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起得失败。
我最初听到的时候以为它是部功夫片,大概因为《醉猴》、《猴拳》之类。
又一“夺宝”,又是多线叙事,又是黑色幽默犯罪片,问题是一点不好笑,情节刻意,人物没有地气。
听到男主叫“杜子腾”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编剧以为是个笑点吧?
然后还有个“秦寿生”(禽兽生),现实是谁会起这样的名字?
这些当段子都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即使用山西方言也救不了这剧本。
笨贼骆达华跟《疯狂的石头》连凯一样一样的。
几乎每一部类似片子都有一个类似的角色,也是够了。
王大治还是不要再演电影了,尤其是做主演,真没有观众缘。
罗京民老师。
国产“土味犯罪片”又添一部新作,这次的选手,来自山西代表队。
作为暑期档硕果仅存的,一部乡土气息浓郁的犯罪喜剧,《灰猴》所承担的,其实不仅是自己相比前辈的优劣。
它身上所折射的,其实是内地“土味犯罪片”的新任务、新方向:非要学《疯狂的石头》,那就学好;学不好,就另辟蹊径,开出一条活路。
《灰猴》的好与坏是模仿的要素使然《灰猴》长了一张土了吧唧的外表,但能看到导演一颗玩命蹦跶着想拍好的心。
首映式上的导演张璞,一口晋北普通话,看起来不太爱说,可老是冷不丁爆出个冷幽默。
他符合人们对黄土高原手艺人的一种印象:会说,可嘴上不爱说;貌不惊人,可比谁都勤快。
总之,《灰猴》的花巧,跟这个三句话不离“没有预算”的汉子,反差还挺大。
“灰猴”这名字,就憋着坏。
在晋北方言里,“灰猴”不是个好词,可以指心术不正、五脊六兽的坏人,也往往是哥们儿之间互怼的损话。
故事里,它的字面意思,可以指卷入漩涡的人们:为了欲望,上蹿下跳忙得跟猴儿似的,到头来一场空不说,还碰了一鼻子灰。
小饭馆老板杜子腾,要向秦寿生要回老婆;土豪秦寿生,要收购镇上最好的油泼面馆,还要人家的秘方;秦寿生的小弟,想要藏着秘方的咸菜坛子;骇人的恶霸五舅,要向所有人要回体面;倒霉催的香港杀手黄毛,任务是要五舅的命。
宛如一条削面捏成的一个莫比乌斯环。
在这个环里,想要的越多,想要的离这个环越远的人,最后越倒霉。
要得越少的人,或者根本就不在这个环里的人,反而得到的越多。
你能从《灰猴》里,看到《疯狂的石头》的影子,甚至包括更早的,“石头”的先辈盖·里奇。
导演同样把玩起了叙事,初步搭建了一个充满悲催宿命感的环形结构。
故事分为七个章节,前半部分基本按照倒序讲述,于是,在一个谁都认识谁,社会关系紧密的小镇里,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充满了巧合。
看似闭塞的“泡菜坛子”社会结构,反而让幽默最大程度发酵。
严格按照丛林法则构建的食物链里,每个环节都秀逗了,结果全反了过来:这一个人倒的霉,也许就是一小时前,另一个人作的死。
要架构起这样一个“点背闭环”,最必要的,不一定是坚实的戏剧结构。
性格极度鲜明的人物,不走寻常路的脑洞,才是一件又一件倒霉事儿的发动机。
可喜的是,《灰猴》在这方面,学对了一次。
秃瓢大金链、揍人不眨眼的黑道煞星“五舅”,其实是五个人。
因为五人全部身高一米五,所以自称“五舅”。
然而真正行动时,五舅也可以是一个人跟古龙《欢乐英雄》里的大盗欧阳兄弟一样,只有一个人——老子复姓欧阳,名就叫兄弟,你奈我何?
