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年代剧,从第一集开始就歌颂我党。
要放现代就是小粉红,评分顶多4分,现在键盘侠真什么都能喷。
看到配角各种程度的我党彩虹屁,名声这么好不愧在当时是众望所归的党。
突然产生了这个剧放现在播之后的想法。
唉现在播的都什么啊,民国偶像剧还能科普历史事件还能宣传爱国教育还挺好看的,就是有键盘侠尬黑说剧小粉红啊不看,我都无语了。
如果这个剧现在播是不是得被喷没?
看完《夜幕下的哈尔滨》有一段时间了,感受颇多颇深,一直想为此好好写点东西。
实话说我并不怎么喜欢看国内的电视连续剧,一来平时在学校看电视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
二来难得闲暇在家里,打开电视全是《大清秘史》、《金枝欲孽》、《重案六组》、《女囚》什么的。
感觉要么天天都沉浸在后宫无边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中,要么咱们国家除了破案就是改造犯人。
中间穿插各种年龄段的家庭剧,着实让人无语。
直到看到前一段播出的《闯关东》和最近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我才又对单调繁冗的电视剧重拾信心。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震撼和振奋人心的影视作品了。
其实这只是部以军事政治为题材的电视剧。
在网上也看了很多相关评论,褒贬不一。
我承认,仔细推敲确实存在些不如意的地方。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我认为褒的分量远远超于贬。
首先从内容来说真实深刻。
如今的人们尤其是我们80后和90后说起抗日话题相当多的人不是觉得老土就是假正经。
与沉重严肃的历史相比,他们更愿意去看浪漫诙谐的青春偶像剧。
当然我并非说后者不好,只是不知他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种历史剧对于我们乃至国家的意义有多大。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扯得有点远和大了,其实我最初看时也没什么太多想法。
偶然看了新片简介,而且是赵宝刚导演,所以才有意无意关注了一下。
如同无心插柳,轻轻迈出一步,就此深陷,万劫不复。
只是描述1934年的哈尔滨在日寇和伪满的黑暗统治下共产党、爱国志士和老百姓们奋勇抵抗的故事。
这段黑色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学过,可即使都是知道的内容,在观看时仍偶尔禁不住潸然泪下。
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的心痛和感动。
索菲亚广场上穿梭于日军刺刀丛中的学生们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决绝;金剑秋等爱国志士因叛徒刘勃的出卖在夕阳下被日军枪决逐一倒下的剪影;卢家小姐秋影与日本友人一郎因国仇而不能在一起,幻想身着结婚礼服双双躺在索菲亚教堂前,满身覆着血红的玫瑰花瓣。。。
那一幕幕凄惨绝美的画面就那样轻易直抵内心 最深处,让鼻子酸到麻木,心痛到彻骨。
虽然只是部电视剧、虽然这些都学过、虽然一切都已过去,但那些激荡的气魄与情结在一刹那为之唤醒,强烈到不可思议、不能自已。
不因别的,只因是中国人,只因骨子里的血液和胸腔里的气息。
可能因为现在的生活太过安逸,也可能因为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质包围,我深感体内叫做信仰的东西正一点点微弱,微弱到就快寻觅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现状的麻木、冷漠与不屑。
不想不觉得,仔细想想,多么可怕和可悲。
那些血气方刚与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热情动力都跑到哪里去了?!
是否因为处于太平盛世,我们就可以毅然抛弃这些,而主动对安全的花花世界投怀送抱?
还是说那些耀眼的美德和品质必须只能存在于乱世之间?
