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The Chanting Willows,Peach Blossoms in Fan

主演:汪飏,阚昕,郑云龙,阿旺仁青,权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柳浪闻莺》剧照

柳浪闻莺 剧照 NO.1柳浪闻莺 剧照 NO.2柳浪闻莺 剧照 NO.3柳浪闻莺 剧照 NO.4柳浪闻莺 剧照 NO.5柳浪闻莺 剧照 NO.6柳浪闻莺 剧照 NO.13柳浪闻莺 剧照 NO.14柳浪闻莺 剧照 NO.15柳浪闻莺 剧照 NO.16柳浪闻莺 剧照 NO.17柳浪闻莺 剧照 NO.18柳浪闻莺 剧照 NO.19柳浪闻莺 剧照 NO.20

《柳浪闻莺》剧情介绍

柳浪闻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系列小说《爱情西湖》,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江南越剧团两个姑娘与一个画家间的情感纠葛。极具天赋的女小生垂髫(汪飏 饰),与花旦银心(阚昕 饰)自幼相识,一起在戏班子长大,两人性格迥然不同,但情同姐妹。垂髫至情至性,为舞台而活;银心看似单纯天真,实则是个知进退、会钻营的女孩。她俩本是彼此眼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可世事无常、种种分歧纷沓而至,特别是杭州画家工欲善(郑云龙 饰)的出现,让相依为命的两个女孩变得相爱相杀。时代变迁,越剧由盛转衰,垂髫与银心的命运与越剧一同沉浮。曲终人散之时,放眼世间,她最放不下的那个人,还是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对你着迷奇门飞甲秘令第二季刘易斯探案第六季狄仁杰探案之天外飞仙绿叶对根的情意阳神之太上忘情血有多浓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一季沉默风暴盾牌第四季没有具必秀大唐狄公案夜班司机我的播音系女友i人质危机幻灭神探狄仁杰4开罗宣言飞虎之壮志英雄星空之下,少年的一天空中杀手再生缘怎样都行夺命六小时索莱年少轻狂第三季新木马屠城记欲念游戏鬼灯的冷彻第二季

《柳浪闻莺》长篇影评

 1 ) 男菩萨工欲善度不了银心 不需要度垂髫

很诧异差评一位,那个作者看似痛斥击毙实则大放厥词的样子活像个街溜子。

踩小众没有负担,真是个棒棒的投机专家了。

这部片没有那么好,但也并不很差。

这部片很单一,我明白它想是做出一些层次来,要不然它不会选做“女小生”这个主题,但是没有达到。

对比一下同样做复杂女性,同样有戏中戏情节的《兰心大戏院》,会很容易发现这部片的单一体现在哪儿,女主身份的探讨,矛盾挖掘的深度,爱情的作用都表现得一般般。

淡淡的,然后结局了,矛盾没解决,就这样。

再说说好的方面。

首先,影片还是挺真诚地在讨论女小生的暧昧性。

这不是一部拉片,垂髫与银心实际上是女小生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超越世俗的垂髫,一面是红尘搏浪的银心。

注意银心也是一位女小生。

第二,没有陷入雌竞残酷性的纠缠。

工欲善作为剧中男主角,实际上作用还没有琴师重,琴师进去了导致垂髫没有办法再唱戏。

工欲善只是一个符号,他并不是一个人,不能用人的逻辑去思考他的角色。

注意戏中两位女性对工欲善的符号化,银心的工欲善是镜子,垂髫的工欲善是扇子。

第三,结局好。

这部片的暗线实际上是90年代的巨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暧昧性存在的余地越来越小了,垂髫和银心不能再以一体两面的形式存在下去了。

银心朝向未来,远走异国,垂髫面向过去,成为银版照片。

工欲善作为垂髫和银心欲望的指向并没有交代,但我想他会在扇庄里呆着,画画扇子。

也许有一天还会有别的女孩走进扇庄,被他高大英俊的表象迷惑,直至发现与他的恋爱就像一场修行。

 2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作为一个小时候学过国画,画过扇面(虽然没几张),十来岁开始喜欢昆曲,读过很多昆曲表演论文,看过很多昆曲演员采访和文集,在越剧强势地区上了大学,而且非常喜欢郑云龙先生的人,看完《柳浪闻莺》,眼泪在心里淌了一大片。

作为电影背景的故事,有着国画和戏曲双线背景,可以说是小众plus了。

故事的时代又跟现在相距了三十年之久,很多细节早已被人淡忘,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很多场景也难以重现。

