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段面临分别和天各一方的友谊,无不要历经生活经历的洗礼和万水千山的距离造成的或多或少的疏远所带来的考验。
25年实在是一段太长的时间,这么长久的一段时间,会让一段情谊更加历久弥坚,也有可能让曾经的承诺土崩瓦解。
其实25年后,sunny成员们彼此的人生轨迹已有太大的差别,如果换做现实生活里,春花的愿望未必会得到实现。
时间的残酷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不过好在电影里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憧憬,不管世事如何地蹉跎无奈,我始终记得自己与你们的约定。
再说爱情方面,青春电影里爱情不可缺少的一要素。
国内的青春电影更多偏向的是苦涩的暗恋,未能实现抱憾终生的初恋,要么就是纠结复杂的三角虐恋,甚至狗血的移情别恋,其桥段和情节总让人觉得有些大同小异。
阳光姐妹淘里,虽然也有提及感情方面,但是丝毫没有抢走其主要表达友情友谊的主要含义,其感情因素只是sunny成员们成长历程里的一个插曲,这种暗恋不得的插曲几乎是不少女性在学生时代都会有的一种心路历程。
看完电影,如果还想起自己与年幼的小伙伴有过什么约定,记得要去努力实现。
如果青春里始终有无法实现的遗憾,至少别再让时间的残酷扼杀掉最后的圆满。
我可能无法想象当她们最后再次跳起那首sunny,是否带着伤痛,那备受幸福温暖的昨日早已成了别年,今日的彼此埋藏着各自生活里的苦楚,无法言喻。
但也只有在欢歌的那一刻,才想起了曾经灼热的梦想,那是我们,不曾忘却的流觞。
但终究应了那句话,友情需要经营,或许片子里的她们更像是一所乌托邦,但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把《阳光姐妹淘》看完后,就突然想起了曾经自己说的这句,岁月安好:青春可追忆,往事且随风。
也许我写起这个专集来有太多感触,因为距离、时间,也因为在这个大四的关卡,总发现很多事情无法回到起点,只是那些一起傻逼的岁月还是带给自己莫大的回忆的快感,而那些则是自己最珍藏的曾经。
整部片子里都是这种带年代感有怀旧质感的配乐,我一直觉得在配乐方面,韩国电影做的非常好,姜炯哲这个天才导演也让我们随着这样细腻的音乐也回到主角她们疯疯癫癫的年轻时代,与现在的一切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出年轻的美好、无畏。
而那些年轻的梦想都被她们遗落在某个角落的唱片架上了。
姐妹淘,陪我一起疯狂。
她们也许会欺负我,嘲笑我,却总会在我受欺时为我出头,也会在我受伤时陪我哭。
总说朋友是一辈子的,而能称得上是朋友的,也只有那么几个。
也许不能陪伴你一辈子,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色彩。
按理讲,《阳光姐妹淘》这样的电影应该放到冬天去看,因它像暖炉一般焐手,热牛奶一样养胃。
导演都是极贴心的喜剧“大师”,只拍过两部电影的姜炯哲,前一部《超速绯闻》便极有趣,尤其车太贤这位爷爷与孙子斗花牌的桥段,已成经典。
但是《阳光》似乎要更回味悠长一些,因有怀旧,有姐妹淘,有治愈,那些年代无法影响的小情调与小情怀,在蜜糖色的光影里甜甜地流淌。
一部小清新电影能拍到这份了,真的已经够了,于是这部与韩国普遍的重口味相背离的电影,赢得得极佳的票房与口碑,还顺带拿下了大钟奖最佳导演殊荣。
其实电影就是讲了一个“现在,就去见你”的故事,女主角娜美在医院偶遇她中学时代姐妹帮的大姐大春花,两人都已是妇人的姿态,都有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与失落,更遗憾的是春花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于是娜美决意把从前的“阳光姐妹淘”都聚集起来,了却一桩纪念。
就此,八十年代笑与泪的回忆缓缓拉开帷幕,各中滋味,唯那过去的“七公主”自己知晓。
