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号日本影院都只要1000日元,所以我刚才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其实 我觉得这部片子对我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影院里面本来20个人左右,看到一半只剩我一个,女朋友也出去等我了,一个人在影院里,一个人面对大荧幕环绕声,如果你不是一个人真的很难想象,真的!!
特别是后来看到绝望的学生,看的我精神崩溃,绝望。
最后出去的时候我脚都是软的,感觉到处有人要追杀我,然后是想杀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很让人精神扭曲,甚至都想自杀。
但是,不得不说,不管是片子中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当今日本社会的真实写照,日本人心理的完美映射。
想要理解三池崇史需要多看几部他的作品,按着年代顺序看。
《切肤之爱》冷酷变态,《拜访者Q》恶心低趣味,到了《杀手阿一》观影心理就要有变化了。
直观的展现暴力与血腥并不是为了恶心观众,三池崇史又不是个拍恐怖片的。
人是动物出身,对肉体刺激的欲望是无法回避的,眼鼻耳舌身,既能享受快乐,也必然会承受到痛苦。
即,人本质中的破坏、攻击、自我毁灭的力量是与人类的情与爱共同存在的。
可以看看心理学的本能理论,有没有道理还得看个人的生活经验。
如果把人身上这股负面的力量外放,通常的表现就是具有侵略性的暴力行为,向内则表现为自我惩戒、自虐甚至自杀的行为。
艺术家肯定想要展现这些,总是描述美好的世界实在没有挑战性。
毕竟,没有恶、欲望和不可见光的内在是不可称之为人的。
那么除了文学作品,电影就是最直观、最真实的再现手法。
从《杀手阿一》开始,三池崇史的电影风格与电影主题就很明确了,残酷地告诉观众:人类的恶是没有底线的,看不到尽头。
但大和民族那舞台式的夸张表演有效的缓解了血腥暴力带来的压抑感,还总能让人在不该笑的地方笑出来。
山田孝之在三池崇史的作品里就最擅长“冷幽默”,越来越壮的他,演技也随着身形直线飙升,我相信《恶之教典》里嗅完内裤冒出的一句:美亚,一定让各位观众笑出来了。
《恶之教典》的原著我没有看过,观影的时候偶尔觉得情节有断点之处。
至于血腥暴力,要我说,这部比起他之前的作品,温和轻柔了许多。
血浆没见几次,变态手法也没得欣赏。
倒是园子温导演最近下手甚狠,《冰冷热带鱼》的肢解场面值得一看。
但还是值得给个高评价,毕竟三池崇史从来不玩深沉与内涵,和摇滚乐一样,看三池崇史的最大乐趣,就是“轰轰轰轰轰”。
我喜欢看那些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之时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值得品味。
正视自己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正视自己内心的恶。
最后说个题外话,三池崇史是处女座。
他作品的风格与倾向,确实是处女座人的特征之一。
看这边片子首先是冲着伊藤英明的,太帅了,就是这么黑暗的一个角色,也没让我恨他多少,哎,花痴了。
大家都对原著和电影发表了太多精辟的分析,我就不画蛇添足了。
我看完以后想的倒是一点,一个班的学生为啥会同时被一个人干掉呢?
除了衬托莲实的聪明,残暴之外,我觉得他也是在讽刺这些学生的自私,软弱,不团结。
莲实就利用了这一点,他说‘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
他洞悉到大家的心理状态,所以才敢一个人拿着枪扫射一片。
如果班里面有比较有头脑的leader的话,如果能找几个人互相配合的话,我觉得说不定可以反过来制服莲实,至少能活的大部分。
当然这样的话肯定不能表现男主的厉害了,呵呵
【寫在前面】拋開原著,僅談電影---❤All FatherOdin——眾神之父,同時也是死亡之神。
他手握世界之樹(Yggdrasil)所造的長槍(Gungnir)這柄長槍力量單純而強大:擊中——貫穿,百發百中。
電影中最後蓮實說著殺掉所有人是“Odin的旨意”,倒不如說,他自比Odin。
掌控所有人的生死?
用殺人尋求快樂?
