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惠,一开始的女主,喜欢一切胖胖的东西,在空无一人的食堂,每天百无聊赖地等着,除了擦得不能再干净的玻璃杯以及窗外看热闹的三个老女人之外,什么也没有。
小绿,就想逃离日本,随手一指,如果不是芬兰,是阿拉斯加抑或是某个热带小岛,就这么去了。
正子,一生都在照顾自己的父母,终于送走了父母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可是行李丢了,然后渐渐地也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到底有什么。
同时幸惠,她安安静静地等待食堂门被人打开的时候,她安安静静地去游泳,她晚上睡觉之前必须锻炼一下合气道,她觉得会唱《科学忍者队》的人肯定不是坏人,她觉得爸爸做的饭团是最好的,所以海鸥食堂主打饭团。
小绿,翻看的是森林小矮人的故事,对他人的热情总是觉得要有更多的来回报,容易感动但是真的哭起来好丑,随意大大咧咧,说话直接,在乎友情,总是想帮助他人。
正子,很容易忘记事情,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听不懂芬兰语却也立马融入这个小小环境,很能喝酒,很淡定,以她的年纪敢穿花哨俏皮的衣服,基本上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同时作为第一名光顾海鸥食堂的客人,芬兰小男孩总是能喝到免费的咖啡,痴迷日本文化,定期visit食堂,顺带告诉下正子:我们节奏慢是因为我们有森林。
总是在外面唠唠叨叨的三个芬兰老女人,从一开始觉得幸惠是小孩,小绿是大人的好奇和无聊八卦,终于闻着肉桂卷的香味抵抗不住进了食堂。
从此定期来访聊天。
教幸惠做出最好喝的咖啡的入室抢劫男人,神奇地一指咖啡: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就和你肯花点时间对窗边的小花赞美后发现它总是开的那么美一样。
小绿说好喝,小男孩说好喝,大家都说好喝。
被会合气道的幸惠制服后,在饭团的诱惑中,忘记过去,搬走留下的咖啡机,开始新的篇章。
那个丈夫离家出走宠物死去执着于要用自己理解的巫术来扎稻草人的芬兰中年妇女,和正子拼酒失败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人前,不再凶神恶煞状。
——————————————————————————————小绿总是有一堆问题要问幸惠,幸惠也认真听取意见做出尝试,正子总是容易忘记事情最后连找回的行李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了。
人们总会问你的理由,似乎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但是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回答了,不管你是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人们不在乎,当然你要是不认真作答敷衍了事还是很容易被揪住不放的。
北欧极昼之夜,守住一片天隅的三个女人及其他一堆人,一方命运人生,海鸥作证,你是其中哪一个呢?
我爱日本电影中的东方美学。
日本式的质朴与宁静,日本式的温暖和祥和,日本式的细腻与坚持。
光与影结合的很恰好,恰好的告诉你这是温暖的生活。
在欧洲电影里松散放纵有一点疯狂的北欧,在日本电影里也小声小气,干净乖巧。
老幸惠,老小绿,老正子。
老幸惠在芬兰开了间海鸥食堂,主食是日本饭团,不是餐馆,是食堂,没有寿司,只有饭团。
因为老幸惠怀念小时候爸爸在远足和运动会给她们姐弟做的只有鲑鱼和梅子的饭团,很难看可是很好吃。
老小绿闭上眼睛随手一指就离开日本,来到芬兰这个陌生的地方,归期未定,被老幸惠收留,为老幸惠的海鸥食堂操很多心。
国字脸的小绿哭起来很丑,但看在眼里却很美。
老正子被生活折磨累了,在电视上看到芬兰人的生活都很悠闲,就一个人来了,却在转机时弄丢了行李,当她好不容易收到了自己的行李,里面却都是她在芬兰森林里踩到的后来也弄丢了的蘑菇,看来,她的行李和蘑菇都是从天堂寄来。
一个,两个,三个女人,任性的,可爱的,甚至神经兮兮的演了这么一场实在太日常的戏剧给你,同时也给了好多希望。
没有忧伤,没有彷徨,反是满满的小快乐。
像在微凉的秋天,喝一杯温热的茶,洗一次5分钟那么短的淋浴。
(悲伤的人都是一样的),她们说。
她们还说,(我只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这是使生意变好的肉挂卷,那是能让咖啡变得很好喝的咒语(kopi luwak).老幸惠听说luwak是一种吃比较甜的咖啡豆的小动物,被它们吃过并屙出来的咖啡豆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豆。
海鸥食堂终于有一天充满了欢食的客人,就像海鸥在海边欢食着冲到岸上的贝壳和鱼卵。
老幸惠在池里松了一口气。
影片结束在海鸥食堂的第一个客人,帅气的芬兰小伙子tommi的声音和老幸惠无可挑剔的欢迎光临。
总觉得老幸惠的微笑,老小绿的惊讶表情,好久以后还能在某个角落寻见。
关于日本电影的干净和透明,这始终是一种情怀,我特别容易被整齐干净的衣服打动,东方人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风格的?
