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5年6月,身受重伤、面部毁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内莉,返回了家乡柏林。
整容尚未完全康复后的她,不顾莱内的警告,踏上了寻找丈夫强尼的征途。
强尼——内莉生命中的爱人,曾长时间保护她免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并拒绝与她离婚……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如果没有爱,两个人是很难在一起的,所以会有构建爱的基础,其实也就是那点滴打动内心的瞬间。
但点滴是很难永恒持续,中间总会断流,甚至河床会干枯。
那末,熬过了干旱之后的甘霖再临时,爱河还是那条河吗?
人性,在不可抗力的极端考验之下,能否秉持人性之光,或许有,但短暂即逝,太快太快!
低声私语当你说到爱我们的夏日时光,逐渐枯萎太快,太快低声私语当你说到爱我们的时光即逝,就如船儿漂流我们的分离得太早低声私语亲爱的,低声私语爱是火花,在暗夜消逝太快,太快我感觉无论我去向何处明日已近
明日已至,一切都太快时光在老去而爱太简单爱是至纯的黄金而时光则似神偷太晚了亲爱的,已经太晚了帷幕已落下一切已终结太快,太快我等待
她和朋友一起下车,回到德国。
她是奈莉,曾经的歌手,现在刚从集中营回来,她是幸存者。
朋友给她的第一份礼物,是整形,缝补被毁的脸部,就像断掉喙部的鸟又重新接上了喙,断掉翅膀的鸽子又重新接上了翅膀。
第二份礼物,是告诉她丈夫Jorni已经死了,那个提前和她离婚 然后告发她 背叛她的乔尼。
第一份礼物奈莉接受了,但第二份并没有。
她还是到处寻找丈夫乔尼,在晚上跑出去,甚至被神似乔尼的陌生男子呵斥、抢劫。
但之后她真的偶遇了乔尼——那个曾经和她配合无比默契的钢琴家,如今一家美国俱乐部的酒保,一个一贫如洗,迫切渴望通过找到妻子替身,拿到妻子财产的男人。
她的容颜改变了,所以丈夫并没有认出她。
她配合丈夫穿妻子的衣服 画她擅长的妆容 模仿她的字迹 精心设计每一句台词 甚至见他们以前的朋友,直到乔尼说“进来,我得给你弄个小伤口,毕竟那里(集中营)的人都有编号,得做得真一点。
” 总想侵占妻子利益的人,其实也早已为了利益背叛了她。
她不愿意相信,直到她回到朋友原先给她准备好的房间。
屋里空荡荡,一尘不染又似乎久无人居住,她的朋友上周四自杀了。
桌上留着朋友写给她的信,以及丈夫之前和她离婚的文件副本。
一切都太迟了。
第二天,奈莉如期赴约,按照和乔尼约定好的那样,提前登上火车,从火车上下来, 神色肃穆 紧张 不安,和过往的朋友们一一问好,最后是丈夫,和约定好的那样,没有亲吻 没有言语 甚至也没有拥抱,只是把头轻轻地搭在她的头上,这样就好了。
神色各异 心怀各胎的人们走进美丽的花园,那里有一张早已摆满美酒美食的长桌,他们聊天 用香槟庆祝 夸赞奈莉的幸运 然后低下头 沉默 沉思。
奈莉站起来说,“来吧,进来吧。
” 乔尼欣然跟随,在熟悉的钢琴上弹奏曲子,还是那首经典的歌曲 "Speak low when you speak love/ Our summer day withers away/ Too soon oh too soon/" 太快,太快,背叛是如此的快,真相也是如此的快。
乔尼看到了奈莉衣袖下那一串刺青的编号,那是集中营的编号,面前这位歌唱着的女人,不是他以为的神似妻子的陌生女人,就是他的妻子。
那个被他推向集中营的妻子。
钢琴伴奏减弱,骤停,太迟,太迟,一切都知晓的太迟,一切都相信的太迟,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Love is pure and time a thief/ We're late darling we're late/ The curtain descends/ Everything ends/ Too soon too soon/"朋友的生命,他们的爱情,以及奈莉的生命,随着歌声都已然消逝了。
一切都太迟,太迟。
看了那么多部轻松喜剧片,是时候用一些深层次的电影陶冶一下情操。
被关入集中营受尽折磨的女主因怀着对与丈夫重逢的执念一步一步坚持到她离开这地狱的那一天。
然而事实却并没有她所想的那么美好。
丈夫(或者说前夫)发现她与妻子的相似,便要求她假扮成妻子以夺得遗产。
女主沉溺在所谓的爱情之中无法自拔,直到好友走向死神的怀抱她方才醒悟。
结尾处,当她用悦耳的歌喉唱起《speak low》时,男主与朋友们惊讶而惶恐的表情着实讽刺(原来我找了我的妻子来假扮我的妻子?