是我们好好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非常喜欢演员们出色的演技,尤其是眼神,各种来自心灵的信息,在这两扇小小的窗里百转千回、此起彼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关东军司令部特务长小原大佐的日方演员三浦研一,他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不说其出色精湛的演技,与那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企图逃避罪责的人相比,他不但敢于承认真相,更毅然站出来出演这部剧,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看到他我不禁想起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惨死在纳粹魔爪中的犹太人墓前那惊世一跪,三浦和他一样,都是敢于直面真相、担当责任的勇者。
我相信如果死难者们地下有知,定会微笑并祝福保佑他们的。
古人云:三尺之上有神明。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要忠于自己的良心,只要跟着它的方向走,就算走错也不至于错太远。
周杰饰演的玉旨一郎那蹩脚的中文全是他自己说的,学了两年中文的三浦这么说并不难,可对于他就截然不同了。
扮演警察局副局长的李崇霄演技也很是了得,因为现实逼迫不得不为日本人做事,虽杀了不少好人。
却在最后关头用自己的方式私自放走王一民,导致把自己送上日军的断头台。
他与一民互相举枪对峙那一幕真的很震撼感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是对“中国人不杀中国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骨子里对日本的憎恨对命运的不甘和对现实的恐惧妥协撕扯着这可怜的灵魂,他无时无刻不忍受着重重矛盾的折磨与煎熬。
自身的玩世不恭与身为警察局副局长那理所应当的傲慢和无所不在的痞气恰恰是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虽然做了那么多坏事,可却让人爱起来容易恨起来难。
特别是对自己大哥也就是警察局局长葛明礼,在这疯狂与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两人相依为命。
当葛明礼被木帮吊掐钩在医院昏迷不醒生命垂危时,他守在病床前边啜泣边学着昔日大哥朝他扔烟自己用两指夹住的动作时;当葛明礼对他说:“兄弟,如果小日本让你毒死我你就干,我死了你就替我做警察局局长。
”时,他眼里分明充满无助与依赖,清澈宛如幼童。
三个汉奸冯智、何亦萍、刘勃的表演也非常出色,那种发自内心对酷刑的恐惧和求生的执念那样强烈,对周围一切的怀疑和高度警戒以及不惜一切达到目的的穷凶极恶。。。
这一切都让他们看起来像疯子,眼里燃烧的癫狂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陆毅饰演的共产党特工部部长王一民,目光深邃隐忍,透过他的视线就是整个哈尔滨的血雨腥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那么多演员优秀的演技、那么多或感人或愤怒或心酸或震撼的一幕幕不能为你们一一呈现。
是我文学水平不够,更是文字不能表达出来的。
真的是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当我们沉迷在青春偶像剧不停犯花痴时,衷心希望更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关注一下《夜幕下的哈尔滨》或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
也希望以后可以多谢这样的好作品,不分年龄和阶层,让我们每个中国人看!
最好让它们登上国际舞台,让日本人看!
让世界人看!
让先辈们那汩汩流淌的热血重新在我们体内汹涌吧!
让我们为被物质装点的愈发苍白的现实中涂抹上那摄人心魄的华彩吧!
剧中人物的名字也都颇耐人寻味,我自己想的,写下来吧: 王一民:他只是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 卢秋影:深秋的倩影 胜利果实的模糊景象 玉旨一郎:名如其人,好儿郎 关静娴:安静娴熟美好 柳絮飞:如同她的命运,宛如柳絮,随风飘飞 塞上箫:在天堂里你还会写出像《夜茫茫》一样精彩的剧吧?
似箫声,万里延绵 李汉超:汉代表中国,它要崛起超越了 雪梅:雪中寒梅,芬芳隽永 石玉芳:玉虽陨,芳永存 卢守全:不管外界如何,只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坚守对絮飞全部的爱和完整的戏痴梦 卢运启:一个国家另一个命运的开启 罗世诚:对人世间正义与信仰永恒的忠诚 周游:木帮饥餐日寇肉笑谈喝饮汉奸血 刘别玉兰:留?
别?
