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鲲鹏击浪

鲲鹏击浪,The roc beat the waves

主演:刘承林,米卓清,于洋,李东翰,董勇,黄灏楠,宋佩泽,天爱,肖昀希,王晓赟子,吴季峰,江柏萱,陆玲,丁志勇,徐鹏斐,齐纪深,王志飞,侯祥玲,王智慧,邵汶,何明翰,王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鲲鹏击浪》剧照

《鲲鹏击浪》剧情介绍

鲲鹏击浪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讲述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所历经的心路历程。这期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掀起西学东渐的风潮,马克思主义的曙光第一次照进中国,五四运动高举起自由与民主的旗帜,军阀混战的硝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这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上,各方势力风起云涌,诡异的时局迷雾重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同萧瑟寒风中的一叶扁舟,生死存亡只在一瞬。这几年间,毛泽东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胸怀大志、坚韧不拔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从一个青年学子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该剧通过毛泽东北上寻求真理、组织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领导湖南驱张运动、创办《湘江评论》、开展学运工运、组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等事件,记述了毛泽东如何在纷繁杂乱的众多主义中寻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感人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竺葵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1季群狗逐星女第二季每当变幻时盲盒哥哥迷失安狄残缺不全罗马丽人行戏子们:传闻操纵团一切都一样SQN布莱克威尔的幽灵5动物王国女神捕之计中计月球陨落真开心僵尸新娘客机空战异形魔怪3奈何boss要娶我2蓝象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柳暗花明IRIS2流金火线救援第四季粘豆包假面骑士Ghost亚兰英雄传帕万辛德

《鲲鹏击浪》长篇影评

 1 ) 也谈《鲲鹏击浪》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

也谈电视剧《鲲鹏击浪》的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

因周四晚上央视1频道未曾播出电视剧《问苍茫》,当晚本人在电脑上看了腾讯视频网播出的电视剧《鲲鹏击浪》第1 、第2集。

该剧主要演绎再现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所历经的心路历程。

刘承林在该剧中饰演的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在外形上差别较大,不是很像;尽管他个子很高,发型上较为接近那时的青年毛泽东,但令许多观众们遗憾的是看起来总是不大习惯,比起侯京健、王仁君两位演员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或许该剧导演在选择这位主要演员时,把握得不是很准很到位呵。

此帖剧照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画面照片,特此说明。

你看过该剧吗?

对此,你有何感言和看法?

欢迎点评。

#观影剧评# #电视剧评析#

 2 ) 不能错过的的年代剧

吃饭时随意点开,没想到这么好看,停不下来了,很好看的年代剧,饰演毛泽东的演员演的很好,打开就知道他是饰演的毛泽东,没有过度的修饰看着很朴素,很面善,很稳重,剧里的场景也非常好,现代演员演过去的剧应该是要学习很多的,演的真的很好,希望这样有质感的年轻演员越来越多,希望年代剧越来越好,已经让我爷爷看了,他也说好看,很少一家人能坐在一起看同一部剧了,推荐。

 3 ) 冲啊,真好看

一部很好看的年代剧,不会枯燥,完全看的进去,还原度很高,全员演技在线,老戏骨不用说,青年演员也一点不拖后腿,一开场就知道谁饰演的毛主席,饰演毛主席的演员叫刘承林,长相端正,一脸正气,眼神坚定,台词功底扎实,演技在线,一点不出戏,特别爱看董勇老师和刘承林的对手戏,很过瘾,返回去看了好几遍,真的演的太好了,一家人一块看的,人多年没有一家人能一起看一部戏了,希望年代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4 ) 《鲲鹏击浪》举办研讨会 青春化表达打开重大革命题材新画卷

1月1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鲲鹏击浪》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业内知名专家仲呈祥、李京盛、黄如军、王一川、卢蓉、李春利,《鲲鹏击浪》总制片人高军、总编剧马继红、导演刘飚,主演刘承林、米卓清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与会领导、业内专家、剧组主创共同分享了电视剧《鲲鹏击浪》的播出情况和创作历程,并从主题思想、艺术创新、现实意义等角度对该剧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和点评。