虽然身高似乎难以构成战斗力,然而五舅的骚气就在于,真实身高一米五,传说气场五米一。
全镇第一狠人,不可一世的秦寿生,一听五舅来找他,差点没吓死。
然而,在荒诞即正常的世界里,站得更高,就是为了摔得更惨。
五舅最终栽进了犯罪生涯的智商盆地,无法自拔。
而与五舅“极恶非道”交相辉映的,是一切倒霉事儿的最初承受者杜子腾。
说到这儿,必须点名表扬王大治了。
演霸道总裁、大奸大恶,多数人的第一人选,都不会是他。
但要让一个窝窝囊囊,却为了生存与热爱拼命挣扎的老实人活起来,他可以。
片中,倒霉的杜子腾要啥没啥,老婆跟人跑了,饭店生意不咋地,可就是想让心爱的人过上好日子,从恶人手里夺回男人的尊严。
当杜老板借着酒劲跟姑娘表白,笨拙地掏出戒指却摔了一跤时,我们发现王大治演出了小人物的认真。
认真活着的人,是有帅点的——此时王大治的魅力,已经绕过颜值传达出来了。
《灰猴》尽力想拍好,也确实让人看到了导演的闪光点。
然而,不能说它是一部好片。
制约它成为一部好片的,是作品的格局:这群人辛苦奔忙,除了钱和面子,还为了啥呢?
《灰猴》塑造了一个巧合的闭环,却没能带来更多思考,没能让闭环产生宿命感,或乱点宿命的荒诞。
这可能是“土味犯罪片”作为一种国片特殊潮流,总要面对的问题。
从这点来看,《灰猴》从正反两方面,都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导演张璞模仿力十,战斗力五内核自主,土味才能不土从《灰猴》与它的先辈们身上可以看出,国产“土味犯罪片”几无不奉《疯狂的石头》为宗的。
这部13年前改写了中国电影史的犯罪喜剧,除了彻底打开小成本电影市场外,也为它的后学们,贡献了一部“土味喜剧片”应有的关键词。
比如,舶来的叙事结构玩法。
当《两杆大烟枪》《罗拉快跑》《低俗小说》的盗版“飞碟”降临在中国,青年导演们开始把玩惯常的叙事顺序,以此作为一种风格。
当然,单纯的“故事倒着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没什么意思的,生活中大多事件,由果推因都很简单。
重要的,不是倒序、多线本身,而是颠倒与对比之后,日常生活的荒诞被加倍凸显出来。
导演们需要寻找的,是生活中的荒诞。
这是它的第二个重要关键词:对荒诞的独特观察与处理手法。
寻找荒诞是容易的,但发现荒诞、解剖荒诞却难。
《疯狂的石头》剧照这就需要每一场“玩闹”里,对这种西方荒诞的中国化:立足于一个相对真实的时空,书写相对真实的小人物。
“土味”笑料与方言,由此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于是,《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里的重庆、《无名之辈》里的贵州小城、《灰猴》里的晋北小镇,成为这种“土味黑色幽默”深深扎根的土壤。
然而,当这些“土味犯罪片”纷纷出炉之际,却不是每一部都能获得成功。
其中的第一个原因是,同质化过于严重。
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太像《疯狂的石头》了。
大家拼了命去学宁浩,学盖里奇,却往往忽视了一件事:相比小规模的物力成本,要拍成这样一部电影,耗费的脑力成本是非常庞大的。
死在不成熟的非单线叙事上,成为很多同类型作品常见的病灶——即便是去年大获成功的《无名之辈》,也不免存在叙事结构不均衡、戏剧情境不自然的瑕疵。
《石头》没有一个人物是你记不住的,包括“bei步穿杨”的山争哥哥第二个原因,则是对“土味”的把握。
其实,这是个通俗与庸俗的界限问题。
过于刻意追求“土味”,把人物的丑相与卑俗,扭曲成胳肢观众的恶俗笑料,土味从“自然”成为“猎奇”,甚至引发观众厌恶,就不免落了下乘。
去年《无名之辈》的意外成功,其实已能够说明问题:剧作上的显著技术性瑕疵,观众也不是不能给予一定包容,而笨贼、保安、老板、毒舌女一种小人物的真实悲欢,则是打动人心的加分项。
