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情仇当然要有绝世虐恋;还得有谍战情怀,塞纸条什么的老套路不能少;结尾要呼应点主旋律;为了体现主角情趣,再加点探戈;战争场面显得大制作,加场爆破戏;动作戏怎么能没有呢,于是开场孙红雷就在屋顶上跳来跳去。
《触不可及》这部剧里满满地塞入了各种元素,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一个五星级餐厅,旁边点着浪漫的蜡烛,你系好了餐巾,拿好了刀叉,满心期待佳肴盛宴,最后服务员端出的竟然是一锅怪兮兮的臭豆腐炖南瓜。
让你忍不住悲愤怒吼:“折腾了半天你就给我吃这个?!
”如果只看剧情简介,好像没有天雷滚滚的前兆。
埋伏在终统特务机构里的地下工作者爱上了搭档的妹妹,在搭档牺牲后,大时代背景下的两人一次次擦身而过,虐恋情深。
前半小时的极快的节奏里,打酱油的徐静蕾和黄磊纷纷领盒饭走人。
接下来所有的戏份几乎都落在了孙红雷和桂纶镁身上。
有了艺术就高雅了。
长了颗不死文艺心的导演让探戈成为他们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于是舞蹈教师桂纶镁和文艺爱好者孙红雷从教室跳到卧室,卧室跳到大街,一跳十余年。
更令人发指的是,就那么一首曲子全片反复用了七八次,以至于每当前奏响起,坐我旁边的大叔简直如失控般尖叫道:“又跳?!
”于是原本极具仪式感和悲剧宿命的情节瞬间喜感十足。
更别提全片蔓延着一种奇异的忽雷忽闷的气氛,节奏时而飞快时而拖沓,情节飘忽随意到让人怀疑到底有没有编剧。
更不要说那些故作正经却喜感十足的台词。
镜头剪辑也十分杂乱。
我知道徐静蕾美,可一个回眸的慢镜头有必要反复用三次吗!
观影过程中,几乎每隔三分钟就有一个小雷点,五分钟一个大雷点,如果开个弹幕功能,应该会汹涌到根本无法看到主角的脸。
孙红雷时而面瘫时而失控,而桂纶镁全程用力过猛。
唯一的正常人是蒋勤勤,旗袍造型优雅又高贵。
说真的,在电影开始不到半小时里就让女主角失禁,这样的导演你还能期待他对角色有一点点怜惜么。
反正我和珺妹纸是相互搀扶着离开影院的,我捂着太阳穴,她拖着腮帮子,笑得元气大伤。
唉,有这100分钟时间,不如去看看同名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吧。
我本来想这片子该是《潜伏》电影版吧。
我本来想桂纶镁演技该PK大嘴巴几条街吧没想到这片子就是一50后导演处女秀的那种文艺大爆发的片全剧以历史大事件串烧,中间对白少,配乐多导演你的文艺情节是满足了吧,可是这片子找雷哥桂姐这种演员来演不就是放错了地方?!
因为本来就不需要什么演技吧。
全片就是满足一个男人的YY,套个老段子,雷哥王八之气泄漏了那么一点点,有钱的女人和风骚的情妇就拜倒在地。
如果要满足这样的YY,桂姐的演技够了,相貌可不够啊。
还是应该找志玲这样没演技但是会嗲人的花瓶在民国这种背景的不愁吃穿的男女间演个才子佳人神马的,反正就是男女主角在那里拧,拧了多少年了还在那里暧昧,你爱我呀我爱你。
当中男主也有过不少女人.... 反正满足了导演的文艺情怀不是...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给了这部片子差评,作为一个单纯的看者,我觉得这部片子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力,遗憾的结局最是让人印象深刻,觉得只是再差一点点,他们就可以走到一起了,所以才更加让人难忘,画面也很唯美,探戈本就是一种透着暧昧的舞蹈,我觉得孙红雷和桂纶镁诠释的很好;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战争带给人的往往不仅仅是血腥混乱的场面,更多的是家破人亡,连一对小小的恋人在一起也可能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随时面临分离...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我知道,这样说会招来很多骂声,可是不犯法,我敢说。
)不管以前获过什么奖,这次的角色诠释,简直好糟糕... 表情是没有表情... 声音是僵硬和造作... 好好的一个角色,不得不在后半程看着字幕脑补一个女主演上去..相比之下,戏份并没有很多的蔡少芬和蒋勤勤,演得抑扬顿挫得多...在蓝色港湾看的首映... 又要下载注册某APP,又要关注某微博,还要转发若干条围脖艾特好友三个三个三个... 好一通折腾,然后得到了名额... 第一场放映结束之后,影院工作人员说还有二三场放映。
外面的红毯已经搭好,可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 于是钻进放映厅,又看了第二场...然后有了三分钟的见面会.. 若干“小镁脑残粉”举着大牌子四处蹿... 痴心绝对!