所以影视化的难度相当大。

而我喜欢这部电影就是因为,主创们很明显尽了全力。

无论是大龙在一个月内减重20多斤,以接近小说中的工欲善的形象,还是电影中出现的年代感十足的建筑和道具,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却是他们在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倾力投入,只为展现那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年代下一个微小而又动人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992年夏,那是一个表面上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涌动的时代。

全国正在加速迈入经济过热,以事后的数据来看,92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4%,93年飙升到了14.7%,94年更是达到了恐怖的24.1%。

当然,影片开始之时,垂髫、银心和工欲善还不知道这些。

他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物价上涨,原先旱涝保收的国营单位逐渐变得朝不保夕。

这样一个多事之秋,自然是人心浮动,有门路的各寻出路,迫于压力,方方面面也少不了各种算计和比较。

影片中有不少细节,简略而又准确的照拂了这样的现实。

在这样一个时代,戏曲界面临着重重困境。

老戏正在逐渐失去市场,新编戏也难以力挽狂澜。

越剧从诞生起,到1992年,不过七八十年,本是最年轻的一个剧种,而且,越剧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新颖活泼、题材广泛的新编戏著称,表演上也更加通俗谐趣,并不像昆曲那么严谨规整。

但在商品经济和流行文化的双重冲击下,这些特点也并不足以挽救越剧,垂髫和银心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面对一个灰暗的未来。

女小生是各个剧种都有,但以越剧尤其突出的一个行当。

它的诞生,顺应了新文化运动后女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关于女小生应该怎么演,就如影片开头垂髫求教工欲善的那样,也一直有各种观点和争论。

影片最后,垂髫说,“工老师,你的谜我破了。

女小生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她像是超越了性别,是白马非马。

”呼应了开头的时候她去请教工欲善,“我演梁山伯是应该收呢,还是扬呢?

”工欲善说,你不用去问别人,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白马因为有了自己的特点,从而非马。

女小生的表演者也许一辈子也无法真正靠近男性的一些特质和心理,但她艺术表演的过程,是超越了性别去演出一个她自己理解的男性角色,是她个性化的创造,所以,垂髫说,我超越了性别,我就是白马。

作为一个读过很多戏曲(主要是昆曲)表演论文的人,我很少见到影视作品里对戏曲表演问题有这么严肃的讨论,真是惊喜又感动。

按片中对时间的交代和大部分人求学就业的岁数计算,结尾时工欲善和垂髫都是30岁左右,正是舞台演员开始步入成熟的时候,是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时候。

垂髫对“女小生是第三性,是超越性别的存在”的领悟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此时,由于戏曲行业的衰落,也由于自身的眼伤问题,垂髫已经无戏可演。

在影片中段,我看着垂髫辗转于盲人按摩店和草台戏班之间,想到了我看过的著名昆曲演员的回忆。

想起他们说,90年代初是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在大街上摆摊给人刻印,到乡下一村一村跑堂会,去影楼给人化妆,去歌舞厅唱民歌或者流行。

想起他们回忆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如何坚持练功,认真对待每一次难得的演出,在剧院需要他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归舞台。

这些昆曲演员,最后都坚持下来了,熬出头了。

尤其是我提到的这些老师,每一位都得过梅花奖。

看《柳浪闻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长久以来,我只听到了这些最终成功了的故事,而那些迫于生活压力,囿于人生机缘,没能坚持下来的戏曲演员呢?

昆曲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与文化遗产要等到2001年5月18日,越剧等剧种获评国家级非物质与文化遗产则更晚。

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中国声音,这是文化自信,而在当时,传承传统艺术的自豪感不能说没有,但心情的底色还是生活的困顿和前途的晦暗。

而这些迫于压力最终离开了戏曲艺术舞台的人,也是戏曲几百年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也热爱舞台,他们的热爱,不畏困苦,不惧颠簸,他们的热爱,天生地长,纵情恣意。

他们的热爱,即便最后归于尘土,也是戏曲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就像片中琴师还扇的时候跟工欲善说“现在我们在乡下戏班,每天都有演出,她心情好多了,就是眼睛是看不见了”。

只要有戏演,哪怕眼睛看不见了,心情也能好。

工欲善去徐州找垂髫,垂髫没跟他回来。

琴师找垂髫去乡下戏班,哪怕坐着拖拉机,四处辗转,她二话没说,立刻向还算照顾她的按摩店老板娘辞了工。

戏曲本就是起于阡陌之间的艺术,以百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曾经遇到过的困境又何止一场经济改革。