从这个角度来看,《灰猴》其实有成为佳作的底子,但真想成为“窜天猴”,比起它的前辈,还差口气儿。
它的出色模仿,是一种进步,但长期停留在模仿中,自然也不进则退了。
这一进一退,是内地所有“土味犯罪片”都要面临的问题。
剧作形式上,我们已学得够多;故事的格局与精神内核,才是每一个创作者要先学习掌握,再自主创造的要素。
FIN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 最近国产片发生了不少事,原本应该热闹的暑期档显得有些平静,让人不禁开始回忆过去。
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以多线叙事和黑色幽默这种对于国产片而言相当新鲜的方式为国产商业类型片开了一条新路。
转眼十多年过去,国产片的叙事手法也越发的成熟且多样,花哨的叙事手法在国产商业片中已经不算少见。
这次,一位和宁浩一样来自山西的新人导演张璞,同样拍摄了一部非线性叙事&黑色幽默的院线处女作。
这部影片名为《灰猴》,将在7月23日登陆院线,是今年暑期档为数不多值得期待的国产片幸存者。
影片故事发生在张璞的老家山西一座杜撰的云州城中,片名“灰猴”其实就是方言中对于坏家伙略带戏谑的称呼。
这部《灰猴》是关于23个“坏家伙”的故事,有小奸亦有大恶,有凶徒还有怂包。
影片叙事方法复杂且独具特色,全片分成7个章节,前6各章节各自讲述一组人物的故事,最后在第7章,这几组人物相互独立且又环环相扣的故事汇聚在一起,走向了一个共同的结局。
第一组人物,以王大治饰演的小饭馆老板杜子腾为中心,他的老婆范花花出轨当地富商秦寿生,这种事在小县城瞬间就会变得人尽皆知,杜子腾执意不跟范花花离婚,却也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宋玉娇。
就在杜子腾想要和范花花正式离婚,并向宋玉娇求婚的当天,他的老杜饭馆中来了不少心怀鬼胎的人,而他自己却被蒙在鼓中直到晚上欲和宋玉娇体验生命大和谐前,门外传来一声枪响。
第二组人物,以贩卖假文物发家致富的秦寿生为中心,他设圈套想要收购宋玉娇父亲手中的刀削面祖传秘方,无意中发现装秘方的坛子竟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刚拿到手坛子又不翼而飞。
一方面他要追查自己的手下殷查,一方面他要提防并雇佣香港杀手干掉自己的仇敌五舅,一方面又要去说服杜子腾和范花花离婚,最终所有的线索又共同指向了杜子腾的饭馆。
第三组人物,蠢贼殷查&杨厝,组合在一起便是“阴差阳错”,他们最终成为了各方势力汇聚的纽带,殷查联系杨厝盗走宝坛,杨厝目睹殷查女友伊梦红杏出墙,而杨厝心属的黑妹凉粉店老板软妹的店铺,又无形之中和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产生了联系。
第四组人物,中心是香港杀手,这一角色从造型到命运都在致敬《疯狂的石头》中的香港杀手,可以说是全片的倒霉担当,一路被打被骗没有一点高手气相,他的惨也成为了我们银幕外这些观众重要的欢乐源泉。
第五组人物,五舅及其团伙,因为自己和兄弟的身高皆不足1米5而被“尊称”为五舅,平时做着一些不入流的违法买卖,比如高速公路旁扎车胎,然后天价修车实则打劫。
五舅因帮秦寿生设赌局骗老宋儿子而被捕入狱,放出来的当天便打算找秦寿生算算旧账,没曾想与还没有接到杀自己任务的香港高手狭路相逢。
第六组人物,黄良&伊梦,谐音黄粱一梦,黑车司机黄良一天几遇横财,伊梦则因为自己的傍大款梦而被黄良欺骗,如同阴差阳错一样,这两人也是几组人物关系间的重要纽带。
每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和前史,每组人物都在主动推进故事,每组人物都不是工具式的存在而是拥有自己的人格。
《灰猴》实在是无法令人相信,这部影片竟然是在前期筹备相当困难、紧张,拍摄只用了25天便完成的作品。
