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男性喜剧来看的话,还是有些小精彩的,有人说三观不正,我只能说这些人的青春期太伟光正了。
本片很明显是以男性视角来诠释20岁左右的青春嘛,但我觉得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男女都一样,谁没对学长学姐有过莫名的好感?
谁没沉迷过游戏幻想打职业电竞?
谁没个富二代的同学在你身边灯红酒绿?
谁没个你不喜欢却喜欢你的妹子哥们?
谁没见过和老师勾搭有猫腻的同学?
谁没有过异性间乱七八糟的非分之想?
我个人认为电影中的种种桥段是很写实的,至少我感同身受,与其说电影三观不正,倒不如好好讨论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是肿么了?!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你还在认为这个年龄就该圣洁纯真只读书学习那就真的太旧社会了,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以外就是K歌恋爱喝酒游戏,当然也有这些什么都不沾不碰的,但往往被认为是不合群的。
所以,时代在变化,校园的概念也该更新一下了,然后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是。
不然20岁成年了又怎样,还不是依旧慌张一样迷茫。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确实有不可逃避的问题,片头毫无意义、片尾刻意煽情,可以理解青春片都想在结局或主题上立个flag来做升华,但是无头无尾的电影让人看着还是有点难受,即便中间部分集中了不少精彩故事。
我觉得吧,相比韩版《二十》来说,这部电影不足之处确实很多,光是男主女主男配女配的颜值就拉开了一大截差距,但本片唯一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接地气吧,毕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帅哥靓妹,基本上都是猥琐发育还有一点点浪。
讲述的是三个踏入二十岁男生面对全新的人生、爱情、友情所经历的成长故事。
三个男孩三种家庭三种行为方式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影片为每个人的行为基调找到最原始的出处——每个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却充满巨大未知。
刘达、林一木和符号是高中死党,随着高考结束和象征人生转折的二十岁的到来,来自生活、爱情以至事业的种种挑战随之而来。
毕业典礼是一场狂欢,但身披红花考上大学的学生与胸戴白花落榜复读的学生就必须打一架才能从此各走各路;而大学里,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学生表演是一场狂欢,而表演仰卧起坐则成了对抗;逼着儿子学习然后各种财力物力支持是一个老爸的狂欢,但富二代找了个替身最后却要和替身争宠无疑是另一场关于父爱的对抗;打游戏是狂欢,打游戏比赛则是对抗……
林一凡是三人中最平凡的一个,但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
对暗恋学姐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想谈一场恋爱的人生大事就变成了维护暗恋校花学姐的名誉战争, 暗恋的女生最后因为和老师的恋情曝光,也退学离开了
富二代刘达跟小演员“因戏生情”则成为他二十岁的大事,楼下的嘶喊,雨中的等待,浴缸里的温存, 可惜,两个有不同追求的人,哪怕再相爱,终究还是会渐行渐远
因而技术宅符号的爱情相对而言更寻常一些 ,为了电竞梦想拼命打游戏,但最后还是没能赶上比赛
初尝爱情之果的美好、女神般的完美学姐、通宵打游戏的激情,暗恋、初恋、懵懂、疯狂、冲动、犯错、思考、选择……就是我们共同的二十岁状态。
周末走出了家,看了一场没有原本没有任何期待的电影《二十岁》。
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往往不抱期望事情,最终都会接触绚烂的果实。
比如在青春片无路可走的时候,《二十岁》却打开了我对青春片的另一种定义。
这种感觉给我的就像去年的《前任3》一样,俗套但不俗气,总是能在荧幕中一个个人中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
巧合的是这部剧的女主也是于文文,但她却不再是需要用整个青春守候孟云的林佳,而是二十岁的谢海依,美女校花,风云学姐,电影里的一幕幕又让人无限感慨,二十岁的林佳应该也是这般青春正好,只是她的身边不是穷小子孟云,而是一个想去甚远的林一木。
每次看到眼镜框和蘑菇头的林一木都会不自觉的和绅士多金的孟云做一番对比,结果是完败,林一木太普通,甚至会让我觉得,如果林佳刚开始选择的不是孟云而是林一木,那是不是连分手的体面,也不会那么痛彻心扉。
因为普通的人太多,没有人想去围观自己平淡无奇的爱情。
感谢点映会在下午,出电影院,天黑的正好可以消化电影,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诠释青春爱情的刘达,最开始喊出“不”字的符号,一个个都在诠释着“青春”诠释着“热血”,但本该是电影的旁白君的林一木,一个平凡到让人忽视的人,却在脑海中记得最深。
林一木这个角色后劲太大了。
平淡的让人无法遗忘,“我是林一木,没有什么特长”,是不是就像大学时期的你我,开学第一堂课永不缺席的自我介绍,是不是有很多人绞尽脑汁在想“我该怎么介绍自己”“特长?
