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顺序有点凌乱😅我是先看的2021年的《追虎擒龙》,后看的《反贪风暴5》,嗯,这个系列我的开始即大结局(多少有些尴尬),里面的人物也是非常的熟悉了,林家栋先生在《追虎擒龙》里扮演的是充满正义感的廉政公署白松安,在《反贪风暴》里却是饰演的贪污腐败的黄警官😅于是我又暂停了电影去查看这两部的时间,才发现《反贪风暴》是2014年上映的,也能解释为什么人物跟我最先看的《追虎擒龙》差不多了,《追虎擒龙》算是对廉政公署最初成立时的一个过程记录(这又要追溯到风云人物跛豪那一个年代了)😂所以正确的观影顺序应该是《追龙1》☞《追龙2》☞《追虎擒龙》☞《反贪风暴》系列(这样就可以把这整个时代背景整明白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2018年的扫黑除恶,反腐倡廉,尤其是电影台词里的那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我太熟悉了,高考政治经常背😂 看完不禁感慨,在资本的恶势力下普通人就像是一只蚂蚁一样能够轻易的被捏死,哪怕你是遇害也可以被伪造为自杀甚至意外,而公众对这一无所知,但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任何一件细微的事只要有人坚持发声,这件事就一定会慢慢发酵,最终推到世人的眼前,再在舆论的压力下迫使这件事的真相得以浮出水面……每次看这种题材电影的时候也不禁感慨还好自己站得不高,这些阳光下滋生的黑暗目前还看不到,当然,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我深知它们的存在,人性是最复杂也最无法直视的,很多事情如果去深究得太多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向往的。
经典台词摘要:1.“哪里有贪污,哪里就有廉政公署;一天有贪污,一天就有廉政公署”。
2.“如果我们廉政公署办事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话,那香港就完蛋了,廉政公署不是政治工具。
”3.“但这钱从地球上走一圈只需要八秒,八秒钟啊,让你们查十年都查不出来,动动脑子。
”“黄警司,你不是说钱从地球上走一圈只需要八秒吗?
你怎么这么笨,收现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忍不住笑了,太杀人诛心了hhhhhhhhh)
文/林深之 (独家刊发于南方周末网)就近几年香港商业片来看,虽不及当年黄金时期鼎盛繁荣万人空巷,但还是有口碑票房齐并的佳片,如近几年《暗战》、《无间道》、《寒战》等影片。
而打着“反腐”旗号和真实案件改编的噱头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反贪风暴》本该出彩无疑,却不想剧情的拖沓拙劣反而使得影片口碑一落千丈。
一部电影的诞生由制片、导演、编剧、演员等各个环节组成,缺一不可。
光看那般卡司阵容,就令人期待,但事实却是影片远远不及预告片来得跌宕起伏。
就笔者业余从事编剧一职来平心而论,剧情是硬伤。
电影瞄准内地反贪污热门话题,聚焦人性“五宗罪”,未看前也想到了逃不过引导正面的宣传片式结局,但想不得赢得如此孱弱,不及一部TVB廉政剧来得精彩。
古仔饰演的陆志廉因妻被偷工减料的大厦电梯坠毁而亡,内心痛恨贪污受贿,他极力追捕经济罪案真凶,开场布满发展支线,可谓不俗,但去伪存真的过程中人物接连出场,角色毫无悬念,败露出了支点不强的求稳发展。
中间抛出六天内阻止V基金会上市的情节安排,一局一破中更显苍白无力。
也逃不过老套剧情中的关键证人接二连三被杀害等手段,港片老观众再熟悉不过的通俗之作,让观影的人无不急促,感到有辱智商。
无视犹如宣传片式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各种广告植入,剧情发展至最后恍若被逼急,展开了一场象征性的所谓高潮的枪战。
作为一部不算大成本之作的影片,贵在诚意,但连诚意都显急促。
几场老式枪击场面不痛不痒,被前期宣传塞满期待的观众,吃瘪而归。
更让人倍感焦虑的是,影片通片散发着一种黑白不融,邪不胜正的弱气场,在对抗邪恶的过程中也并无痛快人心之处,只有无能为力、匍匐前进的吃苦精神。
