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
Hannah,汉娜的日与夜(港),汉娜的失序人生(台),鲸,The Whale
导演:安德烈·帕劳洛
主演:夏洛特·兰普林,安德烈·维尔姆斯,斯蒂芬妮·凡·维,西蒙·毕斯乔普,杰西卡·范汉,法图·特拉奥雷,简·贝尔萨兹,卢卡·艾瓦伦内,Thomas Demarez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忘记了自己身份的女人,如何在自我否定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汉娜是一名普通的家政女工,闲暇时间在表演训练班上课,家里养着一条狗,生活看似简单平静,没有人知道她其实过着破碎的人生:她的丈夫入狱、儿子不肯与其相认、陌生人不断叨扰……汉娜独自一人承受着其后果, 她不断地拒绝接受真相,现实生活越来越分崩离..详细 >
在形式上,又一部《无头的女人》。。。全片各种特写和主观视角,专注人物随时的精神状态。但由于没有清晰的有冲击力的时间作为导火索和刺激点,全片关注于“人的存在”和情绪还是在叙事层面上太过于温吞。另外你说它政治层面上升到中老年女性的身份以及身份下的特殊状态,可能是男性导演,可能也不能触碰到这个年龄段最核心的某些危机。难以掩盖的“孤独”恐怕也只是问题最表面的那么一层。
Jeanne Dielman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却无奈更加消极和孤独,搁浅的鲸,是走投无路的自我毁灭,是生与死之间的绝望挣扎,本片颇为准确的捕捉到了当代社会的消亡情绪:一切尽失后,只得任生命在随波逐流中形单影只的耗尽。
孤寂,绝望,一个人的电影。
内在孤独
安静自有力量,阴暗和明亮的对比,一个人行走于各个空间,她的心事猜不透,才让所有的情绪淹没在生活的角落,沉默却喧嚣。
不然还能怎样?
!!!!!!
她就这样,走走停停,生活似乎都在轨迹上运行着,但事实上只是麻木的度过。虽然它真的不算是好电影,但还是让人喜欢。
至今唯一的一部没有字幕就能看懂的影片~~女主有一张充满故事的脸,但影片实在没什么故事~~豆瓣评分延续的傻X现象:只要获某某电影节最佳女主,便会纷纷给出高分以示自己不俗的品味
讲述一个老年女性汉娜的孤独和痛苦。美学和题材上确实属于阿克曼一脉的,视听极尽纯熟,极大限度留白的叙事、特意凸显的环境声音、具有呼吸感的镜头语言以及干净凌厉的剪辑风格确实非常适合拍短片的人学习(尤其希望走欧洲电影节导向的)。只是尽管镜头时而也会凝视更衣室、浴室等私密场所里汉娜干枯瘦削而布满筋肉的身体,视角似乎全然地居于人物外部,观众像陌生人一样切入汉娜的生活,窥伺着、沉思着、猜测着。画面漂亮得几乎没有破绽,观众却期待着人物的破绽,一个可预期的、压抑积累到崩溃的瞬间。有两个镜头典型地传达了这种旁观姿态:第一个镜头是演员训练班里,汉娜在模拟鸟的叫声,画外音里有一个不知道由谁发出的声音与之呼应;还有一个泳池的镜头,汉娜在泳池中游动,镜头居于泳池周围的人群外,与汉娜游动的节奏同频向前跟随。
看上去是承载了一切的巨鲸,其实早就孤独地搁浅在荒滩上,发出无声的尖叫。
剧本不好,非常糟糕的故事,但兰普林异常出色
一个原本刻画独居老人孤绝心境的文艺片愣是被观众看成了推理片
完全是兰普林个人的独角戏,用后背、用发丝都能演戏的戏骨。只是影片本身留白过多,导致呈现不出完整的故事,只能由支离破碎的片段拼接
兰普林独角戏,有望冲最佳女主角。导演有一些很好的概念,但是完成度有问题。导演不说法语但是非常聪明,会贴兰普林和大导演。
独居老太的无聊日常。
鲸鱼也是一种孤独吧
3.5;静态的伪扁平化与动态的缓慢定义了镜头语言——所以摄影究竟是自成体系还是单调呢?把一半精力都放在聆听上了以至于几乎完全忽略剧情(不过据说本来也没有什么情节?),得出的结论就是本片一定拿不了声音奖;若跟近期看的新片做比较,《肉与灵》就是把本片最后的鲸鱼置于开头然后弃之不用。
昨晚《爱情万岁》最后也是镜头跟着杨贵媚走了长长的路,然后她坐下哭了好久;今天镜头又跟着兰普林走了长长的路,然后她上了地铁……说实话,我一直害怕她会卧轨。#如果不是兰普林,我无法坚持看完#
annette bening: the coppa volpi for best actress charlotte rampling in the film hannah by andrea palla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