腿特长算吗”每每这个环节,于是即使在大家过去的十几年里就这么没心没肺的挺到了大学,也得找一套说辞,证明自己才华横溢,或者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唱歌”、“跳舞”、“画画”成了这一环节的宠儿,当然谁也不会去追究你是否真的会这些才艺。
而带着厚重眼镜的林一木,呆呆告诉我们“我没有什么特长”,电影看到那会不自觉想为他鼓个掌,说出了我们多年的心声。
平凡有那么的独特。
或许对林一木来说,生活是平的,在画好的圆圈里兜兜转转才是正确轨迹,可是怎么办,当人生的数字从“1”变成“2”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躁动的因子在和自己叫嚣,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来迎合这个热血的时代,于是开始一个宅男追求女神之路。
内向少言的林一木,在篮球场公开放话自己可以“一分钟500个仰卧起坐”、在公共课堂上被老师叫上台给几百同学当教学模板、不会喝酒的林一木,第一次为接过别人送给女生的酒杯,一杯接着一杯。
很莽撞,却又很真实,甚至仍不住让人拍手叫到“好样的”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冲动。
当林一木站上讲桌大声要求删除视频放狠话的时候,我的鸡皮疙瘩瞬间起来,并且哭了,第一次为青春电影男主角痛哭,那一刻的林一木就像是一个骑士,用尽所有守护这自己的公主,大多数的平凡,极少数的勇敢,突然那时似乎才明白,那才是青春啊。
是跟随内心,打破以往自己而来的勇敢,去做一件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并一直勇敢的做下去。
这才配叫做热血的青春,才是我们被藏在记忆深处缅怀的青春。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青春片不是我的青春,但是市场上还是每年推出大量的“青春片”来标榜我们青春过,热血过。
这种市场的错位奇妙,青春是在压抑后的反抗,叛逆才是青春的象征,似乎这成了青春片的核心和标配,而大多数的我们从“压抑中”走过来的人,并没有这么疯狂的叛逆。
但是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我们青春有过疯狂,而这种疯狂更像林一木这种,为了友情或者为了爱情,去尝试做一些自己都觉得疯狂的举动。
偶尔的出界那才叫做青春的疯狂,持续的出界,那是走进了人生的误区。
回家迫不及待查了相关影片相关内容,得知导演是《最好的我们》的导演,突然一切疑惑都迎刃而解,也为自己看电影前的轻视而感到羞愧。
导演一直用平凡而真实的人物来折射着二十岁很多问题和疑惑。
而林一木这和个最“真实”的“电影人”,用平凡表达着电影,用自己的道理,说尽了青春的真谛。
或者说,是叶子诚这个角色太有灵性,将这个平凡的林一木,演的如此真实。
我太爱林一木了,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强大的内心,用自己的道理顺应着世俗却有对抗着世俗。
越长大我们越来越不甘平凡,却越来越趋于平凡,有人说的很好,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向平凡妥协的过程。
终究我们没有成为小时候那个想象的自己,而是归于社会的大流中,做着平凡的自己。
但我希望能活成林一木一样,平凡但不平庸。
今天突然打开爱奇艺 居然看到了这部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 出于好奇我点了进去 …内容也就不说了 我是奔着孔垂楠去的 整体剧情是想都想到了的狗血剧情 老师和女学生搞暧昧 文弱书生出于胆小不敢表达内心世界 有钱富二代花钱找罪受最后看清世间真爱 最后被真爱打败 网瘾少年错过比赛最后明棋妙被某个冠军看好资助上大学?