本该局中局,危中胜的剧情,落得一场花猫斗不过猛虎的窘迫局面,显得羸弱,胜得艰辛。
当然,一部电影的成败与否不能完全归咎于一人。
作为早期三级片导演出名的林德禄,曾任职过廉政公署的工作,而鲜少有人知道早在1993年其就导演过一部《廉政第一击》的电影,更邀请了张曼玉、任达华等人演出,无奈口碑不佳,很快便被人淡忘。
而今,再染此题材,同样逃不过剧情缺陷等因素。
兴许是做过廉政公署人员,导演林德禄深知为保障政治清廉,廉政公署的调查工作要一丝不苟,过程更是繁杂琐碎,无甚新奇,为了复合一部电影剧情的需要,必要地加入了一些重大事件,这原本无可厚非。
但100分钟的影片却全无高潮之处,更没有抽丝剥茧互飙演技的大快人心,只有冗长剧情之下老人拉车似的情节发展,显得漫不经心。
编剧黄浩华与林德禄合作多年,早年的《廉政第一击》便是他所担任的编剧。
黄浩华的电影作品远没有他的电视剧作品来得耳熟能详,《少年包青天》是他的电视剧中比较著名的一部。
这样的老搭档早年所作已不甚如意,而今再次携手也难创经典,实属遗憾。
而该片最大的出品人之一黄百鸣敲定的上映日期一变再变,最终定档于8月,符合当下反贪话题,本想搭上“风暴’的顺风车,却不料惹来一众倒戈。
作为影片男主角的古天乐,无疑是强撑该片的最大牺牲者。
在戏中的表演可圈可点,分分秒秒都是演技,算得上发挥到了水准。
但首映第一周票房告捷上升的同时,也挽回不了口碑直线下滑的事实,一众老戏骨也救不了拙劣剧情。
电影最令人失望的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影片之外电影人的良心。
不论是打着狗血剧情的青春片还是迎合观众水准的商业片,一切贵在用心与诚意,观众口味纵使难全,也愿接受最基本的诚意付出,无视观众呼声而任意妄为,失去的不仅是观众缘还有整个行业的自信心。
对于看着香港电影一路走来的老观众而言,渴望见到香港电影重拾辉煌。
而一部部的败作,不得不让人一再质疑,今日的香港电影,是否难续旧日风光?
也许未来,可见分晓。
1.如果只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会觉得剧情的处理比较粗糙。
律师没有做大事应有的随机应变和淡定从容,反而临时像是被拉到这个位置上的。
因美色而忽略被窃听,面对自己的情妇出尔反尔,丝毫不遵守自己说的承诺。
涉嫌贪污的警察在被调查时用老资格压人,而不是用精心思考的应对证据而反问调查方,没有体现老警察应有的干练。
最后的临时检查点倒是下了一着好棋。
只是有了前面剧情的先入为主,反而带来了人物的割裂感。
2.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倒是有几点的。
知道了马多夫骗案就是庞氏骗局,了解了新名词“塔斯陀陷阱”;看到古天乐剧中家里的卧室设计而耳目一新,简单画了比较满意的户型图;从两股力量之间的对抗看到了团队合作的要点,干净和得力。
3.最后想说的是个人观点,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最终体会,就是,做事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如果没有对无头绪案子的执着追求,只是当成任务做到敷衍的程度,类似的案件就只是案件。
不会成为传奇,被拍成电影,也不会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没有一个奔着电影本身而来的观众,希望看到剧中人乏善可陈的生活。
打铁还需自身硬,共勉。
这部电影是在特殊时期,因为特殊指示,而特殊提档的电影,不能过多去探求背后的真相。
笔者虽然爱在文章中夹杂私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本文也选择闭嘴。
本片原名“Z风暴”,在大陆上映的版本更名为“反贪风暴”,显然是有所指,联系到当下国内的政治氛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本片同《寒战》有着非常类似的结构,以案件开头,文戏推进,武戏收尾。
但是相比起文戏异常精彩的《寒战》,这部《反贪风暴》的文戏则相当羸弱,究其原因,还是正反双方的直接对话太少,正反主角缺少针锋相对,甚至电影前半部分二者就没有见面的时候。
这一点《寒战》就做得很好,笔者始终记得梁家辉和郭富城二人几次交锋对话。