导演看上去人很好,问“好看吗?
” 大家答“好看!
”导演说“哎哟哟,放心了放心了...多嚷嚷嚷嚷...(抱拳)”导演看上去人很好啊!
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演员阵容...印象最深的是孙红雷给桂纶镁脱丝袜的时候...嗯,就是她假装用他的话说“半个中国脚丫一步步从上海走来重庆”之后,我一直在想,是我地理不好么.. 上海到重庆都是半个中国了,那东西向横穿一下黑龙江省,是不是能算“横穿了整个中国”。
跑题... 重点是,镜头里出人之前,先出的是声... “啊啊啊”好像叫床声啊.. 原来是皮肤破了,血凝在了丝袜上,脱丝袜的时候疼得桂纶镁在叫... 笑喷啦!
那个疼是那个叫法儿么?
然后电影院里就有人模仿起了刚才的“啊啊啊”,我忽然觉得,这是一部喜剧!
绝对是喜剧!
还有那张大黑胶片... 桂纶镁把它给了孙红雷,期间他们在孙红雷的小房间又见过一次它,然后是她夹着它走回舞蹈教室,然后是片尾它回到他手里... 多次出现和回忆的那句她说给他的“xxx给你xxx”,怎么说成了那个调调和腔腔... 频繁露脸的演员没选好... 全片受拖累... 看过片子回来就翻了豆瓣,忍住没写。
回了个帖子,这几天还能看到楼主被喷的回复... 决定还是说一说... 还是挺喜欢赵宝刚的... 这么大岁数,还能再尝试没做过的事儿,令人敬佩!
一部戏没搞好,不代表实力全无... 期待以后的作品,无论是什么形式。
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文艺清新的气质能够提升剧作本身的艺术气息,而且也能够让人从庸俗的剧情中找到美的东西。
而现在的国产谍战剧存在夸大剧情,篡改历史,时空穿越等一系列的低级问题,不难看出国内影视制作人员对文化作品的那种盲目与不负责任。
我们没有国外电视制作方那种对电视质量的要求与考究,也对一些怀有政治色彩的影视剧来说不免因为政治倾向而演变成了标榜吹嘘的趋势,对于是否真实的还原历史史实倒没有真正的放在心上。
作为中国偶像剧教父的导演赵宝刚也拍起了谍战偶像电影,不免让人对他对这种题材的把握有所疑虑?