这电影的甜度,就在于青春期的火爆与酸楚,军事管制期间,她们仍是穿着毛衣和裙子在街头闲逛,当着阿兵哥的面拍拖,参与街头斗殴,把光州事件描绘成一场热血沸腾的幽默群架。
理想与现实,经由电影人之妙手,竟变得天真烂漫起来,教人不禁想起《欢迎来到东莫村》中那些用炸弹炮制出来的雪白爆米花。
这个故事是纯东方味儿的,东方的姐妹淘跟欧美人不一样,那边的人太看中“熟女”成分,忽视了学生时代的友情分量,所以动不动便穿着名牌服饰坐在一起喝酒聊男人。
东方闺蜜真不是这样的,那种友情,可以牢固到丧失原则,商量怎么结伴去揍小三,替女儿出头的地步。
老外自然不明白这其中的情趣,连嫉妒都嫉妒得光明磊落的纯真,她们只知面上的力挺,把友谊当作爱情的附属品,但《阳光姐妹淘》并非如此,那是真正甘苦与共的姐妹,后来被命运冲散交集也是无奈。
甚至于,她们可以为爱上同一个男生而欣喜若狂,即便失落也是淡淡的,把浪漫化作心底柔,不轻易去争取。
更多的时间,她们在粗暴口、练街舞,听迈克尔·杰克逊。
她们什么都分享,醋意、惆怅、失落,互相替对方出头。
“女人帮”在那个年代是含蓄又直白的,该藏的东西要藏好,譬如情怀,该坦率的地方更要坦率,这便是为什么“七公主”里长得最标致的秀智会抱住娜美大哭着说:“对不起我这么漂亮,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敢漂亮了!
”看过《阳光姐妹淘》的人,一定会记得最后那场葬礼上的劲歌狂舞,春花的去逝,既是不幸也是幸,由此她们可以重新踏上另一段人生的征程,弥补一些过失。
要知道,宿命只针对认命的人来讲,那些不认命的,就会在姐妹淘里重生。
失去与拥有,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正如片中的七个女子,七段残酷又欢快的青春,竟是吸饱了阳光的,所以即便生活再压抑,再平庸,回过头去,还是有某些东西在不远处闪闪发亮。
喜欢这样的电影,正如喜欢夏季和风,秋季落叶,都是物哀给予的美。
韩国人会喜欢这样的故事,一点也不奇怪,她们也是从裙角飞扬的姐妹淘时代一路走来,在似水流年里不得不低下了头,又拼命希翼一个光明的未来。
电影结束之后,我只想翻出通讯录,查找那些多年以前熟到不能再熟的名字,拨下电话,告诉另一头的那个人:“现在,就去见你。
”女人的友谊,其实真的不如想像中稀薄,它的厚度还得用时间来证明。
还记得这部片是我跟我闺蜜一起去看的,这部影片也却是好看,一会儿乐的哈哈大笑,一会儿就眼眶含泪了。
还挺有感触的吧,再加上我又是个感性的人,然后就是我在一边掉眼泪,结果一旁的闺蜜淡定的递给我纸巾,我转头一看 其实她的眼睛里也在闪闪发光。
怎么说呢 毕竟也过去好久了。
有时候偶尔想起 再来看看,就特别想念那时候,有一个这么好的闺蜜,有一个这么棒的青春。
跟小伙伴们一起说说笑笑,现在想想,那时候好像真的是无忧无虑啊,至少和现在是大不一样了。
与其说说怀念这部电影,不如说是怀念那时候我们的青春。
哎 剧情啥的我也都快记不清了,反正我觉得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推荐大家去看看,和闺蜜一起看效果更佳哦。
相信大家在看这部片的时候,都是在追忆自己青春好友的情绪中感动着,包括我。
一如片中成年后的各个姐妹在第一次看到对方时,其实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当时的模样,时光的匆匆流逝,将美好都浓缩定格在那刻。
片中表现姐妹情深的手法“有点残酷”:多年未见,有人成了家庭主妇,有人成了落魄的保险经纪,有人成了没有家庭的风尘女子,也有人成了家里最没地位的受气媳妇,甚至有人,即将面临死亡。
似乎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多舛。
曾经有多“辉煌”,就越在现实的落破中显得珍贵。
阳光姐妹这个小团体,带着各种小叛逆和单纯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她们的高中时光显得无比夺目。
其实女孩子都愿意有个小团体,不一定非得证明什么,但一定得有归属和安全感。
