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雪滴花》的分析我一共写了十三篇,这一篇是关于怎么看。
由于本剧每一集结尾与下一集开头有重复关系,所以我的分析并没有完全对应集数分析。
可能第五集我还在分析第一幕。
第一篇“《雪滴花》第一集观后感”与最后一篇“《雪滴花》看韩国电视剧发展”有首尾呼应关系,可以连着看。
“《雪滴花》第十五集观后感”特别分析了表演,因为国内观众喜欢看表演,我从电影语言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么看不对。
“《雪滴花》第十六集观后感1、2、3”这三篇应该先看第3部分。
2、3是怕很多观众看不明白特意加的,3阐述了为什么要这么看电影,2是1的导读。
我最推荐看“《雪滴花》第十六集观后感3”,针对于评分的不断下降,我专门写了导演为什么要这么结尾,编导的剧作意图,如果从常规方式看本剧,16集会给人十分混乱的错觉。
每日影评20220207
丁海寅一直不需要太多台词,他的眼睛已经会说话了。
金智秀居然是第一次演戏,比国内好多年轻演员强多了,她能不能多演点啊😭好想看😭姜清雅的角色好带感,比女主小白兔人设好太多了。
原来刘仁娜不一定是甜妹当看到安企部长自己的儿子去世,女儿被挟持为人质的时候,就明白这部剧的内核在讽刺什么,批判什么。
我喜欢韩剧的一点就是它总是可以把严肃的议题和总是被人瞧不起的爱情故事融合在一起,为什么不能相信战火中的爱情,为什么不能相信反派有的时候也会怜悯人质也会想家。
影视作品当然应该有权利保留它的想象空间,让向往爱情的继续做爱情的梦,让想看国族叙事的人继续做英雄梦,让想看悬疑的动动脑筋,看到第六集的时候真的爱上了。
缺点也很明显,后半程节奏太慢,有些镜头时间太长了,而且每次要紧关头偏要放男女主感情戏,搞得我cp都磕不去。
人们算来算去终究算不过人心,算不到人与人的感情和突如其来的意外。
里面有背叛,有爱情,有战友情,有友情,已经很丰富了。
这部剧真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剪辑时的节奏和剧情编排顺序上了,但有的时候也怀疑,是不是受现在很多商业电影,国产影视剧影响,多余的镜头(空镜,长久反映人物情绪的特写)一下都不想看,才会耐不下性子慢慢欣赏一部剧。
本人算是智秀的半个路人粉,但是没有过多关注过她和blankpink,只是单纯喜欢她的颜值,不过不得不说在《雪滴花》里她的演技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没有面瘫也没有让我尴尬,饰演的是一个活泼可爱又聪明圆滑的女大学生殷英路。
丁海寅,在韩剧圈里常常听说他的名字(没有看过他的剧),确实也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暂时还没有能完全看出他的性格,比较沉默寡言、心思缜密,或许是北边派来的剑蝶(?
)林秀浩(?
)一般旧时代背景下的剧都是be居多,这部戏也不例外吧?
不过本人就喜欢看虐剧,特别是眼泪能哗啦啦让人流的那种!
(提名《东宫》)非常喜欢有氛围感和电影质感的电视剧,比如《死之咏赞》、《无法抗拒的他》,都是让我直呼场景太美的剧,很让我对这部剧加分。
一见钟情时男主的火柴堆倒下,女主下意识慌忙伸手去扶的慢动作;音乐店里女主社死转身看见大家都正看着自己急匆匆逃离又撞上男主的抬头与眼神左右躲闪;帮助掩饰男主躲避搜查的女主在花店旁边与男主相拥的远镜头角度……一切都很美,自然光与打光都恰到好处,导演的拍摄与画面质感让人也忍不住怦然心动。
此外,《雪滴花》没有过黄或过白的阴间滤镜与过度磨皮美颜。
今年的《一见倾心》便是反面例子,滤镜没有体现民国年代的复古感或者说时光的痕迹(抛开滤镜问题,我觉得女主很好看,也觉得男女主cp感很强看到了二十多集,甚至在二人接吻的时候发出鸡叫哈哈哈哈,后面因为觉得剧情太狗血弃剧了)。
或许是二人颜值都很高的原因,莫名觉得二人有很强的cp感!
