而空。
这是一部六幕大型音乐剧。
一间民居,8个演员,30分钟,怎么做到大型的?
因为30分钟里有25分钟,背景中都在播放伦敦逍遥音乐会的最终夜TV实况。
也就是说,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大乐队和所有观众都参加了演出。
如果没有背景音乐,S6E6就只是一场毫无逻辑的闹剧,没法看。
实际上背景音乐比前景剧情更强势、更精髓,剧情完全跟着音乐主题走,连台词和动作的节奏都完美配合。
屏幕内外浑然一体,波澜壮阔,根本感觉不到二者有什么界线。
看看前景里杀个人,血喷了乐队指挥一脸。
既然是音乐剧,先介绍最重要的元素:会场和曲目单。
然后是角色介绍。
然后是分幕剧情赏析。
赏析的重点还是音乐,配合视频服用最佳。
剧中那些工具人、符号人在玩什么,稍微意思下就行了,配上音乐才有意义。
【会场】伦敦逍遥音乐会(Promenade Concerts ,简称BBC Proms):一年一度的伦敦古典音乐节,对英国来说相当于奥地利的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
不同在于夏季开始,持续时间好几个星期,高潮在“最终夜”。
最终夜的保留曲目大都是英国爱国歌曲和最负盛名的传统音乐。
S6E6的这一场也不例外,连续上演6首名曲,非常传统,非常保留。
【曲目单】英文名 中文译名 地位和风格相仿的中国名曲(供参考)The Sailor’s Hornpipe 水手号笛舞曲 胜利秧歌Home, Sweet Home 可爱的家 让我们荡起双桨Rule Britannia 统治吧!
不列颠尼亚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Land of Hope and Glory 希望与荣耀之地 歌唱祖国Jerusalem 新耶路撒冷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送别•长亭外 + 难忘今宵【角色介绍】剧中有三个坏人,三个好人,一个耶稣和一条狗。
坏人姐姐:爱国中年妇女,脱欧派,颐指气使的控制狂。
妹夫:高冷古典音乐爱好者,舔欧派,恨国党,中年自然弯的基佬。
老爹:失能老人,秽语症患者。
他很难从椅子上站起来,头上也已经戴好国旗帽子,所以我们可以叫他大婴。
好人妹妹:欲求不满的中年妇女,基督教信徒,政治无感,丑陋善良,爱心溢出,任姐姐揉搓,唯一敢怼的人是老公。
儿子:小清新弱鸡,晕血症患者,重度手机成瘾。
注意,他是基佬和妹妹的独子。
脱欧派姐姐已经养了一个大婴,不配有后代。
姐夫:没心没肺的暖男,跟着老婆爱国。
文化程度不高,行动力较强。
造型是这样的:
Sorry,图搞混了。
是这张:
耶稣:中东难民,所到之处水变酒,食物自动回血。
英语约等于0,主力词汇是“friend”,任由一家人摆布。
剧中他总计被性侵三次,杀害一次。
狗:大名鲍里斯。
发型也跟鲍里斯差不多。
没什么用,生人闯入时扔点吃的它就不叫,唯一功能是背黑锅。
【分幕剧情赏析】序曲: The Sailor’s Hornpipe 水手号笛舞曲 (= 胜利秧歌)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
因为是单人舞步,需要的空间很小,特别适合水手在船上发挥,也适合大批群众挤在一起乱跳。
逍遥音乐会上这是最能提升气氛的曲目,站立观众纷纷加入,群魔乱舞。
这是Promenade这个名字的来历:音乐会卖大量的站票,容纳更多的观众。
另外,hornpipe这个词,虽然原意指的是“号笛”——船上发信号的响器(就是姐夫用来骚扰妹夫耳朵那个东西),但构词是horn + pipe,不可描述的贱。
妹妹在舞曲中接待了闯入者耶稣,言谈举止不可描述的贱。
她提醒他:如果立即侵犯自己,音乐声很大,隔壁的老公不会听见。
耶稣只想找东西吃,也听不懂这么复杂的推理。
于是妹妹自己蹭到耶稣的hornpipe上方,跟着节奏用屁股蹦完了全曲,神清气爽。
这时,她还没认出来他是谁。
所以爽完了就随便他吃吃喝喝、跟鲍里斯套近乎去了。
第一幕:Home, Sweet Home 可爱的家 (= 让我们荡起双桨)六个曲目中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甚至有正式的中文歌词,不用再介绍。
这一幕中,家人之间的互动很温馨。
妹夫和儿子都极端厌恶这场聚会,但父亲仍然不许儿子走,一起受罪才叫家人。
姐姐跟老爹肢体接触,表示亲热;大婴嫌弃地把她的手拨开,并用德语训斥:“德国鬼子!