深远影响:为新时代青年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提供精神之钙、力量之源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鲲鹏击浪》由高军担任总制片人,马继红担任总编剧,刘飚执导,刘承林、米卓清领衔主演,以青年毛泽东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毛泽东自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该剧自12月18日开播以来,凭借青春化的革命视角、平视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引发观众共情的生活流叙事,收视一路走高,网络热度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该剧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 8000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 4亿;腾讯视频评分 8.9 ,腾讯革命剧榜 TOP1、腾讯现实剧 TOP1、爱奇艺历史剧 TOP1、爱奇艺战争榜TOP1、优酷革命剧榜 TOP2。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文汇报、文艺报、国家广电智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艺术报、环球时报、首都广电、上海电视、北京大学官博、湘潭大学团委官博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该剧,各界好评如潮。

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鲲鹏击浪》讲了毛泽东在北京的三年生活,《问苍茫》讲了他回到湖南的七年生活,毛泽东年轻时期关键十年的人生历程,这两部作品很细致地展现出来。

“这是百年前那一代年轻人从他乡到故乡的故事。

为什么这两部作品能够引起今天年轻人的共鸣,不仅是历史细节给了大家更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像一面镜子映射了百年前那一代青年人的奋斗经历,跟今天的年轻人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给了当下青年很大的激励和启发。

所以这些好作品还要继续传播,发挥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评价《鲲鹏击浪》填补了电视剧创作空白。

知难而上、知重负重的艰苦创作背后,是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使命担当。

“《鲲鹏击浪》以年轻化、青春态的艺术化表达,完成了对中国革命青春主题的壮丽书写。

贯穿的青春叙事和青春对话,是深邃的思想光辉、闪耀的人生光芒,是毛泽东的思想进步与心路进程。

《鲲鹏击浪》高扬最鲜艳的青春旗帜,唱响最嘹亮的青春之歌,生动呈现毛泽东艰难求索的青春岁月。

激昂励志的青春故事,滚烫出彩的青春底色,为新时代青年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提供了精神之钙、力量之源,也激励我们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昂扬奔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中心主任、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礼庆介绍了该剧播出情况和播出成绩:“《鲲鹏击浪》在北京、浙江、广东三家卫视的收视均居省级卫视前列,好评如潮,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人民日报》评价《鲲鹏击浪》将革命的洪流激荡与热血青春的美好相交融,将社会的磨砺与青春的成长相重叠,完成了对革命先辈青春的礼赞。

”回顾《鲲鹏击浪》的创作历程,该剧总编剧马继红用“坚持”、“信仰”、“拼搏”这三个词概括:“坚持选新人、用新人,这个方向不动摇。

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青春。

剧中演员基本都是00后,最年长的,饰演毛泽东的刘承林是1996年出生。

选角公开、公平、公正,这种不讲条件、不论资历、谁优秀谁上岗的选角做法,为演艺圈流入了一股清流、吹进了一股清风。

”马继红表示:“我们剧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上党课、学党史、参观毛主席故居和纪念馆,走进北大和湘潭大学与青年学子对话,以此激发年轻演员演伟人、学伟人,真正走进历史,激发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生动的主题教育对演员是一种灵魂的洗礼,更是一种成长和升华。

拍戏的120多天里,演员们在炎热夏天穿着棉袍拍冬天戏,没有一个叫苦,发烧三十九度仍然在拼。

临近杀青,导演整整36个小时没合眼。

与其说他们是在拍戏,不如说他们是用爱、用情、用心、用命在构筑心中的理想。

”“作为主席的家乡人,能拍一部中国伟大领袖和英雄的电视剧,我特别自豪。

”该剧导演刘飚表示《鲲鹏击浪》是一个英雄故事;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传奇;是一部礼赞中国第一代解放运动先驱者的青春之歌、生命之歌。

