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台词,镜头,色彩,都恰好击中我的审美,是2020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了,奥妹真好看,爷爷真酷,很真切打动人心的故事,没有任何追求fancy,追求深刻,追求刺激的意图,可就这样的单纯的讲述,用各种语言去传达的那种情绪,才最真诚,就像胶卷,没有光圈,没有焦距,只是用心去捕捉,用心去呈现。
我们拍照是为了留下时间,make humanity tangible, we are all conservatives, true.
不知道从哪听说柯达要停产的消息 因为平时拍照会用到很多 柯达颜色很美 个人更喜欢柯达而不是富士 颜色更厚一点看这个电影也是因为他名字看的。
一个老头带着自己拍过没洗的胶卷 和儿子垮了大半个美国去找能冲洗胶片的店家 这本身就是很浪漫的事情 有种情怀在里面老头说数码摄影的照片都是大数据的垃圾(虽然现在胶片洗出来也都是给电子版的嘻嘻“你为什么不用数码相机?
这能省去很多麻烦”“你摸过假胸吗?
”而且有一些很睿智的语言在里面 像白日梦想家里面也有:抓住这个时刻
白日梦想家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如果这个时刻过去了 那就是过去了 但它并没有消失永远…它什么都不是 承诺里会有永远 但是它本身什么都不是。
重要的是每个时刻 如果能够把它们固化变成影像或是文字 如果能让它因此被人记住被人回忆 这是另一种状态的“存在”所以老头才会想把那几卷胶卷洗出来交给儿子 记忆是可以继承传递的当你在城墙看着太阳正下落下 街上行人匆匆 其实没什么值得记录的 这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因为你的参与 这一切在你眼里有庄严的宁静 于是你静静等了一会儿 然后这个时刻过去 你拿出了相机你与亲近的人没了联系 想起共度的时光 你想了一会儿 觉得这就足够了 淡淡交汇过 各不留下印 但是经历过 最温柔共振然后你等着下一条线上的人与你交汇 再次参与一段不知道结尾的故事
这部电影还是挺感人的。
有的人一生都无比专注和热爱一件事情。
我觉得这种类型的人的内心,一定是细腻又强大的。
爸爸的这个角色,我觉得他演的非常的好。
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的背后,也有非常温柔细腻的情感。
尤其是他在医院非常脆弱的时候对他儿子说的那段话,很感人。
他很怀念他在很小的时候,靠在他身上睡觉,他能感觉到他的呼吸和他的baby smell。
他也曾许下很多的诺言,要爱他,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任何的伤害。
但是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心里破碎了。
他泪流满面。
好感人。
后来儿子决定带爸爸逃出医院。
他们父子第一次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密感。
来到冲洗柯达胶卷的点,很多的摄影师集聚于此。
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家交卷店要永远的关门了吧,他们都在这里守候,相信很多人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冲洗他们手头的胶片了。
他的老朋友很高兴他能来,他说自己留了一些药水,just in case他会来。
其实早在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几卷胶卷是关于他儿子和他的母亲的照片,我并不觉得这会是一个悬念,因为人最珍爱的东西,永远不会是非洲的某一场战争或者阿富汗的难民,一定是和你的人生最密切的那些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定不会是和你在床上滚了两天的情人,一定是你觉得亏欠的妻子或者孩子。
很奇怪,人就是这样。
剧情到了最后也是这样。
《骡子》也是这样。
最终你发现你多么的爱你的妻子和孩子。
well,符合核心价值观,也符合观众的心里预期。
我觉得这个演员最打动我的就是最后的那个晚上,他在酒店,他的儿子在洗漱,然后他擦拭着他的胶卷,然后他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说,你听,然后他眼中散发出那种炯炯有神的光芒,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那个眼神里充满的智慧,这足以让我给这部电影打上满分。
然后他儿子从卫生间走出,计划着今晚的出行,他已经安静的闭上了眼睛。
然后他的遗体被搬出去的时候,外面站着两排的摄影师,他们拿着相机,很多人喜欢拍照正是因为这个老头儿。
他们尊敬他,他是他们心中伟大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一直影像着他们。
他们将相机朝着天花板的位置按着快门,以示对这位摄影师的敬意。
很感人,这个画面。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失败的部分就是最后他看小时候的照片那个护士的出现。