那种归属和安全感让你在学习生活中不会觉得落单,不会觉得寂寞和无助,不会觉得没人在乎关心自己。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需求在姐妹淘的团体中才能逐渐成长、坚强。
我也曾经在初中和高中时候相当叛逆,正好是班长,就要在人前证明自己的“高高在上”,拉帮结派,打过群架,“欺负”和“被欺负”过,做过很多现在回头看起来傻的要命的事。
好在,这些没有影响我的考学,我的好友也都平稳走过了那段叛逆期。
我在大学时候更是有个团队,六个人甚至跟片中的女孩一样起了昵称,虽然时光短暂,但那个时候的亲密无间随时想起都会嘴角上扬。
于是,我看到片中的领队死去的时候,也忍不住眼泪汪汪。
为什么等到这一刻才相聚,时间长河间的残酷更让最后的相遇弥足珍贵和感人。
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相聚,我希望时常知道姐妹的消息,知道她们过得很好,如果可以,分担她们的忧愁。
幸好现在有了微博,有了邮箱,有了短信,可以用一种不会太打扰对方生活的方式来得到她最新的消息。
看过这个片子,我又突然觉得,这样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创造见面的机会,有专门的时间来回味那段美好,真正的,只关心她过得好不好?
而不是当着她丈夫、孩子的面寒暄。
怀念的不是青春,而是那时的友情和疯狂。
我要组织我的姐妹们相聚。
嗯。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网络上的各路资料整理得来。
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美军举行了受降仪式并在朝鲜南部建立了军政府,颁布了211个立法性命令并初步建立了韩国的宪政民主制度,但韩国并没有就此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历史任务,韩国的民主化道路漫长而艰巨。
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本应该在1956年之前就下台的他通过操纵选举和修改法案连任了三届。
愤怒的韩国国民在1960年4月19日发动了“4·19”政变,推翻了腐败的李承晚政府。
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民主运动。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掌握了政权。
直到1979年朴正熙被暗杀,韩国社会一直处于政治自由被压抑的状态之下,未能实现社会民主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韩国青年学生运动再度高涨,他们成了“韩国人口中最活跃和最关心政治的成分”。
对于青年学生反独裁、争民主的政治斗争,军人统治者无论是朴正熙还是后来的全斗焕都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纷纷采取各种高压措施进行打击、镇压,从而使得韩国的青年学生与政府一直处于彼此疏远甚至敌对的状态之中。
1980年5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光州事件”,死伤数千人,并逮捕了大量的市民和学生。
全斗焕的第五共和国将“光州事件”定性为“金大中等亲共主义者们主导的内乱阴谋事件”,政府禁止一切对“光州事件”的舆论及出版物。
在此之后的1980~1983年,有700多名新闻工作者因要求新闻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
1980年和1985年,两名韩国工人为要求查明“光州事件”镇压真相而自焚。
1980年~1986年,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因政治诉求被开除。
整个80年代,在被喻为韩国学生运动的圣地光州全南大学,数名学生由于对韩国独裁政权的彻底绝望而自焚身亡。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众人反抗军阀独裁统治的信心和勇气。
