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男寡女》的好看与其说是在轻松爱情喜剧,不如说是对都市小人物,职场白领惟妙惟肖的刻画。
华仔公司里的张三李四,阿毛阿狗都能立起来,形象太鲜明了。
这样精彩的小人物群像刻画,电影中不多见的。
本片是2000年6月出品的,由杜琪峰、韦家辉这对黄金搭档指导。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自己只是个孩子,跟老妈一起看的。
她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吵着要看周星驰。
无意间今天又看了这部片子,却感触良多。
如今已经老去的刘德华在这里出奇的年轻,小时候不喜欢的郑秀文,现在看来却充满了味道。
影片很搞笑,尤其是当男女主角失恋或吃醋时,他们通常会不停地干活,檫桌子、刷马桶。
郑秀文扮演的Kinki ,平时看起来愚钝、笨手笨脚的却又那么的善良可爱。
她很瘦,不聪明却招人疼,她平日说话不敢大声,总是低着头,双脚崴到也要把东西送到。
但同时她又是有主见的,当她发现华少喜欢自己的时候,她对着那个追求她的Roger 说“不见了,永远不见了”;当所有人劝她嫁给Roger 时,她追随了内心的想法,她喜欢的是华少。
那是个执着而强大的内心,尤其是在知道对方是个亿万富翁以后,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你或许认为她是个死脑筋,认死理,但正是这种“傻”感动了我。
郑秀文将这个外表木讷,办事笨拙同时又对爱情执着的女孩刻画的入木三分。
可惜当时我太小,感受不出来;现在明白了,昔人却已老去。
是她生的太早还是我懂事太晚呢?
刘德华,我最喜欢他的一部影片便是《暗战》,导演依然是杜琪峰。
他很帅,我承认,帅到有时他的演技会被忽略。
他扮演的华少干练、精明,却也可爱十足。
当他和女主角一样刷着马桶时我真的要笑喷了。
影片中有一段,致敬了《天若有情》,既是杜琪峰的回忆,又是刘德华的青春年华。
刘德华拍这部戏时39岁,郑秀文28岁,两个相差十岁的人将这段爱情展现得如此自然而又美丽、令人向往。
它美丽,因为现实中不会有,请问当一个亿万富翁(而且长得很帅)说爱你时,你会去注意一个年薪20万的白领吗?
我不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更不会勉强别人,可能我的爱情观有些悲观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
人们只喜欢自己或身边所缺少的,生活中缺少这样的爱情,所以我对它倍感珍惜。
看完《游龙戏凤》,忍不住又将《孤男寡女》找出来看,喜欢这种淡淡隐忍的感情戏,纯情,简单。
傻傻的女主角散发着是一种女人的真性情。
在个人电影排行榜里,个人认为最好的都市片是——《孤男寡女》。
是的,就是华仔和郑秀文拍的那部。
实在不好意思,还选了部香港片。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片子,也没有最差的片子,全赖看片时的心情。
跟着一起去看片的人如果志趣相投,就是王晶片都有劲,说不准一高兴就打个六颗星了…这部片子如果删去黄浩然的话,实在没有什么毛病(也许全部都是毛病),淡淡的故事,淡淡的结局,结尾时的那首淡淡的《享用我的姓》。
只是从拍的诚意来看,虽说还是小职员的故事,但杜琪峰(此片风格上完全看不出来有银河映像的影子),华仔演得很投入,郑秀文也算是最本色的演出。
年少得志的有为青年,再上傻傻的城市白领女性,心无城府的好友,无可救药的感情。
喜欢这部还是在读书的时候,那里还没上过班,只是发现当时的上班很好玩,,后来才发现任何东西都不是耍帅就可以的…家乡小地方的电台因为没有出播放版税的压力,每天晚上都会放一些好片,或一些艺术气质的片子。