举起手来!
”(Sieg heil!
Hande hoch!
)。
看到第四幕观众才会醒悟:大婴虽然半残废,脑子里的坏水一点没少,非常机灵。
他早知道姐姐不是自己的种,是德国杂种。
第二幕:Rule Britannia 统治吧!
不列颠尼亚(=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是皇家海军最富盛名的军歌。
歌名“统治吧!
不列颠尼亚”有点翻译腔,用下半句“不列颠制霸海洋”可能更合适。
剧中的音乐会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亲自演唱,散发着日不落帝国鼎盛时代的力量。
这首歌的高潮合唱部分气势非凡。
三个爱国者同框跟唱,激情四溢:Rule, Britannia!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统治吧,不列颠!
不列颠制霸海洋!
Britons never ever ever shall be slaves! 不列颠子民永不、永不、永不为奴!
大婴非常激动。
他把“不列颠”唱成“大咪咪”,把“碧海波涛”唱成“尿壶”,这只是秽语症发作,爱国热情还是很真实的——他头一次从椅子上站起来了!
有文化的妹夫,此刻暴露了恨国党本色。
他坐在一边充当语法警察,批评歌词的单复数问题,说这是祈使/祝愿句型,应该用原型rule, 而不是陈述事实的一般现在时,所以唱成rules没文化。
他就是见不得爱国者开心,非要提醒人家这已经不是事实。
于是双方争论爆发,焦点当然是脱欧问题。
这时我们发现,本剧的时间设定是脱欧派刚刚胜利那一年:52%!
第三幕:Land of Hope and Glory 希望与荣耀之地 (= 歌唱祖国)这首更了不得,英国的准国歌!
中国人就算不知道来历,大多数也应该听过。
英国并没有法定的国歌,《上帝保佑女王》惯例上作为联合王国整体的国歌使用。
而《希望与荣耀之地》是进行曲风格(改编自“威风凛凛进行曲”),合唱部分旋律堂皇,犹如天籁。
当代英国在很多体育赛事和大型集会中用它代替《上帝保佑女王》,唱起来带劲得多。
进行曲前面的酝酿阶段,歌词称颂自由,号召抗击暴君,剧情也在急剧酝酿。
妹夫被一家人无情嘲笑,抓住基佬身份大做文章。
妹妹控诉老公沉迷于健身房的大片多毛器官。
大婴仍然言简意赅,把他和健身房兄弟合称为“屁股好友”(bum chums)。
妹夫气急败坏,揭露了对方主将姐姐的德国杂种身份。
一家人顿时炸了锅,因为这涉及到大婴老房子的继承权!
于是,剧情随着合唱来到了高潮:Land of Hope and Glory, Mother of the Free, 希望与荣耀之地,自由之母,How shall we extol thee, who are born of thee? 我等为你所出,该如何将你传颂?
Wider still and wider shall thy bounds be set; 你的疆域开拓,宽而益广;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上帝成就你伟业,使你坚而益强,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上帝成就你伟业,使你坚而益强。
难民出现在一家人面前。
妹妹坚决推卸责任,像圣彼得一样连续三次否认了耶稣。
自由派的妹夫敌意最重,立即怀疑耶稣是恐怖分子,并趁搜身之机猥亵对方,嘴里还念着“你是不是要捆绑我、塞住嘴、入侵我”。
儿子哪见过这种世面,看见耶稣手上的血痕就直接晕倒。
貌似粗鲁的姐夫反而最像个人样,想给可怜人找点牛奶喝。
只有大婴一眼看穿真相:“你来,是为了把我一波带走!
”于是他第二次站起来,夺过姐夫的钢叉插死了难民耶稣。
乐队指挥满脸鲜血,满脸陶醉。
狗相鲍里斯闭眼躺平,如在梦中。
慢着——说好的三次性侵呢?
这方面需要多看看《C.S.I.》或者《犯罪心理》。
犯罪学家已经定论的常识:用短刀捅人,特别是急速捅很多下的,极大可能是欲望型攻击。
杀人者通常性无能,只能通过这样的替代暴力行为发泄。
妹夫莫名其妙冲上去补了N刀,不是再杀难民一次,而是抓紧他还没咽气那点时间,废物利用。
三次。
所以妹夫捅得唰唰唰的时候,“希望与荣耀之地”也唱到了最high的高高潮。
圣诗般的咏叹,在天堂中飞翔: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上帝成就你伟业,使你坚而益强!