1987年10月12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
它规定实行总统直选,总统任期五年,不能连任;取消总统宣布紧急状态和解散国会的权力,确立了人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保障了多党自由竞争的原则。
韩国由此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
面对这个仅隔着一个黄海的近邻,他们数十年来的变化令我们为之动容。
他们的自信的理由,不言而明。
我们,说好以后要再见,如果有因为自己飞黄腾达而装逼的丫头,大家就找过去惩罚她;如果有因为自己穷而大气都不敢出的丫头,要折磨她到有钱为止。
虽然不知道我们之中谁会先死,到死的那一天,不,就是死了,我们也不会解散的。
——题记影片一开始从为家务操劳和为女儿忧心的主人公任娜美切入,在去医院探望母亲的时候,娜美偶遇了当年至亲的朋友夏春花。
25年后的重逢,夏花穿着病服,在重症病房看着娜美唱起了歌。
然后我鼻子开始发酸,热气潮湿了眼角。
夏花拜托娜美,想在死之前再见一次当年一起癫狂的死党——sunny的其它五位组员。
然后镜头在25年前与25年后来回跳跃,新旧场景不停交织。
当年为了割双眼皮而烦恼的胖妞玫瑰,成为了业绩不佳的保险规划师。
当年满嘴跑脏话的真姬,因为嫁了有钱人而在人前故作优雅。
当年家里经营美容院,梦想着成为韩国小姐的福姬,沦落为落魄的酒家女。
当年梦想着成为小说家的金玉,成了被家庭束缚着被婆婆刁难着的家庭主妇。
当年因意外而被划花脸的小美人秀智,如今不知所踪。
25年的时光,深深地将过去与现在的自己划分出来,泾渭分明。
她们中大多数成为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人,但没有一个人忘记曾经在一起的笑泪,她们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娜美说,你是娜美吧,一点都没有变。
原来只是因为或忙碌或窘迫的生活而暂时封存了曾经的美好,但是没有人忘记在一起打过的架,一起跳过的舞,剪刀石头布。
在那个还在为考试而烦恼的年代,我们被锁在名叫学校的牢笼,在那里认识了往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好友,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益关系。
这真是一个矫情而老套的说法,但我打这段话的时候湿了眼眶。
因为曾经拥有过的美好,今天才能靠回忆取暖。
曾经走过的那条路距离现在太遥远了,但它那么漫长,竟一不小心便贯穿了心脏,一步一步,无数个脚印。
25年前sunny的成员给未来的自己录制了视频,25年后的娜美在显示屏前看着过去的伙伴默默流泪。
镜头奇怪地将过去与现在剪辑成两部分却又同时呈现。
当年一脸稚气的福姬冲着镜头摆摆手,开心地对未来的自己说:“福姬你好,福姬你现在已经成了韩国小姐了吧,还会和帅气的男人结了婚,应该也有孩子了吧,想想都好幸福啊,福姬,你呢,会成为被万人所爱的女人,福姬,真的真的好爱你啊!
”这样子充满了少女情怀的单纯地做着美梦的福姬,25年后一无所有,坐在路边落魄地抽着烟。
命运是把残酷的弯刀,将人从过去狠狠地割裂开来,只余下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25年后的福姬嚎啕大哭着对想帮助她摆脱困境的娜美说,“你们能帮到什么啊!
春花都要死了!
她本应该照顾我们的啊!
”娜美伤心地低头落泪。
是啊,春花都要死了。
当年sunny的组长。
打着漂亮的架一脸英气潇洒无比的春花。
说着动你一个就是动我们全组的春花。
将欺负娜美的不良少女痛扁的春花。
被所有人喜欢崇拜着的大姐大春花。
如今在重症病房中形容枯槁地躺着。
她就要死了,谁来照顾我们,保护我们,为我们出头呢?
很久很久以后,曾经说要保护我的你,又会在哪里呢?