好处就是虽然都是好片,但个人绝不会想到去租的,被迫看还差不多。
真正要说电影启蒙,是从那个地方开始的。
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完一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似乎是最美满的事。
有些片子,固然知道结尾,但看了两个小时,无非是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大团圆结局。
当时的大多数导演还没走非主流,自然也不会让人失望,杜Sir当时也不例外。
现在给电影评分,不是说要多大的场面,而只是要有打动人心的几个场景,即使整部片子都乏味,也可记住。
《孤》片的最后是模仿了《天若有情》的桥段,华仔曾经在那部片子里辜负了吴倩莲,一个遗憾留了10年。
在这部片子里特别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较有意思。
一个骑摩托的华英雄拯救了现实中不会骑摩托的华仔。
可惜现在郑秀文再也不唱歌不演戏了。
傻女人因为失恋不再娱乐了,天后也不当了,跟王菲一个样。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只有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最爱他。
个人的恶趣味就是最喜欢恋爱前未曾挑明,欲说还休,偷偷揣测的样子。
简单来说,就是吃醋。
我看着当年还是华少的刘德华,明明百花丛中过,却还是被不够性感黑黑白白经常发疯的郑秀文吃的死死的,语无伦次地kinki个不停,跑去买光情敌的杂志,还失魂落魄地把手提包也扔进垃圾桶了。
跑去学摩托车,到处问别人自己到底好不好。
喂,你可是华少啊!
不是浙江卫视那个中国好舌头,而是四大天王华仔啊!
果然恋爱让人自卑。
如果这就是普通人的爱情的话,我也想拥有。
然而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是意外看见男朋友和别的女生走在一起,等对方半个小时还要被嫌弃,然后失着恋,疯狂购物,拖着疲惫带着伤心回去睡觉自愈。
一定不是我们不够好,只是没遇见对的人吧。
真正的爱情有没有御守都会遇见,一语中的,一见钟情。
最喜欢2000年左右的香港爱情片,很轻喜剧,却很打动人。
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香港!
我爱千禧年!
电影的穿着有一种深秋感,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凉爽干净,适合发生点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影片最后两个人拥抱接吻的剪影,我也很喜欢。
有一种古装剧里在摇曳的烛光下洞房的感觉。
只有你有爱,相信我,从现在开始奋力追求,一切都来得及的。
私以为愿意孤男寡女的人一定是有点意思的人,如果你对他没有好感,彼此都不会给彼此这个机会的。
我们都有点陷在暗恋中,就差一个机会说出口,让一切水到渠成。
我什么时候才能遇见我的华少!
快点让我遇见他!
不过其实看完电影,我还是比较喜欢有钱的rogar,不单单是为了钱,能下定决心娶我这件事,真的很打动人诶!
喜欢那种调调的男生,更何况对方爸妈又都那么好。
来个rogar让我遇到也好呀!
我希望遇见的那天,我能穿上自己最漂亮的小裙子,勇敢地走向他,让孤男寡女变成金童玉女!
(臭不要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突然想成为谁的女孩!
这里不是中国好声音,可是I need you.