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上帝成就你伟业,使你坚而益强!
第四幕:Jerusalem 新耶路撒冷 (=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这一首,中国人听得较少,在英格兰人心目中的地位却丝毫不下于“希望与荣耀之地”,被视为英格兰的非官方国歌。
它的旋律不如后者高广,胜在清冷细腻。
歌词源自《弥尔顿》的题头诗,宗教情怀浓重,战斗决心和淡淡的忧郁完美结合。
难怪英格兰人对它情有独钟。
Bring me my Bow of burning gold:Bring me my Arrows of desire:Bring me my Spear: O clouds unfold: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I will not cease from Mental Fight,Nor shall my Sword sleep in my hand:Till we have built Jerusalem,In Englands green & pleasant Land.这个,我承认没有本事译出原汁原味,也没见过漂亮的译本。
只能放一段原文了(请配合视频服用)。
糟蹋它是英国人自己的特权。
“新耶路撒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歌中隐晦预言:耶稣将在英格兰再临,领导信徒扫除“撒旦的工厂”,在碧绿宜人的英格兰土地上重建耶路撒冷。
剧中,难民耶稣被干死之后,众人用英国国旗裹尸运走,然后满屋清洗、消灭罪证。
丰盛的晚餐没人去吃,全都便宜了鲍里斯。
这时候大家配合无间,互相尊重帮助,重新变成一家人了。
所以,难民耶稣不论死活,似乎也达成了使命。
终曲: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 送别•长亭外 + 难忘今宵)到第四幕终,正常民族和正常戏剧的节奏都应该结束了。
英国人偏不。
看过《魔戒》第三部加长版的都该知道,传统英国艺能必须有个“田园将芜胡不归”或者“梨园子弟散如烟”的尾巴。
这尾巴必须绵长隽永,让英国人过足瘾,让外国观众站起来又坐下,翻得影院椅子啪啪响,发出尴尬的笑声。
其次,逍遥音乐会的最终夜,向来都用“友谊地久天长”作为终曲,所有听众一齐合唱。
这首歌的美丽和在全世界的流行,不下于“可爱的家”。
剧中,连续演奏了25分钟的电视、乐队和听众都消失了。
大婴和儿子也被打发去睡觉了。
四个中年人毁尸灭迹成功,坐在一起休息,彬彬有礼。
大家编些理由来否认耶稣的身份,终于骗得自己相信了,就开始清唱“友谊地久天长”。
仪式一定要足,尾巴一定要有。
2020年脱欧协议大功告成时,欧盟议会全体起立,以同样一曲 Auld Lang Syne 送走了大英。
大英帝国虽然不再,小英格兰仍然绝世独立。
绅士风度、英式矜持和“英国人捍卫家园的权力”仍然会坚持下去,脱欧派和舔欧派还可以一起碎碎尸、唱唱歌。
唯一的不和谐,是妹妹拒绝了老公那只什么都摸过的小手。
**********************尽管S6E6把英国黑出了屎,我还是要为二位主创、为英国喝彩三声。
是什么样的宽容,什么样的文化自信,才能放任这种奇葩在BBC电视台招摇过市!
有这样的底气,大婴不可能被一波带走。
它是一位世故老人,秽语症掩盖不了千年的智慧;它是一朵后庭花,盛开之后懂得如何缓缓凋零。
有很多惊艳故事且内容很饱满的一季,故事上除了第5集相对简单了一点,但是每一集的话题都非常的特别且贴近现实,很难想象这样充实的故事并塞到了30分钟内,加点水轻松撑到1小时一集。
文化产业的实力,就是这样摆在那里,让人佩服和感叹。
第一集是以意大利即兴喜剧和莎士比亚为包装,在文化背景上也是差异最明显的,谐音梗频出,各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台词(都第六季了,你们得允许编剧编剧才思枯竭吧),配合意想不到的反转们,以至于过于丰满需要经常暂停倒回去看伏笔;第二集用非常高级的方式讲述了粉丝和创作者间的关系,到底是听从观众还是唯创作者为中心,结尾也是非常讽刺,在被两次假死欺骗后创作者杀掉了粉丝但用了粉丝的想法继续创作,得到了所有人的赞美,用既尊重粉丝又扼杀粉丝的方式来回答了那个无解的问题,另外权游什么时候重拍;第三集在讲述挽救夫妻感情故事的,同时还加入了政治阴谋论的暗线,是非常特别的结合,但这个设计应该是为了讽刺许多阴谋论的无端分析和不理性起源。
