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伊莎贝尔·于佩尔和科洛·莫瑞兹,我应该会错过这部颇为有趣的“密室囚禁”悬疑片。
当我知道气质卓越的于阿姨要演变态的时候,我就决定果断入坑了。
加上被虐的对象是“超杀女”科洛·莫瑞兹,这一妖一嫩的组合立马撩得我欲火难耐。
《遗孀秘闻》(Greta)的海报其实已经透露了“愿者上钩”的关键信息!
不少影迷也是冲着于佩尔和莫瑞兹去的。
伊莎贝尔·于佩尔在演艺界堪称妖孽级别,各种角色驾轻就熟,年过60岁的她依然魅力非凡,撩起少男或少女来可谓手到擒来。
连韩国导演洪尚秀都被她的魅力征服,邀请她出演了最近几部戏。
2016年,她与保罗·范霍文合作的女性主义虐片《她》直接刷爆网络,于阿姨超越年龄的魅力让她成为众影迷心目中的不朽女王。
获奖无数,早已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她演戏就是放松,每一次出演都话题十足。
在《遗孀秘闻》里与她对戏的科洛·莫瑞兹年少成名,凭借《海扁王》中的超杀女形象一夜爆红。
年仅22岁的她正在经历转型之痛,多部新片口碑不佳,去年的《错误教育》叫好不叫座。
她仍然在努力扩宽自己的戏路,摆脱超杀女的银幕印象。
这一次能和妖孽级演员于佩尔配戏,既是一次提升的机会,也是一次绝大的挑战。
《遗孀秘闻》的人物设计与《卡罗尔》(Carol)有些类似,同为中年美妇与年轻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不过《卡罗尔》更加文艺,而《遗孀秘闻》始终希望凸显悬疑,营造一种偏向商业电影的惊悚感。
影片讲述女大学生 Frances(科洛·莫瑞兹 饰)在地铁上意外拾得了诱人的包包,里面装有遗失者的各种信息,姓名、照片和住址。
心地善良的Frances物归原主,找到了气质典雅的中年美妇Greta(于佩尔 饰)。
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建立起了牢固的友谊,甚至有了些暧昧的情愫。
这让Frances的室友Erica大为不解,甚至一度嫉妒心爆棚。
《遗孀秘闻》采用了“炸弹计时”的悬疑策略,在影片刚结束第一幕时就暴露了悬疑炸弹。
悬疑片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
邀请观众进入密室,经过一番伏笔后,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引爆炸弹;或者,当观众刚进入密室时就提前告知观众脚底下有炸弹,而且倒计时已经开始。
两种处理方式,各有千秋,《遗孀秘闻》选择提前揭露炸弹的位置,并且开始了充满紧张感的“倒计时”。
Frances兴奋的到Greta家共进晚餐,可当她发现Greta家餐柜里放有多个她曾在地铁上拾到过的包包,而且上面还贴有人物信息时,一种恐惧感立马将她吞噬。
虽然安然的离开了Greta的家,但恶梦才刚刚开始。
温文尔雅的Greta变得偏执且癫狂,不断的跟踪Frances,从工作地方到家门口,甚至发出了口头的威胁和较为出格的行为。
眼看Frances继续反抗,Greta开始变本加厉,跟踪威胁其闺蜜好友Erica不说,还在其工作的地方发狂宣泄。
Frances为了了解对方,通过一番搜寻发现Greta各种令人不安的过往。
影片的中段较为冗长,为了烘托气氛消耗过多了剧情时长,这是影片失分的地方。
但影片的虎头和豹尾又为影片挽回了不少分数。
影片的第二幕结尾与戏剧性的第三幕反杀还是颇有亮点。
特别是Frances的“梦中梦”桥段一改中段的疲软,加速了惊悚和悬疑感,让剧情张力立马提升到了沸点。
Frances与Greta“摊牌”后,遭到Greta的绝情反扑,回到家的Frances原以为一切会风平浪静,可潜入家中的Greta早已做好“守株待兔”之势。
被下来迷药的Frances找到了Greta的囚禁,被关在了放满了娃娃的棺材内,求救无门的Frances一阵声嘶力竭之后,影片再次切回到了Frances刚回家的时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Frances再次打包准备离开,心中的大石刚刚落下,进入电梯的她却遇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电梯不断下落,甚至到了没有标注的地下十多层.....