戏曲不死,不仅仅是因为它曾拥有过的名家名流,更是因为它拥有划着乌篷船追社戏的普通观众,有着在四面透风的临时舞台上唱戏也开心的不知名演员。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部电影,是写给戏曲演员的情书,是说给舞台工作者的温柔爱意。

看完电影,我理解了为什么大龙说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我想他妈妈一定很开心。

作为观众,尤其是作为一个喜欢戏曲(虽然主要是喜欢昆曲,而不是越剧)的观众,我只想感谢主创,让我能够有机会,哪怕是极短暂的,把目光投向那些平凡而又坚强的不知名的戏曲演员,让我能够有机会,至少在我心里,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关于绘画的细节也非常准确。

我记得小时候我老师教我画扇面时说,画扇面本身没什么难,无非是做好构图。

如果要更有趣味一些,可以把扇面上的画设计成每多拉开一格,都能形成一幅构图完整的小画。

片中工欲善画的扇面,并不是每一张都能做到这点。

但他送给垂髫那把桃花扇,是符合这种设计的。

在他准备去徐州之前,用画画逃避银心的讨好的那场戏中,他用一只秃笔,在画上反复涂抹,这是违背画画基本技法的,显得他完全不像一个职业画家,随后镜头一转,你会看到,扇面已经被他涂黑了一大片,原有的荷花构图接近全毁。

他完全是在焦躁的消磨时间,他甚至懒得掩饰,只不过银心永远在小心翼翼地计算和比较,不会真的去看他画的扇面。

再比如,关于工欲善渣不渣的问题。

工欲善在看过社戏的第二天,劝垂髫再回杭州,说的是“你想唱戏就唱戏,我们总能想办法,西湖边多的是听戏的人。

”这基本上是在说,我养你,你就去做你热爱的事。

他本是一个很懦弱的男人,按小说的话,后面还打算全日制读研,连他也明白了,要垂髫开心,只有让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继续唱戏。

至于生活压力,尤其在一个医疗、教育都刚刚开始取消双轨制,生活压力全面上升的时代下,与一个盲人一起过日子的压力,他至少在那一瞬间,应该是抛到脑后了。

所以工欲善渣吗?

他不渣。

他只是也没有超出时代的能力和见识罢了。

 3 ) 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三人戏

可以打到7分左右。

这个戏好看的点有三,一是题材,二是两个女角之间的情感联结,三是工欲善的表演。

烟雨江南,西湖边的《梁祝》,是刻在南方人血液里面的基因。

戏太好听了。

垂髫和银心第一次上台的时候。

光影中飞扬的尘埃中,垂髫扬扇亮嗓,气场自如,和那个戴着墨镜的寡言女孩截然不同,生动至极,舞台上的垂髫太有魅力了,无论是小说里还是电影,很难让人不动心。

工欲善在其中代表了观众的眼睛:他看银心的戏时,眼睛是呆滞、冷的、游移的,而看垂髫一上场,他的目光里则变成了一点羞、一点怯、一点柔情,一点欲言又止。

银心从头到尾没入过他二人的这折戏。

工欲善是这场戏里最迷离的浪漫因子,之前说,扇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暧昧,这场戏里,他才是暧昧。

他是明媚的诱惑。

无辜的、痴情的工具人。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他也从没入过她二人的戏。

工欲善这个人,如果不是由郑云龙来演,我对他是生不出任何好感的。

人是好人,可总是半掖半藏,捉摸不透。

话也不直说,难怪银心恨他,也难怪他错过垂髫。

我没想到那段情欲戏会以这样悲情的方式展现。

聊赠一折扇,三个人的情缘都到此了结了。

这两个女角的丰富性调和得很恰到好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垂髫向往在舞台上唱戏,银心是只要有条件,她可以只给一个人唱戏。

戏对垂髫是信仰,对银心来说是营生,是画舫里的消遣,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喜爱,也不过是漫长岁月里对反复做的事情不由自主生出来的感情。

女小生是介乎男女之间,杂糅成更加纯粹的第三性。

结尾处的垂髫独自在亭里唱戏,工欲善在远处凝望。

我个人的理解是:她已经参透越剧里的女小生的含义,也参透了自己,她不需要男人了。

她已能自臻圆满。

我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主义,一种超越新时代的人的女性主义观念。

今天天气不错,我要去西湖边看看早春的新景了,即使现在不见抽枝的嫩绿的柳,吹吹风,看看人,也挺好。

[/cp]

