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需要再看至少一遍。#pyiff08
#41. FFT# 二十世纪放得很开 而这里还是有些为了紧扣细节而束手束脚 但很喜欢导游口中平行世界中的平行世界:我曾离开的历史 现在长了陌生的脸 w/ Leslie, Benno, Marcel, Alfonso
北国梦核,将母语作为一种入口,在漫无边际的建筑之间发现过去与现在的显形。
对加拿大很有趣的魔改,尤其是画面对城市空间以及建筑的大量展示之下全片都是美丽的怪诞。长焦拉近前后不同距离的人物很有舞台感,但是大量的留白我确实没法往里面填入什么内容。
平遥最喜欢的电影出现啦! “让我们默哀30分钟”“我不要跟火鸡坐在一起!”“我的儿子在吃棉花糖大赛中噎死了”“广告语:我们不睡觉”。太有趣了,导演太会布景了,架空的波斯语社区美轮美奂。这种幽默的语言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PYIFF 第13部。
最后部分那段为火鸡而吟诵的唱诗很美
对伊朗新波电影了解甚少,所以看到这个架空的像伊朗一样的温尼伯,还是很懵逼的。当然还有已经独立的魁北克,同样很懵逼。比较喜欢那几处景点,天气寒冷,幽默也冷。我甚至以为导演是加拿大穆斯林。荒诞。
第一遍甚至都来不及分析,值得反复观看的绝精妙架构,错乱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加拿大和伊朗,过去和现在,儿童和成年,全部交错在一起,用片名告诉你,他们都有共同的语言。
Not my cup of tea.(波斯语像音乐画符一样)
也许是出于近乡情怯,导演镜头下的加拿大被赋予了波斯风格,甚至连Tims都是波斯语,在这种虚构的背景下,让本就荒诞的故事显得合理,找钱,找母亲,这些符号其实都是自我身份的找寻,最后故事完成闭环,有点儿阿巴斯杂糅科恩兄弟的感觉。
摄影和bgm不错,但整体剧情太平淡了
胶片质感,很多细节,蛮打动人的,
#PCC #LFF 长评-感恩节的火鸡。诙谐荒诞,几条故事线都蛮简单的,剧情也很直白,最后的反转似乎也回到了轮回,总体感觉是一部蛮温暖的故事。大量对称构图很像韦斯安德森,但是没有那些利用镜头和走位设计的搞笑形式,而是更多的着重于麦格芬,粗野主义的建筑风格让我总想起塔蒂。导演在映后也强调了电影中存在的距离与亲近之间的关系,孤独与社区的对比。电影中结合了伊朗的语言,温尼伯的语言以及魁北克的语言,这个根当时的时代性有很强的关系,1995年魁北克独立公投,公投票数非常接近,魁北克差一点就宣布独立,当时的很多电影都是类似的结构,他们想重燃这条结构。影片中充满了地域性,建筑也反映了在这个残酷世界中的流动性。我们从无边界、无界限的角度来接近一切,对这些边界模糊的空间充满兴趣。
We are all connected.
除却伊朗儿童电影韵味的有意致敬与延续之外 导演将加拿大和伊朗的文化空间相融合 构筑起一个经济在短暂繁荣之后却逐渐趋于萧条的假定时空 过往的历史和记忆成为城市与人类指认 留住现在的一种共同语言 尽管在凋敝的当下 这种语言呈现出了某种不可靠性 但冰块里的钞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连接却超越了有限的时空而稳固地恒久存在着
一座在虚构中建造的小花园,然而也仅此而已了,像在看一个韦斯安德森—阿巴斯摆设的高级玩具盒,因为架空而完全没有重量,因为满足于精巧也远离在自发的情绪之外。
4.5 令人无法自拔的记忆迷宫,加拿大有自己的波斯裔科恩
#tiff24 充满了制作班底对Winnipeg这个地方的爱和吐槽 是一副完整的故乡 和波斯的结合很美和治愈 最后那幕就好像睡前我迷蒙看着月亮听着永不完结的一千零一夜 就像QnA环节里导演说的 我们在宇宙连结 当你离开了故乡你才发现自己懂了故乡 但天下何处不是故乡
梦里不知身是客。看完后穿过国内千禧年风格的商场,一不小心走到了Chinatown,看着大大的千禧门,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喻。
魁北克考里斯马基。如果衰败凋亡无可避免,那就在消极的乐观中得过且过。东北人狠狠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