不知,唯有玉兰静静绽放 夏云天:革命宛若夏日繁盛的植物,也似云和天,气壮山河、震撼磅礴 葛明礼:他其实真的很明理 秦得利:勤得利,更在最后一刻得了人心 刘勃:路走了一半,最终把蓬勃用错了地方 冯智:大愚若智 何亦萍:何处亦是浮萍方向,何时不再随波逐流 玉旨雄一:充其量作为一个鬼雄,去下面实现所谓共存共荣的大一统吧 小原大佐:怨,左 本庄见秀:让我们亲眼所见,日本女人的秀丽端庄、深明大义 剧中音乐和插曲也都非常好听,每个都与剧情紧紧吻合。
特别是下面这首名为《破晓》的主题曲。
破晓夜幕沉沉低垂彷徨无边深邃谁的罪让命运美到心碎眼眸里的光辉温柔却不能给爱上我才流生离死别的泪让彼此享受美到伤痕的珍贵夜色还在呼啸只能让我跌倒黎明在前方燃烧用热血给天空破晓多情却似无情只能许你来生不要在我怀里一睡不醒温暖我孤独的生命
这世上,总有些男女之情,与风月无关。
比如王一民,比如卢秋影。
王一民爱的究竟是谁?
有人说是卢秋影,有人说是关静娴。
而我所看到的答案,却与剧中看似敷衍的交待不谋而合。
王一民是无法去爱的人。
爱情,对于连性命都无法掌控的他,是过于奢侈的负担。
正如他对关静娴所说,像他这样天天拼命天天流血,如何敢去爱?
如何能去爱?
他说,如果不能与心爱的人相爱一生一世,就绝不能让爱自己的人痛苦一生一世。
他说,如果能侥幸活到胜利的那天,一定会对心爱的女人说出爱。
然而,只是如果。。。
爱这回事,从未曾被他真正放在心上。
他对关静娴有着非比寻常的情感。
当她被捕的消息传来,他比任何人都要激动,甚至一反常态的失去了平素的冷静;他担心她,挂念她,明知她已经没几天日子了,却不惜一切拼上性命也要把她救出来;她最终还是牺牲了,倒在他的怀里。
他紧紧抱着她,一整夜,那么伤怀,那么失魂落魄。
他说,她就像他的亲妹妹。
他说,他不能失去她。
然而,尽管关静娴是那么执着且明白的爱着他,临了,他依旧没有对她说出那个字。
不是他吝惜自己的情感,而是这份感情实在是太过复杂。
有青梅竹马的总角之情,有生死与共的同志之谊,也许亦有男女之爱,可是混杂在这诸多情感当中,被掩埋了,被遮盖了,无法理清,无法沉淀——其实,他又何曾顾得上去为这千头万绪的情感抽丝剥茧?
于是最终,只剩下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王一民与卢秋影的相识相知,有着戏剧般的宿命感 。
从“绑架”到“订婚”,最初,是他欠了她的,之后,是她欠了他的,到了谁也算不清这笔帐了。
卢秋影也是无法去爱的人。
不是她不想爱,而是爱不成。
与她心相印,情相惜的人,偏偏是关东军司令的侄子玉旨一郎。
他善良,他正直,他博学,却改变不了他身为日本人的事实。
在这沉重的国仇家恨之下,个人的爱恨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足轻重。
天地那么大,偏偏就容不下这么一对有情人。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了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苦恋。
她说,她爱不动了,没有气力再爱下去。
爱对于她,过于沉重。
却偏偏,她要被逼着嫁人:日本人为了利用陆家,逼迫她嫁给玉旨一郎;卢老爷子誓死不做汉奸,要把她嫁给王一民。
命运的玩笑真是可怕。
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被逼迫着也不能结合;明明,只是生命中无意的过客,却被这无稽的命运紧紧的绞缠在一起。
所幸,那个人是王一民。
是那个对谁都很好,默默的守在你身边,看着你,陪着你的王一民。
只是,两个无法去爱的人,又怎能相爱?
他只说她好,“像秋影这样的好姑娘,有谁会不喜欢呢?