 4 ) 《柳浪闻莺》

垂髫“春意阑珊,无你何欢,与你无关”➺垂髫“你一句有缘再见,从此我忘不了江南”➺垂髫“我始终相信你,杨柳会遇见春风,我会遇见你”➺垂髫“心里,一直有一个关于江南的梦,还有明媚的你”➺工欲善“喜欢江南,尤其是你眼中的江南”➺喜欢黄昏时分秾丽的晚霞,➺喜欢四季更迭的季风讯息,但还是最喜欢你。

 5 ) 别演丫头

如果只看到狗血,那还是太表浅了。

银心是可怜的。

她是个很有野心的姑娘,只是出身无法支撑她的野心。

在贫瘠的时候,饿狼般的争抢,看似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方式,但也是动物与人的区别。

人性、底线、善意,是动物与人的区别。

贪念与馈赠,是丫头与小姐的区别。

抢来的工作干不好,抢来的男人暖不到。

这时候银心才懂,丫头与小姐的区别。

也可能内心煎熬,也可能良心发现,回首垂髫,确实是对她最好的姐妹。

于是角色转换,去选择馈赠,去保护垂髫。

girls help girls,女性友谊力量。

她依然是个有野心的人,最后出国嫁老板,实现了她的野心,但却不需要损害姐妹的利益了,在野心与人性之间达到平衡。

银心是可怜的,但好在最后变成了可怜人。

 6 ) 最好的时代会以失落回归——评电影《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我在苏州隔离结束后看的第一部电影,评论难免夹杂了许久未踏入但影院的欣喜,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特别是前中段,内心屡次有止不住地“完美”感叹。

柳浪闻莺的故事开始于1992年,来自柳浪闻莺嵊县的一个越剧团,主人公垂髫与银心即在其中,要到杭州参加选拔,选中的人即可留在杭州,于是所发生的的一系列的事件。

零散地说几个我记得的点。

一.命运 表姐是银心的家长力量的体现,表姐授意银心在舞台上让垂髫露出破绽,并且暗中运作让银心留在杭州的剧团,另外插一句,电影没有去用画面告诉观众银心是怎么完成这一事件的,我觉得并不是要给观众想象潜在的两人之间的抵牾,而是说银心做出了行动,但行动受到蛊惑,而其中主人公的主导意志脱轨,不是说为银心开脱,而是她心中存在长久不如人的抑郁必然导致一个爆发,这一爆发之后还有和其主意志的融合变体。

表姐安排稳定可掌握的工欲善和银心相亲,双重稳定了银心在杭州生活,在这样的安排下,我们也能看到,银心想留在杭州的决心和意志都很强,“杭州”这个城市就成了她衡量命运好坏的一个标准。

而同样的标准在垂髫那里是否存在呢?

垂髫是一个“戏痴”,有点社交障碍,又或者说,是一个普通社交能力而极高专业业务能力的人,因此备受团里的风言风语,众人仿佛在等着看一场由眼睛开始的,关于她职业与全部人生的溃败展演。

她孤独地站在她的能力所达到的高峰,将所有的温情施放在银心身上,而很不幸的是,她人生中的两次溃败也全都与银心有关。

这里说的命运是什么,银心在步步为营的家长布置下“更胜一筹”,比稳妥的小市民生活理想更“好得离谱”,我们可以想象,当表姐知道了银心的结局又是何感想?

大概是巴不得如此,又怕捧不住富贵。

艺术理想在银心的人生中从来不是必要的,而最后也确实不再存在。

二.谁的故事?

工欲善到底在这个故事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觉得是一个不完全是工具的工具。

对于“戏”的主题,他是一个看戏者,他是“最美的时代”里关于异性的一个最绮丽的梦。

所以为什么说银心借工欲善酒醉而做了点什么的剧情让我生不起“恨”,而只是“无奈”,是因为这里的工欲善太不是个“人”了(不是骂),他变成了某种符号,某种银心“自证价值”的工具,那场情欲戏让我看出了追求某个不可得的遥远价值的意味,而那个“崇高”,不在工欲善内部,而恰巧在垂髫身上。

工欲善让我觉得可悲的是在他提出要和银心结婚的时候,银心终于发现工欲善是个“假人”,他不会爱人,只会寻找稳定强健的他人,只会躲在“艺术”的背后“爱”。

这个“强健的”他人开始是垂髫,在婚礼的提议下,工欲善想要让自己成为表达的主体,成为戏台上(婚礼上)被关注的演员,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仪式的设计者,但是银心不愿意成为那个“被”装饰的他者。

