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2012,达斯汀霍夫曼导演,四星推荐。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昔日愈辉煌,今朝难别离。
这本《四重奏》在一个音乐人士的养老院拉开帷幕,玛吉史密斯饰演的歌剧女王最后登场,风韵犹存,不可方物。
几乎很少人能有勇气和智慧面对衰老,病痛和死亡。
本片以古典乐为背景音乐,在欢快的旋律中,赋予喜剧色彩,讲述庄严老去,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和价值。
看见剧中简和雷吉坐在树下,情深意重,宛如佳人绅士,重回当年,绮年玉貌。
扮演男主角雷吉的汤姆康特奈衣冠楚楚,风度十足,一看就是美男子,找出汤姆年轻时候的照片(图三),用力咽了口口水。
玛吉是我最爱的女演员之一,堪称英国表演事业的瑰宝。
从一开始见她,似乎已是老太太了,无论是《哈利波特》里的麦格教授,还是《唐顿庄园》里可爱刻薄的伯爵老妇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刻板老小姐,几乎化身为英国的一部分,与艾伦瑞克曼、艾玛汤普森这些演技精湛的表演艺术家,将英国细枝末节、传统与历史带到人们眼前。
一定要找她一本年轻时的电影来看。
配角亦是精彩,四重奏中的其它两位,个性十足。
还有霸凌希德利克,是最爱的邓布利多校长扮演者迈克尔刚本,将一个霸道又能干的老人演的惟妙惟肖。
导演竟然是达斯汀霍夫曼,超赞!
审美情趣一流,镜头剪辑漂亮,幽默感化解现实的残酷,老去的悲哀。
虽不深刻,足够优美。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然后离开。
只希望能像杨绛先生那样从容不迫的态度: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要走了
触动心灵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年代去审美他们的美好的年代!
敬伟大的艺术家!!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涵盖了诸多人生的哲理。
艺术家的老年生活丰富风趣。
我老了也要如此,活波轻松优雅。
其实现在就应该这样。
很温情的电影,音乐也好听到哭,全剧最喜欢的就是古典音乐,太打动人心了。
(一)要是有希望,谁还结婚啊 (二)我在当演员的时候,买彩票中了六千万,然而,买完就忘了。
知道中奖的时候,已经超过兑换期限了。
令人感叹吧。
毕竟别人的事,你们感叹几句就完了,可落在自己头上,我就难受得每晚买醉。
后来在小酒馆遇上个姑娘,她养的仓鼠死了正伤心。
和她一起看个电影,里面的仓鼠也死了,我就安慰她,安慰着安慰着就结婚了。
我那时候也很失意啊,要是得意的话,当时就不会结婚了。
(三)像我们这样的三流,只要开开心心做事就行了
故事里的艺术家养老公寓实在太美。
大片草地,几人合抱的粗壮大树,给年轻人安排的每周音乐课程,如同五星级酒店一般的房间和早餐。
每个老去的艺术家,体面地简直超乎想象,先生每天西装革履,女士每天都妆发齐备搭配适宜的珠宝首饰。
牵挂的是演出日的节目排练,尽管也恐惧和岁月一起流逝的天赋和才华不再。
胆小的人不足以面对老去的生活。
而电影兴许已经是一出柏拉图一般的老去图景。
女主居然还遇到离婚几十年之后仍然爱慕自己的前夫——他们爱慕的是你年轻时的容颜,唯独我爱你老去的样子。
不禁想到我出生于60年代的父母,碍于历史原因,教育程度不高,目前阶段很快就要迎接60岁的到来。
他们老去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模样?
健康已经是最大的犒赏,除此之外,每日在小区花园散步,打打小麻将,和几十年的老邻居一起聊聊天气的变化,菜价的涨跌,分享养身的微信文章。
如果有幸不被疾病困扰,自由之下市井的乐趣已经能够让为人子女的感到安心。
上周母亲节休假,去小区的文化中心逛了一圈,各间教室里安排乐书法课程、舞蹈课程。
顶楼的综合教室,是母亲节的文艺演出,大爷大妈们一副梳妆打扮,大合唱的部队已经在台下待命,台上的萨克斯大爷也是帅气和威武。
在健康的基础上,老有所乐,已经颇为满足。
老公年近90岁的奶奶最近住进了养老院。
位于浦东郊区的养老院,是一家酒店式公寓改造,三楼上去就有落地玻璃窗的大厅,拜访着桌椅让老年人聚会活动。
不过,我们下午过去的时候,兴许是污午睡时间的缘故,那里不见一个人。
奶奶的房间里住了四个老人,床边的一位老人,需要常年靠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另外的一位老人,据说精神不太稳定,最后一位也是常年卧床。
奶奶还算腿脚利落,头脑清晰。
护工看到我们过去,倒也是热情,过来聊天说老太太精神不错。
婆婆会带上一些食物给其他几位老人,让大家相互照顾。
当时看着,似乎觉得老人住着也是安心。
后来,就渐渐地听到老太太和同房间的室友不愉快,为了一把椅子的使用而发生争执。
敬老院的安心和体面在哪里?
