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玛伦·艾格特,雅各布·拉萨尔,克拉拉·穆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莉莉丝·斯坦根博格,艾伦·威廉姆斯,依尔卡·泽特,丹尼·科姆林,大卫·史崔梭德,沃尔夫冈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塞尔维亚语言:德语年份:2019
简介:电影讲述一名失踪一个星期的13岁男孩,他受到父亲死亡触发,渴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与死亡和睦共处,但他的母亲与师长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电影于2017年秋季开机,而于2018年4月开始第二波拍摄,于6月杀青。详细 >
崩溃的女人
柏林的煎熬
三星半。形式大于内容,导演的构图高级有美感,好的享受。比较喜欢前半段。
是有调调但看不下去啊……
我吃掉了什么?亡夫、脚趾还是生活?我恨着那些旁观、循循善诱的驴子,我痛苦时,它们总会劝说“你可以的、放宽心、接纳是有用的”,其实根本不懂我要的是什么。柏林充斥着令人晃眼的冷漠,人终究是孤独的,孩子的拥抱代表什么我不知道,我只能摘下王冠、服毒自尽,留下一段故事也是好的。我死了吗?这片葱郁的雨林是梦吗,哈姆雷特的妹妹是淹死的,我好像比她幸运躺在石板上,远处的是孩子吗,这一切都这么美,可能真的是天堂吧……
偏戏剧化的讲述方式 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母亲支离破碎的精神状态或是这个家庭 看完之后有点懵
糟糕的一天以一部糟糕的电影结束,模仿罗伊安德森的拙劣之作。
这部不像布列松了,像斯特劳布。但总感觉夏娜莱克在这部里面疯狂观点输出,令人不适。
我们的电影。请再给彼此多一些时间。
台词所表达的内容,完全能get,并且是我最近所关注的课题,人被人的认识奴役,因此会有深得我心的感觉。所谓的剧情,也看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说得极端点,就是那种绝对的隔绝,彻底的隔绝,像狗和驴一样,无法沟通,有几个段落,我也跟女主似的,快躁郁了,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我在说什么,但就是铁板一块,根本进不了对方心里。不过,也有的部分确实不得要领,比如莎士比亚那一坨。总体说,我会认为这是部好电影。想到了罗永浩跟星巴克那个段子,大杯中杯,真会抓狂骂娘的。
pieces of trash
不是感受是触发的想法:1、关于电影骗局:一层,表演现实,但戏剧演绎与现实人生之间是冲突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虚假与真实,表现表演与自然情感这样无法融合的对立面;二层,表演剧本,剧本已经不真实,表演着剧本的演员们呈现的东西,是用虚假演绎的虚假;三层,表演演译着剧本的演员,回到了这部电影和正在观影的我们。演员们演着正表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他们用表演哈姆雷特,来表演这场电影。我们虚假地感受着用虚假所演绎的虚假;2、妈妈和哥哥妹妹之间,应该就是那句“我觉得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没经历过的事”。也是开头和结尾了,就像我们读不懂动物望出去的眼神,我们也读不懂彼此。3、电影可以观看到的人生尺度只是你自己。
再多只是好的“元素”根本凑不成一部好电影
…dein Gefühl geht mich nichts an
十分间离 有点RA的疏离气质 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全然无需情感流动 首尾动物隐喻的呼应和结尾水里的部分很妙 以为是与标题呼应的菲利普的故事 没想到突出的是神经质的母亲
看到最后突然有点理解导演想表达的的观点了。世界万物都是孤独无法理解彼此的个体,彼此做伴,但都被一种孤独永恒围绕着,有点像锡兰 特别是中间女主与导演大段几乎没有意义并且得不到任何结论的对话(加分),但毕竟还没有达到他的高度。不太喜欢小孩们的哈姆雷特。
诶?挺好的啊我觉得 虽然有点难懂…
NYFF2019
这样意识流的片在影协还是第一次看,完全不懂,不过很好睡就是了。
Ich war im Kino, a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