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一段段的别离
4.5阿萨亚斯绝对是去年的最佳电影工作者,五月之后很好看,这部电影没有把重点放在复刻70年代初的社会上,而是通过自传化的叙事来描写青年人的选择与迷惘,电影中派对一幕简直是赤子冰心的翻版,阿萨亚斯的影迷一定会心有戚戚的。
看开头还以为会是一个充斥着革命情怀的青春电影呢,结果从开头的高潮开始,一路走低,生活逐渐归于平淡,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也都烟消云散了。五月之后,青春不再,理想未果,爱恨拜拜。更重要的是,从大概三分之一的地方,片子的色调、人物的对话、整体的节奏都侯麦化了……然而这是一部2012年的电影。但是侯麦的片子对话大多比较精彩,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小反转小起伏,这片子除了后半段形式上像侯麦,但对话太平淡了,也没有反转和曲折,就真的这么一路走低,拉都拉不住了。
#B#1968-1971-2012:「Après d’Après」这注定了这场回望是带着Nostalgia的滤镜重新“审美”过往的;实际所陈列的(没错,像橱窗的假人偶一般)不过是又一群处于意义撩拨之下的年轻人,符号般的一代(所以看起来好轻佻啊……倘若阿萨亚斯真是出于自传的目的的话……
片子是好 就是因为是作业 所以看的我浑身难受
【HKIFF2013-MOVIE 3】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折磨,晚上我的英文水平暴增,也看到这次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看不懂……
说它太差吧好像也不至于,但是的确从头到尾太平淡。
哇,革命搭起戏台,时代的小情歌奏响,但依旧是小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故事很简单,但不愧是银狮剧本奖,开阖小而跨度大,能利用的人和事都比较流畅。但是实在是太冗长了,叙事节奏腻歪啊腻歪。最大亮点是男主太帅了,孱弱之美。
fucking hippie...
阿亚萨斯的致青春,好凯鲁亚克的故事,同时看了一下<在路上>,后者要好,很明显砸的钱多.如果不是拍得美,这么松散的剧情估计会半途而废吧! 阿亚萨斯真的的很难得继承了新浪潮的一些东西,这个片应该是自传式的.
故事太弱 剧情太碎,那时候青年人的理想很激越,但现实还是两回事
每个像我一样有浓厚革命情结的人大概都应该看看《五月之后》,它重点不在于那场迷狂,而是理想与现实的分歧,革命平息之后何去何从,信仰崩塌之后如何往下活。法国的五月风暴,每个亲历过的导演回顾那段青春,尽是骄傲与无奈杂糅的泪水。这才是致青春的姿态啊,站在阳光里回看阴影。
欲求在滋生后肆虐破坏,找不到出口的堕落终会破裂。理想被遗弃在路边,被生活无情地推搡着回归正途。分手吧。所有高举口号的运动,都是一次次与自己的诀别。
和男主是好朋友...曾经取笑他这部电影好无聊~😳
男主很帅,但我对革命无激情。
一边学习 一边成长 一边拥有 一边失去
萝拉·克雷顿 微
剧情很烂,对不了解这段儿的极其不友好,可以当众生像看,衣服,迷幻药,音乐,小报。
五月之后就是六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