好了就是想告诉你们 不用去电影院了 估计也没人看了 而且爱奇艺是免费的 谢谢
《二十岁》讲述了刘达(屈楚萧饰)、符号(孔垂楠饰)、林一木(叶子诚饰)三个高中生参加完高考,有两个都没有考上大学,只有林一木考上了,三人的友情并没有改变,但是三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二十岁》翻拍自韩国电影《二十》,《二十》当年卖得很好,创造了黑马记录,打动观众的是故事里对青春细节的描写,就跟《请回答1988》一样。
国内的这个版本导演刘畅做了很好的本土化移植。
片中的三个主角,刘达是个富二代,为了追求女演员而成了她的助理;符号热衷于电竞,整天泡在网吧里;林一木爱上了大学师姐(于文文饰),但这位师姐似乎背后有很多不能为人所知的故事。
二十岁,就是一个人刚刚成年,刚刚接触这个社会,从孩子要变成大人了,要开始独当一面了。
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年,但是,每一个人回想自己的二十岁,在做什么呢?
几乎没啥印象,因为大多数人的二十岁都是平凡的,在上学或者在工作,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很平静,所以没啥印象。
知乎里面有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很多人才二十岁就迫不及待想成为人生赢家?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想“出名要趁早”吧。
但至少我的二十岁,以及很多和我一样的人的二十岁,是“无为”的二十岁。
《二十岁》这部电影里面没有很狗血的情节,什么意外怀孕、参加前女友婚礼、被男友劈腿之类的情节是没有的,,因为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狗血剧情,发生的概率也不是那么高。
与别的青春片不同,《二十岁》开始回归青春的本质,青春的本质就是在于折腾,二十岁的年轻人无所事事,不愁衣食,唯一发愁的就是要打发时间。
所以,《二十岁》中的几位男主角们为了消耗他们大把的青春年少时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刘达作为富二代,为了不让父亲盯着自己学习,竟然雇佣一个和自己外型相像的年轻人冒充自己学习;符号完全排斥复读,只想在电竞场上赢取未来;林一木根本无心向学,她只关心师姐今天有没有来上课。
虽然看着很荒诞,但这就是年青一代的青春时光,也可以说,大家的青春就是这么过来的。
很能折腾,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二十岁虽然非常宝贵,但时光真的给予了年轻人一个很大的犯错空间,当年轻人在犯过错、走过弯路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这就是年轻人长大的表现。
《二十岁》如实且有趣地展现了现今社会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年轻就是懵懂无知,年轻就是敢闯敢拼,影片用很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三位年轻人的青春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幽默、有悲伤、有惊喜、也有失落,但还有希望,这就是他们的二十岁,其实,也是很多人的二十岁。
我很喜欢片中的结尾,说如果这一年再重来一次,你还会这样过吗?
三个男孩都觉得,还是会这样过。
这或许也是年轻的资本,有试错的时间。
《二十岁》这部影片特立独行的地方在于没有其它青春片那样的套路情节,不刻意去煽情和热血,用接近于当下现实的情感来烘托故事,很真实,也很接地气。
��\��54���Տ�
上映当天刚好是二十岁生日想到这么有缘的电影就买票支持一下看完心情很复杂迈入二十岁的第一天有人告诉我二十岁会是这种样子我可蟹蟹他👏👏多的一星给结尾脑洞打架其余部分妥妥一(零)星还没过完二十岁也许没发言权但我觉得首先奇怪在于现如今现实中大部分人六岁正常入学十二年正常教育,高考完刚好十八岁,二十岁根本不是高考前后,而是已经迈入了大学了一年两年看着就根本没有代入感抛开这一点再看内容,我就想知道遇到一个这样的保安队长,遇到一个这样的明星,喜欢上一个女孩刚好当老师小三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青春片拍的不应该是少数例子,而应该让大多数有共鸣就算要拍这些少数人的故事,也别拿硬凑的笑点,不通的逻辑,强行的抒情来凑剧情安安静静的讲一个故事行不行?
