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简直粗制滥造的发指。
1949年的七一晚会,陈毅市长在上海竟然还穿着他那件标志性黑色皮大衣。
严宋庆龄的演员,感觉总是慢半拍的样子,慢半拍就能显得端庄大方?
而且唐国强老师,其实已经不再适合1949年的毛主席了,当时毛主席56岁,可是此时的唐国强已经年近70。
而且感觉从09年建国大业之后,已经有无数的此类剧集。
感觉拍的多了,反倒是对伟人,对历史的不尊重。
最后竟然发现是丁义珍副市长演的周副主席。
因为有强迫症所以不敢轻易看一部电视剧,即使看着无聊之际也要看完。
所以这部电视剧是我咬着牙看完的。
观后感就是一部粗制滥造应景的电视剧。
首先这个时期的电影电视剧这十来年了这几位特型演员演了不下十部电视剧了,同样的历史却经常具体事件上一点也不一样。
估计这几位特型演员也疲倦了。
首先,剧本写的不算太好,虽然有几位虚构但又有真实人物的小人物这也仅是唯一亮点。
整部电视剧的剧本感觉散、乱、杂,无头无尾。
《香山叶正红》昨晚播得两集真是太刺激了,差点还以为自己在看谍战剧。
尤其是这个节奏、配乐,相当紧张,看完感觉好刺激!
源头是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的张成吉,觉得自己把粮食的事情搞砸了,对不起上级,上海又早已被共产党占领,总想着把北平这一池平静的池水搅乱,找有些能杀人的人,办一些“大事”,能日后邀功。
于是他找到同为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特工齐彩凤,想让她推荐点能“干大事”的人。
张成吉想到在北平有很多流浪汉、亡命徒,想通过他们之手刺杀共产党领导干部。
齐彩凤想到南城有俩兄弟姓柴,以前是江湖上的,给钱就干。
这俩兄弟也不含糊,听说要杀害共产党的大领导,开出黄金百两的天价,谁知齐彩凤一口就答应了。
张吉成又到北平饭店找同伙,正好看到华北司令员聂荣臻下车,便有了刺杀聂荣臻的想法。
于是这俩兄弟开始每天蹲点,观察到聂荣臻司令每天就是北京饭店、庆王府两头儿跑,这两边又不好动手,准备在中间一个窄桥上下手。
兄弟俩拿了两根金条的定金,开始准备刺杀行动。
兄弟俩装扮成车夫在行动地点蹲守,期间不断出现的表盘特写增加了不少紧张气氛。
一看到车来,柴姓大哥便将街边一个小女孩推到马路中央,顺势朝着紧急制动的车内开了两枪,完事儿转身跳上弟弟拉得车迅速逃跑。
这一套动作下来可把人紧张坏了,可谁知道,今天聂荣臻司令刚好没在车上,车上的是黄秘书,虽被子弹擦伤,但并无大碍。
聂荣臻下令尽快抓住凶手,谁知那俩兄弟刚回到家就被躲在家中的张成吉灭口了。
张成吉还以为自己计谋得逞,忙着打电话给上边邀功,毛人凤听后也高兴,忙着要嘉奖张成吉,还大肆在报纸上宣传。
当时共产党人对此事严格保密,在随后一次大型会议上,广播里播出聂荣臻三个字的时候,张成吉愣住了,再想到发报宣传的毛人凤,真是狠狠地打脸啊!
最后刘妈那句“看你这鱼,吃饱撑得吧!
”也是别有深意!
整个计划及真相都在一集中交代清楚,内容紧凑节奏到位,谁看过不说一句痛快!