NO.在燒掉美國小眼鏡的時候他已經用一個反問句回答了以上問題,這是他的樂園,為所欲為,他就是神。
不是為了快樂,不是想讓他人痛苦,只是簡單地單純地覺得這是一個障礙,抹掉就好。
但作為一個共感能力缺失者,他還是得模仿社會的條款,造出一個“嫁禍”殺戮。
有朋友說蓮實殺人沒有理由沒有邏輯。
嘛,的確,和原著里層層鋪敘出的心路歷程和細節描寫相比,電影的鋪敘過少,讓觀眾的視線直指殺戮部份,看完後覺得心裡特空。
在看了三遍之後,為三池桑做一個辯解(?
),也許他只是想把故事弄簡單一點,影片開頭借父親之口“他天生沒有共感能力”告訴觀眾:“蓮實這貨沒救的,他殺人就是吃飯睡覺have sex——只是需求,殺人就是殺人,沒有深層次的含義,精神病人犯病而已。
別期待。
”所以大家只用看子彈與尖叫齊飛,校舍共血漿一色。
聯繫著貴志佑介桑客串的老師那一幕看,“加油我看好你喲”真像是對三池桑說的【腦洞而已,切勿介意❤對蓮實這個人物的分析看了很多分析,個人比較傾向于電影里的蓮實是跟著《mack the knife》歌詞走的這個觀點。
這里不做贅述,更多的是想談談生徒角色的表演。
電影版里沿用了電視劇《序章》里的大部份演員,學生組的保留了KENTA、荒井敦史、永瀨匡、武田一馬、宮里駿、神崎れな、夏居瑠奈、秋月成美、菅野莉央;換了一些名演員像是染谷將太、二階堂、西井幸人……於是造成了一副“媽呀,這些臉熟學生黨”的畫面。
有很多像小杏仁這樣幾乎參演近兩年所有校園劇的演員,如果你在追《35歲的高中生》,剛開始會有恍如穿越之感ORZ……這並不是什麽讓人開心的事,其他演員還好,打開名氣混臉熟什麽的以後會有更好的發展,但略擔憂杏仁QAQ,雖他嘴上笑呵呵地叫著“向身高180CM進發”,但心裡的苦哪是那麼簡單宣洩的……不可能永遠演高中生吧ORZ對於片尾的卡司表,看著單列的幾位,小林同學這可憐的出場量和臺詞量,果然裸了就是不一樣?!
不過確實演得很棒弱氣小受氣質全開●ω●另,牢騷一句,小杏仁被拉到同學眾名單里,一點也不開心(メ▼へ▼)/【別介意❤染谷將太和二階堂ふみ《庸才》之後的再度合作,兩人默契依舊。
本想著“三人好朋友”的設定會來一場名為爭風吃醋的戲碼,看來是我太俗氣XD早水圭介這個角色帶有些神經質的特徵,染谷同學,這位繼菅田將暉之後第二個讓我喜歡的“死魚眼”用慵懶的姿態來詮釋角色,毫不做作。
對什麽事都一臉無所謂,不可一世的時候,他總是半闔著眼眸,當被蓮實捆綁逼供時,高中少年被嚇到,不自覺露出的乖巧樣甚是可愛,額頭倍兒亮,點贊!
關於女主(?