家属探望的时候,一切都看起来尚可。
但是,老人之间也是一个小社会,年纪大了各有各的犟脾气,护工看起来热络,也不知道这份辛苦但又薪水不高的工作,怎么维持照顾老人的工作标准和质量。
如果让自己得父母住进养老院,恐怕也是无路可选的不甘之策。
我和老公都是85后,养老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恐怕就是发展一个兴趣爱好。
年轻的时候是时间的投入,而年纪大了以后,兴趣会反过来滋养垂垂老去的生命。
就像电影里的艺术家,也能开个嗓唱一曲,每天练练琴,生活也有个节奏和奔头。
不仅希望身体健康,更加期盼仍然开阔的精神生活,看看电影,旅行看看世界。
至于儿孙的生活,相互独立,不过分依赖。
看起来已经是美好的期许。
依照国内目前的养老体系,恐怕个人经济能力再雄厚,也很难有机会住上故事里的老年公寓。
大部分的养老院都是带着传统的模式,总是让人脑补里面的老人其实很难有真正愉悦的身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社区和公寓渐渐变得吃香起来。
面对没有孩子或者孩子独立远行的80后老去时,有一间房子,和兴趣相投的老朋友互为邻居,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
老去,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也许也不必太过于恐惧。
现在就在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之间,培养一个爱好,老去的时候,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盏灯。
《四重唱》Jean: You look very handsome. Reggie: You look very beautiful. Jean: We’re both very old. Reggie: Then let’s get married. Jean: Were you serious? Reggie: Yes. Jean: OK.《情人》杜拉斯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当你老了》叶芝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我总想写首给安嘉妮唱的歌》莱昂纳德·科恩我总想写首给安嘉妮唱的歌写我们的老时光或轻松,或沉重我作词她普曲调会很高我唱不了她会将它唱得很美我会纠正她的唱她会纠正我的词令它美到无以复加然后,在我们的余生我们将聆听它不是经常不是永远在一起但会偶尔
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养老院里,养老院里的老人们,都是曾经在歌剧院演出的老艺术家,他们靠每年由他们演出的艺术晚会筹集善款来维持养老院的正常运作。
看着这些老人们顶着一头银发,却又神采奕奕,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修整漂亮的草坪上,用自己喜爱且擅长的乐器演奏着经典好听的曲目,这激发了自己对艺术的向往,对音乐的向往,以及…减少了对老年生活的排斥哈哈哈。
影片有一段特别喜欢,是雷克的一个小演讲,说的是什么是歌剧,什么又是说唱,其实这两种音乐形式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歌剧不应该更高尚,说唱也是一种很好的音乐。
摘抄了一点点这部分的台词: 歌剧就好像,一个人背上被刀刺了,他不流血,反而唱歌。
在歌剧里,我们把感受唱出来,在歌曲里,随着音乐的高低,将情绪释放,歌剧是情感的流露。
这是一部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电影,电影的画面也都很温暖,BGM都超好听,希望白发苍苍的自己,也能像里面的爷爷奶奶一样,平静地接受自己已经老了,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和好友生活在一起,老了也要拥有爱情,大胆说爱。
(劇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與廉頗相反,《黃金花四重唱》(唱快人生;Quartet)的女主角Jean的歌唱事業高峰已過,自此封口,因為她只想停留在最光輝的時刻,不欲獻醜人前。
但看老戲骨演戲,臉上皺紋都是真的,每一絲都在說故事,不像那些這邊化老妝演戲,那邊拍護膚品廣告的年輕明星。
導演德斯汀荷夫曼年過七十才首次執導,拍的就是「尚能飯否」的故事,輕輕鬆鬆,跟年過八十仍然挺直腰骨的硬漢奇連伊士活迥然不同。
場景設在一個專為退休音樂家而設的安老院裡,住有曾經風光一時的樂師、指揮和歌唱家。
為了籌募經費,他們每年都會演出籌款,但今年有一個皇牌退出,門票銷量大跌。
另一方面,當年的皇牌歌唱組合三缺一,還欠Jean。
好消息是她要搬進來了;壞消息是,她是男高音Reginald的不忠前妻,反臉多時,而她也決心收山。
因為是老人院群戲,不少篇幅描寫其他音樂家排練的過程,熱熱鬧鬧。
主軸卻是Jean和Reginald的感情線。
黃金組合另外兩人是拄著拐杖仍然口花花的Wilf和返老還童的Cissy,負責搞笑,十分搶鏡。
大陸網民說相對《那些年》一類「小清新」電影,這戲就是「老清新」了。
問題不是夢想,而是甚麼夢想都實現了,更過去了。
Jean就是無法釋懷。
Wilf和Cissy則是一笑置之,反正都是最後一程。
Reginald不能釋懷的卻是Jean,離婚多年一直單身,最愛也是最痛。
為了保持喜劇的調子,感情線和Jean如何面對巔峰已過的心態轉變兩部分篇幅太少,兩個老人重聚後之關係轉變也來去甚快—— 懷舊、餘恨、追悔的內心戲,正是飾演主角的Maggie Smith和Tom Courtenay這些國寶級演員大顯身手之處。
人生走到差不多只能回首的階段,如何轉念、如何珍惜?