电影所展现本质上与结尾所说的堕胎车祸没有任何区别。
一个人二十岁,会有喜欢的女孩,她很平凡但不狗血。
会有玩的好的兄弟,他讲义气但不是傻子。
更会有应有的焦虑,大二大三是学校与社会的分界岭,会有对未来规划的思考与迷茫而不仅是酒精爱情。
就业,考研,出国,开始选择自己的路。
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一时热血会努力一阵,但也会发现躺在寝室手机刷一天会更舒服。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也会舒服.狗头)二十岁跟十八岁的热血青春是不一样的生活已经开始逼着我们成长了。
我不希望我的二十岁成为电影中的那个样子,我会觉得那很可怕也很痛心
影片讲述了三个即将满20岁的男孩刘达、林一木和符号,在高考结束后的这一年里,面对生活、爱情和事业的种种挑战,经历的迷茫与成长。
影片以高中毕业典礼为开场,三个主角分别设定了自己的目标:林一木希望向暗恋的学姐表白,符号梦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刘达则发誓要追到心仪的女明星。
电影通过三个男孩的故事,展现了二十岁这个“当不当正不正”的年龄段的青春状态,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迷茫和挣扎。
影片最终通过三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传递出青春的迷茫与无悔,以及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接受。
人物塑造刘达:由屈楚萧饰演,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叛逆且追求爱情,他的故事展现了年轻人在爱情面前的勇敢与冲动。
林一木:由叶子诚饰演,性格中庸,代表了许多普通人在青春时期的迷茫与成长。
符号:由孔垂楠饰演,是一个电竞少年,他的故事体现了年轻人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
影片风格与表现手法影片采用了“3+1式”的分段叙事结构,三条主线相互交错,最终汇聚在一起。
导演刘畅通过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展现了真实的青春状态,避免了传统青春片中常见的“疼痛青春”套路。
影片中还融入了电竞、明星梦等时尚元素,使故事更具时代感。
观影感受与社会价值影片虽然在剧情上略显老套,但仍然有不少观众认为其真实地反映了青春的迷茫与成长。
它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化的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细节,唤起观众对青春的共鸣。
影片的结尾,三个男孩在楼顶上的呐喊和奔跑,象征着青春的无畏与勇敢,也让观众感受到成长的力量。
非常喜欢三个主角,林一木的呆傻,符号的叛逆和侧颜杀,刘达的可爱,调皮。
还有可爱的小西,这个女孩子我真心很喜欢哈哈,这样撩男生,我给你满分。
最后包贝尔的出现,真的给了我惊喜。
买了爆米花和可乐去看的,推荐大家也去电影院看小哥哥们。
于文文从《再见前任3》中我就很稀饭她,不仅长的漂亮,身材好,最重要是还会唱歌。
总体来说,演员们都很给力,但是,其他地方还是有些许欠缺。
但是,去影院一刷还是不后悔的。
标题是我看完电影《二十岁》就想好的,不是故意的标题党,因为我的确打算翻翻从前的作品,对比一下这部新上映的青春电影。
但我先说一下,我不打算特别吐槽于文文的演技,因为真的,无力吐槽。
整个人物的表面状态,完全的本色出演,看到了她参加综艺时的感觉。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完整部电影,我脑海里只剩下电影最后的一句独白。
林一木说,刘达告诉我,当你一直想睡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真的很爱她了。
完全让我抛开了演技、剧情、拍摄技巧等等诸多方面,把重心放在了“二十岁”,传说中的生活缩影。
狗不狗,是不是特别真相了。
让很多人不禁感慨:没有堕胎,没有车祸,反倒让我有点青春的影子了。
但我却不这么想,要知道,我是一个刚满19岁的人啊,我突然就看到了我20岁这整年的样子,并且如此戏剧化的辍学、小三、约P、打架斗殴,自然就没有那么的真实。
我特别不擅长揣测编剧的想法,但我看完之后有种莫名的羡慕。
羡慕他们19岁那年,居然还觉得20岁可以浪费,反正我的心是没这么大的。
不过电影结尾的时候导演还是强行来了一拨正能量的,让20岁的自己打败19岁的自己,看起来是很高潮了,但我觉得真的丧到极致了好吗。
长大一岁成熟一点固然是对的,但是成熟不是让你丢掉过去,而是即便如此,你仍旧有勇气去面对。
再来说一说我为啥去看首映吧。
不是因为导演刘畅曾经拍过《最好的我们》,而是我室友是孔垂楠的粉丝。
不过平心而论,这部剧除了剪辑乱七八糟之外,几位主演的演技还是过得去的。
夸张的十分到位,把这么牵强的一个又一个片段衔接的极其巧妙。
这句话没有在变着法子的骂演员,百分百的真心话,字面上的意思。
尤其是刘达的饰演者屈楚萧,痞帅痞帅十分到位。
可在导演这儿,我还是得说一句,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一部电影是个段子电影,我真的会以为我在看加长版MV+微电影。
豆瓣里有个人是这样总结剧情的:屌丝宅男追小三女神,痴情富二代虐恋情深,学霸打电竞竟然是立志要为身患绝症的网吧保安代言,就这编剧居然还敢在片尾强调自己拍的是大多数人的平淡青春,一句话总结:妈的智障吧!