”她也说他好,无论是她的母亲,还是关静娴,在问她是否爱他的时候,她的回答都是,“他是一个好人。
他对我很好。
”这份情感,更多的是感激,是信任。
只是,在这乱世之中,没了彼此的支撑和依靠,他们谁又能在劫波渡尽之后得以保全?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注定要携手同行。
他们未必是心有灵犀的爱侣,却是肝胆相照的知己。
这份相知之情,相持之义,未必就输与了那些风月情浓。
得此知己相伴,亦是一大幸事。
真实故事改编,原来真有一个白天教书晚上开展地下斗争活动的英俊共产党人王一民,了解让我对这种剧会多几分敬意。
回到剧本身,剧情有点啰嗦,卢秋影与玉旨一郎的感情戏拖沓还有王保护卢家那里也是前前后后的啰嗦,最后结局又戛然而止。
但是剧情细节还是比一众抗战剧要合理真实多了的,作为谍战剧是合格但不算精品的,但是作为名导赵宝刚的编剧的剧那就有点让人失望了。
好在这部抗战剧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保留了赵一贯的水准,各个鲜明,王一民绝对的机智果敢,玉旨一郎热爱中国文化重视朋友反对战争但是又受家族和国籍束缚想爱而不得,刘勃喜欢出风头空喊口号实际贪生怕死阴险小人,秦德利毒辣但又很讲义气……最后想说,周杰演的还真像日本人,陆毅好帅哈哈。
论帅哥和美女这个片子倒真的不少,论服装,这个片子也还过得去!
就是觉得奇怪,难道符合一点实际情况就那么难?
一堆人围着一两个人主角就是不死,而配角就算小心得不行还是一枪致命啊!
有时候,想想就权当是一个话剧看,也许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还是有着不错的服饰场景,有着俊男靓女的片子,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东东了!
还有最心疼的是哪位pl的俄罗斯姑娘——雪梅,死相就有点太唉·,是好人不长命,还是呵呵!
不过,还是爱上了哈尔滨这个城市,爱上有着浓郁异国风情的哈尔滨
这部翻拍电视剧,一开始觉得眼前一亮,因为陆毅和李小冉、甚至周杰的造型都很精致,男的帅气、女的漂亮。
可是,渐渐的发现这电视剧,好多漏洞好多破绽:已经暴露的人,敌人看到却总是不认识;十个人拿枪打一个人,却还是让他轻松逃走……造型要用心,剧情应该更要用心。
想当年,我高考完了后的那几天,和同班同学聚在三中老校区一边估分一边扯皮。
假日的校园颇为寂寥,虽然是盛夏,不知怎么校园里的榆树柳树叶子落了一地,与往常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更显得冷清。
这时两个穿着伪满警察制服的人从老教学楼里走出来。
“拍电影了!?
大家看看去!
”“同去!
同去!
”那一班子剧组是在老教学楼二楼靠近女厕所的一间教室拍戏的。
那一场是内景(外景是一中,但人家教室太现代化,没有我们三中老校区的这么破),上课的是周杰,好像在教那群学生历史(也可能是国文?
),但我围观到周杰开始说“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都是中国人”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改教思想政治了?
那年头都是皇民化教育,也不带这一口的啊!
幸好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他演的是玉旨一郎,要不然这“一个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景非得让我们吐一楼的槽;要是这样,新学年的学弟们就没地方上课了。
按理说呢,同学里也不是没有听过那部评书的,但硬要把它改编成一部“革命+爱情”的时尚偶像剧,那就是严重的不靠谱了。
且不说它那错漏与自相矛盾的剧情可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派左翼文青的三流言情小说相媲美,就连一些有关哈尔滨的基本知识也都弄成一团浆糊。
就以第一集为例:王一民穿皮鞋翻工人文化宫后墙且不提他,劫了卢家千金后竟然把车“开向太阳岛方向”?
那时候连东滨江桥都没架好呢(公路大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的),感情这老爷车能上铁道过江?
还有,那时候哈尔滨的医院都是平房,只有江上俱乐部大小?
……其实我倒也是挺理解人家的苦衷的。
哈尔滨的古迹如今剩不下多少,火车站没了,只好拿香坊站来凑;喇嘛台被红卫兵砸了,游行的景只能去索菲亚去拍;铁路局的毛润之打车像没法去掉,只能用别的场景代替。
但这并不能代表你可以一边逛秋林一边谈革命,一边吃华梅一边交代任务,一边把白俄妹子一边统战卢家千金。
那时候的哈尔滨,不是随便找几个穿风衣戴礼帽的帅哥就能再现的;它与上海一样,是东北亚最繁华的一口井,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冒险家都要往里面跳,看能不能捞到什么财宝。
那时的哈尔滨,论商场,有俄国人的秋林,中国人的同记;论制造,有波兰人的老巴夺,俄国人的哈啤;论宾馆,有犹太人的马迭尔,日本人的国际。
若是导演真有心替哈尔滨作软广告,这些怎么能忘记?