工整的脸庞,工整的店面布置,工整的衣饰,工整的食物,工整的故事,工工整整的给你一个美好的生活。
<海鷗食堂> 是一部關於"出走"的電影 , 它清新動人 , 並留下很多可供咀嚼的地方 。
一個出走的女性,無懼人到中年, 獨個兒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沒有一個熟人的地方, 開了一家店, 然後日復一日, 一個人支撐著一家沒有人來的店 , 一個人在異地安靜而泰然地存在著......然後一天, 遇上另一個出走的女人, 她收留了這個不相識的女人, 餐廳令這女人找到可以留下的理由, 她留下了, 像磁鐵一樣, 再然後, 又一個出走的女人出現在店裡 .....這3個女人在一起後, 化學反應發生了....最後影片以愉悅的調子輕快地結束。
女人在任何年代都想出走 , 也從來不乏描寫女人出走的電影, 導演從沒交代出走的理由, 沒有交代3個女人的來龍去脈, 她們過去的生命裡經歷了什麼,我們無從得知, 其實也不重要了, 從女人們掃地和弄食物的身影裡, 已經足夠想像。
我們看到的, 是由始至終散發出來的令人舒服的清新調子,在不一樣的年代裡, 女人不是咬緊牙根做阿信, 而是毎晚獨自鍛鍊身體, 毎天做好吃的東西,就算沒有客人, 沒有觀眾, 也一樣愉快活著, 在異地找到生存在下去的空間 ,享受出走的人生。
那个温暖的海鸥食堂,在芬兰海边。
《海鸥食堂》绝对是治愈系的,我想。
电影的一开头就出来几只肥肥的海鸥,幸惠回忆喜欢的肥猫nanao与妈妈的话语。
海鸥食堂其实就是一个很迷你的小日式餐馆,开在芬兰一个海鸥徜徉的海边小镇。
店主人是幸惠,一开始海鸥食堂一个多月没有客人光临,只有镇上的好奇的人们隔着落地玻璃看进来,空空落落的。
幸惠一个人在海鸥食堂里除了擦擦桌子餐具大约只能打瞌睡了。
直到某一天,一个喜爱日本文化的芬兰小伙子进来卡通片gatchaman的歌词,从而展开了序幕……一开始彼此都是陌生人,海鸥食堂以及日式饭团对镇上人们都是陌生的事物,但随着小绿跟正子的加入,随着肉桂卷与咖啡的香味一点点渗透出去,当地的人们一点点熟识起来,海鸥食堂里慢慢热闹起来,终于变成生活里的一个结点的过程。
大约还是很平淡的,就算偶尔讲到片中某人的伤心处,镜头也只是引导我们静静看着,并没有刻意疏导我们,并没有煽情,但海鸥食堂的几个人如日常生活里一样的微笑以及小心翼翼的帮助,并不强烈但很单纯的温暖,如温茶在手,沁人心脾。
她们说的话很简单,简单到身边人都那么对你说,但看后回味,一些话语却总是可以让人咀嚼再三的。
简单,生活,但很有一种意识上的透彻,让我想起吉本芭娜娜的文字,那种透彻的文字,也是“疗伤系”的情节,虽然跟“海鸥食堂”不同,但那种透彻感,又很相似。
于是感受地出来导演应该是一个心思与感觉都很细腻的女性,用着自己淡然的眼光讲述着低调而随意的角色与故事。
没有审视,没有反省,也没有太多思索,她们只是在做她们自己。
认真、善良的她们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已。
故事讲述地一点都不煽情,也不是激情地热火朝天,只是各自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日子。