由导演巴特尔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该剧播出至今,收视率高居全国榜首,在巴特尔看来,在虚实之间创作主旋律作品,真实、创新、生活化是关键。
要让人知道“新中国诞生多么不容易”该剧以香山为切口,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谈到《香山叶正红》,巴特尔表示这部剧展现了转折时期开天辟地的中国巨变,“永远走在赶考路上”是这部剧想要传递的主题。
在巴特尔看来,这段历史是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阶段。
看《香山叶正红》这部剧,老观众可以回顾那段历史,年轻观众可以认识这段历史,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多么不容易。
“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看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
这个‘赶考’考的是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共产党南下解放城市,要学习如何管理建设一座城市,这都是赶考的项目。
无产阶级在建设新世界的同时,也是改造自己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歌歌词写得很好:‘一生问卷赶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
”该剧拍摄周期接近四个月,仅后期就做了整一年。
巴特尔认为,《香山叶正红》的创作难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严格表现真实的历史,但一些参考资料已经很难查阅到,为此主创团队咨询了数十位专家,在史实方面给予专业把控。
另一方面,这部剧的人物非常多,全剧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八个月,包括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在内有近300个人物,可谓演员多、角色多。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要去说教在人物塑造上,巴特尔选择的方式是让领袖人物的表现生活化、常态化。
“领袖不是神,但他绝不是普通人,他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部剧在毛主席的生活动作、起居行走的神态上,包括语言表现上都尽量生活化、常态化,这样才更加接地气。
比如毛主席的形体动作,他有时候可能席地而坐。
旁边有栏杆,他可能靠在栏杆上,有时候也会坐在桌子上,这样就很生活化,没有正襟危坐的拘谨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当然不能只写上层,也要写基层。
在《香山叶正红》中,观众能看到毛主席的警卫员柳二勇、解放军团长姜莱阳以及一位南下的干部代表青年教师萧静娴等几位普通人的故事。
巴特尔表示,这些虚构人物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型,他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原型,而是很多人的形象合并起来的。
“比如毛主席的警卫员有很多,我们就塑造了一个警卫员叫柳二勇,用这一个警卫员代表很多警卫战士的思想情操和他们的纪律要求。
姜莱阳则是被派到前线英勇杀敌,通过他去展现解放军战士在渡江战役中的英雄行为和敌后侦察的智慧。
”正是这些虚拟人物的故事和真实历史交错,生活化的表达进一步拉近了这个故事和观众的距离。
《香山叶正红》播出以来,得到了不少正面的反馈,巴特尔也很感慨,“红色主旋律作品不要去说教,不要说大话。
如果我们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我相信年轻观众一样可以接受。
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从真实出发,选择的角度很重要。
同样是一个历史真事,你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这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应该曲高和寡,也要不断创新,积极拥抱年轻人,走向大众。
《香山叶正红》只是一个创作探索,后续作品我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
最近播出的这几集给我看破防了。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群中,除了我们英勇的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
他们虽然没有同解放军一般穿一身军装在前线奋战,但他们也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勇的母亲赵玉甜是河北河间府支前队队长,带领队员将物资送到部队后得知部队缺船工,便号召队中的船工留下陪部队渡江,即便被姜莱阳告知这项任务是危险的,大家也决定一同出力。
二勇十四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了部队,还笑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带着他支持革命,都是妥妥的“老革命”。
赵玉甜说起儿子满满的骄傲,东北战役都有儿子的功劳。
儿子在警卫团尽职尽责,母亲在支前队伍上奋力支持,即便母子二人多年未曾见面,但二人都全心全意为同一个目标前进。
还有江南渔家女黄阿毛,她的母亲是游击队队长张淑花,多年来一直奔波在抗战第一线,阿毛曾在南岸与母亲短暂见面,又匆匆分开,还没从再次离开母亲的伤心中走出来,父亲黄水根就为了保护刚组装好的船只,被国民党的轰炸机炸死。
我的泪也跟着流啊……
在大家的共同协力下,解放军开始渡江。
在夜色中,解放军划动小船直奔长江对岸,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大炮纷飞打向对岸,掩护渡江的船只顺利渡江,也向国民党的南岸阵地发起攻击。
众多船只上,赵玉甜和阿毛也在一只小船上摇着橹,一位是母亲,一位是女儿,但她们都在为了共同的胜利而斗争。
渡江突击团上面的红旗已经被子弹打穿了不少窟窿,但大家的士气足。
经过不懈努力,张淑花带领的游击队和姜莱阳部队终于汇合,双方激动拥抱握手,张淑花也在人群中看到了欢呼跳跃的阿毛,母女俩穿过人群呼喊着对方,这是多年后千载难逢的团聚,让人泪目。
就像剧里旁白所说,渡江战役是人民的战役,有很多像张淑花、阿毛、赵玉甜这样的人民群众,她们都是大军中的一员,她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们与解放军并肩前行,威力势不可挡。
看完这几集给我治愈了,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
向平凡又伟大的他们致敬!