更何况:马迭尔老板的儿子西门·加斯普上个月还在弹钢琴,下个月就曝尸街头;萧红这一周还能在中央大街的路边喝一杯咖啡,下一周就有可能被黑心店家卖到道外傅家店荟芳里的窑子里去!
“红色间谍”佐尔格曾在这里刺探情报,抗联军长李延禄从这里只身南下寻找中央。
更不用提李兆麟,金剑啸……在那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的哈尔滨,不知道导演又能了解多少?
所以说,赵宝刚,你饶了哈尔滨吧。
你这部电视剧编得不真诚,拍得很虚假。
陆毅周杰是很俊,隋俊波、李小冉和日本女孩是很美,但他们只是空披了一身洋气的外衣,人还是只活在作为片场的那个“哈尔滨”里。
还不如周亮羽和梁晓声;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老哈尔滨,不说别的,只凭《年轮》里那一句“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地向前方”就知道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有多么真挚。
而在你这里,好好的哈尔滨彻底沦为了景片中那可有可无的背景。
失败的不只是你,还有整个哈尔滨。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给这部电视剧三星呢?
全凭了“哈尔滨”三个字。
一个字一星。
假如他拍的是“夜幕下的乌鲁木齐”,那他可就从我这里赚到了。
)P.S.《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好像是抄袭《沉默的证人》的。
P.S.S. 我不知道东正教忏悔是什么样子。
但第一集开头“关静娴”明显是在做天主教的忏悔。
索菲亚教堂兼容性不错啊。
P.S.S.S. 其实呢,做特工长得俊也没什么。
你看人家伍豪同志那个风流倜傥的劲,谁能把他和将顾顺章一家老小满门抄斩的杀人狂联系在一起呢。
长得俊不要紧,俊得人畜无害才是王道啊。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老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不是这个新的版本。
我还是在很小的时候看过(暴露年纪了)。
王刚的解说令年幼的我印象深刻,《胸怀凌云志》(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曲)也令人热血沸腾。
前些天在网上找到资源,重温之后却多了一点不同的体会。
《夜幕下的哈尔滨》讲述了在抗战期间发生在哈尔滨,我东北地下党领导民众与日寇斗争的故事。
这无疑是一部很“燃”的电视剧,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抗日神剧。
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大体上并没有脱离史实(更没有脱离地心引力)。
大结局的最后一集中,玉旨一郎被玉旨雄一误杀,但卢家和王一民安全退出。
还算得上是个完美的结局。
真实的历史要残酷得多,否则抗联也不至于退到苏联了。
个人以为宣传和研究必须走两条路线,不能隐瞒太多,以前就吃了这种亏,以致很多青年过于单纯,没有免疫力。
主角王一民是我童年时代的偶像之一,能文能武,智能双全,还长得帅(剧中还有演过“唐僧”的迟重瑞)。
王一民的原型确曾是中共满洲省委的重要领导人,并曾在哈尔滨长期潜伏。
正如《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王一民那样,以家庭教师为职业掩护,领导当地的工运学运工作。
他的真名叫做李维民,中共吉林党的创始人之一,杨靖宇的亲密战友。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鞍山市市长等职。
真实的“王一民”虽然并非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但其经历一样十分传奇。
“王一民”是李维民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化名。
这是革命的浪漫主义。
可是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样,例如当初有些人就是在组织同意下签了自白书才出狱的,丁玲也如此,但这是组织允许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革命也是如此,太崇高了就走向反面了。
省委的另一个领导人刘勃则是一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人,他作为团省委书记,平日喜欢出风头,搞个人英雄主义,但枪一响起来,他立刻吓破了胆,他心里头没有同志,只有自己的生命安全,被捕之后,他对日本人声声求饶,并提供了抗日人员的名单。
夜剧中,刘渤叛变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狗,可我活得很好,如果做人就得死。
这句话倒是道出十多年前那些精日的心声。
这样一个人,平时倒是满口的马列主义,制订政策越左越好,辩论起来连王一民都说不过他。
他还给后人一个启示,就是从极左转到极右是很方便的。
怎么样分辨极左呢?
