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虚云禅师今年开始接触佛教卍禅宗。
在20岁刚刚学佛的时候看了这部电视剧,何其有幸! ! !这辈子能在20岁就开始修禅,已是几生几世的福报。
虚云老和尚把自己的生死看的那么轻,到了120岁新中国建立了才走,这种大慈悲令人动容。
三步一拜,从普陀山九死一生到五台山,甚至感化文殊菩萨现身,为了成佛悟道这样的隐忍和坚持是活在今天的我无法想象的。
超越生死、时间和空间,完完全全活在当下,做到物我两忘,不再执著,得道证悟是我无法做到的事。
看这位禅宗泰斗的生平,看他的一言一行,吃饭睡觉,如何面对困境坦然自若,随遇而安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虽然无法做到无时无刻活在禅定之中。
但至少学习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减少抱怨和拧巴,观察周围的变化,随机应变,安于心何处不是归处?电影《阴阳师》的花妖有句话:若心有归处,何处不是家。
用在为人处事也是一样,真的大智慧不见得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更厉害的是能适应、融入各种复杂的环境。
所谓:置心一处,置身一处。
修习适应无常、变化,安于当下才是更为重要的与自我的相处之道吧。
拍摄年代是09年,一些技术手法可能在视效狂轰滥炸的今天稍有局限性,但是弘扬传递的禅意和中华民族的勇气精神却超越时代。
虚云老和尚伟大传奇的一生给年轻人以启迪,虽然网上流传很多老和尚开悟后的灵异传说。
但我想,这部剧很好的转移了世人的眼光,老和尚也是近代的活化石,通过一个个具体困境,展示了他是如何用极致融入当下的大智慧拯救生灵涂炭,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
破我执,不住相,方能看清事物本质。
2023.2.6撒花完结✿✿ヽ(°▽°)ノ✿感恩让我看到这部剧的一切机缘,功德无量🙏
半夜没睡着,起来看,现在看到第三集。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毕竟有些演员还是欠缺火候,字幕校队尚待提高,但是切入点和剧情很好。
看到第四集,真的被愣住。
真的断得彻底啊!
第五集,虽然其他几个演员比较青涩,但是扮演爹爹的演技很不错。
直接迸泪2013.10.4看完前十四集,晚年虚云的扮演者的确很好,但是其他演员有的真的有点看不下去。
这太不敬业了。
崇善和尚那点把戏感觉是后人加上去的吧?
和现在有的弊端太像了!
这点切入很赞!
感觉有条件的话应该重拍,弄好一点的演员阵容来…(至少不要演员重复扮演同一角色吧…)然后演员敬业点啊啊啊。。。
有的看上去太苕了。
酱油也不是随便打的…那么好的题材,满汉全席的料,别给做成凉拌黄瓜啊。
而且,为什么里面的和尚,除了无根和尚,还有融镜和尚,其他扮演者我都觉得长得根本不端庄啊!
估计是我魔心太重,佛心自现吧,忏悔先…不过先理解咯……小成本的电视剧。
不过据说上了CCTV?
不知不觉就看到2点,待会继续看到困再睡。
2013.10.52013.10.5日再记:看到16集,刺杀虚云长老的第一幕在草地上的几个片段好熟,好像看过,但是没理由啊…之前肯定是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的2013.10.5日又记:17集,政治味道转浓。
之前很多集故意科普的痕迹虽然明显,但是毕竟文化,这里好大篇幅显然扯上政治,不太舒服。
2013。
10.5摘:一段经典对话。
广济和尚:什么是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又一句: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群众演员敢不敢敬业一点点啊!!!
有的环节正准备感动呢,结果一看脸谱脸,哪感动得出来啊= =终于看完了…结尾那些真让群众演员败坏了兴致。
一看那脸谱脸,还有那之前扮演过和尚的最后一集跑出来演了个日本人,魂淡咯…而且,传说中老法师有位弟子大字不识,只会念阿弥陀佛然后得往生的那么好的题材怎么木有T.T看完好想有人拍黄元御啊,张景岳啊。
那个题材多好T.T
这可能是我在豆瓣唯一给过五星评价的影视剧,这部短短20集的电视剧演绎了虚云老法师的传奇一生,关于虚云法师大家感兴趣请自行搜索。
再谈电视剧本身,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能静下心来看的完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会发现剧中的演员,没有几个有名气的,但是哪怕一个不重要角色的演技和投入,要另当下这一大片浮躁糜烂的所谓女神和小鲜肉演员一起下跪,但时代浮躁,金钱至上,商业为主,经济为先,这个时代的群魔乱舞短时间内不会过去。
回到剧中,可能是由于敏感问题,最后一集关于老和尚的圆寂没有细表,人物年表中也刻意回避了使老和尚圆寂的真相,那就是云门事变,背后的罪魁祸首罪大恶极,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还原历史真相。
此外,剧中还刻意回避了一些神通及不可思议不可说的禅定境界,包括虚云禅定游兜率天等,作为观众我们应该表示理解。
其实剧中还隐藏了几位有修行的大德,只是在剧中都是点到为止,关于他们的事迹也是很有意思。
最后,感谢这部电视剧的始作俑者,导演,编辑,演员及所有参与者,让我们看到了一部节奏及内涵都极好的电视剧,谢谢你们!