),看著二階堂就擺脫不了看宮崎葵的錯覺,相信我不是一個人…但兩人內在散髮的氣質還是有很大不同,相較宮崎葵如湖面的清澈,二階堂更像是海底的深藍,更內斂,更沉。
沒有突出的也沒有失敗的地方,劇本限制,也只能到此為止。
❤Watarai說著“我可是要考東大的人吶。
”典型資優生的臭屁樣其實並不讓我覺得這段有多好,倒是最後指揮同學做壁障時才展現出角色的魅力。
當里美要掛繩下樓去見翔君時,一句冷冷的“這倒有可能真能逃脫”是不負責任的慫恿,是嘲弄。
高智商的悲劇近幾年頻繁出現不是沒有原因,亞洲的教育體系同出一轍,過分壓抑過分自尊。
Watarai這類人總是特“自我”,一臉“我懶得管你死活”的冷漠表情,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一切,踏過他人“屍體”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兄弟顏是極好的,戴上眼鏡的他,抹掉一點帥氣,多一份書呆氣,一份冷漠。
❤之所以願意為三池導演辯解幾句,是因為影片前半段的純愛橋段拍得細緻入微,【乾脆三池導演以後去拍純愛好了╮( ̄▽ ̄")╭保留KENTA和菅野莉央太明智,KENTA的很多表情小動作在《序章》里從沒表現過,單是生徒指導的部份就有很大差異,我還是堅信,好的導演才能挖掘演員最大潛能這樣的觀點。
電影版和電視劇版用了同樣的構圖和機位,電影版多給了KENTA一幕獨戲,蓮實的話是背景音,KENTA會根據蓮實的話做出反應。
身為人師,給KENTA的表演打滿分<( ̄︶ ̄)>想要長大,或者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的心情充斥著生活里,他們會模仿著大人們干的事——抽煙、喝酒等——來作為“成熟”的證據,但沒有進入社會之前,骨子里仍是純白如紙的小孩子。
所以少年會因蓮實的一句聽上去降低姿態的話語而覺得這個老師還不錯,微微勾起的嘴角,挑起的眉毛——喜形於色。
看《當按下開關時》發現當年《鬼水凶靈》里的小女孩長大了,並不是喜歡的印象,但這次的《惡之教典》倒讓我開始喜歡菅野莉央了。
【誰都喜歡這是病……鏡頭不多,最喜歡的是在體育館看KENTA和死黨玩鬧時露出的笑顏,和著窗戶照進的陽光,只讓人感歎青春啊年少啊都讓人忘記後面會很慘=。
=❤水野繪梨奈……很想寫點啥,卻敲不出個什麽來……可愛的圓臉妹子,她的事務所能給她接個正常性格的角色么……【呵呵❤最後說說說翔君和白井的這條線。
于全篇來看他們這條“純愛”線算是最搶眼的。
燦爛燈紅的教室走廊上,兩人約定在活動室見面的那段反復看了很多次,真真喜歡。
雖然色調太噁心,不過兩人的演繹讓我當色調是浮雲,自動調色。
一般約到妹子后,男孩子們多數應該是興奮得合不攏嘴連奔帶跳?
杏仁的處理是一手握了握拳,輕聲說著“喲西”很符合翔君這個射箭部最優部員的形象,沉穩、內斂。
從《告白》開始關注他,到應援D2(杏仁所在的組合),看到了他演技的成長。
今年DB家的12th舞台劇《TRUMP》由杏仁擔任座長,一共三個版本的劇目看下來,作為觀眾淚流感動,杏仁帶領D2全員出演了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其實我是來打廣告的跑出學校在公車站求救時歇斯底裡的哭喊,抓心,揪心。
明知道翔君如果不回去就能活下來,但看著他死死握住弓柄的樣子,已然接受結局。
回到學校和白井相見,兩人棲身共死,觀影時,腦內突然閃回的是《大逃殺》中加代子和弘樹的淒美……因為,大概都是純愛少年們的故事,大概都是男生赴死去見女生的橋段,大概都是兩人死的很慘【喂……喜歡松岡茉優的表演純純的雙馬尾圓臉少女大萌!
≧ω≦偷看翔君社團活動時摸臉的嬌羞一點不做作,被翔君邀請后憋著像是要喊出“うそ、うそ”的幸福感,戳中滿滿少女心。
最後奮力奔向翔君的慢鏡頭,汗濕的劉海微貼在額上,淚痕弄臟的雙頰透出紅暈,伴著哭腔,跌跌撞撞,向前伸去的那雙手並非在求救,她只是想能擁抱對面的那個人,快一點,在快一點,擁著他。
❤很多角色因為和原著出入太大,槽點滿載……索性懶得槽了。
總結一句,這電影看著玩,就夠了。
和精神病人叫什麽勁,bangbangbang之後洗洗睡了,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帶圖的請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73aee20101815g.html-END-
我就不明白三池崇史怎么想到把一身正气的伊藤来演绎这个终极变态杀手的?
难道是为了证明人性的两面极端性?
或者是说光明灿烂的社会制度背后隐藏着阴暗的背面?
好吧,导演的目的达到了,也只有日本人敢拍这种极端性的电影,中国你让郭富城这样的帅哥去演变态看看有没有可能?
有时候真的很不明白日本人的心理,也许就和菊与刀一样,反应了日本人表面恭谨礼让,内心变态疯狂的两面性吧?