英路有让人想保护的脸,秀浩有英毅且温柔的气质,怎么看都很般配,后续会继续观望。
虽然我打的是满分,不过我个人看来,《雪滴花》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时代背景没有在剧中交代的很清楚,作为中国人看剧时难以代入(把我难住了);剧情把握速度不均,权谋线有点慢且模糊的感觉,而男女主的感情线过快(或许是我比较保守,认为还是应该再多铺垫一些情节让二人的感情基础更加深厚才能更好烘托后面故事的虐),第二集末尾的吃醋应该是喜欢了有一定程度才能产生的情感,而剧中其实二人见面不过短短三次,也没有发生过多接触;再就是男女主演技还有提升空间,智秀台词功底要练一练!
我看的不是非常仔细,也没有很在意权谋线(因为不太懂),第一次写剧评,有错误请大家指出!
在十六集特意分析了坦克场景,之所以在开头加那么一段话,是怕很多观众看不懂,这篇谈谈为什么这么看才是对的。
我在之前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雪滴花》的美化,剧情安排与导演态度。
其实国内几乎所有观众都不理解也从没意识到导演的态度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泛泛而谈攻击别人不是我的本意,还是结合具体实例。
李安导演《色戒》开头,学生们被邝裕民“鼓动”决定刺杀汉奸,他说了什么?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至今还在鼓吹《雪滴花》有美化意识的自媒体或者观众肯定不明白导演安排这句台词的深意。
这话是汪精卫说的,《色戒》在什么时代?
汪伪政权!
李安导演是在讽刺邝裕民。
电影自然包含着本土文化,让一个大学生,一个爱国志士用汉奸的豪言壮语来鼓动群众,多么讽刺!
李安导演不愧是大师。
整个故事基调就建立在这句话。
《色戒》对中国电影有开拓意义。
我分析这个场景就是想告诉观众,导演可以让角色说一句话或者安排一个场景,但是选择的镜头,机位,风格都可以消解其原来的意义,呈现相反的态度,也可以对故事内容产生评论。
导演的态度是多么重要,却一次次被忽略。
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思想达到了高度一致。
大家先回忆一下,这两个电影是什么背景?
多数人会不假思索认定,文革。
是吗?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抑制,使每个鲜活的个体拥有共同的部分,而每个时代状态下的人都不一样!
国内评论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无知幼稚与暴力,姜文导演的态度恰恰相反,他把时代背景推的很远,马小军撬门开锁,女孩闯进男生浴室看男人,这是那个时代可以出现的?
姜文导演的态度是好玩,马小军撬锁私自进入他人房间是模仿朝鲜战场的英雄父亲。
骑自行车送父亲,特意配上雄壮的音乐。
佩戴满满的胸章,念着《英雄儿女》的台词,希望与苏联开战,成为下一个英雄。
有人会说,这是反讽。
如果是反讽,导演必定会凸显他们这么玩闹的后果,更不用说那个时代之下,后果更加严重。
姜文导演不这么看!
往别人脑袋上拍砖,持枪开军用吉普约架,都是玩,一点都不暴力,镜头一切,在最好的饭店抬举对方。
《阳光灿烂的日子》规避了暴力后果,呈现的是闹。
主人没做什么坏事,就是玩。
可事实上,我们见多了熊孩子,熊孩子觉得是玩,可你却未必这么认为。
这些孩子长大后,这个时代,这些错事,可曾对他们有影响?
没有!《芳华》女孩子们的命运,如果取消时代背景会怎样?
你会发现现在的舞者跟《芳华》的命运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这两片的时代背景只是导演的叙事依托,他们的个人喜好与情感才是关键!
怀念,是他们的态度。
《芳华》叙事胡编乱造,年轻的观众可以问问家里的长辈,那个时代国内对邓丽君什么定义?
你能在军队这么光明正大享受?