结果也证明了疑虑是正确的,赵宝刚导演将政治色彩浓重且严肃认真的谍战剧用执导青春偶像剧的形式进行了包装,不但从内容上是是而非,就连整个电影的主线都变得空洞乏力。
我们哪是看的是谍战片啊,明明就是披着谍战片外衣的歌舞片,一曲探戈不停来回的重复重复,让本来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清新结结实实的弄成了卖弄清新,凡事都有个度,过度了就不好玩了。
从电影的剧情上讲,电影的内容很空洞,空洞的连深明大义都搞得十分小家子气,这哪里是卧底啊,明明就是风花雪月的风月场,这哪里是谍战啊,明明就是你来我往的风月情。
导演似乎想要去主导与酝酿电影里爱情的发生,可是运用偶像剧里面的情节怎么看怎么让人找不到感觉。
卧底本来就是一个斩断儿女情长的角色,一旦让这样一个角色也变得儿女情长优柔寡断起来,这也让电影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再者说电影的气氛搞得也不怎么好,完全没有惊险紧张的气氛,即便是有电刑逼供的戏份,气氛调节的甚至还没有直接用鞭打来的气氛足。
电影的节奏是一种舒缓沉闷的步调,与那种营造白色恐怖紧张气氛的快节奏的谍战片来讲完全是相反的,虽然电影更多的还是突出爱情为主要内容,可是构架下的谍战大环境可不允许这样文艺清新的存在,导演不但没有从电影的内容上做足功夫,就连电影的拍摄方式与艺术手法还是一贯遵循电视剧的套路来。
过多的追求细节而对整体内容的构造粗枝大叶,不但在剧情上没有什么跳跃,就连电影的整个气氛都变的压抑沉闷。
反反复复来来回回重复同一首探戈舞曲,仿佛电影除了跳舞还是跳舞,这是小清新吗?
这是文艺吗?
这是清新与文艺,但是卖弄清新与文艺!
电影还是适合拍成一部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可以向里面填充很多内容,而作为电影却抓不到重点,不能突出英雄人物更突出不了儿女情长,只是让里面的演员们不停的表现出深明大义,对电影实质内容的发挥没有意义。
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即便是再清新文艺的气质也无济于事。
对于孙红雷与桂纶镁的表演,总感觉让人很失望。
一个个都是面无表情的扑克脸,让两个人的爱情都让人感觉不到半点火花。
电影从一开始两个人的关系都表现的十分牵强,不管营造出的烛光花瓣还是淋雨牵手的浪漫气氛,仍然让人感受不到爱情的萌动。
电影里不光他们两个人如同行同木偶的机械人,其他的演员也是一样的面目表情行同机械,从而营造出来的电影气氛也一片死灰,让人感觉不到半点生机。
整部电影几乎找不到什么亮点,就算是两个人翩翩起舞,也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反倒是不停的用舞姿来填充电影的内容,衬托出电影的剧情更加弱不可言。
导演赵宝刚的电视剧让人看了感觉妙不可言,可是电影却没这么幸运了,用电视剧的方式去拍电影本来就是一大禁忌,这回赵导还是真的栽到这上面了。
向电影方向发展,本来就是提升对故事整体把握的水平,可是比电视剧的内容把握上还是太过精妙的多,希望赵导能够充分的打磨好电影剧本以后在进行对电影的尝试,不然的话用无关紧要的歌舞来填充电影的剧情,这是会多么没有点子的举动啊?
再者说导演稳重儒雅的风格善于把握清新与文艺,可是文艺清新可不适合所有的电影题材,电影可是需要抓重点的,而没有重点的文艺泛滥可是会害死人的。
这是一部爱情片,音乐片,歌舞片,反正不是谍战片。
男女主角互看一眼就爱上了,十分钟前还爱着徐静蕾,老徐刚咬舌自尽,孙红雷立马转移视线在小鲜肉桂纶镁身上,女人永远可以守寡,男人连个葬礼都等不了。
男女主角只要身体距离达到10厘米,马上抱在一起跳舞,就像上了弦,不论室内室外,晴天下雪,有放唱机用机器,没有尼玛居然吹口哨,干嘛不掏出手机用酷我音乐盒。
桂纶镁穿的旗袍岔都要开到旮脊窝了,孙红雷一顿乱摸后抱着桂深情的说,给我生十个孩子,我擦,母猪还是母狗啊,十个,你是看着他们打篮球,还是加入他们踢足球,莫非中国男足都是你的后代,不是所有男足都叫“特能输”。
最狗血的剧情之一就是孙红雷刺杀日本人的时候,一屋子的日本人和舞女们不是被乱枪射死,纯粹是玻璃茬子扎死的。
孙红雷一到关键时刻就失聪,一共三次,搞不清为嘛,开始以为是装聋,聋多了,发现是真聋,贝多芬是瞎能弹琴,你是聋能跳舞,节奏感逆天啊。
最最让我不能忍受的就是结局,以为孙红雷会战死沙场结果却能活到白发苍苍,桂纶镁都已经在革命同志的护送下上船了,非得作死的往回跑,一个炮弹就给炸上天了,而且还是直线的,翻个跟头好不好啊,演员的职业素养哪去了?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
为什么叫触不可及呢?