于是银心出走了,一直以来作为家庭,垂髫附庸的银心玩够了符号的稳定游戏,第一次拥有主体地位,就在她识破了作为“伪主体”而其实是个软蛋的工欲善。

工欲善不是“洁癖式”的艺术家,而是“装饰式”的艺术家,谁都能来,做错了就覆盖一层,从他画画就能看出来,不想回答就重抹荷花的墨色,直到半面扇子几乎画满,银心带来金鱼他就养着,他很好相处,很好控制,但是不容易为谁失控。

开始是银心和工欲善在等待垂髫,是眼睛看不见了,沦落到盲人按摩店工作仍燃烧着主体的光亮的垂髫,不服输一点能登上舞台希望的垂髫。

到后来是工欲善和垂髫在等待,等待一个从“世俗化”的道路上面对了时代的变迁,真正担当起主体的责任,做出选择(或者要说“沉沦”,不过这样有倾向的词,用起来也没什么意思的)直视艺术和“稳定生活”之死的“新主体”的出现。

“银心来消息了吗?

”“还没有。

” 她已经醒过来,闭上眼睛,并且永不能再回来。

这是关于三个人的故事,当然,你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关于谁的故事。

 7 ) “隔扇窥人”

首映日支持,支持大龙和越剧;已提前降低期待值,另外票还是某淘赠送的,所以尚可接受。

中国传统画扇工艺,越剧艺术,西湖盛景“柳浪闻莺”……这诸多的元素加成,已经给本片笼罩了必然的所谓“文艺”氛围;霸王别姬&十八相送,男旦&女小生,对“第三性”的探讨,也不难捕捉到《霸王别姬》的影子,甚至已被戏称为“女版霸王别姬”。

导演是有想法的,但是受制于创作能力(主要)与国内大环境,传达给观众的就颇有些“捉襟见肘”:在美轮美奂的国画扇面和苍翠欲滴的西湖垂柳里,人物的“扁平化”与“平庸化”,剧本的单薄所致的角色动机的迷惑生硬,“面部大特写+配乐”的强行煽情,也是不可否认的致命缺陷——因而,片尾那句点题之笔“女小生不是男人,不是女人,也不是‘不男不女’;而是超越性别的纯粹的存在”,便有“强行说教”之嫌了。

(相比之下,“蝶衣的自刎”——其有如惊涛骇浪、余音不绝,教人灵魂地震、长歌当哭;方才是影史绝唱!

套用一句世人评价张爱玲的话,“她是不可学的”——《霸王别姬》也是“不可学的”。

)有些让我想起《赤狐书生》,坂本龙一的配乐很棒;可惜,也只是配乐很棒。

但是,这样“欲说还休”式地讨论诸如“第三性”命题的电影,在此时此地出现已经实属难得,哪怕制作方的真实目的是猎奇。

“隔扇羞窥意中人”,这就是我对本片最大的感受——似乎想要揭露什么、批判什么、探讨什么,却都是浅尝辄止,最终难辨眉目,始终“差点什么”。

 8 ) 好大一坨狗屎!

大狗屎来袭请闪开!

没看过原著但几乎可以猜到必然浸满乡土的遗 精,点子对越剧女昏恋的yy。

那么本电影就在原作上精准提炼出“点子凝视”主线,处处都是点子的目光去呈现二女的形象、柔、 媚、弱、婉、对男人有不可止的狂热。

其实一挖掘,这些幻想之所以如此百发百中出现于每一个v基因,是因为这些对女人视角的幻想是转换了每一名男性的最终幻想,它们最希望的就是成为这样的东西,被同伴男性狠狠贯穿小屁洞。

因此在原著忠诚上达到百分百,影片主创对此这种点子意淫大感高潮,照本宣收。

作品的主角,不是越剧,不是越剧演员,不是“女”小生,其实是一部裹着狗屎的av呀。

但是呢,本片的劳动精神非常好,本片的大男主作为资源咖,一滴汗水也不用付出,就可以获得所有女人为他争风吃醋的待遇。

这是拍戏拍成皇弟了!

哪里还有这么宠的创作团队呢!