《芳华》刘峰被处罚这场戏,那是老男人的猥琐,是导演的个人性趣味,我们可以在姜文导演《太阳照常升起》看到一样的处理。
《鬼子来了》开头一个女人光着身子跳起来,之后动物突然发情,那都是姜文导演最喜欢的,而不是剧中人物会做的行为。
请回忆一下,那个时代对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不是《芳华》战争之下的肉体折磨,而是精神上!
人不再遵从普世价值,以拆分小家达到个人面向权力的极端透明!
姜文导演与冯小刚导演可不感兴趣,都借着那个时代说着现在的清醒,怀念的态度藏不住。
看看余华大师编剧的《活着》,那种阴冷让你胆寒。
看看《末代皇帝》的结尾,所有人就那么自然融入了这场暴行!
有多少人注意到背景?
(题外话:B站居然审核的是《末代皇帝》未修改版,看来审批的人看不懂)《雪滴花》的分析我一直想要追上进度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看出导演的意图,比如眼镜。
我想追上进度而不是之后再强调。
注意看,导演分四次重点强调了眼镜。
这就是导演的态度,韩国政府对人民的不透明,看不清伟光正宣言之下的真实态度。
有哪个国家的政客发言会戴着墨镜?
还是在宿舍劫持案!
导演显然对墨镜的设计很满意,如果秘书长与安室长的眼镜样式换一下会更好。
秘书长在坦克上戴着墨镜,再面对记者发言。
这里就有全世界对于美国大兵的印象,按照时代背景,或许是因为《壮志凌云》?
墨镜第一次被强调是安室长面向记者针对宿舍人质劫持案发言,这么官方的发言却戴着雷朋眼镜,一点都不严肃,看不到人的眼睛,代表隔阂,并特意安排记者像剧场那样把安室长当演员看。
第二次是说眼镜因为安室长流行,隐喻民众听信官方发言,对应于阴谋爆发。
第三次,安室长为了东山再起,特意向妻子讨要墨镜。
看来导演认为韩国政客的欺骗是一以贯之。
第四次,戴着墨镜的秘书长开着坦克挺进女校。
客观镜头,既是导演的也是观众的。
一个戴着墨镜双手环抱的军人,歪斜的炮管像是长在他身上(炮管歪斜本就是讽刺)。
战争机器挺进女校大门,在主干道一马平川,还是逆行,肆无忌惮。
如果导演不这么想,没必要如此拍。
因为这个镜头有审视的态度,影响了之前的叙事。
每日影评20220203
特别推荐。
主角颜值爆棚,氛围拉满。
初见面,男女主都是美好的初恋脸,阳光明媚,干净清纯。
男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女主颜值在线、情商在线、智商在线,笑靥如花、古灵精怪,好似桃花岛跑出来的俏黄蓉,一颦一笑真是甜到心里去了。
男主白切黑后,强硬霸气,不怒而威;女主肝肠寸断,我见犹怜。
烘托出的那种窒息感、性张力,绝绝子啊。
玻璃渣碎了一地,可偶尔撒一粒糖,尝到甜头又在滴血,让人欲罢不能,恨一周两集更新太慢呐。
虽然剧情细节会让人质疑,但间谍毕竟是博弈,尤其后面劫持人质人命关天,困局中的各方精神濒临崩溃,不可能步步为营。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恰恰是上帝的视角,是信息量最全的,不应纸上谈兵,妄议某一举动的不合理。
此外,主线负责虐,副线就负责搞笑和创造条件让主线更虐。
总之,全员演技都在线,剧情紧凑,工具人也形象完整、个个精彩。
咱就是说,颜值即正义,追就完了。
这是一篇对我的分析的补充,通过花絮。
我之前评价过目前的电影花絮不知是否有印象?
我指的是所有商业片的花絮,艺术电影的花絮不太一样,有些压根没有(有也是哄观众玩)。
我专门评价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制作组吹嘘的优点,指出那是当观众是傻子,鬼扯。
其实还有后半句,本世纪商业片的花絮都不正经,尤其是国内电视剧与电影。
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销。
为什么能达到营销目的?