这一段“梦中梦”、“戏中戏”,是全片惊悚的高潮,颇为惊艳,直接将剧情推进到了残酷且香艳的“密室囚禁”段落。
整个第三幕还有多次反转,Frances和Greta在控制与被控制的两端来回搏杀,侦探和神秘人物的加入又为两人之间的搏斗增添了变量,是全片最具戏剧性的桥段。
撇开悬疑香艳的故事,《遗孀秘闻》阐释了现代人备受孤独折磨的病症。
Greta是被孤独吞噬的恶魔,她一次次的掉女子,是可谓她们的陪伴,无论是做女儿,还是做情人,她要的忠贞不二和从一而终。
一旦对方反悔或反抗,就会遭到她无情的囚禁和虐杀。
Frances为什么会上钩呢?
一方面是她的心善和心软,另一方面,她也遭遇了失母的伤痛,无法走出情绪的低谷,对于母爱的怀念,是她立刻被Greta吸引的重要原因。
她们其实是相互需要的一对,只是动机不纯的Greta,以及那个作为诱饵的包包让本可以相互安慰的双方有了隔阂与间隙。
将这个主题进行降维,其实在普通的男欢女爱关系里,一开始的交往似乎往往都动机不明,一见钟情不多,像Greta这样主动引诱的反而才是主流。
但动机的不纯往往会破坏一段关系,隐藏好动机,或者双方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继续缠绵。
海报上的包包与钩子隐喻了大多数关系开始的状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无论是钓的人,还是上钩的人,都会为未来“埋单”。
只能自求多福,不要遇上另一个“Greta”就好!
我觉得这片子就是来黑警察的。
情节太过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剧透分割线(是的没错全文都是剧透)****************剧透分割线(是的没错全文都是剧透)****************剧透分割线(是的没错全文都是剧透)****************剧透分割线(是的没错全文都是剧透)********1.爸爸和室友发现她不见的时候,居然想不到是Greta干的,也不报警。
亲亲 这边建议报警,立马就可以查到之前有骚扰行为记录在案的stalker住哪了呢。
亲亲 不建议您在地铁上蹲守捡包找Greta呢。
2.不报警就算了,找的私家侦探也太弱鸡了吧?
毫无警觉性,居然直接就找去Greta家打草惊蛇了,发现有不对不是赶快通知友军,而是决定单枪匹马救人。
3.侦探失踪那么久,他事务所的助理也不报警的?
就算和老板没有感情,老板不给你发工资了一点也不急?
4.室友Erika居然就带了点毒药独自去找Greta了,把Greta弄昏过去之后你好歹也把人先绑起来啊亲?
任由她一次次再醒过来继续搞事情?
5.Frances用cookie cutter搞事情那段: 5.1. cookie cutter有那么锋利吗就可以把手指头砍断?
我剁鸡骨头还得砍几刀才能砍断呢……这点我存疑 5.2.Again, 把人弄昏了之后不用擀面杖再补几下吗?
或者先趁她昏迷绑起来自己再慢慢逃?
5.3. 逃到院子里爬不上墙就算了,你往地下室逃是几个意思?
看这儿有个死胡同待我去一探究竟?
5.4. 地下室里的Samantha都呆在尸袋里多久了?
还没死?
Greta难道还天天下来给她喂吃的?
6. 侦探挑战失败之后老爸就直接下线了。
大概是因为室友/好友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过父女情吧。
不要在地铁上捡东西,这应该作为警告写在纽约市旅游手册里。
我们最近才移居纽约的超杀女弗朗西斯妹子,艺高人胆大,没有这样的意识。
她不仅地铁上捡到了一个被遗落的包包,而且不顾自己室友的劝告,亲自将把包包完璧归赵。
拍摄过《哭泣的游戏》奥斯卡获奖导演尼尔·乔丹与雷·赖特共同撰写了本片的剧本,他们试图在影片类型上玩一个多种元素的混搭……我想编剧想表达的主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科洛•莫瑞兹在剧中饰演的弗朗西斯,是一个善良的波士顿女孩,在地铁上偶然捡到了一个被遗落的包包。
剧中的科洛饰演了一位性格天真的女孩,与她之前的戏路大相径庭。
当她上门归还时,结识了包包的主人——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的一位独居的寡妇,和蔼可亲的葛丽塔女士。
葛丽塔热情地招待了她,两人也因此机缘成为朋友。
两人因为各自的孤独而让彼此的心灵相互靠近:葛丽塔说她的女儿住在国外,而弗朗西斯的母亲在大约一年前去世了。
两人间同样的母女之情缺失的相似经历,让她们彼此相互慰藉取暖。
然而,弗朗西丝的一个意外发现让她夺路而逃,打算彻底切断与葛丽塔的关系弗朗西丝发现了葛丽塔是一个狡猾的重度精神病人的秘密。
在这一点上,导演乔丹用扭曲变态的黑色幽默的形式来进行诠释,通过一部疯狂的尾行者电影给我们却讲述了一个略显平淡的故事。
葛丽塔真的精神错乱了,一旦于佩尔阿姨开始放飞自我,我们可以看到她有多享受角色。
她在片中还有钢琴老师的人设,这是个有趣的轮回,因为她在2001年也扮演过《钢琴老师》。
这部影片令人不禁想去《致命诱惑》和《双面女郎》的一些熟悉的风格和元素,而乔丹导演镜头和灯光的运用,给这部片子又增添了一些B极片元素。
饰演弗朗西斯室友的麦卡·梦露角色塑造的很棒。
她久是那种告诉弗朗西丝“这个城市会把你生吞活剥”,但是依然给予自己朋友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我们有时会发现与人为善并不是总能有所回报,但是拥有几个可靠的朋友总会救自己一命。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一个充满恶趣味的人生教训是: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有太多包包的女人。
我不认为失踪好几个人没有警察开始调查,我一直觉得老美警力挺OK的啊,不比我朝强一万倍,这么个老太婆,不会武功,没有特异功能,没有缜密的思维,就靠着无赖搞事情?