看之前忘记先查一下电影资料,开始就看的好处就是完全不知道剧情,坏处就是一直猜测导演是不是三池崇史直到红色油漆桶登场才自己肯定了自己。
总的来说就是,感官很刺激,当年的这一波小演员果然有灵气,伊藤英明真是个厉害的演员,既能演好愚蠢的小明,又能驾驭这种变态,我能说他那一段被学生撩之后的反撩苏我一脸嘛,那时候我居然还天真的想着这说不定又是一个校园漫改纯爱——才怪!
三池崇史大概就是有一种莫名的神奇的力量,让所有看过他电影的人不去思考剧情和主题,在跳脱所有之上得到最单纯的感官刺激,可是你要是深究起来又会发现,剧情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做了铺垫,发挥了每一段情节应该有的作用,而且阴暗到底最后还是光明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种电影很可能在其他导演手里拍出来会让人觉得看下去都是浪费时间,可是在三池崇史手里却会觉得,啊,我爽了,你们随意!
三池老怪再度来袭,于是又一个霓虹国Cult邪典佳作和变态狂魔诞生了。
在这类作品中,剧情反而是次要的,氛围的营造烘托才是关键。
影片在主角莲实せんせい由一个英俊开明、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好老师慢慢显露出狰狞面目的过程中,从温馨清新向诡异悚然过渡,直至高潮部分,配合校园文化祭时五彩缤纷的装饰布景,顿时制造出一个色调浓郁、弥漫着血腥味和残酷绝望气息的修罗炼狱。
而伊藤英明饰演的莲实圣司,那端着猎枪轻吟浅笑的模样亦堪称经典,令我想起横沟正史那本名篇的标题——恶魔吹着笛子来。
当然,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插曲,旋律简单、似诗非诗,初听好像德语,但尾音卷舌强烈,平时听来或许没什么感觉,但在这么一部影片中,加上特有的老唱机效果,平添了一股阴森可怖的味道。
剧中对这首插曲有所解释,不过只是一笔带过。
随后百度了一下,原来此曲大有来头,最早源自上世纪20年代的一部德语音乐剧《三文钱歌剧》,由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作词(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体系”即源于此人),库特·魏尔(Kurt Weill)谱曲。
之后两大爵士乐巨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艾拉·菲兹杰拉德都翻唱过(找了阿姆斯特朗的版本,原来以前听到过),但和片中引用的音乐剧原版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附上音乐剧原版: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36865&uk=3070359489看过本片的诸君,听到此曲是否遍体生寒呢?
没看过原著,仅仅从电影的情节开始分析。
1. 杀父母。
别告诉我法医分不清刀子刺入体内的方向力度,分析不出他中的那一刀是自己捅的。
分析角度有很多,从刺入方向可以推断身高左右手偏好,仅仅是一个例子。
再说满地的血迹可以分析血迹运动学,一定也会得出结论说这是一个人刺了两人之后满屋走来走去,这不合理。
总之这一桩案子没暴露他就已经奇迹了。
2. 京大退学后第二年居然上哈佛?
这不合理。
学费,录取依据?
还有为什么被京大退学?
这些都不调查清楚,现在的这所高中敢雇佣他当老师?
3. 杀钓井这一段最不合理。
用钝器打头必然留下淤青和毛细血管破裂,你当法医是摸鱼的吗?
还有就是很多同学吐槽的摄像头。
我想说,不知道日本如何,新加坡的地铁,车厢里没有摄像头,但是检票口有。
他出入站的时候肯定被拍到了。
虽然戴了个帽子但是这个身高体型的青年男子肯定被列入重点嫌疑犯,然后他居然没有被警察盘问?
4. 大屠杀就假设没有幸存者,来考虑一下暴露的地方。
首先,通话记录。
从教职员室打电话叫久米的这一通电话必然有记录。
久米接了这个电话后立刻跑来学校,那么这个电话是谁打的。
还是那个外伤的问题。
你可以说久米爆头了可是很有可能在头上剩余的皮肤留下了淤青。
和杀钓井一样的怀疑切入点。
幸存的借口很不高明。
每个人都是结结实实挨了至少一枪,为什么轮到莲实就变成手铐play了?