只有开场林家栋被廉政公署请去喝茶的戏,林家栋戏弄两个副手还像模像样,然而这场戏却与《寒战》中梁家辉被廉政公署请去喝茶的戏如出一辙,只是林家栋不是梁家辉,无法将那种老辣诠释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程的案件调查过程,虽然通过Z基金上市倒计时来强调和带动电影的节奏,乍一看相当紧凑,但当你细想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次倒计时跳动后的段落,没有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前后关系,段落之间联系松散。
和《寒战》中计算和交赎金的段落一比,相形见绌。
最后,必然会以一场枪战戏收尾,《反贪风暴》未免太小家子气:一个安全屋,敌我双方都只有三五个人,几支手枪,一颗烟雾弹,就能打起来,你可以说他真实,但是绝对不过瘾。
全片大概只有古天乐饰演的主人公被廉政专员约谈的那一场戏还稍微值得把玩,本片这一段落比起《寒战》中郭富城和刘德华的秘密谈话要有趣得多,特别是其中一句台词,其大意是问是不是特首不让查Z基金。
这一桥段充满了“你懂的”式的暗示和隐喻,稍微了解点时事的观众都能瞬间明白。
电影结尾也同《寒战》一样,真正的大反派藏得很深,为续作埋伏笔。
但是掰着大脚趾就能想到,就凭电影中古天乐那六个组员,怎么能玩的过这起案件中的政治黑手,他们也只不过是别人的棋子罢了。
其实本片从标题就摆明了想玩政治题材,但是和结尾潦草有失水准的《寒战》相比,《反贪风暴》就太失败了。
文不文,武不武,调查案件还松散拖沓,电影正片远不如预告片精彩。
罪案反腐片。
因为是先看2才看1,觉得比第二部强了很多。
毕竟港片的味道还有,虽然最后的反转有点无聊,但是港片的风骨尚存,林家栋、廖启智、王敏德等老戏骨的演技还在线,古仔的脸好像还不是很僵硬,当然还有一些情节上的小惊喜,但是碍于正确性,才刚刚有点好玩,很快又拨乱反正了。
廉署和重案组都怀疑上了一个会计楼,但是重案组捷足先登,重案组的老大冲进会计楼,让所有人停手,但是唯独会计楼的老板没有制止,还帮助他将没有删除干净的电脑扔进了垃圾桶,同时警告了他。
由于重要证据没有找到,会计楼的老板被无罪释放了。
但是会计楼老板的以前合作伙伴觉得他还是有问题,准备继续举报他。
同时,重案组的老大妻子跑去廉署告他贪污,廉署把他带回去问话,因为他贪污的钱全部由一个账户转到他澳门的赌场账户里,没有办法查,所以廉署也拿他没有办法。
同时廉署开始注意到眼看就要上市的z基金,因为香港政府将很多钱的居民补助基金准备加入这个基金,但是廉署发现这个基金有问题。
但是要查这个基金,政府给廉署很大的压力,要求在基金上市前结案,不然就不要再查了。
但是好几条线索,都因为香港有人恐吓或是证人被杀,断了线索。
廉署只好从会计楼老板入手,因为老板已经转到z基金做账,但是廉署发现他对自己老婆很好,虽然老婆因为脑梗,变得谁到不认识,但是老板还是不离不弃,一直守护着她。
廉署故意接走老板妻子,让会计楼老板以为是z基金的人带走了老婆,让老板与基金负责人交恶,但是为了正确,很快又把妻子送了回去。
很快老板的妻子去世了,廉署的老大用自己的妻子被贪污者的豆腐渣工程害死了,让会计楼老板共情,愿意说出真相。
但是廉署老大要去和他见面,他却跳楼自杀了(应该是他杀)。
最后没有办法,廉署通过跟踪拍摄,发现有一个以前的抗癌女孩被一个基金老板救了,然后常常跑去做善事当义工。
发现她和其他厉害关系人的偷情照片。
于是找到了这个女孩,让她帮忙破案,一开始她不愿意,但是当她看到利用她的老板不过就是玩弄她,利用她,她彻底绝望了,准备做污点证人。
但是z基金老板派出了杀手,一路杀来。
廉署与杀手展开了殊死搏杀,最后终于将杀手全部杀死,把z基金的一干人等全部抓获。
林家栋的黑警角色坏得入木三分,嚣张跋扈,很有感。
廖叔的市井小人模样就一点戏份,还是很吸引人。
廉署和重案组一开始的对峙很有《寒战》的既视感,但是后劲不足。
最后的胜利也是因为杀手降智所致。
人还没杀,就发信息,非要等到古仔苏醒,不死才怪呢。
陈静的颜还可以,可惜很多片段点到为止,少了激情。
《窃听风云》《扫毒》《毒战》那些电影情节形成了我对香港犯罪剧情类电影的好感,就算是《寒战》,剧情一般,起码也是个中评。
可是这个《反贪风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微电影?