很破坏画面,一个多么感人的场景,他和他的回忆,他的母亲的回忆,和他的父亲对他的所有的爱,你都能从那几张完美的照片中看到。
我觉得最后几张照片,拍的真的好极了。
只是这个女人的出现,真的大煞风景。
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推荐。
1.四星半。
2.有人说剧情偏弱,确实,最后看照片的结局闭着眼都能猜到是什么照片,而且两个人其实不用最后这个看照片的情节,也已经和解了,我以为儿子最后会选择不看照片让照片和父亲一起埋葬,因为他心中已能坚定,他已和父亲和解,他能坚信,照片就是他和妈妈,可惜还是用了个比较套路的结局,但是前面的剧情其实很有代入感,从冲突矛盾,到一步步走向释怀和解,里面涉及的亲情友情爱情,也和现实一样,不那么完美,但却足够温馨,所以也许他没有肖申克这些神片那样引人入胜的剧情,但这却有种润物细无声的代入感,这样的剧情不能称为神作,但至少我觉得,能让我有代入感的电影剧情,也绝对不算平庸。
3.这是一个讲和解的故事,儿子接受了父亲为了事业忽视他,但其实深爱他的事实,父亲接受了儿子恨他那么久,最后再多弥补自己也觉得不够的事实,当然不仅仅是父亲和儿子的和解,其实也有自己和自己的和解,也许我们都没有必要揪着以前的错误不放,及时放下过去,放过自己,才能更好的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人。
4.时间总是人类敌不过的东西,摄影也许无法永恒,但是人类对抗时间的一种方式了,当然还有爱的延续,这一切都是人类延续时间的一点点方法。
5.是一部值得自己安安静静看完的电影,是一部越长大越有感悟的电影。
比《爆裂鼓手》还爆裂的伟大摄影师,把一生99%的时间给了记录这个世界的事业,把仅剩的1%的时间送给儿子,像战士一样迅速离开这个世界。
故事唯一缺点是老爷子情绪没能崩到最后,与儿子在医院的忏悔和解是个败笔,也是对全片的背叛。
也许如果换个故事混蛋到最后时刻,让儿子自己发现父爱和父亲的伟大,会更有张力。
片尾的作品展示值得暂停;片中的经典音乐值得反复。
或许后来走偏了,开始时是美好的,一生波澜壮阔,落幕时也令人惋惜。
老头如此,柯达也如是。
美好的初心是否可以抵消最后的混蛋?
老头作为父亲的形象是原创,摄影师的形象却是取自Steve McCurry。
虽然在冲洗店有人认出老头后提及了Steve McCurry,将两人并列。
但提及的阿富汗的照片等等,显然就是说的Steve McCurry。
最后的kodachrome是在他手中,片中的伟大事迹和片尾照片用的也都是他的。
整个影片的色调确实就是kodachrome的,反差很大,暗部死黑,整体偏洋红,对黄色表现特别好,对蓝绿色比较抑制,以至于开头我还以为是70年代的故事。
我没用过kodachrome64,但用了很久的E100,后来E100复产,Steve McCurry也是用它。
富士的反转片更清新,柯达更温馨。
老头死时,摄影师们夹道送别,闪光灯冲天而闪,我当时就热泪盈眶了,一个人在事业上能获得的最大褒奖不过如此,《美丽人生》里主角收到同事钢笔的礼遇恰似相当。
但不管事业如何,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大成就,仍然是自己的孩子,最大享受仍然是家庭。
老头最后冲出的照片全是自己的孩子和前妻,照片里的当年是美好的。
而照片是让时间停止的艺术。
什么能阻止时光的流逝,什么能让你重温旧日美好?
他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和他为世人所知的,完全是两回事。
虽然自己是这世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所到之处受到同行和粉丝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仰慕,但他最渴望的并不是这些。
即使是最为自己成就自豪的摄影师,如果让他只能留下一卷胶卷,他也会义无反顾的选择自己家人的照片,而不是那些所谓伟大的作品。
但,也只是照片罢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当你终老,一切也已与你无关。
照片只是标本,不能让时光倒流。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进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
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不管数码相机有多好,它永远无法跟一台真正的相机相比,现在的人们比过去爱拍照了,但是没有投影,没有冲洗,就只是数据、电子尘埃而已。
”前半段很无趣无所谓,不值五星,但后面真的很感动,我看电影很少哭,除非触动到我的点了,可能和我本身对摄影感兴趣以及今天很巧的事有关。
看到被那些摄影师包围 感受到他们对本的尊重时,以及摄影师们带着悲痛夹道送别,我意识到本了所说的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点什么。
镜头里是有情绪的,怎么可能没有本对孩子以及对妻子的爱呢,只是他选择了更多的偏向他所热爱的事业,这个行为没有对错,我也能够体会到男主复杂的情感,她怎么会不怨呢?