如果要圆谎,应该往腿上什么的地方开一枪,然后说我当时装死逃过一劫。
最后装深井冰的台词也是……太做作了吧。
像他这样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精心策划过的,怎么可能用精神病的借口糊弄过去?
然后向大家求解一事:幸存两人从逃生布袋子里面丢下去的是什么?
是同学的尸体吗,但是那就没有脱衣服的必要了吧?
如果是用假人的头和四肢加自己校服拼成的,那么喷血效果为什么这么逼真?
总之,本来冲伊藤的帅脸可以给5星,但是有这么多说服不了我的地方,只能减到3星了。
对其他方面的问题不作探讨,只想就片中男主的杀人手法提出些个人质疑,大家商榷。
就我理解,男主应该是个智商超高,极度冷静,一切行动基于严密逻辑的人。
不过就这么个S级变态杀人魔,杀人手法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点,而成功率又不合情理地高,嫌疑也不合情理地能洗干净。
他能熟练地用塑料袋袭击人,然后制造迷惑性的现场。
但那一下足以致晕的重击难道不会留下痕迹么?
有些彻底消失的人倒也罢了,但是像钓井这种,警察就这么坦然地接受了自杀的结理论么?
杀人并不一定很困难,但处理尸体是件非常麻烦的事。
为了掩饰意外的杀戮,他想到用大屠杀来掩盖一具尸体。
虽说最后自己也依然觉得大屠杀与不堪骚扰而自杀的女学生之间存在某种不自然的缝隙,但不得不说整个方案已经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划。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大屠杀这档子事情,原因就是他杀人后撤退时被看到了。
这件事就显示他的杀人手法中我最不能理解的一个方面:他似乎基本不避讳作案场合,而在此之前也似乎不曾因此碰到过任何麻烦。
很多侦探小说里凶手费尽心思营造迷局,就是为了编造一个不在场证明。
但男主常年悍然在人口密集区域行凶,丝毫不考虑身份暴露的风险。
其一,序章中杀黑人同事和女教师时就是直接拎着塑料袋跑到人家家里开干。
这样不会被摄像头拍到吗?
楼道里有人看到了怎么办?
看完这片子后我出门时还专门看了看,这么破个筒子楼都在楼道口有摄像头。
其二,把人家家门口的水换成油,也不会被摄像头拍到吗?
现代都市不是应该是摄像头遍布全城的吗?
还有同样的问题,被街坊看到了怎么办?
其三,地铁里杀钓井,手法是干净利落。
可是万一熟睡大叔惊醒了呢?
万一下车时有人上车呢?
还有最重要的,地铁里的摄像头呢……其四,虐待圭介,直接就在教室里把人家给绑了。
他怎么避开众人耳目呢?
路过的女同学已经是非常惊险的了,男主是怎么应付散会后的老师学生的呢?
就算是趁开会期间把圭介藏起来了,整个学校空了吗?
就不会在楼道、办公室啥的被人撞到吗?
还有,学校里为什么没有摄像头……(你为毛总是纠结于摄像头!!!
)好吧美利坚为现代公民自由之圭皋,日本国为东亚民主法治之典范,皆不曾以摄像头干涉公众生活之自由。
其五,他就这么肯定他的小情人不会跟闺蜜讲起他们的私情?
他就这么肯定蓼不会跟别人说他俩出去喝酒了?
以一般人的经验,任何社交活动想要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是可行的,但是要隔绝两人之外的任何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钓井和圭介师徒俩讨论过这个问题后,只要他们跟此外的任何人谈起过这个话题,男主就会惹上麻烦。
(事实上校园屠杀中圭介的朋友从一开始就不信任男主,就是因为圭介曾和他们讨论过这件事)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没被别人看到嘛。
那不是这帮小骚年没跟别人讲嘛。
一个杀人惯犯,要长期保持自己处于嫌疑之外,就必须对杀人计划有充分的把握。
如此鲁莽的杀人,实际上承担着极高的风险。
杀美祢后被人碰到而不能安全撤退其实是个非常典型的风险事故,可能会在之前任何一次作案中发生。
其实这次的计划已经是相对比较靠谱的一次了,结果碰到意外(还只是撤退而不是行凶过程中被人看到),只能靠血屠校园来掩盖。
一旦风险暴露就依靠更多的杀戮来弥补,照这个思路,不断地涟漪效应扩散出去,不等他回日本制造校园惨案,纽约已经要被他平掉七八个街区了。
在我的概念里,杀人后脱罪是件非常麻烦的事,但是男主却做得很轻松,而且似乎不用考虑很复杂的手法,警察也不会怀疑到他。
难道他纵横杀场十几年,清清白白置身事外,凭的只是运气吗???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文本里会不会有更合乎逻辑的解释。
在此请教大家,望各路高人不吝赐教,哪天谁跟我讲明白了我也好拎着塑料袋上我们部门经理家去坐坐(喂)
三十多度的大晚上看得缩成一团汗毛倒竖(Mack the knife非常变态了(本片由《我的愚蠢丈夫》望月幸平君、《妖猫传》空海、《大叔的爱》牧凌太、《热血高校》芹泽多摩雄等逗逼们联袂出演,然而你以为熟人多了就能减轻恐怖感么!