站在桂纶镁的角度应该叫《楚楚可怜》,本片也不是没有值得赞许的地方,那就是天后王菲的片尾曲。
别笑场,严肃一点。
另一个我,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反映出……这体现了……她这一生……他这一生……是呢是呢。
当时在影院看这部电影,也是忍不住笑出声,现在回想,仍觉得好好笑。
有那么一点冷笑,对对对,就是典型的摩羯座冷笑了。
用力过猛就会像假的。
红雷哥有没有爱过小镁?
我认为没有。
甭解释什么狗P环境所致。
我只是说我认为。
他是为了国家为了小美才做出那些选择?
不,他是为自己。
那么艰难,萧军都可以跟萧红在一起,红雷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事情。
不说对错,不说格局,他就是不爱她。
这部电影是一个党员的一生,不是爱情故事。
他俩在一起跳舞,表情很是GC样,热烈的亢奋的,想要融入对方,分分钟燃烧,却每每及时刹车,令人看的极不痛快。
红雷不碰小镁,是不想吗?
我不认为。
那为什么控制住了?
因为太麻烦啊。
会有内疚感啊。
会不利于做决定啊。
不碰,就可以做任何选择,冠冕堂皇。
碰了,总像粘住一块口香糖,即使扒拉下来,也总有不清净感觉。
红雷哥是自私的,洁癖的,爱自己到极限的。
小镁就像现在最流行的“暖男”,在需要时,是熊熊燃烧的炉火,我只是手冷了取取暖,如此而已,还能怎样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
如今许多女人其实像红雷哥一样自私,也是自爱。
没看错,上一段每个字都没错,就是表达这个意思。
今天下午当小伙伴打电话约我去看片的时候,我才得知这部电影的名字——触不可及,当时脑海里立马蹦出的是Intouchables那部影片好听到流泪的钢琴原声,后来才知道扯的有点远,名字一样内容却天差地别,其实是一部所谓的民国时期的谍海绝恋。
说来挺惭愧的,我看过的谍战剧屈指可数,甚至还没有相同内容小说来的多,直到前段时间[战长沙]的出现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噢似乎又扯远了,那仅仅是一部抗战剧而非谍战,不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在极力塑造一种“乱世情缘”,这对于看腻了和平年代你侬我侬爱情的我来说极具吸引力。
先说说原声,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线索,贯穿全片,它是一张旧唱片;里面播的音乐相当熟悉,似乎出现于各大宴会酒会,反正第一次听就觉得很有喜感,反复反复出现直到让我觉得魔音绕耳,现已成功被其洗脑= = 片尾曲是天后唱的,说实在话,歌词很精致但歌曲并不上口。
好吧整儿八经说电影。
孙红雷饰演的双重特工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我还是蛮佩服他的这得是打入内部多少年才能混到这个地步),即将和拍档徐静蕾进行最后一次合作。
好久没见徐导觉得她脸微微发福了,不过身高气场都很足,衣服发型也都hold住,总体来说美美哒。
她要执行最后一次任务:与多爸接头。
然后画面一转多爸被抓,就要严刑拷打了结果家人一出,立马投降,然后草泥马招的一干二净导致静蕾姐姐死了。
然后她妹妹也就是女主桂纶镁出现了。
我还是第一次看桂纶镁小清新出现在这种片子中,所以难免会对她的表现有所期待。
可是我发现我错惹,因为她那台湾腔式的撒娇分分钟让我出戏啊...不过当她面对电击这种我看了都要捂眼的惨绝人寰的逼供时还是紧闭嘴巴抵死不供出雷哥的态度让我打从心底里敬她是条汉子!