这种人物纷杂的故事想要讲的清楚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灰猴》却完成的相当顺畅,甚至让人感觉不到这竟是一部院线处女作,虽然叙事方式更像是昆汀的《低俗小说》,但是也确实会让人联想起初见《疯狂的石头》的惊艳。
23个小人物在各自的黄粱一梦中散发着人性的不同味道,有深情像草原广阔的绿帽男,有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奸商,有水逆的高手,有看似垂垂老矣实际老谋深算的大爷,有隐世的丐帮,也有干啥啥不灵的毛贼……这形形色色的人物,撞在一起便组成了我们的社会,为了尊严、利益、爱情、责任,他们做出一个个荒诞到令人啼笑皆非,同时又充满着真实性的抉择。
这些角色的情感与银幕的我们是相通的,他们每个人身上的致命缺点,才是我们相信这个故事的基石。
除了有趣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灰猴》另一大亮点就是影片将山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景观都融入到了故事之中,故事的气质与接地气的文化氛围相辅相成。
望不到尽头的黄土高坡,风沙侵染过的昏黄调色,不修边幅的人物造型,带着浓烈山西风格的房屋装潢,那一碗碗刀削面、一碗碗羊杂,都让我们深深明白自己在观看的是一个与我们密切相连的真实世界。
尤其是片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操着一口方言,就连香港杀手也是说着蹩脚的山西普通话,这种与生活关联度极强的元素运用让观众更容易相信人物,相信这个故事可能真实的发生。
《灰猴》的难能可贵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来它用极其不易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纷杂且有趣,同时还悬念丛生的故事。
二来它深重的乡土情怀赋予了影片独具一格的气质与魅力。
三来无论是演员调教、摄影、配乐,影片都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部处女作。
从各个角度去看,《灰猴》都像去年横空出世的《无名之辈》一样,有望成为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并且在这个国产电影屡遭重创的时刻,优质分国产片更需要观众的支持。
7月23日,《灰猴》可以代表国产片再次告诉你,什么叫惊喜!
点映式上导演和几位主演
部分亮相“灰猴”是一句雁北方言,可指行为不端的坏人,也可是密友间的戏称。
这样看来,其功能没准儿和“傻x”异曲同工,面对敌意或强手,是一个充满挑衅的攻击性质的词汇,同时,它也是最能体现亲近关系的玩笑话。
以这样的词诠释电影立意,直接意味着拿别人开涮、拿自己解嘲,不可能分清是非,闹的就是荒唐。
电影主体分七个篇章:老杜饭店、刀削面、阴差阳错、高手、五舅、黄梁一梦、秘方。
七个被解构的单元、打乱时空次序,最终拼出一幅完整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杜子腾、秦寿生、殷查和杨厝、黄良和伊梦、高手……人名直观而充满讽刺意象,寸步不离地为“灰猴”的主旨服务;刀削面馆儿的小秘方和盛秘方的文物坛子,是肉眼看得见的、调动全剧情节起伏的两根提线。
全剧都是小人物,都委屈着,没一个纯粹的完人,而且,苟活着靠的就是彼此的秘密和玩儿人的伎俩。
小人物,便脱不掉世间相,所谓的“霸道”“大志向”也终究未能跳出钱、色、利的迷惑与操控。
风风火火地拼搏,声嘶力竭地证明,处心积虑地计算,惟有当事者本人才会为动了心思的小聪明而狂喜,旁人眼中看到的,无一例外,都是灰不灰、白不白极度荒唐、愚蠢、无知的可怜人,落得虚空一场是显然的宿命。
