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ind side(弱点)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2009年最主旋律的影片。
就像韩寒形容过的,好莱坞的主旋律影片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毫无疑问,The blind side就是凭借着绝对的主旋律入围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
The blind side根据美国NFL(全国橄榄球联盟)去年首轮新秀、目前效力于巴尔迪莫乌鸦队的明星球员迈克尔奥赫的真实经历改编,我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也看到了他们全家的身影。
不过,The blind side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迈克尔奥赫,而是他的养母:Leigh Anne。
与我同龄的奥赫出身于贫苦混乱的黑人家庭,因母亲吸食可卡因,高中之后父亲被谋杀,奥赫自幼被迫与父母兄弟姐妹分开,在多个寄养家庭中进出,甚至一度流落街头,无人照管的奥赫先后换了11所学校,拿着0.6的GPA进入高中。
因为出色的身体条件,奥赫在邻居的推荐和高中橄榄球教练的力排众议下,转入私立高中。
进入高中后,无家可归的Big Mike(奥赫)只有一件衣服,在学校体育馆赛事结束后收集别人吃剩的可乐爆米花为食,露宿于公共洗衣房。
The blind side的故事开始于某次Big Mike前往体育馆避寒的路上,Leigh Anne无法忍受奥赫瑟瑟发抖的背影,将奥赫带回了家。
Big Mike默然忍受的悲苦触动了Leigh Anne,促使她冒着风险和质疑接纳奥赫成为这个富裕的上流白人家庭的一员。
在Leigh Anne一家的帮助下,奥赫从头开始学习橄榄球,成为高中联赛中备受瞩目的明星球员,并跟随Leigh Anne为其聘请的家庭教师学习,在高中毕业时拿到了2.56的GPA,达到了进入NCAA一级联赛中球员的文化课标准,获得了包括全国冠军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在内的多所五星级学校的入学邀请。
后又经过几乎瓦解了奥赫和Leigh Anne一家亲情的残酷审查,Big Mike最终选择了Leigh Anne夫妇的母校——密西西比大学学习,直至最终以首轮新秀的身份进入NFL。
这样一部真实的主旋律影片,打动了奥斯卡评委和无数观众,不止在北美地区获得了2.5亿美元的票房,也让女主角的扮演者桑德拉布洛克横扫了今年的金球奖、演员工会奖、美国影评人大奖,并最终在妇女节当天,站在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领奖台上。
抛开这些官方性质的介绍,我更愿意分享桑德拉布洛克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获奖感言:“I would like to thank what this film is about for me, which are the moms that take care of the babies and the children, no matter where they come from. ……There's no race, no religion, no class system, no color, nothing, no sexual orientation that makes u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We are all deserving of love. ”我想这两句获奖感言已经完美的诠释了The blind side所要表达的一切。
The blind side的直译是“盲点”,看一个豆友的影评才知道是在橄榄球赛中一个处于运动员视线之外的地方,例如准备传球的四分卫的左手边。
像迈克尔奥赫这样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孩子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像Leigh Anne这样富裕的中产阶级也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贫穷苦难的存在,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命运的盲点。