顶礼虚云老和尚!
这电视两年前看过一次。。
因为没接触佛法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表面。。
这几天重新观看了一遍。。
才发现一些道理。。
虚云老和尚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对佛法就感兴趣,长大后家里还给他娶了两个老婆,如果按照一般人讲这应该是衣食丰足无有欠缺的生活了,对虚云却不是,因为从小对佛法就感兴趣。。
了解的越多会发现世间有多么的苦,于是走向了跟佛陀一样的路。。
舍弃家庭投入苦修,证悟空性。。
据说虚云老和尚是某个大菩萨转世。。
带着使命来的
熬夜通宵终于看完了.《百年虚云》电视剧,这是我继电视剧《了凡的故事》后,又一部让我几度落泪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虚云长老,舍小家为大家,为报父母恩,礼拜五台山,此生功德无量,不愧为一代禅宗。
圆寂后留下一个“戒”字,本人理解来说,戒就是放下。
心无执念,放下就是戒。
就如现在很多人来说一样,要戒烟戒酒戒色一样,难和易一念之间,纠结是放不下的,所以,嘴上说戒,心里不戒,纠结不下。
想清楚原由,自然能戒,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加了解佛教,信佛不是迷信,南无阿弥陀佛!
4集:注意寺院仪式和作息;5集:修身只是自了汉,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6集:重心不重相,上报四重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下济三重苦,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7集: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11集:上鸡足山的机锋较量;19集:只要有佛缘,人气有了什么都有了!
安身,如何定位自己,将依于所扮演的角色,而安份地把现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尽心尽力的诠释,表现出规规矩矩的模样来;如果,更能从角色的内涵,培养依佛陀所教,依佛陀之法的甚深修养;那末,便可以称得上安身了!
立命,任听所谓的命中注定,即凡俗者沦落“未知”的窠臼之中;若如是,将止于悠悠放任的日子,耽于畏缩恐惧的心态之下;当知行者学佛,立命之道,全在唯自心的修养,依正念而思,正行而为,践履六波罗蜜法,立慈悲喜舍之心;则慧命如拨云见日,身与命、常住湛然清净之境界里!
因此,千佛山的格调,以“清净、庄严、淡泊”配合“不管人家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对;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赶紧忏悔。
”以之为“行道”的家风,即是既能安身,复能立命的指导原则;可以使行者于修养的过程中,从凡入圣,从业入道,以至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殊胜之境。
安身立命,肯定于因何不能安,不能立;于身者,因何欠安?
于命者,因何难立?
自己的身命,因何自己不能主宰?
是谁、促使其不能安?
复又促使其不能立?
行者学佛,当知华严经中所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自己之身,自己之命;唯自己之心,依教如法,正念正行,即得身安命立。
亦如心经中说: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作为,必然远离颠倒梦想;久而久之,何愁不得究竟涅槃,常住如佛如菩萨般的绝对圆觉之果位!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
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国土恩)。
四、三宝恩(上师恩)。
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
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
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
养子方知父母慈。
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
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
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
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
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
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
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
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
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报恩无尽啊!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
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
《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
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
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
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
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
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
“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
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003年12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惟升法师,字明空,1973年8月生于广东。
1992年4月剃度出家,师承虚云老和尚弟子云门佛源禅师。
1996年7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教理专业正科班。
1997年2月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2002年4月起任该寺方丈。
图书目录序言1高僧的诞生2辞亲割爱入空门3礼拜明师正见开4色情引诱心不动5虔礼五台报母恩6震古烁今的行脚历程7在高曼禅寺禅堂开悟8拜舍利燃指供佛9无有恐怖佛境界10长安施法济灾民11隐居终南山12再上鸡足山13三上鸡足山14在鸡足山初转法轮15腾冲募化遇奇缘16圆融诸法 狠抓戒禅17缤纷法雨洒南洋18力谏朝廷息教难19弘法曼谷国王皈依20请《龙藏》回到鸡足山21家人来信22为宾川人民化干戈23维护祖国和平统一24教化李根源将军25与袁世凯当局抗争附:滇西宏誓佛学院26教化土匪息战乱27中兴华亭禅寺 造福昆明人民28卫教一幕29驻锡鼓山振僧纲30整理史文 印经弘法31六祖托梦回曹溪32护国息灾度忠魂33移锡云门祖庭34创办云门山大觉农场35协调军民关系36德镇日寇37弘法洋城 绯桃献瑞38法驾潮州 万众欢喜39弘法香港 盛况空前40鬼神护法41美国詹宁女士来华皈依42主修《云门山志》43愿于爱国作先锋44身受磨难神游兜率天45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46弘法上海 因缘殊胜47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48选举新方丈49余乐不尽照真相50重兴光孝寄望后人51留遗嘱示寂云居52舍利传神53虚空无障碍 云彩有光辉后记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19岁出家,次年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1824-1907)受具足戒,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
虚云禅师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
40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
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虚云禅师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
后至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
滇军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讲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
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六祖道场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民国三十二年冬,规划重兴粤北云门山大觉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
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经历四十八奇,坐阅四朝五帝,受尽九磨十难,由自度而度人。
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
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年。
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百年虚云》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融历史、佛教、艺术于一炉,反映高僧大德传奇人生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净化人心、教化世人、广播善因、功德无量的好剧。
此剧由深圳弘法寺出品,深圳视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由著名导演陈家林执导、《康熙王朝》幕后班底打造,李起厚、斯琴高娃、李丁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