)。
当满心的期待被世俗的险恶所吞噬之后,她迎来了重生。
虚无之后,即为涅槃。
世上能相信之人,自始至终,唯有自己一人而已。
浅浅评一下。
不喜欢的点:1、女主无数次叫男主“乔尼”,男主都没有片刻怀疑她为什么这么叫而是每次都直接打断“请不要这么叫我”;小庄园的女老板第一眼就看出女主是原来的钢琴家而男主从未怀疑……这个点真的非常奇怪,电影里完全没有解释,我不能接受这个大bug。
2、女主对朋友说现在是“两个人重新认识”是个怎么回事?
浪漫过头了吗男主要跟你一起演戏骗你的钱(我觉得当时形势已经很明确了不应该还看不明白想不明白)你却说这个过程是爱人重新认识?
3、整个剧情就是女主整容回来➡️男主不认女主➡️女主配合男主演戏(居然此过程中一整个恋爱脑,看得我都拧巴)➡️很后面了才看清男主真面目➡️最后一首歌揭开真相自己离去,我觉得很单薄。
有的剧评说“不死鸟”指女主凤凰涅槃、重生,然而整个片子我只看出她的恋爱脑、头脑不清醒,未看出大女主意识,即使是最后她走出房间我也感受不到大女主崛起,只是她恋爱脑已清醒。
很喜欢的点:1、配乐完美。
就是一开头那段静谧的低音,此后也一直贯穿,耐人寻味,可惜我网上没有查到😭2、画面真美。
因为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部二战文艺片。
分享我最喜欢的两个电影画面:
3、结尾不错,以一首歌揭开真相,不拖沓又将所有要交代的都交代了。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Christian Petzold电影越来越“好看”了,和前作《芭芭拉》一样很好的利用了大时代,却没有过度渲染背景,最终关于人性的纠葛显然更加普世。
结尾设置很棒!
御用尼娜·霍斯 Nina Hoss仍旧无可挑剔,在导演作品中已开始逐渐呈现可观的角色谱,如果要说佩措尔德最终能被影迷乃至影史记住,最大可能性就是霍斯所饰演的一系列在对爱与自由追求路上面临矛盾选择的女性形象。
这节奏就是冲着下一个德国银幕女神去的,德国真心很久没出了。
不同于以往的二战片,《不死鸟》避开了残酷的场景。
用温柔的手法依然展现了犹太人生存的困境。
故事发生在奈莉从集中营回来后,一心寻找自己的丈夫乔尼,而乔尼认为自己的妻子死去了,碰巧碰见了与自己妻子气质相似的女人,希望她假扮自己的妻子骗取赔偿款,而她正是被集中营毁容后的奈莉本人。
奈莉一直沉浸在乔尼依然爱她的假象,并渴求与乔尼一起生活。
好友莱娜一直在说乔尼背叛了她、告发了她,还在她被捕前与她离婚。
奈莉却拒绝相信,坚信丈夫对她的爱。
而一切的转折,发生在莱娜的离开。
莱娜说过:“你知道什么让我感到恶心吗?