PS:此处看点是小镁尿失禁我会说。
然后男女主便惺惺相惜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此片里的第一支舞就此诞生,因为舞蹈动作太激动太炽热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喜感,甚至有点猥琐。
当孙红雷的手撩起小镁飘逸的裙子即将到达大腿根部时,我还是脱口而出了“你个凑表脸“.....然后男女主分离,场景一转便是3年,以此类推,随后的1935、1938、1945、1949这些历史书上背吐了的年份总是在你想要回味情节的时候陆续出现,确实蛮扫兴的。
几年后,雷哥回到上海又与小镁喜相逢。
此时女二蒋勤勤也已出现,看到她我只能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美人风韵依旧可皱纹不止啊。
没人此处省略几百字。
然后因为一次暗杀活动男女主又分离。
几年后又喜相逢,雷哥总算退休,俩人喝喝酒散散步洗洗碗跳跳舞(我真的很怕他们再跳舞)好不容易幸福生活就在眼前,可此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你回来继续工作。
于是雷哥就只能对小镁残忍的说:我要结婚了,对象不是你。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觉得挺感人:当孙红雷冲到会场大声对那个政治联姻对象蒋勤勤说”嫁给我“的时候,对方立马大声的回”好“,多酷炫的求婚啊!
多直爽的回答啊!
可见蒋勤勤也是孤独怕了,若是没有小镁有情在先,这也未必不是桩好姻缘。
相对的,小镁在家孤独的哭泣,叫你犯贱吧?
然后又相逢又分离,直到......结局是在台湾,这里就不多说了,正所谓造化弄人。
看完全片之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为什么要去当特工?
尤其是看到最后雷哥即将从虐他半辈子的特工生涯里解脱时又被我Dang召回说再去台湾执行个半年任务时我心里真是有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啊。
GCD这简直就是无底洞啊,想想那个时代有多少这样的人出现过又有多少对被拆散也是蛮虐心的哇。
还有就是关于女人的等待。
我无法断定桂纶镁在片子里一生的等待是不是有价值,但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时间能浪费在等待上,根本禁不起日月的推算。
若是不能给予承诺,就早日放手吧,也不要回头来了。
若是女人心甘情愿,那就另当别论吧,毕竟少。
还有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给大叔们点赞。
当孙红雷和方中信两位man味十足的大叔脸充斥在荧屏上时,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旁边的小伙伴:草泥马你说我到底该选谁?
//好吧这篇影评是我离线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差/我欣赏电影的画风明暗丰富的戏剧感画面。
有种荒诞,滑稽的史诗感。
画面真的nice,除了五毛特效,假的让我想起了白衣校花和大长腿2333。
但其实辩证的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营造了一种怪怪的油画戏剧荒诞质感,让人出戏的同时更意识到傅经年的人生是多么的荒诞无意义,从而战争是多么无意义呀。
很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傅经年和宁待第一次跳舞的场景。
傅经年的手带有浓郁性暗示,宁待拍开了他的手。
像是在一个/做一件decent场景/事,在跳高雅的,搭档/姐姐最喜欢的bgm的舞——却又indecent的味道,妙啊,妙啊。
在道具的设置上,我觉得导演也挺别出心裁的2333。
我注意到并且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大概有这么几个小场景。
其一是开场和后来傅经年从不离头的帽子,只有他和女主角,帽子是本体。
在一开始审问最大公约数(gcd)的时候,只有他,在屋子里戴着帽子,which means that 只有他,在这个屋子里是不同的,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带着面具。
其二是在决定刺杀日本人,傅经年紧急撤离宁待,带她回了他的住所。
等到光影渐暗,在刻板的,单调的木头家具和昏暗的了无生意的陈设布景中,有着一抹彩。
是那种抽木块的游戏,只不过木块是彩色的——宁待是傅经年生命中的唯一鲜活(亦或者感情?