“这是一部关于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和爱的青春记忆。

它告诉人们,无论是饥寒交迫的绝望,还是血雨腥风的绝境,一旦理想之火被点燃、信念之光被照亮,人的生命就会迸发出无穷尽的精神力量,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被征服。

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我希望永远拍英雄的故事。

”毛泽东的饰演者刘承林表示作为演员,他对于角色的理念就是希望可以成为他,在他的故事里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这部戏拍了125天,我一共有690场戏,这不是件轻松的事。

我觉得身体上的劳苦能够克服,但是创作上遇到的那种艰难会让人非常脆弱。

这个寻找的过程跟故事中那群年轻人寻找曙光的过程是一样的,我在他们身上获得了非常多的能量。

对我而言,这份成长是由内而外,全方位的成长,让我找到了演员脚下的那个根、心里的那道光。

”杨开慧的饰演者米卓清表示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演员新人,能演杨开慧简直像做梦一样。

“什么是好的表演?

就是在那个时间和环境里,我不是表演她,我就是她,想她所想、爱她所爱。

这段经历一直贯穿我的生活,杨开慧和她的精神好像在我的身体里静静地存在着,我不想剥离出来。

我们演伟人也是学伟人,学杨开慧的真诚、坚强、勇敢,学她的善良开朗,这些洗礼了我,也滋养了我。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她让我更加明白付出和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艺术创新:往历史深处走、往思想深度开掘,敢于求变,贯彻落实“育新人”对于《鲲鹏击浪》的创作特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高度评价《鲲鹏击浪》是往历史的深处走、往思想的深度开掘,在生活世界之外穿透到精神世界。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先行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者。

青年毛泽东的光辉历程在《鲲鹏击浪》得到了生动呈现,这是艺术工作者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加自觉的历史意识,以正确的大历史观展现重大革命题材,达到了新的高度,提供了新的经验。

在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上,《鲲鹏击浪》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评价《鲲鹏击浪》是今年重大革命题材创作中,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新”。

他表示:“题材新、表现手法新,启用全新的演员阵容,让革命历史题材表演风格为之一变。

该剧再现了革命者的青春岁月与成长历程,为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在面对新时代的创新性表达和审美提升上,做了三大探索:第一、广阔的历史时代景象与细腻的人物成长经历双线交织互动;第二、青春化的艺术表达与历史厚重感融汇贯通;第三,以情感浓度灌注于思想深度,展示出一代杰出青年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是重大革命历史影视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之作。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点赞《鲲鹏击浪》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围绕人物讲故事、围绕故事讲历史、以历史看时代。

对此,他谈了五点感受:“第一、青春励志,《鲲鹏击浪》是青年人的精神高地;第二、故事新颖,表演引人入胜;第三、人物出彩、各具魅力。

在我看过的电视剧里,这部剧的杨开慧演得最好;第四、剧情真挚、感人至深;第五、人文气息浓厚,清新的风气扑面而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以《重绘青年革命伟人的寻梦心路》为题,谈了几点感想:“第一、在历史文献碎片的互文性交融中想象出鲜活好故事,可信度高;第二、选拔和启用新人演员,重绘青年毛泽东革命道路寻觅时期的时代景观,现场感逼真;第三、多重情感线紧密交融,化理为情、情理交融、百川归海;第四、在众多人物群像中,烘托青年革命伟人形象,互为镜像。

”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看来,《鲲鹏击浪》情感戏充沛的情感力量和这美学文化上历史感的饱满冲击,令人感动:“第一、扑面而来的青春感和生命感,它谱写了一曲峥嵘年代烈火青春的序曲;第二、用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多重维度的亲情线索以及成长中重要情感片段丰富了伟人的形貌;第三、以人物为中心创作,它以毛主席为核心,带动了那个年代的传奇性人物,集体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景象;第四、一些升华写意的美学段落饱含深情、传神动人。