能创造出这么一堆狗屎的创作团队,少有地感到佩服,根据祸福平衡原则,希望以后不要碰到这么大坨的狗屎了。

忘了概括本片了,两个县城尖子生来到大城市参加竞赛,前途不说一派光明,至少安安稳稳。

但是龟公(故意用伥鬼女性形象扮演)一定要尖子生结昏,一定要二女争一男,比如鱼头男宝。

为了鱼头男宝,二女大打出手,大撕一场,小生变成绿茶,花旦脱衣卖身。

最后小生失败,丢了工作,丢了艾情,走之前还要当一次飞机杯❗之后流离失所,靠“老好人”接盘(给小生找按摩女996的工作🐶),完了被人说三陪。

花旦被鱼头虐,被工作虐,被同事虐,没本事的人虐得受不了,觉得只有结婚一条路!

再发生一系列的事,小生千里“被”送炮,花旦和浙老板远赴美国,用鱼头男宝自己说出来都不明白的一段话结尾,哎,那就是,———(开头)女人们,让我考考你!

主创,被你考到了!

好大的狗屎呀!

 9 ) 时隔很久的一些屁话

听说郑云龙演的是霸王别姬里的巩俐?

其实看完这部已经很久很久了,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于这部电影我一直不好说些什么……所以也一直没办法下手写些什么东西。

不过距离这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现在终于是敢瞎写几句了……喜欢龙马上满四年了,我很高兴能看到他在不同领域的大胆尝试,但是有些时候也会为这些尝试捏一把汗,比如在听说他要出演这部的时候……其实龙的大银幕处女作选了这部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有为了妈妈的浪漫,也有一个月左右就甩肉30斤的果敢,说到做到一向是我龙哥做事的风格,我也非常非常喜欢龙这样的品质。

不过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尤其是整个团队的创作水平是非常有待提升的。

做为一部主打双女主的电影,在宣传口一开的时候就敢大胆地放话要比肩霸王别姬,做女版的三人故事,原谅我马后炮地讲一句,这种噱头实在是大可不必,且不说有多容易被打脸,这种抱着模仿,而模仿只到皮毛就先要去赶超的思想产出的作品,其创作的思路和态度首先就会让人对其初印象大打折扣,所以说句不好听的,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抱非常大的期望……而剧目看下来也确实在我预期之内,龙是常年在舞台进行表演的艺术工作者,他自己本身也被很多媒体和粉丝或者路人问到过关于大银幕与舞台之间表演形式的差异,光我看过的采访,龙前后就回答了有好几十次吧,所以我觉得龙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大银幕上你的每个动作眼神都会被无限放大,讲究的是一个精准细腻,演员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表现又什么都展现尽了,这才是大银幕的魅力,也是大银幕对每个演员的严苛要求。

而这与龙习惯的舞台演出显然是两种概念,音乐剧的舞台就是讲究个大开大合舞台调度,要让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都清晰地听清你的每一句台词和演唱,感受到你或细腻或澎湃的情绪,要从身体、心理以及理念上去完成这种质变显然不是依靠短时间的突击就可以轻松实现的,而这部,本应,本应需要对人物刻画非常细致入微,对演员表演要求极高的电影,却样样都没有做好……导演功力不够是一方面,编剧的改写又是一方面,总之整个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非常的矫情和唯唯诺诺,所谓江南风情柔软细腻,景致柔美人也温情,但是不该是这样的啰里八嗦,温柔跟矫情是绝对不能粗暴地画等号的。

再回过头来看演员们,演垂髫的演员应该是有不少演绎经验的,而她自己也说等这个角色等了十年,所以她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算是这主演三人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另一位女主我先按下不表。

反观龙就真的是非常可惜……整部电影中龙都显得左支右绌,本就187的大高个儿,这大骨架子还有那刀刻斧凿的轮廓都在超大声地说自己摆明了不适合这个角色,至少那个阶段的龙,还没有那么多银幕表演经验的龙,是暂时还不适合的,让他缩进那么一个一个小小的取景框,好像多迈一步,下一秒就得出画,所以多余的动作表情是一个也不敢做,他演得难受我看着也难受,实在太拧巴……做为新晋的电影演员,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龙我说直白一些,我们是不是该多抛开一些人情世故,多考虑下整个制作班底的水平及角色的适配度?

一来就这么细腻实在不是很适合,先尝试个风流无度的王子皇孙,杀伐决断的江湖侠客,无脑但拽的霸道总裁,说白了就是那种废话少但拽得二五八万又有血有肉的角色,既能过把戏瘾还能熟悉镜头摸索表演方法,怎么不香呢?

我觉得哥自己心里门儿清,我也就不废话了,首次触电,“一般”就一般啦,龙我想看更多好东西,你继续加油哦!