我也详细说明了理由。
《雪滴花》的花絮跟国内电视剧问题一样,最初目的不同。
国内是把观众当猴子耍,《雪滴花》是导演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比如我专门指出来分析男女主剪影这一段,导演居然做出花絮!
导演自己印证我分析的正确性。
导演有时候想法不错,实力够不上,完不成。
有时候被想法左右,不知道一场戏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很简单的规则,可当你自己面对电影时,就是犯了迷糊不自知。
如果你看过这场戏的花絮,是不是觉得排练所带来的情感更有效,按国内的说法就是感同身受了。
先请回顾一下这场戏的任务是什么(之前已经分析过)?
那么正片完成了吗?
当然没有!
为什么没完成?
我指出导演就喜欢这个场景出现剪影的想法,所以不断在剪影与中景之间来回切换。
实际上是两种态度:面对剪影,观众客观性更多,感受的是两人对于当下险境的纠结担忧。
中景与特写带有更多主观性,也就是代入了人物视角,是英路在看,守护在看。
观众被导演在两种态度间甩来甩去,能拍好才怪!
花絮为的是宣传,基本中景,这场戏的情感是不是就对了?
彩排明明比正片更好!
那为什么导演并没有选择更简单的方式释放演员情绪与表演呢?
为了剪影反而暴露女演员第一次拍戏的紧张呢?
没啥大原因,因为他就喜欢剪影。
导演被一个想法所折磨,之后所做的所有选择都是为了剪影,人物被抛在脑后。
如何证明?
花絮前半段还挺正常,后半段为了剪影看后景那不断变换的光线强度。
光线变换恰好对应导演这场戏不断切换的中景与剪影。
为了中景清楚的人脸,光线就不能太强,所以在不断调节。
我的分析中也指出多次,导演很喜欢不自然用光。
还有一个花絮是秘书长说一直被困在作战指挥室,剧情快结束才被放出来。
这就是我说,因为室内劫持会让观众压抑,所以经常要穿插追车,枪战。
强行进攻宿舍脚踩灯泡就带有表演性,谁进攻能有这么大动静,巴不得对方知道?
还是为了调节观众的紧张感,不然老是在幽闭的室内,观众不憋出脏话来!
毕竟是电视剧,更显漫长,甚至一周过后,多数观众早已被忙碌的生活侵占,如果还要看压抑的密室逃脱,很可能会放弃整部剧。
随后出现的追车,枪战,算命都是一味调料,而女主角也在不断被边缘化,导演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主题的转移。
每日影评20220325
本不会再写。
感谢评论的朋友,我觉得是个好思路,就说几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继续生活下去。
”这是《雪滴花》、《三块广告牌》与《驾驶我的车》共同的生命态度,我们可以说三部作品的叙事核心也是如此。
实现的方法却不一样,可以比较三者实现主题的方法来看我们中国电影还缺点什么?
毫无疑问,我们完成了费穆大师当年所指出的中国电影无法进步的表面问题,足量甚至超额完成,中国电影再也不缺钱!
反正割小股民小韭菜可以一遍又一遍。
《雪滴花》与我的观察一致,韩国商业电影在本世纪寻求突破,是一部有闪光点的作品。
论完成度不如《二十五,二十一》与《鬼怪》,但电影的进步靠的是闪光点,完成度只能说明创作者很认真。
《三块广告牌》跟《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与韩国电影正在猛烈追赶世界电影的劲头不同,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想学叙事必定先从好莱坞起步。
(不要教育我中国电影自给自足,中国电影至少潜心学习好莱坞两次,现在的叙事技巧就是完全照搬,侯孝贤大师也专门论述过)《三块广告牌》代表了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能制作出怎样的“人”(有人才有故事,反着来就是上世纪的韩国电影与现在的中国电影)!
另一个代表就是漫威宇宙,很流水线,中规中矩,叙事上没有明显错误,观众所有的反应都是创作者预设下的。
《三块广告牌》继承好莱坞什么特点?