当Leigh Anne一时的动容与善举彻底改变了Big Mike的人生,将他从命运的盲点中解救出来,她作为一个母亲也超越了爱的盲点。
人们常歌颂母爱的伟大,因为她不计结果全心付出,但在中国传统的氏族观念下,母爱又往往是狭隘的,因为仅限于自己的孩子是母爱的盲点。
如果以此为基础来看The blind side,Leigh Anne确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帮助迈克尔奥赫发现了自己的盲点,她竭尽全力将奥赫从黑暗绝望的人生中拉出来,她不顾朋友亲人的质疑接纳奥赫成为家的一员,她毫无保留的用母亲特有的方式爱着奥赫,包括奥赫特殊的童年和与白人中产阶级格格不入的身份,使奥赫拥有了全新的人生,和比这更重要的:家人。
而家人就是那些不因血缘、性别、年龄、种族、宗教、阶级、肤色、贫富、智商、疾病、性取向,不因一切客观存在而放弃接纳我们的人,是那些因为我本身而爱我们的人。
家人眼中永无盲点。
按照乐嘉关于性格红黄蓝绿的基本分类,黄色特质代表求胜欲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喜欢从批判中获得乐趣,感情冷淡,缺乏亲密分享的能力。
黄色的女人要不得,我曾经这样想。
看到朋友的黄色女友颐指气使的领导做派,偷笑之余也深感同情。
看了《弱点》(The Blind Side)这部电影,不得不承认,黄色女人确有难以比拟的魅力。
绿色特质,忠厚老实,待人和善,知足常乐,有点懒惰和懦弱,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绿色的同事让人际关系轻松,绿色的下属却是主管的噩梦,交代事情永远回答“哦”,回头检验成果才发现一堆问题等着解决,批评厉害点,看到小绿人脸上讪讪的带着歉意的表情,也不好意思发作。
一个拳头打到一堆棉花里。
Michael Oher就是这样一个绿人,不过是个“大绿人”也是黑人,18岁的他身材可谓虎背熊腰。
Leigh Anne,白人,中产阶级少妇,典型的黄色风格。
Michael自小家庭破裂,智力偏下,颠沛流离于政府收容所和寄养人家庭,直到被Leigh Anne一家收养。
尽管不被他人看好,Leigh Anne坚信养子将来会在运动领域有所成就。
在家里,为他聘请家庭教师提高课堂学业;训练场上,激励他训练橄榄球。
终于Big Mike作为体育特招生进入知名学府,并被职业联赛队看中,彻底改变命运,而Leigh Anne一家的事迹也因此家喻户晓。
在这个故事里,黄色以其独有的果断,坚毅和明确的目标感,引导沉溺于现状绿色完成了原本不可能达到的高度,改变了绿色命运。
要做成件大事,必须有个黄色从中驱动,利用各种资源,使出各种路数达成使命。
黄色就好比汽车发动机。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绿色的天性善良,善解人意也打动了黄色。
Leigh Anne说,Michael是一头公牛但从不伤人。
如影片名字《弱点》,黄色和绿色都有各自的弱点,他们需要互为补充,成就彼此
电影是一部相当温馨的家庭电影,也是十多年前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但从今天看来奥斯卡的主题已经更变太多了,当年还在歌颂着美国梦和个人成功,以黑人成功彰显着着美国社会的包容和黑人在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反观今天电影主题已经变成了《五分钱男孩》这种黑人自强主义和伤痕主义的主题,而美国梦也变成了《阿诺拉》,《粗野派》这种反美国主义的批判主义题材电影,这么看来奥斯卡还是有所进化的。
回到电影,一个温柔的黑人大男孩和一个温情的白人家庭,白人家庭包容的接受了黑人男孩的一切,同时白人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黑人小伙获得了成功,成功成为了一名NFL的职业运动员。
然而从我的角度总是感觉怪怪的,看似无底线的包容使得这个家庭完全不真实,黑人小伙在寄宿家庭中竟然完全没有一丝矛盾。
这即使在一个真正的家庭中也不会出现的完美家庭,竟然出现在一个非亲生的寄养家庭实属让人无法信服,这也使得电影所塑造的人物都过于刻板,缺乏真实感。
电影虽然改编自真实事件,但也肯定美化了真实的人物,从美国梦实现的角度,本片是一部正常的三段式电影,算的上无功无过,而Michael的成长经历也算的上是励志,电影虽然似乎想要阐述着黑人真实的生存状况,但不知为何从我的眼中总是似乎带着一些自上而下的视角在观察着他们。