并且每个人之所以出现在芬兰,多多少少都是有自己悲伤的理由或者过去的,除了正子的过往让正子自己较为平淡地说出口以外,其他人心里的悲伤,导演并没有去道尽究竟,只是说着努力善良地生活下去的她们,在明艳的阳光照射下或许有几分阴暗的影子,但整个人周围的气氛绝无阴郁的女人们,努力地活在当下,温柔且善解人意,如同电影外的人们一样体贴且温存,人与人之间既不过分涉入太多,却又笑得温暖。
“不管到那里,伤心的人还是伤心的,孤单的人还是孤单的。
”片里这句话是幸惠在说那个芬兰人,却其实也是在感慨她们几个自己,只是淡淡地,不细看看不分明。
幸惠为什么独独在心爱的猫与妈妈过世以后离开日本,选中芬兰开了这家日式海鸥食堂?
况且将开始并不很为镇上人接受的日式饭团作为主菜单的选择只是因为每年远足与运动会的时候,不擅厨艺的父亲总是给她做饭团,里面含着梅干、鲑鱼、鲣鱼的日式饭团。
每天晚上都习惯性练习自己的合气道座技之基础,但是她为什么要离开父亲的道场,一个人来到芬兰?
之前可曾有过什么变故?
我们不知道,也不用知道,只要知道这个在当地人眼里好像还不是一个大人的东方女子开了这个海鸥食堂,并且还很努力单并不浮躁地在经营它而已。
而小绿又为什么要在地图上闭上眼睛用手指到一个地方,并且一个人去旅行?
她看起来也并不是没有心结的,跟弟弟一起看卡通片所以将歌曲都记下来了,吃饭的时候突然的哭泣,听幸惠说起父亲的事情情不自禁的动情,看得出来小绿的过去也是有故事的,但也并不重要,不是么?
正子也是这样。
需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父母亲,所以拖累了很多年,而他们过世以后身上担子突然消失的茫然,让她来到了芬兰,仅仅只是因为在电视上看见芬兰的趣味比赛空气吉他,看见芬兰的人们都看起来很平静而安定,都无忧无虑,就来到了此地。
哪怕行李被航空公司丢了,在海边看着海鸥的时候也是有几分茫然。
好像没有了气力,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似的。
但是骨子里的温柔,让她对着那个因丈夫离开而伤心的芬兰人异常温柔,在心理上完全的靠近,在喝酒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点头,哪怕其实她不谙芬兰语,两个人是语言不通的。
但是感情是相通的。
但来芬兰前的无目的无计划无归期,其实也是正子的过往,让她心里空空的。
在了解她以前,觉得她这个人有点迟钝,而且买的衣服也有点奇怪,说森林就跑去森林了,但其实只是那时尚未熟悉,熟悉了也就都可以理解起来。
小绿说芬兰人给她的印象是“很害羞,还很温柔。
平时都很自在。
”其实害羞而温柔,不仅是芬兰人,很多人都是如此,或者说陌生人遇见陌生人的时候,一开始的小心翼翼也是这样。
不触及彼此的伤口,那个咖啡泡的很好的芬兰男人一边念着“kopi luwak”的咒语,一边说,别人泡给你的咖啡,要比自己泡的好喝很多。
其实咒语有效与否并不得而知,更多的却是那份细心与贴心。
就像幸惠很认真的说,不需要为了增加海鸥食堂的客人而在旅游指南上做广告,这里“是食堂不是餐厅哦!