这想必是全剧的第三条提线,一条无形的调配世间的准绳或者说“道”,先将众人们牵连,再痛快地将其把玩。
点映式上,还见到了导演及几位主演。
纵使大众们被娱乐圈、电影圈的种种规则闹得朦胧了双眼,且黯淡了品评的心,但是,当面对面看着他们的眼神,听他们恳切的叙述和告白,近距离地聆听导演和演员口中亲自道出的拍摄原委及种种困境,我还是宁愿“轻信”,相信世间总是会有真诚的人,想踏踏实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已。
虽然,每个人亦脱不了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灰猴”的角色,只要有信仰、底线和良知,至少要在“不尽善”的边缘活着、挣扎着、守护着。
当然,挑剔着讲,凡经典作品,似乎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即“意在言外”,“云淡风轻”之中却蕴藏着“振聩发蒙”的能量。
虽然电影中各元素皆备,大众想要的估计基本可以满足,但这可能正是它的问题所在,比如:小人物的诠释“用力过猛”,有些核心的精华亮点也不一定非要用言语直白刻意地表现出来,等等。
不过,对于一部新晋导演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下、在极短的时间内攒出的作品来讲,特别是从作品的试验性质来看,它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其实情节还挺好的,加上方言特色,营造出了内蒙山西独有的韵味。
但整体结构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硬伤过多。
首先模仿《疯狂的石头》痕迹太重了,尤其是杀手的安排,简直算是照搬了。
第二是非线性的故事线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内容都在重复,让人觉得乱七八糟、啰哩啰嗦。
第三就是国产电影的通病,出现人物很多,但符号化严重,多数缺乏深度的人物刻画,导致人物过于偏平,相互交集刻意、牵强,为了巧合而巧合。
我是大同人,江湖儿女,天注定都看过很多遍。
确实好看,有新意,无抄袭。
但很多地方意境太大,太深。
灰猴不一样,就像唱戏,有京剧,有二人台,也有地方死人唱的土戏。
全是情色,低俗,但也有很多人看。
贾樟柯的山西人,还是不真实,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煤老板,动不动就黑老大。
灰猴里的大同人,才是最简单的地痞流氓,最简单捏脚妹。
就是这么简单,吃个糕,打个架,没有张译那样的大老板,更何况那样的大老板不会和普通人在一起。
我身边认识几个开矿的,十几岁就早早的去一线城市或者出国了,没贾樟柯那么玄乎。
他拍的好,但还是不真,因为他的思想深,路子多,灰猴这部剧上不了台面,确实,但让人茶余饭后图一乐看看这电影,本地人肯定没人觉得差。
那些大编剧们,还是站在高贵的人群,等你们什么时候能看的了鼓匠的时候再谈对灰猴的看法。
要不然你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懂这部戏的精髓。
《灰猴》好像一处话剧。
电影两种观点,如何更加生活化,贴近现实;如何更加戏剧化,更加像故事,本片是最典型的戏剧化。
事实上,环形多线索章节式的电影,是不可能讲究贴近生活的,因为这样的剧情就已经太戏剧了。
当然,最精妙的戏剧是现实,最卓越的剧本出自生活,所有电影不外如是。
如果拿同样类型的影片比较,最可以当例子的就是《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而本片更近似于前者,剧情和表演更戏剧,天南地北,生旦净末丑,嬉笑怒骂,恩怨情仇,如此多的感情,戏剧冲突,人物关系,展现在一部电影里,得到的果实是什么味道?