虽然影片以春花想在临死前见一次挚友作为整个故事开始的原因,但却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悲伤的气氛。
我讨厌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没有关于春花疾病的赘述,甚至死也是极其平静的,没有哭闹,没有纠结。
她们在病床上聊天吃水果,她们为娜美的女儿出气打架,她们在葬礼上为曾经一起拥有过的岁月而笑。
感动是不经意的东西,是一抬头,一皱眉,一眼凝望,一声叹息。
春花最后死了,但把遗产和公司都分给了有需要的好友们。
然后sunny的五位成员,在灵堂跳完了当年没有跳完的舞。
我想她们都不会忘记的,再多各自牛逼的日子,也抵不上一起傻逼的时光。
“我们,说好以后要再见,如果有因为自己飞黄腾达而装逼的丫头,大家就找过去惩罚她;如果有因为自己穷而大气都不敢出的丫头,要折磨她到有钱为止。
虽然不知道我们之中谁会先死,到死的那一天,不,就是死了,我们sunny也不会解散的。
”我们也会这样的,对吧。
这部《阳光姐妹淘》,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好的口碑,就是认认真真地用两个小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感人而又真挚,细腻而又丰富的好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花季的少女、单纯的友谊、混沌的青春,也有繁杂无趣的成人世界、突然闯进的蓦然回首以及无可奈何的生离死别。
影片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手法,分别摘取了学生时代与成人之后的两个时空,导演巧妙地使这两个时空互相交叉,互为补充,既扩充了影片的张力,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影片虽然讲述了六个女生的友谊,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曾经逝去的青春,以及在青春的路上无法无天的任性、肆意挥洒的想象和怅然若失的情愫。
经历过的自不必提,还在经历的也应倍加珍惜。
也许每个人在青春的时候总是憧憬着长大成人,以为长大就意味着事业有成,自主自立。
可真正长大了,却都在怀念着再也回不去的过去和再也抓不住的光阴。
最美是少年,最真是青春,蓦然回首时,希望除了一些少不更事的幡然醒悟,还能有份尚在坚持的初心不改。
上海电影节的票实在是太难买了,拜托小雷,他身负重任而去,轻装简行而归。
弗朗索瓦·特吕弗、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早被人一抢而空,他只给我们带回了蔡尚君的《人山人海》。
大概想想实在不好意思,又或者觉得我们的欣赏水平应该更适合看这部,于是慷慨附赠《阳光姐妹淘》。
《人山人海》脱胎于一个特殊的真实案例,弟弟被杀,在警方几无头绪的情况下,哥哥四海追凶,展开“民间大搜捕”。
上海电影节放映的版本与蔡尚君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时略有出入,震撼力就弱了很多。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中“大仙儿”的那句台词:“你先坐会儿,我去后山做个法。
”真是朴实无华,魅力无穷!
相比之下,《阳光姐妹淘》讲的就是太普通的故事:曾经在高中组成“Sunny”的七姐妹,25年后再次聚到一起,这时候她们都拥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有人收敛光芒成了贤惠的家庭主妇,有人从千金小姐变成被婆家任意使唤辱骂的可怜媳妇,有人变成陪酒女郎,有人患上绝症……都是普通人的人生,逃不过七情六欲,生老病死。
里面的故事也并不彪悍:谁没有在少男少女时拥有过微妙而坚贞的友谊?
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分开,可是谁知道一辈子那么长,无忧无虑的时光又何其短暂。
那有好朋友罩着,自然就不免树敌,打架。
也一定会出现一个卓尔不群的男同学,吸引你少女花痴的目光,暗恋,暧昧,再失恋……至于长大后发生的事情,更是普通:就像女主角妈妈在医院看的韩剧:要么女主绝症,要么就是男主的妹妹,总之各种用滥的桥段,让人看了不免喊叫失望摔锅扔碗。
完了,继续再看。
我喜欢将这样平常人的故事拍出不一样的况味,拍得让观众又哭又笑的电影。
因为谁都有过青春,而谁也都会变老。
年华的逝去是无能为力的,但放任自己老去,却是一种妥协。
妥协于懒惰,现实,所谓社会规则。
谁规定做了妈妈就只能任由别的同学欺负女儿,最多以家长身份说两句不痛不痒的话,而不是穿回校服去跟那些小太妹痛快淋漓打上一架;谁规定结了婚有了老公和小孩,就只能在家做饭做家务做老妈子,而将曾经心爱的画画梦想抛弃;谁规定在朋友葬礼的灵堂里只能痛哭失声,而不能满足朋友的遗愿,集体跳起少女时代活泼欢快的舞蹈……所谓成长就是一次次被现实狠狠打击:女主角发现暗恋的男孩与团队中最美的女孩接吻让她成长;团队中最美的女孩脸颊被划毁容让她成长;曾经最生机勃勃的团队大姐大患上绝症疼痛难忍让她成长;那个暗恋的俊美男孩多年后变作黯淡的大叔让她成长……可是我们要做的难道不就是要在这一地泥泞中努力开出花来吗?