我们犹太人书写歌唱以及被奴役,有些在德国被迫参军,一个个被灌以毒气,现在那些幸存者得以回归,并需要宽恕别人,毒气还没完全停止,我们就需要宽恕,宽恕每一个卑鄙、每一个背叛。
”
莱娜像个真正的勇士,明辨是非,又富有仁爱,她的离开像天使重返天空,也像控诉着种种可笑的行为。
电影从家具空荡荡的描写,到奈莉错愕的表情,虽然没有过多莱娜的镜头,但此时人物的塑造已然饱满。
回到奈莉,好友的离开,仿佛打破了她之前的美梦,强迫她认清了现实。
多么可笑的社会,乔尼让奈莉从集中营回来时应该穿戴高级货、化着精致的妆容,光鲜亮丽、精神饱满的样子。
还让她模仿字迹、穿衣搭配,而乔尼则去偷取他与奈莉的离婚证明,都只是为了巨额的赔偿金。
连那些所谓的“朋友”都不会过问集中营过的如何如何,只是干巴巴、假惺惺的说:“我就相信你会回来。
”没人关注你身心受过的伤害,大家都只是一味的说:“过去了,都过去了,要向前看。
”仿佛过往的苦难不曾发生过,仿佛你我之间的芥蒂不曾存在过一般。
大家依然在一起嘻嘻哈哈,而一有些风吹草动,大家就相互指责,暗波汹涌。
那些真正的受害者,被迫去原谅、去宽恕,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痛苦。
他们挣扎,内心的煎熬,在你们看来,只是些不痛不痒的毛病而已。
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站在高地上指责他人,你们别忘了,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希望你们在道德的高地上享受温暖,也永远活的心安理得。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奈莉的醒悟,在歌唱一首优雅的《Speak low》后转身离开,乔尼也在奈莉的歌声中明白真相。
“It’s late. Darling it’s late.”
此刻的奈莉,美的像重生的凤凰。
#一天看一部片 01内莉从集中营回来后寻找丈夫强尼、试图重归昔日生活的故事。
(没忍住瞟了眼简介,捕捉到关键词“集中营”“回来”“寻找丈夫强尼”)起初无法理解对强尼没有认出内莉。
“这个女人”的身形、步态、笔迹…种种迹象的相似都指向原来的妻子内莉。
看到后半段,猜测强尼其实内心早有怀疑但不敢认,也许和妻子相认就不能继承遗产?
没明白内莉对挽回丈夫、重归以往的生活的渴望贯穿片子前后,第一次是朋友和内莉聊到强尼,从这就可以看出。
害怕中透着期待,犹豫中隐隐有希冀,记得她当时的神态。
扮演“内莉”协助强尼拿遗产期间,强尼对她的利用、夸张不符实际的形象标准、过分的要求(在手臂割伤口)和举动间所显露的对遗产的渴望,都被内莉忽视了。
强尼对遗产的渴望带来盲目,内莉对丈夫和过往的渴望、也导致她的盲目。
内莉朋友的自杀,很突然,这才惊觉内莉朋友对内莉的失望,以及用内莉遗产重建犹太安全区这一期望破灭对她的影响。
最后如果内莉用朋友给的左轮枪杀死丈夫挺有爽感的,但看完其他影评感觉这样结局也不合适。
蛮喜欢导演的拍摄方法、角度。
和温蒂妮相比,觉得后者更好看。
电影配乐都值得保存,目前只找到歌曲“Speak Low”(kurt weill)。
《不死鸟》讲述的是一个在二战背景下的故事 奈莉是个犹太人 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后由好友莱娜救出 但她面部的伤使她不得不面临改头换面继续生活 变了一个样子的她还在不断寻找消失了的丈夫 试图回到往日恩爱时光 而丈夫强尼在看见她的第一刻就将她当成一个很像妻子的可以帮助他骗得妻子遗产的人 他日夜培训她成为“她自己” 奈莉充当着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角色 她看穿却没说穿 随着故事推进配角莱娜的退场 强尼的阴谋逐渐展露 剧末在一曲speak low中一切戛然而止 强尼的恍然大悟和奈莉的重获新生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也成就了这部冷静平稳一板一眼的德国电影。
战争可以将很多爱情成就的荡气回肠,但绝不包括本片中的故事。
女主Nelly的悲惨程度不弱于《魂断蓝桥》的玛拉,却没能拥有罗伊对玛拉的坚贞爱情。
