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这部电影有多大的制作班底,有多么出名多么大的演员,有拿过多少次奖的导演,有多少影帝影后的参与,有多么知名的编剧。。。。。。
我只看这个故事表达出来的效果吸不吸引我,编剧有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得动人心弦,导演有没有把故事完成度很高的用镜头表现出来,演员有没有用他(她)的身体语言去表现故事主人公该有的样子,故事里的主角是演员本身的样子,还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表达一份只代表我个人意志普通的观后感,这部电影看之前我料想过它好,可没想过居然这么好,一部电影,故事,角色,演员,情感,内涵,光影,剪辑的运用。
能有一方面做好便已经难得,而它居然全部都做到了。
人性的善恶美丑刻画得很到位,演员的表现也恰到好处。
3部都看完之后好像就是为了营造恐怖情节,并且借由他们的视角引出是他们发现有一车厢昏迷的人吧。
前文中也有提及一个车厢就有几个人,他们是其他车厢的乘客,应该就是乖乖的原地等待救援吧。
记得有一个词叫做红鲱鱼,在推理小说中经常设置,借由不相干情节线索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个人倾向于两个人的作用更倾向事红鲱鱼。
两个人刚开始就是以不像个好人一样勾起了观众的怀疑,我在第一集结尾还疑惑这两个人呢。
三部时隔很长看的,觉得剧情有一些冗长,其实到现在都还没看到结局,最后几分钟因为火车到站没来得及看,也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校园欺凌确实会在孩子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学会保护自己要从童年开始,希望社会大众能给受过欺凌的孩子多一些尊重与宽容,让他们敢于站出来说出事实,敢于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老赵”之死终于真相大白,周新雪交代了一切……!!!
原来,在霸凌事件同时期,她和徐囡囡还同时遭受着老赵的性侵。
本就作为性侵受害者的周新雪,却天真的以为可以找一个替罪羊让恋童癖变态老赵放了自己,结果可想而知。
徐囡囡的另一种不幸也由此被周新雪拖下水(本就是受害者,为什么还要再拖另一个女孩下水,这种受害者的扭曲心理让她间接的成为了“变态佬”的帮凶)。
而此时的韩家斌也发现了老赵的龌龊“秘密”(最后真相大白后的那句“对不起”,真的是让人感到苍白而无力),但他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这种沉默,导致了两个女孩一个致死,一个被侮辱三年颓废一生(也有出于内心自责的原因)。。
很多时候,真相确实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切大白之后,触犯了法律的和活该被杀的人渣中的人渣,叫人怎么去抉择。
尤其是执法者,这时的正义天平……!!!
整个案件的过程,心是痛的……!!!
也许就像何警官说的:我无权对你们当初的冷漠做出审判,但请你们不要忘记徐囡囡……
可怜的孩子:在校园被恶语相向和霸凌,出了校门还被变态“老赵”性侵和虐待;死后又被校方为了既得利益绞尽脑汁的掩盖了事实真相,而且法医在学校教导主任吴健的贿赂下篡改了死亡原因报告,更让真相石沉大海;加上家长(囡囡父亲)的冷漠处事态度,即使囡囡母亲回来也已是无力回天呐。
哎,谁之殇,社会之殇;谁之痛,教育制度之痛……
底线,底线,底线!!!!
伤害儿童的变态,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畜生都不如呐!!!
不能伤害孩子,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最起码的……!!!
每次看到这样题材里的“变态佬”,真是恨的牙痒痒……!!!
片中“老赵”的死绝对的死有余辜,而且死的还是太轻易……。
老赵的死周新雪是触犯了法律,可像这样一个没有做人底线和道德可言的人渣,如果用法律去制裁他确实是太便宜了这个渣子,不足以解恨啊!!!