就是各种味道异常的浓重,戏剧化的色彩更浓厚,无论是哪种要素都很夸张,爱人之间的情欲更加明目张胆,亡命鸳鸯为钱痴狂,屌丝为了女神铤而走险——每个人在虚构的戏剧中都走向极端。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在于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也是功底的体现——剧本。
看得出剧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种多线索同时推进的环形章节式电影基本上没有败笔,而它要比《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显现了更多的线索,里面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多的,我细数下来里面应该是由8个人物的因缘关系所连接的,基本可以概括为,冤家-情人-包养-雇凶-暗恋-泡妞-黑道-背叛这几个关系。
剧情还是要再多说一些,这部剧姓名也是一大亮点,但又不需要观众费心思考,基本都是能够一点即通的细节,这里不给大家过多提示,黄粱一梦,阴错阳差,禽兽,等等也体现了每一章的主题,也体现了他们的结局。
里面不光是姓名的调侃,也使用了大量的方言,我听出来的是山西话,四川话,青岛话,粤语,强调了人的不同和各自的区别,这种人的区别戏里面表现的很成功,每个演员几乎都体现了独特的气质,有暴发户,有黑道大哥,杀手,洗脚妹等等,大千世界百态人生,没有一个角色是相同的。
这部片子是部荒诞剧,而每一个荒诞的故事后面都是想表现什么,整个片子的离奇故事都是围绕一个秘方和五十万巨款来展开的,不在乎是追逐利的人和追逐情的人,高下立见。
最后的高潮部分,画面和配乐蛮有味道的,就像一场运动会,一群成年人有着各自的苦恼,而此刻像学生一样奔跑着,蛮有反差萌的。
如果说这部片的短板,就是虽然戏剧冲突强烈,但笑料少了点。
总之这部影片能够让你感受到电影情节所能带给观众的魅力,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张璞导演能够一开始便从剧本出发,这是难得的诚意,虽然里面也有不少瑕疵,但是我认为,剧本的成功至少代表一部电影成功的70%。
每一个剧本其实都应该拥有成为小说的潜力。
只可惜,更多的成为了笑话,真的。
灰猴是山西话里面,类似混子,小瘪三一类的话。
片中台词里面出现过两次“灰猴”,一次是洗脚妹依梦说追她的男的黄良——你个灰猴,这俩人连在一起凑了个黄粱一梦;第二次是男主杜子腾说老宋——老灰猴。
我今天自掏腰包看的点映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们两个人,开场的时候不禁有点囧。
电影分六七节,看第一节戏的时候依旧有点囧,因为第一节的男主杜子腾长得实在是有点丑,眼睛实在是不想盯荧幕,辣眼睛。
后来豆瓣上有人和我说这人是征服了董洁的男人,好吧,董女士喜欢就行。
咱也没有黑谁的意思,国产片国产剧我看得也不多,电影里的演员没一个认识的,就事论事说,这部电影里除了几位女演员,男演员没一个能看的。
不过男演员不好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演混子——也就是“灰猴”特别像。
毕竟让张震之类的男明星去演灰猴,长是长得比较帅,但实在是不像那偷蒙拐骗撬锁抢钱开赌场的混子不是?
第一节之后的几个章节,杜子腾不再是叙事中心了之后,出境瞬间减少,画面顺眼多了,不得不说,看过了杜子腾的大镜头特写之后,秦寿生和愣后生几个男演员,简直有点越看越有趣呀。
电影剧情基本和两杆大烟枪差不多,学的盖里奇,;叙事由直线叙事打散为几个章节的环形叙事,学的昆汀。
本土化改造的不错,一碗刀削面从片头贯彻到片尾,全片所有人——除了刚出狱的五舅被狱友带偏了口音说的普通话——其他人都说的山西话。
我真是谢谢导演,没有让我在非京津冀地带听到北京话。
结局除了杜子腾和老宋一家,其他人都进监狱了,这个本土化的改造大概也是为了符合核心价值观,看得出片方的用心了。
相比之下盖里奇的结局好玩得多得多。
总之,好奇山西版两杆大烟枪的观众可以进影院去看看,不喜欢看丑男的还是别去了,真的,辣眼睛……
灰,如果用来形容人,其意思是“倒霉的、消沉的”。
说你灰可以是骂你、诅咒你倒霉;但也可能是心疼你,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关心你的人看到你受的苦,可能会心疼的说你“灰”。
而猴这个字,如果用来形容人,意思是“机灵的人”。
两个字加在一起,成了“灰猴”,就是“倒霉而机灵的人”。
说你“灰猴”,可能是带有敌意的咒骂,也可能是充满心疼的调侃。
记得读书时候有个老师说,“八嘎”这个词不只是抗日剧里的骂人话,这个词也有温柔的一面。
如果一个日本姑娘水莲花一样的对你说“八嘎”,那就是充满爱意的撒娇。
而“灰猴”则有另一份韵味,如果一个晋北的姑娘对你说“你个灰猴”,那恭喜你!