我希望海鸥食堂只是在人们路过的时候,很随意地就进来了。
”她对海鸥食堂的心态很随意,并不浮躁也不功利,所以就让自己的食堂静静地低调地在街角,让镇上的人们慢慢接受并且喜欢,从而自然而然地变成生活里的一部分。
正如她坚持给第一位顾客的芬兰男孩的咖啡免费,坚持将日式饭团作为日风并不很盛的这个地方的主菜单,而不是更为人所知的寿司之类,坚持“有些东西虽然很朴素,但是很好吃”,坚持饭团一定要是“梅干、鲑鱼、鲣鱼”的正统饭团,这些那些,都是一种淡然的坚持,不需要轰轰烈烈讲出来喊出来,但是让观众意味到了,就很贴心。
只是很简单的饭团与咖啡,就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但单单只是简单的食物,就有治愈的效果?
当然不是。
凡事总归是会改变的,人也总是会变的。
无论如何,正如人的悲伤,也是会变的。
只要往好的方向变就好了。
她们这么感慨也这么以为,大概这样心里也是慢慢充满上阳光的吧。
硬币放到坚硬的桌面上清脆的声音,幸惠的鞋跟在地板上有节奏的顿挫,游泳池里水滑动的声音,海边海鸥飞翔的叫声,咖啡过滤的时候流淌着一点点滴下去的声音,笔直高大的树林里风过时高处枝叶摩挲的声音……虽然电影的场景并不是很多,只是小小的海鸥食堂,海鸥乱飞的海边,五色斑斓的市场,跟长满蘑菇的树林,但那些声音,却极是美妙。
当肉桂卷的香味从海鸥食堂里弥漫出来的时候,当正子找到行李以后却因为“一个奇怪的大叔在她那寄养了一只猫”这个奇怪的理由而打算留下来的时候,当四个女士盛装出行在阳光下温暖着谈笑,桑拿归来的时候,当幸惠的海鸥食堂一点一点的人声起来的时候,怎能不微笑呢?
《海鸥食堂》是一部安静的电影,适合在喧嚣都市快节奏的你。
看完半年之后,直到今天我才心血来潮为它写一篇影评,这不是一部快餐式的电影,没有大制作,却足够打动人心。
06年上映,在豆瓣上至今也只有一万多人看过,最近三个月,每天都有近百人看,且保持较高的评价。
电影大的情节在脑海中已经有些模糊,沉淀下来的是一种心境,以及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这些镜头集中表现在女主人公的脸部表情上。
从很多观后者的评价来看,电影中虚拟的生活状态是很多人向往的:简约,温暖,宁静,自由。
现实生活中:也许99.9%的餐馆厨子,耳边听着焦躁食客的催促,每天烹饪如同上了发条一般机械翻炒...也许90%的家庭煮妇,每天下班拖着疲惫走进狼藉的厨房,重复着上周二的菜谱...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仅仅是用来盈利与充饥,这两个极端中间鲜有中间状态,工作,应酬,家庭,让人们麻木的不仅仅是味觉,而是生活。
这部电影没有告诉人们如何制作美食,而是告诉你面对生活的方式,它就静静地待在一个角落,没有大的宣传和推广,就如影片当中的状态。
其实,下厨房(http://www.xiachufang.com)目前就好像片中的海鸥食堂。
早期我一个人写下厨房博客,@小饭 辞去在杭州的外贸工作来北京,@潜水龙 放弃更好金融“钱途”,我们开始全职“下厨房”。
直到最近的新版网站上线,我们一直保持三两个人维持经营,迎来一些朋友驻足围观,并且给我们提各种建议,没有约定,简单且纯粹:@小白素食记录 是一名设计师,在新网站上线不久,每天下午上来更新菜谱,风雨无阻,周末无休。
活脱脱地像我们安排好的托儿...(像不像影片中的某个角色?
)@Amber安倍 的厨房里面望去,哪儿像是90后?