他不止残害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不,应该是戕害,他这种祸害,就算这样死也是太过于轻巧,哪怕是下了地府所有酷刑都得尝上三遍才行,必须痛苦缠身,永不超生……
“留下一把琴和几张乐谱 留下污渍斑驳的西服 留下去向不明的地图 留下打不开房门的小屋 留下眼睛为了失明的世界 那里的色彩明明灭灭 留下嘴巴为了记录长夜 为了冰雪封冻的每一条街 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 我没有预计未来的能力 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 从不把取舍当做一个问题”一个晚上把三部都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段歌词,是在火车开动的早上,阳光洒进车厢时,我们的犯罪嫌疑人——本片最美周同学谈吉他时出现的。
后来虽然犯人果然就是好猜的她,但原因还是让我惊诧了一把,于是再回头看这一段,有些难过。
她浑浑噩噩的活着,好不容易遇到了温暖的徐妈妈,如果她和徐囡囡的死没有关系她可能真的能得到一丝救赎也许就有机会过正常的日子了,但没有如果,不知道她内心是不是在羡慕那些只需要承受皮肉之痛便能死去的动物呢。
这个世界忽明忽暗,她的心理也一样吧。
虽然最后她坦白了一切,但其实她说出口的那句"阿姨,我帮囡囡报仇了"还是让我很膈应,也不太能接受徐妈妈表现出的看似原谅,真的有母亲能原谅把自己女儿推销恶魔的人吗?
真是大爱无疆了。
我还是很小心眼的,连来家里做客却不喜欢我可爱的猫的小孩子我都要凶。
作为悬疑剧来说,这种小成本小制作也没啥有名演员的系列剧,我就不苛刻了,人家还是有三档子大的剧情变化的,但如果要推敲聚集细节还是禁不住,不过也就算啦,支持一下这些已经在很努力推进法治建设的电影类别吧。
但有点影响观影体验的是三部有点重复剪辑和回忆一些画面,虽然是为了顺应情节的推进,但是可以适当再精简一些,另外韩家斌的饰演者表演痕迹偏阴暗,全程让我很害怕,但明明他的角色不是那样的嘛,让我个人来说不太su hu最后要认真再强调一下,小周同学的颜真的蛮好看的啊
1.万万没想到前面的吉他暗示原来预示着主题曲(不知道算不算主题曲,插入曲总应该是吧),这首曲子不管应不应那个阳光倾泻的景色,都!
很!
尴!
尬!
口型对不上我不强求,但是这一段真的有必要吗,就为了说明案子水落石出,光明回归?
2.还是我第一部就吐槽的问题,单线过于单调了,后期就变成一次讲一个人的故事了,好端端地一个人坐那我就在想:请说出你的故事。
这次终于轮到周新雪了,都不用推理凶手了,凶手一定是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所幸演的不那么尴尬,单单表情多变上让故事没那么乏味。
猜的酒中了。
再吐槽一下那个藏录音笔的沙发口子,一靠下去就会发现了啊。
感觉藏得地方不那么对劲。
还有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吐槽永远在背景里的乘务员小姐,超级淡定,全程听着真相,还犯困呢?
3.没料到的是第一部那个老套的套近乎方式:抓住手,回头,啊抱歉认错人了;居然是个伏笔,后来两个扎马尾辫的人都成为性侵受害者。
4.可以说这方面的中国电影太少了,可能都不太愿意揭露这种校园欺凌啊,儿童性侵啊,反正都避而不谈,这部片也算是一种警醒。
看完我感受到两个女孩深深的绝望了,(小孩子演技不太在线,但是周新雪那个表情到位)所以还是比较入戏的。
周新雪没有徐囡囡的那股乐观,她忍受着老赵的欺辱,但是她不敢说出去不然她就会被校园欺负。
这种背景下两个女孩是可悲的,所有的不公和欺负好像都是她们的原罪一样,无人诉说,那是一点一点麻木后的绝望。
周新雪也对不起徐囡囡,她有点嫉妒徐囡囡,她想摆脱老赵,所以把徐囡囡推到了火坑里。
太可怕了。
全员都做着伤害徐囡囡的事情,她明明是个好女孩,她应该幸福快乐的。
希望终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三部终于看完了,推理逻辑有一些bug,很多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剧情张力也不够,不过演员演技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尺度的突破很大,是一部很不错的的电影。
但这里不想谈太多具体问题,想说一下这部电影关于现实题材的叙述,从它敢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就像《嘉年华》,其实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也不算是一部好电影,但是这样的电影在中国能被拍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它敢于拍校园欺凌、、青少年吸毒、家庭暴力,还有直面校园性侵,这类现实题材电影在中国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敢于触碰这种敏感区,并且能形成不错的电影成片,这样的电影都很了不起。