現在的處理像一口氣乾掉醇酒,不免可惜,應該給他們多點時間迴旋細味。
(原載於am730「730視角」,2013年06月03日)
“我的天赋离我而去了”“我们全都是这样,这就是人生。
”像看着自己的身高缩水腰围渐宽前列腺越来越肥大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自己的失望度与夜间起来上洗手间的次数显然成正比,尽管还能说着咸湿的荤段子,意淫着工作人员挺拔的胸脯,但很遗憾,我们仅仅是意淫而已。
对于一个随时都忍不住要在大树地下撒个尿的帅气老头来说,无论曾经有多会唱歌剧,他也不过是一个会唱歌剧的帅气老头。
对,老头。
天赋和器官一样,它的衰弱和老人身体里陈旧的系统器官此消彼长,把身心俱疲的老人们折磨得脆弱不堪,我们尽管长期在电影里看生龙活虎甚至活蹦乱跳多的矍铄老人代表,甚至面部紧绷神采飞扬,可就算是童颜如林志颖,你能想象七十岁的时候他还能满脸褶子去开赛车吗?
能在年老色衰时还能持续燃烧对生活的热情什么的,才真的是不虚此生。
电影里,四重唱之一患着阿茨海默症的茜茜对另一位主唱简说,“怕什么,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徘徊在清醒与糊涂边缘的老太太茜茜总是会蹦出发人深省的句子。
而简,就是那个害怕天赋离去的老太太。
老戏骨玛吉•史密斯把她演得像一个妙龄少女,可妙龄少女的天赋也即将失去。
老人电影不易拍,以老人为主角的群戏电影更难博得同理心。
更何况,达斯汀•霍夫曼把《四重唱》拍成了节奏缓慢风景秀丽的庄园电影,一群衣着优雅颇具才情的老头老太太,从音乐圈歌剧圈退休来到这所堪称“媲美唐顿庄园”的专属老人院,准备一台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演出机会。
和《涉外大饭店》里那群有故事的老人结构很相似,不过要论起优雅来,这群音乐老头老太太可真是优雅太多了。
庄园一样漂亮的老人院,老头老太太们严格遵守唐顿庄园里也就是他们年轻时严谨地穿衣规则,晨衣和晚礼服丝毫不乱,西装比年轻人的鼻子还要笔挺,把他们衰老又美好的身体包裹在华服里,心却和简一样害怕并且恐惧继续老去。
只要起夜不那么多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老头说。
就像简担心在四重唱《弄臣》时能不破了那该死的高音就心满意足。
很多诗人赞美着老了时炉火旁打盹的安详,自己却难以忍受逐渐老去的过程。
有人偷笑,幸好,莫扎特英年早逝,列侬也去的那么早。
当艺术家老去,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也是让人期待的事情,只要你不是胆小鬼。
故事围绕着这四重唱的几个老人以及说服简放下曾经的偶像包袱参加四重唱表演,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霍夫曼用远景带过了最后的演出,戏骨们羞涩的装作唱完谢幕,我们知道老人们完成了最后一梦。
最后,管理这所老人院的霍根博士说:“我深深感激这些由我们照料的老人们,是他们鼓舞了我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你们所知,极具感染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心的,非常感谢。
”剧情平淡而老套,可老戏骨众多,连群众演员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年老音乐家,这群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满头白发地弹着钢琴,唱着祝酒歌,却仍有人说愤怒地敲出“这是一部无聊到令人发指的电影”,年轻人啊,你真是不懂老人的心。
故事在一段钢琴声中展开,画面颇为“震撼”。
褶皱的皮肤、不再灵活的手指、跟不上的节奏、逐渐显现的老年斑、无法集中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重复自己……透露着一股不复青春的味道。
但就是这群年华不再的艺术家们,仍在为“Beecham House”——一间面向退休音乐家的养老院的筹资晚会排练,这大概是音乐的魅力(和资本的力量)。
01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Old Age is Not for Sissies这是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Maggie Smith饰演的女主Jean本是一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到养老院后被曾经的同伴(Wilf——naughty boy,Reggie——ex-husband,Cissy——friend & fans)邀请参演《弄臣》四重唱,但她却因为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拒绝了,并对Reggie说出了名台词:“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very rude to you, f**k you!”依旧深爱着Jean的Reggie缄默不言,倒是好基友Wilf随后发出了兄弟般的呐喊:“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that would be rude to you, just f**king do it.”但这些都不足以让Jean改变主意,直到得知如果她不同意参演四重唱的话,曾经的对手aka手下败将将会压轴演出。
“over my dead body.” Jean如是说(呵,这该死的好胜心)。
我们为什么非要变老?