影片的色调和画面感和我以前看过的《窃听风暴》很像,都是严峻冰冷的基调。
Nelly在家人都死于战争,自己也在威斯康辛集中营被枪打中脸部后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好友Lene希望Nelly能和自己一起去巴勒斯坦找到一个犹太人能活下去的地方(想想如今的巴以冲突,真是讽刺)。
Nelly不切实际的想要恢复以前的容貌,执着的想要找到以前的丈夫。
在一片废墟的战后西柏林,Nelly穿梭于黑夜做危险让人担心的事,不得已,Lene只能告诉Nelly她的丈夫背弃了她。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她的决心。
中国人说“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一个从集中营中活下来的女性,为了爱情不珍惜生命,一再涉险,颇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
这个世界从来不乏深受内心折磨的情痴,诸如阿黛尔·雨果。
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Nelly还是找到了她的丈夫。
毁容后还未完全恢复好的不安让她退却,第一次她跑开了。
第二次回到酒吧,改名、不再认识她的丈夫倒是主动和她攀谈起来。
因为她的丈夫以为妻子死了,这个很“像”她妻子的女人可以帮他得到遗产和赔偿。
她一次次的想提醒她的丈夫她没有死,却得到“不要假装Nelly,你要骗的不是我”的回应。
曾经她的丈夫是她活着走出集中营的动力,现在她的丈夫明摆着只想借她骗钱。
她还觉得她的丈夫爱着“死去的Nelly”,活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
当局者迷,自己主动跳入局中就更加愚蠢了。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除了不愿接受事实的Nelly,观众都明白她的丈夫只是平凡的小人物,拥有一切平凡小人物的特性,从前的确是真正的爱Nelly,为了自保,在纳粹面前毅然背叛她、战争结束,只想要Nelly的钱也是事实。
Lene的自杀遗书,让Nelly终于得知她的丈夫在她被捕前就和她离婚了。
全片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Lene的死,犹太人要宽恕德国人,让她觉得恶心。
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所承受的心理创伤未必少于Nelly。
Lene只能以坚强示人,因为还有一个更脆弱的Nelly需要她照顾。
她除了Nelly,一无所有。
而她拼尽全力救下的Nelly,选择固执的留下、宽恕伤害她的德国人,而不是陪她前往巴勒斯坦。
“我已无路可走”。
提起奥斯维辛的编号,当她的丈夫想要人为加上那个编号时,她终于准备按Lene所说的拿枪崩了他,最后还是没有付诸实施。
走下火车,一切按照剧本进行,当她走向她的丈夫时,背景音出现了强烈的心跳起伏声。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会按照Nelly丈夫写好的剧本演下去。
“在基督诞生之前,有一种笨鸟名叫凤凰,每隔几百年它就筑起一堆柴火自焚。
它一定是人类的一等表亲。
但是每回它自焚之后,又会从灰烬中跳出来,让自己重生。
看来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一遍又一遍,但是我们有一样要命的本事,是凤凰所没有的。
我们知道自己做过的蠢事。
我们知道自己千百年来做过的所有蠢事,而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并且随时把它搁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们会停止堆筑柴薪,停止跳入火中”。
我相信本片的创作受到了《华氏451》这段独白的影响,Nelly不是阿黛尔·雨果,而是拥有人之灵性的不死鸟。
结尾达到了影片的高潮。