同时电影Michael的成功离不开白人家庭整体的帮助,其中每个人都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虽说电影试图展现家庭对于Michael的无歧视,并与白人群体对立的政治立场,但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白人家庭对于Michael的帮助,亦或者是怜悯,似乎脱离了这个家庭,Michael就注定会失败,这种怜悯的视角让我始终对这部电影无法爱起来。
当然电影以温情结束,现实也以Michael成为NFL职业运动员结束,关于这个家庭确实不好评价什么。
可是回想起前两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中的语句:“他们是有钱才善良,并不是善良才有钱。
”善良并有钱并不是他们的错,但有可能确实这个社会的错,因为有善良,自然就有需要接受善良的群体,因为有钱,那自然也有没钱的群体,这正是社会的悲哀。
个人评价:6.23分,冲着真实事件评分及格,但过于虚假的背景和不够真实的情况,着实不能算的上一部佳作。
电影的英文原名“The Blind Side”绝对是个八分以上的出色片名。
包含有两层涵义,并且在片中都能找到明确的解释。
1、影片开头说明左内边锋的任务是保护四分卫的blind side. 2、影片最后讲到另一个黑人少年的故事,将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视作the blind side of God. 一个球场上的专属状况和一种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通过迈克奥赫的故事融合。
以这个专业术语作为片名,言简意赅。
相比之下,此片的中文译名“弱点”就显得差强人意。
不,完全是不对马嘴。
当然,这与橄榄球运动在中国约等于零的普及程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有一个在中国橄榄球战术研究领域里与“Blind Side”相对应的术语,片名的翻译就会易如反掌。
可惜,国内暂时还没有这个术语,其实,国内暂时就没有橄榄球战术研究领域,甚至没有职业橄榄球赛,甚至鲜有NFL的转播,甚至每年牵动全美神经的超级碗,在国内也只有寥寥几家地方台和体育台予以并不专业的转播。
甚至,如果那天有国家队的兵乓球或者羽毛球比赛,很可能就只能看到深夜录播,甚至只有图片的体育新闻廉播。
也许等有一个姚明似的华人甚至一个林书豪似的美籍华人在NFL中大放异彩时,国内观众才会在看NBA之余多瞥NFL几眼。
如果此片的故事发生在NBA,此片在国内的影响力绝对会翻上几番。
正因为如此,即使有这么多注意到译名谬误的人,这部影片依旧以“弱点”之名在国内传播,这反倒为影片增加了一大弱点。
对于片名的翻译,最好的翻译还孕育在橄榄球战术理论中文翻译的子宫里。
其实在篮球战术中,有一个类似的术语“弱侧”,是指防守较少的区域,这与原片名的第一层含义契合度很高,但在第二层含义中,缺少了“看”这个重要元素,使得“blind”缺少体现,显得这个翻译也有点blind了。
不考虑橄榄球专业,而着重考虑第二层含义,译为“盲区”这样的熟词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个人认为,最佳翻译应该是结合了以上两种翻译的“盲侧”,虽是个不易被人接受的生词,但与原名的契合度最高,也可以替橄榄球战术理论的翻译先行一步。
试译至此,虽略有点咬文嚼字,但也发现“弱点”之于“The Blind Side”是多么的经不起推敲。
即使“blind”迁就成了“弱”,“side”无论如何也不是“点”。
如果只是要找个易于被人接受的熟词,“盲区”也远远强过“弱点”。
此片另一个广为流传的片名“温情橄榄球”则是完全放弃了影片原名,走了中规中矩迎合观众接受程度的路线。
虽然个人并不赞赏这个译名与这种翻译方式,但它也至少没有显出“恋恋记事本”一般的愚蠢。
一旦有了更好的直译结果,这种港台式的肤浅意译还是舍弃的好。
总之,此片译名的修改势在必行。
此文对具体的翻译只提供以上参考意见,是为抛砖引玉。
十分希望看到更合适更巧妙的译名,让这个片名不再是个“弱点”。
(微信:troublecx) p.s.本来只是想在《弱点》影评的开头小小的提一句翻译的不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以致于独立成文。
只好下一篇再去评论影片内容了。
p.s.既然是对中文译名的探讨,本想只打一星好了,等评论影片再另行打分,结果豆娘不同意。