我的很多前辈,很多教科书都有说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物鲜活生动。
我说《雪滴花》如果出导演剪辑版应该会有很多交代配角人际关系的戏份,比如那个只存在于照片中的弟弟,他本应在叙事中有一席之地。
没有儿子,一个狠毒的后母形象就止于冷血。
《三块广告牌》首先让我们疑惑、震撼,我们开始讨厌一些角色,同情一些人,而到最后,我们与人物的距离既远又近,我们更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可却很难赞同他们的行为,因为那个凶手永远在画外,是抽象的。
看着他们无可奈何地互相伤害互相取暖,我们也同样伤心。
相比之下,《雪滴花》更像是技术的操练,创作者找到了突破口却无法发起进攻。
《驾驶我的车》与两部作品叙事态度一样,抵达人物内心的途径却迥然不同。
不得不提国内小说教育对契诃夫的贬低,我经常被限制发文,理由就是我指出国内引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完全是阶级斗争考虑,谢晋导演不同意,他为中国电影留下的伟大遗产被第五代全盘否定。
契诃夫也毫不意外在国内成了社会学专家。
看看那些在电影史闪耀的导演,比如阿巴斯与塔可夫斯基,他们年轻时专门学习两个人的小说,其中之一就是契诃夫!
《驾驶我的车》叙事上有大量留白,这是伟大契诃夫的拿手好戏!
本片证明日本在泡沫之后,艺术思考依旧能沟通世界电影的进步。
留白在好莱坞与学习好莱坞的韩国商业片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好莱坞叙事源自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格里菲斯确立了经典叙事,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他是线性的,《驾驶我的车》不是。
每日影评20230131
今天分析《这个杀手不太冷》、《雪滴花》、《天浴》的结局。
对比是不是很奇特?
我不猎奇。
开始之前我是真的好奇,有人对《雪滴花》结局抱有异议,问男主角是不是没有死,因为他又出现在第一次相遇的茶餐厅。
是真的看不懂吗?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因为国内还陷在线性叙事当中,可能有些年轻的观众没见过西方电影说来就来的的幻想叙事。
《雪滴花》男主角死了,那是幻想,对应我之前分析的教堂畅想。
至于弹吉他不仅对应他的梦想也是为了英路,英路曾经问过他有没有才艺。
这不是我要分析对比的东西。
今天谈的比较难。
相同点:三部影片都不是大团圆结局。
不同之处在于死亡背后的价值观或者说人生观。
每种死亡观都对应一个国家的人生态度,对活着的态度。
这是你首先要理解的。
因为以前拿《这个杀手不太冷》与《雪滴花》做过对比,所以还是以他为模板。
两者的相同点:都有一个美国电影常见的尾声。
如果看过《碟中谍》可以更好理解,尾声与主要叙事毫无关系,也不同于漫威宇宙的彩蛋,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
被打乱的生活回到正常秩序,交代所有人物的结局,“可能”暗示续集与之后人物的走向,让观众稳定下来核心考量。
也是为了与之前跌宕的剧情做一个对比,既是对比也是节奏,余音袅袅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这个杀手不太冷》主线叙事就是有爱有趣的清道夫与违背常理嗑药的警察同归于尽。
尾声是女孩重回校园,学校再次接纳了她。
导演弱化了社会通常所认定的善恶,甚至清道夫成为观众眼中的正义。
《雪滴花》主线叙事是政治,小人物死了,大人物进了监狱。
尾声是舍监与宿管和解再次合作管理学校,女人来到茶餐厅与幻想中的男人重逢。
不能有大团圆结局吗?
似乎完全没问题。
清道夫完全可以与女孩远走高飞,女人也可以和间谍去往异国他乡。
不!
导演考虑的是多数观众,清道夫虽然很有爱但是小女孩跟着他真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吗?
很难。
间谍真能与女学生在异国他乡逃脱追杀吗?