可能自诩依旧年轻的我们,无法感受老去的失落,读不懂这疑问中的情绪。
或许换一种说法,“我们为什么非要长大”,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无非都是一种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变化。
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学习、理解、得到、失去,其实都是在为迎接这种不可期的变化做准备,然而,不到变化那一刻甚至已经变化许久之后,我们才发现,这种准备是永远无法做好的。
彼时彼刻,do not be sissy。
我猜,这也是导演的心声。
毕竟75岁高龄执导电影处女作,很不sissy。
02歌剧VS说唱Opera VS rap“是rap不是read”“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大概是最近比较火的梗。
即便是我这种没有看《青春有你2》的无知群众,也在无数热搜的轰炸下了解了一二。
有时候,就是那么巧。
《四重唱》中Reggie在为学生做讲座时,对歌剧和说唱的概念也做了一番阐释。
艺术就是具有这种兼容并蓄的魅力。
无所谓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存在即有其意义。
合格的拥趸应该像Reggie一样,“大量研究”、积极调研,而非跟风吹或者跟风黑。
但遗憾的是,当前,后者总是占绝大多数。
一声惊雷拟,忽如柳絮因风起。
还好,我没得喜好。
只是不喜欢淡黄的长裙,因为,显黑。
03女人善变无常La donna è mobile这首世界名曲,出自威尔第歌剧《弄臣》。
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是曼图亚公爵手下一名惯会迎合的弄臣。
公爵浪荡轻浮,以玩弄女性为乐,连朝臣妻女也不放过。
而里戈莱托助纣为虐,引起了众人的愤恨,大家定计报复,让他不自觉地为公爵诱拐自己的女儿吉尔达。
里戈莱托发现自己竟将女儿交给公爵后,决定刺杀公爵。
但吉尔达对公爵一往情深,得知刺杀计划后,甘愿替公爵一死。
里戈莱托不得不面对自己买通的杀手杀害自己亲生女儿的残酷命运。
《女人善变无常》,是公爵爱上了另一个姑娘玛达琳娜,轻浮浪荡的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时所唱。
他责怪女人善变、水性杨花,实则他自己才是一个朝三暮四、虚情假意、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
是不是一开始以为这名曲是“谴责女性”的视角?
我也以为是。
查了资料才晓得,应该说是“男人善变无常”才对。
Wilf虽然很淘气,“因患病而有些行为不受控制”,但这种坦然面对自己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表扬的——总比伪君子公爵好。
而所谓“女人善变”,更是不知从何说起。
在我看来,女性角色自古至今,变化甚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影视乃至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多半都是“隐忍”和“脆弱”的代名词,有时会被冠以“贤良”的美誉,但始终脱离不了“弱势”的桎梏。
连莎士比亚都说,“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脆弱)。
虽然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大女主忽然成为主流,但在其所谓的奋进之路上总会有无数个男角为其作配,而女主的主要技能还是“示弱”。
总之,我感觉是没见过什么正常的女性角色(也可能是我见识少)。
可能是因为正常人没有爆点吧。
反观男性,倒是无论角色如何,都大有可为——忠奸善恶先撇一边,反正和隐忍二字不沾边。
就算沾点边,如《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祁同伟等人(不好意思,最近看的正剧太少了),也都是“有所图谋”,不像大多数女性角色,就是单纯的“认同隐忍”,除非“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但必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好好忍着,当不好“贤良淑德”的莞贵人,才需要进化成钮祜禄甄嬛。
这对树立现实的、正常的性别观毫无益处(不过现在还需不需要强调性别差异也不好说,大众口味变化太快),倒是很有可能引发性别冲突。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很是期待女人起码是角色上可以善变一点。
04我喜欢的台词 Words
Do not give the suspense for eternality.