1986年出生的橄榄球运动员迈克尔·奥赫,人生的前17年可谓是惨不忍睹,她妈妈育有12个孩子,并且吸毒成瘾。
父亲是黑帮成员,被枪杀后曝尸街头。
念书的前9年里,换了11所学校。
居无定所的他流浪在各个能收留他的朋友家里、体育馆里。
后来他被一个白人家庭收养,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并且一步步地成为橄榄球明星,最终取得超级碗冠军。
上述内容是现实发生的真实故事,本片也是根据此事改编而成。
虽说是改编,但除了迈克尔本人橄榄球天赋没有在本片呈现之外,其他情节完全照搬现实,所以基本可以看做是迈克尔的人生被搬上了大荧幕。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饰演者桑德拉·布洛克凭借此片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我个人觉得水分比较大,此片同时也是豆瓣TOP250,我也觉得水分比较大,至于大家如何觉得,可以交流一下。
影片开始先稍微介绍了一下橄榄球的部分规则,我完全不懂,但对观影毫无影响,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
另外本片的名字也是一个橄榄球术语,怕有读者会误会,特地说明一下。
画面开始,一个又高又胖的黑人男孩迈克尔坐在汽车后座,一个屁股就坐了三分之二的后排。
副驾是他的好朋友斯蒂芬,开车的是斯蒂芬的父亲Big Tony。
车窗外从充满毒品与犯罪的暴力地带逐渐变成鸟语花香的和谐社区。
原来是BigTony计划送两个孩子去基督教学校念书,这里远离犯罪,而且他们很有运动天赋,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进入NBA或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成长为正常的人,有点孟母三迁的意思。
两个孩子在外面打球,教练稍微看了几眼,就决定留下他俩。
开学第一天,2米高的迈克尔像座小山,在校园里格格不入。
沉默寡言的他没有朋友,一次随堂测试也交了白卷。
晚上回到斯蒂芬家里,睡在客厅的沙发上,BigTony的女朋友正在抱怨,觉得迈克尔影响了她跟BigTony的交往,果然,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的迈克尔又一次无家可归了。
学校里一切照旧,除了校长跟他说他父亲死了,好在他们关系很远,悲伤也并不多。
爱出风头的小学生SJ跟他瞎聊了几句,恰好被SJ的妈妈安妮看到。
次日夜,天气寒冷还下着雨,安妮跟老公肖恩一起去接SJ,偶遇迈克尔淋着雨独行,善良的安妮把他带回了家。
第二天早,迈克尔叠好了被褥不告而别,安妮心里对昨晚还担心他偷东西感到愧疚,急忙把他拉回来一起过感恩节。
饭桌上大家手拉手一起祷告,画面十分温馨。
饭后安妮带迈尔克去买衣服,却意外来到迈克尔的老家。
黑人聚集区里,她这样开着宝马7系的精致白人女性,就像现代社会里突然冒出个原始人一样吸引眼球。
帮派成员肆意地评论她,评论她的车,污言秽语层出不穷。
好在迈克尔早有预料,不允许她下车,安妮这才躲过一劫。
迈克尔其实是想来找妈妈,以往每次遇到这种无家可归的时候,她还能在妈妈这里收获一点温暖,可惜这一次连房子都被没收了,妈妈在哪也没人知道。
悲伤的他在门口坐了一阵,还是回到安妮车上,买了衣服回家。
晚上安妮问他,你想留在这里吗?
如果你想的话我给你收拾个房间,我这一万块的沙发都要被你睡塌了。
迈克尔说,我哪儿也不想去了。
老师来家访,说这个孩子需要紧急联系人,并且顺道提了一下迈克尔的学业跟职业倾向。
安妮得知,迈克尔的基础学习很差,什么都落后于别人,唯独职业倾向在“保护”这个方面上,他遥遥领先,处于前2%的位置。
终于,安妮给迈克尔安顿好了新的房间,得知迈克尔从小到大都没有过自己的床的时候,安妮绷不住了,匆忙离开,独自在房间里擦眼泪。
随着迈克尔生活日趋正常,他开始逐渐跟其他人打招呼,玩游戏,以及认真学习。
也正是因为他逐渐提高的成绩,迈克尔被允许去参加校橄榄球队训练以及接下来的比赛。
安妮夫妇为了庆祝此事,决定一起吃顿好的,路上一家人聊天的时候,迈克尔才知道,原来肖恩是85家连锁餐厅的所有者,非常富有。
训练期间,迈克尔的攻击性不够强,加上不太会打橄榄球,空有一副好身板,但没有用武之地。
一家人都是狂热的橄榄球粉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其中弟弟小学生SJ时间充裕,经常陪着他做各种训练。
也正是如此,两人的关系进展飞快。
这天迈克尔找到安妮,说自己想搞个驾照,安妮问她你车都没有,要驾照做什么?