说实话,没看他的总结之前,我对这些剧情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因为我打算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一下它的内涵,但是看他总结的如此到位之后,我有点无能为力。
但有一点我还是得承认的,这个电影的剧情虽然胡扯,段子也跨年代的俗气,但我的的确确揣着糊涂装明白的从头笑到了尾。
虽然说不出它到底哪里好笑,但就是觉得莫名的喜感。
虽然不知道它到底在表达什么,但还是抱着感同身受的心态,有始有了终。
当时看完之后我室友叫了我一声,举起手示意了我一下,我就顺势握了个手,她笑了笑有点抱歉的跟我说,不好意思昂,给你推荐了一部不太好的电影。
我当时是真没觉得有多烂的,整个人也还在剧情的喜悦里没走出来,连忙真诚的说了一句:“没有啊,挺好笑的。
”是的,好像除了这样夸,确实没有什么词可以用了。
从《最好的我们》到《二十岁》,从口碑爆棚到差评无数,这两年半的期待,最后只能以一句:这应该不是刘畅自己拍的吧,作为结尾。
可话虽如此,也还是有少许人觉得完全OK的,比如说,林一木这个角色。
无论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表达出的效果,都可以说是完全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
平凡但不平庸。
他没有特长,但敢于表现自己,在开学典礼做了500个仰卧起坐;他不擅长表达,遇到喜欢的人也很胆怯,但他帮谢海依挡掉一杯又一杯的酒,即便最后得知所谓的女神是个小三,也要为她尽最后的所能;他说他暂且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作为三个人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整整一年,都在为了更好地自己而向前走着,或许很慢,但这体现的其实是很多受众本身。
我并不完全认可。
什么普遍,什么影子,什么特立独立,这么明显的萎靡和颓废,却被一句青春就该如此给带了过去。
泰戈尔说:青春是没有经验的任性。
所以当林一木说我叫林一木,我没什么特长,以及他校园恋爱的爱而不得的时候,我几乎看到了我身边很多人的影子。
但是不同的是,那句话之后,没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无特长到如此理直气壮。
换句话说,林一木也就那个自我介绍里,有我们某些人某一瞬间的写照,所以别把这些设定说的太过于夸张了。
《二十岁》不过是在极其丧气的氛围里,让我们在别人叛逆的二十岁里,找到一丝平凡的共鸣罢了。
可最令我费解的不是林一木,而是结尾那句:绝大多数人二十岁的青春都与堕胎有关。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剧情太多了引发的误解,还是导演想展示他的电影里没有堕胎的与众不同以及高尚。
我只知道,纵使青春多种多样,也没有如此不堪的硬性印象。
青春可以随性,但不该贴上标签。
愿你我都能在弯路中重生。
好啦,碎碎念了这么多,有兴趣的还是可以看一看,我个人觉得真的蛮喜剧的。
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
当年看《天桥风云》、《爱上女主播》时,韩载锡饰演的人物总是会遇车祸死亡,让人哭的稀里哗啦;《蓝色生死恋》则把癌症治不好,讲的起起伏伏,看的柔肠寸断。
国产青春片也有三宝,堕胎,车祸,难到老。
《致青春》是这三宝的集大成者,《匆匆那年》、《小时代》系列等,则沿着这条路走到黑。
而最近看的这部《二十岁》,居然没有看到那么狗血的堕胎青春爱情,还不时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回味着当年的青春。
这着实是莫大的惊喜。
《二十岁》是根据2015年的韩国电影《二十》改编。
韩国版的《二十》是李炳宪编而优则导的作品。
当年他编剧的《阳光姐妹淘》讲述出了几个少女之间的心事、数十年的情感的变化,在韩国本土还打败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这片也被陆续翻拍。
《二十》则延续了这种少男/少女心事的叙事风格,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说,“出乎意料的很好看呀,同样是青春片,为什么看着这么乐呢,哈哈哈!