比如程门立雪、书院问心、在湖湘会馆雪夜陈情、繁星之下的纪念等。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认为“特型演员”这个词现在基本不存在了,当下观众其实对演员外在的形似并不特别在意,更加注重演员表演上的神似。

《鲲鹏击浪》中1918至1921年这个时段的年轻人,他们当时就是十几、二十多岁,必须启用新人,他们的演技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年轻人,为生计要谋生,要为国家谋出路,这样历程的展示很接地气,对伟人的解读也非常多元。

剧中虽然写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青年的成长,但也写出了他不平凡的一面。

除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毛泽东的内驱力非常强大,他确实舍弃了小我小家,心怀天下。

这就是一个被赋予时代使命的人,他就是伟人。

”“在培育新人这一点上,《鲲鹏击浪》特别值得肯定”。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表示:“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的重大节点,在这样一部重大革命题材作品中敢大胆启用新人,这是电视剧赓续红色血脉的一次大胆实践,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育新人’的一个举措,值得尊敬。

 5 ) 青春!热血!深刻!

感谢《鲲鹏击浪》,为我们呈现这段影视剧作品鲜少涉及的历史。

教员,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向警予,邓中夏……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且灵动,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却又忍不住对他们心生敬畏。

细细品味全剧,不免想起他们无畏的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所做出的牺牲,很难不泪目。

感谢你们,我们一定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不辜负你们的付出!

 6 ) 最好的新人演员:刘承林

2023恰逢伟人领袖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他出了一套主旋律电视剧《鲲鹏击浪》,讲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故事。

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本来没有什么期待,毕竟都是新人演员,可是,看着看着就被毛泽东的扮演者-刘承林圈粉了!

上网查了查,刘承林是96年的新人演员,我很惊讶他对于这个角色塑造的成熟度,每个细节都展现了伟人年轻时候的青涩热血与大智慧。

一个新人在这个不好演,别人不敢演的角色上,发挥的游刃有余,一看就下足了功课,后来了解得知,原来刘承林在扮演前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了解这个角色,自己不但买了关于毛主席的书看,还特意去了毛主席年轻时候去过的实际地方考察了解,以便自己能对剧情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

无论怎么样,现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演员能如此沉得下心,有这样的认知和行动,认真的对待一部作品都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而且他也确实用精湛的演技说服了观众,他就是青年时期毛主席最好的扮演者!

 7 ) 《鲲鹏击浪》真的很值得看!

是在吃饭的时候随手点开个年代剧,看了半集就被吸引,很有质感的年代剧,看了几集讲的是毛泽东青年时期,还正在看,剧情很好,因为讲的青年时期都是青年演员,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真的很亮眼,不能用像不像去评判一个人演的好不好,至少我点开时我就知道他演的就是毛泽东,确实像,演的也很好,个高挺拔,一看就面善,真的是部好看的剧,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希望年代剧越来越好,年轻人越来越爱看,跟爷爷打电话让他看,他也说好看,毛泽东是爷爷的偶像。

 8 ) 披着红色历史剧外衣的青春偶像剧

总体来说,这个剧是一个披着红色历史剧的青春偶像剧,如此的大烂片真的不应该出现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这个时间。

从本剧中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对于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毛主席个人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没有应有的研究,整个电视剧充实着主创自以为是、小家子气、以及极度低级的想象。

说实话,看到这种作品我是极度失望的。

具体的,我谈以下我认为问题比较大的点:1、杨开慧和萧子升的感情戏对于这段剧情我有三点困惑:第一、编剧是从哪里找到的这段历史的出处?

如果有真实的权威出处,我建议编剧可以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公开。

杨开慧烈士是毛泽东主席真挚的爱人和亲密的革命战友,对于这种情节的加入,如果不能表明参考出处,我认为是不可以容忍的。

第二、编剧加这段剧情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说明萧子升深明大义为了朋友放弃爱情?

如果是这个考虑,这和整部电视剧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加这么一个模糊的、并且可能有争议的情节,就是为了说明“萧子升为了友情放弃爱情”这么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真的是红色历史剧中的情节逻辑吗?