迈克尔说自己想有一个证件随时放在身上。
原来迈克尔黑户多年,什么医保社保都没有他的记录,甚至连这个名字都不一定是真的,已经有了正常生活的他,希望能补齐这最后的缺口。
安妮欣然答应,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他的过往,安妮心想干脆一起把监护权也办了得了,这样直接当一家人多好。
他亲妈常年吸毒坐牢,监护权已经被剥夺了,所以这事很简单就办了。
驾照跟监护权都拿到了,迈克尔也到了可以开车的年纪。
大方的肖恩直接送了他一辆车。
迈克尔开车载SJ一起去买游戏卡带,遭遇车祸,迈克尔为了保护SJ,右臂受伤,妈妈安妮得知以后,十分感动。
回到橄榄球场,迈尔克仍旧做不好教练的要求,经常犯规。
妈妈了解迈克尔的职业倾向,知道他擅长保护别人,亲自下场指导。
一番沟通后,迈克尔悟性大开,立刻懂得了正确的方式。
时间很快,转眼就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体育类的电影都差不多,菜鸟刚开始紧张出错,然后因为某个原因逐渐正常,最后绝地翻盘。
迈克尔也一样,不过他的“某个原因”是教练面对种族歧视的裁判,站出来保护他,这让迈克尔生出了使不完的力气,最终完成翻盘。
录像很快被寄送到各所知名大学的教练那里,大家都被他的天赋给震惊,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各路人马踏破了。
最终迈克尔选择了密西西比大学,也是安妮跟肖恩的母校,但正是因为这个,迈克尔遭受了调查。
有的大学校友会通过收养好苗子来变相地给学校输入体育人才。
迈克尔的情况就非常符合。
迈克尔虽然产生过疑问,但最终还是相信安妮夫妇的爱是纯粹的。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去了大学。
全片完。
为什么我会说这个电影是真实的虚假,因为这一切都太政治正确了,文字只描述了一部分,都足以让人觉得虚假,更别说电影的其他细节,可偏偏吊诡的是,这就是现实。
我个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桥段是才成为一家人没多久,就立刻给他买了一辆新车(豪华皮卡),肖恩是有钱,但也不至于这么慷慨吧?
可惜这也是真的,甚至连后面的车祸时保护小SJ也是真的,不是艺术加工。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部8.7分的电影含水量很高,虽然是真实故事,但观影体验不太好,无时无刻都被这种美式政治正确冲的脑壳痛,我去看了很多人对于这个电影的评论都有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自身就政治正确的人给了满分,他们的眼睛里,这部电影就是世界大同。
谢谢各位,下期再见!
很喜欢影片,真实感人,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结果CCTV6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有个电影学院的学生神马的说,这故事拍的不真实哪有那么好的人之间没有一点隔阂,人家又不是拍纪录片,你咋不说哈利波特不真实呢,你不愿相信美好还觉得人家假,自己又啥都拍不出来 = =我很无语。
在外国人们都是有信仰的,像片中的家庭是基督徒。
我们思修老师就说过大部分中国人有信仰那也是钱。
还有一个人说为什么找桑德拉·布洛克演,因为她一看就是那种美国傻大姐一根经,我想说人家干点好事咋就是傻了,中国人都怎么了,弱点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不是素质低文化的问题,而是大环境造成的观念的偏差身边缺少美好的事物就不相信那些,没有信仰过于自私。
很少给一星,但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是有点受不了了。
看之前还很期待,本以为是百万美元宝贝那样的励志作品,结果看完感觉大失所望,引起不适。
女主角可以给黑人男主无微不至的关怀,供他吃供他穿,想开车二话不说给买,好闺蜜好心提醒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二话不说跟人家绝交!
临走前还要diss人家一句:shame on you!
这一切只因为她觉得黑人小孩可怜!!!
这圣人的姿态摆得真的是满分!
最夸张的是电影里女主角无私伟大博爱从不为己专门为人,费劲辛苦把低能黑人小孩“抬上”领奖席,简直是世界第一圣母白莲花,连带着她全家也是慈善专业户。
而黑人小孩呢?
无家可归,没爹没妈,智力低下,狐朋狗友,形单影只。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幸运地遇上了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圣母一家人,素不相识就能不计成本地帮助你,然后智力低下的黑孩就可以仅凭一段视频就遭到名校疯抢!
这种一路开金手指的人生哪里找?
这种剧情也就在编剧的笔下可能实现了。
以往优秀的励志电影,像《阿甘正传》和《百万美元宝贝》,主人公也许生来就拿着一副烂牌,但他们心中都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不轻言放弃。
这也是励志题材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而这部电影呢?
男主角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他只需要杵在那里,卖卖惨,然后等着圣母一家人一次一次拯救他就可以了。
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跳起来叼住圣母一家扔出的飞盘,就能博得满堂喝彩,甚至名校的大门都会统统向你敞开,活像被女主一家人圈养的一只宠物。
这电影的剧本就跟女主一家人莫名其妙的善意一样可笑。
别的励志电影里,有所付出才有所回报。
然而这部电影里,付出什么的统统不需要,男主只要当好他的弱势群体和幸运儿就可以了,至于他是谁根本就不重要。
虽然你又黑又蠢又没用,但是没关系啊!
我又美又富又圣母啊!
让我来拯救你不就行了?