远在异国的 @小加的夜半厨房 ,@黛蓝闪闪开着小店的老朋友 @寻没 ,即将要生小宝宝的 @锦食堂媒体人 @Pan小月 ,经常在厨房里四处溜达的 @Ran...还有好多好多,应该落下了不少朋友,人渐渐地多起来,但这依然还很清静。
也许你不需要像打开其他社交网站一样,接收各种纷杂的资讯。
下厨房也不会告诉你哪个餐馆的打折优惠团购,只要偶尔想起想亲自下厨,自制美食,打开下厨房,看看大家都做了什么美食,唤醒一下沉睡的味蕾,和这里的朋友简单地寒暄上几句,就这么简单。
这里就像海鸥食堂一般宁静。
最后,送上一句片中的台词:因为我们有森林!
吃了吗?
不眷恋一饭一蔬的光辉吗?
世界上还有比食物更忠贞长久的陪伴吗?
我喜欢与食物有关的电影,平淡而不失笃厚,细水长流中不乏铿锵之笔。
今夏回味的第一部电影是狄上直子的《海鸥食堂》,恰好也是芬兰的夏,一种浓而不烈,游刃有余的温度。
大海,海鸥,食堂和四个女人,不期而遇的相逢和殊途同归的人生。
几个无关紧要的故事,与肥胖的海鸥,清凉的海岸,爽朗的衣衫构成了异国的夏天,却让荧屏外的人也体味到芬兰夏日和煦的气候,像一缕沁人的海风,吹走了毒日头,吹散了滚滚热浪,生命的脉络也因此变得平和温顺,时间成河,他们静静地流淌,我只是一只路过的扁舟。
真正美好的人不需要靠标签来脱颖而出。
惠子正是。
她日复一日的坐在空荡荡的海鸥食堂里打盹儿,看着座无虚席的食堂不过付以微微一笑。
她温暖而柔软,好像寻常人惯有的悲喜在她眼里都只是蜻蜓点水,一丁点微澜罢了。
"倒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必去迎合这个世界,当一个潇洒的过客,哪怕一直一个人吃饭,孤独也没什么了不起。
我相信不仅仅是在电影里,少数的惠子仍然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磕磕碰碰,或质疑或自省,数十年步履不停的修渡和凝炼,老来得饮这一生沉坛佳酿。
而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的轨迹就被钉在板子上,难以撼动,于是把日子过成了模板,顶着不同的皮囊过着相同的人生。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少数人,却最终都活成了大多数。
寻常日子里一切有可能的苦被导演一笔带过,只留下食物的温度,煨着惠子的春夏秋冬,连这部片子里的戏剧冲突也变作一只小巧的梅干饭团,嚼碎了融化成胃里的暖流。
食物,长在大地之上,聚天地灵气以养育自身,萌芽新生时奋力抬头,风吹日晒电闪雷鸣时顽强抗衡,最终经由人类双手为它短暂的食物生涯画上句号,世界不会记住它,但它已从世界走过。
电影里也没有丰富的人物画像,温柔谦和的惠子为什么而来芬兰,长相奇怪又带着点可爱的小绿有着怎样的过去,慢吞吞相貌严肃的正子做的是什么工作?
这些真的重要吗?