跟v以往领导的形象差太多了,演过头了。
有时间驶驭不了还不如不要演,,导演也真是的,都没有把好关。
实在没太多话讲了,就是为了来吐槽一下已经写三行了不上不够,剧评太难了,我只看了3分钟,写的时间还长一些以下是废话。
你是?
你在哪呢呀呀呀呀呀呀?
好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啦啦啦,编剧也太注重温情了,和历史总觉得还是有脱节
前两集,演员方面,唐国强和王伍福年纪有点太大了,新的周总理特型演员言午看着很别扭,一是脸上太松,二是侧身驼背,三是他看人时候那个表情总让我感觉偷偷摸摸的,和以前演的那个丁义珍一样,不太好。
当然了,刘劲来了也不行,他现在太胖了,大决战里他的总理形象我已经有点接受不了了。
今天又看了几集,还是选角问题,陈毅的特型演员年纪已经太大了,真的不能再演了,而小平的演员比刘伯承还高…特型演员断层问题很明显,还是希望导演们能在选角上下点功夫,不是来个人化化妆就能演历史人物的,很多老戏骨演技不错,但是年纪已经太大了,建国的时候毛周还有各位元帅将军(当然老总稍微大一点)大部分都是四十五十岁,荣光华发的中年人,并不是一群看起来就很大的人…继续上次写的,观感真是越来越差了,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剪辑转场是谁做的,太业余了,很多转场太生硬,甚至bgm都没放完就突然恰了,粗制滥造的有点太明显。
唉,我已经有点看不下去了,这个戏现在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是他的转场,就拿7-12集来说,多少次都出现了非常突兀的场景变换,而且很多剧情演的不连贯,无头无尾,比如国民党的特务搞事,又是弄毒子弹又是安排杀手喝酒又是说已经准备好了逃跑手段,酝酿半天,营造紧张气氛。
结果到了正戏开始之后,就摔了个碗,紧接着是一连串令人迷惑的幻灯片式静止图的连续播放,然后老总说了句看起来都解决了,这段剧情就过去了,我也是醉了,我还以为没演完有后续,结果下个转场直接天黑,另一段剧情开始了???
除此之外,还有剧情不完整的问题。
很多次眼看一个剧情a要展开了,结果突然画面一转放剧情b,之前的bgm骤停,之前的a也再也不讲了,给人看起来就是后期剪辑有问题,只是把一个个零散的剧情拼凑在一起,并没有做渲染和加工处理,就连回忆杀也都是直接转场,连一个渐变效果都不做,给人的观影体验太差了,很多时候根本看不懂剧情要讲什么,到底演的是剧情里正常的时间线还是回忆杀,就和写文章没有过渡一样。
真的不知道这部剧的后期制作在干嘛,你能把每一集的集数报幕做的那么文艺,就不能好好修一修背景音乐和场景转场吗?
我们的主旋律电视剧不能只看题材,换句话说,这部戏的剪辑转场根本就对不起这个题材。
我个人是很喜欢看主旋律电视剧的,不说别的,就拿《换了人间》来说,《换了人间》的剧情讲的大事情多,详细展开少,但是转场部分做的比这部戏好太多了。
周恩来太不象了!
之前周恩来的饰演者都不错!
虽然一个不如一个,但是总算是过得去!
这次太令人失望了!
英俊潇洒的周恩来在此剧中一看腮帮子鼓嘟嘟就作呕!
可是我爱看此类题材电视剧!
勉强看一下吧!
唐国强老师的毛泽东真是形神兼备,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幸事!
朱德,邓小平,刘少奇,陈毅,都是老演员!
值得期待!
最近在疯狂给身边朋友安利央一播出的《香山叶正红》,这一路追下来,就想说一句话: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先去查了一下这部剧的收视情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高居榜首。
为啥这部剧收视率这么好呢?