没有怀孕、堕胎、车祸等等,也可以是精彩的青春。
这才是我想看的青春啊,会迷茫,会无助,会犯错,会受伤,可还是神采飞扬的青春啊!
哪有那么多要死要活的!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比友谊更珍贵的情,跌倒了爬起来就可以重新来过,磕磕绊绊打打闹闹哭哭笑笑敢爱敢恨就是青春啊!
”中国版的《二十岁》则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本土化、接地气的改编。
比如时代的背景放在了2017年,而孔垂楠饰演的小青年符号则是一个电竞玩家,他凭借着自己在电竞方面的兴趣爱好赢得了朋友、赢得了尊重。
这点不仅是不同于原作里的生活背景相似而平凡的人物设定,也贴近于崛起的电竞业。
而且,影片几乎是完全摒弃了国产青春片屡见不鲜的“三宝”,讲述更为接近于平常人所经历、所感受的青春成长,或者忧伤,或者平淡,或者带有些许的遗憾,但也会有那么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铭刻在记忆的深处。
于是,生性腼腆的男主人公林一木,在二十岁的考上大学前,想着进入大学后一切都会很不同,可以放下学业,好好的谈一场恋爱。
但尽管他确实遇到了他的女神,但对方似乎已经心有所属,他会在女神不开心时陪着她喝酒消愁,也会记得她不经意说过的话然后去做,弄伤了自己,甚至在喝醉之后带着女神在宾馆休息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女神开心起来……而直至2017年成为了往事,直至女神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他却依然没有鼓足勇气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意。
如果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时,或许林一木会在某个时刻向女神说出了那三个字,但毕竟已经是二十岁,不再是十七岁的激情热血,爱一个人就要说出来,而是也会察言观色体会对方的情愫,也学会了以更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何尝不是我们很多人所经历过的青春、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心事呢?
相信这一段故事会让很多人觉得共鸣。
而林一木的两个好友,也经历着成长的蜕变与阵痛,如符号,单亲家庭长大,玩游戏认识的朋友,则又因病过世,生老病死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身边。
符号几乎是直至对方告别了这个世界后才知道她的名字,两人因为游戏而结缘,短短的几场对手戏,带有古龙小说式的高手惺惺相惜的意味,相识于江湖,相忘于江湖。
这何尝不也是现实的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缩影呢?!
可喜的是,就如这段符号的情感故事,《二十岁》并没有过度的渲染这种悲伤或阵痛,而是作为成长的一部分融入到了生活之中。
比如在课堂上的那一场戏,可能换一个国产青春片导演来执导的话,会用很多笔墨刻画四个人的冲突下的矛盾张力,但在这片里却是很克制,几乎没有几句台词,更加没有激昂的背景音乐,而几乎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爆发出来,但又很快随着人物的离开教室,淡化了戏剧化冲突。
这点也得益于幕后导演刘畅的较为平静、克制的表达方式。
两年前的网剧《最好的我们》,便是由刘畅导演、刘昊然主演,根据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得到了不少观众,甚至是小说粉丝的认同。
就如一位网友所说,“八月长安在书里,寥寥几句写出了同桌余淮一次口误引起的震荡。
没错,没有群架没有堕胎,我们青春里的兵荒马乱,原本就因为这样细微的小事而发生。
懵懂到第一次发觉,面红耳赤是不是就是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天真到相信年少时倾心喜欢的人,注定在一起。
”《二十岁》延续了《最好的我们》的这种风格特色。
在刘畅的处理下,二十岁的青春,正是从少年跨入青年的过渡时,学业、爱情、事业、友情等,可能会不期而至,也可能是伴随着欢笑或者泪水,但没有兵荒马乱的堕胎治不好,没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有的,则是我们也曾在青春时所经历所感受的喜怒哀乐。