廉政公署宣传片?
古天乐你到底是为啥去拍这种片?
简直就像刘德华在《富春山居图》(还是啥的?
)里面一样。
首先人物设定。
这部片子所有的人物简直就尼玛是教科书式的,好友一眼能看出是好人,坏人的坏也写在脸上。
为了给好人塞个悲惨过去,老婆就在电梯里从23层跌下去,全剧总共出来那么几分钟就是为了死给观众看?
还有古天乐那造型谁干的,硕大的招风耳啊,不断跳戏好嘛!
林家栋的角色也是,会不会太肤浅了,坏人做那么明显是不会长久的好嘛?
古天乐去警局抓林家栋的时候,警员不是的要死要活的护着么,怎么后来抓到古天乐时候又不听话不敢审了?
陈静的角色我也是醉了,不自觉想到《战国》的景甜。
然后情节。
我就想问导演,您自己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觉得爽吗?
肯定不爽,全剧都没有高潮啊,没有啊!
哪怕你稍微有一个亮点我也认了。
但是整个就是,下一步可能谁要死了,诶,真死了;下一步要发生什么,诶,发生了。
看你这情节,还不如看山西省反贪。
看完很难不去猜测,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不是想试水大陆市场底线。
看到小时代赚那么多,谁都着急吧。
所以导演也学了韩寒,为了段子写了个电影,不过显然这导演是启迪人生那一挂的,全剧就记住了几句台词(说话间又给忘了)……这么说又显得我不能接受香港电影出个二流的似的。
说实在的,这种感觉很复杂。
就好像,我说你们别以为所有女人都是小婊砸,看我女神多么好,结果有一天发现女神正向小婊砸讨教。
《反贪风暴》由古天乐、林家栋领衔主演,是依据港岛真实重大贪腐案件改编的电影作品,是云集卢海鹏、廖启智、王敏德、张兆辉、曾国祥、张松枝、盛君等“老中青”三代港星的反贪犯罪大片。
作品斥资六千万港币制作,预计以两亿票房收官,可我个人却保守认为影片收入很难达到投资方预期。
“紧张刺激的犯罪过程”、“逼真的警匪打斗”、“斗智斗勇斗演技”••••••当层出不穷的香港警匪片已然让人审美疲劳之后,《反贪风暴》带着“警匪大片”的名头粉墨登场,讲述了一个廉政公署与黑恶势力做斗争的故事,但就成片而言,电影靠着古天乐及大批二三线香港明星苦苦支撑,作品表现中规中矩,类似的故事线索、平庸的动作特效、反复出现的人物面孔••••••这样一部概念先行、毫无诚意的作品,在我看来至多也只能配得上及格。
“反贪”是一个较深刻、复杂的主题,贪污不仅影响领导干部的整体形象,还导致公众利益的受损,《反贪风暴》结构有点像是一部压缩版的TVB连续剧,故事以六天的破案时间为线索,由廉政公署牵头调查一宗金融商业罪案,反贪方在144个小时的时间抽丝剥茧,根据所掌握的破案线索步步推进,与黑方势力斗智斗勇。
就主题而言,《反贪风暴》 讨巧地贴合了国内的政治氛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获得了推广上的支持,但就作品的具体情况而言,电影剧情拖沓,故事简单,层次混乱,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枪战特效”酷似真人CS,“电梯事故”也被拍成了动画效果,实在不能算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此外,片方宣传的多场汽车追逐及爆破的大场面,紧张刺激拳拳到肉的真人格斗场面其实也都是其他港片中多次出现的画面,并无太多新意、诚意。
影片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线索的单一,故事背景定位于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当中包括了退休高官、警队高层、商界富豪、资深律师、会计师等,廉署调查员也由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是编剧首先就自己理清了人物善恶关系,人物背景刻画过于单薄,让案件一开始就失去了悬念,所谓故事节奏快慢的反复变化,却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虚惊一场。
最后我谈谈电影出彩的部分。
作为香港警匪片界的大佬,古天乐、林家辉以及女演员陈静算得上是一流的实力派演员,他们一个正直坚毅的廉政公署执行处首席调查主任,一个是圆滑腐败的商业罪案调查科警司,还有一个神秘的抗癌少女;几位明星的演技逼真到位,多次出演警匪片的经历让他们在理解角色时十分轻松,表现更是游刃有余,达到了受众观影的预期。