我们一直在埋怨:中国电影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现成丰富社会题材,却在这个风云聚会的大时代却拍出了大量小时代般无病呻吟的爱情电影。
我们总是在赞颂韩国电影怎么了不起,《熔炉》《素媛》《辩护人》等被观众津津乐道,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现实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题材应该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拐卖妇女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霸、幼儿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拆迁、城管、房奴、被驱赶的低端打工者,医闹、无理的判刑(气枪摆摊大妈被判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商权益不清(共青城赛龙事件)、蒲系医院、各种村霸、写篇文章被跨省逮捕、无理陶子、传销、假药横行等等等,这个社会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变。
随便一条中国的社会现实事件能被如实的拍出来(而不是被各种阉割),就是一部部了不起的电影啊。
就这部电影反映的现实社会问题来说,我一点不觉得这部电影的会比《熔炉》差,甚至要比《熔炉》还要深刻。
这部电影更是反映了各种人性的丑陋,八个乘客,几乎都有污点,几乎没有真正的好人,自从宁浩的《无人区》后,第一次看到有国产电影能把人性进行深刻的刻画。
还有,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结局90%以上是被要求强制修改的,就像《无人区》《盲井》等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监管是最严厉的。
关于结局被修改的问题具体见我在另一篇文章的讨论: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1703/discussion/615614069/无数次对中国电影很失望, zf管制,资本浮躁圈钱,演员抠图面瘫、观众脑残,前三项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后一项改善十分缓慢。
但又看到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底层关怀的电影工作者,冒着各种审查和投资无回报风险,做出了一些优秀的电影来反应社会现实问题。
包括李杨的《盲井》《盲山》《盲.道》(虽然最后一部质量比较一般),还有文晏的《嘉年华》, 郭柯的《二十二》,能敢拍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都值得我们致敬。
最后,再致敬一下人民艺术家李心敏先生(就是片中的教导主任),他的逝世使中国电影又丧失了一个有良心的老戏骨!
严重剧透!!!
非常极其特别不建议在观影前阅读!!!
罪途1之死亡列车幽怨的女学生做引子,阴森恐怖的气氛做衬托,两个不明身份的“局外人”在一节车厢内发现了八个昏迷的乘客。
一个个唤醒他们并介绍身份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位死者——老赵。
无明显外伤,初步判定为中毒。
其中,记者是一个关键又莫名其妙的人物。
他直截了当地向警察揭示了车上乘客和十年前校园案件死者徐囡囡的联系:三位当事同学(暴力男、学霸小跟班眼镜男、沉默女)、镇压型教导主任、校医助手秋红、小卖部老板老赵(也就是死者)、法医女、记者自己。
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车上几人在上车时装作互相不认识对方,但事实并非如此。
此处东方快车谋杀案既视感。
校园案件回顾:徐囡囡遭受校园欺凌许久,当日又被殴打,老赵目击却未阻止。
徐被打中脾脏昏迷,校医未能及时判断病因,送至医院手术过程中因麻醉过敏而死亡。
教导主任强力镇压此事,记者因探求案件细节无果,故写了一篇推测性的且不属实的报道。
在证据搜集的过程中,眼镜男以帮忙为由记录证物。
警察找到了火腿肠皮,矿泉水,针头(疑似被眼镜男做了手脚)、以及法医女与秋红的两张邀请函,警察推测出,车上的八个人都是受人安排上了这趟火车,进入了这个诡局。
这时我有两个疑问:其一,案件的推手是谁?
其二,为什么死者是老赵?