就像大姐大即便快要离开人世也可以召集当年的姐妹淘一起疯一起笑,一起再去打架,要她们在自己灵前跳舞,帮助她们重新审视各自当年的梦想,再给她们条件,努力要她们实现……让她们带着她的生命继续,好好,为自己,活下去。
梦想是花开的那一粒小小种子。
就像一起去看的项老师,之前吃饭时还在跟我义正言辞:“我小时候喜欢那种可望不可即的桀骜帅哥,现在更喜欢切实能照顾我的男人……我想是因为我长大了。
”结果电影中金时厚(原名:金英俊)扮演的英俊少年一出场,她和女主角一起眼冒金星口角流诞的花痴起来。
电影实在太适合姐妹淘一起去看,也许每个人都能对应一个角色:一个团队中总有一个罩着大家的老大,一个花痴的傻妞,一个冷若冰霜的美女,一个胖姑娘……你是谁呢?
编剧和表演都有点太刻意
我真心觉得一般……
四星给演员们 最后一星给曾经的姐妹们早知解散后 各自有际遇作导游奇就奇在 接受了 各自有路走却无人 像你让我 眼泪背着流严重似情侣 讲分手
又是一部充满奇珍异想的韩剧。。。看韩国片一定要慎重啊!!!2颗星只给那个美女,秀智。
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尽情折腾我们的人生,即使老去也有最美最好的青春可以一起祭奠。
一边恶搞韩国电视剧的兄妹和绝症,一边赐了大姐头一个白血病;一边借角色之口取笑帅哥出场动作与姿势过于老土,一边还偏偏在此之前设计了个帅哥给女主戴耳机的老土煽情场面。类似通过一件事儿褒贬两步走的例子充斥全片,姜炯哲的辩证法玩得很漂亮,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辩证统一么。
跟三傻差不多,俗滥又不难看,当然受欢迎。之前已经有佘诗曼、林青霞、琦琦、玉墨……入脑,最后蔡琴出场一刹那,还是被shock到了。
棒子全员傻逼吧
看到主角团书不好好读 天天不是花痴男人就是跟别的学校的校霸干架我就退出了 不是我的青春
“老女孩”。
故事是挺做作挺假的 但是妹子们闹来闹去的还是很欢乐啊
美好的青春往事,即使現在大家都不一樣了,但回憶永遠存在
还是有泪点的 !建议姐妹淘一群观看!
回忆青春年代总是最容易引人共情,如果没有春花土豪这个设定,姐妹们各自山穷水尽的人生要如何安置呢?电影是有意表达一些疼痛经验的,但最后大团圆的坟头蹦迪还是太轻忽了。七个女生觉得少女时的徐金玉最好看。
为开头的几个讽刺韩剧烂俗和各种少女青春小团体的自嘲鼓掌~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假如我已经是人老珠黄的欧巴桑坐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片子一定痛彻心扉捶胸顿足感慨万分...但是幸好我还不是,还有机会让自己多年之后不要那样的痛彻心扉捶胸顿足感慨万分!趁年轻,赶紧让自己多贱那么几年~
妈的 现在豆瓣9分以上的电影都不能看了
64 是很漂亮~
罐头高推荐的,拖了很久才看。我很理解高为什么推荐,也很理解为什么这种青春题材的电影总能触动很多人。我也被好几次戳中泪点。人生无常。但是电影能抓住我的moment太少,总有想要快进的欲望。还有梦想啊什么说得很好,但最后还是有钱才是王道。
闵孝琳好看倒是蛮好看 装沉默就没意思了诶 可能女生看比较有感觉吧 没觉得多好的片子
里面的大姐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