这一部《孤男寡女》是2000年香港本土的票房冠军,之后2001年刘郑二人再次合作的《瘦身男女》再次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我想真正让这两部都市喜剧如此得到观众厚爱的原因,或许就是镜头之外默默流淌的温情。
《孤男寡女》中的华少和那部被奉为经典的《天若有情》的男主角华弟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无疑这是编导的刻意为之。
熟悉刘德华,或者说熟悉那个时代香港电影的观众,听到电影中的明仪那一句“哇,天若有情啊”自然会会心一笑。
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那是一部留给太多人深刻记忆的片子。
许多年后我都记得吴倩莲光着双脚行走在马路上的凄美,而当年华弟为了她砸破橱窗的那一场戏,更成为后来人不断模仿致敬的重要桥段。
《孤男寡女》中华弟为了明仪去学摩托车的那场戏,几个利落的镜头诸如翻身上车、戴头盔、戴手套等,端的是当初华弟的潇洒,带给观众许多关于过去的感怀,可是镜头从华少的背影处移到了车尾的“学”字,反转的搞笑意味便倾泻而出,不知怎的我竟然看出一些伤感来。
不过虽然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草根,但今日的华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为了婚纱可以抡起垃圾桶砸烂玻璃橱窗的肆意少年华弟了。
今天的华少,只能为了一笔20万的订单频频弯下腰身做讨好状,在老板讽刺的时候接过一句“我真的很贱啊”;今天的华少,他能为心爱女子所做的事情仅仅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帮她挡酒,在灯柱下吐得累了喃喃一句“女人有的选择,男人没那么幸福”;今天的华少,他仅仅只能在办公室流言下,把流言源头的同事抓出来道歉却阻止不了更加难听的流言的产生;今天的华少,只能在心爱女子可能琵琶别抱的时候掩耳盗铃般地买走所有的杂志……可是在这些无能为力的镜头之下,华少对于明仪的脉脉温情却蔓延而出。
我喜欢华少对着空空的桌子模拟约会明仪的别扭,喜欢他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语气神色重复那句“明天一起去吃饭,穿漂亮点”的慌乱,喜欢他得到肯定回答后“哦,是啊”的木讷……即使这是一次帮明仪介绍男友的预谋,即使这一次华少还不明白自己的心之所系。
我个人以为,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无疑是神来之笔,十分的余韵悠长。
看着镜头缓缓从华少和明仪拥抱的剪影拉远至办公室外一大群为了寻找文件乱作一团的同仁们,颇有一种“纷繁俗世我只愿与你相拥”的浪漫。
这样无能为力却默默付出的华少,或许才是今天的香港所需要的。
就像是2001年为爱卑微的肥佬肥婆一样,因为爱而变得无所不能。
因为卑微地去爱,一个200磅的大肥婆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靠着吃蛔虫、喝泻药瘦到不到100斤;一个本无忧虑的肥佬为了攒够肥婆减肥的钱可以去街头给人当肉靶……他们的爱情因为卑微所以倾其所有豁出去地付出,他们的爱情因为卑微而伟大,也因为卑微而无所不能。
他们曾经是肆意飞扬的少年华弟,可是生活终究是要继续,是要归于柴米油盐的平淡。
经历过SARS、金融危机后的香港人,或许终于发现,他们能够拥有的大概只是一份平淡隽永的感情,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陪伴他们看废墟的人而已。
只可惜,《瘦身男女》里安排亿万富豪Roger这场戏却充满了找戏来做的硬滑稽,虽然增加了喜剧感也为后面两人的拥抱加多了感动的分,可是这一情节的设置却破坏了原来电影的温和与美感。