我觉得他们一开始多半是关门主义。
革命电影里有个熟悉的情节,一个脱离党组织多时的革命者,终于联络到同志时,激动的紧握对方的手,说:终于找到亲人了!
但在现实中和极左派打交道的经历,却没有这么温暖。
他们对待同志,往往倒是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
而且简直是帽子公司,什么托派啊,什么走狗啊,唯我独革,其实除了恐吓与辱骂,没听出什么革命道理来。
所以,我对这种人是敬而远之。
我在论坛上见识过他们的几次论战,觉得很没有意思,特别是后来,过于意气用事。
争论这些理论问题有多大用处呢?
而且到后来,已经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谁赢谁输。
在辩论之时,把学术上的一些不同意见,上升为尊严的问题。
是因为心中的那个“我”看得太重,过于执着。
知识分子最容易犯这个毛病。
这就是一个为人民还是为我的问题。
忧国忧民的言行,是不是也包含了自我欣赏与自我表现的欲望?
是不是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都高明,希望别人崇拜自己?
是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领袖吗?
顺便说一句,原著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前传,讲述的是柳絮影母亲的英雄事迹,也是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
看过电视剧的人少之又少,看过前传的只怕更不多了。
周杰自《少包》开始演的越来越好,玉旨一郎演的很好。
《还珠》里的尔康是最不自然的。
我问妈妈玉旨雄一和小原谁的日本味中国话说的像。
妈妈说小原说的好,玉旨雄一的演员说的哪是日本人说中国话,他带中国地方口音,说的好像是方言。
33集的电视剧还是挺长的。。。
这次终于看完了。
其中最后一集看的实在是太困惑了。。。
秦德利和王一民在北方医院药品库房里用枪互指,秦德利的警察一方大占上峰,可为何没有逮捕王一民呢?
思前想后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牵强的可以说成为了让王一民照顾葛明里的外甥女卢秋影。。。
不过这太牵强了。。
困惑啊。。。
作为谍战剧节奏明显不够紧凑,情节设定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很一般。
居然是赵宝刚啊
周杰很厉害 李小冉很美
我是從來不看匪諜劇的,但這一部是例外,劇情與原著相去甚遠,但比原著好。陸毅和周傑的演技還是可以看的。
三星
小时候看的了
周♂杰和陆♂毅
不过一部抗日剧,国家存亡,大米商的救国之心,与乱世中的儿女情长,挺好看的。
剧情其实还不错,谍战中穿插的爱情也非常唯美。有为了家国大义的不屈反抗,也有唯美而悲伤的爱情。比这几年的那些表面上谍战,实际全是恋爱的假谍战剧好看太多了。而且当年的陆毅好帅,李小冉好美。
两星给母校
虽然猪脚光环过于刺目,至少,以前的明星都还算敬业,都是自己念台词的。周杰可惜了,台词字正腔圆,演技可圈可点,偏偏消失了。满坑满谷的全是那些演戏全靠装逼台词全靠配音的面瘫。
且不论历史还原和其它方面做得好不好……至少演得都很真诚。
不喜欢,bug也不少
剧本太差,看不下去,勉强看了17集,被雷的体无完肤。看来赵宝刚这个标签是无法观看的,以后直接跳过
支持哈尔滨~~
还不错哦
还行
编剧为啥不给秋影和王一民一条明显的感情线 其他剧情都写的一塌糊涂 两星给小冉和陆毅
经典,儿时的回忆
nc剧 看到小孩跑日本人那去实在看不下去了。 本来看到nc小人得志的剧情就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