Orderly Lineman 锋线人员a flea flicker 橄榄球战术一种Crest of the wavecrack pipe 毒虫Swish 空心入蓝Admit 学生录取dashboard=dash 车仪表盘Overpass天桥NotifyRegistry 注册处ruffle upQuesadillaSave our assGet her way Make roomsectional family room 组合powder room 客卫sleep tight 好好睡觉Insurance adjustor 定损员ramble turkey 野生火鸡???
Limp football 软脚蟹HustleSay a grace 饭前感恩for real 真的ParoleHowl if you need meAtrocious terribleCash wad 一卷钱You are not far offSoggy salad98th percentileChest of drawersfuton Heinous morally very badcombatant Gnash teethButt their headsCork tree 橡树皮Scooch in 挤一挤With gusto enthusiasm and energy in doing somethingGo ahead and askSome kind of running diatribe a long and angry speech or piece of writing attacking and criticizing somebody/somethingShuck the blocker 剥…的壳(或荚);去…的外皮Warm up and get looseI'm not cutting, I’m just askingShooting the bullHave it in shapeLegal guardianA ward of the stateSign off on itFoster kidsA foster parentFoster homeRedneck(在美国所受教育不多且政治观点保守的)乡巴佬,农民,红脖人Next day funciton 社交聚会 宴会stone cold completely cold, when it should be warm or hot 冰凉的;凉透的 MunchGawk GrooveSeventeen topsAirbag deploysBusted lips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完全另外一回事marshmallow tarzanjane have my backcar wrecktailbackhome field advantagecomposureeyes forwardSticks and stones are never gonna shake meFat ass all night longnot done yetall game longdanglost serviceyou crotch mouth 你那臭嘴cut backpiece of crapcuss 咒骂leg-upslot(名单、日程安排或广播节目表中的)位置,时间,机会open one upI want him badPoint your toesPaddle 桨Division one scholarship 一等奖学金Shot at the pros 职业队梦想Why the big pushwindsor valancesAlbany universityGamecock 斗鸡What’s in it for me?What you got for meCoin tossDiehard 死硬派Titty bar 脱衣舞店Pepper the gumboHe’s his dad’s boy 像老爹Grovedandy on boardd plus c minushalf a league onward继续的;向前的a toddler boutique 幼儿精品店a condo in oxford 公寓boosters 赞助者funnel them to their alma matersdon’t you dare lie to me 别想骗我be reasonable 讲点道理not a joke not a rhetorical 别美化修饰open a spot for youbust and cap your fat asssee him around always packing 带枪Saturday night special 周六晚上大减价Snoop around 到处打探Do drugs 吸毒Gaudy orange 艳俗的橙色In my color wheel 我的最爱色群Nimrod in the dorm Goof on the internet 网瘾Private cubicle 独立宿舍Out of wedlock 婚外A proper hug 熊抱In and out of foster care 换了好几家收养Dean’s list (大学中定期公布的)优秀学生名单Draft 选秀Twenty-third pick 23顺位
不是影评来着。
只说几句闲话。
看到很多人说The Blind Side虚假生硬,牵强附会,我想不出他们的生活是多灰暗阴沉。
若这些人知道这故事几乎是实打实的真人真事,不知他们是会有所感触还是继续他顾。
我不把这故事当作什么励志的故事,因为Michael他天赋异禀,又并非要追求这功成名就之途。
我把这故事当作善的童话,有时候一点点小小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反而得到大大的无以想象的回报。
若Leigh Ann当时没有那揪心的回顾和毅然的挑头,又若这一家人里有一个斤斤计较的角色,Michael Oher都不会成为Ole Miss有史以来最佳left offensive tackle,不会今日出现在Baltimore Ravens每一场的比赛中,不会保护着球队成就几乎创造历史的成绩。
当然故事的另外一面,就是那让我感慨的96%(protective instincts)。
是怎样的未经践踏的良心,能让经历了那么许多的Michael还能保持那与生俱来的善?