PS高手!
全片唯一出现个警察就是告诉女主,老太婆在街边看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其他没有任何建议,也没有告诉女主如何保护自身,如何取证。
警察也没有对潜在危险人物进行背景调查之类的。
没有监控,老太婆搞了那么多女的,也没监控查到人去哪了,我是不信的,就在天朝你也不可能做到啊!
最后有个男的,是女主他爹的朋友,去老太婆家里想找看看女主在不在,就那掉以轻心的样子,就不像是个去戒备犯罪分子的,就这素养还去救人,去送经验的吧!
硬伤太多,全片快进,我觉得对这种电影,快进才是对导演的尊敬。
这是一个没有男主的影片,细节经不起推敲,侦探和老爸下线很不理解,不过对于不经常看恐怖片的我来说看的一激灵一激灵的,现在回想起来一点都不吓人……其实影片寓意还是比较深的:孤独和朋友,只是拍出来的逻辑效果一般。
佩姨演技上线,最孤独的和最渴望的……年轻女主演的也挺努力的,就是应该再聪明点儿。
3星,好于我的预期。
女魔头并非那种传统高壮大恶人,而是看似人畜无害温柔老太,但就是凭此骗的别人信任帮助与解除防备,开始都没有拿她当根葱,但都被她用阴招毒害了。
还巧设陷阱,不惜血本, 专门引诱善良爱多管闲事的圣母裱小妹下手。
两位闺蜜女角颜值很高,没有一点擦边路,也很赏心悦目,娱乐看看很不错。
周末的晚上,一个人在家安静的看完了整部片子,然后又认真翻了评论区的诸多评论,只想说,那些站上上帝视角觉得小女孩该太笨了人才是真的脑子不好使吧,但是我是来写影评的,不是来怼人的,所以还是言归正传。
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其实蛮有带入感的,一瞬间我也在想,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在地铁捡到一个包,我会怎么做?
是的,我的确是会和女主一样,送回去,这个事情就复杂了,你单纯的去还包,但是别人已经布好了陷阱让你跳,你还能怎么防?
写评论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以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个诺基亚的手机,然后接到机主打来的电话,一副是我从她包里偷走的感觉一直在电话里质问我怎么会捡到她的手机,让我给她送过去,然后我就顺手把手机扔进了学校的湖里……我接电话的时候对方是怒气冲冲,像是怀疑我从她包里偷的一样,所以在当下,我会做出扔掉的反应。
可是这个故事和小女孩经历的不一样,她去还包的时候,大女主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充满了感恩的老太太,谁在这个时候会产生戒备心理呢?
更何况还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这个年纪、这样的环境下,大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值得信任啊。
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就像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一样,没有防备,最初认识给人信任之后,就想要去了解对方,然而发现对方在套路我之后可能想要快速的抽身,但是谁架得住一天80通电话的解释呢?
只是在生活中我从没想过会发生如此可怕的后果。
小女孩从箱子里醒来,应该是麻醉剂刚过不久,带着对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的未知的恐惧,我觉得求饶是本能,没有100%把握逃脱的机会,挣扎了只会换来更可怕的结果。
小女孩切掉大女主手指后,没有将她先困住,而选择了慌乱的逃跑,被抓回去之后,换来了大女主的幡然醒悟?