此外,电影的剪辑相当娴熟,剧情串联流畅,摄影师也将该要表现的画面角度体现得十分充分,拿廉政公署调查黄文彬的那场戏来说,画面使用360度全景式的移动拍摄,在黄文彬、调查员、总控室三个场景中来回切换,体现了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突出了案件的复杂性。
《反贪风暴》作为2014年度唯一一部社会犯罪大片,大胆剖析“性、命、钱、权、欲”的人性五宗罪,触碰了高层政要的贪腐问题,而最大的卖点是剧情由真实案件改编,加之古天乐等人的捧场演出。
作为一条明星代言的廉政公署宣传片,如果你不是学习法律出身,也不是古天乐的忠实粉丝,我以为观影时慎选此片。
这电影简直是不知所谓,说好的150亿贪污呢?
也就嘴巴放炮,杀个人放一次水就一千万一千万的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部电影讲贪污钱多,不过整部电影看到钱最多的一次就开头几叠钱了。
吹牛讲故事谁不会啊?
下次干脆用网络余额,一下显示几十亿,多牛逼!
还说什么庞大关系网,什么下岗工人,什么退休高官,什么什么政府人员参与贪污,我还以为有多少多少人呢,到头来就抓了三个人!
因为也只有四个人的贪污集团,我叉了!
老大国外指挥,三小弟国内骗钱,还雇杀手一千万一千万的杀人,不过也才杀了两个人!
还说什么场面宏大,爆破场景惊人,也就一场枪战,几把手枪对射几次,爆炸场面就一辆破面包车爆炸。
你还刚再坑多点吗?
这是古天乐拍过最烂的片子,没有窃听风云一半好看,不,应该是没有三分之一好看!
为了美化香案廉政公署,简直脸都不要了,是不是看太多抗日神剧了啊?
脑门被挤了吧?!
最后,微信的广告也太牛逼了,导演为了钱也是毫无底线,我给跪了!
90后的我没有赶上港片的黄金时代,不过对香港电影还是有几分情怀在里面,喜欢的会捧捧场看一看,但是这部电影却不尽人意,我只能说被预告片给骗了。
电影故事简单,直到开头知道结尾,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本来以为会是一部精彩的港式警匪动作片,可是预告片把电影中的港式警匪片的内容全部预告完了,看了以后才发现是一个剧情片,这个真心有点接受不了,好吧,这个算我想多了,这个就当是廉政公署的宣传片吧,可是人物过于简单,整体的节奏把握有点飘忽不定,尤其是音乐的把控有点莫名奇妙,这个真心不想多吐槽了。
电影的主旨和对于观影者的指导方向还是很不错,尤其是在国内最近趋势,很迎合当下的,剧中的演员老戏骨很多,很卖力给32个赞,但是就整体感觉来说,对于我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好感度并不大,但是我妈妈却说:"我看懂了,挺好的,以后不要想着占便宜”60后的看法对这部电影值得肯定的,主旋律电影然后布拉布拉说了一些。
一句话说感受:想看古天乐可以有,想看陈静的回家用电脑吧,想看香港警匪片的,还是算啦吧。
开场还是很不错的:罗德永无缘无故地受到黄警司的帮助,罗德永一头雾水。
因为黄警司接受了胡志勇的权钱色交易,从而受其指使。
胡志勇利用黄警司的权力免除了罗志勇因为洗黑钱而将要造成的罪名。
罗志勇这时欠了胡志勇的一个人情债。
罗志勇当然知恩图报,而胡志勇想要的报答是罗志勇没有预料到的。
胡志勇想要推动政府的关怀基金投入到Z基金里,而Z基金通过高额的回报吸收资金,但其背后并没有真正投资实体产业来保证这些高额的回报,目的昭然若揭。
罗德永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而且他心中所恋只有他的中风老伴,他已经没有胡志勇的勃勃野心。
胡志勇让罗德永做核算师其实是没有选对人。
廉政公署介入调查,为了不使政府的关怀基金石沉大海,必须在Z基金上市之前(政府关怀基金投到Z基金之前)查到胡志勇行贿的证据......剧情到了这里已经吊足了胃口,在加上陆志廉的老婆的死,古天乐的演技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剧情在往后就不大合胃口了,确切的说没有我想象的反贪风暴那么残酷,影片的名字叫风暴,后边的剧情和这个名字完全不配。
首先,整体部分的逻辑模糊。
梁安莹带着窃听器去胡志勇家收集证据,当她看到胡志勇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乱搞时,一开始还在犹豫是不是协助廉署的心决定下来了。
但胡志勇家的反窃听器为啥放在座位后边?