他与徐的死关联其实并不大。
此时,眼镜男开始进一步的推测,他认为,这场诡局是一个随机杀人事件。
按照事实情况,徐的死纯属意外,但车上的八个人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或影响了这件事。
所以凶手也按照随机的原则,在分发矿泉水的时候毫无规律,看看谁是那个“中奖者”。
这时警察来到了车厢中售卖食物的地方,也由此发现了一个引导到第一个结论的重要证据。
现场发现的火腿肠皮与车厢中售卖的火腿肠牌子不同,也就是说,火腿肠是迷晕所有人的材料。
换言之,只有坐在座位两侧的人可以不被人察觉地完成这个操作,排除死者老赵,秋红就是凶手。
然后就展开了事件的第一次揭露。
秋红是徐的母亲,痛失女儿之后,在十年后的一天无意间看到那篇新闻报道,发觉女儿事件被曲解被推测到了一个她不能忍受的程度,于是她将所有人聚集到一起策划复仇。
这个理由我大致能接受,但有几点疑问未解:其一,这个杀人动机还是略显牵强了,十年后才发现的报道促使了母亲的犯罪,那在十年前母亲为何不进行真相的探求,还是说她接受了那个受人殴打抢救失误的结果?
其二,开始时秋红自述自己是校医助手,后来陈述时又说自己是三个月后才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那案件发生的当时,她到底在何处做什么工作?
这样明显的破绽,无疑是自寻死路。
其三,如果秋红是案件的策划和执行者,那上车时其余六个人(除记者外)没有必要装作不认识对方。
结尾处,法医女终于醒了过来,一句“这瓶水”是我的,震惊了警察。
欲知后事如何,还要且听下回分解了。
罪途2之救赎代价罪途2是很点题的一篇。
本篇中重点讲述的两个人物,都是围绕着“救赎”二字展开心理描述及行为描述。
一是法医女。
十年前刻意隐瞒了徐囡囡生前曾被性侵的事实,这次她选择向警察全盘托出。
与教导主任再次对峙时也没有选择妥协。
在这里,我们推测施害者是眼镜男。
因为暴力男曾经说过,眼镜男对徐不仅仅是欺凌,同时有着一些其他的想法。
二是眼镜男本人。
之前过分热情地协助调查,到隐藏案件关键证物,再到和记者互通消息进行推理,他一步步地吸引了警察的目光。
自我陈述中揭示了老赵性侵的行径,也阐明了他的作案动机。
秋红这时成了一个非关键人物,也就是顶罪者。
案件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反转,但警察又立即推翻了这种反转。
原因有二,首先是针筒位置与供述不匹配,其次是老赵的死因并非因为药物注射,他身上并没有找到针孔。
于是,故事由回到了秋红作案,眼镜男欲为其顶罪,而秋红拒绝这样一个路数。
到现在为止,谁是真正的凶手,就成了一个最大的命题。
个人认为有疑点的两个人:沉默女、乘警男。
这篇故事的展开由校园欺凌转为幼童性侵。
虽然没有直接性侵的镜头,但那一块缺损的花玻璃,和玻璃后透出的一只眼睛,是可以成为梦魇的存在。
眼镜男有句话我觉得很有深意,他说,看见老赵对徐囡囡做那种事,觉得他是畜生,但自己内心却也有想对她做那种事的冲动。
这种微妙的心态居然莫名地让人很有共感。
其实人心里都有一颗恶的种子,欲望、贪婪、自私、暴力,但它是否会发芽?
罪途3之正义规则眼镜男洗白之后,确定了秋红有共犯这一事实,一个她想保护的人。
同时,经法医女的初步鉴定,推测老赵的死因为过敏。
这时镜头开始回放,由坚果,到大豆酒,重演了前一晚车厢内多人的对峙。
这时嫌疑人已经基本锁定——就是沉默女。
在录音笔的铁证之下,沉默女开始了她的自述。
一个同样被性侵又背负着间接害死徐囡囡心理负担的女孩子的自述。
这一部分是异常沉重的,同时也填了之前的几个坑。
硫喷妥钠的作用仅仅只是吐真剂,过敏杀人仅仅只是临时起意,旧相识相见居然没有分外眼红。
感觉前因后果似乎都能说得通,但又有很多东西真的不太符合常理。
虽然时常觉得装神弄鬼的部分有点多余,条线太多,细节也不可考,但是这故事聚焦的两个主题真的是现实中真实又沉痛的存在。
这样一部作品虽然不完美,但足以称得上是诚意之作。
P.S.沉默女在自述之前谈的那首曲子,虽然不完美有瑕疵,却很动人。
附上歌词。
《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留下一把琴和几张乐谱留下污渍斑驳的西服留下去向不明的地图留下打不开房门的小屋留下眼睛为了失明的世界那里的色彩明明灭灭留下嘴巴为了记录长夜为了冰雪封冻的每一条街哦嘿啦啦啦啦啦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哦嘿啦啦啦啦啦我没有预期未来的能力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从不把取舍当成一个问题哦嘿啦啦啦啦啦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哦嘿啦啦啦啦啦我没有预期未来的能力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从不把取舍当成一个问题(完)
结局还是有些弄不明白,周新雪弹吉他的那段吉他是什么意思但是最后的音乐好燃, 被最后的文案弄哭了,还有多少受校园暴力的人?