她吟唱着love appears gone...everything is ends too soon,露出了手臂上的集中营编号。
伴随着真相大白,她一步步走出房间的背影在朦胧的光影下逐渐模糊。
我他妈受不了啊啊啊啊我要是有这么个傻逼朋友欧漏我怎么可能有这种傻逼朋友啊早被她气死了啊啊啊啊
8.6 it's late,darling it's late...地狱归来后的身份与情感认知,最终她终于鼓足勇气去接受真相,在昔日爱人的注视下浴火重生,这份勇气,太残忍,也太宝贵。是情的丧失,也是爱的新生。
①作品看到第四部,终于嗅到佩导的执念——别跟我提什么新柏林学派,他其实就是对人的身份、身份的转变,以及一切由此带来的后遗症怀有极大的好奇,甚至迷恋,《过境》、《温蒂妮》,包括本片,无一不是,而《温》是结合得最好的(或者说我最能看得懂的);②无论巴黎或者马赛,环境是次要的、无论二战中或战败后,时代也是次要的,佩导的兴趣不在于此,他不是那个希望通过个体的人,去叙述一段历史的导演,他更像一个深入某个含混的时代,准确攫取人的灵魂的那个创作者,颇有点类似「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感觉;③本片故事严密性不够,比如前面这么多近距离来回,前夫都深信不疑女主非前妻,最后她一开嗓就认出了?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导演已经太执着于他想表达的意念,对故事逻辑的遗缺已经没有忌惮了,三星半。
9分,能让人回味许久。翻了一些评论发现这部电影不仅仅在讲的是卑微和盲目的爱,更是关乎战后如何对待苦难,如何找寻自我。最后的最后一首《speak low》,结尾收得极秒,也意味着女主重获新生,如不死鸟涅槃。
这是怎样一种隐忍和悲怆。她竭尽全力想回到从前,可到最后发现一切只是虚妄的幻想和谎言。不知情的丈夫训练她像一切从没发生过一样,可是经历的这种种生死和磨难怎么可能抹去。故事徐徐展开,大背景下的小格局,难忘莱尼那句话:与其活着我更想一了百了。最后真相大白,不知丈夫是忏悔还是羞愧
作为音乐家,不认得脸,声音总要认得出来吧,丝毫没怀疑过,以前结的塑料婚?
@2024-06-02 19:02:30
集中营,易容,负心汉
隽永得像一首诗,结构太过精巧,仿佛肉体与灵魂撕裂开后的相互追索,起初带着模模糊糊撕裂的重影最后又合一清晰浮现在眼前。或许在一遍遍描摹奈莉对曾经自己的模仿时,或许在一遍遍对过去的复制中,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真与伪的故事,但那只是肉身,她的灵魂从来没变过。奈莉被救出并非涅槃的开始,而在逐渐死亡;她真正的重生是在唱出那支歌的时候,在明媚的日光中,她橙红的裙子是那么凄美。不死鸟的灵魂从来没有变过,但是她无法消弭经历对肉体的影响。只剩下那些蝇营狗苟的鼠辈瞻望她光彩的背影。作壁上观才是罪孽的开端,平庸才是恶肆无忌惮的理由。奈莉没有用左轮手枪,但她已经完成了比死亡还深刻的惩罚——愧疚。在二战伤痛的壳里概括出了广义的纯粹和可耻,讲出了不灭而炽热的不死鸟永恒的灵魂。
这脑子最迟在“字迹”这就应该意识到了女人是谁吧,太迟钝还是太自信?
实在看不下去…
在還行與較差之間糾結想想我也是憋著尿意看完的,前一個小時好無聊..後半小時比較有劇情的意韻,可惜太累了不怎麼看得下去。色調什麼的我都挺喜歡,配樂也說得過去雖然單一了點兒。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女人拋棄了忠犬去找渣男最後奇蹟般地醒了..
画面和芭芭拉一样美,但是这个剧本就离谱
8.1 情节粗糙,而情绪细腻,观感既轻巧又沉重。结尾强悍无比,Nina Hoss宛如不死鸟浴火重生,真正的自我从歌声中扶摇直上,那是一个我们会凭借着影像爱上某个演员的时刻。
一般一般吧,这个女主角到底想要做什么啊,她老公值得吗
???
荒诞的剧情
“我在他心里又死了一次”
那会儿的整容术就这么厉害了吗
佩卓尔德总能把离奇的故事讲述得令人信服,克制的表现让人物有了强大的力量,从集中营死里逃生的女性又死去了一次,最后一切尽在speak low的歌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