 10 ) 电影 柳浪闻莺

工老师和垂髫的戏真好看 下课后请教扇子 戏院后台画眉 工老师台侧看垂髫唱回十八 画室里唯美的船戏 最后听垂髫讲女小生和第三性 多么浪漫的灵魂契合抛去一些毫无意义的银心的情节 真的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西湖边的越剧女小生和扇庄画师的爱情故事大荧幕上的郑云龙长身玉立 湿漉漉的西湖边 湿漉漉的工老师 他是含蓄的 温柔的 深情的 谁不会爱上这样一个烟雨朦胧的江南画师呢垂髫的戏装梁山伯装扮挺英气的 我爱工老师和垂髫之间那种思想上的共鸣 灵魂上的契合 温柔缱绻 也有张力然而好几处关于垂髫对越剧的坚持与热爱 关于工老师对扇子的专业 对垂髫的情感 工老师的个人性格 全部被快速掠过甚至完全抹掉 取而代之的是银心大篇幅的汲汲营营与自我感动 如此艺术性的 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里 用那么多篇幅来刻画一个俗人 恕我直言 毫无意义导演完全放错了故事的重点 那么美的一个故事 有些可惜另外好的一点是 这个电影的色彩很鲜亮 湖水清澈 花红柳绿 空气新鲜 很绿很清新的杭州 非常漂亮郑云龙的首次触电 非常惊喜 大荧幕上那个眼神清澈 头发卷长 身材清瘦的工老师 没有人会不心动

《柳浪闻莺》短评

关于社会学意义上gender的讨论挺好的,但郑云龙这个角色等同于霸王别姬里的巩俐,耽误了人家双女主走感情线……在电影院里看这种文艺片观感还挺好的,可以更多的理解镜头艺术和情绪铺垫。

3分钟前
  • 弥呀
  • 还行

不能剧透 但是真的 🐂🍺这必须得得奖吧 (配乐也非常非常非常厉害! 🈶️非常非常多的细节 是需要2⃣️刷才能完全理解的🎬之前没有看过越剧 也并不感兴趣 但是现在有了想要了解一些的兴趣BTW 电影的几乎所有镜头全是在鄙人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取的景!真的每一个镜头出来我都知道在哪里!!!熟悉感Max💥❕❤️ all in all 是非常!值得!看的!电影!!以及二刷!!上映了的话,请大家一定要去看!

7分钟前
  • 'W.D.
  • 力荐

小说有个李樯式的女主角,但又从不太了解她的男性视角来写。电影加强了银心这个角色,让她和女主的关系超越了女主和男主,但对“第三性”的讨论也没有进行下去。

9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看了首映,片子氛围很美,恰逢今日上海也是雨天,银幕内外的氛围奇妙地联系在一起。郑云龙眼波流转皆有情,他忧郁、暧昧的气质真符合了工欲善这个人物,也直击了我的内心深处。

13分钟前
  • 叫西风
  • 力荐

导演在采访里提到,工欲善口中的第三性,是和艺术相关超越男女之爱的,是灵魂相关,也是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状态。艺术家更遵循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为此舍弃掉安逸人生,时而孤独,时而疯狂。宁可穷苦一辈子,也要那一瞬间的灿烂。对起源绍兴嵊州的越剧非常陌生,影片从表演者的执着呈现艺术的精髓。然而电影并没有侧重越剧的生态,而是描摹了两个姐妹之间的“女人世界”,爱恨情仇,容忍友情,超脱关系。江浙水雾,缱绻情感,勾勒出了一个时代。

17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24th SIFF# 金爵奖世界首映。7分,可以四星鼓励一下。好处显而易见,对越剧尤其是梁祝故事的多层次使用以及比较大胆的性别-性向议题,以及视听上都挺讲究(声音设计也挺细腻的)。问题也很明显,在一个隐晦的蕾丝故事与二女争夫之间反复横跳;在追求极致的越剧艺术与大时代的矛盾,和各种现实生活的苟且和狗血之间反复横跳;导演心里想的可能是[霸王别姬],又出于各种考量只能往安稳的地方走。时代感一旦涉及到大一点的外景就露怯(以银心在公交车上流泪一场为最,干脆删了算了……)。工老师既然能说出“越剧女小生就是第三性”这么学术的话,这个人物写成个纸片工具人不就太可惜了么。

1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男和垂髫开始的太突兀,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在一起了,没有起承点。 想借越剧,扇子,西湖背景讲爱情三角恋 但导演明显功力不足

21分钟前
  • 闻越
  • 较差

“第三性”,怎么这部到处都很别扭呢?