too naive!
单纯作为惊悚电影来说我觉得magnificent(全片死最惨果然圭介吧,相比之下被一枪爆头要痛快多了。
明明满脸写着计划通啊你是不是拿错剧本了染谷!!
还有我的林老师啊!
我软萌无害的林老师啊这个便当真的是超级难以下咽啊摔!
一年后二阶堂富美出演了《脑男》。
emmmm…
还是拍的太匆忙了,制作周期太短,感觉三池还没有完全参透原著。深作欣二还在的话,或许会是杰作,不过虫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一部电影,果然是妖怪...伊藤英明很出色,染谷二阶堂也是!山田孝之是唯一笑点
虽然知道会崩坏,但最后没有一点商量余地的血腥屠斩还是有点意外...枪枪都是血液飞溅/看爽了...果然人之初性本恶。可是啊森瑟你好帅...恶魔的游戏,又开始了.1.谜之日式英语2.顶了一张这么美的脸╮(╯_╰)╭3.好多人好乱啊虽然不脸盲但是名字盲了啊到底谁是谁的谁啊喂!4.欧~大屠杀5.恶灵继续
什么垃圾玩意,看着慎得慌。放完了结果片尾唱起了舞曲。乌合之众只能等着集体被杀死,拜托稍微有点智商!看了生气。奔着林嘟嘟,你好评!演个小受辛苦了。
看着很爽 仅此而已 无意义 不科学
又s13又无聊又无意义,服了导演了。。。。。
这个十五禁肿么够~最起码三十五以下都禁了。伊藤丢短裤那一幕很过份好不好……大家都笑了好不好……十五禁都能上早间节目介绍~霓虹包容性可怕了好不好……
道德刑裁,无情杀戮放在大众语境里看来是疯狂变态的行为,但其实很多作品已经阐释过潜意识的合理性甚至是施行快感,这几乎就是一个换位思考跟点透执行的问题。不过很多影像语言都倾向于往恶趣味表达上靠拢,只是为了保险起见,规避掉更多的敏感联想与争议。
简直是没有给脸盲症留一点活路。不过三池崇史本来就没有打算给观众活路,全片弥漫着嘲笑的口气,杀人的动机和真相的剥离被完全忽略,所有角色的功用都降到最低,却直接指向反抗的无力和杀戮的快意。
还是没有交代莲实为嘛要杀了整个班级啊!
好帅的变态。
三池崇史真不爱干净
【2020,2024】重温了一遍,可以说不明觉厉吧,应该是电影史上风格最鲜明的几个反社会人格变态杀人狂之一了,电影美化暴力拍的有点酷...
心理洁癖引发的血案…
不像三池的啊,这血腥的也太初级了啊!
操
并非因序章才让有人有即视错觉,而是QP中也让斋藤工一遍遍秀果体,阿三展现原始兽性要不要只有这一种途径?前半程吹越满完爆英明,好不容易钓井吊颈了,莲实那么多枪碰上熊猫的二字神遗言算是白开了。深夜大屠杀,要不是讽刺日本地方人口过疏化没人报警,就是警察都去湾岸警署或者各种特搜班了。
价值观和手法都有问题的奇怪电影……
殺~殺~殺~老師...我還要考東大~碰~去死吧!哈哈哈~恭喜你們全部都畢業了~
并不是死透了就万无一失了。。。
杀戮戏拍的相当棒,节奏感极佳。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