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第二遍看了,第一遍什么时候看的忘了。
特效做得还不错,两位男主——一个不善言辞的别扭老公和一个多金帅气的魅力情夫的角色设定很有意思,给本片可看度增色不少。
戏谑地讲,像“每一个美国大叔的家庭危机都2需要一场地球人的浩劫灾难来拯救解决”一样,这是一部解决俄国大叔妻子出轨危机的电影(sorry)。
作为灾难片,本片中时不时混入的“俄式幽默”亦或“黑色幽默”元素蛮让我耳目一新。
比如地铁急刹车那一段画面,特效做得不错,配乐很有特色,残酷真实又带给观众一种“黑色幽默”的趣味儿。
以及地铁隧道涉水大逃亡的场面,一大群人类群众争先恐后踏水逃命,本来是受灾求生的画面,但配乐有一种激昂欢快的俄式进行曲风格,看的我忍不住笑:“好像丧尸大逃亡啊!”还有结尾两辆车擦肩而过突然停下,又各自奔向大路两端那一幕,让人忍不住猜测导演应该也是个幽默有趣的人。
配乐也不错,如上段所述,虽然是好莱坞式的灾难片,但配乐很有俄式特色。
最后受美色所惑的我要额外提一下情夫这个角色。
我观影时一直莫名感觉情夫的面部轮廓、眉眼勾鼻亦或硬汉精英气质很像俄国的那位克格勃总统。
讲真,剧情里,情夫这个角色的人设多金、帅气、体贴(很宠小女孩)、体力好、技能专业度高、逃生表现靠谱,这么一位现实生活精英亦或优秀的末日逃生伙伴,让我全程期待能够看到情夫活下来,而且觉得不如原配老公退位让贤吧(sorry)。
不理解为何美女最后会选择回到老公身边(这老公还别别扭扭地甩开她的手,不行的啊),反正观影时我的目光焦点一直忍不住聚焦在情夫身上,而且认为他才是逃生表现最出彩的男主。
以上之外,这部片缺点也有很多,但不提了,爆米花片看个高兴就好。
看电影中有几次我已经忘了这是电影还是现实,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电影中取景的地点就在我今年上半年访学时住的地方附近,садовая地铁站使用的是文化公园站的站楼,最后他们得救的地点背后则是新圣女公墓。
新圣女公母附近的人工湖是我最喜欢遛弯的地方。
回到电影,本身,也许故事有些混乱,比如他们是怎么又回到了地垒?
那个地垒出现在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虽然在莫斯科沿岸,却不在地铁环线附近,距离地铁环线尚有体育场站和伏龙芝站,莫斯科地铁每一站的距离大于上海和北京市内地铁的站间距离,距离并不近。
再比如莫斯科市区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剧中的地铁灾难让我不禁想到了今年7月的莫斯科地铁事故,有一些相同的原因,比如地铁基础设施陈久老化,可以看到调度室里面使用的还都是苏联时期的设备。
不要说数字化,连自动化都没有完全实现。
管理人员十分散漫也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曾在层层上报从而误事的现象。
剧中负责指挥救援的那位大人物,我想应该是以绍伊古为原型,无论形象,还是语言习惯、做事方式都很相似。
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向他汇报莫斯科市内过度开发造成的恶果。
如果去过莫斯科的人就会感觉到,莫斯科的市内开发程度、密度,如果与北京、上海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看着北京上海市区内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现在的城市形象也许有一天就是灾难之源。
灾难电影表现的是想象,却未必不会变成现实。
1、简单的灾难片,所以,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分;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一个外科医生的三口之家和他夫人的情人——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自己的同学,上学时的情敌(够俗套吧);一对偶遇然坐上同一班地铁,然后相互帮助共同经过灾难之后的年轻情侣(也很常见吧);还有路人甲,乙。。。
2、在遇到灾难时,商人的智慧完全的表现出来。
他首先很冷静,没有被突发的事故吓的不知所以。
a、当别人都匆忙的从地铁中逃出后踩在水中沿着铁轨往外逃,而他则 直接爬上了车顶,沿着地铁的顶部往外走。
这样防止了列车在侧歪的时候对边上的人造成伤害。
b、他没有直接跳地铁轨道中的水里,因为他知道铁轨上还在通着电,当水面上升的时候,强大的电流会伤害到水中的人。
而其他乘客要么是压根没有往这方面想,要么是被突如其来的险恶遭遇吓破了胆,失去了正常的理智。
而正是这样导致了很多人触电身亡。
3、从感情上我是把那位外科医生定位成“好人”的,但是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倒是很普通。
也许他就是“一个公立医院里好医生”(暗示了他或许并没有很高超的技术,也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医生)。
在灾难发生后,他没有表现出一位医生的高尚的医德,在逃难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很有智慧,他唯一表现出对女儿的4、也许很多人会骂那些地铁的管理人员,他们不负责,他们愚蠢,他们总是做错误的决定。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并不是每次遇到险情都会有一些大智大勇的人正好处在可以就你于水火之中的岗位。
更多的时候,人们在遇到险情的时候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关键是你,你如果身处险境的时候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思考,做出有利的选择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危机的设定都很随意,很多小设计都完全不符合基本常识和物理规则。
当然大部分豆瓣网友都是缺乏常识和物理感知的,所以不会多想。
大城市地铁地下段时速不会超过80公里每小时,尤其是市中心站点距离不大很少超过2公里,通常时速在40-60公里,即使急刹车,也不会造成电影中这样的伤亡,除非是全速(不刹车)撞击水泥墙,才会有如此的动能导致如此严重人叠人的死伤;关于列车的侧翻,电影中的情况完全不会导致列车如此角度的侧翻,男二几乎在顶上趴不住(这得多大的角度),隧道里面又不是地震,即使单侧脱轨带来的测翻角度也不会超过25度,怎么可能发生片中那么多次侧倾?