虚云长老的弟子本焕老和尚(1907年—2012年)任总顾问兼出品人、一诚法师总监制,觉光法师、佛源法师、净慧法师等虚云法师的弟子作为顾问参与了电视剧拍摄。
此剧2000年开始立项、2002年拍摄完毕,2009年11月6日在广东珠江电影频道首播,纪念虚云长老圆寂50周年。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萧,父玉堂公。
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年逾四十,膝下无子。
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
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
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
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
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
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
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
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
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火。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
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
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
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
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
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
”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
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
可是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
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
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
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
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蓬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
从九华山沿着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泛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
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
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
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
住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
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
还让他掉在水里?
”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
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
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
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
是不是生了退道心?
“啊!
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
算了吧!
我不修行啦!
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
”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
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
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
众人皆钦叹不已。
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
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歇又说:烫着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
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
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
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
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
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
信徒供养,布施巨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
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
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
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
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
➤虚云(古岩),1840年,120岁➤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都会煮热➤如果不是想就能拿出来的东西,那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唯心所造➤你出门的缘分还没到,凡事不可强求➤缘生缘灭,自然天生,能拴住一个人的身,却未必栓得住他的心➤十字街头好修行,心静自然静➤娥英,今日情债唯有来世偿还➤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人能留住他的心了➤弟子出家是为了了脱生死,济度众生,续佛慧命➤第一刀,愿断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愿度一切众➤不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夫君,我知道你在看我,我能感觉到你的呼吸➤已伸不收,已进不退➤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
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如何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涸。
把它放入大海➤多情了,才会把我去掉,才会把众生装在心中➤大千世界,因缘和合互为链接,才得以平衡➤我欠父母的太多了,要用诚心在报恩➤我从普陀山来,要到五台山朝礼➤主战主和➤要是我的身子能够变成粮食救活一些百姓该有多好啊➤忠臣不怕死➤尘归尘,土归土➤极乐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月亮圆了是十五,看不见月亮是三十,草发芽了是春天,落雪了就到了冬季➤做事时要认真,做完后空无所有➤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我算是明白了,我是朽木烂泥,我觉得虚云费劲不会好好说话
顶礼虚云长老,了不起的大德高僧。
百年虚云一台戏,一声钟鼓一片情
蛮好,推荐,
看过几本禅宗经典,觉得剧还是讲的太浅了。
得以虔心洗性 了忘世尘
拍的简单朴实,不矫揉造作,很符合佛教电视剧的风格。将虚云的智慧与悟性提现的很好,顶礼虚云大师,我也要更精进!
很涨见识和知识和素质和智慧的一部电视剧。
前半段不错。但后面就变得尴尬了。
额,令人慨叹,观于虚云法师圆寂65周年,农历九月二十日。
善哉,善哉。
只追逐佛教,是只会看见一种可能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最根本的真相,但是大众媒体在误导着一些观众,而对于自己逃避式的去剃发出家,终究不是真实的结局。 看太多是会太陷入的。真正的体验是在是非当中找到的。 原来我会打满分或者四星,现在已经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这并不难,反而更加简单
演出高僧庄严肃穆的仪容,某些对白很有禅意。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真有因果业障,也没见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当下,善良慷慨正直这些看来早不是普世价值了,处处是唯利是图尔虞我诈,😮💨
2.5 这编剧写得..实在一言难尽。框架内的那种套路样板化的塑造,各种模式化、儒腐刻板(假使主题应用于其他人物也是同样套路的那一类)。各中的东西、有时连用梗都多少牵强:这种牵强是出于剧作很是着眼于世俗名相功利的视角,又只局限在俗侩层面去理解诠释这样的人物,差远了的。。以及这惯于歌功颂德的套路化创作模版才显得诚意不足;此外这种编剧套路还显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病症。这剧唯有的优点是扮演中老年的演员挺好。
看过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阿弥陀佛。
看不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本上就是太后亲王大臣平民们每做一个决定前都要问虚云法师一句:大师,你怎么看?见证了清末到民国又到共和国成立的老人。虚云真的活了120岁么?其实此人的传记有大量杜撰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