还有多少禽兽?
单单是抛开了国产剧的怪力乱神这一点,就已经算很好了。
应该是真的想致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人性剖析,但是案件并没有在最后来一个点睛之笔,虽然有些失望,但真的已经很好了。
秋红聚集所有人上列车了解十年前真相,周新雪将当年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个人观点,如果该剧能精简在一部内还能看一下,三部曲确实和该剧情发展和巨大的BUG太不相符。
在剧中一直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此车厢内的8个人都有错,如果剧情推送都要死,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包袱,但是在剧情发展在第一集后期就已经发现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无疑此剧的后期悬念就大打折扣。
第二集突然出现的研究生自首,更加唐突,剧情突然转变的风格更加让人无法接受。
第三集基本就无高潮可言,突然出现的证据让嫌疑人主动坦白,只能感到可笑了。
该剧最大的BUG就是10年前法医检测徐囡囡死因,不可能检测不出来被性侵的结论,按老赵当时的小卖部老板的背景不可能掩盖此事,因此也就不可能将案情掩盖10年。
....但是该剧一直未提及该情况,真是让人感到编剧的无脑。
证据真的是略微太弱了
这个反转以及剧情设计确实起到出乎意料且深化主题的作用,还有主题曲很好听!
教育青少年自我保护,学校家长社会都有责任,学生欺凌弱者也该严管,家庭暴力不能容忍,大罪零容忍。
最后一集毁了这个系列,国产推理剧还是摆脱不了故弄玄虚的毛病,对社会性议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度,只在表蜻蜓点水,看完之后觉得是不是在蹭热点?部分角色的人物和桥段的设计过于牵强。
如果是作为推理题材,bug多得数不清,剧本可以给零分;但作为国产网大,导演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努力得提升影片的视听风格,某些段落甚至不逊于院线电影的质感,可以给鼓励分;作为国产片,敢于探讨校园暴力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话题,尤其是在人性深度上做到了颇有野心的挖掘,值得称赞,总体三星
如果周新雪在讲述完一切以后自杀,故事会更惨烈震撼……讲真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我是不会原谅周新雪的。
????
演员台词故事都很僵硬,像是导演系编剧系表演系大学生制作的毕业作品。
并没有那么好
前两部给了四颗星,最后一部毫不犹豫的送上五颗星。一是为了结局的震撼而是为了长久以来只有流量没有良心的网剧出现了这样一部佳作而点赞。三集,一个跨越十年的故事!真的期待更多这样勇敢的,有担当和勇气的佳作多多出现!
你不站出来,或许你就是下一个。。
20180530 看的出一直在模仿 网剧里还能看的 导演看成冯小刚
结局略微弱了一些。。。感觉还是前两部刺激一些。
没意思结局
最后一集,整个故事全部清晰,推理形成环形,精彩到这里才呈现,拆成三集其实对第二集真的蛮不公平的。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和针对未成年少女性侵,远不止死去的女孩一个人,还有更多的受害者,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借用知乎上的评论,原打算五分钟就放弃,一坐却整整三小时。不过,整部电影可以删减更紧凑一些的,三个小时略长了。
三星半,人性本恶,反转给力,可惜演技细节经不起推敲,这个题材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真相如果以这种形式宣告,那也就意味着无法宣告。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剧,这部剧令人无语。
明星大侦探电影版?故事~死人~搜证~一对一~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