真的是老电影了,没想到杜sir拍爱情片也这么好看。
而且开创了港式小妞片的一个模式。
我觉得港式白领风的爱情片还是别的地方拍不出来的,港女也真的是特别,用现在的阳光看,恐怕都要被骂作。
但是郑秀文就是演的作的可爱,刘德华演的也不是什么霸道总裁,他虽事业还算顺利但也有不得已的苦楚,拜金的女友,天降的富二代。
都市里两个灵魂的相遇大概就是如此吧,细节动人。
疫情在家,忽然迷上了老港剧,接着是香港电影,认识了杜琪峰韦家辉银河映像,在看了几部色调灰暗的黑帮片后终于翻到了这部爱情喜剧,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又坐在这里写下这篇不会有读者的影评,聊表敬意。
电影上映的那一年我刚出生,等到我看得懂电影的时候,香港电影早已是江河日下。
家乡的电影频道总喜欢播放那些国语配音的老港片,我一度很不理解父母对那些画质粗糙演员雷同风格相似的电影的喜爱,听不惯粤语歌,看不惯粤语电影。
但事物的辉煌必有其道理,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成龙、周星驰、周润发,依旧是合格的商业片,让人哭且让人笑,甩开后来层出不穷的国产烂片几条街。
说回电影本身,20年前的刘德华居然能显出几分青春,一查年龄已经39,只能说刘德华不愧是刘德华。
20年前的郑秀文倒是货真价实的青春靓丽,行走的衣架,印度餐厅那场戏,我看了都觉得心动。
从前不理解港女的审美,皮肤褐黄身材干瘪,直到看到了年轻的郑秀文,尽管我一直没分清楚她和杨千嬅。
有神经质的职场小员工和有车有房的风流上司,听起来是个挺俗套的爱情故事,但填充的细节让故事落了地。
小员工尽管神经质,但任劳任怨,关键时刻靠谱,因此一直没被开除。
上司尽管有钱又风流,本质上还是个高级社畜,前女友跟着有钱人跑了,自己要在客户面前点头哈腰,饭局后在路边抱着电线杆狂吐,多少职场人的辛酸。
笑料不足以让人开怀大笑,但观影过程中时不时的会心一笑已经足够。
最为脱离实际之处莫过于半路杀出的超级钻石王小五,但不过是个戏份不多的超级工具人,用于衬托“我爱你不爱钱”的都市童话爱情。
刘天王一直被人诟病演技,但演爱情喜剧绰绰有余,能耍帅,也能演得出一个销售经理的卑微纠结。
在下属面前发火,在客户面前低声下气,还有后来擦马桶的神经质,吊打多少年轻男“演员”。
优酷的弹幕一直说,现实里谁会选华少,只会选罗渣,但现实是大家连华少都遇不到。
他暴躁,但是善良,见不得下属被欺负被传谣被渣男劈腿,这份善良对女性简直是一击必杀。
郑秀文饰演这种神经质都市OL太过合适,明明瘦成了平板却依旧可爱,连鼻头的雀斑都显得可爱。
最后华少没有治好明仪的病,反而自己病了,在家里狂刷马桶。
其实大家都有病,格子间里八卦纷飞,人心被困在此处,怎么能不生出病来。
现在更是如此,没得个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但好在华少遇见了明仪,明仪也遇见了华少,他需要她,她被他需要。
众人争抢着满地的文件,只有他们两人紧紧相拥,片尾曲响起,一出爱情喜剧自此落幕。
听说这部电影是当年的票房冠军,银河映像向商业的妥协之作,但妥协得颇为成功。
刘德华和郑秀文的CP感不能浪费,乘胜追击推出了《瘦身男女》、《龙凤斗》,评分都不高,但都挺好看。
可惜后来郑秀文得病,直到十年后才又合作了一部《盲探》,纵然是刘天王也扛不住岁月,何况郑秀文。
杜琪峰向来是个商业理想两手抓的人,赚了钱就去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哪怕像《柔道龙虎榜》一样票房惨淡。
我倒希望他能多妥协几次,给大陆影视注入一些新血液,可惜北上之后的电影部部令人失望,只有一部《毒战》值得一看,像《单身男女》这样的爱情轻喜剧水平也大不如前,高圆圆+吴彦祖+古天乐的组合简直糟糕透顶,虽然我很喜欢古天乐,但他的花心贱男还不如当年白面小生时候的角色。
一个是身家百亿、年轻有为Roger,另一个是月薪20万、成熟稳重的销售达人华少,你选哪一个?