什么力造成的?
水的浮力?
可笑!
还有触电情节,完全应该早一点切断电源,前一辆列车为何不能加速?
这一段轨道水位很浅啊,即使停下来,也可以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因为距离车站不到一百米,一边是几十条上百条人命,一边是多走几步路,怎么选很清楚啊!
更不要说那个胖子死得既没有必要,也毫不合理,几百米也跑不了了?
那个车厢速度这么慢,水平面也刚刚到膝盖,居然可以就此认怂受死……所以该片太多危机是经不起推敲,作为灾难片无法共情。
但是,该片最细腻有趣味的就是三角恋出轨的描写,俄罗斯人的那种炙烈情感九十度大拐弯显得反而很自然…….
2000万美金放在现在的好莱坞是个什么概念?
基本上就是普通商业片投资的10%左右,而俄罗斯用这些完成了一部灾难片,这事在好莱坞是无法想象的。
当大家抱怨除了开头一个急刹车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外,其余部分都太坑的时候,请记住这笔帐。
假如再给他5000万的预算的话,要做出好莱坞级别的效果完全不是难事。
说到底就是没钱。
就像电影里的莫斯科,作为一国首都,基础设施如此陈旧,地铁设施已经用了80年了,居然没有翻修过。
这要不出意外还真有鬼了。
为啥苏联时代的东西一直沿用到21世纪?
那还不是在冷战时期被西方拖垮掉的经济吗。
如果有钱翻修这些基础设施的话,苏联也解体不了了。
活在中国的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大兴土木的痕迹,旧的楼房拆了造造了拆,翻新的不亦乐乎,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十分罕见的,就算是美国,它的很多机场地铁也都是60年代造的,地方政府也都拿不出(舍不得)钱来翻修。
也归功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福利。
另外要说一说主人公,那名外科医生,这是一个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什么强调公立医院?
你知道知道俄罗斯的公立医院的概念就明白为什么他的老婆要出轨了。
众所周知,从苏联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有全民医保福利,可以在公立医院免费看病。
大家想一想要实施这样一项政策该具备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反正绝对不是当时的苏联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疗条件严重缩水,医生的工资也非常低,再加上后来对官僚阶层大开特权门,因此遭到老百姓的一致谴责。
于是在这个有所谓的免费医疗的国家到处开满了私人诊所,收费的医院服务热情,看病看的好,久而久之人们就很少再去公立医院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也越来越少,所有想挣钱养家的医生也都去开私人诊所了,留下来的医生基本上就跟护工一个级别了。
收入非常低。
最后来说到说到这段三角恋,有人惊叹到一个活王八怎么能戴十二年的绿帽子而不离婚的,这也太奇葩了吧,但是在我看来,那个高富帅的情夫,集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优点于一身万人迷型的角色,居然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守了十二年的单身,这难道不更奇葩吗?
战斗民族果然不同凡响。
其实第一次看俄罗斯的电影,还蛮惊喜的,从叙事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写的背景还挺多的,无论是家庭还是政府还是部门,不说新鲜吧,多少有这个现实的写照吧。
很多的灾难片背景总逃不开人性,夺命地铁隧道事故也一样,不是天灾实为人祸,经历了几十年历史的隧道,却还要承受过载般的工作,即便负责检查的老头提醒有隐患,也无人在意,结果当然就是电影一样。
电影还有一个背景,男主是个外科医生兼父亲,妻子有12年的外遇已准备离婚,外遇男是个建筑设计师,但电影给我的感觉好像比男主对妻子更有责任心,而男主很窝囊,退学男本来是要去旁听的,哮喘女是个高冷妹和退学男一个学校,还有就是无业游民女,和一只富德狗。
一次相关部门的忽视引来的危机,让这群人抱在了一起,逃过水上触电,逃过被水涌来的地铁,在竖井里共求生,无论是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却是一次让人懂得相互依靠的经历,结局里似乎可以明白有时候幸运就是在茫茫尸骸中偶然被人看到被光照到,你就活了下来!
还有就是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请奋不顾身地帮她找哮喘喷雾剂,因为这样有可能你就成了英雄救美,当然是有可能!