在海鸥食堂这个交点里,涌入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然后蔓延到天涯海角去,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遇见你,你是森林里透骨的苍绿,在四十岁的时候遇见你,你又是一杯霸道的koskenkrova,每一个端点都可以是新的开始,七十岁恋爱也不会晚。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四个女人当中只有惠子懂得芬兰语,正子在丝毫不懂芬兰语的情况下,却体会得到芬兰女人的哭诉和哀痛。
我猜,导演是想要告诉我们,生活也不需要什么隆重的仪式和曲意逢迎,一丝眼角的会意或挂在唇边的笑就足够成为旅途中珍贵的行囊。
惠子的平淡,小绿的雀跃,正子的温吞,芬兰女人的烈性,成为彼此三十岁以后的人生里,最温暖的邂逅。
惠子对小绿说,“之所以叫食堂,不是饭馆,是因为更加贴近人,人们路过店门口的时候,只是顺便进来吃一顿饭”,在逛早市的时候偶遇一家香气弥漫的铺子,方感觉到饿,于是自然而然的坐下来吃上一碗。
并不是以饿为主旨的寻觅,而是因为偶遇美好,才有了那份享受的心境,这些平淡生活里的小确幸,虽算不上是画龙点睛的手笔,却也蕴含着锦上添花的力道。
爱上烹饪或许只要一瞬间,而真正做好一道菜也许需要一生的时间。
在《海鸥食堂》里,不论是魔法咖啡,鲣鱼饭团,肉桂卷,还是烤鲑鱼,每一道菜都是过客,每位食客都是独一无二的配料。
清蒸鲈鱼,吃其清淡鲜香,红烧鲈鱼,吃其浓郁香甜,同样的食材,不过是换了几味佐料,就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命运。
因此,才有了对未知旅程的渴盼,对未知相遇的期待。
金发碧眼芬兰小帅哥,图书馆偶遇的小绿,因丢失行李而留在芬兰的正子,丈夫出走伤心欲绝的中年女人,遗失咖啡壶的男人等等,从无人问津的小饭馆,到后来的门庭若市,因为他们的加入,食堂也渐渐丰富起来,一如惠子的生活。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一定要好好吃饭”这句话放到当下,多半会被笑为“吃货一枚”,而好好吃饭的真正意义就被藏到戏谑的背后,无法伸张正义。
在隆冬天寒地冻时喝上一口热汤,在春天万物复苏时嚼一嚼樱花饭团,在夏天高温酷暑时喝上一杯冰橙汁,在秋意渐浓时捧上一碗热好的桂花酒,食物带给大地儿女们的,不再是单纯的果腹之意,从同一种食材演变出万千种烹调方法,或酸甜或辛辣,为探索未知而想要好好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明天究竟是甜还是酸而充满期待,像烘焙一样经历繁杂工序后,迎接烤箱打开一刹那满溢的香气和诱人的色泽,还有扑面而来的满满幸福感。
修己,安人之中最浅显的道理是:先悦己,再悦人。
我想要这样悉心耐性的生活,摘一只盛夏的甜杏,等一盘雨中的烤杏仁,天晴时窗外偶有鸣啼,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在夏天回顾这部电影,一边舀西瓜吃,一边慢悠悠的看时间流逝,并不觉可惜。
喧嚣的俗世也因此慢下来,慢下来便留意到了惠子吃饭团时遗留在嘴角的白米粒,慢下来便听见了惠子煎鲑鱼时滋啦啦油星蹦跶的声音,慢下来便学会了惠子的肉桂卷的烹制法,慢下来,他们便是夜幕下忽明忽暗的星光,以微弱的光亮对宇宙宣告着存在,如同电影里安静祥和的小时光,平淡而不失笃厚,细水长流亦不乏铿锵之笔。
如果你也眷恋一饭一蔬的光辉。
那么,去看《海鸥食堂》吧
不同的电影都会有不同的基色,色彩衬托着电影的主题,使故事更趋完美。
《海鸥食堂》的颜色是纯净的蓝和半透明的白,穿插了幸福的奶黄色。
看完了以后似乎也会被这些颜色的情绪传染。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组成它的每一个小细节。
小林聪美仿佛就是电影里的那个人,在远离日本的北欧国家开着小小食堂的女人,一切随缘没有烦恼的女人。
这是一部充斥着简单情调的电影:一家有着朴素名字的小饭馆,一个同样朴素又简单的女老板,因这家食堂发生的一些朴素生活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那样简单地交流,没有心机,理所当然,仿佛是一个和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异世界。
其实,人和人的交流,生活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着不痛不痒的简单。
不知道什么时候,理所当然的这一切变成了渺远的幻想。