因为你有可能遇到了爱情。
《灰猴》,顾名思义为品行不端的坏蛋,延伸为玩世不恭的强盗。
电影围绕仿造的“古董坛子”,奸商打手,三教九流,碰撞展开如小说章节的内容演绎,铺陈出贪婪的人性原罪。
电影在去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得中国电影单元的一等奖,透过大同方言与世界对话,这是开放的山西与世界对话的姿态。
从票房与口碑来看,《灰猴》虽然在暑期档谈不上大获全胜,至少能和曾经的《疯狂的石头》《追凶者也》《人再囧途之泰囧》相媲美,乐死人不偿命。
那么,这部电影让众人追逐的刀削面独家秘方是什么?
乌龙闹剧衍生出的人生百态魔力在哪里?
私以为,戏弄和爆笑是这部电影的两个关键密码。
《灰猴》将视角聚焦在山沟大同面朝黄土的小人物,并且将每个人物外在的表层层层剥离,揭示出人为财迷的生活现实。
故事的起因源自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
黄花梁上的云州城,三教九流卷入其中难以脱身的故事。
贪得无厌,使得电影中所有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人捞得横财。
这是山西出生的导演张璞,对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性浮躁现象的反讽。
在多种可以人性的叙事可能性中,导演绕过了沉重的叙述方式,选择了一种看似幽默的叙述方式。
他用7个章节的“偶然”,串联起了所有的“必然”。
从影片许多细节观察,导演对昆汀·塔伦蒂诺很熟悉。
在《灰猴》中,两个从未抢劫过的憨贼,竟然敢偷秦总的“古董坛子”——这些带有黑色幽默气质的情节,都像是对影片《低俗小说》的致敬。
但相较《低俗小说》对偶然性的单纯拼贴,《灰猴》的搞笑,更像是一种对真实人性与悬念犯罪的有意解构。
倘若在影片一开头就讲述“古董坛子”的真相,那么在影片的结尾,烂腌菜秘方就显得无足重轻。
《灰猴》的黑色幽默,不是炫技也不是刻意。
它更像是一种自信的平衡——就像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的戏弄昵称,叙事的缺口在于减弱各色人物飙着晋北方言给观众带来的语言冲击。
正如片中的刀削面、羊杂、烂腌菜、兔头这些大同特色美食,它们就像一波三折的故事,将每段剧情的关键信息用烧脑的方式抽丝剥茧。
所谓小人物的小心思,惟其如此,小阴谋才能透出黑色幽默。
如果要从电影中寻找一个爆笑的节点,那大约是偷情男女看到洒满地的钞票仿佛置身梦境。
剧情撕扯下每个人包裹着的外表,内心深处的原罪和黑暗血淋淋地放大。
所谓欲望沟壑,梦想幻灭后笑料层出不穷。
再加上从未失手的香港大盗却栽在了大同,头脑简单的两个小偷,由此可见,戏弄才是电影最终要面对的主题。
“古董坛子”作为引子,串联起三教九流与总共7章令人啼笑皆非的犯罪案件,那是灰猴们撕扯掉对方面孔后的相互成全,他们最终从对方的生命中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但电影又是宽容和温情的,因此最终它的落脚点仍然在“爱玉娇”的爱情归属上,这是人性最好的解药。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算是一部跟期待打平的作品吧,中规中矩,没有惊艳,王大治倒是真有那么几分长相之外的亮点。故事一圈圈闪回,重复的部分有点多,生怕观众跟不上这个倒叙+插叙的节奏似的。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山西话一锅烩,泱泱大中华式的热闹。想要揭示人心叵测,但终归是浅了一点。【平遥电影节2018.10.19
闪回的地方确是重复太多了,看得有点头晕。导演应该是宁浩的粉吧~ 挺喜欢看内地导演拍接地气的喜剧电影,再接再厉吧