这明明是青春偶像剧里经常出现的套路。

如果主创们是因为看到近几年自《战狼》之后国内的爱国热情,因此想披着红色历史剧的外衣拍青春偶像剧来糊弄的话,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最后加一句,就算主创想写杨开慧烈士和毛主席的感情如何真挚,也不要用这种狗血低级的片段来写我们的第一代革命家。

这样行不行:本片中展现了陶斯咏对毛主席的仰慕,能不能简单描述一下陶斯咏和毛主席的哪些观点不匹配,以此来衬托毛主席和杨开慧在思想上的契合以及感情的坚贞呢?

想毛主席这样的第一代革命家,选择伴侣是绝对不会脑子一热,只要女生对他好就行了,也不会说脑子一热,好像就根据自己某种朦胧的感觉,然后纠结了一下就把自己不娶妻的约定打破了。

如果是这样,也太小看我们第一代革命家了。

一句话,主创还是太想当然,用拍现代青春偶像剧的套路拍红色历史剧,还是关乎毛主席的红色历史剧。

我不能接受。

2、关于毛主席和他父亲的情节首先,我需要讲一下,在毛主席本人回忆中,其父亲的形象是他冲破的第一个束缚,是一开始体现毛主席战斗精神和独立精神的经历。

换句话说,毛主席一生战天战地,并且拒绝别人灌输思想,这些特质一开始的体现就是体现在毛主席对于父权的反抗。

换句话说,毛主席和其父亲之间的矛盾,是新旧观念之间的矛盾,是毛主席自青年起就具备反抗精神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男生闹青春期。

结果本片拍成了什么样子?

不光毛主席和其父亲之间的矛盾展现的莫名其妙,尤其在争论焦点上力度不足,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加一堆毛主席与其父亲和解的父慈子孝的情节?

主创不应该用青春偶像剧中小男孩青春期闹毛病的桥段来套在我国第一代革命家的身上,太小家子气。

3、对于民国名流人设展现的问题本片对于民国名流的人设设定让我很出戏,我举一个例子,对胡适的展现我认为不合适。

本片对胡适一开始的两个主要桥段,第一个是胡适下课之后毛主席让其解答问题他不耐烦拒绝(而且片中不光是毛主席提问,围上去的学生不少),第二个是毛主席修改了他的文稿使得他大发雷霆。

要知道,当时北京有句很有名的话:“我的朋友胡适之”,并且从季羡林等人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胡适是一个非常随和的,在学生中人气很旺的青年导师形象,这也是胡适的反动有很强欺骗性的一个原因。

对于胡适的描述我认为《觉醒年代》完全是可以借鉴的,珠玉在前,为什么要自己重新开始造轮子呢?

胡适也并不是本片的主要任务呀。

我承认毛主席有提过,在北大,教授们和学生们没耐心听他一个湖南学生说方言因此拒绝讨论问题,但我认为应该不是本片中展现的这个样子。

胡适就算想拒绝毛主席,也会用更委婉更高水平的方式,而不会用本片中这种低水准、会直接影响其人设的方式。

一句话,主创还是太想当然。

4、关于情节的设置和对于马克思注意理论的呈现首先对于情节的设置,本片前期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赴法学生在北京的种种琐事,还穿插了很多,比如北大图书馆买到了假书这种奇奇怪怪的情节。

这些情节会极大稀释本片应该体现的内核心,即:毛主席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毛主席和马克思主义在那个时代下为什么能。

所以,情节上应该着重展现当时的中国现状、毛主席的困惑在哪里、毛主席为了解决这些困惑做出了哪些努力、毛主席为什么最后放弃其他思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是怎么把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的?