总结了几点原因:首先是题材好、内容好。
这部剧以建国前的故事为主要内容。
那时国共两党位置转换,但仍潜藏危机、暗流涌动,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同时香山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要着手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与许多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
《香山叶正红》就聚焦这个时刻,讲述了许多温情的故事。
然后是讲述的角度好。
《香山叶正红》是重大历史题材剧,但有很多艺术化的创作手法。
对小人物如姜莱阳、柳二勇这些虚构人物的创作十分到位。
他们是小人物,更是年轻人,讲他们的故事,就是讲那个时代多数青年人的故事。
对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人物的讲述也很到位。
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老百姓一样,会关心生活中的一米一粟,有真情实感。
小人物深刻,大人物温情,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有了更强的带入感。
最后是阵容的强力保障。
导演是多次获得“飞天奖”的巴特尔,编剧盛和煜,他的《走向共和》在豆瓣保持着9.6的高分。
演员阵容更是响当当,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何林翰、张宁江、崔一梁、郜峰、杨童舒……强有力的导演编剧搭配实力演员,这部戏绝不会错。
看了二十多集,有进京赶考之始末,有渡江战役之壮阔,又有粮食价格变动生活百态,还有特务刺杀的惊险……想说《香山叶正红》又详实、又生动,又精彩、又刺激,节奏一点不拖沓,故事细节非常充盈。
这样的剧怎么会没有收视呢?
越往后看,越是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剧情,更是因为看到现在我们电视剧制作水准不断上涨而激动。
国剧当道啊!
这就是中国力量啊!
一定要多出这样的好剧,多出这样的精品!
《香山叶正红》的剧情马上就接近尾声,还没开始追剧的可以抓紧了,相信我,是可以打开一口气可以看好几集的那种!
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香山叶正红。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昨晚,由巴特尔执导,盛和煜、柳桦编剧,唐国强、言午、王伍福、郭连文、何林翰、张宁江、崔一梁、郜峰领衔主演,杨童舒友情出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一套圆满收官,燃情再现建国荣光,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香山叶正红》自11月22日在 CCTV-1黄金时间开播以来,收视率连续破1,稳居央视网、腾讯视频、爱奇艺、今日头条热度榜前列。
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连续三周收视率稳居全国榜首,屡创新高。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相关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一千四百万,强势掀起了年轻人的追剧热潮,观众好评不断。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光明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号、央视新闻客户端、CCTV电视剧、央视一套、CCTV4、国家广电智库、中国青年报、中国电视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上百家主流媒体报道该剧,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以《重温“进京赶考”,不忘初心使命》为题,发文点赞该剧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
光明日报高度肯定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评价《香山叶正红》:伟人有温度,平民有格局。
文艺报发文评价:“《香山叶正红》站在党的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高度,回顾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征程,重温‘赶考精神’,堪称历史观照现实,引领我们继续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答好人民考卷的闪亮航标。
”
新中国诞生开启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广播电视局策划指导,中央电视台、腾讯影业、北广传媒影视、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中影股份、京视传媒、河北广电影视、腾阅文化、唐德影视出品,首次以香山为切口,鸟瞰新中国成立过程,主要围绕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等多个事件,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昨晚,《香山叶正红》圆满收官,燃情再现了建国荣光。
经过广泛讨论,五星红旗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
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中国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而此时,香山的红叶也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蓬勃展现出“香山叶正红”的开国气象。
以“正在进行时”讲述历史获好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召开政协、开国大典……如何将拍过多次的真实历史拍出新意?
如何让历史课本上的大事件活起来?