女主做出了选择,她呆呆傻傻,有点强迫症,却对爱情有一股执着的冲劲。
她喜欢的不是钱,而是她喜欢的那个人,正如贯穿全局的爱情符上所写的"I need you"。
《孤男寡女》情节不拖沓,节奏很好,虽然掺杂着点奇幻元素,但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不得不说,刘德华与郑秀文搭档真是太好了。
评分7.8
如何讓《同居蜜友》比《孤男寡女》更名副其實 口味純正 而不是一副“高齡童養媳”的感覺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三個月的評述鏈接《同居蜜友》這回是第一次看,而從公映時間上來說,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年前,也就是2000年6月份上映的,同樣由鄭秀文主演的《孤男寡女》,而跟她搭檔的是跟劉德華先生一個級別的,梁朝偉先生。
不過就跟梁生後來演的很多輕喜劇,不管是時裝動作,還是古裝奇幻一樣,都很難讓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如果說劉生是以勞模身份享譽影壇,那至少在輕喜劇界,我一時間很難想出一個恰如其分的辭彙來形容梁生……《同居蜜友》這片名中的關鍵字自然是同居,至於蜜友呢,如果不是蜜友但同居,那倒是戲,或者兩人從事的行業,跟蜜,甜的東西有關,那很TVB的感覺。
不然的話,同居與蜜友兩詞放在一起,還是有點多餘。
而從人設上來看,梁與鄭兩位所扮演的,都是爆脾氣,因為一次汽車間的小摩擦而不打不相識,而且鄭秀文的角色在過程中的表現,一點都不比梁朝偉“柔軟”,可以說是巾幗不讓鬚眉。
通常這種搭檔或情侶的戲,一般都會做成是個性反差,打歡喜冤家牌,當然也不是說像《同居蜜友》這樣同一性格的不可以,畢竟連哥斯拉和金剛都可以不打不相識,最後還能放下成見,攜手走到同一陣線上,而前提就是得出現一個更“火爆”,更“壞脾氣”的“第三者”,比如在最近這版的《哥斯拉大戰金剛》裏就是機械哥斯拉,但在《同居蜜友》裏這種更升級的“第三者”是不存在的,不只如此,開頭遇事性格火爆的男女主角,後來似乎也忘了這樣的人設,不再會被脾氣衝昏頭腦,不只發生在彼此之間,也對於身邊的其TA人等……和不打不相識的爆脾氣人設,一樣被很快拋開的,還有鄭秀文的職場生涯,她原本是一家公司的中層,但很快因為一次“背黑鍋”而被開除了,這場戲當然可以被看作是為了讓她“無家可歸”,給“同居”鋪平道路,先不管丟狗怕被老豆罵,所以才不回家這一點是否有超出喜劇範疇的牽強,我更關心的是,這片中那麼快的失業,也不怎麼急著再就業,太讓人有一種故意向《孤男寡女》致敬的意味,而後者,至少從頭到尾都是一出職場愛情戲。
《同居蜜友》裏讓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的,開始時只是酒精,也難怪鄭秀文事後要擔心會不會一夜大肚……但酒精畢竟是身外之物,除非編導設計兩位中至少一位是有酒精依賴症的,與此同時,爆脾氣好象也是“身外之物”,想爆的時候就爆,搞得跟黑社會講數一樣,不想爆的時候就用電眼來溫柔,脾氣就像吃了降壓藥一樣,血壓想低就吃,不想低就不吃一般。
有了那麼多“前戲”之後,終於進入“同居”的主題了。
雖然一般來說,同居應該就是沒有結婚,就住在一起。
但更一般而言,同居是二人世界,而不是跟男方一家人住在同一屋簷下吧,那一般得叫“童養媳”,而不是同居,至於鄭秀文這樣半路同居的,那也最多是叫高齡童養媳……反正之前很少看到這樣子“同居”的,不知道日劇《一吻定情》算不算,但一來那裏的男女主角還未成年,二來那是因為雙方的父親是舊日好友,所以一時救急來著。
而接下來梁朝偉是家裏開了三代牛雜店的少東,他的女友又是個明星,他的老媽因為“同居”的關係,所以也顯得不按常理出牌,即使按港片的標準而言,都是極為開明與另類的。
愛情電影一般談不上什麼懸念,最多是文藝式的開放結局。