其中唇语来服务婚姻侦探,这个设计让人印象深刻,是一个很好的桥梁来窥探隐私,有着一些神秘的复古色彩且和现在常用的高科技手段区分开来。
第四集对演艺圈的阴暗面进行了讽刺,老戏霸明目张胆的抢夺优秀的戏份却用着为了大家好的借口,还被赋予了温和的表面和自以为是的本质,把演艺圈中表演和利益一明一暗的情况表现的非常清晰。
而无情的年轻助理是整个片场秩序的缩影,现场只有没有规律和准则,只有随时待命。
另外普通的一家人则是普通观众的代表,喜欢动作戏,对于演艺圈轻轻松松名利双收的现状不满,最后的小孩骨骼的反转真的毛骨悚然,印象深刻。
第五集是最为传统的一集,以临终关怀服务为包装,基友护士和垂危老人的故事。
伏笔和反转都很明显,作为律师的老人包庇了坏人,而小护士看着无害也说出了自己经历的恶行。
最后是以恶魔来根据协议来收割的灵魂作为结尾,和传统的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的形式不太一样,最后的结尾是两个恶人的比较,也是本集的反转了。
第六集又是高能的一集,在描述彼此格格不入的家族新年聚会里,还加入了宗教寓言。
整个音乐会都是经典名曲,看似和剧情毫不相关但又对应着剧情的每个起伏。
每个人对应着现实里的英国的某个群体,姐姐:外国血统但占领了英国,爱国且不能被质疑;姐姐老公:没什么文化的爱国者,很容易被煽动;妹妹:虔诚的基督徒没有行动力和自我意志,被压抑渴望释放;妹夫:精英分子,崇尚传统古典文化,对英国怒其不争但没有作为,敌视外来人;孩子:手无缚鸡之力见不得血,局限于现代娱乐,不在意国家现状和传统;老人:热爱英国但是失去行动能力,会做出意想不到的极端行为,仇视外来人和宗教?
外来者:耶稣的隐性象征,无法和现在的英国人进行对话,信徒无法很快识别,而其他人更是视为水火将其驱逐。
在观赏音乐会的过程中,大家表达的不只是对于音乐的看法,更是表达对英国大众文化的看法,里面每个角色根据自己代表的群体,对英国现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还把脱欧这件事巧妙的融合了进去,现实意义十足,这样高水准的现实题材故事,就放在了BBC这个国家电视台上播放,这样的舆论环境让我们无法想象啊。
最后以《友谊地久天长》为配乐,更把讽刺的意义提升,搭配着大家在粉饰太平后,开始彼此安慰来掩饰一切没有发生,真的是非常的敢说了。
每年的固定项目
剧情就还好吧,只是为了习惯追一下而已,但是感觉二人组能一直坚持下来很厉害啊。
太多听不懂的幽默讽刺,看起来就没意思了。英国文化储备不够。
第一集不就是落水狗的精简版吗,然后加点不好笑的英式谐音梗,实在无聊
做这个字幕得累死
在多多视频上看完的。对应不上豆瓣的评论,是被剪了吗。
看了半集,不停嘚啵的让人有点烦躁,提到了我很喜欢的伦敦生活。
最后一集封神啊!!!!! 是看到目前最喜欢的一集!太牛逼了!!!!
最后一集是个啥???以及为啥没有tag了???
反转少了一些。没有以前好看了。
2021.10.12 每一集都很无聊,大部分结尾的反转也很不意外,最后一集直接没看懂好吧。这一整季在干嘛,加倍速看都没劲,确定还是同一部剧吗?
有点腻歪了,几集是为反转而反转,最后一集更是凑数
这一季总体来说全部都是结局反转第一集 相比第五季第一集,真的很失望,为了反转而反转,密室舞台剧,感觉什么都想抓却最后弄的都不像。第二集 虽然一样的套路,但开始有点九号秘事以往水准的样子了第三集 剧情虽然枯燥,但是结局确实很讽刺反转第四集 有点意思,我觉得第四集还不错,结局出乎意料第五集 咋说呢,1.2.3.4.5感觉都是一样的套路,结局依旧是反转的第六集 完全不知所云,拿着英国旗帜没看懂相比前几季,没有突出的地方,套路都比较单一,优点是除了第六集没有低水准的
lip service
极度政治自信,言语间的讽刺挺明显啊。
乱七八糟
Full of bad puns…
昨晚刚看完英德大战,ep6就又戏谑了两国关系。这剧走到现在虽然再也没有当初的惊艳,创意乏味不可避免,但还算偶有亮点,弃之也是可惜。
偶尔有点小惊喜,整体已经干巴了。
短小精干,好还是好的,有的看我就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