但其实尽管繁华包裹了一切,人还是会在骨子里存这一种与生俱来的执着,喜欢那些简单的东西。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这几个萍水相逢的女人坐在海边,戴着帽子、墨镜,海鸥在头顶环绕,大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眺望远方。
很有趣。
很多日本的电影都是缓慢平静的,他们不注重情节的起伏跌宕,不会去弄一些激荡人心催人泪下的配乐。
看完以后,如果你还能感动,那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了。
他们似乎在直接把生活里的琐碎场景搬上荧幕。
一定要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在最闲适的心情下去看它们。
我发现我喜欢的几部日本电影都是这种缓慢安静的类型,《四月物语》、《三丁目的夕阳》、《东京塔》、《蜂蜜与四叶草》、《世界中心呼唤爱》都是这样。
相反,看日本的情节片,比如《跳跃大搜查线》》之类,我就觉不出什么好来,看完也就忘了。
可能。
对日本电影也有了偏见,固执地觉得他们拍出来的警匪片会是不伦不类的。
这种偏见也延续到了日剧上。
《要人警护官》《血色星期一》拿来和《西瓜》《温柔的时刻》相比,我认为后者水准要高出两大截。
飘荡着肉桂卷香味的芬兰小街,净蓝的北欧天空,三个一起为食堂忙碌的在异国相遇的素昧平生的日本女人,不会太复杂的茶饭中的生活,《海鸥食堂》就是一部描述这种生活的绝妙电影。
看《海鸥食堂》,这是个童话。
去世界尽头有极昼日光的地方,能听到林间的风,捏鲑鱼梅干鲣鱼的饭团,念一句让咖啡变香的咒语kopi luwak,打开盛一箱光与蘑菇的箱子,把两三样伤心的事情忘掉,永远喜爱吃得香香的胖胖的动物……想学会做肉桂卷,想吃带梅子甘酸味道的饭团,想尝一杯Koskenkorva Vodka,也想喝“梦幻咖啡”,想要那个オパ(OPA) Mari水壶,想坐在能闻到木香的斯堪的纳维亚式桌椅旁,等怪叔叔送给我一只猫,给一个你留在童话里的理由……嗯,看电影不就是做白日梦吗?
不知为何,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山上听松涛,想起东北干冽的冬风,想起妈妈做的最简单的红豆饭团,想起了京都一澤信三郎帆布布包,把天空的湛蓝色命名为“空”。
生活的意义也往往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需要不断地感受与铭记,否则在不经意间就会从指缝中溜走,让人抱憾终生。
影片中独在异乡的三名日本女子就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如同饭团般的美妙人生。
像一股不断流淌的泉水,缓慢而清新 。
芬兰的阳光,森林,美食,笑容,一个因为路过而进的食堂,一个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幸惠,一个随便在地图上一指而远行的小绿,一个丢了行李迷失自己的正子,来往的客人,如水的日子,带有日本特有的清新平淡,细腻绵长。
大概由于YKK经常推荐日本电影(尤其大多是很清淡风格)的关系,我逐渐喜欢上日本电影缓缓的叙事、简练的情节、干净的画面。
今天下午终于雨过天晴,趁着大好阳光给自己找了部《海鸥食堂》,光看海报就猜想故事发生的地方阳光饱满。
打开土豆网一边缓冲一边看简介,然后完全放松地看下来,三个女演员都不是很漂亮,但很平易近人。
中间有很多温暖的画面,同时能使人会心一笑。
在芬兰一个离日本最近的城市赫尔辛基,那里的芬兰人都很平和,没有争吵。
女老板实惠来自日本,她经营的海鸥食堂生意惨淡,开张一个月都没有顾客,每天都有3个老婆婆经过看见她在擦餐具,实惠看见她们的时候总是会真诚地微笑。
终于有一天,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小帅哥进去喝咖啡,给海鸥食堂带来第一笔生意,由于他是第一个顾客,实惠特许他每次来喝咖啡都免费。
后来,同样来自日本的小绿与正子因为不同原因,先后来到了那里帮忙。
顾客也多起来,很多都很有趣,比如教实惠煮咖啡的中年男人,喝酒不行却很豪爽的女人……最后,实惠在游泳池里说:“海鸥饭店 终于满座。
”三个女人多少可以算是了无牵挂了才把自己都放任到一个陌生国家的小小食堂里,隐忍中透着坚强。
小绿记得《科学小飞侠》的完整歌词,实惠因此认定:“能够完全记住《科学小飞侠》主题曲的一定不是坏人,可能。
”我完全接受实惠的择友标准,根据一个人爱好的东西来判断好坏往往取决于自己本身的性质,比如我倾向于认为喜欢手绘或者干吃奶粉爱吃火锅说话带梦想色彩的人可能和我谈得来,于是即使是初次对话也觉得一见如故,彼此的信任也很牢固。
正子的父母去世后她卸下20多年的负担来到芬兰观光,但行李一直没有被运到,她在等行李的几天里一直光顾海鸥食堂,有一天,她问:“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可以这么平和?