看了这故事,又看了那毫无道理的讥讽评价,我并非不尊重你拥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是疑心是怎样的历程竟让人太冷漠以至于不再相信人间的温情。
其实并不喜欢豆瓣的这张海报图,更加喜欢leigh anne和michael坐在一起微笑的那一张。
也是很多留白的一样海报,却足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笑。
而豆瓣这张让我想到了金刚,就像影片当中几个贵族一般的妇人一起讨论leigh anne的那张christmas明信片,说michael那就好像是金刚。
本以为会在影片场睡着了,却真的兴奋的看到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剧场。
实话来说,开头并不吸引我,倒叙插叙乱序的手法让我很困惑。
一个穿的像监狱男孩的黑人,美片的惯用手法。
一个potato一样的男主角,一个monkey一样的coach,这确实掉不起人们的胃口。
但是admission officer们的对话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
GPA 0.6,任何测试都是2、3、4、5的percentile,被任何学校都扔来扔去的学生。
但是coach却力挽狂澜的说服了所有的老师。
不过理由却让我觉得有点牵强,或许是因为我不是Christian的原因吧。
基督徒的执着加上那一句qualified education让我开始渐渐入戏。
到SJ出场,整部戏的女主角都没有出现。
直到那个长的有些像港星杨怡的leigh anne出现,都没有让我明了女主角的人物个性。
这或许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一个原因。
很讨厌那种开场就把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定格的电影,而the blind side却是从每个角落渗透着leigh anne的强势、善良和温柔。
从thanks giving day的那场戏,leigh anne关掉电视机让全家人到餐桌上吃饭祈祷,霸道却透露着俏皮的温柔和善良;从leigh anne想要用威胁的方式在车里逼迫michael说出自己的身世,先是威胁,然后又妥协说maybe one thing,非常可爱;从leigh anne为michael买衣服时候对店老板说话的那种高傲;再从leigh anne作贵妇人时候的那种性感的气质,4W的地毯到17K。
这一些零零散散的渲染,着实让我喜欢上这部片的编剧。
sandra bullock那骄人的身材,小腿上性感的肌肉线条,让我澎湃了好几次。
影片的零零碎碎的细腻让我开始爱上这部片。
sandra的演技被金球奖和奥斯卡奖都证实了,她微笑起来的气质很让人陶醉,这种气质或许就是叫作善良的执着。
可是影片除了sandra这位美女之外,还有一位销魂的女人勾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她就是出境并不多但着实可以秒杀一片人的lily collins。
从开始敷着绿色面膜的她,到后来穿着超短裙披长发的性感却不失可爱的校服美女,都是那么动人。
一直有听闻phil collins有个美美的女儿,但是却没得一见,今日一见,真是终生难忘啊。
作为一个女人,这么迷恋一个女人,虽说有点奇怪,但是你若真的见她那魅惑的眼睛,却清纯的散落着长发,长发上不经意的戴了一支发夹,穿着不算特别的短裙,一双腿又白又直不细但是没得无与伦比,那依靠运动来得到的一幅好身材,我想是个女人也会为之倾倒。
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这个拥有85家店铺的leigh anne的背后的男人。
这个剧情反而有点像中国现在流行的妻管严。
其实,每个女人都希望有这么样一位老公,很乖、尽管平时弱弱的都在听从妻子,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是时刻在支持和给leigh anne建议的一个有想法的丈夫,有点小笨蛋的拒绝妻子的威胁但是却无法拒绝妻子温柔的软招。
这简直傻的有些可爱。
他的存在也在无时无刻的衬托着leigh的人物性格的扩大。
一个一个人物评点过来,还有两个人是没怎么说的。
那就是SJ和Michael了。
SJ很有谐星的意味,是个不算太搞笑但是也不会觉得多余的角色,对他我并没有太多的喜爱,我只能说i'm sorry.那么说说Michael。
potato长相的善良被他发挥了,尽管这是来自童年悲惨的回忆。
他的故事,他的艰辛,我想只有看过影片的人才能细细品味。
影片里面塑造的他,并不能让别人钦佩亦不能让大家羡慕,但是却成就了这一类影片的独特,它总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的笑。
除了这些人物和零碎的细节之外,对于片中的暗暗地讽刺和嘲讽,也让我轻轻的扬起了嘴角,只是有些轻蔑的笑了笑。
影片并没有把这种讽刺扩大到很强烈的矛盾,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就淡淡的,然后渐渐的fade away。
世界上很多人我们无法去同情,我们并不是都能像leigh anne那样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处理这种阶级或者说是种族中的矛盾,就算是如她这样,世间上有多少那样的人,我们又能帮助多少呢。
就好像影片的结尾,那个Michael的朋友,一个也擅长于打球的黑人孩子,就那样子在大美国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压根不被人所知的孤魂野鬼。
这种无奈,或许就像sandra最后读那段文字时候沙哑暗淡的嗓音一样,没有任何挣扎的机会。
或许这是我心里有那么一朵悲观主义花朵,就这样,开在那里,这个世上,就是有太多无奈,有太多悲哀,无力去挽回。
上帝创造的时候,就让世界变成了两面,有美好的就一定有悲哀的。
但是我却不能完全苟同影片中去讽刺政府,我并不是大美国主义,只是有些事情或许政府也真的不能完全消除掉,这是两个阶级代表的不同利益,人们的心脏都没有长在正中,什么时候都不会折中的就可以解决,仍旧无奈。
影片的名字,The Blind Side,我并不喜欢它的翻译版本,弱点?