他的记忆力父亲的爱就是很少,而且还让母亲那么伤心,这就是对他造成了极大的不可挽回的伤害,而且他的父亲还总是那么的玩世不恭。
剧情很老套无趣,不看最后20min真的很失望,只值三星,感觉是把我骗进来的。
在一开始就能预感到这部电影的走向,甚至在本要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但后面还是稍微给这部电影升了一点。
我原来还想为什么会洗不了照片,现在不也有很多洗照片的店吗,结果原来是要投上去的那种。
我也想拍胶片了。
虽然影片故事很是老套路,但我还是被它戳中泪点。
其中除了被情亲打动外,还有对于一个辉煌时代结束的伤感。
柯达克罗姆胶卷,是1974年前由柯达推出的首批彩色胶卷,也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卷。
它辉煌的历史包括, 1963年11月22日,亚伯拉罕·赞普鲁德尔正是使用8毫米的柯达彩色电影胶片拍摄到了肯尼迪总统遇刺的画面;而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也是使用柯达彩色胶片拍摄了那幅著名的照片 《阿富汗少女》,并于1985年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上。
柯达彩色胶卷曾引领时代潮流。
停产克罗姆彩色胶片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横扫全球市场几十年之后,柯达克罗姆胶卷,终于黯然挥别了历史舞台 。
花无百日红,什么才能够真正永恒?
如果说早已逝去的2017年只能看一部公路片,我的答案就是——《柯达克罗姆胶卷》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关注城市和旅行看过一种情景,某个排队的门口,总有人焦躁不安,然而他们一旦通过了闸口,又突然变得闲庭信步。
——我们似乎想尽办法节省时间,却不知道时间到底何用;我们有了无数种方式节省时间,却忘了如何享受时间。
2017年过去很久了,我很怀念她。
如果说那一年只能看一部公路片,我的答案就是——《柯达克罗姆胶卷》。
《柯达克罗姆胶卷》《柯达》的剧情灵感,源自于2010年的真实事件——由于数码时代的冲击,柯达即将关闭所有的冲印业务。
电影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摄影师父亲作为胶片时代的留守者,和儿子横跨半个美国,寻找最后一家冲洗店。
喜欢本片,并非因为我是个摄影爱好者,只是很久没有享受不赶时间的旅途了抛开电影里的亲情爱情不说,本片最值得一提的,是旅程的慢,慢慢摄影,慢慢旅行,仿佛人生没有deadline一样,即使片中的老父亲已经罹患癌症。
和如今动辄2小时的电影相比,本片只有105分钟,但他特殊的慢节奏,会让你在看完之后,还沉浸在漫长的旅途中。
慢摄影摄影本应是一门缓慢的艺术,比起绘画,虽然可以一键成像,但是调试、采光、取景到后期的过程,并不比绘画简便。
数码相机的出现,仿佛简化了这一切,而节省出的时间,人们真的是用来思考艺术么?
片中有个细节,每到一个停靠站,父亲都会整理相机,繁琐的享受儿子问父亲,你为什么不用数码相机,父亲反问,你摸过假胸么?
