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
Морфий,Morfiy,Morphine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主演:Leonid Bichevin,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安德烈·帕宁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8
简介:《吗啡》以布尔加科夫的同名日记体小说为蓝本,同时将布氏早期行医题材的多篇短篇小说糅合于其中以丰富细节内容,色彩与配乐相得益彰地展现出了布尔加科夫式的尖锐与冷冽风格。 影片发生年代位于20世纪早期,年轻的俄国医生米哈伊尔·波利亚科夫来到偏远乡村的一家小诊所,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小有经验,他工作努力并赢得同事的认同。一..详细 >
布光,配乐赞,不过我似乎对人物传记类或者改编小说类不太感冒
革命寓言
– 面对大历史,导演做了中和的决定,既不回避问题,也不依附政治而生。不知道为啥,最后痛得有点想死,小医生看现代电影才发出第一声也是最后一声大笑。与其说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人在雪里堕落,不如说是被毁灭。想到德米特里和叶菲梅奇的对话,第欧根尼住的地方炎热,所以他不需要书房和温暖的住所这些东西。如果他生活在俄罗斯,他就会需要温暖的房间。无力时刻疯狂的下坠感以及包裹在陌生环境中的虚无感确实可以直接击垮一个人,最后小医生可能也是癫了。
冰天雪地,电影里就没有出现一天阳光明媚的日子。
Anna拒绝再配制吗啡溶液时,医生反问Anna是否在怀疑他变成瘾君子,这时他的唱片开始跳针,反复播放的唱句就像在提醒他,没错,你已经陷入药物成瘾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稀缺的吗啡代表权力阶级,一旦上瘾,码啡救不了你。
塞尔维亚美女演的贵妇,伊万诺维奇风格的美女,跪下来的那一幕场景,我受不了了,欲火焚身!
这导演的片子确实有东西啊
给摄影一分,结尾一分,其他的不太喜欢,看下来比较闷
我决定不要在冬天看这么冷的电影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能拍成这样和这样拍。漂亮!结尾厉害!
3.6 按照章節一樣的帶動著故事前往結局,很喜歡這片裡面的燈光亮又滅,滅了又亮的一幕幕。手術的場面都挺喜歡的,感覺有溫柔和暴力在裡面。男主角出了這部戲太令人幻滅了....
没看出来为啥值8分
文艺版“拒绝黄赌毒”,都去看吧~ 我以后再不敢说“如果人人都嗑药,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这种话了~
为什么我看这电影就想起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吗啡是他粗浅医术的掩饰,更是他空虚生活的提神剂。但是一旦成瘾,他必然走向颓废陨灭。
俄国以外的人看这部电影会有距离
除了露点和手术,就是成瘾者自挂东南枝的喜剧人生,隐喻都懒得翻译,谁关心呢
电影9 结尾很加分
结局真是惋惜,而又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