那如果这样翻译,英文应该叫做weakness;盲点?
是谁的盲点?
政府么?
片中本身就没有太过强烈的大力讽刺,也并没有给出一个震撼的悲剧收场,所以叫这个名字,鄙人暂且不能同意。
至于我去看的时候,那个翻译叫真爱无旁人,澳门旅游塔的这个翻译着实让我茫然,一开始也让我以为是一个爱情片,看了五分之一才知道是励志片,所以更加无法同意这样的一个译名了。
到底叫什么译名,the Blind Side到底是什么。
或许是Michael心里那一个曾经Blind的角落,却让他获得了98 protection percentile,却让他救了SJ一命,却让他成为了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重要成员,却让他获得了Mississippi大学的学生。
而不论是刚开始担心Michael偷东西的shawn夫妇,还是那些贵妇人们,他们心里对于这样的事情或许都有Blind Side。
或许你会为那位什么不叫Black Side或者是Dark Side,本人愚见是,认为他们这样的面都不至于是阴暗面,童年的悲惨并没有让Michael变成一个坏孩子,他仍旧静静叠好被单离开了leigh anne的那个大房子;shawn夫妇的那一面就更加不黑暗了,这是一种社会价值,就好像中国人对待新疆人的看法,尽管大家都不想那么认为,但是难免会有些担心,但是这种担心在leigh anne看到叠好的被单之后就瞬间消散了;那些贵妇人虽然有些嘲笑,但是也都似懂非懂的看着leigh anne,她们是不明白leigh anne,可是影片并没有大肆的反射出这种落差,所以也不能成为是阴暗面。
只是Blind Side大家都只是不小心,一不小心就滑落在那个角落而已。
所以我想我的定义没有错,这是一部励志片,或许不仅仅是一部励志片,是一部足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笑的影片,那些嘲讽或许只是微微笑的一些调料,但是却让人很温馨。
或许像刚看到有人留言说是美国洗脑的影片,但是它让人看到的不是美国,而是人性,或者是一种温情舒服的瞬间。
不会对你的价值观产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足以让你那么微微一笑。
足矣。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真挚的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挚友。
2010.3.28MissBias于EAH
挺好,不至于最佳女主
可能是因为字幕太烂的原因导致我听到和看到不一致的时候直接脑子混乱掉,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倒是最后出现故事原人的照片的时候哭得淅沥哗啦……
放在2009年的话绝对是正常的电影,但如今用政治正确的眼光去看,这就是一堆善良,富有的白人拯救了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黑人的故事,由于是真实故事,这方面其实没啥好说的,不管是啥种族的人做的,好事就是好事。只是本片中的一切似乎都顺利了一点,本片男主角人物原型表示不喜欢本片,有很多地方太不真实,而且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了负面影响。的确,本应该专注于他的角色的,却成了赞美白人善心的故事,的确感觉有点怪。布洛克的角色其实并不突出,表演也配不上奥斯卡奖,那个小孩子倒是演得很棒。莉莉·柯林斯很漂亮。
不相信会有这么无私的女人,不喜欢那么强势的女人
很生硬,触及不到内心。
了不起的母亲,了不起的奥赫!
傻大姐终于变熟女了
真实感动
不咋地啊。~-~
很温情,很励志
总是走不进去。。
字幕太差以至于完全没感觉
Sandra Bullock影后之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发现自己的盲点,时刻知道自己的盲点,控制住自己,才能将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一听片头曲就知道走温情路线,但没想到走得如此之烂,完全走神中看完表示不知所云乱七八糟糊里糊涂操你大爷。简而言之:绝对意义上的平庸、俗套、虚假、笑话。
明显歧视黑人 草
对Sandra大为改观
就因为有个奥斯卡的头衔儿,打三星人都没几个了。唉……
相当平淡的励志体育片。
很难说桑姑在片子里表现有多出色,只能说她和这部片子互相成就了彼此,或许在拍片时,桑姑自己也不敢想票房神话和随之而来的无数荣誉,只能说多年坚持之后总有一个盲点会不攻自破,不期而遇而又不可阻挡
竟然没有得金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