Works of art are of an infinite loneliness, nothing can reach them so little as criticism.
Let me just say no modesty, that all great artists need a great director. And, here I am.(我觉得这也是导演的心声)
感谢春日影展这个活动,让我能够知道和观看这部电影正好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又是歌剧的学习者,所以对电影里面的歌剧片段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片段都看的精精有味。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心里面的乌托邦,整体电影的色彩是偏暖的色调,在森林中央有一个别墅,别墅里面都是住着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他们老了以后都能受到最悉心的照顾,偶尔闹点小情绪但是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和老友之间开一点音乐沙龙,组组重奏,组组重唱。
平时还有跳舞老师,私人的泳池。
导演的第一个思考来自于把歌剧和Rap比较,他心里面可能也觉得这是变老的艺术,导演只是有一两个镜头给到了家人,电影主要矛盾还是来自于功成名就的女高音歌唱家是否愿意加入四重唱和以前的丈夫和解上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只能算是中等的电影,第一个理由是,这部电影对于不是学音乐和歌剧的朋友来说太不友好,因为基本上通篇都是堆砌的各种咏叹调台词里面更是古典音乐知识。
如果没有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会很乏味。
第二,是剧本的平庸,我看到一半已经知道了结局是什么和大概讲了什么,剧情也是老套的老友之间做了很多让她感动的事又重归于好。
我能感受导演在尽力挽回。
四重唱 (2012)8.12012 / 英国 / 剧情 喜剧 / 达斯汀·霍夫曼 / 玛吉·史密斯 汤姆·康特奈
又虚高评分了啊
平平无奇老人片,差点以为看错片。
電影不錯有感人的片段,但總體而言失去了重心,主線也沒有好好去發展,就只輕輕帶過。好想看/聽演員唱的四重奏,不知影碟會否收錄?
达斯汀·霍夫曼导演拍了一部很英式的老年人喜剧,一群老戏骨最终也没有飚戏的机会,尽管如此每个人身上也全是戏。爷爷奶奶们瞎侃聊天,嘴上谈着古典音乐,耳边的古典音乐也从未间断,反正这种片子除了看看主创的私人品位,就是看人了。★★☆
我的第4000部。电影叫做四重唱,在一个四方城堡里。也太巧合了吧。那我就给四颗星吧。一群老戏骨,达斯汀霍夫曼导演,说的是歌剧院的老艺术家们。真是荣幸的第4000部。还有,黑人小伙那段freestyle真不错。
就这么完了?
最后四人登台的画面真让人忍不住哭了出来。
太爱我家Maggie老太太了~~画面好美~~觉得其实我真正喜欢的音乐风格还是opera啊 classic之类的 实在太美妙了
容貌、躯体可以衰老,但生命仍然可以优雅和有尊严
看完片尾,怎么能不打5星呢!真是艺术人生呐~那个音乐艺术家养老院太棒了,里面那个金属架子做的亭子真的很美。
松散拖沓,再好的表演也掩盖不了拙劣的导演
老年不是留给胆小鬼的,一群可爱又可敬的音乐家们
场景很美,男主角很帅,不过真的是给老人家拍的电影,里面基本没有年轻演员
*故事本身不算特别精彩,故事相对平淡了些。但胜在几个老戏骨的演技,还有好的音乐。其实每次看这些老人家演戏,都有一种舍不得看完,看一点就少一点了的感觉。算算看,导演达斯丁霍夫曼,加上这些主演的年龄加起来是多少,想一想我就觉得很感动。
“我们都太老了”那就结婚吧。”
风光旖旎的庄园,精致华丽的宅邸,耐心和善的护工,这里是专门为退休音乐家设置的超豪华养老院;悠扬动听的歌剧选段贯穿全片,加上一大把腐国国宝级的老戏骨,简直治愈到你通体舒泰。但市侩如我,在陶醉于古典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想要优雅地老去,你需要存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钱。
3.5声音剪辑真的做的非常之棒!全片都是音乐但是绝不会觉得吵或者太过杂乱。片尾的四重唱一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不过感情线真的太稀薄了,片尾的求婚和解实在太过浅薄粗暴。非常喜欢片中Cissy这个角色,在她身上看到了一颗不老的心面对衰老和疾病时的顺遂。
7分 还算中规中矩
命题作文。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部片子都很平,我个人不喜欢。