2013年,剧情惊悚灾难电影《 夺命地铁 Метро》上来先说一下,海报很不走心啊。
这地铁都出路面了。
俄国电影看的不多,俄国人民带有很浓的民族精神和色彩,有些东西也确实不好理解,但是天朝又和俄国有过很长时间的交集。
有很多当时革命留下来的相似的东西。
比如拥堵的交通,老化的地铁系统。
比如一些政治任务。。
等等等等吧。
有的也不方便说。。
剧情前25分钟铺垫,略有无聊,从地铁事故开始就紧凑起来,高潮开始了。
不过从事故开始那些仓皇而逃的人们比起来,他们是被各种意外事件耽搁了,然后落后了,不过呢。。
就算落后了。。
闲聊的时间也过于多了一些。
虽然中间穿插了不少突发事件,但是感觉也是把节奏拖慢了许多。
中间还穿插了一条感情线,虽然也是不太懂毛子的感情路数。。
但是也挺有意思。
电影结尾还有还开了个小玩笑。。
为了不剧透,就不吐槽了。
也许很多人都有幽闭恐惧症,也许也有对地铁的恐惧,电影里的事故表现的很多小细节都很真实,这个地铁的事故也确有其事(当然电影只是杜撰)。
好像是 圣彼得堡地铁透水事故。
---我是地铁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感觉130分钟有点长了,当然有了这种感觉的话,证明这个电影剧情还是拖沓了。
地铁出事那会儿,确实很惊心动魄的。
但两个小时的时长稍微有点拖沓了,我快进了不少场景,比如说地上那些人做的事,基本都快进。
如果说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事,那还情有可愿,如果是发现在这个世纪,如此办事效率,都可以换总统了。
人物设定蛮奇葩的,男一号是个性格温和的外科医生,老婆有外遇,正在闹离婚,结果在送女儿去上学的路上出了意外,跟情敌在地下相遇精彩场影还是不够多,也不是很刺激,还有待加强。
≪夺命地铁≫,俄电影工业再次展示出比起好莱坞我们不是盖的程度,能将一场劫难与婚姻问题完美结合也证明了俄电影人在故事方面有所创新,特效和配乐都堪称完美。
好在公映版中删掉了女主的神烦戏份和其它没必要段落,不然会把本片高大上的气态给拉低一个台阶。
配音,总监这次发挥不错。
总之,值得一看。
昨天晚上在央6看了这个片,看在12点多,😳坚持看完🤘🏻电影主要讲述,战斗民族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不同心理和应对。
同时表现了一个‘成熟迷人’的女人的家庭观,爱情观。
电影特效真的很精彩,虽然看过类似的灾难片(比如一个港片),我还是在大水冲过来时尖叫了起来!
节奏也很紧凑,每次度过一个难关,只给人几秒钟的喘息时间。
三个男女主在灾难之前都伪装的很好,虽然“背叛”的压力已让他们快疯了,仍在坚持!
😳我一度分不清那两个男人谁是谁,对外国人脸盲,呵呵。
但根据女主的感情我比较偏向小三。
🤣人只有在危及生命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同心协力的面对,对孩子的爱护,和地铁爱情会冲散存活者心中的阴霾!
片尾的俄罗斯歌曲好美,很喜欢!
这删得也太多了吧
灾难就灾难,,整家庭出轨什么玩意儿??
太长了,可以压缩半个钟头……一个个都爱闹脾气,内斗,歇斯底里,嘚啵嘚啵话多,真想给他们每个人抽一嘴巴,尤其是小姑娘,女的只会添乱;上去后把下面的防水门关上啊……手球队员亮了;记者竟然做好事;莫名其妙就逃出去了不科学;他老婆真是个bitch;战斗民族就是都活不了还要打一架;片尾是真好听
灾难中见人性
地铁失事,惨遭水灾。绿帽男联手老情夫涉险救女逃出生天,丑到逆天的老婆最后哭哭啼啼力挽绿帽男,原来这样就能挽回失落的爱情?种种狗血跟不错的特效简直就是两个极端。这样的设定真的大丈夫?
还不错啊,就是特效少了点
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灾难片要塞进去婚外情,这帮人要死了还有心情打架,我的天。而且一个比一个啰嗦,我又看得是全员棒读的中配版……放过我吧心好累
在我心中存在感比朝鲜还低的俄罗斯拍起片来也有模有样,国内建设不错,灾难特效分分钟超过国产片啊。
男二很帅!
小狗很可爱
看着好像这2年我国发生的地铁水灾事故一样,挺可怕低。滴水穿石,小事变大事
全世界都在学Hollywood,但只是要做到ok也并不容易
什么破烂玩意儿,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灾难片的婚外恋神展开?
在电影院看的,立体感超强··
这到底该归入什么类型的片子,莫名其妙
就那么回事吧,不出彩但也不差。灾难片模式。
比胡编滥造的那些好太多了
俄罗斯的现代电影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真实反映出莫斯科大堵车的现状。不过最后男主和妻子和好有点假啊,就算再继续在一起,心里也会别扭的吧,毕竟老婆背着自己搞外遇了12年,5年没有性生活……
差点忘记了
好莱坞标准灾难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