”小帅哥回答:“森林。
因为我们有森林。
”于是她起身去森林并且采了好多蘑菇,却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把蘑菇全弄丢了。
她的行李终于运来了,她打开却只看见一堆金光闪闪的蘑菇,她从日本所带来的一切家当早已经悄悄变成了她在芬兰采集的一切,于是她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说街上一个奇怪的大叔寄养了一只猫在她那,她得对那猫负责留在芬兰的海鸥食堂。
很好,大家都安定下来了。
用揉进真心诚意的食物吸引到一帮有心有趣的人聚合在一块,大家彼此语言可以不通,只要各自默默坐在餐桌上,享受美味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回家,美好的东西就这么朴实简单。
金三顺说:“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不通过学习就能懂,音乐,绘画,还有美食。
”每一种都是打开人心的无敌钥匙啊!
每种我都爱!
为此我要勤劳一下,慰问一下胃:“胃,你好吗?
”于是晚上我买了一包(四根)双汇脆皮香肠,白萝卜,3克海苔,180克麦丽素,4个玉米馒头,两根糯玉米,一杯芦荟酸奶,一些步步高自制糕点(步步高的自制糕点越来越差劲,不用心的结果挖),亲自下厨做了四道菜:白萝卜炒肉(炒出了妈妈传授的正宗味道,其实全靠剁辣椒的功劳)、炒脆皮香肠(凑合)、油渣炒豆豉(奶奶的拿手菜,小时候经常吃,也最爱吃,纪念一下)、手撕包菜(这道太失败,全倒了),啊,全是炒菜!
口味非常重,以至于妹妹担心我是否压力太大,没有没有,只是因为我炒菜不试味道,所有菜不管分量一律两勺满满的盐。
哈哈,明天做饭团吃哦!
自己的食堂随便吃!
有点像任天堂开发的模拟经营游戏。
这是看完之后幸福感倍增的电影,治愈系还要数小清新呐!谁不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随便一指地图就可以去大胆旅行,开小店过着恬静的生活结识不错的朋友啊,哈哈其实这片子里面的人物全部都是怪人不是吗~其实我们都是怪人但只需要那么一点阳光和温暖就能融化
标准的日本电影,但是几乎每个镜头都跟画一样。。。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定要吃些好吃的,买最好的材料,做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欢的人。
静静的。
开场十六分钟后出现那个芬兰菜市场真是迷人,居然还用牛皮纸袋装菜。。。
不适合口味重的人看。
如果我是去电影院看的话,绝对做不下去!!!
海鸥禅学院吧这是,真烦小日子动不动鞠躬那一套,这种假温情看多了觉得腻,小绿瞪眼也好尴尬😅
看不下去
直接秒杀第三十六个故事之类的伪清新
很难不喜欢的电影,料理+小清新+异国
很喜欢片中的一些小细节,那么自然而真实...还有便是芬兰真是个很动人的国家。
疗伤之旅。。。好温暖的食堂。。
相比之下,海鸥食堂更舒适淡雅,像阳光下的大麦茶!但是深夜食堂更可口些!有个朋友说每一个八零后都希望开一家自己的酒吧,或者咖啡馆,现在看来食堂也是很好的选择呢!
芬兰这环境和日本有共通之处,唯美食美景不可辜负
没想象中那么有趣,群众演员们都很生硬啊!哈哈哈
在芬兰推广日式文化 真敢想
内容很乏味的片子,演员模样也挺不行,唯有店内光照尚可称道;凑合跟着学了点日语
芬兰人为什么这么平和?因为有森林。看到这我都乐了。用不用啊?日本没森林吗?。。。各种尬聊啊,我的天,文艺不是装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