很难。
所以清道夫死了,间谍死了。
哦,这有啥了不起的。
三部电影的区别就在于《天浴》没有尾声。
余华:活着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反抗,而是要忍受,去忍受现实中的苦难和平庸,去忍受生命中本不该有的不公与不义。
在这样的世界里,有一种心眼坏了,叫知足常乐;有一种眼睛瞎了,叫岁月静好;有一种耳朵聋了,叫与世无争。
最近文艺青年开始吹捧《活着》,上面这段话就是骂他们的。
看不懂才追捧。
余华大师这段话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别觉得苦难会过去,苦难如贝多芬命运敲门般一波接一波永不停歇。
文艺青年理解为忍耐,余华认为那是麻木。
余华要的是力量,从那无边无际平庸又苦痛的生活中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也可以看看余华教怎么写高考作文,直白讲就是多背背好词好句,反正批卷的没文化,高考烂美文永远不可能变成《活着》。
事实证明,我们国家年轻一点能受到全世界认可的小说家都没有。
文艺青年又要说人家针对我们,他们针对余华了么?
人家批评张爱玲了吗?
《杀手》与《雪滴花》的尾声都是主人收拾伤痛重新进入生活,当然这也是面向观众群体的考量。
因为是商业片,清道夫与变态警察肯定得死,小女孩重归平静生活也是西方国家的期待。
那个背景之下间谍与女大学生的结合过于敏感,无论政治还是社会舆论都会有太大压力,也不符合当时的现实处境。
如果男女都活下来结局是圆满了,生活却很动荡,既不符合现实,也让观众忧心。
而如今的处理不违背现实历史背景,也更符合人物情感逻辑。
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活着”的力量。
男人的死亡从他寻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开始,刚宣布新生就被迫接受死亡。
而女人带着他们的期待重新开始,继续生活。
如果思考间谍与女大学生是否可以在一起,可以参考李沧东导演的《绿洲》,导演故意丑化女人并安排她与一个有多次入狱前科的男人产生爱情。
《断背山》选择的是西部背景,一个恐同严重的环境,不过影片并没有西部片元素。
两位导演通过这些选择强行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如果你能接受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那就可能思考生活中如何与这些人相处。
无论是谁,都可以去爱,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天浴》与第五代导演的混蛋思维一样,《芳华》同样证明严歌苓居高临下看待中国的苦难。
《天浴》与《本命年》有相同的人生态度,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是好人,总有坏人要害我。
《天浴》结尾文秀的死背后所透露的价值观很暴力,一个女孩子只要做了情色交易就脏,她不能回到正常社会,她必须死!
这种态度与我们国家创作者对待战俘一模一样。
我们的电影电视剧不接受战俘,战俘就应该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们不能接受战俘也是英雄,也不能接受一个女孩为了回家而做情色交易。
死,是国内创作者普遍的期待,不然观众也受不了。
余华《活着》的价值就在于活下去本身所代表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接受苦难而伟大。
所以我今天说的其实并不是电影,这也是我说电影难学的原因。
很多人说《天浴》很现实,是吗?
你是她吗?
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无理取闹。
那我们从现实入手看看?
看过《赛末点》吗?
豆瓣没啥人看懂。
因为国内观众的思维就是杀了怀孕的前女友他必须是纠结的!
谁告诉你的呢?
如今我们国家导向很好,开始正视历史,那我问你啊,伪军与汉奸数量超过日本军队,这些人内疚吗?
从各方的记录看,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
各种各样的理由,对,是理由不是借口,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活下去,看完他们的辩解我们完全能理解他们对同胞举枪。
现实就是站队迅速的他们继续幸福美满。
除了《色戒》你见过国内创作者对汉奸的反思与审视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赛末点》是伍迪·艾伦大师的杰作,他采访并研究了很多杀人者的心理,他把杀人者真实的心理植入电影。
如果杀人可以让生活幸福美满为什么要有负罪感呢?
如今疫情之下,很多杀人犯无奈自首,他们后悔吗?
显然不,后悔早自首了!
震撼我的是伍迪·艾伦导演并没有停下对人性的探索,如果杀人者杀人之后生活如意,甚至忘了自己曾经杀过人呢?
我要指出人对活着的渴望。
写悲剧写主人死很容易,让他活下去才难!
《霸王别姬》写一个妓女的自杀多可笑!
妓女因为遭受感情背叛自杀,真想赞美陈的创造力想象力。
哦,对不起,他不会编剧,编剧当时不准他改剧本。
我们古人怎么形容妓女的?