而本片首先在情节上,放了大量根本无关紧要的情节,然后在一堆没有关系的情节中突然插入毛主席有了什么什么观点,好像毛主席突然一瞬间就顿悟了。。。

这是在搞什么嘛。。。

为了避免假大空,我举一个例子。

在本片中描述毛主席放弃赴法留学名额的时候,说到毛主席放弃赴法名额是因为他认为在中国搞社会研究对中国更有利。

这段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也是正经党史中的内容。

但我要批评的一点是,这段情节之前,至少一集到两集,并没有在情节上讲清楚是什么让毛主席改变了这一想法。

这就是本剧的一大问题:在情节上青春偶像化,在理论上耳提面命化。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在情节上用一堆根本不重要的情节占据空间,然后关键节点上突然背课文一样地念一下党史的理论内容,对观众进行耳提面命的说教。

有可能在主创自己心理,这些党史理论,这些曾经付出过无数仁人志士鲜血的宝贵的理论经验,本来就是不重要的吧。

5、情节的细节问题服化道好像说的过去,但我需要说明,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到今天,一个讲究的服化道设计已经被工业化和产业化,因此在现在,服化道不应该成为夸奖一个影视剧的标准,原因无他:这是他们需要做到的最基础最基础的事情。

而且影视作品的重点在于作品本身,当作品本身的情节演绎等环节足够优秀,一定服化道的瑕疵甚至是可以被原谅的(比如我国2000年代左右的很多优秀电视剧,服化道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不会影响他们是优秀的作品)。

但是情节的一些细节让我很出戏。

我说两个细节:《觉醒年代》中,毛主席一进北大图书馆帮李大钊干活的时候,毛主席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是非常自然地把袖子和裤腿撸起来。

这种细节,我认为在本剧中做的是不到位的,让人感觉真就是一群现代人在穿着之前的长袍马褂在演戏。

第二、毛主席那个时代,说话不一定,但是书面语一般是半文言半白话的。

《觉醒年代》中甚至对于人们日常以及演讲论战时都进行了半文言半白话改编,以营造这种特殊的“民国感”。

在这一点上,本剧现代化的表述让我很出戏,比如毛主席跟杨昌济说:“老师您还在纠结法国的事情啊”。。。

先写这么多,总体来讲,这个剧让我很失望。

我是怀着对毛主席极高的仰慕才观看的这个电视剧,但是其中的演绎让我看出了主创的想当然,没有敬畏心。

在有《觉醒年代》《功勋》这样高质量作品珠玉在前,本剧是整个红色历史剧题材作品的倒退。

 9 ) 也谈《鲲鹏击浪》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

也谈电视剧《鲲鹏击浪》的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

因周四晚上央视1频道未曾播出电视剧《问苍茫》,当晚本人在电脑上看了腾讯视频网播出的电视剧《鲲鹏击浪》第1 、第2集。

该剧主要演绎再现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所历经的心路历程。

刘承林在该剧中饰演的青年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在外形上差别较大,不是很像;尽管他个子很高,发型上较为接近那时的青年毛泽东,但令许多观众们遗憾的是看起来总是不大习惯,比起侯京健、王仁君两位演员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或许该剧导演在选择这位主要演员时,把握得不是很准很到位呵。

此帖剧照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画面照片,特此说明。

你看过该剧吗?

对此,你有何感言和看法?

欢迎点评。

#观影剧评# #电视剧评析#

 10 ) 鲲鹏激浪 看得我是热血沸腾

首先还是被大海报给吸引了,这几年不少这种题材的 但这个确实吸引到我了 首先从选角上,能看得出来幕后团队的用心了,包括服装妆发还原度很高,刘承林,必须夸一下!

虽然是年轻演员 在把握角色人物上可能还是会有些不准确,但能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举手投足 惟妙惟肖 在拍摄过程中肯定很辛苦,为良心剧组点赞👍

《鲲鹏击浪》短评

年轻的主演跟前辈对戏,很明显有点接不上。剧情节奏较快,情节之间衔接流畅,挺好。

5分钟前
  • 薄荷脑
  • 推荐

追过剧后特意过来评论!我觉得毛主席扮演者刘承林演技非常好!不容反驳!可以感觉到他在很努力很认真的揣摩着每一个细节,但别说是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就是再年长点的人,谁都没见过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所以能演到这个程度,非常值得鼓励!据了解在拍摄期间曾发烧40°,但为了不耽误进度依然坚持拍摄,这么努力认真的人,真的真的值得鼓励!最后借用房琪的一句话:这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加油,刘承林!