)。
联想下,这跟许墨对待‘我’的态度,生命中唯一的色彩,大概是类似的23333关于演员,桂纶镁演技超自然。
可能由于我不知道是对于特务有什么奇怪的刻板印象,总感觉,孙老师演的过于的刻意。
这或许也是他潜伏多年里,被同化再也卸不掉的保护色。
但我总感觉他和她的爱情里,他缺了点什么(指演技)。
题外话,张一山演局中人,大概是从孙老师这取了经2333,同样的面瘫脸,同样的味道23333(但我觉得,在局中人这个剧里,就不能用这样面瘫的样子,跟触不可及的基调不同,因为触不可及的基调里带有一种荒诞戏剧化的夸张感,而局中人,看沈放就像是在看笨蛋..嗯
那么多人说赵宝刚就应该好好拍电视剧,说这部电影怎么砸了他招牌。
所以上映时就忍着没去看,虽然很期待。。
不过,今天在家庭影院频道偶然看到,还是被孙红雷和桂纶镁精致优雅的造型和性感的探戈舞吸引了,演员是喜欢的,造型是雅致的,画面是低调优雅的。
赵宝刚的作品总是精致的,不论是演员挑选,造型,还是故事本身和画面风格,总是看起来很舒服很成熟,有一种简洁优雅成熟的韵味。
从孙红雷和桂纶镁跳第一支舞开始看的,看完我觉得还行哦,还蛮喜欢这个故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爱情,关于等待和错过的故事。
三次等待的失落,并没有让这份爱随着时间而流逝。
女主虽然最后不再等待(有后人,不知道是抱养或另嫁,剧中没有交代,大约也觉得无需交代,其实也真的无需交代,看完都不会计较,有的爱就是可以超越俗世),可是依然深爱着男主,而男主何尝不是一直深爱着她,每一次离去都是决绝的告别“别等我,重新开始你的生活“。
却自己心中一直惦念着她,深藏着她。
很古典的爱情故事,很优雅的平淡,很隽永的浪漫,还是很有味道的。
其实电影怎么拍,没有一定规范,赵宝刚只是把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叙述方式来表达了,有情怀有风格,故事优美动人,纵然不能说优秀,也并不算十分差劲。
这电影怎么就是烂片了?政治正确就该被差评吗?孙红雷的表演没话说的好,桂纶镁差点,但也无伤大雅。那种彻骨的缠绵、深沉的爱恋,为什么没有被人欣赏到?因为男主境界太高,还是因为结局不圆满,才致差评呢?看到评分不过六,我惊讶了,起码应该过七的好吗???
感觉还挺好看的。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对桂纶镁的好感自冰桶挑战再到这部电影的好感持续增加!!电影虽然不算太震撼,但是触不可及的爱情却让人心醉
窃以为,后半段及结局斧凿痕迹过重。不过,为“触不可及”这个概念给四星。因为现在社会已无法想象“触不可及”,人与人要么贴地太近,要么冷漠自持。
虽然我是个镁粉,但这片子还真就如友邻说的,只有蒋勤勤那声干脆的“好”能记得住
假装谍战片,其实言情片。跳了无数次,每次跳都是离别。怎么爱上的?莫名奇妙。
给桂纶镁的星星
桂纶镁以为还演那个 什么十七岁的夏天啊。 台词真么幼稚。
比较失望的是,这片没我想象的烂,除了爱情突兀莫名其妙雷电多的可以再拍一部电影外,也就。。。桂纶镁接了这么个角色是招黑对吗
姐姐真是白死了。
这种导演没救了
桂纶镁还是走小清新路线吧,妖艳的还是让蒋勤勤来吧
真没想到拍这电影的竟然是一名导演!第17分钟弃,破了我4年来从不弃片的底线!impressive。中国电影完了,妈蛋。
最美的部分是音乐,舞蹈部分需要太多的快进。
原来在分开的那晚她就去世了啊,真好
爱情戏太多,女主和孙红雷因为经常参加娱乐节目还要广告让我很出戏。所以一个好演员尽量别去参加娱乐节目
潜伏电影版
拍了一堆没有价值的场面
感觉本片题材撞车多部作品,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感觉有风声、潜伏的影子。演员表达没有问题,关键是本子太一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勉强为爱情加一颗星吧。
为了桂纶镁看的。服装很不错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