但《同居蜜友》的問題還在於,鋪墊的這些元素,真的有點太雜糅了,而融不到一塊兒去,甚至有點像片中到別家店去買一百份牛雜,然後加了牛骨放在一起煮,但跟幾十年的老湯,應該遠不是一回事兒。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故事素材要怎麼“千熬百煉”的,而是最好一開始設計時,就是彼此協調與系統的。
至於《孤男寡女》,雖然我一向不是太關心片名,也不認識什麼傳說中的白龍王,不過既然《同居蜜友》給詳解了一下,那不解一下《孤》的片名,就有點偏心了。
後者的片名,很容易接下一句:共處一室,當然如果做成部禁閉密室片,可能是切題的。
再說跟杜琪峰導演後來跟內地合作的《單身男女》系列那片名相比,雖然意思上有很相通之處,但“孤”與“寡”有更濃重的孤家寡人感覺,或者是自我封閉,要麼是很難親近,但這種感覺至少在《孤男寡女》這部電影裏,沒有體現,或可以領悟出來……相對來說,《孤男寡女》比《同居蜜友》要主題“統一”一些,就是在講職場,男女主角就是在一家公司裏做事,而不是為了“同居”,“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銀河映像的職場喜劇,都有一種很神經質的套路,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就是極為明顯的強迫症,就好比許紹雄那句“很明顯錯在你,這次我也幫不了你了”,反復次數之多,縱觀影壇,可能也只有內地導演薑文能與之匹敵。
重複雖然是喜劇的一個手段,但不是這麼重複的,是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因為一個重複,產生不同於以往的意趣,那才是正確而基本的喜劇式重複。
而這種重複不只出現在黃金配角的身上,也蔓延到了主角身上。
比如鄭秀文的角色一遇上感情問題,就會瘋狂的打掃衛生,什麼都不管不顧,劉德華所扮演的上司也拿她沒辦法,這種“症狀”後來又出現過,甚至都“傳染”給了華少……但問題是,這個設計除了豐富鄭秀文的肢體語言,表現她很重感情之外,還有別的用處嗎?
而且這跟“職場”有關嗎?
而劉德華先生的角色,除了能屈能伸,關心下司之外,竟然就是跟《天若有情》的莫名聯動,還是因為摩托車……但還是那個問題,這跟“職場”有關嗎?
《天若有情》裏有職場元素嗎?
黑社會或者富家女,也算是一份工作嗎?
可能會有人覺得,您太苛求了!
這不過是一部愛情小品,有點趣味,打情罵俏,有個第三者第四者,有一撥老戲骨渲染下氣氛,最後追愛成功,或者真愛無敵……就成了。
這就等於說,雖然真正的婚禮也是一次“演出”,但你如果苛求每個細節,那就沒勁了,畢竟愛情本身才是大主題,別的都只是配菜,甚至包括男女主角……但我更是從愛情這一類型片本身去想的,雖然一般來說,它不是懸疑,更不是推理,所以好象跟愛情本身一樣,它似乎不需要嚴謹有條理,但從類型本身講,它是很單薄的,跟那種競技題材類似,都是很容易被一眼看穿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更應該系統與嚴謹,那樣子才能“升級”出新的趣味,而不是將各種食材亂燉,那樣子除了得到一鍋怪味湯外,不會再有其他。
應該又到了我的設想是……環節了,那對於《孤男寡女》,我想得很簡單,造成男女雙方感情障礙的,不應該只是前男女友,包括突然冒出來的海外富少,而是應該來自與職場有關的人設本身。
比如說劉德華先生的角色,很有事業心,必須達到一個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夢想,而且在達到這個夢想之前,他不會結婚。