放在座位后边的后果是:带着窃听器的人能看到在窃听,而胡志勇自己却看不到。
这么聪明的胡志勇没有想到?
看这一段时,我就为胡志勇使劲使眼色啊。
结果他真没看见,非等到梁安颖跑了才发现。
紧接着是一段不如人意的汽车追击。
其次,老套的情节,而且与常理违背。
陆志廉被古惑仔拿着削铅笔的刀戳中了的放在胸部口袋中的手机。
戳中的怎么不是一枚港币呢?
这样可以更狗血的。
在生死的关头,哪有那样使刀子的?
不到七厘米的刀子,戳一下?
你得往脖子上使劲地划啊哥哥!
刀子没戳穿手机但刀子还能立起来?
怎么没隔断你手呢哥哥?
再次,梁安莹这个角色完全可以死了。
内心阴影无限的她还要装成清纯小姑娘,去做义工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分发食物,这样累不累啊。
其他的就不说了,这部电影刚开始让我有一种无间道的味道,但结尾太狗血了。
超过无间道的片子还得让我们等多少年?
香港电影人的思维保守得厉害,再新的故事,也难免让人有老套的感觉,黄金时代的叙事方式本就不好,但偏偏割舍不掉,更严重的是,那些大数据,只针对臆想中的观众。在个意义上,郭敬明韩寒再差,也是强过这些作品的,虽无知者无畏,但毕竟是自己的东西。
有点以前港片的感觉,还行
剧情老套但节奏可以
情节简单紧凑,小制作小成本的成功片。
噢!
平庸的廉政题材影片,像是把港剧精剪后加上动作场面拼凑起来的电视电影。
ICAC超長版廣告。
看美女咯
因为此片,连续重温了以前的港剧ICAC,好帅气!
机关算尽,败在一个女人手里。
看的国语版,整部片子有种质量不够硬的蹩脚感,就这样。
反贪风暴。
tvb重播,刚好补回未看的第一部,乏善可陈,浪费了如此强大的阵容。5
补标
中规中矩,扎实,没有期待的精彩,但是演技确实细腻不出格,不出戏,作为厨房片够格了,想给6.5,看评分偏低就四舍五入给个四星吧
简单粗暴
看在古天樂的份上多給一星。太過於驚險了...以及符合港劇定律的好多,比如跳樓掉到當事人車頂、安全屋坐標必泄露、......
大烂片,尼玛啊剧情侮辱观众智商,港片标配的飙车戏也拍的不入流。
古仔帅!
商业犯罪搜查科警司黄文彬的妻子前往廉政公署举报丈夫巨额现金来路不明,廉记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奉命传唤黄到署问话,然而对手老奸巨猾,深谙暗箱一切套路,最终平安脱险。此前不久,黄曾调查素有香港会计界教父之称的罗德永未果,视频中二人的反常举止引起陆的怀疑。与此同时,身份难辨的Z基金在道貌岸然的律师胡志勇的推动下即将上市,该基金打着扶贫旗号,有望吸引港府150亿的专项关怀基金投入其中。陆敏感察觉其中的蹊跷,他和同事利用有限的时间展开全面调查。 金钱巨大的诱惑之下,贪婪之徒铤而走险,更不惜为此杀人嗜血。狂扫污秽的Z风暴即将到来,黑云压城城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