而且,影片也不像很多青春片般是从“后来的我们”回头看青春时代的成长蜕变,毕竟在回忆里会不经意间融入更多的想象或美化,融入所谓的情怀;影片以一种正值当下“最好的我们”的方式,展示这段无悔的历程。
就如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所说的,“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的那轮静静的满月。
”
好像行为不检点已经成为青春剧里女神的标配人设了
有点希望《二十岁》就结束在,他们回去胖揍过去的自己的那一段,可以重新来过也未尝不可,人生有太多可能,放弃固有的教育体制机机制,成功的概率毕竟微乎其微,我们的青春都是那么平凡普通。
1/10。没看完,看得一肚子火。中国青春片要完。拉黑导演和编剧。
孔垂楠打游戏的手速还是可以的,第一次发现男生打游戏这么帅,学霸游戏迷和二次元腐女的CP设定,还挺配的。
补标:大萧的部分各种苏。导演居然是《最好的我们》和《独家记忆》的导演,就,男导演也挺会的。
不知道拍的什么
因为两年前在这部戏群演过才会看的,看完全程尬
飞机上消磨时间
电影是真的捞,您知道和那些年差距多大吗,就这导演功底还多个故事一起来。
电影长片往往会检验一个导演的真正功力。显然,刘畅没有通过检验,而且差的很远。全片都在无聊、尴尬以及失控之间徘徊,处处彰显出能力的不足。他对电影的节奏,叙事,表达简直毫无概念。不由得想起了一位大师XXXX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导演如果不会讲故事,那TMD还算是导演?
没看韩国原版,翻拍的中国版从头到尾都只有无尽的混乱,三个男主角的故事没亮点,剪辑一塌糊涂,从而全片看上去如同一盘散沙。标榜自己什么都不在乎的刘达是个富二代,别有用心地花钱雇了个与自己背影神似的兄弟来冒充自己上补习班,皮成这样也是没谁了,奈何他一心只想当个纯情小狼狗,还是一个演技蹩脚的十八线女明星的小狼狗,被甩后也是活该,浴缸戏拍得太A了。寻思着想在上大学时谈场恋爱的林一木人设又蠢又逗比,对于文文饰演的充满女神光环的谢海依一见钟情,心甘情愿做一名死心塌地痴心绝对的备胎。而认为高考落榜并不是loser的符号则是个成为电竞职业选手的潜力股,他被身为腐女的林一木的妹妹疯狂追求,感觉三个人中间就属他最正常。结尾三人疯狂殴打十九岁的自己表面上看似是告别过去的无知懵懂,但实际上感觉这三人还是不会长大。太闹腾了。
挺乐呵的,不至于扑街啊!!我觉得起码可以三星啊。于文文多好看啊!
这不是一集网剧吗?也能上映啦
感觉能给个三星,但却又不止三星,三个男主扮演三个阶段,被追,恋爱,追别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符号,但却向往着刘达的爱情,可却活成了林一木的模样,当符号最终没有去上比赛的时候我并没有意外,因为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可冠军主动来找他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光,最后找过去的自己打一架,可是没有后悔药,过去的事已成事实,认为过去的自己没做好,说明你已经成长了,这部电影在同类青春电影中我感觉还算可以看的,最后,徐晓璐好看(●◡●)ノ,我感觉剧里比于文文演的好。
屈楚萧真嫩
本来是来看于文文的。青春嘛,就是用来挥霍的。刘达和林一木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去寻找爱情。而只有林妹是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去寻找符号的。爱情,同一个世界才重要。
我真的搞不懂这3.7分是怎么打出来的,明明就是一部荷尔蒙爆棚的青春多肉剧,文戏台词也写浪漫温情,我是为了看屈楚萧找来看的,结果居然那么人家是有演技的。所以你们那么喜欢的究竟是些什么片子呢?
反正就是影视剧专属的20岁,太不接地气了,于文文那条线满揪心的,可是她哪有演技,太无感。小演员那条线只看到了肉,孔垂楠那条线的女孩其实蛮可爱的,妈妈也搞笑,给国漫灵契也加分
一部只看单人cut也不影响剧情的电影
8102年的青春片,就不用再搞怀旧初恋狗血那一套了。这一点《二十岁》从人物设定开始就是与时俱进的,电竞宅男腐女熊孩子...现在谁的生活里都会遇到几个吧,片子里很多有意思的梗,年轻人才能get到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