那不是天天洞房花烛吗?
论演戏,妓女可比演员厉害。
因为丈夫出轨自杀,想象力惊人。
《霸王别姬》与《红高粱》结尾主人的死都存在人物情感逻辑问题,演不下去了,就一起毁灭吧。
《天浴》这个孩子脏,回不去了。
作者当然可以说孩子心理生理双重受挫。
可如果我们的艺术作品没有余华《活着》那样的力量而总是选择毁灭,那么对社会心怀不满又活不下去的观众就会仿效电影,更不用说电影中主人赴死如此悲壮,风景如此优美壮丽。
看,前几个月由于生活不如意撞人行道上同胞的暴徒。
他是暴徒吗?
为什么这么做?
自己生活不如意对社会不满为什么要向无辜的同胞发泄?
鲁迅: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如果《天浴》这么改是不是会更贴近余华大师的《活着》?
文秀不断与各种男人发生交易行为,日复一日的绝望之下,她真的接到通知可以回家了。
谁也不知道是那些男人的手段还是本该到来的命令。
文秀并没有像低俗的国内创作者那样从此陷入交易不可自拔,习惯成自然在她这里行不通。
这段经历仿佛从未发生,却又有不同。
文秀更加坚强适应了世界规则。
情色交易如梦一样再也不曾出现。
有一天,生活宽裕的她想起那个善良的男人,她命定般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谁都没有提起那段往事。
她走到那里,对他笑,他举枪。
每日影评20220501
首先,要大赞男女主演,小丁俊美温存的面像外居然还有坚毅果敢Man气十足的一面。
金智秀的演绎很到位,把少女迷妹的一见钟情刻画的栩栩如生,那种用生命去爱的勇气也就少女时代时的冲动才会有的吧,男女主的CP感超强,细腻的表演撑起了这么部大部分在楼里拍摄的,情节全靠编排和脑补的剧。
不管剧情如何,她倆的爱情是确实纯洁而美丽的,屏幕里她倆的每一次拥抱都充分演绎了什么叫“用你入怀”,那期盼了很久的吻戏也是那种珍惜珍爱般的一吻,需要深深记住的一吻。
原本以为看到结局我会很难受,实际上郁闷了N秒后我觉得结局很美,她倆是注定有缘无份的爱情,不可能长相厮守的背景,如此在那一刻说出我爱你,是当下最美的爱情。
好喜欢小丁,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看完第九集赶紧过来发一个。
金智秀很漂亮,虽然不如舞台上漂亮,演技呢也过关,发音我是听不懂韩语所以觉得挺可爱的,你要是个青春偶像剧我绝对给你打满分。
结果你偏偏演个谍战片,演就演吧,啊什么两个身手最好的去抓一个一点威胁没有的女主,留一个瘸子看着三十个女人和三个大男人;啊什么警察每次绑起来都能自己弄开,间谍就是不长记性还把他跟对宿舍了如指掌的老头单独关一起,还没人看着;啊什么唯一一个会拆弹的警察不去帮着逃跑人群拆弹,跑去找打了好几次都没打过的男主要控制器(人家还有枪),这都什么跟什么?
来豆瓣看看,诶8分,给我整乐了,得亏我不知道流汗黄豆怎么发,不然我真懒得打这么多字让人家能看出来我还是个正常人。
也不是说这剧真有一星这么差,国家立场相对的两个人为了普世的正义而违背命令去拯救人民(迪士尼简介这么说的),这个题材真的相当吸引我,尤其是韩国和朝鲜这种关系,这比隔壁爱的迫降格局要大的多,但是细节真差的多。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个喜剧不好这么较真,确实这剧喜剧味挺浓,但是它基调肯定是谍战啊,唱歌跳早操我都能接受,但是你该严肃的时候就按正常逻辑来不行?