而他的下屬鄭秀文,因為父母當年就是因為辦公室戀情而結婚,但後來又為了工作而吵架離婚,所以她從小就立誓,長大之後絕不談辦公室戀情,要談也是談“圈外人”……於是這一對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職場男女,如何會“搞到”一起的,就是一樁行業奇聞了……而我對《同居蜜友》的設想是,既然是爆脾氣,很衝動的一對歡喜冤家,就絕不能在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一處就和好,更不能為了“同居”便毫無原則和酒量的“酒後亂性”,兩人的衝突應該繼續進行下去……比如說,鄭秀文的角色是負責食品衛生的,接到市民投訴說梁朝偉那家店的陳年老湯有嚴重的品質問題,於是她上門去調查,確實各種超標,按規定要立即銷毀……於是兩人的矛盾又升級,但後面鄭秀文會發現其實是同行妒忌他們家生意好,所以故意設局抹黑。
另一方面,鄭和梁二人都是獨居,而且無巧不成書,就是住上下層,至於誰上誰下,無所謂,都行。
當然因為派對噪音,或者水漫金山這些常見的問題,導致上下層業主產生矛盾,再加上梁鄭早就結了很大的梁子,於是矛盾更加升級。
這還不算,充分利用現在《同居蜜友》裏的元素,比如鄭秀文無意中撞到梁朝偉角色的明星女友跟別的男人有私情,於是她為了“報復”,就把這事讓梁朝偉知道……梁朝偉也想報復回去,但鄭秀文此時單身,無從下手。
可這時鄭瞭解到那鍋有品質問題的老湯,是由於同行栽贓,她做錯了,但又放不下身段向對方道歉。
而梁朝偉則想當然的認為,要在感情上報複鄭秀文,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她愛上自己,再甩了她……於是一個想道歉,一個想報復,仇家變愛人,再向《金枝玉葉》致敬一下,那就是把上下層打通,變成一個“複式”,於是原先的一上一下,就變成了“同居”,但兩人之間的感情基礎,其實是不穩固的,還留了個“懸疑”元素,那就是梁生是否會真的為報復而“始亂終棄”,還是會陷入與秀文的感情中無法自拔,而早就忘記了“初衷”,又或者是乾脆不避諱的和盤托出,而秀文會一樣原諒他嗎?
還是把這當成是兩人感情中永恆的芥蒂?
……
郑秀文好美!!!!但里面女主全家写的像傻子,也没必要
新千年轻喜剧发端
比一般好一点。比尔·黄 《感情线上》很耐听。
共处一室- -
中铁,你真对得起我
高中。我觉得是很好的一部商业片,对我印象很深。
商业片
写字楼爱情片,郑秀文最好的银幕形象,将善良、呆萌、神经质的Kinki一角演得既有夸张喜感又让人心生怜爱,和刘德华首度合作,日久生情的过程编排巧妙让人信服,耳机教学勾引男友、被相亲遭遇糕富帅两出戏尤其精彩。与《天若有情》梦幻联动颇有趣味。一众配角也添加了喜剧佐料,梁艺龄、黄浩然也都不错。配乐值得称道。国配小小的声线很贴切人物
上帝,不要再让郑秀文忙忙叨叨的了。
为小细节加分,就是一部圈钱制作的商业片
比起I love you,我对你是 I need you
拍个都市爱情喜剧都能将运动镜头甩得那么有力量,真妙;杜琪峰的电影,故事未必符合逻辑,但情绪绝对百分百到位。
太失真,最不喜欢的一部杜琪峰。
隔日又银河。看完觉得好像是看过的。。。杨千嬅还真是很像郑秀文。就凭装疯卖傻就被身家几百亿的帅哥看上,灰姑娘爱情故事还真是好编啊
一款《天若有情》的call back,“你们这样是在打招呼吗?会吓到别人的知不知道?”“我叫华弟。”郑秀文懵懵的,天真的,善良的,单纯的,敏感又顿感的,笨拙又聪明的,很难不喜欢上她吧。华少和那个罗杰都不是良配,非要选的话,不如选罗杰,至少不嫖且有钱。最后结尾那幕有意思,平时喜欢八卦的现在满眼只有升职加薪。
和这部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瘦身男女多一些…但是勉强给个四星算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起点吧
一个耍帅,一个卖傻,这是准备教育女孩们好好等待高富帅吗?
现在再看似乎没什么意思~~
一般。
可爱场面太多,自我调侃最有趣,生气伤心时要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