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并吸引观众的突破口。
对此,《香山叶正红》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创新叙事方式,以“正在进行时”讲述历史,让观众跟随事件进程,沉浸式感受蓬勃的开国气象。
以渡江战役为例,该剧多线并进,既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远大的战略部署,有陈毅、邓小平、粟裕等革命将领高超的军事指挥,也有解放军团长姜莱阳等前线战士的英勇战斗,更有游击队队长张淑花、渔民黄水根、黄阿毛父女、河间支前队队长赵玉甜等普通群众的举家支持,由此形成一部多视角下“宏大历史与家庭命运交织”、“军民同心”、“伟人与人民共振”的人民战争史诗,令观众沉浸其中,感同身受。
有观众点赞:“走进历史现场、走进历史深处、走进人物命运,《香山叶正红》用‘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让课本上的历史鲜活起来,拉近了观众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距离。
”人物塑造接地气,伟人有温度,平民有格局该剧导演巴特尔表示:“1949年3月到10月,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八个月。
”《香山叶正红》不仅以香山为切口,恢弘展现了伟大转折时期,开天辟地的中国“巨变”,更以接地气的创作思维,聚焦历史中的“人”,将宏大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相结合,伟人战略思想与人民支持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该剧总编剧盛和煜表示:“感情是春雨,它会使重大历史题材变得温润。
”《香山叶正红》用接地气的人物和饱含真情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以毛主席为例,毛主席和西柏坡老乡坐在一起看文艺演出,喜欢吃老乡家种的辣椒,还跟老乡换旱烟抽;向村里的私塾先生借的书看完了,按时还书,还托人送去了饺子,以表谢意;面对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的烦恼,毛主席不仅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妙语说服,更亲自登门拜访,效仿“三顾茅庐”在门外等候午睡的柳亚子醒来,留下了一段伟人和诗人的佳话;当得知警卫员柳二勇思念母亲,毛主席特别安排支前模范赵玉甜来北平,让这位英雄母亲与儿子相见。
一个共产党人,一位人民领袖“来自人民、心系人民”的至真情感,令人泪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香山叶正红》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深入人心地让观众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为什么能考出好成绩。
该剧在伟大中见平凡,平凡中见伟大。
业内人士盛赞《香山叶正红》恢弘叙事和朴实温度并举,是一部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佳作。
众多追剧观众也点赞:“伟人在‘开天辟地’中不失烟火气,人民在无私奉献中闪耀报国心,《香山叶正红》激情似火,有理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
”重温“赶考精神”,树立向上榜样引共鸣2021年11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便契合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党的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温了历久弥坚的“赶考精神”。
该剧播出后,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路”令观众汲取了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备受鼓舞,而姜莱阳、萧静娴、柳二勇等挥洒革命青春的年轻人更为当下年轻人树立了“向上的榜样”,引发共鸣。
前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后有百万雄师下江南。
剧中陈毅称赞南下干部团的年轻人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离开了舒适的生活和熟悉的城市,毅然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对此,有观众表示:“革命年代的年轻人已经做了表率。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也要向他们那样为理想而奋斗,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抚今追昔,赶考是永远的命题。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香山叶正红》以恢弘的笔触回顾历史,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用行动作答人民考卷的“精气神”。
当历史观照现实,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温《香山叶正红》的“赶考精神”无疑极具现实意义,这将激励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奋发进取,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继续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回顾新中国诞生历程,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重温“赶考精神”的《香山叶正红》无疑是这五点希望的鲜明例证和文艺创作典范。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
《香山叶正红》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可以看出这是做完《觉醒年代》和《大决战》的边角料
有些演员选角有误,周总理和丁义珍能是一个人?有些演员又演技用力过猛。
看了三集,剧情还可以。就是周总理这个演员不太像。还有唐国强永远在用帝王那套演自己,一点都不像教员。
太假了粗制滥造
红旗还能演多久
主旋律题材,全篇浓浓的说教风格,台词满满的申论套路,让人听了烦不胜烦。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看的热血沸腾,只因为主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拍得非常好👍把真实的历史娓娓道来,细腻,生动、感人,人民的伟大在细节里诠释、融入伟大的事业……
有点烂,但也有亮点,题材不错的啊
我们能赢不是靠蠢靠蛮靠无谓牺牲换来的!如果不知道怎么拍,去看能文能武李延年!
还行吧,感觉演员年纪大了,换人有些不习惯
还行,复习下党史,没想到这次演周总理的是丁义珍
戏说还是梅花呢,一派胡言…
第一次这么完整的看到结束内战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剧,各个方面井然有序,名场面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热血澎湃,很喜欢!
刘劲老师是有事儿来不了了?
中老年人专供的剧吧,剧情,人物台词都像在过家家,经不起一点推敲。还有打光问题,太敷衍,所有场景都一样的高亮度,根本不想用灯光去营造氛围,图省事是吧。配音也是一样敷衍,不同人声场不一样,同一个人一段话声场也可以不一样。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吧。
2023.11.12
看不下去,唐国强演的毛主席太油腻了。
陪长辈看的,周总理跟以前看的不一样有点不习惯,剧情也一般般。
看到有张宁江一时还有点转不过来,塞上风云记的反派还没缓过来就演了这么个正面人物。
求编剧不要把二勇写死,蛮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