不是,换来的是锁死的禁锢!!
所以在最后一次,世纪闺蜜将她解救出来以后,她想到了能消除她恐惧的办法。
无论如何,小女孩的恻隐之心不会让她选择直接暴力解决,她把这个人关进箱子,不如说她想把这一段经历永远关进箱子。
终究,小女孩还是善良之人。
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像小女孩一样,在恐惧、绝望、害怕的当下,只能任凭自己的本能反应发挥作用,我反而觉得导演很能洞悉当下人物的情感和本能,没有给出所谓很精彩的“反抗”。
谁能想到这样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暗藏杀机?
下了班好好的在酒吧喝个酒,就被人在暗处偷拍了; 正常上个班,就有人对面街盯着你; 在家喝个咖啡,就有人潜进来给你下药了; 还在听着萧邦,就被旋转跳跃的人给了一针麻醉剂; ……你是第一次遇到,但是对方可是已经有过无数次练手了,上一个练手的都还没断气呢,怎么玩的过?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另一部哥伦比亚电影《黑暗面》。
比想象好看,颜值也有,演技也有,剧情凑合着打发时间也不错。
女一很适合演各种强悍的女性角色,气场撑的起来。
最后闺蜜救命女二的bug也是挺无语。
前半部比较紧凑,剧情推进较快,大约三分之一处女二就觉察到了女一的反常。
之后情节放慢,吸引度下降。
最后结局必然是女二逃出生天,女一一败涂地。
好奇,能不能女一得逞,女二就此“拜拜”的剧情呢?
毕竟生活没有这么多幸运的胜出。
《遗孀秘闻》是一部看着很过瘾的电影,它的娱乐性已经超越了艺术性,看于阿姨演变态真是一种享受,她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沦为傀儡、生不如死。
于佩尔的变态戏路其实已经走的相当久了,从《冷酷祭典》初露峥嵘,在《钢琴教师》中登峰造极,据说当时戛纳的观众看到她捡起特殊录像厅垃圾桶里的卫生纸凑到鼻子上嗅的时候忍不住当场呕吐、逃离影院!
而银幕上的于阿姨却淡定自若、乐在其中。
于阿姨惊世骇俗的表演不但拿下了戛纳影后,也奠定了她的法式首席抓马Queen地位。
和钢琴教师比起来,本片算是“逗你玩”级别的小伎俩了,甚至有些小清新。
影片开场,随着怀旧歌曲BGM翩翩摇曳的于阿姨正从容投下鱼饵等着愿者上钩,而业已成熟发福、貌似劳动妇女的“超杀女”就乖乖傻傻地拎包上门来了。
于阿姨已经从受虐狂成长为虐待狂,她早前竟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为了找替代品,她才想出了“地铁丢包”这个妙招。
娇小的于阿姨不嫌超杀女太大只,反而非常满意、孜孜不倦地要将她培育成自己的奴隶。
这个过程有些荒谬,也有些可笑,尤其是于阿姨跟踪、偷拍、疯狂打电话发短信的戏码,其精神堪比痴汉,不逼疯超杀女不罢休。
她后来更上演了一幕饭店掀桌的神经病戏码,真是歇斯底里到了极点。
可惜我没有一点害怕,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
只可惜本片除了于阿姨外就乏善可陈了,没有势均力敌的演员和她演技交锋,让人遗憾。
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倒霉蛋专业户、尼尔·乔丹的御用演员--斯蒂芬·瑞,在剧中依然演倒霉蛋,这个类似于《惊魂记》中的私家侦探Abigail的角色,刚出场不久就被于阿姨跳着芭蕾舞给弄死了。
我严重怀疑这部电影是不是当成喜剧拍的。
可能因为惊吓点太少、有些跑偏,所以剧中还弄了一回布莱恩·徳·帕马似的反转,还用了一些超现实场面(电梯一幕)来凑戏,但显得不伦不类,反而影响了电影的整体氛围。
尼尔乔丹导演的惊悚、恐怖类电影其实很厉害,他的第二部电影《狼之一族》现在看也非常精彩 ,更不用提后来的《夜访吸血鬼》了。
年近七旬的他还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耐心等待吧。
于阿姨单枪匹马玩残超傻女
影评第372话《遗孀秘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变则无敌影片《遗孀秘闻》于3月1日在美首映。