这部电影里面好几个人物和桥段甚至画面都与刘健的动画电影《大世界》重合,又一部玩叙事结构的国产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许多人提心迷宫,心迷宫虽然也很土,但整体的氛围营造上还是要比这部要好,里面唯一觉得还行的镜头就是王大治出门的那声枪响的剪辑。片里的好几个人物都又丑又蠢,就和豁牙咧嘴眼睛成缝的王大治是怎么和董洁(影片里老宋面馆老板的女儿也黏上杜子腾了)好上的一样,他们都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能不能教教我。坐我旁边的一个哥们是电影拍摄地山西云州人,一会给同伴说这个面馆离我家不到五公里,一会说我们小时候就在这个桥底下玩,就不能看完回去说嘛?怎么在影院老遇到这种笑点低的观众。影院里出现了二十几个组团带着小孩看电影的家长,小孩串上串下出出进进,话说是培训班给送的票么,影片色情犯罪都有,这样的培训班还是不要去了。
闭门造车自嗨之作,没意思姥姥给没意思开门,没意思到老家了。
这个导演编剧,真是一个人才。不管豆瓣评分怎么样,这个电影就是非常好看。
不怎么样,里面人物逻辑混乱,动机凌乱,比之提着心吊着胆还是相差很远
电影中每个男人都好丑,然后每个丑男都还有女人……这才是最无解的。
没有「心迷宫」精致。构思很巧妙,但感觉差了一口气。王大治演的挺好!
中规中矩
取名太讨巧啦 其他都很逗
有惊艳的地方,但,主线不够合理
《灰猴》是一个杂糅了《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追凶者也》以及《心迷宫》的电影,能看的出明显的模仿的痕迹,特别是对《疯狂的石头》,石头(坛子)、杀手、抢匪等等。虽然并不算上品(支线太多、人物太散、衔接太硬),但以山西方言和山西风光为背景,作为山西人看得还是挺爽的(尽管有些地方的方言明显串味了),故事在串联上也有很多地方讨巧,最后的结局有些忍俊不禁,不过故事还是限于非线性叙事的技巧里了,故事的言外之意和延展做的不是太好。值得一看,毕竟山西本土电影,老乡应该支持。
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或者说《疯狂的石头》,将山西风光和特色与影片融合的很好,虽然还是有所瑕疵,也难逃一些俗套烂大街的剧情和段子,但是还可以。
导演编剧愣七砍症的还想搞个大电影,这不是瞎球闹呢!
黑色幽默,非线性叙事,每个相互独立但又环环相扣,小成本的荒诞喜剧。整体上一般,剪辑上也存在着些问题。“水土不服”的杀手可谓是片中最惨的人物,合作被取消,被人算计、敲诈、抢劫、棒打,最后落网,真是可笑又悲哀。秦寿生,禽兽生,殷查(阴差)就会有杨厝(阳错),一群“灰猴”穷追不舍,结果坛子不是古董,秘方也没有,到头来真的是黄良伊梦(黄粱一梦)。其实人人都是灰猴,人人都各怀鬼胎。面来了,吃完了,恍然明白原来玉娇就是秘方。但我爱玉娇并不是为祖传秘方,况且她更喜欢我做的这口羊杂。
挺好看的,几个演员演的也好。大同味应该再浓厚一些,不然本地人看起来也觉得不伦不类的。里面人物的名字都挺搞笑的,灰猴一词的两种释意让人忍俊不禁。
2020
两星半,看完空空的,也没有讲出个所以然,算把功夫用在多线叙述了,可能是故事也没有多精彩,结尾草草收场,把自己绕进去了。
有点意思…挺一般的
所有人都惦记着老宋的秘方,然而面对再高的开价,他也不为所动。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财富,唯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秘方和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他只想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杜子腾尝了一口刀削面,误以为是老宋做的,没想到却出自玉娇之手。他这才恍然大悟:老宋早已将秘方传给了女儿。看到最后你才发现,玉娇就是秘方。老宋并非不在乎秘方,恰恰相反,秘方是他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自然就要传给最珍贵的人,也就是玉娇。想要得到秘方,不需要处心积虑翻土动锄、明偷暗抢。谁真心对玉娇好,谁就能得到秘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想得到,反而能得到。荒谬,却又真实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