现在等一个结局,编剧hold住了,我就改改分,不然只能等这分降到6以下了。
别在意我文笔问题,我本来只打算写个短评的,小学生写作文水平,三个自然段结束了。
男主死了😅😅😅😅😅😅😅😅😅😅😅😅😅😅😅
没见过这么恋爱脑的间谍😆
乱世中的爱情更令人唏嘘。但是这部剧的核心真的更像是权力斗争和谍战剧。女主存在感太弱了,哭戏又多又累赘。女二姜医生更像女一。小丁的眼神绝了,有时候觉得他的背影也会演戏。难得。
3.5 究极高开低走…(指第十六集直接崩塌)
每一帧都是画报。悸动♥,怦然心动♥!目光流转~jisoo和丁海寅都太给力了,很自然的演技。哇,丁海寅的眼睛会说话。眼睛和嘴巴都太好看了。jisoo就像邻家姐妹。这部剧简直氛围感拉满,bgm也都超级好听~
又是部為了談戀愛不擇手段的劇,槍傷都能自愈,挾持戲都敢發糖,比命還重要的項鏈ep4開頭就送了認識沒幾天的小姑娘金惠奫咋又演這麼討厭的角色,除了戀愛就靠她推動劇情了天!寢室長的演員竟然今年初就去世了!Ep3男主生怕自己身份不暴露是嗎,非要射那麼準?正常人誰會讓兒子當間諜啊,原來不是親生的16集1.5h的劇就講了這麼點事,天空之城編劇既然如此熱衷家庭主婦間的勾心鬥角就請深耕該領域,別再扯國仇家恨時代洪流了好嗎!為這鬼任務臥底17年毀於一旦?Ep9起已經離譜到無力吐槽了,特工們都是情聖啊!绝了Ep16別人都逃了,乖學生還在想咋造反xswl主線0分,1星給顏值身材特寫OST&笑點擔當政治鬧劇,1星是編出如此複雜且無腦人設&關係的辛苦分結果!男主最後真回去送死了!就那麼想死在愛人面前嗎!負分滾出!
感觉智秀的演技还是有点拉垮
同样说南北爱的迫降便轻松很多而雪滴花到底沉重了些
政治作为人设的底子,人设充满了矛盾,爱情才是最想讲的故事……
感情线完全让路政治表达,那大概也回归了追剧的初衷——丁海寅cut。
越看越觉得好看,还想为什么评分略低,果然最后一集是💩。宣传不该走爱情片的路子,其实是韩国背景下类民国时期的谍战片,剧本很饱满,人人都有第二层身份。类似《扬名立万》,是在一栋楼里演完的故事,不提早说会对场景审美疲劳。冲着金智秀来看的,演技ok,以后请走演员路吧。可惜后期女主就只是哭戏担当了,没有发挥空间。剧里充分展示了男主演员的魅力。
画面虽好,但不真实,设定虽好,但拍成了屎。咱就是说,好端端一个深情肌肉大狗勾,掺和在一个混乱且无力的剧情里,外加一些有的没的无用支线,更不用说那些不合逻辑的间谍行为,再配上女主那能看但也完全没必要的演技,真的就是一整个大浪费,属于是看个爱情线CUT都不如去看点原创二剪带感。忍了又忍无需再忍,弃剧了,谢谢。
虐到肝疼
除了丁海寅的脸以外一无是处。
烂尾,后旗剧情稀巴烂,都不知道再讲什么,所有场景围绕一个学校,视觉都疲劳了。阿抖啊,为什么哟骗我去看剧!!!(这是补评价)
纯粹为了丁海寅在看。拜托海寅下次接个纯间谍片。不要再接这种无脑恋爱剧了。女主一出场我就上火。真看不得这种小白花了。
故事很好 就是太悲情了....
后半段实在是,各种拖沓.......被剧透是BE后没看最后两集
女主还是女团的,演技好自然,吊打国内大部分小花。现在丁海寅是我追韩剧的唯一必看,打戏也太带感了。
偶像脸和演员脸还是有壁的,金智秀的面部线条明显不如室友演员们流畅,更别说她的台词和演技都乏善可陈。如果她真想转行演戏,就应该先磨炼一下,从小角色演起,积累了经验后,再挑大梁。
导演是不是把观众当成傻逼啊,追了这么久才发现是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