本片的定位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但从头至尾,令观众心理恐惧的因素实在少之又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变则无敌。
女一号格雷塔是一个年长的寡妇。
格雷塔通过在地铁留包,结交那些拾金不昧的女性朋友。
留下的包仅仅是诱饵。
格雷塔真正喜欢的是电话骚扰、跟踪、绑架、囚禁、捆绑、灌药 ... ...本片被评为R级片主要是因为格雷塔够变态,并不是影片有多么的血腥。
影片并没有让观众心理不寒而栗的恐惧元素,本片实属一部中庸之作。
本片真的都不如尹子维主演的《恐惧元素》让人看的过瘾,唯一吸引观众的是清纯可爱的并列女一号科洛·莫瑞兹。
祝大家周末愉快。
看到牛高马大虎背熊腰的Chloe被小身板的于佩尔老师绑架我只想笑,无数次感觉,Chloe起身一巴掌就能呼死变态的于老师却还在装模作样地嘤嘤嘤……
女主闺蜜是真•美国好闺蜜无疑。美国2010-2016年期间仅失踪下落不明人口达88000多,希望每一个那里闯荡的人都能保护好自己。
于奶奶演这样的戏可能真的是为了保持超高产量的数据吧,而我就是为了看她的表演还有莫瑞兹的颜而已
Huppert演技犹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Moritz也不是胖,就是骨架大,脸还是那个萌妹 😍 尽管关键转折禁不起细推敲,这部电影毕竟生动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一身孤胆的感天动地好闺蜜,冲着这也要多给一星 👍
妈呀于阿姨...真吓人(但是她演什么我都喜欢!)// Maika Monroe是什么神仙队友!
24 May 2019。 整部片看下來完全沒有尿點就算了 還要讓我提著一口好奇好期待後面的故事繼續去看 又是一部三角郵輪的輪迴故事 這個恐怖的老太太其實享受了許多故事 儘管開頭似乎差不多 完全能背出一段台詞 謝謝讓我記住了ark的意思。
超杀女为什么要接这么蠢的一个角色。casting太奇怪了,超杀女的体型是于佩尔的两倍,刚开始囚禁时,没有任何强制束缚,却毫无反抗。观众如何信服哦。对于惊悚类型的节奏,也是支离破碎的。
三星半 跳舞的小碎步啊啊啊啊啊真是看得我都想给她一枪 闺蜜太强了!太美了!女主简直傻逼!
好差,放犯罪心理里面都会是很没劲的一集
大白天的吓死我了…_(:3」∠)_
前20分钟交代前提 后20分钟进入高潮 中间略拖沓 于阿姨演这类角色已是王者水平 可惜带不动其他青铜选手 以及我的超杀女可不可以不要吃了 如果是社会主义姐妹情可能剧情会更吸引人(sorry
请Mortez女士停止装柔弱!那么宽的肩 那么粗壮的臂膀你打不过柔弱的六十老妪于佩尔吗?简直比印度电影的假摔假死还假!!!后半段变搞笑片好嘛
原以为只是惊悚,没想到还有真实存在的血腥和残忍,这样的好闺蜜去哪里找,麻烦女主认清身边人的。完成度还不错,还是开放式结尾。#SIFF2019
很久沒有看Neil Jordan的片子了。看他出新又有Huppert特意買票去看。真是很詭異的觀感啊。為了維持一個接連不斷的驚恐,標準商業片劇作課似的製造高潮與抖包袱。Huppert仍以極為單薄的身軀營造出一種巨大的恐慌。某場戲中當她綁架Moretz,極為困難的拖著她走--幾乎不可信。Jordan拍攝的紐約也不像紐約。僅作為一個「大都市」的普遍圖景襯托女友那句「the city will eat you alive」。Again,在刻意與不可信之間。但,詭異的是,即便如此,驚悚感仍然從熒幕上溢出來。看到Stephen Rea的熟悉面孔會心一笑。
套路过老,悬疑的点也给的太突然,发现包之后,一直对抗一直无用,让人不禁疑惑于少女一个老女人怎么有这么好的体力来完成这么复杂的套路。艺术性因为平庸的镜头语言与声效大打折扣。但于少女轻盈的步伐打针可以加一星
惊悚片里很到位的一部,没有妖魔鬼怪,除去一些体力上的不合理,总体气氛营造很到位,剧情,镜头角度,切换等都很到位,少有的恐怖片的佳作…
电影一开始我还想也去捕获一个这样的老阿姨。看到后面,妈呀呀,谁要谁拿走,“谢谢,不送,再联络”
结尾精彩
感谢于佩尔阿姨陪过度过周五的夜晚
这是喜剧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全场都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