在考究的人眼里,很多数码相片,就是一份数据,一抔电子尘埃,是夺命连环拍之后,从几百张里撞大运蒙上的一张还说得过去的照片而已。
机械相机的浪漫如枪械一样,看似结实,实则需要细心保养。
有一瞬间,老人特别像印第安纳·琼斯在取景器里足足瞄上几分钟,然后颤抖的摁下快门,最后等上几天才能看到成品,那种集考究、创造、惊喜于一体的情感,才是摄影的灵魂。
发哥最有发言权,甚至怀疑《寒战2》这段台词是他自己加上的有人说,艺术就是浪费时间。
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慢工细活。
所以有些东西终究不该被替代,因为淘汰他们的时候,不是他们落伍了,而是这个世界急躁了。
就像数字媒体横行的时代,我们聊热点和效率,而品质和原创已经逐渐遗忘。
慢旅行主人公们的旅行,同样很慢。
GPS和地图的冲突很有意思,习惯了最短距离到达目的地的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走错路时遇到的惊喜。
生命究竟在于终点,还是在于过程同样在旅途中,有些人会因为一场暴雨懊恼不已,有些人则自得其乐。
这世界给予人们东西是相同的,不同的心境,取决于不同的领悟。
年轻人在焦急的等待雨停,老人在寻找下一个作品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由行才是旅行的真义。
然而当海外代购、打卡网红地、种草热门餐厅占据了旅行时间表,我又忽然觉得,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跟着长途车随遇而安才是我想要的。
仔细想想,有多久没有在旅行路上肆无忌惮的睡觉了有一年在去往凤凰的路上遭遇了堵车,于是我终于有工夫处理了相机里的几十张照片,看了一部电影,随后美美的睡了一觉。
虽然到达凤凰已经是晚上,我反而精神饱满的去感受夜生活了。
致敬柯达胶卷看过《逍遥骑士》,看过《在路上》,我们在歌颂生命和自由。
而《柯达克罗姆胶卷》更多了一重含义,歌颂那个有柯达陪伴的岁月。
父子到达了目的地,前来洗照片的人们聚在一起,是对胶片时代落幕的道别,又像是一场摄影师版的毕业典礼。
摄影究竟是什么,也许看完本片,你会有新的理解最后,庆幸未曾错过的胶片时代,致敬那个缓慢的从前,致敬柯达。
原文地址:我们有100种方式节省时间,却忘了如何享受时间
也许是老电影看多了,对用胶片拍摄的片子特别有好感,也许片子本身不是那么完美。
但是用胶片去拍就足够了。
也许会有声音说,胶片注定会被数码拍摄所替代,这是自然规律,是的这是不能违背的。
但是总要在心里给它留一个位置,就像初恋一样,那些带给你快乐的美好时光就像胶片一样,一张张定格在你的脑海里。
Shot on 35mm Kodak film
很工整的公路片,工整到略无趣,虽然最后那卷胶卷的内容很容易被猜到,但看到的那一刻还是会有些小触动
Full of cliches. Seriously why is Jason Sudeikis still acting??? Elizabeth Olsen is such a dear.
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电影吧,节奏有点缓慢。
套父子和解的公路片公式化的壳,纪念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展开了摄影界鄙视链。
最后的照片很好看;还是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里面不该有爱情,Liz的爱情线全砍了没啥问题,故事就留着最后一个镜头就够了……
莫名其妙的感情线
旧时代和回忆匆匆掠过,但我们通过拍照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科班刻板,不喜欢乐队报菜名,也不喜欢俗不可耐的美式家庭父子破镜重圆剧。克罗姆胶卷的比重就像个噱头。但是再怎么俗套,谁不会被最后的升华感动呢。
亲情公路片 柯达科洛姆只是背景
It's a normal commercial movie. That's it.Almost every plot could be expected easil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s were without rhythm and reason.
胶卷是值得纪念的,剧情是无聊透顶的
“We take pictures to stop time, to commit moments to eternity. Human nature made tangible.” 虽然一开始就预见了结局,却依然被那些照片惊艳到,哭成狗~
公路电影,音乐,父子和解,无来由的爱情戏份,最后的胶卷,最后的胶卷时代,最后的生命日子,其实拍得陈词滥调。/ 喜欢这个镜头:儿子无意间在镜子的反射中看到衰弱无力的父亲的脸,父亲也同时看到了他,一瞬间的无言,然后父亲出奇愤怒地一脚把厕所门踢闭。/ “我们不能一直活在过去的错误中。”存疑。 “一些事物到来,一些事物消失。这就是为何摄影师存在。我们将瞬间变成永恒,使人性有形。”存疑。 “让我来告诉你,幸福就是一句屁话。幸福是二十世纪末最虚假的词。”同意。
喜欢摄影的人,特别是钟爱胶片摄影的人应该都喜欢这个片子😄
是个好命题,但没拍出好电影。
还是比较套路的电影,情节不错中规中矩,导演想用最后洗出的照片来达到最佳的震撼效果,但始终感觉不如《白日梦想家》里带来的那种效果。也以此片纪念一下自己第一套洗出的胶卷。
故事挺俗,音乐加分
3.5 抢救逝去的时光和我们的记忆。最后十分钟真叫人流泪,摄影师凝视相中人,而相中人各有自己的凝视。想起爸爸去世后,找到他珍藏起来的底片,是我们一起在我的幼儿园里拍的,当时我全托,大概是他去看我吧,具体也忘了,反正就只有我俩,或只有他拍的我;他妈的这一刻好想他啊!
父亲有着怎样的观察力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才能捕捉到这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可惜,了解人的各种生老病苦,却无法消化这些情绪,所以,作为父亲,他逃离了,逃离了琐碎,逃离了生老病死落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