26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想起陀翁说的,阴谋是爱情的敌人。 越剧是很好听的!郑云龙的眼睛很好看。就是故事太拙劣了~没啥新意,就是“无病呻吟+媒体盛赞”。

27分钟前
  • Mekena Shek
  • 较差

最有感觉的是银心帮垂髫围裹胸的片段,那大概也是整出《梁祝》最动人的部分:性别只是伪装,暧昧与深情都可以流动。「把人分开的是性别,让人在一起的是性格。」但《柳浪闻莺》的性别观和审美其实很陈旧也略浅薄,虽然把杭州城西湖畔、越剧与画扇、汪飏和郑云龙拍得温柔静谧、影影绰绰,却是美则美矣,缺失灵魂。

28分钟前
  • 卢鱼鱼er
  • 还行

在江南烟雨中,见到了工欲扇,真就是“隔扇羞窥意中人”

3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两星半。过散、过淡了,情感与情绪也被冲得很淡,不够连贯。故事其实很狗血,却因为散淡而变得没那么过分,但好几个情节还是让人大翻白眼(ps:制片人藤井树经过《七月与安生》的成功,陷入了双女主的魔怔之中……)

38分钟前
  • 叶笙花
  • 较差

作为杭州人看到这个片名当然会去!但跟想的不太一样。柳浪闻莺是个多么春意盎然的意向啊,而这个片到处都是无奈和妥协的阴雨。镜头的运用和构图,都能看到导演的精心设计,然而用得有点太多了有点刻意。

40分钟前
  • ishine
  • 较差

【2.0】

43分钟前
  • 文森
  • 较差

竟然有人抄我分段发,要不要脸!好割裂,女性角色剧情让人落泪,中间高光时刻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眼睛也坏了。重回2019年,被国产音乐剧黄蓝灯照出原形。俩人分别和工搞对象,太像家电使用repo!工具人石锤!和原著不同,垂髫和工在一起了,以及去掉工欲善弱懦的源头:恋爱都是被追求被抛弃和考研失败,垂髫个性独特吸引了他。影版把琴师的特性赋予了工欲善,反而让几人关系变得别扭了。琴师、垂髫、银心三人才是不能分割的发小关系。垂髫最爱的是戏,银心是想留杭,琴师默默支持垂髫所有决定,陪她找戏班,后筹款给垂髫办了个按摩店。几个大款原也没这么龌蹉,可能为增加戏剧冲突,强行脸谱化角色。柳浪闻莺春色离奇美丽!划船看夜戏,瞬间代入《社戏》,晚上坐船,行至湖心亭,看戏吃点心,龙井加茴香豆!杭州旅游宣传片。

47分钟前
  • 周扒皮
  • 还行

越剧大概是藏在了我基因深处,结尾“最好的时候”真让我觉得该放下所有意义,一辈子活在自我陶醉里才是美的。在乡下,垂髫将新衣捧给银心,我忍不住哭起来。人海茫茫,能聚在一起,好像就够了,人生那么长,只要有一件事可以热爱,好像也够了。美学上做足了功课,但是难掩想象力的单薄和呈现情感关系时的单调,只让观众看到了三个人各有所爱、所为,却很难走入他们的内心,感受同一种触动,我也只能凭推理得知。姬情的欲盖弥彰让最后垂髫的领悟,即第三性,显得像是一种借口。郑云龙哪会表演呢?表情永远就那样也罢,演戏两只手都在发抖。

52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还行

柳影飞霞虚幻色, 浪击画舫空自流。 闻道何需一湖水, 莺声啼罢是时候。

55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整体蛮不错的,是一部合格偏上的爱情文艺片,戏曲的题材不多见,但是并不枯燥。听说男主角郑云龙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剧话剧演员,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来说,难以相信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非常细腻动人的表演,声音也好听,感谢同事转票,下雨天让我捡个漏。

60分钟前
  • 清风徐来
  • 力荐

不知道说什么,看得着急。这仨主角有一个算一个都要急死人,我能理解含蓄和留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也不带这样莫名其妙就好了,又莫名其妙的散了,没讲清楚地背叛,没有理由的原谅。按照惯性可以理解到一点原著想刻画的什么形象,但不得不说垂髫演员太木了太木了,女小生是雌雄莫辨不是扮男装,加上眼疾叠buff,完全无法理解为啥主角爱她,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失败的。只能说西湖景致拍得不错。

1小时前
  • 许多熊
  • 还行

在当前环境中能看到这样的表达已属难得。

1小时前
  • 比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