8分钟前
  • 妖爷
  • 力荐

喜欢刘承林的表演,青年演员该有的样子,比那些流量idol强一万倍。

10分钟前
  • 豆友202325815
  • 力荐

没有多好,但也没那么差

13分钟前
  • .
  • 还行

《鲲鹏击浪》主要讲述了毛主席青年时期,初期对于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与目标,对于救国之路的不断探索与发现,在不断与封建势力和思想抗争的路上,如何一步步突破困难与阻碍,一点点清晰救国道路。个人很喜欢的点在于《鲲鹏击浪》对于故事的展现更趋于年轻化,包括对于毛主席一代革命人的刻画,他们的真挚的友情,青涩的爱情,热血的革命情的展现,区别于同时期背景的其他影视剧作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棒!

15分钟前
  • 「赵和田」在这
  • 力荐

当年《恰同学少年》谷智鑫是是形不似神似,而这位扮演者是形似神不似,奶味太重,至于剧情,导演自己看着爽就行。

16分钟前
  • gdclzz
  • 较差

题材很好,但是演出的不好

20分钟前
  • 疯子
  • 很差

果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演教员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拍献礼剧的这演的什么玩意儿?这选角是在干嘛目前国内最好的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还是王仁君和侯京健啊比隔壁《问苍茫》差远了,本来还蛮期待全新人阵容的

2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就冲导演采访时对杨开慧的解读,我就知道他根本拍不好这段历史。导演原话“一个女人用死来证明爱一个男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层面上对烈士的侮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导演眼里就是浅薄的“男女之情”吗?杨开慧就义前高喊的是“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成功”,是革命成功!主席后来回忆起来说的也是“女子为革命丧其元(头)”,是为了大义,为了革命!他们之间的感情真挚动人,但是我认为绝不是导演口中的小情小爱。这就仿佛《我本是高山》中的丈夫形象成为精神支柱一样令人不适。

26分钟前
  • 赵雯雯
  • 很差

非常好看

29分钟前
  • 豆友9mYK7qVFuM
  • 力荐

演的还能更烂吗?

30分钟前
  • Y~ao
  • 很差

过于形式化,搞得像偶像剧,表演和特型也不如《问苍茫》

32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较差

男一演的好好啊,有几个地方看的我都想流泪。难得这样的题材拍的这个好看,支持!

37分钟前
  • 此号已注销
  • 力荐

看着最好的爱情片段,无动于衷

41分钟前
  • 巴爷的钢琴曲
  • 力荐

刘承林真的演的太好了!

45分钟前
  • 胖哈比
  • 力荐

真的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每位演员都很给力,尤其是主演刘承林,演出了一代伟人年轻时的激情澎湃,青春飞扬,燃情岁月!让我感受到了百年前那群年轻人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奋斗的情感,向伟人们致敬!

47分钟前
  • Mm.
  • 力荐

这是偶像剧

52分钟前
  • 豆友257411620
  • 很差

演员有点担不起毛主席这个角色的重量

57分钟前
  • piggyismyangel
  • 推荐

毫无青年教员的英气

60分钟前
  • 刀客特
  • 较差

一下追了四集,主要讲述教员青年时代的探索之路,平实中见真章,饱满中又不失细节,有温度,有温暖,更有温情,在那个风雨飘摇,民族存亡的时代里,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于无声处让我们时时能感受到教员那一代人理想主义的光辉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艰难的求索。绝对的一部好剧,人物饱满,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更超越了这种伟人剧有可能掉入的脸谱化,而每个演员更是出彩,在编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客观冷静又不失赤诚的情感驾驭下,托起了整部剧的优秀与质感,强裂推荐!

1小时前
  • 思想的芦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